分卷阅读221
“倒是你,却是一点儿都没变。”
俞峻忽地有种不祥的预感,没接这话茬,皱眉问:“你找我什么事?”
“我……唉,坐下罢,坐下说,正好你来了,我就趁便和你说了。”
于是各自落座,赵敏博递他一杯茶,吞吞吐吐,迟疑地说:“危甫,万岁爷他身子最近不见好,你可知道?”
“万岁爷,据跟前的人说天天念着你的名呢。”
俞峻闻言一怔。
赵敏博又叹了口气:“……据说,到了时候,那位也有意接你回来。”
“我晓得,这地方留不住你,等……等到了时候,那位少不了你的辅佐。”
那位,指的就是当朝的太子了。
梁武帝若是崩了,他就是下一位的大梁皇帝,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东宫里的那位是素来仰仗俞峻的!
他身子不好么?
俞峻微微一怔,眉头皱得紧紧的。捧着茶杯的手不由拢紧了点儿,骨节泛出了点儿青白。
他发现,他竟不敢去想。
诚然,幼时他恨过他,恨他对他这一家子赶尽杀绝。
自幼他父兄就教他要做个忠君爱国的好官。从小他就知道,他早晚是要进宫的,进宫去辅佐那位圣上。
那位圣上也喜欢他,他刚进宫的那会儿,太矮,跨不过门槛,还是他走上前将他抱在怀里带进来的。
当抄家的消息传来,于旁人而言是什么感受他不得而知,于他而言则恍若信仰崩塌。
一边是刻骨铭心的血脉深仇,一边儿又是这从小到大,堪比洗脑一般,为人臣子要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教育。
这两个近乎对立的念头,几乎将他剖成了两半,日日夜夜,从梦中惊醒,不得安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俞峻默默咀嚼着,无数次垂着眼心道。
父兄死的时候,怕是从容的,他们甚至视“死谏”为至高无上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荣光。
梁武帝转头后悔了,给俞家留了个后,也就是他,后来又让他去了国子监念书。
他知道,他念书的时候,梁武帝有时候会过来看看,问问身边的人。
“俞家的孩子怎么样了?”
“最近念了什么书?”
竟有点儿可怜巴巴的的模样。
梁武帝他就是个矛盾结合体,冷酷心狠偏又念旧情、心慈。
俞峻有时候也不明白,将他这个背负了深仇大恨的人放在身边儿,他安心么?
他就不怕么?
或许,这也是他掌握身边不安定因素的一种手段。
少年脊背挺拔,眉目清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袍子,衣摆袖口打了好几个补丁,一个叠着一个,歪歪扭扭。
有的是钱翁补的,有的是他自己补的。
他在国子监念书的那段时光,没人欺侮他,相反人人视他为忠臣之后,谁若是欺负了他,那是要被士林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再后来,梁武帝会把他招到跟前来,问他几句,逢年过节都记着给他送一份礼,甚至还叫他和太子一道儿念书。
看到他穿得局促,梁武帝会亲自躬身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心疼他这一身衣裳。
他也没辜负他的希望,成长得极快,长成了父兄心目中的忠贞骨鲠的好官。
当官的这些年,他从不收礼。大梁官员俸禄低,哪怕来自地方官或各省总督巡抚的礼金已经成了众人默认的一份收入,没人追究。
任谁送了礼来,他就挂在廊下。渐渐地,也就没人来送了。
他就这样以一种几乎格格不入的姿态,当了几十年的官。
直到现在,俞峻想起梁武帝,都是夕阳下的太学。梁武帝拉着他的手,和蔼可亲地问着他的课业,两个人踩着斜阳慢慢地走。
他和梁武帝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言语归纳。
他是,既恨,又敬。
梁武帝既惦念着他,把他当儿子养,又怕他,戒备着他。
像父子,又像仇人。 ↑返回顶部↑
俞峻忽地有种不祥的预感,没接这话茬,皱眉问:“你找我什么事?”
“我……唉,坐下罢,坐下说,正好你来了,我就趁便和你说了。”
于是各自落座,赵敏博递他一杯茶,吞吞吐吐,迟疑地说:“危甫,万岁爷他身子最近不见好,你可知道?”
“万岁爷,据跟前的人说天天念着你的名呢。”
俞峻闻言一怔。
赵敏博又叹了口气:“……据说,到了时候,那位也有意接你回来。”
“我晓得,这地方留不住你,等……等到了时候,那位少不了你的辅佐。”
那位,指的就是当朝的太子了。
梁武帝若是崩了,他就是下一位的大梁皇帝,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东宫里的那位是素来仰仗俞峻的!
他身子不好么?
俞峻微微一怔,眉头皱得紧紧的。捧着茶杯的手不由拢紧了点儿,骨节泛出了点儿青白。
他发现,他竟不敢去想。
诚然,幼时他恨过他,恨他对他这一家子赶尽杀绝。
自幼他父兄就教他要做个忠君爱国的好官。从小他就知道,他早晚是要进宫的,进宫去辅佐那位圣上。
那位圣上也喜欢他,他刚进宫的那会儿,太矮,跨不过门槛,还是他走上前将他抱在怀里带进来的。
当抄家的消息传来,于旁人而言是什么感受他不得而知,于他而言则恍若信仰崩塌。
一边是刻骨铭心的血脉深仇,一边儿又是这从小到大,堪比洗脑一般,为人臣子要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教育。
这两个近乎对立的念头,几乎将他剖成了两半,日日夜夜,从梦中惊醒,不得安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俞峻默默咀嚼着,无数次垂着眼心道。
父兄死的时候,怕是从容的,他们甚至视“死谏”为至高无上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荣光。
梁武帝转头后悔了,给俞家留了个后,也就是他,后来又让他去了国子监念书。
他知道,他念书的时候,梁武帝有时候会过来看看,问问身边的人。
“俞家的孩子怎么样了?”
“最近念了什么书?”
竟有点儿可怜巴巴的的模样。
梁武帝他就是个矛盾结合体,冷酷心狠偏又念旧情、心慈。
俞峻有时候也不明白,将他这个背负了深仇大恨的人放在身边儿,他安心么?
他就不怕么?
或许,这也是他掌握身边不安定因素的一种手段。
少年脊背挺拔,眉目清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袍子,衣摆袖口打了好几个补丁,一个叠着一个,歪歪扭扭。
有的是钱翁补的,有的是他自己补的。
他在国子监念书的那段时光,没人欺侮他,相反人人视他为忠臣之后,谁若是欺负了他,那是要被士林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再后来,梁武帝会把他招到跟前来,问他几句,逢年过节都记着给他送一份礼,甚至还叫他和太子一道儿念书。
看到他穿得局促,梁武帝会亲自躬身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心疼他这一身衣裳。
他也没辜负他的希望,成长得极快,长成了父兄心目中的忠贞骨鲠的好官。
当官的这些年,他从不收礼。大梁官员俸禄低,哪怕来自地方官或各省总督巡抚的礼金已经成了众人默认的一份收入,没人追究。
任谁送了礼来,他就挂在廊下。渐渐地,也就没人来送了。
他就这样以一种几乎格格不入的姿态,当了几十年的官。
直到现在,俞峻想起梁武帝,都是夕阳下的太学。梁武帝拉着他的手,和蔼可亲地问着他的课业,两个人踩着斜阳慢慢地走。
他和梁武帝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言语归纳。
他是,既恨,又敬。
梁武帝既惦念着他,把他当儿子养,又怕他,戒备着他。
像父子,又像仇人。 ↑返回顶部↑
“倒是你,却是一点儿都没变。”
俞峻忽地有种不祥的预感,没接这话茬,皱眉问:“你找我什么事?”
“我……唉,坐下罢,坐下说,正好你来了,我就趁便和你说了。”
于是各自落座,赵敏博递他一杯茶,吞吞吐吐,迟疑地说:“危甫,万岁爷他身子最近不见好,你可知道?”
“万岁爷,据跟前的人说天天念着你的名呢。”
俞峻闻言一怔。
赵敏博又叹了口气:“……据说,到了时候,那位也有意接你回来。”
“我晓得,这地方留不住你,等……等到了时候,那位少不了你的辅佐。”
那位,指的就是当朝的太子了。
梁武帝若是崩了,他就是下一位的大梁皇帝,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东宫里的那位是素来仰仗俞峻的!
他身子不好么?
俞峻微微一怔,眉头皱得紧紧的。捧着茶杯的手不由拢紧了点儿,骨节泛出了点儿青白。
他发现,他竟不敢去想。
诚然,幼时他恨过他,恨他对他这一家子赶尽杀绝。
自幼他父兄就教他要做个忠君爱国的好官。从小他就知道,他早晚是要进宫的,进宫去辅佐那位圣上。
那位圣上也喜欢他,他刚进宫的那会儿,太矮,跨不过门槛,还是他走上前将他抱在怀里带进来的。
当抄家的消息传来,于旁人而言是什么感受他不得而知,于他而言则恍若信仰崩塌。
一边是刻骨铭心的血脉深仇,一边儿又是这从小到大,堪比洗脑一般,为人臣子要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教育。
这两个近乎对立的念头,几乎将他剖成了两半,日日夜夜,从梦中惊醒,不得安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俞峻默默咀嚼着,无数次垂着眼心道。
父兄死的时候,怕是从容的,他们甚至视“死谏”为至高无上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荣光。
梁武帝转头后悔了,给俞家留了个后,也就是他,后来又让他去了国子监念书。
他知道,他念书的时候,梁武帝有时候会过来看看,问问身边的人。
“俞家的孩子怎么样了?”
“最近念了什么书?”
竟有点儿可怜巴巴的的模样。
梁武帝他就是个矛盾结合体,冷酷心狠偏又念旧情、心慈。
俞峻有时候也不明白,将他这个背负了深仇大恨的人放在身边儿,他安心么?
他就不怕么?
或许,这也是他掌握身边不安定因素的一种手段。
少年脊背挺拔,眉目清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袍子,衣摆袖口打了好几个补丁,一个叠着一个,歪歪扭扭。
有的是钱翁补的,有的是他自己补的。
他在国子监念书的那段时光,没人欺侮他,相反人人视他为忠臣之后,谁若是欺负了他,那是要被士林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再后来,梁武帝会把他招到跟前来,问他几句,逢年过节都记着给他送一份礼,甚至还叫他和太子一道儿念书。
看到他穿得局促,梁武帝会亲自躬身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心疼他这一身衣裳。
他也没辜负他的希望,成长得极快,长成了父兄心目中的忠贞骨鲠的好官。
当官的这些年,他从不收礼。大梁官员俸禄低,哪怕来自地方官或各省总督巡抚的礼金已经成了众人默认的一份收入,没人追究。
任谁送了礼来,他就挂在廊下。渐渐地,也就没人来送了。
他就这样以一种几乎格格不入的姿态,当了几十年的官。
直到现在,俞峻想起梁武帝,都是夕阳下的太学。梁武帝拉着他的手,和蔼可亲地问着他的课业,两个人踩着斜阳慢慢地走。
他和梁武帝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言语归纳。
他是,既恨,又敬。
梁武帝既惦念着他,把他当儿子养,又怕他,戒备着他。
像父子,又像仇人。
俞峻忽地有种不祥的预感,没接这话茬,皱眉问:“你找我什么事?”
“我……唉,坐下罢,坐下说,正好你来了,我就趁便和你说了。”
于是各自落座,赵敏博递他一杯茶,吞吞吐吐,迟疑地说:“危甫,万岁爷他身子最近不见好,你可知道?”
“万岁爷,据跟前的人说天天念着你的名呢。”
俞峻闻言一怔。
赵敏博又叹了口气:“……据说,到了时候,那位也有意接你回来。”
“我晓得,这地方留不住你,等……等到了时候,那位少不了你的辅佐。”
那位,指的就是当朝的太子了。
梁武帝若是崩了,他就是下一位的大梁皇帝,说一不二的人物!而东宫里的那位是素来仰仗俞峻的!
他身子不好么?
俞峻微微一怔,眉头皱得紧紧的。捧着茶杯的手不由拢紧了点儿,骨节泛出了点儿青白。
他发现,他竟不敢去想。
诚然,幼时他恨过他,恨他对他这一家子赶尽杀绝。
自幼他父兄就教他要做个忠君爱国的好官。从小他就知道,他早晚是要进宫的,进宫去辅佐那位圣上。
那位圣上也喜欢他,他刚进宫的那会儿,太矮,跨不过门槛,还是他走上前将他抱在怀里带进来的。
当抄家的消息传来,于旁人而言是什么感受他不得而知,于他而言则恍若信仰崩塌。
一边是刻骨铭心的血脉深仇,一边儿又是这从小到大,堪比洗脑一般,为人臣子要忠君爱国,为民请命的教育。
这两个近乎对立的念头,几乎将他剖成了两半,日日夜夜,从梦中惊醒,不得安宁。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俞峻默默咀嚼着,无数次垂着眼心道。
父兄死的时候,怕是从容的,他们甚至视“死谏”为至高无上的,实现自我价值的荣光。
梁武帝转头后悔了,给俞家留了个后,也就是他,后来又让他去了国子监念书。
他知道,他念书的时候,梁武帝有时候会过来看看,问问身边的人。
“俞家的孩子怎么样了?”
“最近念了什么书?”
竟有点儿可怜巴巴的的模样。
梁武帝他就是个矛盾结合体,冷酷心狠偏又念旧情、心慈。
俞峻有时候也不明白,将他这个背负了深仇大恨的人放在身边儿,他安心么?
他就不怕么?
或许,这也是他掌握身边不安定因素的一种手段。
少年脊背挺拔,眉目清冽,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袍子,衣摆袖口打了好几个补丁,一个叠着一个,歪歪扭扭。
有的是钱翁补的,有的是他自己补的。
他在国子监念书的那段时光,没人欺侮他,相反人人视他为忠臣之后,谁若是欺负了他,那是要被士林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的。
再后来,梁武帝会把他招到跟前来,问他几句,逢年过节都记着给他送一份礼,甚至还叫他和太子一道儿念书。
看到他穿得局促,梁武帝会亲自躬身帮他拍拍身上的灰,心疼他这一身衣裳。
他也没辜负他的希望,成长得极快,长成了父兄心目中的忠贞骨鲠的好官。
当官的这些年,他从不收礼。大梁官员俸禄低,哪怕来自地方官或各省总督巡抚的礼金已经成了众人默认的一份收入,没人追究。
任谁送了礼来,他就挂在廊下。渐渐地,也就没人来送了。
他就这样以一种几乎格格不入的姿态,当了几十年的官。
直到现在,俞峻想起梁武帝,都是夕阳下的太学。梁武帝拉着他的手,和蔼可亲地问着他的课业,两个人踩着斜阳慢慢地走。
他和梁武帝之间的感情,很难用言语归纳。
他是,既恨,又敬。
梁武帝既惦念着他,把他当儿子养,又怕他,戒备着他。
像父子,又像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