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成王败寇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光电科研,会议室。
    “刘老师,那就这样?按这个方案,原料估计什么时候能提供给我们?”
    “我还要回去查一下。回头再给你答复吧。”
    这些天,成永兴每天就是与不同的人开会,开的是头昏脑涨。
    ————————
    手工阶段的夹具设计,还是很顺利的。几天功夫,设计图纸就完成了。随着夹具生产线1.0计划的顺利推进,这条led手工生产线启动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了。
    虽然这条生产线,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实验性质,但成永兴也准备拿它当做实战演练来处理。
    毕竟一个大屏所需要的led灯珠,都是以百万为单位的。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这个数字要再乘以四才安全。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成品率。
    并不是每个led灯珠都是合格产品的。考虑到这是第一次试生产,30%~50%的良品率算是个可接受的水平。
    另外,半手工加工的led,还会存在批次亮度波动的问题,这也会导致废品的产生。而且这种废品,一废就是一个批次。
    所以,这一块电视级别的低分辨率led广告大屏,所需要的led灯珠,就达到了千万的恐怖级别。
    每一分钱的成本,被这个数字一放大,都是巨大的负担。
    这块在后世,看起来简陋之极,低分辨率,低亮度的大屏,在不考虑研发成本,仅仅是生产成本,如果200万元能挡住,就算是谢天谢地!
    这就是大工业化生产,和手工生产的本质区别。大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质量,都对手工生产,形成了碾压式优势。
    ————————
    这个大屏样品,加上各种夹具的开发,核心设备的开发,核心电路的开发成本,总成本已经逼近了400万大关。花钱如流水,一切从头开始的代价是巨大的。
    这么大的成本砸下去,成永兴也希望能够多砸几个响出来。
    既然这次的样品开发,完全属于不计成本。那么这个机会,未尝不是对上游产业链的一次难得机会。
    所以这些天,成永兴就一直在跑工大的两个跟材料有关系的院系,航院的材料所,和材料系。
    希望用这笔订单,和未来的市场预期,培育出几家上游的供应商。
    初步的计划,最重要的蓝宝石基底,由航院材料所来提供。而化学制剂,药剂,各种反应气体,就交给材料系了。
    由于本地同时出现了两家下游的led厂家,几个合作伙伴,对此项目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一个小的供应链体系,慢慢的有了一个雏形。
    也许大家都是第一次,这些原料获取的成本,比进口原材料还要贵一些。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国产原材料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除了将来的成本预期,外购其实还会面临产业链安全的问题。
    蓝宝石等重要基础原料价格,预计会在蓝光led的爆发性需求牵引下,有个爆发性增长。到时候,被供应商卡脖子,收智商税就不是个笑话了。
    在历史上,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不是没有发生过。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在led市场上发生,更有名气的,是发生在光伏产业上。光伏产业最火的那几年,最赚钱的不是光伏厂家,而是多晶硅供应商。
    除了涨价,更重要的是断供!未来的几年,也是风波诡异的几年,谁知道都会发生些什么?随着苏联的消失,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的禁运,死灰复燃,而且在一步步缩紧。
    接下来的几年,大陆的外部环境,实际上处于一种逐年恶化的过程中。93银河,96台海,99使馆,01南海等,就是这种环境恶化的最终结果。
    ————————
    “小成!小刘,你也在这里啊!来,小成,找你说两句话。”
    随着声音,林校长走了进来。光电的办公室,差不多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学校的师生,差不多随时可以进来。
    “林校长,你们忙。我这边谈完了,正好要走。”
    刘洪涛讲师卷起了铺在桌子上的材料,把会议室让了出来。
    “林校长,找我有事情?”
    轻轻的伸了一下腰,成永兴也是借机舒缓了一下。不停的与人谈话,也是挺累人的。
    ————————
    “是,有点事情,想征求一下你的建议。”
    林书强今天找过来,是因为学校在筹划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最近一段时间,在led热潮的掩护下,一批有望产业化的科技成果,纷纷开花,不少人动起了脑筋。
    冰城在这个时间点,还不是思维僵化的代名词。由于中苏贸易的缘故,冰城的商业气息相当浓厚,商业思维也相当活跃。对于下海做企业,大家都没有太多抵触情绪。
    在这个年代,冰城自称小巴黎,不是没有道理。
    另外,led本身的拉动力量也不可小窥。仅仅与led直接相关的项目申请,学校就收到了好多。
    例如机械系报上来的简易工装设备项目,航院报上来的蓝宝石项目,激光项目,再加上材料系的,电子系的,总共十几个项目,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再加上光电科研和菲普led两家龙头企业,高新园区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
    听到了这些信息,成永兴居然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他的干扰下,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有一些事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提前出现了。
    对于这个园区,成永兴还是有些记忆的。
    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是在一年后才出现。1992年,工大喊出了《一校办区,一区补校》的口号,大办产业园。
    各院系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纷纷成立公司。而很多公司,有不少都是大家拍脑袋的产物。很多东西设计生产出来,又没有市场。
    辅导员周航还找过已经进入大四学习的成永兴,询问他的家庭背景。希望可以通过这帮学生们,推销专业里的一些滞销产品。
    也不知道周老师参与的那间公司,最后结果如何。
    ————————
    工大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模式,都是开了一代先河,是全国先期建设比较成型的大学科技园。
    它的出现,也驳斥了后世的一些偏见,例如思维僵化,投资环境恶劣等。
    如果单以创业环境来说,在92年之后的工大校园里创业,不考虑市场因素,其小气候,甚至并不比中关村来得差。如果不是led技术的时间节点摆在这里,时间不等人,成永兴应该等两年再创业。
    比较可惜的是,受冰城及东三省市场的限制,哪怕是从园区成长起来的企业,也不得不紧跟着市场的脚步,出走南方。
    这个园区的发展,始终无法与南方的一些院校相提并论,最后也就无人提及。
    成王败寇! ↑返回顶部↑
    光电科研,会议室。
    “刘老师,那就这样?按这个方案,原料估计什么时候能提供给我们?”
    “我还要回去查一下。回头再给你答复吧。”
    这些天,成永兴每天就是与不同的人开会,开的是头昏脑涨。
    ————————
    手工阶段的夹具设计,还是很顺利的。几天功夫,设计图纸就完成了。随着夹具生产线1.0计划的顺利推进,这条led手工生产线启动的日子也是越来越近了。
    虽然这条生产线,从本质上来说,仍然属于实验性质,但成永兴也准备拿它当做实战演练来处理。
    毕竟一个大屏所需要的led灯珠,都是以百万为单位的。考虑到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成品率,这个数字要再乘以四才安全。
    这里面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成品率。
    并不是每个led灯珠都是合格产品的。考虑到这是第一次试生产,30%~50%的良品率算是个可接受的水平。
    另外,半手工加工的led,还会存在批次亮度波动的问题,这也会导致废品的产生。而且这种废品,一废就是一个批次。
    所以,这一块电视级别的低分辨率led广告大屏,所需要的led灯珠,就达到了千万的恐怖级别。
    每一分钱的成本,被这个数字一放大,都是巨大的负担。
    这块在后世,看起来简陋之极,低分辨率,低亮度的大屏,在不考虑研发成本,仅仅是生产成本,如果200万元能挡住,就算是谢天谢地!
    这就是大工业化生产,和手工生产的本质区别。大工业化生产的成本,质量,都对手工生产,形成了碾压式优势。
    ————————
    这个大屏样品,加上各种夹具的开发,核心设备的开发,核心电路的开发成本,总成本已经逼近了400万大关。花钱如流水,一切从头开始的代价是巨大的。
    这么大的成本砸下去,成永兴也希望能够多砸几个响出来。
    既然这次的样品开发,完全属于不计成本。那么这个机会,未尝不是对上游产业链的一次难得机会。
    所以这些天,成永兴就一直在跑工大的两个跟材料有关系的院系,航院的材料所,和材料系。
    希望用这笔订单,和未来的市场预期,培育出几家上游的供应商。
    初步的计划,最重要的蓝宝石基底,由航院材料所来提供。而化学制剂,药剂,各种反应气体,就交给材料系了。
    由于本地同时出现了两家下游的led厂家,几个合作伙伴,对此项目的积极性都比较高。一个小的供应链体系,慢慢的有了一个雏形。
    也许大家都是第一次,这些原料获取的成本,比进口原材料还要贵一些。但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国产原材料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除了将来的成本预期,外购其实还会面临产业链安全的问题。
    蓝宝石等重要基础原料价格,预计会在蓝光led的爆发性需求牵引下,有个爆发性增长。到时候,被供应商卡脖子,收智商税就不是个笑话了。
    在历史上,面粉贵过面包的现象不是没有发生过。这个现象不仅仅是在led市场上发生,更有名气的,是发生在光伏产业上。光伏产业最火的那几年,最赚钱的不是光伏厂家,而是多晶硅供应商。
    除了涨价,更重要的是断供!未来的几年,也是风波诡异的几年,谁知道都会发生些什么?随着苏联的消失,已经差不多名存实亡的禁运,死灰复燃,而且在一步步缩紧。
    接下来的几年,大陆的外部环境,实际上处于一种逐年恶化的过程中。93银河,96台海,99使馆,01南海等,就是这种环境恶化的最终结果。
    ————————
    “小成!小刘,你也在这里啊!来,小成,找你说两句话。”
    随着声音,林校长走了进来。光电的办公室,差不多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学校的师生,差不多随时可以进来。
    “林校长,你们忙。我这边谈完了,正好要走。”
    刘洪涛讲师卷起了铺在桌子上的材料,把会议室让了出来。
    “林校长,找我有事情?”
    轻轻的伸了一下腰,成永兴也是借机舒缓了一下。不停的与人谈话,也是挺累人的。
    ————————
    “是,有点事情,想征求一下你的建议。”
    林书强今天找过来,是因为学校在筹划成立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最近一段时间,在led热潮的掩护下,一批有望产业化的科技成果,纷纷开花,不少人动起了脑筋。
    冰城在这个时间点,还不是思维僵化的代名词。由于中苏贸易的缘故,冰城的商业气息相当浓厚,商业思维也相当活跃。对于下海做企业,大家都没有太多抵触情绪。
    在这个年代,冰城自称小巴黎,不是没有道理。
    另外,led本身的拉动力量也不可小窥。仅仅与led直接相关的项目申请,学校就收到了好多。
    例如机械系报上来的简易工装设备项目,航院报上来的蓝宝石项目,激光项目,再加上材料系的,电子系的,总共十几个项目,眼看就要成为现实。再加上光电科研和菲普led两家龙头企业,高新园区成立的时机已经成熟。
    ————————
    听到了这些信息,成永兴居然有了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
    在他的干扰下,这个世界的很多事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历史的惯性是巨大的。有一些事情,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提前出现了。
    对于这个园区,成永兴还是有些记忆的。
    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原本的历史上,应该是在一年后才出现。1992年,工大喊出了《一校办区,一区补校》的口号,大办产业园。
    各院系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纷纷成立公司。而很多公司,有不少都是大家拍脑袋的产物。很多东西设计生产出来,又没有市场。
    辅导员周航还找过已经进入大四学习的成永兴,询问他的家庭背景。希望可以通过这帮学生们,推销专业里的一些滞销产品。
    也不知道周老师参与的那间公司,最后结果如何。
    ————————
    工大的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园》,在全国范围内,不论是思路,还是操作模式,都是开了一代先河,是全国先期建设比较成型的大学科技园。
    它的出现,也驳斥了后世的一些偏见,例如思维僵化,投资环境恶劣等。
    如果单以创业环境来说,在92年之后的工大校园里创业,不考虑市场因素,其小气候,甚至并不比中关村来得差。如果不是led技术的时间节点摆在这里,时间不等人,成永兴应该等两年再创业。
    比较可惜的是,受冰城及东三省市场的限制,哪怕是从园区成长起来的企业,也不得不紧跟着市场的脚步,出走南方。
    这个园区的发展,始终无法与南方的一些院校相提并论,最后也就无人提及。
    成王败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