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圣上第二子、也是当今的成王殿下向来欣赏美貌之人。
    他看着谢昭纤瘦的背影许久,也不顾如今还在朝廷之上,竟然赞叹出声:“当真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他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音量,加之他身处官员前列,因此与谢昭距离不算远,显然是不在意自己这堪称轻佻的话语是否被谢昭听到的。
    谢昭恍若未曾听到成王殿下的话语,仍站在大殿中央,身如青松。
    谢昭没做出反应,在成王殿下前头的太子却没忍住蹙紧眉头,不赞同地看了眼成王。
    他冷声警告:“衡越,肃静。”
    成王撇了撇嘴,不再多言。
    除了两位皇子,大殿之上对谢昭多加关注的还另有他人。
    丞相徐一辛面色复杂地看着这位早有耳闻的年轻人,他过于熟悉的长相让徐一辛想起了什么不喜的故人来。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已经眉头深皱、嘴唇紧抿,握着笏板的手都不自觉用力。
    他垂眸想:这人就是谢延之子?
    吏部尚书林铮老神自在地站在徐一辛的身后。
    他的眸光从前头徐一辛手背上迸发的青筋上移开,唇角不自觉带出一份浅淡的笑意。这笑意很快又消失不见,于是林铮又重新变回了往日不苟言笑的模样。
    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早已暗潮翻涌。
    身处暗潮中心的谢昭此刻还未察觉,他正认认真真听着陈福宣读圣上的册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元三十一年恩科殿试,晋安才子谢昭高中榜首状元,特此昭告天下,与天同庆!”
    古往今来,状元绝大多数都会去翰林院成为一名修撰,沉淀几年后才会被予以重任,前往其他地方任职。
    翰林院学士都已经偷偷修整好衣冠,准备出列接收今年的新人了,哪知道接下来的旨意却让他大吃一惊,险些没拿稳手中的笏板。
    “非贤罔乂,得士则昌。谢昭温文性禀,聪慧机敏,克肖父风,今封从六品侍御史,锡之敕命——”
    什么,侍御史?!
    不是应该是翰林院修撰吗?怎么会是御史台侍御史?!
    状元不都是应该去翰林院的吗?哪怕不去翰林院,可是怎么会去御史台?
    满朝的官员一时都没忍住满脸震惊,不可思议地向上头瞧去。
    只可惜他们没等到任何来自于天子的回复。他端坐于朝堂之上,冷静又沉默地看着下方所有人,无声给出自己的答案。
    是的,这封旨意并没有写错,谢昭的确是被派去御史台了。
    御史大夫窦舜勉强收敛住自己的惊讶之色。
    他手持笏板从队列中站出,恭敬地跪倒在了地上:“谨遵圣上旨意。”
    不止文武百官很震惊,谢昭本人也有些懵。
    不过他这人有个优点就是不钻牛角尖,既然想不明白,那干脆就别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往好了想,御史台未必不是个好地方。
    谢昭的祖父谢晖就曾与他笑谈,说过御史台的官员性格耿直者居多,相处起来没别的地方那么累人。
    这么一想,谢昭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奇怪的册封。
    除了谢昭的去处有些奇怪,这一年的榜眼探花和其他进士都还是一如往常去往了翰林院。
    册封完就是游街活动了——历来的状元在金榜题名后都要带领其他进士游街庆祝。
    陈福把圣旨递给谢昭,笑弯了双眼:“恭喜谢公子——不,现在是要说恭喜谢大人了。”
    时隔十五年后,这朝堂在继谢延后,终于又迎来了一位谢大人。
    谢昭接过圣旨,谢过圣上。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他领着其他进士们转身离开大殿,前往午门——那里是游街开始的地方。
    谢昭衣摆生风,从左右两侧的百官队列中穿行而出。
    在经过成王的时候,也不知有意无意,他轻抬眼皮,眸光漫不经心地从成王身上一掠而过。这一眼什么情感都没有,没有好奇,也没有喜恶,澄澈干净,仿佛什么都放入眼中。
    教人觉得他只是看见了一粒灰尘,或只是一只爬虫。
    谢昭很快消失在视线中。
    成王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眼底隐有郁色。可很快,这郁色又消失,汇出几分盎然趣味来。
    他怒极反笑,自言自语:“……有意思。”仿佛自我肯定一般,他站直了身子,舌尖抵了抵上颚,又重复一遍:“真有意思啊,谢昭。”
    午门处早有小吏准备好了马匹,已经静候谢昭等人许久。
    那小吏指了指面前的高头大马,笑:“您终于来了,谢大人。”
    于是谢昭翻身上了那枣红色的骏马,扬眉一笑:“那就开始游街吧。”
    这一笑当真是粲然生辉,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的骏马金鞍朱鬃,前后是欢呼拥挤的人群,旗手和鼓手在前头挤开道路,耳畔尽是人潮的欢呼声和礼炮声。
    谢昭骑在马上,眉眼飞扬,笑容恣意,这一日阳光灿烂,却不及他光彩摄人。
    状元游街不是第一回 ,可是这么年轻俊美的状元来游街却是第一回。
    京城的百姓们原本只是想凑个热闹,可是瞧了这状元郎,却不由自发询问起身边人:这位状元郎姓甚名谁?今年年岁多少?
    一问之下不由更加惊讶:原来这叫做谢昭的状元郎今年不过十九,竟还未及冠!而且,他还是当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 ↑返回顶部↑
    圣上第二子、也是当今的成王殿下向来欣赏美貌之人。
    他看着谢昭纤瘦的背影许久,也不顾如今还在朝廷之上,竟然赞叹出声:“当真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他并没有收敛自己的音量,加之他身处官员前列,因此与谢昭距离不算远,显然是不在意自己这堪称轻佻的话语是否被谢昭听到的。
    谢昭恍若未曾听到成王殿下的话语,仍站在大殿中央,身如青松。
    谢昭没做出反应,在成王殿下前头的太子却没忍住蹙紧眉头,不赞同地看了眼成王。
    他冷声警告:“衡越,肃静。”
    成王撇了撇嘴,不再多言。
    除了两位皇子,大殿之上对谢昭多加关注的还另有他人。
    丞相徐一辛面色复杂地看着这位早有耳闻的年轻人,他过于熟悉的长相让徐一辛想起了什么不喜的故人来。他自己都没注意到自己已经眉头深皱、嘴唇紧抿,握着笏板的手都不自觉用力。
    他垂眸想:这人就是谢延之子?
    吏部尚书林铮老神自在地站在徐一辛的身后。
    他的眸光从前头徐一辛手背上迸发的青筋上移开,唇角不自觉带出一份浅淡的笑意。这笑意很快又消失不见,于是林铮又重新变回了往日不苟言笑的模样。
    朝堂表面风平浪静,实际早已暗潮翻涌。
    身处暗潮中心的谢昭此刻还未察觉,他正认认真真听着陈福宣读圣上的册封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正元三十一年恩科殿试,晋安才子谢昭高中榜首状元,特此昭告天下,与天同庆!”
    古往今来,状元绝大多数都会去翰林院成为一名修撰,沉淀几年后才会被予以重任,前往其他地方任职。
    翰林院学士都已经偷偷修整好衣冠,准备出列接收今年的新人了,哪知道接下来的旨意却让他大吃一惊,险些没拿稳手中的笏板。
    “非贤罔乂,得士则昌。谢昭温文性禀,聪慧机敏,克肖父风,今封从六品侍御史,锡之敕命——”
    什么,侍御史?!
    不是应该是翰林院修撰吗?怎么会是御史台侍御史?!
    状元不都是应该去翰林院的吗?哪怕不去翰林院,可是怎么会去御史台?
    满朝的官员一时都没忍住满脸震惊,不可思议地向上头瞧去。
    只可惜他们没等到任何来自于天子的回复。他端坐于朝堂之上,冷静又沉默地看着下方所有人,无声给出自己的答案。
    是的,这封旨意并没有写错,谢昭的确是被派去御史台了。
    御史大夫窦舜勉强收敛住自己的惊讶之色。
    他手持笏板从队列中站出,恭敬地跪倒在了地上:“谨遵圣上旨意。”
    不止文武百官很震惊,谢昭本人也有些懵。
    不过他这人有个优点就是不钻牛角尖,既然想不明白,那干脆就别想了。车到山前必有路,往好了想,御史台未必不是个好地方。
    谢昭的祖父谢晖就曾与他笑谈,说过御史台的官员性格耿直者居多,相处起来没别的地方那么累人。
    这么一想,谢昭也就坦然地接受了这个奇怪的册封。
    除了谢昭的去处有些奇怪,这一年的榜眼探花和其他进士都还是一如往常去往了翰林院。
    册封完就是游街活动了——历来的状元在金榜题名后都要带领其他进士游街庆祝。
    陈福把圣旨递给谢昭,笑弯了双眼:“恭喜谢公子——不,现在是要说恭喜谢大人了。”
    时隔十五年后,这朝堂在继谢延后,终于又迎来了一位谢大人。
    谢昭接过圣旨,谢过圣上。
    在所有人的目光中,他领着其他进士们转身离开大殿,前往午门——那里是游街开始的地方。
    谢昭衣摆生风,从左右两侧的百官队列中穿行而出。
    在经过成王的时候,也不知有意无意,他轻抬眼皮,眸光漫不经心地从成王身上一掠而过。这一眼什么情感都没有,没有好奇,也没有喜恶,澄澈干净,仿佛什么都放入眼中。
    教人觉得他只是看见了一粒灰尘,或只是一只爬虫。
    谢昭很快消失在视线中。
    成王在原地站了一会儿,眼底隐有郁色。可很快,这郁色又消失,汇出几分盎然趣味来。
    他怒极反笑,自言自语:“……有意思。”仿佛自我肯定一般,他站直了身子,舌尖抵了抵上颚,又重复一遍:“真有意思啊,谢昭。”
    午门处早有小吏准备好了马匹,已经静候谢昭等人许久。
    那小吏指了指面前的高头大马,笑:“您终于来了,谢大人。”
    于是谢昭翻身上了那枣红色的骏马,扬眉一笑:“那就开始游街吧。”
    这一笑当真是粲然生辉,说不出的意气风发。
    □□的骏马金鞍朱鬃,前后是欢呼拥挤的人群,旗手和鼓手在前头挤开道路,耳畔尽是人潮的欢呼声和礼炮声。
    谢昭骑在马上,眉眼飞扬,笑容恣意,这一日阳光灿烂,却不及他光彩摄人。
    状元游街不是第一回 ,可是这么年轻俊美的状元来游街却是第一回。
    京城的百姓们原本只是想凑个热闹,可是瞧了这状元郎,却不由自发询问起身边人:这位状元郎姓甚名谁?今年年岁多少?
    一问之下不由更加惊讶:原来这叫做谢昭的状元郎今年不过十九,竟还未及冠!而且,他还是当朝第一个连中三元者!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