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10
第57章
京城传来洪武帝病重的消息。
阮瑶还未出月子,严博绍便带兵直抵京城,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洪武帝与荣修被俘,朝中大臣甚至一多半人迎接严博绍的到来。
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严博绍便轻而易举的将京城控制了。
消息传回燕北时,阮瑶正与太妃一起抱着两个小家伙逗趣儿。
两个小家伙的乳名是一早便定下来的,暄哥儿和曜哥儿,大荣朝的习俗,新生儿要满了一周岁才能正式起名。
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儿并排躺在摇篮中,看着阮瑶手中的拨浪鼓儿,兴奋的吐着泡泡。
“瑶儿,绍儿他们拿下了京城,怕是不久,就要来接我们入京,这事儿,你是怎么想的?”燕太妃问。
阮瑶笑了笑,手中的拨浪鼓没停:“母妃,孩子们还太小,从燕北到京城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我怕他们受不了,所以想等孩子们大一些再带他们回京!”
燕太妃点点头,阮瑶的担心不无道理,从燕北到京城,足足月余的路程,就算全部都走官道儿,终究不如在府中生活方便,况且整日都在马车上,大人都受不了那颠簸,更何况刚两个月大小的孩子。
但是......燕太妃有些犹豫,王爷的身份与皇上的身份终究是不同的,大局已定,绍儿登基之后,朝中大臣,身边将领肯定要受封的,此时也正是人心最易浮动的时候,她怕的是绍儿经不住那些人的游说,万一做了什么事情伤了阮瑶的心可怎么好?
看着阮瑶沉浸在逗弄孩子的幸福中,燕太妃最终没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想着回去还是给京城递封信吧,好好嘱咐一番,虽说后宫四妃六嫔再正常不过,但是瑶瑶刚刚生产完,再怎么样,也不能让绍儿在这个时候伤了瑶瑶的心。
燕太妃走后,阮瑶的脸上没有了方才的轻松惬意,摇着拨浪鼓的手渐渐满了下来,正好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也有了睡意,将兄弟俩哄睡之后,阮瑶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一池开的正好的荷花发呆。
没多久,严博绍果然来信,心中言明京中事宜已经料理好,询问阮瑶动身的日期。
晚上,暄哥儿与曜哥儿被奶娘抱下去睡了,阮瑶坐在书房中,手执狼毫,清秀的字迹落在宣纸上。
阮瑶与严博绍说了自己的顾虑,担心两个孩子路上太过辛苦,将自己的打算细细与严博绍说明,信的末尾,阮瑶驻笔,想起这些日子燕太妃脸上担忧的神情,甚至有几位打着前来探望名义,实则探自己口风的夫人们,眉头微皱,笔尖的墨滴到了宣纸上,晕染开来。
终是叹息一声,放下狼毫,将宣纸折好放进信封,将新绣的荷包也塞进信封中,才唤人进来,将信送出去。
阮瑶不知道的是,与她的信一同送走的,还有一封燕太妃的信。
严博绍在身边将领及朝中多数朝臣的拥护下顺利登基为帝,建立大夏朝,年号为建元。
至此,大荣朝成为历史。
皇上登基,却迟迟不见王妃被接回京中,就连两个孩子都不见踪影,且皇上始终未下圣旨,安排燕王妃的位份,此事引得朝中众人心思浮动。
众人都说,原本那燕王妃不过是养在燕王府的一介孤女,如今圣上登基,那孤女怎配得上后宫妃位,圣上早便厌弃了此女,因此自登基以来,才对此女只字不提,连带着对此女所出的两个孩子也不待见。
此言论一出,那些家有待嫁闺女的人家心思便活泛了起来,甚至有朝臣在早朝中当朝劝严博绍广开后宫,安排选秀事宜,都被严博绍一句’朝纲初定,以稳固朝纲为主’给驳了回去。
但此举依旧阻挡不了京中的风言风语,甚至连远在掖城的阮瑶都听到了风声儿。
高舞拧着眉头,对阮瑶道:“王妃,您听听他们这是操的哪门子的心,还管上圣上的家事了!”
阮瑶笑着摇了摇头:“也算不得上家事,圣上的家事本就是国事!”
“王妃,您与圣上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你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自然不是他们能理解的,难不成,难不成连您也不相信圣上吗?”
阮瑶看着窗外,有些出神,直到高舞再次唤了她一声,才回过神来:“信啊,我相信王爷!”
是啊,她从来都相信严博绍,相信燕王殿下,只是当那个人成了万人之上的君王,她还能再相信他吗?
朝纲初立,正是归拢人心的好时机,而这最快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广开后宫,以妃位许给各大势力,获得他们的支持,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稳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阮瑶也想到了这一点。
府外的流言她并非没听到过,也并非不在意,在知晓严博绍的谋划之时,阮瑶便想到了有今日,只是还没等她做好准备,她便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惶恐不安,酸涩难言......她只是没处去说罢了。
借口孩子太小,不便长途跋涉,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好让自己想清楚,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她该 ↑返回顶部↑
京城传来洪武帝病重的消息。
阮瑶还未出月子,严博绍便带兵直抵京城,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洪武帝与荣修被俘,朝中大臣甚至一多半人迎接严博绍的到来。
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严博绍便轻而易举的将京城控制了。
消息传回燕北时,阮瑶正与太妃一起抱着两个小家伙逗趣儿。
两个小家伙的乳名是一早便定下来的,暄哥儿和曜哥儿,大荣朝的习俗,新生儿要满了一周岁才能正式起名。
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儿并排躺在摇篮中,看着阮瑶手中的拨浪鼓儿,兴奋的吐着泡泡。
“瑶儿,绍儿他们拿下了京城,怕是不久,就要来接我们入京,这事儿,你是怎么想的?”燕太妃问。
阮瑶笑了笑,手中的拨浪鼓没停:“母妃,孩子们还太小,从燕北到京城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我怕他们受不了,所以想等孩子们大一些再带他们回京!”
燕太妃点点头,阮瑶的担心不无道理,从燕北到京城,足足月余的路程,就算全部都走官道儿,终究不如在府中生活方便,况且整日都在马车上,大人都受不了那颠簸,更何况刚两个月大小的孩子。
但是......燕太妃有些犹豫,王爷的身份与皇上的身份终究是不同的,大局已定,绍儿登基之后,朝中大臣,身边将领肯定要受封的,此时也正是人心最易浮动的时候,她怕的是绍儿经不住那些人的游说,万一做了什么事情伤了阮瑶的心可怎么好?
看着阮瑶沉浸在逗弄孩子的幸福中,燕太妃最终没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想着回去还是给京城递封信吧,好好嘱咐一番,虽说后宫四妃六嫔再正常不过,但是瑶瑶刚刚生产完,再怎么样,也不能让绍儿在这个时候伤了瑶瑶的心。
燕太妃走后,阮瑶的脸上没有了方才的轻松惬意,摇着拨浪鼓的手渐渐满了下来,正好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也有了睡意,将兄弟俩哄睡之后,阮瑶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一池开的正好的荷花发呆。
没多久,严博绍果然来信,心中言明京中事宜已经料理好,询问阮瑶动身的日期。
晚上,暄哥儿与曜哥儿被奶娘抱下去睡了,阮瑶坐在书房中,手执狼毫,清秀的字迹落在宣纸上。
阮瑶与严博绍说了自己的顾虑,担心两个孩子路上太过辛苦,将自己的打算细细与严博绍说明,信的末尾,阮瑶驻笔,想起这些日子燕太妃脸上担忧的神情,甚至有几位打着前来探望名义,实则探自己口风的夫人们,眉头微皱,笔尖的墨滴到了宣纸上,晕染开来。
终是叹息一声,放下狼毫,将宣纸折好放进信封,将新绣的荷包也塞进信封中,才唤人进来,将信送出去。
阮瑶不知道的是,与她的信一同送走的,还有一封燕太妃的信。
严博绍在身边将领及朝中多数朝臣的拥护下顺利登基为帝,建立大夏朝,年号为建元。
至此,大荣朝成为历史。
皇上登基,却迟迟不见王妃被接回京中,就连两个孩子都不见踪影,且皇上始终未下圣旨,安排燕王妃的位份,此事引得朝中众人心思浮动。
众人都说,原本那燕王妃不过是养在燕王府的一介孤女,如今圣上登基,那孤女怎配得上后宫妃位,圣上早便厌弃了此女,因此自登基以来,才对此女只字不提,连带着对此女所出的两个孩子也不待见。
此言论一出,那些家有待嫁闺女的人家心思便活泛了起来,甚至有朝臣在早朝中当朝劝严博绍广开后宫,安排选秀事宜,都被严博绍一句’朝纲初定,以稳固朝纲为主’给驳了回去。
但此举依旧阻挡不了京中的风言风语,甚至连远在掖城的阮瑶都听到了风声儿。
高舞拧着眉头,对阮瑶道:“王妃,您听听他们这是操的哪门子的心,还管上圣上的家事了!”
阮瑶笑着摇了摇头:“也算不得上家事,圣上的家事本就是国事!”
“王妃,您与圣上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你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自然不是他们能理解的,难不成,难不成连您也不相信圣上吗?”
阮瑶看着窗外,有些出神,直到高舞再次唤了她一声,才回过神来:“信啊,我相信王爷!”
是啊,她从来都相信严博绍,相信燕王殿下,只是当那个人成了万人之上的君王,她还能再相信他吗?
朝纲初立,正是归拢人心的好时机,而这最快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广开后宫,以妃位许给各大势力,获得他们的支持,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稳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阮瑶也想到了这一点。
府外的流言她并非没听到过,也并非不在意,在知晓严博绍的谋划之时,阮瑶便想到了有今日,只是还没等她做好准备,她便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惶恐不安,酸涩难言......她只是没处去说罢了。
借口孩子太小,不便长途跋涉,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好让自己想清楚,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她该 ↑返回顶部↑
第57章
京城传来洪武帝病重的消息。
阮瑶还未出月子,严博绍便带兵直抵京城,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洪武帝与荣修被俘,朝中大臣甚至一多半人迎接严博绍的到来。
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严博绍便轻而易举的将京城控制了。
消息传回燕北时,阮瑶正与太妃一起抱着两个小家伙逗趣儿。
两个小家伙的乳名是一早便定下来的,暄哥儿和曜哥儿,大荣朝的习俗,新生儿要满了一周岁才能正式起名。
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儿并排躺在摇篮中,看着阮瑶手中的拨浪鼓儿,兴奋的吐着泡泡。
“瑶儿,绍儿他们拿下了京城,怕是不久,就要来接我们入京,这事儿,你是怎么想的?”燕太妃问。
阮瑶笑了笑,手中的拨浪鼓没停:“母妃,孩子们还太小,从燕北到京城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我怕他们受不了,所以想等孩子们大一些再带他们回京!”
燕太妃点点头,阮瑶的担心不无道理,从燕北到京城,足足月余的路程,就算全部都走官道儿,终究不如在府中生活方便,况且整日都在马车上,大人都受不了那颠簸,更何况刚两个月大小的孩子。
但是......燕太妃有些犹豫,王爷的身份与皇上的身份终究是不同的,大局已定,绍儿登基之后,朝中大臣,身边将领肯定要受封的,此时也正是人心最易浮动的时候,她怕的是绍儿经不住那些人的游说,万一做了什么事情伤了阮瑶的心可怎么好?
看着阮瑶沉浸在逗弄孩子的幸福中,燕太妃最终没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想着回去还是给京城递封信吧,好好嘱咐一番,虽说后宫四妃六嫔再正常不过,但是瑶瑶刚刚生产完,再怎么样,也不能让绍儿在这个时候伤了瑶瑶的心。
燕太妃走后,阮瑶的脸上没有了方才的轻松惬意,摇着拨浪鼓的手渐渐满了下来,正好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也有了睡意,将兄弟俩哄睡之后,阮瑶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一池开的正好的荷花发呆。
没多久,严博绍果然来信,心中言明京中事宜已经料理好,询问阮瑶动身的日期。
晚上,暄哥儿与曜哥儿被奶娘抱下去睡了,阮瑶坐在书房中,手执狼毫,清秀的字迹落在宣纸上。
阮瑶与严博绍说了自己的顾虑,担心两个孩子路上太过辛苦,将自己的打算细细与严博绍说明,信的末尾,阮瑶驻笔,想起这些日子燕太妃脸上担忧的神情,甚至有几位打着前来探望名义,实则探自己口风的夫人们,眉头微皱,笔尖的墨滴到了宣纸上,晕染开来。
终是叹息一声,放下狼毫,将宣纸折好放进信封,将新绣的荷包也塞进信封中,才唤人进来,将信送出去。
阮瑶不知道的是,与她的信一同送走的,还有一封燕太妃的信。
严博绍在身边将领及朝中多数朝臣的拥护下顺利登基为帝,建立大夏朝,年号为建元。
至此,大荣朝成为历史。
皇上登基,却迟迟不见王妃被接回京中,就连两个孩子都不见踪影,且皇上始终未下圣旨,安排燕王妃的位份,此事引得朝中众人心思浮动。
众人都说,原本那燕王妃不过是养在燕王府的一介孤女,如今圣上登基,那孤女怎配得上后宫妃位,圣上早便厌弃了此女,因此自登基以来,才对此女只字不提,连带着对此女所出的两个孩子也不待见。
此言论一出,那些家有待嫁闺女的人家心思便活泛了起来,甚至有朝臣在早朝中当朝劝严博绍广开后宫,安排选秀事宜,都被严博绍一句’朝纲初定,以稳固朝纲为主’给驳了回去。
但此举依旧阻挡不了京中的风言风语,甚至连远在掖城的阮瑶都听到了风声儿。
高舞拧着眉头,对阮瑶道:“王妃,您听听他们这是操的哪门子的心,还管上圣上的家事了!”
阮瑶笑着摇了摇头:“也算不得上家事,圣上的家事本就是国事!”
“王妃,您与圣上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你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自然不是他们能理解的,难不成,难不成连您也不相信圣上吗?”
阮瑶看着窗外,有些出神,直到高舞再次唤了她一声,才回过神来:“信啊,我相信王爷!”
是啊,她从来都相信严博绍,相信燕王殿下,只是当那个人成了万人之上的君王,她还能再相信他吗?
朝纲初立,正是归拢人心的好时机,而这最快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广开后宫,以妃位许给各大势力,获得他们的支持,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稳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阮瑶也想到了这一点。
府外的流言她并非没听到过,也并非不在意,在知晓严博绍的谋划之时,阮瑶便想到了有今日,只是还没等她做好准备,她便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惶恐不安,酸涩难言......她只是没处去说罢了。
借口孩子太小,不便长途跋涉,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好让自己想清楚,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她该
京城传来洪武帝病重的消息。
阮瑶还未出月子,严博绍便带兵直抵京城,几乎没有什么阻力,洪武帝与荣修被俘,朝中大臣甚至一多半人迎接严博绍的到来。
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严博绍便轻而易举的将京城控制了。
消息传回燕北时,阮瑶正与太妃一起抱着两个小家伙逗趣儿。
两个小家伙的乳名是一早便定下来的,暄哥儿和曜哥儿,大荣朝的习俗,新生儿要满了一周岁才能正式起名。
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儿并排躺在摇篮中,看着阮瑶手中的拨浪鼓儿,兴奋的吐着泡泡。
“瑶儿,绍儿他们拿下了京城,怕是不久,就要来接我们入京,这事儿,你是怎么想的?”燕太妃问。
阮瑶笑了笑,手中的拨浪鼓没停:“母妃,孩子们还太小,从燕北到京城这一路上舟车劳顿,我怕他们受不了,所以想等孩子们大一些再带他们回京!”
燕太妃点点头,阮瑶的担心不无道理,从燕北到京城,足足月余的路程,就算全部都走官道儿,终究不如在府中生活方便,况且整日都在马车上,大人都受不了那颠簸,更何况刚两个月大小的孩子。
但是......燕太妃有些犹豫,王爷的身份与皇上的身份终究是不同的,大局已定,绍儿登基之后,朝中大臣,身边将领肯定要受封的,此时也正是人心最易浮动的时候,她怕的是绍儿经不住那些人的游说,万一做了什么事情伤了阮瑶的心可怎么好?
看着阮瑶沉浸在逗弄孩子的幸福中,燕太妃最终没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只想着回去还是给京城递封信吧,好好嘱咐一番,虽说后宫四妃六嫔再正常不过,但是瑶瑶刚刚生产完,再怎么样,也不能让绍儿在这个时候伤了瑶瑶的心。
燕太妃走后,阮瑶的脸上没有了方才的轻松惬意,摇着拨浪鼓的手渐渐满了下来,正好暄哥儿与曜哥儿两个小家伙也有了睡意,将兄弟俩哄睡之后,阮瑶坐在窗前,望着窗外一池开的正好的荷花发呆。
没多久,严博绍果然来信,心中言明京中事宜已经料理好,询问阮瑶动身的日期。
晚上,暄哥儿与曜哥儿被奶娘抱下去睡了,阮瑶坐在书房中,手执狼毫,清秀的字迹落在宣纸上。
阮瑶与严博绍说了自己的顾虑,担心两个孩子路上太过辛苦,将自己的打算细细与严博绍说明,信的末尾,阮瑶驻笔,想起这些日子燕太妃脸上担忧的神情,甚至有几位打着前来探望名义,实则探自己口风的夫人们,眉头微皱,笔尖的墨滴到了宣纸上,晕染开来。
终是叹息一声,放下狼毫,将宣纸折好放进信封,将新绣的荷包也塞进信封中,才唤人进来,将信送出去。
阮瑶不知道的是,与她的信一同送走的,还有一封燕太妃的信。
严博绍在身边将领及朝中多数朝臣的拥护下顺利登基为帝,建立大夏朝,年号为建元。
至此,大荣朝成为历史。
皇上登基,却迟迟不见王妃被接回京中,就连两个孩子都不见踪影,且皇上始终未下圣旨,安排燕王妃的位份,此事引得朝中众人心思浮动。
众人都说,原本那燕王妃不过是养在燕王府的一介孤女,如今圣上登基,那孤女怎配得上后宫妃位,圣上早便厌弃了此女,因此自登基以来,才对此女只字不提,连带着对此女所出的两个孩子也不待见。
此言论一出,那些家有待嫁闺女的人家心思便活泛了起来,甚至有朝臣在早朝中当朝劝严博绍广开后宫,安排选秀事宜,都被严博绍一句’朝纲初定,以稳固朝纲为主’给驳了回去。
但此举依旧阻挡不了京中的风言风语,甚至连远在掖城的阮瑶都听到了风声儿。
高舞拧着眉头,对阮瑶道:“王妃,您听听他们这是操的哪门子的心,还管上圣上的家事了!”
阮瑶笑着摇了摇头:“也算不得上家事,圣上的家事本就是国事!”
“王妃,您与圣上一起经历了这么多,你们之间的深厚感情自然不是他们能理解的,难不成,难不成连您也不相信圣上吗?”
阮瑶看着窗外,有些出神,直到高舞再次唤了她一声,才回过神来:“信啊,我相信王爷!”
是啊,她从来都相信严博绍,相信燕王殿下,只是当那个人成了万人之上的君王,她还能再相信他吗?
朝纲初立,正是归拢人心的好时机,而这最快最便捷也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广开后宫,以妃位许给各大势力,获得他们的支持,未来的路才能走的更稳一些,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阮瑶也想到了这一点。
府外的流言她并非没听到过,也并非不在意,在知晓严博绍的谋划之时,阮瑶便想到了有今日,只是还没等她做好准备,她便已经站在了这个位置,惶恐不安,酸涩难言......她只是没处去说罢了。
借口孩子太小,不便长途跋涉,其实也是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好让自己想清楚,若是真到了那一步,她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