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雪宦绣谱
……
许茹宝眼见到锦云绣坊日益壮大,心下不甘。
自己的许家绣品公司做着锦云绣坊转包的订单,锦云绣坊不费吹灰之力得了这中间的差价。
许茹宝恨得牙根痒痒。
“偷了我的样品设计,抢了我的订单,转包给我,得了我的利。如今又吃着我的利,养着你自己的血——”
此时的孟水芸已然成了大家,虽然这几个月来,孟水芸带着样品间的二十多位设计师设计的样品给许家绣品公司又带来许多订单,参加的几次订货会也大放异彩,但不甘人后的许茹宝还是下了决心要让许家绣品公司的绣娘们和技术工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每个绣娘和设计师以及画师在许家绣坊工作的年限以及历年来的表现,许茹宝从三十二家厂子里共选拔出首批参与观摩学习的八十名“学员”。
孟水芸自然成了观摩团的团长。
按照许茹宝多年来对苏绣的了解和感悟,观摩学习被设计成几条路线,三个时间段。
首站自然是苏州,由苏州到无锡、常州,上海……
历经九县十城,最后,也是许茹宝最重视的一站是南通。
说到苏绣,不能不提到苏绣大家沈寿,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从小随父亲识字读书。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
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
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48岁,葬于南通马鞍山。
在南通,众人怀着敬仰之心参观拜访了沈寿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欣赏了沈寿刺绣的大量杰出佳作。
在南通女红传习所,众人为沈寿的“治校严谨,教学有方”所折服。
南通女红传习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
这一日,众人在许茹宝的带领下前往南通马鞍山拜谒祭奠这位中国第一刺绣大师沈寿。
众人感念沈寿一生对苏绣的杰出贡献,纷纷落泪。
恰逢冬雨落下,众人只好向墓中的这位让世人敬仰的苏绣大师拜别。
众人各自撑起随身带来的油布伞朝山下走去。
一个踯躅在雨中的老人吸引了孟水芸的目光。
她停下了脚步,没有跟随众人跑向山下那处客栈。
急匆匆地来到那老者的身边。
将油布伞举起,孟水芸关切地看着这个看上去相当儒雅风度的老者。
老者虽然穿着非常普通,头发也已完全花白,但一双有神的眼睛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杰出的智者。
两人默默无言。
老者举步,缓缓朝沈寿的坟墓走去。
孟水芸举着油布伞,唯恐雨水淋湿了老者的衣服。
站在沈寿的坟墓前,老者神伤,一行浑浊的泪流了下来。
长久无言。
在十二月的冬雨中,一老一少久久地驻足在中国第一刺绣大师的墓碑前。
良久,老者用拐杖拄着地面,眼含热泪地说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孟水芸不敢打扰这位陷入伤感中的老人,只是举着油布伞,默默相陪。
几辆黑色轿车绕着山路来到山下,十几个身穿黑色西服的人举着雨伞朝山上走来。
为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走到老者身边,俯身道“父亲,雨大,莫害了风寒。”
老者微微点了点头。
老者转过身子看着眼前这个一直为自己举伞遮挡冬雨的女子。
“孟姑娘,老朽有一本《雪宦绣谱》相赠小友。”
说完,老者从怀里摸出一本线装书。
孟水芸吃惊地接过书,为何这老者竟然知道自己的姓名?
老者在众人的搀扶和护卫下朝山下走去。
老人是不是拿错了书?
为何眼前这本书的书名却是《沈寿学诗读本》?
站在沈寿的墓碑前,孟水芸朝那老者远去的背影,急切地挥手。
几辆黑色轿车带着老者走了。
暮暮冬雨中,孟水芸将这本承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紧紧地搂抱在怀中。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张謇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使苏绣大师沈寿的才华让世界瞩目,让苏绣得到很好的传承。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
张謇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
南通客栈。
众人都已睡下,孟水芸坐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学诗读本》是张謇收沈寿为学生时,为让她更好的体会中国古诗的意境,亲自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
沈寿在读本《垂柳》中写下一首诗以明自己发扬苏绣的决心“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为回应《垂柳》,张謇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又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一张照片从《沈寿学诗读本》里滑落出来。
拿起这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明媚的女子,女子站在一个古亭外,衣诀飘飘,晚风习习。
看着照片上的女子,看着这本记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
孟水芸恍惚看到一年多前自己初到林家老宅时的光景。
自己这样一个乡下的丫头,在众人的帮助下,一步步地视野开阔,逐渐成长为一个让众人瞩目的设计师。
孟水芸将照片重新放进《沈寿学诗读本》里,她已经确定那老者定是拿错了书。
她要亲自去张府,亲手将这本情义大过天的书还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
张府。
张謇没有想到竟然因为太过动情,竟然拿错了书。
感动于孟水芸能亲自上门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回来,张謇在书房里挥毫书下一张墨宝赠送给孟水芸。
遒逸婉秀的字体中蕴涵着雄强、洞达与平实的美。
张府里,众人来回穿梭着,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更是不绝与耳。
单纯善良的孟水芸不知道这一年,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中国商业的精神领袖的所有实业正式破产了。
表面刚毅的张謇正处于事业全面崩盘的时刻,此时,在内得不到援助的他只好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久盼的资金不到位,大生此时已债台高筑,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张謇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集团。
张謇,中国最伟大的商业精神领袖。
“小友,这次,我没有拿错。”七十岁的张謇双手捧着《雪宦绣谱》,微笑着说道。
孟水芸向这位老人深鞠一躬,双手接过那本沈寿口述,张謇记录编撰整理的《雪宦绣谱》。
窗外再次落雨。
白发苍苍的张謇缓步走到窗前,似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众人听。
“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
离开张府的当天下午,孟水芸跟随众人乘坐汽车返回云水古镇。
一路颠簸,在梦中,她仿佛看到沈寿大师坐在古亭中精心刺绣着《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亭外池塘边,一个儒雅的男子正捧着一本古诗,缓步走着。男子正是世人敬仰的张謇。
孟水芸暗下决心,定然要努力提高绣技,将自己在梦中所见绣制出来,他日定来再次拜访张謇,那绣作就做为自己的诚意之礼。
这个善良的姑娘啊,哪里知道此次却是诀别。
四年后,张謇先生因病在南通逝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
……
《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这是首次研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在中国刺绣上的运用,对其独创的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仿真绣艺术特色。 ↑返回顶部↑
许茹宝眼见到锦云绣坊日益壮大,心下不甘。
自己的许家绣品公司做着锦云绣坊转包的订单,锦云绣坊不费吹灰之力得了这中间的差价。
许茹宝恨得牙根痒痒。
“偷了我的样品设计,抢了我的订单,转包给我,得了我的利。如今又吃着我的利,养着你自己的血——”
此时的孟水芸已然成了大家,虽然这几个月来,孟水芸带着样品间的二十多位设计师设计的样品给许家绣品公司又带来许多订单,参加的几次订货会也大放异彩,但不甘人后的许茹宝还是下了决心要让许家绣品公司的绣娘们和技术工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每个绣娘和设计师以及画师在许家绣坊工作的年限以及历年来的表现,许茹宝从三十二家厂子里共选拔出首批参与观摩学习的八十名“学员”。
孟水芸自然成了观摩团的团长。
按照许茹宝多年来对苏绣的了解和感悟,观摩学习被设计成几条路线,三个时间段。
首站自然是苏州,由苏州到无锡、常州,上海……
历经九县十城,最后,也是许茹宝最重视的一站是南通。
说到苏绣,不能不提到苏绣大家沈寿,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从小随父亲识字读书。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
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
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48岁,葬于南通马鞍山。
在南通,众人怀着敬仰之心参观拜访了沈寿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欣赏了沈寿刺绣的大量杰出佳作。
在南通女红传习所,众人为沈寿的“治校严谨,教学有方”所折服。
南通女红传习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
这一日,众人在许茹宝的带领下前往南通马鞍山拜谒祭奠这位中国第一刺绣大师沈寿。
众人感念沈寿一生对苏绣的杰出贡献,纷纷落泪。
恰逢冬雨落下,众人只好向墓中的这位让世人敬仰的苏绣大师拜别。
众人各自撑起随身带来的油布伞朝山下走去。
一个踯躅在雨中的老人吸引了孟水芸的目光。
她停下了脚步,没有跟随众人跑向山下那处客栈。
急匆匆地来到那老者的身边。
将油布伞举起,孟水芸关切地看着这个看上去相当儒雅风度的老者。
老者虽然穿着非常普通,头发也已完全花白,但一双有神的眼睛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杰出的智者。
两人默默无言。
老者举步,缓缓朝沈寿的坟墓走去。
孟水芸举着油布伞,唯恐雨水淋湿了老者的衣服。
站在沈寿的坟墓前,老者神伤,一行浑浊的泪流了下来。
长久无言。
在十二月的冬雨中,一老一少久久地驻足在中国第一刺绣大师的墓碑前。
良久,老者用拐杖拄着地面,眼含热泪地说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孟水芸不敢打扰这位陷入伤感中的老人,只是举着油布伞,默默相陪。
几辆黑色轿车绕着山路来到山下,十几个身穿黑色西服的人举着雨伞朝山上走来。
为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走到老者身边,俯身道“父亲,雨大,莫害了风寒。”
老者微微点了点头。
老者转过身子看着眼前这个一直为自己举伞遮挡冬雨的女子。
“孟姑娘,老朽有一本《雪宦绣谱》相赠小友。”
说完,老者从怀里摸出一本线装书。
孟水芸吃惊地接过书,为何这老者竟然知道自己的姓名?
老者在众人的搀扶和护卫下朝山下走去。
老人是不是拿错了书?
为何眼前这本书的书名却是《沈寿学诗读本》?
站在沈寿的墓碑前,孟水芸朝那老者远去的背影,急切地挥手。
几辆黑色轿车带着老者走了。
暮暮冬雨中,孟水芸将这本承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紧紧地搂抱在怀中。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张謇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使苏绣大师沈寿的才华让世界瞩目,让苏绣得到很好的传承。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
张謇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
南通客栈。
众人都已睡下,孟水芸坐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学诗读本》是张謇收沈寿为学生时,为让她更好的体会中国古诗的意境,亲自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
沈寿在读本《垂柳》中写下一首诗以明自己发扬苏绣的决心“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为回应《垂柳》,张謇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又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一张照片从《沈寿学诗读本》里滑落出来。
拿起这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明媚的女子,女子站在一个古亭外,衣诀飘飘,晚风习习。
看着照片上的女子,看着这本记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
孟水芸恍惚看到一年多前自己初到林家老宅时的光景。
自己这样一个乡下的丫头,在众人的帮助下,一步步地视野开阔,逐渐成长为一个让众人瞩目的设计师。
孟水芸将照片重新放进《沈寿学诗读本》里,她已经确定那老者定是拿错了书。
她要亲自去张府,亲手将这本情义大过天的书还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
张府。
张謇没有想到竟然因为太过动情,竟然拿错了书。
感动于孟水芸能亲自上门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回来,张謇在书房里挥毫书下一张墨宝赠送给孟水芸。
遒逸婉秀的字体中蕴涵着雄强、洞达与平实的美。
张府里,众人来回穿梭着,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更是不绝与耳。
单纯善良的孟水芸不知道这一年,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中国商业的精神领袖的所有实业正式破产了。
表面刚毅的张謇正处于事业全面崩盘的时刻,此时,在内得不到援助的他只好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久盼的资金不到位,大生此时已债台高筑,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张謇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集团。
张謇,中国最伟大的商业精神领袖。
“小友,这次,我没有拿错。”七十岁的张謇双手捧着《雪宦绣谱》,微笑着说道。
孟水芸向这位老人深鞠一躬,双手接过那本沈寿口述,张謇记录编撰整理的《雪宦绣谱》。
窗外再次落雨。
白发苍苍的张謇缓步走到窗前,似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众人听。
“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
离开张府的当天下午,孟水芸跟随众人乘坐汽车返回云水古镇。
一路颠簸,在梦中,她仿佛看到沈寿大师坐在古亭中精心刺绣着《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亭外池塘边,一个儒雅的男子正捧着一本古诗,缓步走着。男子正是世人敬仰的张謇。
孟水芸暗下决心,定然要努力提高绣技,将自己在梦中所见绣制出来,他日定来再次拜访张謇,那绣作就做为自己的诚意之礼。
这个善良的姑娘啊,哪里知道此次却是诀别。
四年后,张謇先生因病在南通逝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
……
《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这是首次研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在中国刺绣上的运用,对其独创的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仿真绣艺术特色。 ↑返回顶部↑
……
许茹宝眼见到锦云绣坊日益壮大,心下不甘。
自己的许家绣品公司做着锦云绣坊转包的订单,锦云绣坊不费吹灰之力得了这中间的差价。
许茹宝恨得牙根痒痒。
“偷了我的样品设计,抢了我的订单,转包给我,得了我的利。如今又吃着我的利,养着你自己的血——”
此时的孟水芸已然成了大家,虽然这几个月来,孟水芸带着样品间的二十多位设计师设计的样品给许家绣品公司又带来许多订单,参加的几次订货会也大放异彩,但不甘人后的许茹宝还是下了决心要让许家绣品公司的绣娘们和技术工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每个绣娘和设计师以及画师在许家绣坊工作的年限以及历年来的表现,许茹宝从三十二家厂子里共选拔出首批参与观摩学习的八十名“学员”。
孟水芸自然成了观摩团的团长。
按照许茹宝多年来对苏绣的了解和感悟,观摩学习被设计成几条路线,三个时间段。
首站自然是苏州,由苏州到无锡、常州,上海……
历经九县十城,最后,也是许茹宝最重视的一站是南通。
说到苏绣,不能不提到苏绣大家沈寿,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从小随父亲识字读书。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
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
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48岁,葬于南通马鞍山。
在南通,众人怀着敬仰之心参观拜访了沈寿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欣赏了沈寿刺绣的大量杰出佳作。
在南通女红传习所,众人为沈寿的“治校严谨,教学有方”所折服。
南通女红传习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
这一日,众人在许茹宝的带领下前往南通马鞍山拜谒祭奠这位中国第一刺绣大师沈寿。
众人感念沈寿一生对苏绣的杰出贡献,纷纷落泪。
恰逢冬雨落下,众人只好向墓中的这位让世人敬仰的苏绣大师拜别。
众人各自撑起随身带来的油布伞朝山下走去。
一个踯躅在雨中的老人吸引了孟水芸的目光。
她停下了脚步,没有跟随众人跑向山下那处客栈。
急匆匆地来到那老者的身边。
将油布伞举起,孟水芸关切地看着这个看上去相当儒雅风度的老者。
老者虽然穿着非常普通,头发也已完全花白,但一双有神的眼睛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杰出的智者。
两人默默无言。
老者举步,缓缓朝沈寿的坟墓走去。
孟水芸举着油布伞,唯恐雨水淋湿了老者的衣服。
站在沈寿的坟墓前,老者神伤,一行浑浊的泪流了下来。
长久无言。
在十二月的冬雨中,一老一少久久地驻足在中国第一刺绣大师的墓碑前。
良久,老者用拐杖拄着地面,眼含热泪地说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孟水芸不敢打扰这位陷入伤感中的老人,只是举着油布伞,默默相陪。
几辆黑色轿车绕着山路来到山下,十几个身穿黑色西服的人举着雨伞朝山上走来。
为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走到老者身边,俯身道“父亲,雨大,莫害了风寒。”
老者微微点了点头。
老者转过身子看着眼前这个一直为自己举伞遮挡冬雨的女子。
“孟姑娘,老朽有一本《雪宦绣谱》相赠小友。”
说完,老者从怀里摸出一本线装书。
孟水芸吃惊地接过书,为何这老者竟然知道自己的姓名?
老者在众人的搀扶和护卫下朝山下走去。
老人是不是拿错了书?
为何眼前这本书的书名却是《沈寿学诗读本》?
站在沈寿的墓碑前,孟水芸朝那老者远去的背影,急切地挥手。
几辆黑色轿车带着老者走了。
暮暮冬雨中,孟水芸将这本承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紧紧地搂抱在怀中。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张謇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使苏绣大师沈寿的才华让世界瞩目,让苏绣得到很好的传承。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
张謇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
南通客栈。
众人都已睡下,孟水芸坐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学诗读本》是张謇收沈寿为学生时,为让她更好的体会中国古诗的意境,亲自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
沈寿在读本《垂柳》中写下一首诗以明自己发扬苏绣的决心“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为回应《垂柳》,张謇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又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一张照片从《沈寿学诗读本》里滑落出来。
拿起这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明媚的女子,女子站在一个古亭外,衣诀飘飘,晚风习习。
看着照片上的女子,看着这本记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
孟水芸恍惚看到一年多前自己初到林家老宅时的光景。
自己这样一个乡下的丫头,在众人的帮助下,一步步地视野开阔,逐渐成长为一个让众人瞩目的设计师。
孟水芸将照片重新放进《沈寿学诗读本》里,她已经确定那老者定是拿错了书。
她要亲自去张府,亲手将这本情义大过天的书还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
张府。
张謇没有想到竟然因为太过动情,竟然拿错了书。
感动于孟水芸能亲自上门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回来,张謇在书房里挥毫书下一张墨宝赠送给孟水芸。
遒逸婉秀的字体中蕴涵着雄强、洞达与平实的美。
张府里,众人来回穿梭着,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更是不绝与耳。
单纯善良的孟水芸不知道这一年,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中国商业的精神领袖的所有实业正式破产了。
表面刚毅的张謇正处于事业全面崩盘的时刻,此时,在内得不到援助的他只好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久盼的资金不到位,大生此时已债台高筑,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张謇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集团。
张謇,中国最伟大的商业精神领袖。
“小友,这次,我没有拿错。”七十岁的张謇双手捧着《雪宦绣谱》,微笑着说道。
孟水芸向这位老人深鞠一躬,双手接过那本沈寿口述,张謇记录编撰整理的《雪宦绣谱》。
窗外再次落雨。
白发苍苍的张謇缓步走到窗前,似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众人听。
“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
离开张府的当天下午,孟水芸跟随众人乘坐汽车返回云水古镇。
一路颠簸,在梦中,她仿佛看到沈寿大师坐在古亭中精心刺绣着《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亭外池塘边,一个儒雅的男子正捧着一本古诗,缓步走着。男子正是世人敬仰的张謇。
孟水芸暗下决心,定然要努力提高绣技,将自己在梦中所见绣制出来,他日定来再次拜访张謇,那绣作就做为自己的诚意之礼。
这个善良的姑娘啊,哪里知道此次却是诀别。
四年后,张謇先生因病在南通逝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
……
《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这是首次研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在中国刺绣上的运用,对其独创的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仿真绣艺术特色。
许茹宝眼见到锦云绣坊日益壮大,心下不甘。
自己的许家绣品公司做着锦云绣坊转包的订单,锦云绣坊不费吹灰之力得了这中间的差价。
许茹宝恨得牙根痒痒。
“偷了我的样品设计,抢了我的订单,转包给我,得了我的利。如今又吃着我的利,养着你自己的血——”
此时的孟水芸已然成了大家,虽然这几个月来,孟水芸带着样品间的二十多位设计师设计的样品给许家绣品公司又带来许多订单,参加的几次订货会也大放异彩,但不甘人后的许茹宝还是下了决心要让许家绣品公司的绣娘们和技术工人们在现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根据每个绣娘和设计师以及画师在许家绣坊工作的年限以及历年来的表现,许茹宝从三十二家厂子里共选拔出首批参与观摩学习的八十名“学员”。
孟水芸自然成了观摩团的团长。
按照许茹宝多年来对苏绣的了解和感悟,观摩学习被设计成几条路线,三个时间段。
首站自然是苏州,由苏州到无锡、常州,上海……
历经九县十城,最后,也是许茹宝最重视的一站是南通。
说到苏绣,不能不提到苏绣大家沈寿,沈寿初名雪芝,号雪宦,江苏苏州人,从小随父亲识字读书。十六七岁时成为苏州有名的刺绣能手。
光绪三十年其绣品作为慈禧七十大寿寿礼上贡,慈禧大加赞赏,亲笔书写了“福”,“寿”两字,分赠予沈雪芝,从此更名“沈寿”。
1911年,沈寿绣成《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作为国礼赠送意大利,轰动该国朝野。1914年,张謇在江苏南通创办女红传习所,沈寿应聘担任了所长兼教习。1921年6月18日,沈寿病殁于南通,终年48岁,葬于南通马鞍山。
在南通,众人怀着敬仰之心参观拜访了沈寿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欣赏了沈寿刺绣的大量杰出佳作。
在南通女红传习所,众人为沈寿的“治校严谨,教学有方”所折服。
南通女红传习所内设有速成班,普通班,美术班和研究班。南通女红传习所培养了许多苏绣人才。南通的绣品也逐步形成了“细”“薄”“匀”“净”的风格。
这一日,众人在许茹宝的带领下前往南通马鞍山拜谒祭奠这位中国第一刺绣大师沈寿。
众人感念沈寿一生对苏绣的杰出贡献,纷纷落泪。
恰逢冬雨落下,众人只好向墓中的这位让世人敬仰的苏绣大师拜别。
众人各自撑起随身带来的油布伞朝山下走去。
一个踯躅在雨中的老人吸引了孟水芸的目光。
她停下了脚步,没有跟随众人跑向山下那处客栈。
急匆匆地来到那老者的身边。
将油布伞举起,孟水芸关切地看着这个看上去相当儒雅风度的老者。
老者虽然穿着非常普通,头发也已完全花白,但一双有神的眼睛让任何人都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杰出的智者。
两人默默无言。
老者举步,缓缓朝沈寿的坟墓走去。
孟水芸举着油布伞,唯恐雨水淋湿了老者的衣服。
站在沈寿的坟墓前,老者神伤,一行浑浊的泪流了下来。
长久无言。
在十二月的冬雨中,一老一少久久地驻足在中国第一刺绣大师的墓碑前。
良久,老者用拐杖拄着地面,眼含热泪地说道“曾指西山有之亭,亭边割壤埋娉婷;那堪宿约成新谶,丹旐来时草尚青。”
孟水芸不敢打扰这位陷入伤感中的老人,只是举着油布伞,默默相陪。
几辆黑色轿车绕着山路来到山下,十几个身穿黑色西服的人举着雨伞朝山上走来。
为首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
男人走到老者身边,俯身道“父亲,雨大,莫害了风寒。”
老者微微点了点头。
老者转过身子看着眼前这个一直为自己举伞遮挡冬雨的女子。
“孟姑娘,老朽有一本《雪宦绣谱》相赠小友。”
说完,老者从怀里摸出一本线装书。
孟水芸吃惊地接过书,为何这老者竟然知道自己的姓名?
老者在众人的搀扶和护卫下朝山下走去。
老人是不是拿错了书?
为何眼前这本书的书名却是《沈寿学诗读本》?
站在沈寿的墓碑前,孟水芸朝那老者远去的背影,急切地挥手。
几辆黑色轿车带着老者走了。
暮暮冬雨中,孟水芸将这本承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紧紧地搂抱在怀中。
老者不是别人,正是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
张謇推动了中国纺织业的发展,使苏绣大师沈寿的才华让世界瞩目,让苏绣得到很好的传承。
“一个人办一县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事,要有一国之眼光;办一国事,要有世界的眼光。”张謇的理念决定了他事业的规模。
张謇所做的实业众多,大多是与民生相关的各类工厂,逐渐形成工业区,还建了码头、发电厂、公路。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许多学校与事业单位的兴办在当时都是全国第一。他为民族工业和教育事业的贡献,被人们称为“状元实业家”。
……
南通客栈。
众人都已睡下,孟水芸坐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沈寿学诗读本》。
《沈寿学诗读本》是张謇收沈寿为学生时,为让她更好的体会中国古诗的意境,亲自从《古诗源》里选了73首古诗,亲笔抄写、注解,装帧。
沈寿在读本《垂柳》中写下一首诗以明自己发扬苏绣的决心“晓风开户送春色,垂柳千条万条直;镜中落发常满梳,自怜长不上三尺。垂柳生柔荑,高高复低低,本心自有主,不随风东西。”
为回应《垂柳》,张謇赋《谦亭杨柳》诗一首:“记取谦亭摄影时,柳枝婉转绾杨枝;因风送入帘波影,为鲽为鹣那得知。杨枝丝短柳丝长,旋合旋开亦可伤;要合一池烟水气,长长短短护鸳鸯。”
沈寿又写了一首《奉和啬师谦亭摄影》的诗回应:“池水漪漪岛树深,疾余扶槛恋清阴;谁知六尺帘波影,留得谦亭万古心。”
一张照片从《沈寿学诗读本》里滑落出来。
拿起这张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明媚的女子,女子站在一个古亭外,衣诀飘飘,晚风习习。
看着照片上的女子,看着这本记载了两位品格高洁的老人之间友谊的线装书。
孟水芸恍惚看到一年多前自己初到林家老宅时的光景。
自己这样一个乡下的丫头,在众人的帮助下,一步步地视野开阔,逐渐成长为一个让众人瞩目的设计师。
孟水芸将照片重新放进《沈寿学诗读本》里,她已经确定那老者定是拿错了书。
她要亲自去张府,亲手将这本情义大过天的书还给那位白发苍苍的老者。
……
张府。
张謇没有想到竟然因为太过动情,竟然拿错了书。
感动于孟水芸能亲自上门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送回来,张謇在书房里挥毫书下一张墨宝赠送给孟水芸。
遒逸婉秀的字体中蕴涵着雄强、洞达与平实的美。
张府里,众人来回穿梭着,人来人往,电话铃声更是不绝与耳。
单纯善良的孟水芸不知道这一年,这位中国最伟大的实业家,中国商业的精神领袖的所有实业正式破产了。
表面刚毅的张謇正处于事业全面崩盘的时刻,此时,在内得不到援助的他只好寻求国外资金的支持,久盼的资金不到位,大生此时已债台高筑,无可挽回地走向衰落。
张謇常以企业家之力,办社会化之事,严重拖累了大生集团。
张謇,中国最伟大的商业精神领袖。
“小友,这次,我没有拿错。”七十岁的张謇双手捧着《雪宦绣谱》,微笑着说道。
孟水芸向这位老人深鞠一躬,双手接过那本沈寿口述,张謇记录编撰整理的《雪宦绣谱》。
窗外再次落雨。
白发苍苍的张謇缓步走到窗前,似说给自己听,又像说给众人听。
“即此粗完一生事,会须身伴五山灵。”
……
离开张府的当天下午,孟水芸跟随众人乘坐汽车返回云水古镇。
一路颠簸,在梦中,她仿佛看到沈寿大师坐在古亭中精心刺绣着《意大利皇后爱丽娜像》,亭外池塘边,一个儒雅的男子正捧着一本古诗,缓步走着。男子正是世人敬仰的张謇。
孟水芸暗下决心,定然要努力提高绣技,将自己在梦中所见绣制出来,他日定来再次拜访张謇,那绣作就做为自己的诚意之礼。
这个善良的姑娘啊,哪里知道此次却是诀别。
四年后,张謇先生因病在南通逝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出殡之日,南通万人空巷,全城民众都赶来为张謇送行。
……
《雪宧绣谱》,1920年由南通翰墨林书局出版发行。此书对前人的针法在理论上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总结了刺绣中常用的18种针法,填补了刺绣针法研究空白。这是首次研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在中国刺绣上的运用,对其独创的仿真绣艺术进行了理论研究,阐述了仿真绣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