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照办
“哎,妈,好了,好了。哪里会要那么多行李的?急着要用的东西,我就到那里去买了。”沈迪突然看见周琴把什么牙膏牙刷、衣架啊针线啊的都给塞进去了,赶忙阻止道。
“这些东西到时你肯定都要用的,家里都有,干嘛还花钱去买啊?”
“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家来的,那些个不急着用的,以后慢慢拿去学校嘛。”
沈迪无奈地看着周琴一个劲儿地准备行李,不一会儿眼前就满满一大包东西了。
第二天就要去小香镇,沈迪这个晚上却睡不着了,心情有些许复杂,既不情愿去招生,又有对新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遐想。她登上天台,望着漫天的繁星。人们说,每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一颗流星就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陨落。这目光所及之处的密布的繁星,就如这片天空下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挤挤挨挨地生存着。这些星星尽力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期待得到世人的瞩目。这座城里的人,则尽力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取自认为该得到的回报,否则,就如那些晦暗的星星一样,默默无闻,也无从获得回报。星星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夜空的繁闹,将大地衬托得静寂不少。清风拂动,携着雾气,白日的燥热全然不觉,沈迪只觉心下是一片清凉之意。
在这样静静的深夜里,香城仿佛化身成在大地上静坐着沉思的人,白日里的污染、拥挤和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氤氲之美。这种美难以触摸,却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沈迪第一次发现,香城竟然也是可以很美的,纵然比不上杭州的柔婉而悠闲,这座城,还是有其独特的气质所在的。
望向远处高楼的华灯,沈迪只觉这华灯仿佛宫殿之上傲视群臣的帝王,霸气地宣示着这座城的辉煌创业史。路灯,在曲曲直直的马路上连成一片,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也似乎在勾勒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
小巷之间,偶然传来小车停靠的声音,还有路人的窃窃私语,这些声音都在提醒沈迪,原来,即便在这样静寂的夜,都市夜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借着不远处的路灯,沈迪看到有三两个穿着附近制鞋厂工衣的人。他们正匆匆走进巷子,其中一个人走向沈迪家的大门。她听到了敲门的声音,两声、三声,又连续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沈迪听到母亲周琴的声音:“小邱啊,这么晚,加班啊?”“嗯。累死了。”声音小而真切。
香城,原来就是这样存在着的,似乎片刻不停。原来,还有这样一部分人,是从早忙到晚的。沈迪想,当年父母决定下海初来香城打工,不也是这样昼夜忙碌,这样为生计而日夜奔波的吗?
这样一座城,究竟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呢?尽管对香城并不陌生,沈迪却始终对香城保持一份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去年毕业时,即便父母在这里,沈迪也没有将香城列入自己工作考虑的范围内,或许就因为这座城一度留给人们的“暴发户”印象吧。沈迪也明确地感觉到这座城市人才结构上的严重缺衡,香城的“暴发”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繁荣,只是需要人而已。
人才?香城似乎并不需要。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命力有多长,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这样想着,沈迪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个人才,离开了杭州城,选择来香城,是否会是一个错误呢?心下又升起了愁绪,她明白,这是对自己在香城的未来的担忧。可是,困意如雪团般滚滚袭来,想的越多,头就越疼。沈迪用力甩甩头,试图将烦恼甩出去。“罢了,想那么多干嘛?好好睡一觉才是实在的。”终于,沈迪轻轻下楼,回屋睡下了。
沈迪琢磨早点去学校,就能早点安排好宿舍拾捣好东西。于是,吃完早餐,她就往小香镇赶去了。
阳光朗照着大地,却并不令人觉得炎热。抬头望向车窗外的天空,沈迪心想:这可真是个好兆头,第一天报到,就遇到了这么好的天气。
上次来碧天学校应聘,沈迪已经将线路给探清楚了:先花两块钱坐公车到市汽车站,然后坐高速大巴往小香镇,路费十四块,从家里到小香镇全程约一个小时多点。碧天学校地理位置颇好,大巴在小香镇的行驶线路正好经过附近。从居于“一小时经济圈”腹地的小香镇,开车到深圳的市中心也用不上一个小时。
下了高速,进入小香镇的镇区不久,沈迪发现不远处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小镇居然都有五星级酒店,而且,听说,香城还有一个镇,就是以酒店为主打产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多达二十家。这在一般的地级市,恐怕还是不可想象的。短短的二十几年,一个小镇就能发展至此,着实令人叹服。
尽管已是第二次来到小香镇,沈迪还是不得不为这个小镇的发达而赞叹。沈迪是城里出身的女孩,但故乡的城镇和小香镇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小香镇这样现代化的小镇,即便是在杭州这样闻名遐迩的城市,也很难找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从眼前穿梭而过。沈迪想起初次来小香镇的时候,一心只想着怎么应聘的事,竟忽略了这些景致。
到了学校,沈迪发现,虽然还没有开学,但是学校已经来了不少老师。人们来来往往的,也不知都在忙碌些什么。她暗自想:难道,这些老师暑假都不回家吗?
沈迪找到了管后勤的李主任,请他安排宿舍。李主任说现在住宿还没法定下来,就给她安排了二楼的一间学生宿舍,让她临时先住下。沈迪听了直纳闷:我已经算来得早的了,怎么就没办法给定下宿舍来呢?可是,李主任既然都这么说了,就只能照办了。 ↑返回顶部↑
“这些东西到时你肯定都要用的,家里都有,干嘛还花钱去买啊?”
“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家来的,那些个不急着用的,以后慢慢拿去学校嘛。”
沈迪无奈地看着周琴一个劲儿地准备行李,不一会儿眼前就满满一大包东西了。
第二天就要去小香镇,沈迪这个晚上却睡不着了,心情有些许复杂,既不情愿去招生,又有对新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遐想。她登上天台,望着漫天的繁星。人们说,每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一颗流星就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陨落。这目光所及之处的密布的繁星,就如这片天空下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挤挤挨挨地生存着。这些星星尽力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期待得到世人的瞩目。这座城里的人,则尽力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取自认为该得到的回报,否则,就如那些晦暗的星星一样,默默无闻,也无从获得回报。星星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夜空的繁闹,将大地衬托得静寂不少。清风拂动,携着雾气,白日的燥热全然不觉,沈迪只觉心下是一片清凉之意。
在这样静静的深夜里,香城仿佛化身成在大地上静坐着沉思的人,白日里的污染、拥挤和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氤氲之美。这种美难以触摸,却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沈迪第一次发现,香城竟然也是可以很美的,纵然比不上杭州的柔婉而悠闲,这座城,还是有其独特的气质所在的。
望向远处高楼的华灯,沈迪只觉这华灯仿佛宫殿之上傲视群臣的帝王,霸气地宣示着这座城的辉煌创业史。路灯,在曲曲直直的马路上连成一片,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也似乎在勾勒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
小巷之间,偶然传来小车停靠的声音,还有路人的窃窃私语,这些声音都在提醒沈迪,原来,即便在这样静寂的夜,都市夜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借着不远处的路灯,沈迪看到有三两个穿着附近制鞋厂工衣的人。他们正匆匆走进巷子,其中一个人走向沈迪家的大门。她听到了敲门的声音,两声、三声,又连续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沈迪听到母亲周琴的声音:“小邱啊,这么晚,加班啊?”“嗯。累死了。”声音小而真切。
香城,原来就是这样存在着的,似乎片刻不停。原来,还有这样一部分人,是从早忙到晚的。沈迪想,当年父母决定下海初来香城打工,不也是这样昼夜忙碌,这样为生计而日夜奔波的吗?
这样一座城,究竟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呢?尽管对香城并不陌生,沈迪却始终对香城保持一份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去年毕业时,即便父母在这里,沈迪也没有将香城列入自己工作考虑的范围内,或许就因为这座城一度留给人们的“暴发户”印象吧。沈迪也明确地感觉到这座城市人才结构上的严重缺衡,香城的“暴发”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繁荣,只是需要人而已。
人才?香城似乎并不需要。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命力有多长,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这样想着,沈迪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个人才,离开了杭州城,选择来香城,是否会是一个错误呢?心下又升起了愁绪,她明白,这是对自己在香城的未来的担忧。可是,困意如雪团般滚滚袭来,想的越多,头就越疼。沈迪用力甩甩头,试图将烦恼甩出去。“罢了,想那么多干嘛?好好睡一觉才是实在的。”终于,沈迪轻轻下楼,回屋睡下了。
沈迪琢磨早点去学校,就能早点安排好宿舍拾捣好东西。于是,吃完早餐,她就往小香镇赶去了。
阳光朗照着大地,却并不令人觉得炎热。抬头望向车窗外的天空,沈迪心想:这可真是个好兆头,第一天报到,就遇到了这么好的天气。
上次来碧天学校应聘,沈迪已经将线路给探清楚了:先花两块钱坐公车到市汽车站,然后坐高速大巴往小香镇,路费十四块,从家里到小香镇全程约一个小时多点。碧天学校地理位置颇好,大巴在小香镇的行驶线路正好经过附近。从居于“一小时经济圈”腹地的小香镇,开车到深圳的市中心也用不上一个小时。
下了高速,进入小香镇的镇区不久,沈迪发现不远处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小镇居然都有五星级酒店,而且,听说,香城还有一个镇,就是以酒店为主打产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多达二十家。这在一般的地级市,恐怕还是不可想象的。短短的二十几年,一个小镇就能发展至此,着实令人叹服。
尽管已是第二次来到小香镇,沈迪还是不得不为这个小镇的发达而赞叹。沈迪是城里出身的女孩,但故乡的城镇和小香镇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小香镇这样现代化的小镇,即便是在杭州这样闻名遐迩的城市,也很难找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从眼前穿梭而过。沈迪想起初次来小香镇的时候,一心只想着怎么应聘的事,竟忽略了这些景致。
到了学校,沈迪发现,虽然还没有开学,但是学校已经来了不少老师。人们来来往往的,也不知都在忙碌些什么。她暗自想:难道,这些老师暑假都不回家吗?
沈迪找到了管后勤的李主任,请他安排宿舍。李主任说现在住宿还没法定下来,就给她安排了二楼的一间学生宿舍,让她临时先住下。沈迪听了直纳闷:我已经算来得早的了,怎么就没办法给定下宿舍来呢?可是,李主任既然都这么说了,就只能照办了。 ↑返回顶部↑
“哎,妈,好了,好了。哪里会要那么多行李的?急着要用的东西,我就到那里去买了。”沈迪突然看见周琴把什么牙膏牙刷、衣架啊针线啊的都给塞进去了,赶忙阻止道。
“这些东西到时你肯定都要用的,家里都有,干嘛还花钱去买啊?”
“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家来的,那些个不急着用的,以后慢慢拿去学校嘛。”
沈迪无奈地看着周琴一个劲儿地准备行李,不一会儿眼前就满满一大包东西了。
第二天就要去小香镇,沈迪这个晚上却睡不着了,心情有些许复杂,既不情愿去招生,又有对新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遐想。她登上天台,望着漫天的繁星。人们说,每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一颗流星就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陨落。这目光所及之处的密布的繁星,就如这片天空下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挤挤挨挨地生存着。这些星星尽力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期待得到世人的瞩目。这座城里的人,则尽力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取自认为该得到的回报,否则,就如那些晦暗的星星一样,默默无闻,也无从获得回报。星星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夜空的繁闹,将大地衬托得静寂不少。清风拂动,携着雾气,白日的燥热全然不觉,沈迪只觉心下是一片清凉之意。
在这样静静的深夜里,香城仿佛化身成在大地上静坐着沉思的人,白日里的污染、拥挤和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氤氲之美。这种美难以触摸,却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沈迪第一次发现,香城竟然也是可以很美的,纵然比不上杭州的柔婉而悠闲,这座城,还是有其独特的气质所在的。
望向远处高楼的华灯,沈迪只觉这华灯仿佛宫殿之上傲视群臣的帝王,霸气地宣示着这座城的辉煌创业史。路灯,在曲曲直直的马路上连成一片,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也似乎在勾勒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
小巷之间,偶然传来小车停靠的声音,还有路人的窃窃私语,这些声音都在提醒沈迪,原来,即便在这样静寂的夜,都市夜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借着不远处的路灯,沈迪看到有三两个穿着附近制鞋厂工衣的人。他们正匆匆走进巷子,其中一个人走向沈迪家的大门。她听到了敲门的声音,两声、三声,又连续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沈迪听到母亲周琴的声音:“小邱啊,这么晚,加班啊?”“嗯。累死了。”声音小而真切。
香城,原来就是这样存在着的,似乎片刻不停。原来,还有这样一部分人,是从早忙到晚的。沈迪想,当年父母决定下海初来香城打工,不也是这样昼夜忙碌,这样为生计而日夜奔波的吗?
这样一座城,究竟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呢?尽管对香城并不陌生,沈迪却始终对香城保持一份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去年毕业时,即便父母在这里,沈迪也没有将香城列入自己工作考虑的范围内,或许就因为这座城一度留给人们的“暴发户”印象吧。沈迪也明确地感觉到这座城市人才结构上的严重缺衡,香城的“暴发”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繁荣,只是需要人而已。
人才?香城似乎并不需要。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命力有多长,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这样想着,沈迪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个人才,离开了杭州城,选择来香城,是否会是一个错误呢?心下又升起了愁绪,她明白,这是对自己在香城的未来的担忧。可是,困意如雪团般滚滚袭来,想的越多,头就越疼。沈迪用力甩甩头,试图将烦恼甩出去。“罢了,想那么多干嘛?好好睡一觉才是实在的。”终于,沈迪轻轻下楼,回屋睡下了。
沈迪琢磨早点去学校,就能早点安排好宿舍拾捣好东西。于是,吃完早餐,她就往小香镇赶去了。
阳光朗照着大地,却并不令人觉得炎热。抬头望向车窗外的天空,沈迪心想:这可真是个好兆头,第一天报到,就遇到了这么好的天气。
上次来碧天学校应聘,沈迪已经将线路给探清楚了:先花两块钱坐公车到市汽车站,然后坐高速大巴往小香镇,路费十四块,从家里到小香镇全程约一个小时多点。碧天学校地理位置颇好,大巴在小香镇的行驶线路正好经过附近。从居于“一小时经济圈”腹地的小香镇,开车到深圳的市中心也用不上一个小时。
下了高速,进入小香镇的镇区不久,沈迪发现不远处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小镇居然都有五星级酒店,而且,听说,香城还有一个镇,就是以酒店为主打产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多达二十家。这在一般的地级市,恐怕还是不可想象的。短短的二十几年,一个小镇就能发展至此,着实令人叹服。
尽管已是第二次来到小香镇,沈迪还是不得不为这个小镇的发达而赞叹。沈迪是城里出身的女孩,但故乡的城镇和小香镇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小香镇这样现代化的小镇,即便是在杭州这样闻名遐迩的城市,也很难找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从眼前穿梭而过。沈迪想起初次来小香镇的时候,一心只想着怎么应聘的事,竟忽略了这些景致。
到了学校,沈迪发现,虽然还没有开学,但是学校已经来了不少老师。人们来来往往的,也不知都在忙碌些什么。她暗自想:难道,这些老师暑假都不回家吗?
沈迪找到了管后勤的李主任,请他安排宿舍。李主任说现在住宿还没法定下来,就给她安排了二楼的一间学生宿舍,让她临时先住下。沈迪听了直纳闷:我已经算来得早的了,怎么就没办法给定下宿舍来呢?可是,李主任既然都这么说了,就只能照办了。
“这些东西到时你肯定都要用的,家里都有,干嘛还花钱去买啊?”
“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家来的,那些个不急着用的,以后慢慢拿去学校嘛。”
沈迪无奈地看着周琴一个劲儿地准备行李,不一会儿眼前就满满一大包东西了。
第二天就要去小香镇,沈迪这个晚上却睡不着了,心情有些许复杂,既不情愿去招生,又有对新的职业生涯和未来的遐想。她登上天台,望着漫天的繁星。人们说,每颗星星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一颗流星就代表着一个生命的陨落。这目光所及之处的密布的繁星,就如这片天空下的人们,在这座城市挤挤挨挨地生存着。这些星星尽力地散发着自己的光芒,期待得到世人的瞩目。这座城里的人,则尽力要实现自己的价值,以获取自认为该得到的回报,否则,就如那些晦暗的星星一样,默默无闻,也无从获得回报。星星此起彼伏地闪烁着,夜空的繁闹,将大地衬托得静寂不少。清风拂动,携着雾气,白日的燥热全然不觉,沈迪只觉心下是一片清凉之意。
在这样静静的深夜里,香城仿佛化身成在大地上静坐着沉思的人,白日里的污染、拥挤和脏乱都不见了,只留下一种繁华落尽之后的氤氲之美。这种美难以触摸,却又让你真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沈迪第一次发现,香城竟然也是可以很美的,纵然比不上杭州的柔婉而悠闲,这座城,还是有其独特的气质所在的。
望向远处高楼的华灯,沈迪只觉这华灯仿佛宫殿之上傲视群臣的帝王,霸气地宣示着这座城的辉煌创业史。路灯,在曲曲直直的马路上连成一片,勾勒出这座城市的轮廓,也似乎在勾勒着这座城市的发展之路。
小巷之间,偶然传来小车停靠的声音,还有路人的窃窃私语,这些声音都在提醒沈迪,原来,即便在这样静寂的夜,都市夜生活仍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借着不远处的路灯,沈迪看到有三两个穿着附近制鞋厂工衣的人。他们正匆匆走进巷子,其中一个人走向沈迪家的大门。她听到了敲门的声音,两声、三声,又连续敲了几下。过了一会儿,沈迪听到母亲周琴的声音:“小邱啊,这么晚,加班啊?”“嗯。累死了。”声音小而真切。
香城,原来就是这样存在着的,似乎片刻不停。原来,还有这样一部分人,是从早忙到晚的。沈迪想,当年父母决定下海初来香城打工,不也是这样昼夜忙碌,这样为生计而日夜奔波的吗?
这样一座城,究竟还有哪些是自己不清楚、不了解的呢?尽管对香城并不陌生,沈迪却始终对香城保持一份若即若离的疏离感。这种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去年毕业时,即便父母在这里,沈迪也没有将香城列入自己工作考虑的范围内,或许就因为这座城一度留给人们的“暴发户”印象吧。沈迪也明确地感觉到这座城市人才结构上的严重缺衡,香城的“暴发”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繁荣,只是需要人而已。
人才?香城似乎并不需要。而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生命力有多长,是令人担忧的一件事。这样想着,沈迪觉得自己好歹也算是个人才,离开了杭州城,选择来香城,是否会是一个错误呢?心下又升起了愁绪,她明白,这是对自己在香城的未来的担忧。可是,困意如雪团般滚滚袭来,想的越多,头就越疼。沈迪用力甩甩头,试图将烦恼甩出去。“罢了,想那么多干嘛?好好睡一觉才是实在的。”终于,沈迪轻轻下楼,回屋睡下了。
沈迪琢磨早点去学校,就能早点安排好宿舍拾捣好东西。于是,吃完早餐,她就往小香镇赶去了。
阳光朗照着大地,却并不令人觉得炎热。抬头望向车窗外的天空,沈迪心想:这可真是个好兆头,第一天报到,就遇到了这么好的天气。
上次来碧天学校应聘,沈迪已经将线路给探清楚了:先花两块钱坐公车到市汽车站,然后坐高速大巴往小香镇,路费十四块,从家里到小香镇全程约一个小时多点。碧天学校地理位置颇好,大巴在小香镇的行驶线路正好经过附近。从居于“一小时经济圈”腹地的小香镇,开车到深圳的市中心也用不上一个小时。
下了高速,进入小香镇的镇区不久,沈迪发现不远处有一家五星级酒店。一个小镇居然都有五星级酒店,而且,听说,香城还有一个镇,就是以酒店为主打产业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多达二十家。这在一般的地级市,恐怕还是不可想象的。短短的二十几年,一个小镇就能发展至此,着实令人叹服。
尽管已是第二次来到小香镇,沈迪还是不得不为这个小镇的发达而赞叹。沈迪是城里出身的女孩,但故乡的城镇和小香镇一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小香镇这样现代化的小镇,即便是在杭州这样闻名遐迩的城市,也很难找到的。鳞次栉比的高楼,四通八达的宽阔大道,一座座雄伟的立交桥,从眼前穿梭而过。沈迪想起初次来小香镇的时候,一心只想着怎么应聘的事,竟忽略了这些景致。
到了学校,沈迪发现,虽然还没有开学,但是学校已经来了不少老师。人们来来往往的,也不知都在忙碌些什么。她暗自想:难道,这些老师暑假都不回家吗?
沈迪找到了管后勤的李主任,请他安排宿舍。李主任说现在住宿还没法定下来,就给她安排了二楼的一间学生宿舍,让她临时先住下。沈迪听了直纳闷:我已经算来得早的了,怎么就没办法给定下宿舍来呢?可是,李主任既然都这么说了,就只能照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