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页
并且,通过母妃这几日锲而不舍的联络,原本不怎么待见他们母子二人的诚国公也被成功说服,终于答应出借势力,为他们所用筹谋……
近日当真是喜事连连。
这么想着,明晖抬起头,望向那把金碧辉煌的龙椅,在心底暗暗冷笑了两声。
若要成全他的大计,兵力必不可少。而距离皇宫颇近的诚国公府——就正是一个很好的韬光养晦之地,不是么?
明晖垂着头,眼神暗沉,心中正在计划不断,一时没有注意朝堂上的动静。直到身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不少人都惊讶地纷纷转头,他才愣了愣,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蹙着眉头瞥了眼身旁的人:“怎么了?”
“殿、殿下……”他身边那人是个吏部的高官,此时正愣愣望向前方,茫然地伸手一指,“温大人他怎么……?”
温大人?
明晖一愣,猛的转过头去,果然看到吏部侍郎温朝正上前一步、似是有本要奏的身形,顿时比他旁边的大臣还要惊讶。
温朝其人,在朝堂上一向低调,从来都是非大事不启奏。虽然身居高位,但上朝时的存在感却还比不上最末等的小官,唯有私下与之交流时,才能体会到此人有多么圆滑玲珑,简直让人无从拿捏。
对于这点,明晖很有发言权。
自从温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从沅州凯旋后,他便第一时间找上了对方,想要旁敲侧击出沅州赈灾的情况,以及其中有没有油水可捞……但不料,前者的口风竟分外严密,简直超乎明晖的想象: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表面信息之外,他完全没有从温朝嘴里套出任何话,也根本没法从那日一来一往的官腔之中,分析出对方是否有意对自己投诚。
如果说整个吏部早已尽收明晖麾下的话,那么温朝这个人,就是最大的变数。
不过好在,温大人是满朝文武公认的圆滑玲珑,他深知如何才能让二皇子放心——即便从未明显展露出归附之意,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往往合乎明晖心意,在宫外得了什么好东西会进献到乾王府,上朝时也尽量降低存在感,从不胡乱出风头,简直比那些吱吱喳喳的蠢货们要省心得多。
可是现在——
明晖拧紧眉头,盯着温朝忽然出列的背影,眼神中半是奇怪半是警惕。
没听说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不符合温朝一贯的作风啊……
“陛下,臣有本上奏。”
此时甫见温朝上前,就连皇帝都稀罕地看了他两眼,点了点头,“温爱卿,准奏。”
温朝微微一笑,手持笏板,恭敬地弯身一揖到底,缓声道:“禀告陛下,臣先前在沅州赈灾时,曾于机缘巧合之下,和城中新任不久的知府结为好友;直至回到京师后,也仍然与之有所通信,多日不曾间断。”简要讲完背景,他微微一顿,语气端肃许多,又接着道,“这位知府大人近前曾给臣来信一封,其中提及了一桩奇事:沅州城中冬阳高照,略微回暖,年前的积雪都已化入地中,想必来年定然收成不错;但古怪的是,城郊那边的沅山附近,却连日雨雪不断,还时常被大雾所笼罩,远远望去都看不得分明,实在奇异得紧……”
这厢温朝的话音刚落,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皇帝忽然神色微变,竟是猛的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语气讶然到无从遮掩,“——半晴半雪、大雾罩山?你所言可是当真?!”
“此乃沅州知府亲笔所写,”温朝不敢卖关子,立刻肯定地点了点头,“他是边关调任,上任不到三年时间,对沅山了解不深,从未见过此等奇景……但臣不才,身为京官,却多少有所耳闻:史书有载,前朝武帝受五色庆云之召,往沅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前,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山上雨雾不断、城中却艳阳高照的神异现象!”
经他这么一说以后,不少人才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堂下顿时响起了私语声:“历代圣明君王前往沅山封禅,都是受五色庆云而感召,但唯有武帝时期记载下了庆云出现之前的种种异象……”
“沅山的五色庆云家喻户晓,但其前兆却鲜为人知,温大人果真博览史书!方才陛下说‘半晴半雪、大雾罩山’时,臣还完全没能想起这茬呢!”
“所以说……如果这当真是五色庆云的前兆,那我朝岂不是也将有一位在沅山封禅的圣君?!”
“陛下贤明仁爱,天下盛世太平,先前还有白狐祥瑞出世,这回也定当不会错,一定是五色庆云!”
果不其然,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档口,大殿角落里的钦天监正也突然出列,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下拜道:“启禀陛下——因为此异象仅在前朝武帝时有载,无法确认真伪,所以钦天监在接到温大人的折子后,也不敢轻易向您上奏此事,以免误传,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摆了摆手,“平身罢。朕知晓钦天监的规矩,不会怪罪。”说完,他转头看向温朝,语气里难得带了几分急切,“不过温爱卿今日特意提及此事,莫非……”
“正如陛下所料!”
温朝笑了笑,语气也相应地抬升了些,双膝一屈跪拜在地,行了个大礼,听上去分外喜庆道:“恭贺陛下!今晨沅州有急报入京,传来切实消息:沅山山顶上突现五色庆云,以赤、金、青、白、黑五色为聚,是为大瑞!——此乃陛下贤明仁圣,德至山陵之兆,为我天承朝如天至福——臣等欣喜鼓舞之甚,恳请陛下前往沅山,行封禅大典!” ↑返回顶部↑
近日当真是喜事连连。
这么想着,明晖抬起头,望向那把金碧辉煌的龙椅,在心底暗暗冷笑了两声。
若要成全他的大计,兵力必不可少。而距离皇宫颇近的诚国公府——就正是一个很好的韬光养晦之地,不是么?
明晖垂着头,眼神暗沉,心中正在计划不断,一时没有注意朝堂上的动静。直到身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不少人都惊讶地纷纷转头,他才愣了愣,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蹙着眉头瞥了眼身旁的人:“怎么了?”
“殿、殿下……”他身边那人是个吏部的高官,此时正愣愣望向前方,茫然地伸手一指,“温大人他怎么……?”
温大人?
明晖一愣,猛的转过头去,果然看到吏部侍郎温朝正上前一步、似是有本要奏的身形,顿时比他旁边的大臣还要惊讶。
温朝其人,在朝堂上一向低调,从来都是非大事不启奏。虽然身居高位,但上朝时的存在感却还比不上最末等的小官,唯有私下与之交流时,才能体会到此人有多么圆滑玲珑,简直让人无从拿捏。
对于这点,明晖很有发言权。
自从温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从沅州凯旋后,他便第一时间找上了对方,想要旁敲侧击出沅州赈灾的情况,以及其中有没有油水可捞……但不料,前者的口风竟分外严密,简直超乎明晖的想象: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表面信息之外,他完全没有从温朝嘴里套出任何话,也根本没法从那日一来一往的官腔之中,分析出对方是否有意对自己投诚。
如果说整个吏部早已尽收明晖麾下的话,那么温朝这个人,就是最大的变数。
不过好在,温大人是满朝文武公认的圆滑玲珑,他深知如何才能让二皇子放心——即便从未明显展露出归附之意,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往往合乎明晖心意,在宫外得了什么好东西会进献到乾王府,上朝时也尽量降低存在感,从不胡乱出风头,简直比那些吱吱喳喳的蠢货们要省心得多。
可是现在——
明晖拧紧眉头,盯着温朝忽然出列的背影,眼神中半是奇怪半是警惕。
没听说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不符合温朝一贯的作风啊……
“陛下,臣有本上奏。”
此时甫见温朝上前,就连皇帝都稀罕地看了他两眼,点了点头,“温爱卿,准奏。”
温朝微微一笑,手持笏板,恭敬地弯身一揖到底,缓声道:“禀告陛下,臣先前在沅州赈灾时,曾于机缘巧合之下,和城中新任不久的知府结为好友;直至回到京师后,也仍然与之有所通信,多日不曾间断。”简要讲完背景,他微微一顿,语气端肃许多,又接着道,“这位知府大人近前曾给臣来信一封,其中提及了一桩奇事:沅州城中冬阳高照,略微回暖,年前的积雪都已化入地中,想必来年定然收成不错;但古怪的是,城郊那边的沅山附近,却连日雨雪不断,还时常被大雾所笼罩,远远望去都看不得分明,实在奇异得紧……”
这厢温朝的话音刚落,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皇帝忽然神色微变,竟是猛的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语气讶然到无从遮掩,“——半晴半雪、大雾罩山?你所言可是当真?!”
“此乃沅州知府亲笔所写,”温朝不敢卖关子,立刻肯定地点了点头,“他是边关调任,上任不到三年时间,对沅山了解不深,从未见过此等奇景……但臣不才,身为京官,却多少有所耳闻:史书有载,前朝武帝受五色庆云之召,往沅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前,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山上雨雾不断、城中却艳阳高照的神异现象!”
经他这么一说以后,不少人才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堂下顿时响起了私语声:“历代圣明君王前往沅山封禅,都是受五色庆云而感召,但唯有武帝时期记载下了庆云出现之前的种种异象……”
“沅山的五色庆云家喻户晓,但其前兆却鲜为人知,温大人果真博览史书!方才陛下说‘半晴半雪、大雾罩山’时,臣还完全没能想起这茬呢!”
“所以说……如果这当真是五色庆云的前兆,那我朝岂不是也将有一位在沅山封禅的圣君?!”
“陛下贤明仁爱,天下盛世太平,先前还有白狐祥瑞出世,这回也定当不会错,一定是五色庆云!”
果不其然,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档口,大殿角落里的钦天监正也突然出列,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下拜道:“启禀陛下——因为此异象仅在前朝武帝时有载,无法确认真伪,所以钦天监在接到温大人的折子后,也不敢轻易向您上奏此事,以免误传,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摆了摆手,“平身罢。朕知晓钦天监的规矩,不会怪罪。”说完,他转头看向温朝,语气里难得带了几分急切,“不过温爱卿今日特意提及此事,莫非……”
“正如陛下所料!”
温朝笑了笑,语气也相应地抬升了些,双膝一屈跪拜在地,行了个大礼,听上去分外喜庆道:“恭贺陛下!今晨沅州有急报入京,传来切实消息:沅山山顶上突现五色庆云,以赤、金、青、白、黑五色为聚,是为大瑞!——此乃陛下贤明仁圣,德至山陵之兆,为我天承朝如天至福——臣等欣喜鼓舞之甚,恳请陛下前往沅山,行封禅大典!” ↑返回顶部↑
并且,通过母妃这几日锲而不舍的联络,原本不怎么待见他们母子二人的诚国公也被成功说服,终于答应出借势力,为他们所用筹谋……
近日当真是喜事连连。
这么想着,明晖抬起头,望向那把金碧辉煌的龙椅,在心底暗暗冷笑了两声。
若要成全他的大计,兵力必不可少。而距离皇宫颇近的诚国公府——就正是一个很好的韬光养晦之地,不是么?
明晖垂着头,眼神暗沉,心中正在计划不断,一时没有注意朝堂上的动静。直到身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不少人都惊讶地纷纷转头,他才愣了愣,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蹙着眉头瞥了眼身旁的人:“怎么了?”
“殿、殿下……”他身边那人是个吏部的高官,此时正愣愣望向前方,茫然地伸手一指,“温大人他怎么……?”
温大人?
明晖一愣,猛的转过头去,果然看到吏部侍郎温朝正上前一步、似是有本要奏的身形,顿时比他旁边的大臣还要惊讶。
温朝其人,在朝堂上一向低调,从来都是非大事不启奏。虽然身居高位,但上朝时的存在感却还比不上最末等的小官,唯有私下与之交流时,才能体会到此人有多么圆滑玲珑,简直让人无从拿捏。
对于这点,明晖很有发言权。
自从温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从沅州凯旋后,他便第一时间找上了对方,想要旁敲侧击出沅州赈灾的情况,以及其中有没有油水可捞……但不料,前者的口风竟分外严密,简直超乎明晖的想象: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表面信息之外,他完全没有从温朝嘴里套出任何话,也根本没法从那日一来一往的官腔之中,分析出对方是否有意对自己投诚。
如果说整个吏部早已尽收明晖麾下的话,那么温朝这个人,就是最大的变数。
不过好在,温大人是满朝文武公认的圆滑玲珑,他深知如何才能让二皇子放心——即便从未明显展露出归附之意,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往往合乎明晖心意,在宫外得了什么好东西会进献到乾王府,上朝时也尽量降低存在感,从不胡乱出风头,简直比那些吱吱喳喳的蠢货们要省心得多。
可是现在——
明晖拧紧眉头,盯着温朝忽然出列的背影,眼神中半是奇怪半是警惕。
没听说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不符合温朝一贯的作风啊……
“陛下,臣有本上奏。”
此时甫见温朝上前,就连皇帝都稀罕地看了他两眼,点了点头,“温爱卿,准奏。”
温朝微微一笑,手持笏板,恭敬地弯身一揖到底,缓声道:“禀告陛下,臣先前在沅州赈灾时,曾于机缘巧合之下,和城中新任不久的知府结为好友;直至回到京师后,也仍然与之有所通信,多日不曾间断。”简要讲完背景,他微微一顿,语气端肃许多,又接着道,“这位知府大人近前曾给臣来信一封,其中提及了一桩奇事:沅州城中冬阳高照,略微回暖,年前的积雪都已化入地中,想必来年定然收成不错;但古怪的是,城郊那边的沅山附近,却连日雨雪不断,还时常被大雾所笼罩,远远望去都看不得分明,实在奇异得紧……”
这厢温朝的话音刚落,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皇帝忽然神色微变,竟是猛的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语气讶然到无从遮掩,“——半晴半雪、大雾罩山?你所言可是当真?!”
“此乃沅州知府亲笔所写,”温朝不敢卖关子,立刻肯定地点了点头,“他是边关调任,上任不到三年时间,对沅山了解不深,从未见过此等奇景……但臣不才,身为京官,却多少有所耳闻:史书有载,前朝武帝受五色庆云之召,往沅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前,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山上雨雾不断、城中却艳阳高照的神异现象!”
经他这么一说以后,不少人才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堂下顿时响起了私语声:“历代圣明君王前往沅山封禅,都是受五色庆云而感召,但唯有武帝时期记载下了庆云出现之前的种种异象……”
“沅山的五色庆云家喻户晓,但其前兆却鲜为人知,温大人果真博览史书!方才陛下说‘半晴半雪、大雾罩山’时,臣还完全没能想起这茬呢!”
“所以说……如果这当真是五色庆云的前兆,那我朝岂不是也将有一位在沅山封禅的圣君?!”
“陛下贤明仁爱,天下盛世太平,先前还有白狐祥瑞出世,这回也定当不会错,一定是五色庆云!”
果不其然,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档口,大殿角落里的钦天监正也突然出列,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下拜道:“启禀陛下——因为此异象仅在前朝武帝时有载,无法确认真伪,所以钦天监在接到温大人的折子后,也不敢轻易向您上奏此事,以免误传,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摆了摆手,“平身罢。朕知晓钦天监的规矩,不会怪罪。”说完,他转头看向温朝,语气里难得带了几分急切,“不过温爱卿今日特意提及此事,莫非……”
“正如陛下所料!”
温朝笑了笑,语气也相应地抬升了些,双膝一屈跪拜在地,行了个大礼,听上去分外喜庆道:“恭贺陛下!今晨沅州有急报入京,传来切实消息:沅山山顶上突现五色庆云,以赤、金、青、白、黑五色为聚,是为大瑞!——此乃陛下贤明仁圣,德至山陵之兆,为我天承朝如天至福——臣等欣喜鼓舞之甚,恳请陛下前往沅山,行封禅大典!”
近日当真是喜事连连。
这么想着,明晖抬起头,望向那把金碧辉煌的龙椅,在心底暗暗冷笑了两声。
若要成全他的大计,兵力必不可少。而距离皇宫颇近的诚国公府——就正是一个很好的韬光养晦之地,不是么?
明晖垂着头,眼神暗沉,心中正在计划不断,一时没有注意朝堂上的动静。直到身边忽然传来一阵骚动,有不少人都惊讶地纷纷转头,他才愣了愣,从思绪中回过神来,蹙着眉头瞥了眼身旁的人:“怎么了?”
“殿、殿下……”他身边那人是个吏部的高官,此时正愣愣望向前方,茫然地伸手一指,“温大人他怎么……?”
温大人?
明晖一愣,猛的转过头去,果然看到吏部侍郎温朝正上前一步、似是有本要奏的身形,顿时比他旁边的大臣还要惊讶。
温朝其人,在朝堂上一向低调,从来都是非大事不启奏。虽然身居高位,但上朝时的存在感却还比不上最末等的小官,唯有私下与之交流时,才能体会到此人有多么圆滑玲珑,简直让人无从拿捏。
对于这点,明晖很有发言权。
自从温朝以钦差大臣的身份从沅州凯旋后,他便第一时间找上了对方,想要旁敲侧击出沅州赈灾的情况,以及其中有没有油水可捞……但不料,前者的口风竟分外严密,简直超乎明晖的想象:除了一些人尽皆知的表面信息之外,他完全没有从温朝嘴里套出任何话,也根本没法从那日一来一往的官腔之中,分析出对方是否有意对自己投诚。
如果说整个吏部早已尽收明晖麾下的话,那么温朝这个人,就是最大的变数。
不过好在,温大人是满朝文武公认的圆滑玲珑,他深知如何才能让二皇子放心——即便从未明显展露出归附之意,但他的一举一动都往往合乎明晖心意,在宫外得了什么好东西会进献到乾王府,上朝时也尽量降低存在感,从不胡乱出风头,简直比那些吱吱喳喳的蠢货们要省心得多。
可是现在——
明晖拧紧眉头,盯着温朝忽然出列的背影,眼神中半是奇怪半是警惕。
没听说最近有什么大事发生,这不符合温朝一贯的作风啊……
“陛下,臣有本上奏。”
此时甫见温朝上前,就连皇帝都稀罕地看了他两眼,点了点头,“温爱卿,准奏。”
温朝微微一笑,手持笏板,恭敬地弯身一揖到底,缓声道:“禀告陛下,臣先前在沅州赈灾时,曾于机缘巧合之下,和城中新任不久的知府结为好友;直至回到京师后,也仍然与之有所通信,多日不曾间断。”简要讲完背景,他微微一顿,语气端肃许多,又接着道,“这位知府大人近前曾给臣来信一封,其中提及了一桩奇事:沅州城中冬阳高照,略微回暖,年前的积雪都已化入地中,想必来年定然收成不错;但古怪的是,城郊那边的沅山附近,却连日雨雪不断,还时常被大雾所笼罩,远远望去都看不得分明,实在奇异得紧……”
这厢温朝的话音刚落,别人还没反应过来,便见皇帝忽然神色微变,竟是猛的从龙椅上站起身来,语气讶然到无从遮掩,“——半晴半雪、大雾罩山?你所言可是当真?!”
“此乃沅州知府亲笔所写,”温朝不敢卖关子,立刻肯定地点了点头,“他是边关调任,上任不到三年时间,对沅山了解不深,从未见过此等奇景……但臣不才,身为京官,却多少有所耳闻:史书有载,前朝武帝受五色庆云之召,往沅山举行封禅大典之前,也曾经出现过这种山上雨雾不断、城中却艳阳高照的神异现象!”
经他这么一说以后,不少人才纷纷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堂下顿时响起了私语声:“历代圣明君王前往沅山封禅,都是受五色庆云而感召,但唯有武帝时期记载下了庆云出现之前的种种异象……”
“沅山的五色庆云家喻户晓,但其前兆却鲜为人知,温大人果真博览史书!方才陛下说‘半晴半雪、大雾罩山’时,臣还完全没能想起这茬呢!”
“所以说……如果这当真是五色庆云的前兆,那我朝岂不是也将有一位在沅山封禅的圣君?!”
“陛下贤明仁爱,天下盛世太平,先前还有白狐祥瑞出世,这回也定当不会错,一定是五色庆云!”
果不其然,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档口,大殿角落里的钦天监正也突然出列,恭恭敬敬地向皇帝下拜道:“启禀陛下——因为此异象仅在前朝武帝时有载,无法确认真伪,所以钦天监在接到温大人的折子后,也不敢轻易向您上奏此事,以免误传,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摆了摆手,“平身罢。朕知晓钦天监的规矩,不会怪罪。”说完,他转头看向温朝,语气里难得带了几分急切,“不过温爱卿今日特意提及此事,莫非……”
“正如陛下所料!”
温朝笑了笑,语气也相应地抬升了些,双膝一屈跪拜在地,行了个大礼,听上去分外喜庆道:“恭贺陛下!今晨沅州有急报入京,传来切实消息:沅山山顶上突现五色庆云,以赤、金、青、白、黑五色为聚,是为大瑞!——此乃陛下贤明仁圣,德至山陵之兆,为我天承朝如天至福——臣等欣喜鼓舞之甚,恳请陛下前往沅山,行封禅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