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态度截然不同
一听这个科室,刘雅就知道傅雪在想什么。
儿科专业性很强,一般都是儿科专业的医生会去那儿。
她并非专门学习儿科的,却要去儿科待着,这不是让她从头开始学起吗?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院长大人的话,谁敢不从呢?
如果她提出异议,就会被当成是不服从领导命令了,是异类。
所以刘雅并没有反对傅雪的安排。
去儿科就去儿科吧。
当她去儿科报到的时候,知道她是临床医学专业,那位负责儿科工作的主任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要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歹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就这么着吧。
一会儿跟着其他医生去病区转转,学着写写病历什么的。”
这就开始工作了?
刘雅觉得跟做梦一样的。
儿科病区住的自然都是一些患病的儿童。
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那些劣制的玩具什么的,但儿童患病率也是极高的。
当时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才有机会打上疫苗。
有可能在这之前就有一些潜在的病威胁着他们。
在这个二院的儿童病房住着的孩子们,大致分三类病患。
一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
二就是结核病患者,也是发现有病灶的时候,只能住院治疗了。
三就是因意外而需要住院的,比如高空坠落,又比如烫伤挫伤什么的。
小孩子因为意外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当时刘雅才去病区转的时候,就有一位家长匆匆把孩子送来。
当时孩子是因为从高处坠落,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送去急救。
主任医生立刻将手上的病历什么的扔给刘雅,自己就带着人匆匆去往急救室。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自然就是将可以用到的医疗器材都要用上。
而刘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孩子的颅骨有损伤,有淤血,还有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所以她把自己看到的跟主任医师讲了一遍。
谁知主任回头看她一眼,只把她当成了怪物。
孩子进到急救室后,便观测其生命体征,量血压,没脉搏和心脏,还有瞳孔对光反应。
和主任一起进去的另一名医生却把刘雅的话给听进去了。
她对主任道:
“刚刚那个实习生说的,可能都对。”
“她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孩子从高处坠落,的确容易出现刘雅说的那几种可能性的病灶。
不过事实上,孩子已经昏迷不醒,可见脑部的确是受了伤,出现了脑震荡,甚至暂时性休克。
经过一番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却没有度过危险期。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刘雅的话也在观察和诊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她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那位主任也在怀疑,刘雅是不是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个病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应该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吗?
为什么她可以随口说出来呢?
再说这云霏和傅雪见面之后,两个人亲亲密密跟母女俩一般。
她还对云霏道:
“小霏,没事儿的时候替我盯紧小辰,知道吗?”
“知道了,傅阿姨,听说小辰哥也开始上班了?”
“对。”
“那他以后会在家里住吗?”
“应该会在家里住吧。”
他不在家里住,会在哪里住呢?
在傅雪看来,顾辰毕业之后,回家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情,顾辰和刘雅几乎都没有见面聊天的机会。
大家各忙各的。
不过顾辰早就知道,刘雅会去津市二院,所以她也就放心了。
在那之前,顾辰就说过,刘雅是把爷爷的腿治好的人,这个人情必须得记。
顾长明也跟傅雪打过招呼:
“如果刘雅去了外地,以后想找她看个病什么的都难,你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尽管傅雪不愿意,但顾长明的话还是起了作用。
再说儿科主任何平,最后把刘雅召去给那位高空的患儿做了全身检查。
而刘雅并没有借助任何仪器,就把小孩子身上所受的伤全都指了出来。
并且详细做了病历记录。
“据你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呢?”
刘雅当即就愣住了。
这不是主治医生的事情吗?
怎么问起她来?
她现在可是在实习期,根本没资格给病人做治疗
所以她笑道:
“何主任,这个是你们应该做的,您让我检查,我已经替您检查清楚了。”
何平点点头:“好吧,当然得由我们来了。”
由于刘雅的诊断非常准确,何主任安排马上给孩子做开颅手术,确定将他脑中的淤血清除,然后止血,以免影响其大脑的其它功能。
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一般医生只能从旁协助。
手术进行了近七个多小时,才宣告结束。
足见其凶险和复杂性。
在这段时间,刘雅没有参与,只是默默在办公室里查阅整个病区的儿童病人的病历,发现其相似性,不同性。
还有医生用药的过程,找到其规律。
因为这是学习的一部分。
之前在医科在没有学习过,她现在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将来去了其他科室,也会按照同样的步骤完成学习。
以后不管她最终会去哪个科室做主治医生,这些经历都是很宝贵的。
离开了学校,刘雅搬进了医院为他们准备的筒子楼宿舍。
在这里,没有单人间,住的房子也是两个人一间。
根本没有大套间什么的,只有大通间。
也就是说,有两间房,但是中间连门也没有。
进出的时候,两个人是从同一道门进出。
卫生间和厨房都在房间外面。
中间的位置是公共厨房。
所有人都在公共厨房做饭。
只不过厨房的用具是各用各的。
和刘雅同住的是另一位医科大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们俩不是同一个学校的医学生。
那一位也在二院,被分去的是内科。
两个人虽然科室不同,但好歹在同一家医院,也还能说说话。
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做饭。
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去财务处领工资。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工资卡。
有的只是存折。
刘雅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是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去。
毕竟她早就承诺过,会把自己挣的工资,拿一半儿寄回家里。
她也做到了。
因为才上班,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不过刘雅一直都有存款,所以也不怕钱不够用。
和她一起住的实习医生名叫杨霞,是一个看起来比她朴素很多的女医生。 ↑返回顶部↑
儿科专业性很强,一般都是儿科专业的医生会去那儿。
她并非专门学习儿科的,却要去儿科待着,这不是让她从头开始学起吗?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院长大人的话,谁敢不从呢?
如果她提出异议,就会被当成是不服从领导命令了,是异类。
所以刘雅并没有反对傅雪的安排。
去儿科就去儿科吧。
当她去儿科报到的时候,知道她是临床医学专业,那位负责儿科工作的主任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要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歹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就这么着吧。
一会儿跟着其他医生去病区转转,学着写写病历什么的。”
这就开始工作了?
刘雅觉得跟做梦一样的。
儿科病区住的自然都是一些患病的儿童。
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那些劣制的玩具什么的,但儿童患病率也是极高的。
当时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才有机会打上疫苗。
有可能在这之前就有一些潜在的病威胁着他们。
在这个二院的儿童病房住着的孩子们,大致分三类病患。
一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
二就是结核病患者,也是发现有病灶的时候,只能住院治疗了。
三就是因意外而需要住院的,比如高空坠落,又比如烫伤挫伤什么的。
小孩子因为意外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当时刘雅才去病区转的时候,就有一位家长匆匆把孩子送来。
当时孩子是因为从高处坠落,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送去急救。
主任医生立刻将手上的病历什么的扔给刘雅,自己就带着人匆匆去往急救室。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自然就是将可以用到的医疗器材都要用上。
而刘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孩子的颅骨有损伤,有淤血,还有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所以她把自己看到的跟主任医师讲了一遍。
谁知主任回头看她一眼,只把她当成了怪物。
孩子进到急救室后,便观测其生命体征,量血压,没脉搏和心脏,还有瞳孔对光反应。
和主任一起进去的另一名医生却把刘雅的话给听进去了。
她对主任道:
“刚刚那个实习生说的,可能都对。”
“她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孩子从高处坠落,的确容易出现刘雅说的那几种可能性的病灶。
不过事实上,孩子已经昏迷不醒,可见脑部的确是受了伤,出现了脑震荡,甚至暂时性休克。
经过一番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却没有度过危险期。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刘雅的话也在观察和诊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她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那位主任也在怀疑,刘雅是不是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个病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应该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吗?
为什么她可以随口说出来呢?
再说这云霏和傅雪见面之后,两个人亲亲密密跟母女俩一般。
她还对云霏道:
“小霏,没事儿的时候替我盯紧小辰,知道吗?”
“知道了,傅阿姨,听说小辰哥也开始上班了?”
“对。”
“那他以后会在家里住吗?”
“应该会在家里住吧。”
他不在家里住,会在哪里住呢?
在傅雪看来,顾辰毕业之后,回家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情,顾辰和刘雅几乎都没有见面聊天的机会。
大家各忙各的。
不过顾辰早就知道,刘雅会去津市二院,所以她也就放心了。
在那之前,顾辰就说过,刘雅是把爷爷的腿治好的人,这个人情必须得记。
顾长明也跟傅雪打过招呼:
“如果刘雅去了外地,以后想找她看个病什么的都难,你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尽管傅雪不愿意,但顾长明的话还是起了作用。
再说儿科主任何平,最后把刘雅召去给那位高空的患儿做了全身检查。
而刘雅并没有借助任何仪器,就把小孩子身上所受的伤全都指了出来。
并且详细做了病历记录。
“据你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呢?”
刘雅当即就愣住了。
这不是主治医生的事情吗?
怎么问起她来?
她现在可是在实习期,根本没资格给病人做治疗
所以她笑道:
“何主任,这个是你们应该做的,您让我检查,我已经替您检查清楚了。”
何平点点头:“好吧,当然得由我们来了。”
由于刘雅的诊断非常准确,何主任安排马上给孩子做开颅手术,确定将他脑中的淤血清除,然后止血,以免影响其大脑的其它功能。
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一般医生只能从旁协助。
手术进行了近七个多小时,才宣告结束。
足见其凶险和复杂性。
在这段时间,刘雅没有参与,只是默默在办公室里查阅整个病区的儿童病人的病历,发现其相似性,不同性。
还有医生用药的过程,找到其规律。
因为这是学习的一部分。
之前在医科在没有学习过,她现在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将来去了其他科室,也会按照同样的步骤完成学习。
以后不管她最终会去哪个科室做主治医生,这些经历都是很宝贵的。
离开了学校,刘雅搬进了医院为他们准备的筒子楼宿舍。
在这里,没有单人间,住的房子也是两个人一间。
根本没有大套间什么的,只有大通间。
也就是说,有两间房,但是中间连门也没有。
进出的时候,两个人是从同一道门进出。
卫生间和厨房都在房间外面。
中间的位置是公共厨房。
所有人都在公共厨房做饭。
只不过厨房的用具是各用各的。
和刘雅同住的是另一位医科大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们俩不是同一个学校的医学生。
那一位也在二院,被分去的是内科。
两个人虽然科室不同,但好歹在同一家医院,也还能说说话。
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做饭。
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去财务处领工资。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工资卡。
有的只是存折。
刘雅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是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去。
毕竟她早就承诺过,会把自己挣的工资,拿一半儿寄回家里。
她也做到了。
因为才上班,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不过刘雅一直都有存款,所以也不怕钱不够用。
和她一起住的实习医生名叫杨霞,是一个看起来比她朴素很多的女医生。 ↑返回顶部↑
一听这个科室,刘雅就知道傅雪在想什么。
儿科专业性很强,一般都是儿科专业的医生会去那儿。
她并非专门学习儿科的,却要去儿科待着,这不是让她从头开始学起吗?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院长大人的话,谁敢不从呢?
如果她提出异议,就会被当成是不服从领导命令了,是异类。
所以刘雅并没有反对傅雪的安排。
去儿科就去儿科吧。
当她去儿科报到的时候,知道她是临床医学专业,那位负责儿科工作的主任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要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歹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就这么着吧。
一会儿跟着其他医生去病区转转,学着写写病历什么的。”
这就开始工作了?
刘雅觉得跟做梦一样的。
儿科病区住的自然都是一些患病的儿童。
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那些劣制的玩具什么的,但儿童患病率也是极高的。
当时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才有机会打上疫苗。
有可能在这之前就有一些潜在的病威胁着他们。
在这个二院的儿童病房住着的孩子们,大致分三类病患。
一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
二就是结核病患者,也是发现有病灶的时候,只能住院治疗了。
三就是因意外而需要住院的,比如高空坠落,又比如烫伤挫伤什么的。
小孩子因为意外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当时刘雅才去病区转的时候,就有一位家长匆匆把孩子送来。
当时孩子是因为从高处坠落,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送去急救。
主任医生立刻将手上的病历什么的扔给刘雅,自己就带着人匆匆去往急救室。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自然就是将可以用到的医疗器材都要用上。
而刘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孩子的颅骨有损伤,有淤血,还有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所以她把自己看到的跟主任医师讲了一遍。
谁知主任回头看她一眼,只把她当成了怪物。
孩子进到急救室后,便观测其生命体征,量血压,没脉搏和心脏,还有瞳孔对光反应。
和主任一起进去的另一名医生却把刘雅的话给听进去了。
她对主任道:
“刚刚那个实习生说的,可能都对。”
“她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孩子从高处坠落,的确容易出现刘雅说的那几种可能性的病灶。
不过事实上,孩子已经昏迷不醒,可见脑部的确是受了伤,出现了脑震荡,甚至暂时性休克。
经过一番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却没有度过危险期。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刘雅的话也在观察和诊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她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那位主任也在怀疑,刘雅是不是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个病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应该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吗?
为什么她可以随口说出来呢?
再说这云霏和傅雪见面之后,两个人亲亲密密跟母女俩一般。
她还对云霏道:
“小霏,没事儿的时候替我盯紧小辰,知道吗?”
“知道了,傅阿姨,听说小辰哥也开始上班了?”
“对。”
“那他以后会在家里住吗?”
“应该会在家里住吧。”
他不在家里住,会在哪里住呢?
在傅雪看来,顾辰毕业之后,回家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情,顾辰和刘雅几乎都没有见面聊天的机会。
大家各忙各的。
不过顾辰早就知道,刘雅会去津市二院,所以她也就放心了。
在那之前,顾辰就说过,刘雅是把爷爷的腿治好的人,这个人情必须得记。
顾长明也跟傅雪打过招呼:
“如果刘雅去了外地,以后想找她看个病什么的都难,你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尽管傅雪不愿意,但顾长明的话还是起了作用。
再说儿科主任何平,最后把刘雅召去给那位高空的患儿做了全身检查。
而刘雅并没有借助任何仪器,就把小孩子身上所受的伤全都指了出来。
并且详细做了病历记录。
“据你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呢?”
刘雅当即就愣住了。
这不是主治医生的事情吗?
怎么问起她来?
她现在可是在实习期,根本没资格给病人做治疗
所以她笑道:
“何主任,这个是你们应该做的,您让我检查,我已经替您检查清楚了。”
何平点点头:“好吧,当然得由我们来了。”
由于刘雅的诊断非常准确,何主任安排马上给孩子做开颅手术,确定将他脑中的淤血清除,然后止血,以免影响其大脑的其它功能。
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一般医生只能从旁协助。
手术进行了近七个多小时,才宣告结束。
足见其凶险和复杂性。
在这段时间,刘雅没有参与,只是默默在办公室里查阅整个病区的儿童病人的病历,发现其相似性,不同性。
还有医生用药的过程,找到其规律。
因为这是学习的一部分。
之前在医科在没有学习过,她现在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将来去了其他科室,也会按照同样的步骤完成学习。
以后不管她最终会去哪个科室做主治医生,这些经历都是很宝贵的。
离开了学校,刘雅搬进了医院为他们准备的筒子楼宿舍。
在这里,没有单人间,住的房子也是两个人一间。
根本没有大套间什么的,只有大通间。
也就是说,有两间房,但是中间连门也没有。
进出的时候,两个人是从同一道门进出。
卫生间和厨房都在房间外面。
中间的位置是公共厨房。
所有人都在公共厨房做饭。
只不过厨房的用具是各用各的。
和刘雅同住的是另一位医科大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们俩不是同一个学校的医学生。
那一位也在二院,被分去的是内科。
两个人虽然科室不同,但好歹在同一家医院,也还能说说话。
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做饭。
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去财务处领工资。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工资卡。
有的只是存折。
刘雅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是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去。
毕竟她早就承诺过,会把自己挣的工资,拿一半儿寄回家里。
她也做到了。
因为才上班,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不过刘雅一直都有存款,所以也不怕钱不够用。
和她一起住的实习医生名叫杨霞,是一个看起来比她朴素很多的女医生。
儿科专业性很强,一般都是儿科专业的医生会去那儿。
她并非专门学习儿科的,却要去儿科待着,这不是让她从头开始学起吗?
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
院长大人的话,谁敢不从呢?
如果她提出异议,就会被当成是不服从领导命令了,是异类。
所以刘雅并没有反对傅雪的安排。
去儿科就去儿科吧。
当她去儿科报到的时候,知道她是临床医学专业,那位负责儿科工作的主任也没多说什么:
“现在要一个专业的儿科医生可真是不容易。
不过好歹是正规医科大毕业的,就这么着吧。
一会儿跟着其他医生去病区转转,学着写写病历什么的。”
这就开始工作了?
刘雅觉得跟做梦一样的。
儿科病区住的自然都是一些患病的儿童。
在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环境污染,没有那些劣制的玩具什么的,但儿童患病率也是极高的。
当时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很多孩子在十岁左右才有机会打上疫苗。
有可能在这之前就有一些潜在的病威胁着他们。
在这个二院的儿童病房住着的孩子们,大致分三类病患。
一就是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治疗。
二就是结核病患者,也是发现有病灶的时候,只能住院治疗了。
三就是因意外而需要住院的,比如高空坠落,又比如烫伤挫伤什么的。
小孩子因为意外很容易出现这类问题。
当时刘雅才去病区转的时候,就有一位家长匆匆把孩子送来。
当时孩子是因为从高处坠落,处于昏迷状态,需要送去急救。
主任医生立刻将手上的病历什么的扔给刘雅,自己就带着人匆匆去往急救室。
那时候的医疗条件有限,自然就是将可以用到的医疗器材都要用上。
而刘雅只看了一眼就发现孩子的颅骨有损伤,有淤血,还有身上多处软组织挫伤和骨折。
所以她把自己看到的跟主任医师讲了一遍。
谁知主任回头看她一眼,只把她当成了怪物。
孩子进到急救室后,便观测其生命体征,量血压,没脉搏和心脏,还有瞳孔对光反应。
和主任一起进去的另一名医生却把刘雅的话给听进去了。
她对主任道:
“刚刚那个实习生说的,可能都对。”
“她这是瞎猫碰到了死耗子。”
孩子从高处坠落,的确容易出现刘雅说的那几种可能性的病灶。
不过事实上,孩子已经昏迷不醒,可见脑部的确是受了伤,出现了脑震荡,甚至暂时性休克。
经过一番抢救治疗,生命体征平稳,但却没有度过危险期。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治疗。
刘雅的话也在观察和诊治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
她说的没有任何问题。
这让那位主任也在怀疑,刘雅是不是也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一个病患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不是应该用仪器检查出来的吗?
为什么她可以随口说出来呢?
再说这云霏和傅雪见面之后,两个人亲亲密密跟母女俩一般。
她还对云霏道:
“小霏,没事儿的时候替我盯紧小辰,知道吗?”
“知道了,傅阿姨,听说小辰哥也开始上班了?”
“对。”
“那他以后会在家里住吗?”
“应该会在家里住吧。”
他不在家里住,会在哪里住呢?
在傅雪看来,顾辰毕业之后,回家住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也因为找工作的事情,顾辰和刘雅几乎都没有见面聊天的机会。
大家各忙各的。
不过顾辰早就知道,刘雅会去津市二院,所以她也就放心了。
在那之前,顾辰就说过,刘雅是把爷爷的腿治好的人,这个人情必须得记。
顾长明也跟傅雪打过招呼:
“如果刘雅去了外地,以后想找她看个病什么的都难,你何不近水楼台先得月呢?”
尽管傅雪不愿意,但顾长明的话还是起了作用。
再说儿科主任何平,最后把刘雅召去给那位高空的患儿做了全身检查。
而刘雅并没有借助任何仪器,就把小孩子身上所受的伤全都指了出来。
并且详细做了病历记录。
“据你分析,下一步该怎么治疗呢?”
刘雅当即就愣住了。
这不是主治医生的事情吗?
怎么问起她来?
她现在可是在实习期,根本没资格给病人做治疗
所以她笑道:
“何主任,这个是你们应该做的,您让我检查,我已经替您检查清楚了。”
何平点点头:“好吧,当然得由我们来了。”
由于刘雅的诊断非常准确,何主任安排马上给孩子做开颅手术,确定将他脑中的淤血清除,然后止血,以免影响其大脑的其它功能。
这个手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完成,一般医生只能从旁协助。
手术进行了近七个多小时,才宣告结束。
足见其凶险和复杂性。
在这段时间,刘雅没有参与,只是默默在办公室里查阅整个病区的儿童病人的病历,发现其相似性,不同性。
还有医生用药的过程,找到其规律。
因为这是学习的一部分。
之前在医科在没有学习过,她现在要把这一部分补起来。
将来去了其他科室,也会按照同样的步骤完成学习。
以后不管她最终会去哪个科室做主治医生,这些经历都是很宝贵的。
离开了学校,刘雅搬进了医院为他们准备的筒子楼宿舍。
在这里,没有单人间,住的房子也是两个人一间。
根本没有大套间什么的,只有大通间。
也就是说,有两间房,但是中间连门也没有。
进出的时候,两个人是从同一道门进出。
卫生间和厨房都在房间外面。
中间的位置是公共厨房。
所有人都在公共厨房做饭。
只不过厨房的用具是各用各的。
和刘雅同住的是另一位医科大毕业的学生。
不过她们俩不是同一个学校的医学生。
那一位也在二院,被分去的是内科。
两个人虽然科室不同,但好歹在同一家医院,也还能说说话。
不上班的时候,两个人就可以一起做饭。
最高兴的事情,自然是去财务处领工资。
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工资卡。
有的只是存折。
刘雅拿到工资的第一件事情是去邮局给家里汇钱去。
毕竟她早就承诺过,会把自己挣的工资,拿一半儿寄回家里。
她也做到了。
因为才上班,需要添置的东西不少。
不过刘雅一直都有存款,所以也不怕钱不够用。
和她一起住的实习医生名叫杨霞,是一个看起来比她朴素很多的女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