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问题严重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521工程的重点,当然是tsm材料的合成,但是,合成tsm所需的十余种原料,只有四五种可以在国内市场采购,其余六七种原料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生产厂家,需要自行研制。尽管这种情况在科研立项时已经考虑到了,也许提出项目的有关人士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对原料研制的技术难度估计不足,才导致了对原料研制进度要求过高。
    实际上,试验三组负责研制的某种原料需要进行催化脱氢,二组负责研制的引发剂必须进行耦合反应,三组负责的课题则涉及羰基还原,这些工艺在当时面临的技术难度,即使跟合成tsm的工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听了三位组长的详细汇报,陈耀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了妻子范红英曾经说过的话,521工程从一开始就会面对巨大障碍,此话现在得到了印证。
    但是,陈耀华是个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尽管面临的困难让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短暂的沮丧之后,这位521工程的实际掌舵人迅速打起精神,他告诫几位同事,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困难,国家才下达了这项科技攻关任务,要是前面的道路一马平川,哪里还有攻关的必要?
    一组组长马学远认为,要是苏联专家不撤走,面临的困难也许会少些。
    陈耀华不以为然,“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两位苏联专家只是合成tsm的顾问,他们不管原料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原料合成,所以,原料研制最终也得靠我们自己。即使对于tsm的合成,他们的意见仅能做参考,据了解,那两位所谓的专家,在他们国内根本接触不到合成tsm的技术机密。其实,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521工程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这就是陈耀华的态度,丢掉幻想,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陈耀华跟每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对他们面临的困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各组制定试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试验三组面临的脱氢催化问题,组长钱章良认为主要困难在于催化剂的制备、筛选和评价,陈耀华同意这种看法,他建议老钱抓紧时间把工作开展起来,并重点关注催化剂的效能,至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考察。
    试验二组的主要难题在于合成引发剂的耦合反应条件,当时这项研究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欧美一些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基础研究有不少论文可以参考,但很少见到应该研究方面的资料。跟孙良才做过深入探讨后,陈耀华建议他重点考察反应介质和温度压力的影响。
    试验一组的羰基还原是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问题,组长马学远尽管性格孤傲,平时一般不愿跟其他人讨论技术问题,现在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不得不跟陈耀华敞开心扉,一番深入讨论后,他们达成共识,决定把试验重点放在还原剂的筛选和反应条件的探索,以期早日攻克这一难题。
    找到了工作重点,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陈耀华要求各位项目负责人团结本组科研试验人员,尽最大可能吸收集体智慧,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成果。
    陈耀华贵为521工程副总指挥,又是tsm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但他并不是脱产干部,他本人还担任材料合成课题组的分项目负责人。
    在原料研制期间,陈耀华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除了留下一两名技术人员做些前期准备,陈耀华把组里其他人员分派到另外三个课题组协助工作。作为tsm项目的总负责人,他除了协调各分项目之间的关系,还要负责整个研究室的日常管理......
    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工作,负责原料研制的三个课题组陆续传来消息,陈耀华首先得到试验二组孙良才的报告,他们负责的引发剂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解决了耦合反应的难题,还研制出了第一批引发剂样品。
    十多天后,试验一组马学远向陈耀华报告,他们负责研制的一种主要原料,其中涉及的羰基还原已经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还原剂,并打通了全流程。
    唯独试验三组钱章良那里没有新的消息,在上次的联席会议上,老钱虽然也汇报了他们的试验进展,但离最终突破,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陈耀华知道试验三组的工作同样抓得很紧,但他们的科技攻关任务跟其他课题不太一样,他们负责研制的那种主要原料,需要一种脱氢催化剂,不仅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很麻烦,制作难度大,而且考察催化效能也比较费时间。陈耀华理解并尊重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既不向一线科研人员施加过分的压力,也不干预具体工作。
    但是,试验一组和二组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钱章良的耳朵里,尽管陈耀华从未崔问,老钱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他跑到陈耀华办公室急切地问:“怎么,他们都出结果了?”
    “什么结果?”陈耀华佯装不知地看着对方。
    “听说小孙和老马他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这样吗?”
    “你是说一组和二组的情况呀,他们在关键技术上确实取得了突破,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这么说来,他们已经到了山顶,可是我们还在半山腰呢。”
    陈耀华笑着宽慰道:“你们负责的课题跟他们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不管到了山顶还是在半山腰,大家付出的劳动和智慧都不少。我知道你们的课题难度比较大,还需要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恰在此时,试验三组的中年试验工老张,突然接到老家的电报,父亲病重,希望他回去探望。老张拿着电报和请假条去找三组组长钱章良,但三组负责研制的那种原料正处于试验的关键阶段,由于试验在连续运转的条件下进行,现在已经昼夜不停地运行了一千小时,如果因为老张回家探亲而停止试验,此前所做的工作将前功尽弃。
    钱章良拿着电报看了看,见上面说的只是病重,而不是病危,他拒绝了老张的请假要求。
    按照程序,职工请假先经组长审批,最后由研究室主任核准。如此正当的请假理由遭到拒绝,老张怒不可遏,他跟老钱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出,老张并不甘心,直接来到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陈耀华的办公室,进门便气呼呼地说:“陈书记,我找你有点事儿”。
    “请问你是......?”
    tsm研究室才成立一年多点,陈耀华到任的时间更短一些,而且到任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对研究室的一百多号员工还没完全熟悉,见这位有些面熟的中年人站在跟前,他不免有些疑惑。
    “我是三组的试验工。”老张把电报和请假条递过去,并向陈耀华说明了发生的一切。
    弄清实际情况后,陈耀华觉得应该同意老张的请假要求,“老父亲病重,嗯,你这理由很充分,先回岗位工作吧,我跟你们组长沟通一下。”
    拿起桌上的手摇式内部电话机,摇通了试验三组的电话,陈耀华向钱章良谈了他对老张请假的意见。
    话音刚落,火爆脾气的钱章良便大声喊道:“陈书记,好人都让你当了,你准了老张的假,我们的试验还要不要继续进行?”
    “老钱,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们将心比心,大家都有父母,人家老张的父亲病重,不让他回去探望,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呀!”
    “我想问问,情理重要?还是工作重要?你知道我们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把他放回家,试验任务催的那么急,眼下的工作怎么办?再说,老张的父亲只是病重,又不是病危,现在试验任务正处于关键阶段,我看他没有请假的必要!”
    老钱毕业于一所综合大学的有机合成专业,资历跟陈耀华不相上下,在他面前说话一向直来直去。
    陈耀华性格随和,跟同事们相处融洽,面对老钱的粗暴态度,他心平气和地说:“老钱,你这反对的理由有点牵强啊!人家老父亲病重,回去探望也属人之常情,难道还非要等到老人奄奄一息之时,回家见最后一面?”
    “好好好,你菩萨心肠,我不近人情,行了吧?问题是老张休假后,我们人手不够,试验还怎么往下进行?”老钱没好气地回应道。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老张休假后,他的岗位我可以顶上,反正现阶段我们试验组的事情也不多,但你们的试验进度绝对不能耽误!”
    钱章良没想到对方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老陈你说什么呢?你一个身兼数职的研究室主任,跟我们的试验工人一起倒三班,那不是胡闹吗?”
    陈耀华显得很坦然,“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老钱你忘了,咱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实习期间不就跟试验工人一样三班倒,你说啥工作没干过?”
    “哎哟!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哪能让你顶岗呀!”
    “别想那么多,相信我,保证干的不比那些试验工差!”
    陈耀华准备接替试验工老张,在他休假期间替他顶岗,研究室支部副书记白建新知道后,说啥也不同意,“陈书记,研究室的好多事情都需要你负责,哪能让你帮职工顶岗呀!真有需要也应该我去才对。”
    “白书记,咱俩就别争了,我对试验岗位上的工作比你熟悉,年龄还比你小点,我去顶岗最合适。” ↑返回顶部↑
    521工程的重点,当然是tsm材料的合成,但是,合成tsm所需的十余种原料,只有四五种可以在国内市场采购,其余六七种原料在国内根本找不到生产厂家,需要自行研制。尽管这种情况在科研立项时已经考虑到了,也许提出项目的有关人士把事情想的过于简单,对原料研制的技术难度估计不足,才导致了对原料研制进度要求过高。
    实际上,试验三组负责研制的某种原料需要进行催化脱氢,二组负责研制的引发剂必须进行耦合反应,三组负责的课题则涉及羰基还原,这些工艺在当时面临的技术难度,即使跟合成tsm的工艺相比,也差不了多少。
    听了三位组长的详细汇报,陈耀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想起了妻子范红英曾经说过的话,521工程从一开始就会面对巨大障碍,此话现在得到了印证。
    但是,陈耀华是个勇于面对现实的人,他具有坚韧的意志品质,尽管面临的困难让人倍感压力,但他并非没有一点思想准备。短暂的沮丧之后,这位521工程的实际掌舵人迅速打起精神,他告诫几位同事,正是因为存在这么多困难,国家才下达了这项科技攻关任务,要是前面的道路一马平川,哪里还有攻关的必要?
    一组组长马学远认为,要是苏联专家不撤走,面临的困难也许会少些。
    陈耀华不以为然,“那可不一定,据我所知,两位苏联专家只是合成tsm的顾问,他们不管原料问题,因为他们也不懂原料合成,所以,原料研制最终也得靠我们自己。即使对于tsm的合成,他们的意见仅能做参考,据了解,那两位所谓的专家,在他们国内根本接触不到合成tsm的技术机密。其实,现在说这些都没有意义,521工程的成败,关键还是在于我们自身的努力!”
    这就是陈耀华的态度,丢掉幻想,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
    陈耀华跟每个试验组的项目负责人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对他们面临的困难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帮助各组制定试验方案和工作计划。
    试验三组面临的脱氢催化问题,组长钱章良认为主要困难在于催化剂的制备、筛选和评价,陈耀华同意这种看法,他建议老钱抓紧时间把工作开展起来,并重点关注催化剂的效能,至于催化剂的使用寿命,不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可以放到以后慢慢考察。
    试验二组的主要难题在于合成引发剂的耦合反应条件,当时这项研究在国内几乎无人涉足,欧美一些实验室在这方面做了较多工作,基础研究有不少论文可以参考,但很少见到应该研究方面的资料。跟孙良才做过深入探讨后,陈耀华建议他重点考察反应介质和温度压力的影响。
    试验一组的羰基还原是课题组面临的最大问题,组长马学远尽管性格孤傲,平时一般不愿跟其他人讨论技术问题,现在遇到这样的困难,他不得不跟陈耀华敞开心扉,一番深入讨论后,他们达成共识,决定把试验重点放在还原剂的筛选和反应条件的探索,以期早日攻克这一难题。
    找到了工作重点,等于抓住了主要矛盾,陈耀华要求各位项目负责人团结本组科研试验人员,尽最大可能吸收集体智慧,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成果。
    陈耀华贵为521工程副总指挥,又是tsm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但他并不是脱产干部,他本人还担任材料合成课题组的分项目负责人。
    在原料研制期间,陈耀华负责的材料合成课题组并没有太多的事情,除了留下一两名技术人员做些前期准备,陈耀华把组里其他人员分派到另外三个课题组协助工作。作为tsm项目的总负责人,他除了协调各分项目之间的关系,还要负责整个研究室的日常管理......
    经过一年左右的紧张工作,负责原料研制的三个课题组陆续传来消息,陈耀华首先得到试验二组孙良才的报告,他们负责的引发剂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不仅解决了耦合反应的难题,还研制出了第一批引发剂样品。
    十多天后,试验一组马学远向陈耀华报告,他们负责研制的一种主要原料,其中涉及的羰基还原已经找到合适的反应条件和还原剂,并打通了全流程。
    唯独试验三组钱章良那里没有新的消息,在上次的联席会议上,老钱虽然也汇报了他们的试验进展,但离最终突破,似乎还有一段距离。
    陈耀华知道试验三组的工作同样抓得很紧,但他们的科技攻关任务跟其他课题不太一样,他们负责研制的那种主要原料,需要一种脱氢催化剂,不仅催化剂的制备过程很麻烦,制作难度大,而且考察催化效能也比较费时间。陈耀华理解并尊重科研工作的内在规律,既不向一线科研人员施加过分的压力,也不干预具体工作。
    但是,试验一组和二组取得重大进展的消息很快就传到钱章良的耳朵里,尽管陈耀华从未崔问,老钱还是有些坐不住了,他跑到陈耀华办公室急切地问:“怎么,他们都出结果了?”
    “什么结果?”陈耀华佯装不知地看着对方。
    “听说小孙和老马他们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是这样吗?”
    “你是说一组和二组的情况呀,他们在关键技术上确实取得了突破,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
    “这么说来,他们已经到了山顶,可是我们还在半山腰呢。”
    陈耀华笑着宽慰道:“你们负责的课题跟他们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不管到了山顶还是在半山腰,大家付出的劳动和智慧都不少。我知道你们的课题难度比较大,还需要你们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取得突破。”
    恰在此时,试验三组的中年试验工老张,突然接到老家的电报,父亲病重,希望他回去探望。老张拿着电报和请假条去找三组组长钱章良,但三组负责研制的那种原料正处于试验的关键阶段,由于试验在连续运转的条件下进行,现在已经昼夜不停地运行了一千小时,如果因为老张回家探亲而停止试验,此前所做的工作将前功尽弃。
    钱章良拿着电报看了看,见上面说的只是病重,而不是病危,他拒绝了老张的请假要求。
    按照程序,职工请假先经组长审批,最后由研究室主任核准。如此正当的请假理由遭到拒绝,老张怒不可遏,他跟老钱大吵一架后摔门而出,老张并不甘心,直接来到研究室主任兼支部书记陈耀华的办公室,进门便气呼呼地说:“陈书记,我找你有点事儿”。
    “请问你是......?”
    tsm研究室才成立一年多点,陈耀华到任的时间更短一些,而且到任后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他对研究室的一百多号员工还没完全熟悉,见这位有些面熟的中年人站在跟前,他不免有些疑惑。
    “我是三组的试验工。”老张把电报和请假条递过去,并向陈耀华说明了发生的一切。
    弄清实际情况后,陈耀华觉得应该同意老张的请假要求,“老父亲病重,嗯,你这理由很充分,先回岗位工作吧,我跟你们组长沟通一下。”
    拿起桌上的手摇式内部电话机,摇通了试验三组的电话,陈耀华向钱章良谈了他对老张请假的意见。
    话音刚落,火爆脾气的钱章良便大声喊道:“陈书记,好人都让你当了,你准了老张的假,我们的试验还要不要继续进行?”
    “老钱,人心都是肉长的,咱们将心比心,大家都有父母,人家老张的父亲病重,不让他回去探望,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呀!”
    “我想问问,情理重要?还是工作重要?你知道我们的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你把他放回家,试验任务催的那么急,眼下的工作怎么办?再说,老张的父亲只是病重,又不是病危,现在试验任务正处于关键阶段,我看他没有请假的必要!”
    老钱毕业于一所综合大学的有机合成专业,资历跟陈耀华不相上下,在他面前说话一向直来直去。
    陈耀华性格随和,跟同事们相处融洽,面对老钱的粗暴态度,他心平气和地说:“老钱,你这反对的理由有点牵强啊!人家老父亲病重,回去探望也属人之常情,难道还非要等到老人奄奄一息之时,回家见最后一面?”
    “好好好,你菩萨心肠,我不近人情,行了吧?问题是老张休假后,我们人手不够,试验还怎么往下进行?”老钱没好气地回应道。
    “这个问题我考虑过了,老张休假后,他的岗位我可以顶上,反正现阶段我们试验组的事情也不多,但你们的试验进度绝对不能耽误!”
    钱章良没想到对方会说出这样的话,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老陈你说什么呢?你一个身兼数职的研究室主任,跟我们的试验工人一起倒三班,那不是胡闹吗?”
    陈耀华显得很坦然,“这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老钱你忘了,咱们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在实习期间不就跟试验工人一样三班倒,你说啥工作没干过?”
    “哎哟!那都是快十年前的事了,哪能让你顶岗呀!”
    “别想那么多,相信我,保证干的不比那些试验工差!”
    陈耀华准备接替试验工老张,在他休假期间替他顶岗,研究室支部副书记白建新知道后,说啥也不同意,“陈书记,研究室的好多事情都需要你负责,哪能让你帮职工顶岗呀!真有需要也应该我去才对。”
    “白书记,咱俩就别争了,我对试验岗位上的工作比你熟悉,年龄还比你小点,我去顶岗最合适。”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