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阶梯并不高,大约一个成年男子的高度,隧道两边都点着火烛,一眼望去几乎能看见尽头,不过看不清尽头是什么。
    朝中重臣家中藏着隧道,国家机密?传世珍宝?语方知没想出所以然来,试探性地往前走。
    一段路不过几十米长,语方知走得很是小心翼翼,就怕误入陷阱,不过好在这隧道并不具备设置陷阱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岔路口,就是一条通,用来存放东西的可能性比灭口的可能性较大。
    奇怪的是,语方知一直没有看见毕知行的身影。
    离终点越近,隧道中某种沉寂多年的味道就越浓,香,不是室内熏香,而是寺庙里经常使用的香,在狭小的空间里很是熏人呛鼻。
    语方知已经看见了两个红点了,确实是有人点了香。
    他咽了咽,无端有些紧张,步子不由地放慢,不动声色地往前一寸一寸挪动,他看见了,桌上放着两个牌位,还有一些时令水果,香炉中的香灰已经满得落下来了。
    待看清牌位上的字,一股滔天的悲怆直冲上语方知脑门,掌中匕首“当啷”落地。
    多年来刻入骨髓的恨意在这渺渺香烟中化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不甘,他扑通跪地扬起一片清尘,猩红的眼睛已经蒙了一层水雾。
    再顾不得许多,他压抑多年的痛苦在此刻变作两声变调的爹娘。
    烛火闪烁跳动,牌面上,孟霄以及孟霄之妻虞氏的描金字异常扎眼。
    意外吗?偌大京城中,夜闯的朝臣家中,竟然会藏着自己父母的牌位,可痛苦的情绪比惊讶更多。
    爹娘在熊熊大火中粉身碎骨早就成为了语方知的梦魇,为了沉冤昭雪苟活了十四年,尚看不到归途,也找不到去处。
    当年死里逃生是机缘巧合,他才七岁,能求得一线生机还是孟霄的友人出手相救,可别的他也无能为力了,所以语方知一直以为爹娘尸骨无存,没想到……
    “当年事发后,没人敢接近孟府一步,哼,那帮见风使舵的小人,我不怕,没人去就我去,孟霄及夫人的尸骨皆是我一人收殓,寻了处稳妥的地方安葬,立的无字碑,牌位便安在了我府中书房的地窖中。
    是毕知行。
    他就藏在语方知身后的一处凹陷的石墙中,可语方知走进时注意力在灵牌上,根本没注意。
    语方知安静地跪着,一言不发。
    毕知行知他是震惊又悲伤,无话可说,也知他心中起了疑虑。
    “外头都传我跟孟霄是死对头,他们说的不错,我看不惯他做言官的时候咄咄逼人,他也没少说我强词夺理,朝上争执,朝下我也从不与他来往,政见不同不代表我恨他入骨,我性子是臭,但我分得清谁是奸诈小人,要我承认孟霄叛国通敌绝不可能!”
    多数人以为孟霄一死,毕知行在朝堂上便可以横行霸道了,但其实不是,毕知行跟孟霄是棋逢对手没错,但更是惺惺相惜的宿敌,毕知行有时过于雷厉风行需要孟霄的击打来矫正,孟霄作为御史偶尔的矫枉过正需要毕知行来约束。
    孟霄一死,对毕知行来说是晴天霹雳,他再也没有了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动力,一再消沉之下,辅佐幼帝的“太傅”名存实亡,朝上的声音渐渐被别人取代,他清楚某些深藏的势力悄悄显露,也是因为清楚,才越发憎恶害死孟霄的凶手。
    “所处的位置限制,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直到我遇见了你。”
    语方知肯定道:“在茶楼听书的时候你就注意到我了,高调离开也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还怕我悟不到你的提示,让毕守言三番五次在荻花街出现,做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在外人面前,语方知不得不尽快收拾好的情绪恢复镇定和从容,但从容只是表象,他很后怕,不知道自己那么容易暴露,这将给他接下来想做的事埋下不小的隐患。
    对此,毕知行解释道:“当年我进孟家,并未发现你的尸骨,我怀疑你已经被人救下。如今你进晔城顶着首富之子的名号行事高调,早就让我起了疑心,语万千跟孟霄私交甚好,这是我当年为了跟孟霄争辩更有底气,花钱请人才查到的消息,我还查到当年语万千自诩风流,膝下并没有子嗣。”
    “孟霄出事,语万千连夜离开晔城再不入京,我前些日子请人去江陵查,查到一则秘辛,语万千十四年前带回一个半大的孩童,说是自己流落在外的亲骨肉,赐名语方知养在膝下,从不让他离开身边半步,我便明了。”
    语方知点头,进京行事高调除了从小环境使然,也是因为抱着侥幸心理,因着语万千跟孟霄的交情,他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得到有心人的注意,现在,毕知行就是那个有心人。
    “毕大人的大恩大德,孟镜元铭记于心。”原名孟镜元念起来很是陌生,但这能代表他的诚意,他是孟家遗孤,更是孟家唯一的希望。
    毕知行叹了口气,眼前的孟镜元不过跟他儿子一般大,他愿意多帮助他一些:“大理寺卿傅淳是孟霄的好友,当年事发时他曾带人赶去孟府,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叛国一案要复核也是他押着许久不给结果,最后是刑部审理,刑部复核,也是因为这一缘故,傅淳在大理寺待了很多年不得升迁,他要是知晓你的身份定能给你有所助益。”
    语方知道:“傅大人多年不得释怀,家父之死对他打击太大,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病,轻易不能提起。”当时在狱中跟傅淳见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傅淳老得太快了,他是要复仇,但不愿意强行揭开傅淳还没完全愈合的伤疤。 ↑返回顶部↑
    阶梯并不高,大约一个成年男子的高度,隧道两边都点着火烛,一眼望去几乎能看见尽头,不过看不清尽头是什么。
    朝中重臣家中藏着隧道,国家机密?传世珍宝?语方知没想出所以然来,试探性地往前走。
    一段路不过几十米长,语方知走得很是小心翼翼,就怕误入陷阱,不过好在这隧道并不具备设置陷阱的条件,也没有什么岔路口,就是一条通,用来存放东西的可能性比灭口的可能性较大。
    奇怪的是,语方知一直没有看见毕知行的身影。
    离终点越近,隧道中某种沉寂多年的味道就越浓,香,不是室内熏香,而是寺庙里经常使用的香,在狭小的空间里很是熏人呛鼻。
    语方知已经看见了两个红点了,确实是有人点了香。
    他咽了咽,无端有些紧张,步子不由地放慢,不动声色地往前一寸一寸挪动,他看见了,桌上放着两个牌位,还有一些时令水果,香炉中的香灰已经满得落下来了。
    待看清牌位上的字,一股滔天的悲怆直冲上语方知脑门,掌中匕首“当啷”落地。
    多年来刻入骨髓的恨意在这渺渺香烟中化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不甘,他扑通跪地扬起一片清尘,猩红的眼睛已经蒙了一层水雾。
    再顾不得许多,他压抑多年的痛苦在此刻变作两声变调的爹娘。
    烛火闪烁跳动,牌面上,孟霄以及孟霄之妻虞氏的描金字异常扎眼。
    意外吗?偌大京城中,夜闯的朝臣家中,竟然会藏着自己父母的牌位,可痛苦的情绪比惊讶更多。
    爹娘在熊熊大火中粉身碎骨早就成为了语方知的梦魇,为了沉冤昭雪苟活了十四年,尚看不到归途,也找不到去处。
    当年死里逃生是机缘巧合,他才七岁,能求得一线生机还是孟霄的友人出手相救,可别的他也无能为力了,所以语方知一直以为爹娘尸骨无存,没想到……
    “当年事发后,没人敢接近孟府一步,哼,那帮见风使舵的小人,我不怕,没人去就我去,孟霄及夫人的尸骨皆是我一人收殓,寻了处稳妥的地方安葬,立的无字碑,牌位便安在了我府中书房的地窖中。
    是毕知行。
    他就藏在语方知身后的一处凹陷的石墙中,可语方知走进时注意力在灵牌上,根本没注意。
    语方知安静地跪着,一言不发。
    毕知行知他是震惊又悲伤,无话可说,也知他心中起了疑虑。
    “外头都传我跟孟霄是死对头,他们说的不错,我看不惯他做言官的时候咄咄逼人,他也没少说我强词夺理,朝上争执,朝下我也从不与他来往,政见不同不代表我恨他入骨,我性子是臭,但我分得清谁是奸诈小人,要我承认孟霄叛国通敌绝不可能!”
    多数人以为孟霄一死,毕知行在朝堂上便可以横行霸道了,但其实不是,毕知行跟孟霄是棋逢对手没错,但更是惺惺相惜的宿敌,毕知行有时过于雷厉风行需要孟霄的击打来矫正,孟霄作为御史偶尔的矫枉过正需要毕知行来约束。
    孟霄一死,对毕知行来说是晴天霹雳,他再也没有了在朝堂上据理力争的动力,一再消沉之下,辅佐幼帝的“太傅”名存实亡,朝上的声音渐渐被别人取代,他清楚某些深藏的势力悄悄显露,也是因为清楚,才越发憎恶害死孟霄的凶手。
    “所处的位置限制,很多事情都做不了,直到我遇见了你。”
    语方知肯定道:“在茶楼听书的时候你就注意到我了,高调离开也是为了引起我的注意,还怕我悟不到你的提示,让毕守言三番五次在荻花街出现,做这一切的基础,是你知道我的真实身份。”
    在外人面前,语方知不得不尽快收拾好的情绪恢复镇定和从容,但从容只是表象,他很后怕,不知道自己那么容易暴露,这将给他接下来想做的事埋下不小的隐患。
    对此,毕知行解释道:“当年我进孟家,并未发现你的尸骨,我怀疑你已经被人救下。如今你进晔城顶着首富之子的名号行事高调,早就让我起了疑心,语万千跟孟霄私交甚好,这是我当年为了跟孟霄争辩更有底气,花钱请人才查到的消息,我还查到当年语万千自诩风流,膝下并没有子嗣。”
    “孟霄出事,语万千连夜离开晔城再不入京,我前些日子请人去江陵查,查到一则秘辛,语万千十四年前带回一个半大的孩童,说是自己流落在外的亲骨肉,赐名语方知养在膝下,从不让他离开身边半步,我便明了。”
    语方知点头,进京行事高调除了从小环境使然,也是因为抱着侥幸心理,因着语万千跟孟霄的交情,他希望自己的出现能得到有心人的注意,现在,毕知行就是那个有心人。
    “毕大人的大恩大德,孟镜元铭记于心。”原名孟镜元念起来很是陌生,但这能代表他的诚意,他是孟家遗孤,更是孟家唯一的希望。
    毕知行叹了口气,眼前的孟镜元不过跟他儿子一般大,他愿意多帮助他一些:“大理寺卿傅淳是孟霄的好友,当年事发时他曾带人赶去孟府,可惜还是晚了一步,叛国一案要复核也是他押着许久不给结果,最后是刑部审理,刑部复核,也是因为这一缘故,傅淳在大理寺待了很多年不得升迁,他要是知晓你的身份定能给你有所助益。”
    语方知道:“傅大人多年不得释怀,家父之死对他打击太大,已经成为了他的心病,轻易不能提起。”当时在狱中跟傅淳见面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傅淳老得太快了,他是要复仇,但不愿意强行揭开傅淳还没完全愈合的伤疤。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