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4章 任务很明确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放下空碗,跟二老打了个招呼,便出去了。
    丁父见孙女出去,便跟徐永涵聊些他们家的事儿,还有最近他官场的事儿。
    做长辈的一番关心,情有可原。
    张氏从屋里出来,走到丁琬身边,说:
    “前院跟主院的席面,还没散呢吧。”
    “应该没有。”丁琬摇头,“二舅母咋出来了?不用陪我,我现在月份浅,没事儿。”
    张氏笑着摇头,冲徐致遥招招手,牵着他,道:
    “我带你们去后面转转,这宅子不小,后面凉亭可大了。”
    边说边走,母子俩都是第一次过来,看着打理考究的花园、草植啥的,都很欣赏。
    “娘,你看那个像不像老虎,啊嗷——啊嗷——”
    瞅着小家伙模仿老虎的样子,丁琬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不得不说,安辰这间宅子置办的花费不少。
    三进的院子,后花园如果开成菜地,阖府上下吃都吃不完。
    三口人住还是少,未来几年,小姑姑的任务很明确:
    增加人口!
    “琬儿,咱们去那边凉亭做一做。”
    丁琬闻声点头,瞅着往前跑的儿子,嘱咐句“慢点儿”。
    虽然心知说的是废话,不过当娘的大都如此。
    凉亭的石凳上,放了软垫。不过她没坐,拿着软垫去木椅那边。
    张氏挨着她坐下,两个人看着不远处的徐致遥。
    小家伙一会儿看看这个花,一会儿闻闻那个花,玩的不亦乐乎。
    丁琬上扬嘴角,轻声的问:
    “二舅母,刚才就问你姥姥、姥爷了。咱家渝哥儿、淇姐儿咋样?渝哥儿去县里的学堂念书,是不是比以前要好很多?”
    提及儿子,张氏还是很高兴的。
    家里条件一直不错,所以孩子到岁数就送去了学堂。
    念得不算太好,但在学堂也算拔尖儿的孩子。
    “渝哥儿挺好的,不用我跟着操心。就是这淇姐儿……唉,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去医学堂。我跟他爹都不想让她去,可这孩子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我也是被她烦的闹心,跟你二舅出来了。”
    丁琬一听这话,顿时恍然大悟。
    就说二舅母不是那种扔下孩子不管的人。
    就算她想上京走走,也得拖家带口。
    原来……是为了躲表妹。
    “二舅母,为啥你不想让淇姐儿去医学堂?”
    张氏重重打个“唉”声,摇摇头,道:
    “这要是个男娃儿吧,我就不拦着了。你说一个姑娘家,天天背着药箱给人家看病,这难免就得摸摸索索吧。这……这往后咋嫁人?”
    说到这儿,警惕的看了眼徐致遥,又凑到跟前,说:
    “我听他们讲,医学堂不止培养郎中,还有仵作呢。你也知道,咱大周的仵作不多,如今医女都有官职。淇姐儿那个官迷……哎哟哟,提她我就头疼!”
    张氏一脸苦大仇深,捶胸顿足。
    他们家都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
    可偏偏生的这个柳淇不省心,每天都想像丁琬似的,顶门立户,自己赚钱、做大官。
    “……自打知道你做了酒承司的院士,那丫头就不行了,每天跟打鸡血似的,说啥你都做官了,你也知道她是女娃,那个时候学堂不收。她让你表弟从书院借书回来自己看。里面好像有个啥《难经》,看完给抄了下来,用那么老厚的纸。”
    张氏边说边比划,丁琬想了下,心知那是父亲当初做夫子时抄的书。就跟她看到《酿酒大全》一样,都是好东西。
    “这丫头就跟中邪了似的,不止抄、还背。你二舅从县衙离开,她偷摸去了好几次,就找仵作。你说,我能让她进医学堂吗?”
    丁琬一听这话,很想提醒一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如果这是柳淇表妹自己的选择,她完全没有意见。
    旁的不说,就冲表妹独立的想法,她都不能去阻拦。
    柳淇平日话不多,但性格特别倔,认准的事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二舅母跟二舅上京,只怕回去以后就……
    或者说,是二舅故意带她上京,就为了给女儿行个方便呢?
    想到这儿,丁琬轻声的说:
    “二舅母就别上火了。难得来一趟京城,你就好好玩玩、转转,有啥事儿等回去以后再说。我爷、奶后天不跟我回去,你跟我回去啊?京城梨园的《为你好》又重上了,我带你去看看。”
    张氏想了想,点点头,道:
    “也成,那我就先去你家转转。你二舅顾不上我,每天都跑商铺好的,我搁这儿还给他添乱。”
    家里果园的干核李子,味道特别好。但要是运往京城,五成熟就得摘下树,途中要是稍微耽搁,就会影响口感。
    所以他们按照去年丁琬给的方子,做了糖水李子。
    没有酸、只有甜,而且李子特有香味,经过蒸煮后发酵,特别浓郁。
    这么好的东西,就想着卖个好价钱,所以一走这么远,打算拉到京城一带售卖。
    不过跑销路是个辛苦活,还得能说会道,所以柳汉章特别适合。
    二人带着孩子在凉亭呆了好一会儿,柳氏才带着丁瑫过来。
    天长了,再加上这边要比辽东气温高,所以这会儿热气消散,特别舒服。
    “前面快散了。你二舅、二叔、还有你爹都喝多了。”
    丁琬听着母亲的话,轻笑着颔首,说:
    “小姑父这次算是正经的安家落户。热闹热闹很好,对他们以后的生意也有所助益。”
    柳氏自然的把手搭在女儿的肩头,问:
    “女婿真的要走吗?走多久啊?”
    “这可说不准,但啥时候走也说不定。主要还是看褚大将军那边。”
    去年冬天,整个大周朝都遭灾,因为朝廷赈灾物资发放及时,才没有闹出乱子。
    大周境内不乱,但边境临朝就不一样了。
    临朝百姓活不下去,过来抢东西,这是个人行为,你不能上升朝与朝之间的矛盾。
    军队出手不能太重,但轻了又没有效果,反正西北、东北等几个边境,全都不太平。
    柳氏长叹口气,幽幽的说:
    “这就得等入秋粮食下来以后再说了,不然……都不好过。” ↑返回顶部↑
    放下空碗,跟二老打了个招呼,便出去了。
    丁父见孙女出去,便跟徐永涵聊些他们家的事儿,还有最近他官场的事儿。
    做长辈的一番关心,情有可原。
    张氏从屋里出来,走到丁琬身边,说:
    “前院跟主院的席面,还没散呢吧。”
    “应该没有。”丁琬摇头,“二舅母咋出来了?不用陪我,我现在月份浅,没事儿。”
    张氏笑着摇头,冲徐致遥招招手,牵着他,道:
    “我带你们去后面转转,这宅子不小,后面凉亭可大了。”
    边说边走,母子俩都是第一次过来,看着打理考究的花园、草植啥的,都很欣赏。
    “娘,你看那个像不像老虎,啊嗷——啊嗷——”
    瞅着小家伙模仿老虎的样子,丁琬笑着点点头,算是回应。
    不得不说,安辰这间宅子置办的花费不少。
    三进的院子,后花园如果开成菜地,阖府上下吃都吃不完。
    三口人住还是少,未来几年,小姑姑的任务很明确:
    增加人口!
    “琬儿,咱们去那边凉亭做一做。”
    丁琬闻声点头,瞅着往前跑的儿子,嘱咐句“慢点儿”。
    虽然心知说的是废话,不过当娘的大都如此。
    凉亭的石凳上,放了软垫。不过她没坐,拿着软垫去木椅那边。
    张氏挨着她坐下,两个人看着不远处的徐致遥。
    小家伙一会儿看看这个花,一会儿闻闻那个花,玩的不亦乐乎。
    丁琬上扬嘴角,轻声的问:
    “二舅母,刚才就问你姥姥、姥爷了。咱家渝哥儿、淇姐儿咋样?渝哥儿去县里的学堂念书,是不是比以前要好很多?”
    提及儿子,张氏还是很高兴的。
    家里条件一直不错,所以孩子到岁数就送去了学堂。
    念得不算太好,但在学堂也算拔尖儿的孩子。
    “渝哥儿挺好的,不用我跟着操心。就是这淇姐儿……唉,也不知哪根筋搭错了,非要去医学堂。我跟他爹都不想让她去,可这孩子就是吃了秤砣铁了心。我也是被她烦的闹心,跟你二舅出来了。”
    丁琬一听这话,顿时恍然大悟。
    就说二舅母不是那种扔下孩子不管的人。
    就算她想上京走走,也得拖家带口。
    原来……是为了躲表妹。
    “二舅母,为啥你不想让淇姐儿去医学堂?”
    张氏重重打个“唉”声,摇摇头,道:
    “这要是个男娃儿吧,我就不拦着了。你说一个姑娘家,天天背着药箱给人家看病,这难免就得摸摸索索吧。这……这往后咋嫁人?”
    说到这儿,警惕的看了眼徐致遥,又凑到跟前,说:
    “我听他们讲,医学堂不止培养郎中,还有仵作呢。你也知道,咱大周的仵作不多,如今医女都有官职。淇姐儿那个官迷……哎哟哟,提她我就头疼!”
    张氏一脸苦大仇深,捶胸顿足。
    他们家都本本分分、老老实实、勤勤恳恳。
    可偏偏生的这个柳淇不省心,每天都想像丁琬似的,顶门立户,自己赚钱、做大官。
    “……自打知道你做了酒承司的院士,那丫头就不行了,每天跟打鸡血似的,说啥你都做官了,你也知道她是女娃,那个时候学堂不收。她让你表弟从书院借书回来自己看。里面好像有个啥《难经》,看完给抄了下来,用那么老厚的纸。”
    张氏边说边比划,丁琬想了下,心知那是父亲当初做夫子时抄的书。就跟她看到《酿酒大全》一样,都是好东西。
    “这丫头就跟中邪了似的,不止抄、还背。你二舅从县衙离开,她偷摸去了好几次,就找仵作。你说,我能让她进医学堂吗?”
    丁琬一听这话,很想提醒一句,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如果这是柳淇表妹自己的选择,她完全没有意见。
    旁的不说,就冲表妹独立的想法,她都不能去阻拦。
    柳淇平日话不多,但性格特别倔,认准的事儿,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二舅母跟二舅上京,只怕回去以后就……
    或者说,是二舅故意带她上京,就为了给女儿行个方便呢?
    想到这儿,丁琬轻声的说:
    “二舅母就别上火了。难得来一趟京城,你就好好玩玩、转转,有啥事儿等回去以后再说。我爷、奶后天不跟我回去,你跟我回去啊?京城梨园的《为你好》又重上了,我带你去看看。”
    张氏想了想,点点头,道:
    “也成,那我就先去你家转转。你二舅顾不上我,每天都跑商铺好的,我搁这儿还给他添乱。”
    家里果园的干核李子,味道特别好。但要是运往京城,五成熟就得摘下树,途中要是稍微耽搁,就会影响口感。
    所以他们按照去年丁琬给的方子,做了糖水李子。
    没有酸、只有甜,而且李子特有香味,经过蒸煮后发酵,特别浓郁。
    这么好的东西,就想着卖个好价钱,所以一走这么远,打算拉到京城一带售卖。
    不过跑销路是个辛苦活,还得能说会道,所以柳汉章特别适合。
    二人带着孩子在凉亭呆了好一会儿,柳氏才带着丁瑫过来。
    天长了,再加上这边要比辽东气温高,所以这会儿热气消散,特别舒服。
    “前面快散了。你二舅、二叔、还有你爹都喝多了。”
    丁琬听着母亲的话,轻笑着颔首,说:
    “小姑父这次算是正经的安家落户。热闹热闹很好,对他们以后的生意也有所助益。”
    柳氏自然的把手搭在女儿的肩头,问:
    “女婿真的要走吗?走多久啊?”
    “这可说不准,但啥时候走也说不定。主要还是看褚大将军那边。”
    去年冬天,整个大周朝都遭灾,因为朝廷赈灾物资发放及时,才没有闹出乱子。
    大周境内不乱,但边境临朝就不一样了。
    临朝百姓活不下去,过来抢东西,这是个人行为,你不能上升朝与朝之间的矛盾。
    军队出手不能太重,但轻了又没有效果,反正西北、东北等几个边境,全都不太平。
    柳氏长叹口气,幽幽的说:
    “这就得等入秋粮食下来以后再说了,不然……都不好过。”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