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三天中午,定国公齐慰与他的一万人马终于来到新京城外。
    早有等待的官员在城外迎接,郝冲策马来到齐慰面前,轻声道:国公爷,福王爷和卫公公,以及兵部的韩侍郎全都来了。
    听到卫公公三个字,齐慰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他微微颔首,催马上前紧走几步,然后翻身下马,把马鞭扔给福生,向着迎面走来的福王抱拳行礼:老王爷,您怎么亲自来了,愧煞我也。
    福王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抓着齐慰的手老泪纵横:国公爷,太皇太后日日盼你进京啊,你总算来了,有定国公在,陛下与太皇太后安矣。
    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小皇帝连下两道圣旨,临阵换帅,令定国公齐慰亲自带领一万齐家军进京护驾!
    定国公府齐家,自太祖兴兵起,已守护大魏柴氏五代君王,如今的小皇帝是第六代!
    行宫设在何处?齐慰低声问道。
    福王抹一把浑浊的眼泪,哽咽道:行宫设在小王府里,小王无能,让圣上和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受委屈了。
    旧京在遍地锦绣的江南,太皇太后却钟爱富贵雍容的牡丹,便把行宫设在洛水之阳的洛城,每年都会去住上几个月。
    裕王的生母孟氏、裕王妃全氏皆出自中原名门,太皇太后唯恐再入洛城就是羊入虎口,以前的钟爱之地,如今在太皇太后看来已是龙潭虎穴,否则她也不会把新都定在平城。
    平城多冷啊,距离山海关不足千里,在太皇太后看来,这已是苦寒之地,否则当年她也不会把福王轰到这里来。
    福王是太宗第三子,高宗的弟弟,太皇太后的小叔子,只不过他比太皇太后年长许多,已是年逾花甲。
    秉笔大太监卫明缓步走过来,兵部、礼部的四位侍郎跟在其后,五人相继与齐慰见礼,齐慰神情淡淡,对众人寒暄几句,便下令大军城外扎营,他仅带百人进城,跟随福王去行宫见驾。
    临行之前,齐慰叫来郝冲,低声说道:你找两个上了年纪的妇人,送那对母女回家。
    郝冲在营地转了一圈儿,清一水的男人,哪有上了年纪的妇人?
    算了,他还是亲自去送吧,这对母女是被国公爷救下来的,又不是见不得光的事,堂堂正正,又不求回报,还用得着借他人之手把人送回去吗?
    不用,有他堂堂从三品定远将军就足够了!
    第二章 旧衣
    同康元年,二月十六。
    李绮娘带着颜雪怀终于回到了颜家在新京的宅子里。
    一年前,颜二老爷颜昭石送侄儿颜景修来树人书院读书,其间写信回来,说平城有处宅院不错,不如买下置产。
    李绮娘让锅子千里迢迢送来五百两银票,买下了锣鼓巷的这座宅院。
    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这里竟成了颜家的栖身之所。
    初春的下午,阳光明亮,院子里的石榴树冒出了嫩芽,几只雀儿落在枝头,直到有人走近了,方才扑腾着翅膀飞走。
    颜家的三位老爷以及长房长孙颜景修全都没在家,说是跟着一众来京的同乡去迎接定国公进城了。
    接待郝冲的是长房次子颜景光,见出来的只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郝冲连茶也没喝,交待了几句便告辞了。
    郝冲虽然没穿铠甲,可那一身的杀气,依然令人胆寒。
    颜景光还是第一次见到武将,好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僵着身子把李绮娘和颜雪怀领进了二进院。
    郭老太太隔着掀开的帘子,看了一眼狼狈不堪的二儿媳和二孙女,满脸嫌弃地挥挥手:去洗洗干净再过来,臭烘烘的,恶心谁呢。
    大伯娘孙氏眉头动了动,兵荒马乱,她以为这对母女已经死在路上,否则也不会任由女儿和侄女为了争抢二丫头的衣裳首饰吵闹。
    李绮娘好拿捏,颜雪怀那丫头可不是善茬儿。
    孙氏连忙挤出笑容,打着圆场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又对三婶娘曾氏说道:三弟妹,你带二弟妹去认认屋子,我带二丫头去洗洗,瞧瞧,这可怜见儿的,以前多水灵的孩子,才多久没见,就瘦了一圈儿。
    曾氏答应着,领着李绮娘往前面走,李绮娘有些不放心,转身想要叮嘱几句,却见女儿已经跟着孙氏下了抄手廊子,往后罩房去了。
    曾氏干笑了两声,没话找话地说道:出来一趟,二丫头的性子倒是乖顺了不少。
    颜雪怀倒也不是变得乖顺了,而是她没有多想。
    自从退烧之后,她的脑子里便是浑浑噩噩,与她前世出车祸之前差不多,千丝万缕如同一团乱麻,想到一点头绪时,却又模糊混乱起来......
    她用了三天时间才渐渐适应自己如今所在的处境,直到进了颜府,看到颜家的那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脑子里那些模模糊糊的东西终于清晰起来。
    她努力捕捉着脑中的思绪,不知不觉跟着大伯母孙氏走到了后罩房,也没有留意李绮娘被带去了哪里。
    孙氏和她说了几句话,见她一副浑不守舍的样子,心里不由嘀咕,二丫头生了一场病,该不会是烧坏了脑子吧。
    想到这里,孙氏暗自欢喜起来,谢天谢地,二丫头若是傻了,那可是好事,这个死丫头,怎么就没和她娘一起死在外头呢。 ↑返回顶部↑
    第三天中午,定国公齐慰与他的一万人马终于来到新京城外。
    早有等待的官员在城外迎接,郝冲策马来到齐慰面前,轻声道:国公爷,福王爷和卫公公,以及兵部的韩侍郎全都来了。
    听到卫公公三个字,齐慰眼中闪过一抹厌恶,他微微颔首,催马上前紧走几步,然后翻身下马,把马鞭扔给福生,向着迎面走来的福王抱拳行礼:老王爷,您怎么亲自来了,愧煞我也。
    福王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抓着齐慰的手老泪纵横:国公爷,太皇太后日日盼你进京啊,你总算来了,有定国公在,陛下与太皇太后安矣。
    在两军交战的关键时刻,小皇帝连下两道圣旨,临阵换帅,令定国公齐慰亲自带领一万齐家军进京护驾!
    定国公府齐家,自太祖兴兵起,已守护大魏柴氏五代君王,如今的小皇帝是第六代!
    行宫设在何处?齐慰低声问道。
    福王抹一把浑浊的眼泪,哽咽道:行宫设在小王府里,小王无能,让圣上和太皇太后她老人家受委屈了。
    旧京在遍地锦绣的江南,太皇太后却钟爱富贵雍容的牡丹,便把行宫设在洛水之阳的洛城,每年都会去住上几个月。
    裕王的生母孟氏、裕王妃全氏皆出自中原名门,太皇太后唯恐再入洛城就是羊入虎口,以前的钟爱之地,如今在太皇太后看来已是龙潭虎穴,否则她也不会把新都定在平城。
    平城多冷啊,距离山海关不足千里,在太皇太后看来,这已是苦寒之地,否则当年她也不会把福王轰到这里来。
    福王是太宗第三子,高宗的弟弟,太皇太后的小叔子,只不过他比太皇太后年长许多,已是年逾花甲。
    秉笔大太监卫明缓步走过来,兵部、礼部的四位侍郎跟在其后,五人相继与齐慰见礼,齐慰神情淡淡,对众人寒暄几句,便下令大军城外扎营,他仅带百人进城,跟随福王去行宫见驾。
    临行之前,齐慰叫来郝冲,低声说道:你找两个上了年纪的妇人,送那对母女回家。
    郝冲在营地转了一圈儿,清一水的男人,哪有上了年纪的妇人?
    算了,他还是亲自去送吧,这对母女是被国公爷救下来的,又不是见不得光的事,堂堂正正,又不求回报,还用得着借他人之手把人送回去吗?
    不用,有他堂堂从三品定远将军就足够了!
    第二章 旧衣
    同康元年,二月十六。
    李绮娘带着颜雪怀终于回到了颜家在新京的宅子里。
    一年前,颜二老爷颜昭石送侄儿颜景修来树人书院读书,其间写信回来,说平城有处宅院不错,不如买下置产。
    李绮娘让锅子千里迢迢送来五百两银票,买下了锣鼓巷的这座宅院。
    谁也没有想到,如今这里竟成了颜家的栖身之所。
    初春的下午,阳光明亮,院子里的石榴树冒出了嫩芽,几只雀儿落在枝头,直到有人走近了,方才扑腾着翅膀飞走。
    颜家的三位老爷以及长房长孙颜景修全都没在家,说是跟着一众来京的同乡去迎接定国公进城了。
    接待郝冲的是长房次子颜景光,见出来的只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郝冲连茶也没喝,交待了几句便告辞了。
    郝冲虽然没穿铠甲,可那一身的杀气,依然令人胆寒。
    颜景光还是第一次见到武将,好半天没有缓过神来,僵着身子把李绮娘和颜雪怀领进了二进院。
    郭老太太隔着掀开的帘子,看了一眼狼狈不堪的二儿媳和二孙女,满脸嫌弃地挥挥手:去洗洗干净再过来,臭烘烘的,恶心谁呢。
    大伯娘孙氏眉头动了动,兵荒马乱,她以为这对母女已经死在路上,否则也不会任由女儿和侄女为了争抢二丫头的衣裳首饰吵闹。
    李绮娘好拿捏,颜雪怀那丫头可不是善茬儿。
    孙氏连忙挤出笑容,打着圆场说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又对三婶娘曾氏说道:三弟妹,你带二弟妹去认认屋子,我带二丫头去洗洗,瞧瞧,这可怜见儿的,以前多水灵的孩子,才多久没见,就瘦了一圈儿。
    曾氏答应着,领着李绮娘往前面走,李绮娘有些不放心,转身想要叮嘱几句,却见女儿已经跟着孙氏下了抄手廊子,往后罩房去了。
    曾氏干笑了两声,没话找话地说道:出来一趟,二丫头的性子倒是乖顺了不少。
    颜雪怀倒也不是变得乖顺了,而是她没有多想。
    自从退烧之后,她的脑子里便是浑浑噩噩,与她前世出车祸之前差不多,千丝万缕如同一团乱麻,想到一点头绪时,却又模糊混乱起来......
    她用了三天时间才渐渐适应自己如今所在的处境,直到进了颜府,看到颜家的那几张陌生而又熟悉的面孔,脑子里那些模模糊糊的东西终于清晰起来。
    她努力捕捉着脑中的思绪,不知不觉跟着大伯母孙氏走到了后罩房,也没有留意李绮娘被带去了哪里。
    孙氏和她说了几句话,见她一副浑不守舍的样子,心里不由嘀咕,二丫头生了一场病,该不会是烧坏了脑子吧。
    想到这里,孙氏暗自欢喜起来,谢天谢地,二丫头若是傻了,那可是好事,这个死丫头,怎么就没和她娘一起死在外头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