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页
李管家回说:“今儿不是冬至了嘛,得备办一桌家宴,好生庆祝庆祝。”
经此一提,何青青才恍然发觉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冬至了。
“今天晌午吃什么?”
李管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话说:“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的面,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今天当然是吃饺子。”
“哦……”何青青应和一声,转而又问:“对了,柳姑娘呢?最近白天府里总是看不见她。”
“哦!柳姑娘说此次出山为修行医术,不敢耽误了义诊,最近看小姐你已经无大碍了,她白天都要回东郊城隍庙义诊的。”李管家回答说。
“这样啊……”何青青似是有些失落,略一沉吟连忙又问道:“对了,李管家,你知道川蜀之地的人,冬至一般吃什么吗?”
李管家仔细想了想,说道:“川蜀之人与北方人饮食差异巨大,我隐约记得他们那边是吃一种叫汤圆的东西,好像是糯米粉之类的东西做的,那玩意儿甜丝丝的,北方人吃不习惯的。”
“李管家你会做汤圆吗?”
李管家不知自家小姐做何故突然问起这些事情,讶异道:“啥?”
何青青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连连追问:“您老到底会不会啊?”
李管家被扰嚷得无奈,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计。
回答道:“做倒是能做,不过小姐你问这干什么?”
“今天冬至,柳姑娘一个川蜀人背井离乡滞留此地,应该会想念家乡的吃食吧!所以我想给她煮一碗汤圆。”
万没想到何青青会这么说,李管家笑呵呵打趣道:“哎呦,小姐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难得难得。”
“知恩不报非君子,柳姑娘这些时日滞留府上,费心为我诊治,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管家招招手,对何青青道:“好说,那小姐就跟我来后厨吧!包教包会。”
何青青欣然前往。
有人天生煮菜好吃,有人则好似上辈子得罪过灶王爷,八字与后厨不合,显然何青青属于后者。
在李管家的教导下,何青青是几番周折。
在差点没烧了厨房的前提下,终于赶在晌午时分,将一锅浑圆饱满、热腾腾的汤圆捞出了锅。
好生装进瓷盅保温,何青青就要亲自给柳烟寒送去。
“女儿啊,你就别忙活了,让李管家帮你送去就成。”
何夫人阻止着不让她出门。
“娘,没事,我身体已经好多了,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再说东郊城隍庙也没多远,不碍事的。”
何夫人终是拗不过何青青的决定,可又不太放心,于是遣了李管家驾着马车一路护送她过去。
很快,二人来到城隍庙前。
何青青同李管家一道下了马车,只见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幼,什么样子的人都有。
她朝李管家疑问道:“这庙门口,如何聚集了这般多人?”
“嗨……这些人都是冲着柳姑娘义诊来到,你想啊,有这么医术精湛的神医坐诊,而且不花银子,谁会平白无故放任这么好的治病机会,有病没病的都恨不得能让大夫给号上一脉,有病治病,没病求安心。”
“那她这一天天的也够忙的。”何青青见状感慨不已。
“嗨,可不是嘛,有时候柳姑娘忙得都顾不上喝口水。”
闻言,何青青有些担忧,面色一沉,转而说:“咱们进去看看吧。”
两人步入城隍庙中,只见柳烟寒坐于看诊台前,一身青白衣衫,在一众病患的簇拥下,正在仔细地给一位衣襟袖口赘着补丁的老婆婆号脉。
“咳、咳、咳……”那老婆婆时不时地掩口轻咳。
“大夫啊,老太婆我这次是不是不中用了,这几日浑身上下怎生地如此难受,咳、咳、咳……”
说着又咳了起来。
好容易喘过一口气,她自顾自地念叨:“若是太严重了,大夫你也不用给我瞧了,那些昂贵的药草,老太婆我也受用不起啊!”
“好赖的就这么着吧!反正一把老骨头了,不能拖累家人,咳、咳、咳……”
想来这老婆婆是贫寒之人,此番说辞,无不让四周听者觉得心酸。
没想到柳烟寒只是微微笑了笑,宽慰老婆婆道:“婆婆,莫要胡思乱想了,你这次只是感染了普通伤寒,没有大碍。”
“我给你个便宜方子,不花什么钱的,你回家照着服用,保证你药到病除。”说着提笔汲墨,很快就成了方子。
末了,还贴心地询问:“对了,婆婆,你认不认识字啊!”
“不认得,不认得。”
老婆婆摇摇头,有些为难地看着手里白纸黑字的方子。
“这样啊,那我说给你听,方子简单得很,你记到脑子里啊!千万不要忘记了。”
“就是平时家里煮菜用的大葱,你捡三段大葱顶头白色的那部分葱白,再加入两瓣拍碎的大蒜,加两碗水煎开了,睡前趁热服用,出一身汗就可以了。”
“这样就行了?真的不用去药铺花钱抓药?”
老婆婆有些诧异这方法如此简单。
“对,就是这些,不复杂,好记得很,这个方子记住了,平时家里感染个头痛脑热,就不用跑药铺花钱抓药了。”
“要是你实在忘记了,找个识字的人帮你看一下这方子,就可以了。”柳烟寒细心嘱咐说。 ↑返回顶部↑
经此一提,何青青才恍然发觉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冬至了。
“今天晌午吃什么?”
李管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话说:“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的面,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今天当然是吃饺子。”
“哦……”何青青应和一声,转而又问:“对了,柳姑娘呢?最近白天府里总是看不见她。”
“哦!柳姑娘说此次出山为修行医术,不敢耽误了义诊,最近看小姐你已经无大碍了,她白天都要回东郊城隍庙义诊的。”李管家回答说。
“这样啊……”何青青似是有些失落,略一沉吟连忙又问道:“对了,李管家,你知道川蜀之地的人,冬至一般吃什么吗?”
李管家仔细想了想,说道:“川蜀之人与北方人饮食差异巨大,我隐约记得他们那边是吃一种叫汤圆的东西,好像是糯米粉之类的东西做的,那玩意儿甜丝丝的,北方人吃不习惯的。”
“李管家你会做汤圆吗?”
李管家不知自家小姐做何故突然问起这些事情,讶异道:“啥?”
何青青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连连追问:“您老到底会不会啊?”
李管家被扰嚷得无奈,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计。
回答道:“做倒是能做,不过小姐你问这干什么?”
“今天冬至,柳姑娘一个川蜀人背井离乡滞留此地,应该会想念家乡的吃食吧!所以我想给她煮一碗汤圆。”
万没想到何青青会这么说,李管家笑呵呵打趣道:“哎呦,小姐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难得难得。”
“知恩不报非君子,柳姑娘这些时日滞留府上,费心为我诊治,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管家招招手,对何青青道:“好说,那小姐就跟我来后厨吧!包教包会。”
何青青欣然前往。
有人天生煮菜好吃,有人则好似上辈子得罪过灶王爷,八字与后厨不合,显然何青青属于后者。
在李管家的教导下,何青青是几番周折。
在差点没烧了厨房的前提下,终于赶在晌午时分,将一锅浑圆饱满、热腾腾的汤圆捞出了锅。
好生装进瓷盅保温,何青青就要亲自给柳烟寒送去。
“女儿啊,你就别忙活了,让李管家帮你送去就成。”
何夫人阻止着不让她出门。
“娘,没事,我身体已经好多了,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再说东郊城隍庙也没多远,不碍事的。”
何夫人终是拗不过何青青的决定,可又不太放心,于是遣了李管家驾着马车一路护送她过去。
很快,二人来到城隍庙前。
何青青同李管家一道下了马车,只见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幼,什么样子的人都有。
她朝李管家疑问道:“这庙门口,如何聚集了这般多人?”
“嗨……这些人都是冲着柳姑娘义诊来到,你想啊,有这么医术精湛的神医坐诊,而且不花银子,谁会平白无故放任这么好的治病机会,有病没病的都恨不得能让大夫给号上一脉,有病治病,没病求安心。”
“那她这一天天的也够忙的。”何青青见状感慨不已。
“嗨,可不是嘛,有时候柳姑娘忙得都顾不上喝口水。”
闻言,何青青有些担忧,面色一沉,转而说:“咱们进去看看吧。”
两人步入城隍庙中,只见柳烟寒坐于看诊台前,一身青白衣衫,在一众病患的簇拥下,正在仔细地给一位衣襟袖口赘着补丁的老婆婆号脉。
“咳、咳、咳……”那老婆婆时不时地掩口轻咳。
“大夫啊,老太婆我这次是不是不中用了,这几日浑身上下怎生地如此难受,咳、咳、咳……”
说着又咳了起来。
好容易喘过一口气,她自顾自地念叨:“若是太严重了,大夫你也不用给我瞧了,那些昂贵的药草,老太婆我也受用不起啊!”
“好赖的就这么着吧!反正一把老骨头了,不能拖累家人,咳、咳、咳……”
想来这老婆婆是贫寒之人,此番说辞,无不让四周听者觉得心酸。
没想到柳烟寒只是微微笑了笑,宽慰老婆婆道:“婆婆,莫要胡思乱想了,你这次只是感染了普通伤寒,没有大碍。”
“我给你个便宜方子,不花什么钱的,你回家照着服用,保证你药到病除。”说着提笔汲墨,很快就成了方子。
末了,还贴心地询问:“对了,婆婆,你认不认识字啊!”
“不认得,不认得。”
老婆婆摇摇头,有些为难地看着手里白纸黑字的方子。
“这样啊,那我说给你听,方子简单得很,你记到脑子里啊!千万不要忘记了。”
“就是平时家里煮菜用的大葱,你捡三段大葱顶头白色的那部分葱白,再加入两瓣拍碎的大蒜,加两碗水煎开了,睡前趁热服用,出一身汗就可以了。”
“这样就行了?真的不用去药铺花钱抓药?”
老婆婆有些诧异这方法如此简单。
“对,就是这些,不复杂,好记得很,这个方子记住了,平时家里感染个头痛脑热,就不用跑药铺花钱抓药了。”
“要是你实在忘记了,找个识字的人帮你看一下这方子,就可以了。”柳烟寒细心嘱咐说。 ↑返回顶部↑
李管家回说:“今儿不是冬至了嘛,得备办一桌家宴,好生庆祝庆祝。”
经此一提,何青青才恍然发觉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冬至了。
“今天晌午吃什么?”
李管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话说:“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的面,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今天当然是吃饺子。”
“哦……”何青青应和一声,转而又问:“对了,柳姑娘呢?最近白天府里总是看不见她。”
“哦!柳姑娘说此次出山为修行医术,不敢耽误了义诊,最近看小姐你已经无大碍了,她白天都要回东郊城隍庙义诊的。”李管家回答说。
“这样啊……”何青青似是有些失落,略一沉吟连忙又问道:“对了,李管家,你知道川蜀之地的人,冬至一般吃什么吗?”
李管家仔细想了想,说道:“川蜀之人与北方人饮食差异巨大,我隐约记得他们那边是吃一种叫汤圆的东西,好像是糯米粉之类的东西做的,那玩意儿甜丝丝的,北方人吃不习惯的。”
“李管家你会做汤圆吗?”
李管家不知自家小姐做何故突然问起这些事情,讶异道:“啥?”
何青青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连连追问:“您老到底会不会啊?”
李管家被扰嚷得无奈,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计。
回答道:“做倒是能做,不过小姐你问这干什么?”
“今天冬至,柳姑娘一个川蜀人背井离乡滞留此地,应该会想念家乡的吃食吧!所以我想给她煮一碗汤圆。”
万没想到何青青会这么说,李管家笑呵呵打趣道:“哎呦,小姐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难得难得。”
“知恩不报非君子,柳姑娘这些时日滞留府上,费心为我诊治,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管家招招手,对何青青道:“好说,那小姐就跟我来后厨吧!包教包会。”
何青青欣然前往。
有人天生煮菜好吃,有人则好似上辈子得罪过灶王爷,八字与后厨不合,显然何青青属于后者。
在李管家的教导下,何青青是几番周折。
在差点没烧了厨房的前提下,终于赶在晌午时分,将一锅浑圆饱满、热腾腾的汤圆捞出了锅。
好生装进瓷盅保温,何青青就要亲自给柳烟寒送去。
“女儿啊,你就别忙活了,让李管家帮你送去就成。”
何夫人阻止着不让她出门。
“娘,没事,我身体已经好多了,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再说东郊城隍庙也没多远,不碍事的。”
何夫人终是拗不过何青青的决定,可又不太放心,于是遣了李管家驾着马车一路护送她过去。
很快,二人来到城隍庙前。
何青青同李管家一道下了马车,只见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幼,什么样子的人都有。
她朝李管家疑问道:“这庙门口,如何聚集了这般多人?”
“嗨……这些人都是冲着柳姑娘义诊来到,你想啊,有这么医术精湛的神医坐诊,而且不花银子,谁会平白无故放任这么好的治病机会,有病没病的都恨不得能让大夫给号上一脉,有病治病,没病求安心。”
“那她这一天天的也够忙的。”何青青见状感慨不已。
“嗨,可不是嘛,有时候柳姑娘忙得都顾不上喝口水。”
闻言,何青青有些担忧,面色一沉,转而说:“咱们进去看看吧。”
两人步入城隍庙中,只见柳烟寒坐于看诊台前,一身青白衣衫,在一众病患的簇拥下,正在仔细地给一位衣襟袖口赘着补丁的老婆婆号脉。
“咳、咳、咳……”那老婆婆时不时地掩口轻咳。
“大夫啊,老太婆我这次是不是不中用了,这几日浑身上下怎生地如此难受,咳、咳、咳……”
说着又咳了起来。
好容易喘过一口气,她自顾自地念叨:“若是太严重了,大夫你也不用给我瞧了,那些昂贵的药草,老太婆我也受用不起啊!”
“好赖的就这么着吧!反正一把老骨头了,不能拖累家人,咳、咳、咳……”
想来这老婆婆是贫寒之人,此番说辞,无不让四周听者觉得心酸。
没想到柳烟寒只是微微笑了笑,宽慰老婆婆道:“婆婆,莫要胡思乱想了,你这次只是感染了普通伤寒,没有大碍。”
“我给你个便宜方子,不花什么钱的,你回家照着服用,保证你药到病除。”说着提笔汲墨,很快就成了方子。
末了,还贴心地询问:“对了,婆婆,你认不认识字啊!”
“不认得,不认得。”
老婆婆摇摇头,有些为难地看着手里白纸黑字的方子。
“这样啊,那我说给你听,方子简单得很,你记到脑子里啊!千万不要忘记了。”
“就是平时家里煮菜用的大葱,你捡三段大葱顶头白色的那部分葱白,再加入两瓣拍碎的大蒜,加两碗水煎开了,睡前趁热服用,出一身汗就可以了。”
“这样就行了?真的不用去药铺花钱抓药?”
老婆婆有些诧异这方法如此简单。
“对,就是这些,不复杂,好记得很,这个方子记住了,平时家里感染个头痛脑热,就不用跑药铺花钱抓药了。”
“要是你实在忘记了,找个识字的人帮你看一下这方子,就可以了。”柳烟寒细心嘱咐说。
经此一提,何青青才恍然发觉日子过得飞快,不知不觉间已经冬至了。
“今天晌午吃什么?”
李管家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回话说:“常言道,冬至饺子夏至的面,老祖宗留下的规矩,今天当然是吃饺子。”
“哦……”何青青应和一声,转而又问:“对了,柳姑娘呢?最近白天府里总是看不见她。”
“哦!柳姑娘说此次出山为修行医术,不敢耽误了义诊,最近看小姐你已经无大碍了,她白天都要回东郊城隍庙义诊的。”李管家回答说。
“这样啊……”何青青似是有些失落,略一沉吟连忙又问道:“对了,李管家,你知道川蜀之地的人,冬至一般吃什么吗?”
李管家仔细想了想,说道:“川蜀之人与北方人饮食差异巨大,我隐约记得他们那边是吃一种叫汤圆的东西,好像是糯米粉之类的东西做的,那玩意儿甜丝丝的,北方人吃不习惯的。”
“李管家你会做汤圆吗?”
李管家不知自家小姐做何故突然问起这些事情,讶异道:“啥?”
何青青并未多做解释,只是连连追问:“您老到底会不会啊?”
李管家被扰嚷得无奈,干脆放下手里的活计。
回答道:“做倒是能做,不过小姐你问这干什么?”
“今天冬至,柳姑娘一个川蜀人背井离乡滞留此地,应该会想念家乡的吃食吧!所以我想给她煮一碗汤圆。”
万没想到何青青会这么说,李管家笑呵呵打趣道:“哎呦,小姐长大了,懂得关心人了,难得难得。”
“知恩不报非君子,柳姑娘这些时日滞留府上,费心为我诊治,这么做也是应该的。”
李管家招招手,对何青青道:“好说,那小姐就跟我来后厨吧!包教包会。”
何青青欣然前往。
有人天生煮菜好吃,有人则好似上辈子得罪过灶王爷,八字与后厨不合,显然何青青属于后者。
在李管家的教导下,何青青是几番周折。
在差点没烧了厨房的前提下,终于赶在晌午时分,将一锅浑圆饱满、热腾腾的汤圆捞出了锅。
好生装进瓷盅保温,何青青就要亲自给柳烟寒送去。
“女儿啊,你就别忙活了,让李管家帮你送去就成。”
何夫人阻止着不让她出门。
“娘,没事,我身体已经好多了,还是亲自去一趟吧,再说东郊城隍庙也没多远,不碍事的。”
何夫人终是拗不过何青青的决定,可又不太放心,于是遣了李管家驾着马车一路护送她过去。
很快,二人来到城隍庙前。
何青青同李管家一道下了马车,只见庙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龙,男女老幼,什么样子的人都有。
她朝李管家疑问道:“这庙门口,如何聚集了这般多人?”
“嗨……这些人都是冲着柳姑娘义诊来到,你想啊,有这么医术精湛的神医坐诊,而且不花银子,谁会平白无故放任这么好的治病机会,有病没病的都恨不得能让大夫给号上一脉,有病治病,没病求安心。”
“那她这一天天的也够忙的。”何青青见状感慨不已。
“嗨,可不是嘛,有时候柳姑娘忙得都顾不上喝口水。”
闻言,何青青有些担忧,面色一沉,转而说:“咱们进去看看吧。”
两人步入城隍庙中,只见柳烟寒坐于看诊台前,一身青白衣衫,在一众病患的簇拥下,正在仔细地给一位衣襟袖口赘着补丁的老婆婆号脉。
“咳、咳、咳……”那老婆婆时不时地掩口轻咳。
“大夫啊,老太婆我这次是不是不中用了,这几日浑身上下怎生地如此难受,咳、咳、咳……”
说着又咳了起来。
好容易喘过一口气,她自顾自地念叨:“若是太严重了,大夫你也不用给我瞧了,那些昂贵的药草,老太婆我也受用不起啊!”
“好赖的就这么着吧!反正一把老骨头了,不能拖累家人,咳、咳、咳……”
想来这老婆婆是贫寒之人,此番说辞,无不让四周听者觉得心酸。
没想到柳烟寒只是微微笑了笑,宽慰老婆婆道:“婆婆,莫要胡思乱想了,你这次只是感染了普通伤寒,没有大碍。”
“我给你个便宜方子,不花什么钱的,你回家照着服用,保证你药到病除。”说着提笔汲墨,很快就成了方子。
末了,还贴心地询问:“对了,婆婆,你认不认识字啊!”
“不认得,不认得。”
老婆婆摇摇头,有些为难地看着手里白纸黑字的方子。
“这样啊,那我说给你听,方子简单得很,你记到脑子里啊!千万不要忘记了。”
“就是平时家里煮菜用的大葱,你捡三段大葱顶头白色的那部分葱白,再加入两瓣拍碎的大蒜,加两碗水煎开了,睡前趁热服用,出一身汗就可以了。”
“这样就行了?真的不用去药铺花钱抓药?”
老婆婆有些诧异这方法如此简单。
“对,就是这些,不复杂,好记得很,这个方子记住了,平时家里感染个头痛脑热,就不用跑药铺花钱抓药了。”
“要是你实在忘记了,找个识字的人帮你看一下这方子,就可以了。”柳烟寒细心嘱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