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页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长公主见了也只是略惊讶了一会儿,随后便平静无波地说道:“国公爷技艺不减当年。”
    清冷的音调里并无任何喜悦之意。
    郑烨也只得面色讪讪地起身离去,再不想着与大长公主共宿一屋这事。
    郑烨走后,大长公主照例由女官们服侍着通头发入睡,女官在吹灭屋内蜡烛时,瞥见大长公主若有所思的脸庞,忍不住问了一句:“公主,国公爷这是在向您求和的意思吗?”
    大长公主许久未曾答话,等女官以为她不会再出声回答时,她幽怨且哀切的声音才从帐缦内飘了出来:
    “我的心早就死了,求不求和的与我有什么关系。”
    *
    苏和静的心情极佳,昨日教了雀儿念了几个大字后,如今有了一分好为人师的念头。
    这一日她依旧是歪在临窗大炕上,拿着书上“天地玄黄”这四个字念给雀儿听,雀儿总是咿咿呀呀地手舞足蹈起来。
    郑宣恰好在这时赶回了清月涧,见妻子与儿子闹成一团,眉眼也柔和了下来,“今日小胖墩学了几个字?”
    说着,边走到炕边上把雀儿抱了起来。
    经过这些日子郑宣“改头换面”般与儿子的亲近,雀儿便也不再怕他,极赏脸地在郑宣左边脸颊处落下一吻。
    郑宣便道:“小胖墩今日倒真是热情。”
    苏和静见雀儿的亮晶晶的口水黏了郑宣一脸,便忙让奶娘将雀儿抱走,自己则替郑宣擦了擦了脸,道:“他才多大呢,我不过是与他闹着玩罢了,还真要让他认字不成?”
    郑宣倒也没留心在这个话题上,只与苏和静论起了朝堂之事,“圣上不知为何,竟要亲自审问安平侯,兴许岳丈不必判流放,顶多是将侯府的爵位剔了。”
    苏和静点点头,思来想去这也是她娘家最好的结局了。
    说罢,郑宣又凑到苏和静耳边神神秘秘地说道:“今日父亲去买了十几盆兰花来,都送去了母亲的上房。”
    苏和静略微诧异,顺着他的话说道:“父亲是想借此机会与母亲重归于好?”
    郑宣欣喜不已,只道:“定是如此。”起初的喜悦过后,郑宣的眉眼又顷刻间变得黯淡无比,他道:“便是我,也不知晓父亲母亲之间的龃龉究竟是什么?”
    苏和静只温声劝解他:“父亲母亲间的事儿,咱们这些做小辈的没必要插手。”
    郑宣止住了话头,满心满眼期盼的不过是父母能解开对彼此的嫌隙,不必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可最好也想平常夫妻那般相敬如宾。
    将兰花亲自搬去上房的郑烨也抱着与郑宣一般的想法,他近来这般殷勤的原因只是因着一事——大长公主搬回了郑国公府。
    于郑烨而言,这便是大长公主愿意与他再续前缘的信号。
    在未曾发现陛下与大长公主不清不楚的关系前,郑烨曾近乎痴迷地爱恋过大长公主。
    她那般高贵冷艳,那般尊贵,又那般温柔,嫁与自己后,更是日日夜夜伴着自己红袖添香。
    所以他便暂时忘却了大婚之日大长公主未曾落红一事,也对大长公主的过去一字不提。
    可谁知,那一日他竟会在郑国公府的后院瞧见陛下的身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到那时的景象,他依旧通体胆寒,全身战栗。
    好在这些年他想开了许多,宣儿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尚且未知,可大长公主毕竟是自己的正妻,他犯不着也不应该和正妻如此“相敬如冰。”
    郑烨用这样的理由说服了自己,便绞尽脑汁地开始讨好大长公主,前几日的亲手画的《牡丹图》是失败了,今日的兰花不知有没有效果。
    大长公主瞧见那些兰花后,虽则面色仍是平淡无波,可到底还是朝着在日头上晒出了一身汗的郑烨说道:“国公爷进屋来喝杯茶吧。”
    郑烨心内暗道苦肉计有了效果,便春风得意地迈步进了上房屋内。
    大长公主让女官们去小厨房要碗冰饮子来,郑烨却觑着这个机会,道:“这些年我身子不适,喝不了冰饮子。”
    大长公主略有些诧异,却还是吩咐女官将那冰饮子换成了凉茶,却没出声追问郑烨“身子”差在了哪里?
    郑烨虽有些失望,却仍是滔滔不绝地说道:“公主这些日子可住得惯?缺了什么东西便去我私库里拿就是了,家里的事儿繁琐又纷杂,你管家理事可/依一y?华/会太累?若是因此累到了你的身子,反倒不美。”
    这话本是郑烨要关心大长公主的意思,落在大长公主耳朵里却变了味,只见她立时冷下了脸,沉声问道:“国公爷这是何意?莫非是想让胡氏再管家不成?”
    郑烨连忙出声驳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他说这话时脸上尽是慌乱之色,“我只是怕你累着了身子。”
    这话却是出自他的真心实意,自从大长公主对他的态度略有些松动后,他便再也未曾与胡氏有过什么联系……
    大长公主见记忆里的清俊公子如今眼角也浮现出了几分皱纹,如今那脸上也冷汗密布,瞧着很有几分手足无措。
    她便叹道:“国公爷,咱们已是二十年的夫妻了,便不必再这般虚与委蛇了,您若是需要借我的手做些什么,直说便是了。”
    这般轻飘飘的话语却让郑烨僵在了原地,好半晌才胀着通红的脸,挤出了几句话道:“你就是这般想我的?” ↑返回顶部↑
    大长公主见了也只是略惊讶了一会儿,随后便平静无波地说道:“国公爷技艺不减当年。”
    清冷的音调里并无任何喜悦之意。
    郑烨也只得面色讪讪地起身离去,再不想着与大长公主共宿一屋这事。
    郑烨走后,大长公主照例由女官们服侍着通头发入睡,女官在吹灭屋内蜡烛时,瞥见大长公主若有所思的脸庞,忍不住问了一句:“公主,国公爷这是在向您求和的意思吗?”
    大长公主许久未曾答话,等女官以为她不会再出声回答时,她幽怨且哀切的声音才从帐缦内飘了出来:
    “我的心早就死了,求不求和的与我有什么关系。”
    *
    苏和静的心情极佳,昨日教了雀儿念了几个大字后,如今有了一分好为人师的念头。
    这一日她依旧是歪在临窗大炕上,拿着书上“天地玄黄”这四个字念给雀儿听,雀儿总是咿咿呀呀地手舞足蹈起来。
    郑宣恰好在这时赶回了清月涧,见妻子与儿子闹成一团,眉眼也柔和了下来,“今日小胖墩学了几个字?”
    说着,边走到炕边上把雀儿抱了起来。
    经过这些日子郑宣“改头换面”般与儿子的亲近,雀儿便也不再怕他,极赏脸地在郑宣左边脸颊处落下一吻。
    郑宣便道:“小胖墩今日倒真是热情。”
    苏和静见雀儿的亮晶晶的口水黏了郑宣一脸,便忙让奶娘将雀儿抱走,自己则替郑宣擦了擦了脸,道:“他才多大呢,我不过是与他闹着玩罢了,还真要让他认字不成?”
    郑宣倒也没留心在这个话题上,只与苏和静论起了朝堂之事,“圣上不知为何,竟要亲自审问安平侯,兴许岳丈不必判流放,顶多是将侯府的爵位剔了。”
    苏和静点点头,思来想去这也是她娘家最好的结局了。
    说罢,郑宣又凑到苏和静耳边神神秘秘地说道:“今日父亲去买了十几盆兰花来,都送去了母亲的上房。”
    苏和静略微诧异,顺着他的话说道:“父亲是想借此机会与母亲重归于好?”
    郑宣欣喜不已,只道:“定是如此。”起初的喜悦过后,郑宣的眉眼又顷刻间变得黯淡无比,他道:“便是我,也不知晓父亲母亲之间的龃龉究竟是什么?”
    苏和静只温声劝解他:“父亲母亲间的事儿,咱们这些做小辈的没必要插手。”
    郑宣止住了话头,满心满眼期盼的不过是父母能解开对彼此的嫌隙,不必举案齐眉琴瑟和鸣,可最好也想平常夫妻那般相敬如宾。
    将兰花亲自搬去上房的郑烨也抱着与郑宣一般的想法,他近来这般殷勤的原因只是因着一事——大长公主搬回了郑国公府。
    于郑烨而言,这便是大长公主愿意与他再续前缘的信号。
    在未曾发现陛下与大长公主不清不楚的关系前,郑烨曾近乎痴迷地爱恋过大长公主。
    她那般高贵冷艳,那般尊贵,又那般温柔,嫁与自己后,更是日日夜夜伴着自己红袖添香。
    所以他便暂时忘却了大婚之日大长公主未曾落红一事,也对大长公主的过去一字不提。
    可谁知,那一日他竟会在郑国公府的后院瞧见陛下的身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如今想到那时的景象,他依旧通体胆寒,全身战栗。
    好在这些年他想开了许多,宣儿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尚且未知,可大长公主毕竟是自己的正妻,他犯不着也不应该和正妻如此“相敬如冰。”
    郑烨用这样的理由说服了自己,便绞尽脑汁地开始讨好大长公主,前几日的亲手画的《牡丹图》是失败了,今日的兰花不知有没有效果。
    大长公主瞧见那些兰花后,虽则面色仍是平淡无波,可到底还是朝着在日头上晒出了一身汗的郑烨说道:“国公爷进屋来喝杯茶吧。”
    郑烨心内暗道苦肉计有了效果,便春风得意地迈步进了上房屋内。
    大长公主让女官们去小厨房要碗冰饮子来,郑烨却觑着这个机会,道:“这些年我身子不适,喝不了冰饮子。”
    大长公主略有些诧异,却还是吩咐女官将那冰饮子换成了凉茶,却没出声追问郑烨“身子”差在了哪里?
    郑烨虽有些失望,却仍是滔滔不绝地说道:“公主这些日子可住得惯?缺了什么东西便去我私库里拿就是了,家里的事儿繁琐又纷杂,你管家理事可/依一y?华/会太累?若是因此累到了你的身子,反倒不美。”
    这话本是郑烨要关心大长公主的意思,落在大长公主耳朵里却变了味,只见她立时冷下了脸,沉声问道:“国公爷这是何意?莫非是想让胡氏再管家不成?”
    郑烨连忙出声驳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他说这话时脸上尽是慌乱之色,“我只是怕你累着了身子。”
    这话却是出自他的真心实意,自从大长公主对他的态度略有些松动后,他便再也未曾与胡氏有过什么联系……
    大长公主见记忆里的清俊公子如今眼角也浮现出了几分皱纹,如今那脸上也冷汗密布,瞧着很有几分手足无措。
    她便叹道:“国公爷,咱们已是二十年的夫妻了,便不必再这般虚与委蛇了,您若是需要借我的手做些什么,直说便是了。”
    这般轻飘飘的话语却让郑烨僵在了原地,好半晌才胀着通红的脸,挤出了几句话道:“你就是这般想我的?”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