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6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长孙无忌叹道:“臣只愿朝堂安稳,陛下安稳。”
    *
    长孙无忌离开后,皇帝看着眼前御案,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朝堂安稳啊。”
    裙袂微动,媚娘来至皇帝身边。
    皇帝抬头看着她,眼底似乎浮动一点犹豫的光:“媚娘,舅舅退了一步。”若是舅舅能与他一起压制世家,能够……
    媚娘眼神毫无闪躲,也坐下来平静回望皇帝:“不,陛下,不是太尉退了一步。”
    “是太尉让柳家退一步,再让陛下退一步。”
    太尉令柳家把伸的太长的手缩回去一些;再请皇帝原谅容忍一回维持现状。
    媚娘唇边带笑,笑意却冷冽:“自来观史书,只见臣子之间不和,皇帝居中调和,令两方各退一步的。”
    “再未见,皇帝与后族不睦,朝臣居中调和,各打五十大板,令皇帝和后族各退一步的。”
    媚娘就看着皇帝眼底那一点犹豫,像是泡影般消散。
    *
    次日,中书令柳奭以才德不足,自请解宰辅位。
    皇帝允奏,去中书令之职,降为吏部侍郎。
    两日后,皇后自行宫还。
    魏国夫人虽得了兄长的约束,知日后不能常来往宫中,但女儿刚归京,岂能不进宫看看,还是没忍住递了名刺进宫。
    这次很快得以入宫。
    见女儿安康无事,魏国夫人差点没哭出来:“皇后一切可安好?”
    皇后见母亲情绪激动,反而不解:“自然安好。骊山景色秀丽,皇帝许我多住些日子,觉得比宫里舒坦多了。”言下之意,似乎还有嫌回来太早的遗憾。
    魏国夫人:……
    她只好收起满腔苦涩道:“好,皇后安好就好。以后我不能常进宫看你了。”
    “凡事只好自己当心。”
    皇后不解:“母亲怎么不能如以往般入宫?”
    魏国夫人想着以后进宫少了,有些话该嘱咐还是要嘱咐,于是把隶芙一起叫来道:“陛下偏宠宸妃,竟有些废后的念头。不过皇后勿忧,你既有中宫之名,又内有太子,外有母家,陛下的念头也只能是念头罢了。”
    “皇后只安居宫中,看着太子便是。”
    **
    自柳奭辞宰辅位,又听闻皇后平安归来,并无异样。长孙无忌就觉得诸事又回到了平衡,回到了他期许的那样。
    后位稳固,东宫稳固,朝堂稳固。
    甚好。
    也该准备新岁了。
    *
    “都准备好了。”姜沃在御前道:“明日正好是大朝会。”
    皇帝颔首:“那就如此行吧。”
    次日,大朝。
    姜沃站在朝上,听太尉与皇帝议起新岁之事,语气平和。
    忽然想到了去年——到了年底,朝臣们本来也是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结果腊月里忽然出了个房遗爱谋反案,朝上‘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了’。
    今年……又要如此了。
    太尉禀过年节事,皇帝颔首应准,又随口问道:“众卿还有奏否?”
    “臣有奏!”
    长孙无忌随意瞥了一眼,见是御史台的人,就又散漫转开目光。
    御史台弹劾朝臣,不说日日有,但隔三差五就来一回。
    且这位出列的御史,长孙无忌虽记不清名字,但知道是清河崔氏人,崔氏也算是……
    长孙无忌还未想完,就听御史中丞崔义玄铿锵有力道:“臣奏吏部侍郎柳奭潜通宫掖,潜行不轨,意图谋逆!”
    有一瞬间,太极殿安静的,人人都能听清,风吹过窗纸的轻微悉索声。
    谋逆?!
    他们听错了吗?
    谋逆!
    却是褚遂良先反应过来的:“放肆!诬告宰辅……”忽然想起来柳奭已经不是宰辅了,褚遂良换过词汇:“私诬谋逆,罪不容诛!”
    无论是谁,沾上谋逆二字,头上都像是悬了一把刀。
    以至于柳奭一时太过震惊,反应比褚遂良还慢半拍。
    此时被褚遂良的话从惊动中拉出来,才忙站出来:“陛下!”然而还未申冤,就被皇帝打断:“御史有奏,话才说了一句,朕还未听完,褚相便急着替朕治罪了?”
    褚遂良忙道:“臣并非此意,只是此等诛心乱正之言发于朝堂……”
    皇帝呵斥道:“并非此意就退下!”
    褚遂良灰头土脸闭嘴,退回了原位。
    皇帝又对柳奭道:“有柳卿申冤之时,先听御史言罢。”
    柳奭也只得脸色煞白暂且起身退下。
    他与褚遂良不由都目视长孙无忌:太尉不是就皇后事,已经与陛下商议定了吗?
    长孙无忌并无暇看他们二人,只是注视着御座上的皇帝。
    *
    “上月皇后于行宫安养,魏国公府便多出怨怼之语,以至京中流言四起。”
    “柳侍郎窃以中宫不安,常泄禁中言语,私揣上意,屡言忧陛下有废后之意!”
    “柳侍郎乃皇后之舅父,忧皇后被废,又愤于陛下去己宰辅。故而有意谋逆拥立太子以自保!”
    柳奭好容易忍到他说完,立刻反驳道:“血口喷人!此皆出自你腹内假构,阴私揣测!”
    是揣测吗?
    不,是动机。
    之前流言纷纷,陛下有废后之意。更有魏国夫人四处求神拜佛,现于人前。加上太尉神来一笔,压着柳奭退去中书令之位。
    在朝臣们看来,魏国公府和柳氏岂能不怨怼。而他们,又手握东宫,若对皇帝不满,保全自家最好的法子是什么?
    拥立太子。
    动机已经阐述完毕。
    姜沃垂眸听着,接下来是——证据。
    *
    而柳奭怒斥过‘血口喷人’后,忍不住去看崔敦礼。
    你崔氏人,为何突然站出来行此诛心之言!
    崔敦礼原本也在惊变的愕然中,忽然接受到柳奭的目光,觉得好大一口锅从天而降。
    他对这位崔义玄并不太了解。
    这位是清河崔氏,他是博陵崔氏,彼此虽同气连枝但并非一家。
    然而很快,柳奭就顾不上看崔敦礼了。
    继御史台后,大理寺丞侯善业站出来道:“臣亦有奏。魏国公府以私婢入东宫,屡使人与太子递私言——此时人已在大理寺中。”
    大理寺正卿是卢家人,此时跟崔敦礼一样觉得锅从天而降,面对柳奭的目光,很想茫然说一句:啊?我大理寺什么时候掌握了这个罪证?我真不知道。
    人怎么就在大理寺中了?
    姜沃看着眼前笏板。
    这是证据。
    接下来是——声势。
    *
    听闻魏国公府置私婢于东宫,柳奭闻言色变,这真的很像妹妹能干出来的事儿!
    他不敢否认,只道:“陛下,此事臣实不知。臣也未曾传递消息进东宫!”
    此时长孙无忌终于起身。
    他已然看明白,是皇帝。
    皇帝竟然还有废后的心思。
    长孙无忌道:“陛下,魏国夫人如此行事不当,可褫夺诰命。然若以此就加以牵连,甚至给柳奭扣上谋反的罪名。臣以为,实在过了。”
    见太尉终于定下基调,其余宰辅纷纷附和。
    看着长孙无忌,皇帝忽然想起,去岁宗亲谋反案,自己也跟舅舅说过一样的话:株连甚广,实在过了。
    太尉不允。
    然而今日,舅舅又以此为由要救柳奭。
    皇帝对着下首太尉微微一笑。
    然后遍问群臣:“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听近处有声音道:“魏国夫人是柳侍郎之妹,魏国夫人传了消息进东宫,与柳侍郎私传何异?”
    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他甚至还带着几分笑意,补了一句:“不,当时还不是柳侍郎,而是中书令。”
    “臣还记得,去岁太尉彻查谋反案,当时定下吴王罪证,便是潜构谋逆。” ↑返回顶部↑
    长孙无忌叹道:“臣只愿朝堂安稳,陛下安稳。”
    *
    长孙无忌离开后,皇帝看着眼前御案,轻声自言自语了一句:“朝堂安稳啊。”
    裙袂微动,媚娘来至皇帝身边。
    皇帝抬头看着她,眼底似乎浮动一点犹豫的光:“媚娘,舅舅退了一步。”若是舅舅能与他一起压制世家,能够……
    媚娘眼神毫无闪躲,也坐下来平静回望皇帝:“不,陛下,不是太尉退了一步。”
    “是太尉让柳家退一步,再让陛下退一步。”
    太尉令柳家把伸的太长的手缩回去一些;再请皇帝原谅容忍一回维持现状。
    媚娘唇边带笑,笑意却冷冽:“自来观史书,只见臣子之间不和,皇帝居中调和,令两方各退一步的。”
    “再未见,皇帝与后族不睦,朝臣居中调和,各打五十大板,令皇帝和后族各退一步的。”
    媚娘就看着皇帝眼底那一点犹豫,像是泡影般消散。
    *
    次日,中书令柳奭以才德不足,自请解宰辅位。
    皇帝允奏,去中书令之职,降为吏部侍郎。
    两日后,皇后自行宫还。
    魏国夫人虽得了兄长的约束,知日后不能常来往宫中,但女儿刚归京,岂能不进宫看看,还是没忍住递了名刺进宫。
    这次很快得以入宫。
    见女儿安康无事,魏国夫人差点没哭出来:“皇后一切可安好?”
    皇后见母亲情绪激动,反而不解:“自然安好。骊山景色秀丽,皇帝许我多住些日子,觉得比宫里舒坦多了。”言下之意,似乎还有嫌回来太早的遗憾。
    魏国夫人:……
    她只好收起满腔苦涩道:“好,皇后安好就好。以后我不能常进宫看你了。”
    “凡事只好自己当心。”
    皇后不解:“母亲怎么不能如以往般入宫?”
    魏国夫人想着以后进宫少了,有些话该嘱咐还是要嘱咐,于是把隶芙一起叫来道:“陛下偏宠宸妃,竟有些废后的念头。不过皇后勿忧,你既有中宫之名,又内有太子,外有母家,陛下的念头也只能是念头罢了。”
    “皇后只安居宫中,看着太子便是。”
    **
    自柳奭辞宰辅位,又听闻皇后平安归来,并无异样。长孙无忌就觉得诸事又回到了平衡,回到了他期许的那样。
    后位稳固,东宫稳固,朝堂稳固。
    甚好。
    也该准备新岁了。
    *
    “都准备好了。”姜沃在御前道:“明日正好是大朝会。”
    皇帝颔首:“那就如此行吧。”
    次日,大朝。
    姜沃站在朝上,听太尉与皇帝议起新岁之事,语气平和。
    忽然想到了去年——到了年底,朝臣们本来也是欢欢喜喜准备过年的,结果腊月里忽然出了个房遗爱谋反案,朝上‘整个晋西北乱成一锅粥了’。
    今年……又要如此了。
    太尉禀过年节事,皇帝颔首应准,又随口问道:“众卿还有奏否?”
    “臣有奏!”
    长孙无忌随意瞥了一眼,见是御史台的人,就又散漫转开目光。
    御史台弹劾朝臣,不说日日有,但隔三差五就来一回。
    且这位出列的御史,长孙无忌虽记不清名字,但知道是清河崔氏人,崔氏也算是……
    长孙无忌还未想完,就听御史中丞崔义玄铿锵有力道:“臣奏吏部侍郎柳奭潜通宫掖,潜行不轨,意图谋逆!”
    有一瞬间,太极殿安静的,人人都能听清,风吹过窗纸的轻微悉索声。
    谋逆?!
    他们听错了吗?
    谋逆!
    却是褚遂良先反应过来的:“放肆!诬告宰辅……”忽然想起来柳奭已经不是宰辅了,褚遂良换过词汇:“私诬谋逆,罪不容诛!”
    无论是谁,沾上谋逆二字,头上都像是悬了一把刀。
    以至于柳奭一时太过震惊,反应比褚遂良还慢半拍。
    此时被褚遂良的话从惊动中拉出来,才忙站出来:“陛下!”然而还未申冤,就被皇帝打断:“御史有奏,话才说了一句,朕还未听完,褚相便急着替朕治罪了?”
    褚遂良忙道:“臣并非此意,只是此等诛心乱正之言发于朝堂……”
    皇帝呵斥道:“并非此意就退下!”
    褚遂良灰头土脸闭嘴,退回了原位。
    皇帝又对柳奭道:“有柳卿申冤之时,先听御史言罢。”
    柳奭也只得脸色煞白暂且起身退下。
    他与褚遂良不由都目视长孙无忌:太尉不是就皇后事,已经与陛下商议定了吗?
    长孙无忌并无暇看他们二人,只是注视着御座上的皇帝。
    *
    “上月皇后于行宫安养,魏国公府便多出怨怼之语,以至京中流言四起。”
    “柳侍郎窃以中宫不安,常泄禁中言语,私揣上意,屡言忧陛下有废后之意!”
    “柳侍郎乃皇后之舅父,忧皇后被废,又愤于陛下去己宰辅。故而有意谋逆拥立太子以自保!”
    柳奭好容易忍到他说完,立刻反驳道:“血口喷人!此皆出自你腹内假构,阴私揣测!”
    是揣测吗?
    不,是动机。
    之前流言纷纷,陛下有废后之意。更有魏国夫人四处求神拜佛,现于人前。加上太尉神来一笔,压着柳奭退去中书令之位。
    在朝臣们看来,魏国公府和柳氏岂能不怨怼。而他们,又手握东宫,若对皇帝不满,保全自家最好的法子是什么?
    拥立太子。
    动机已经阐述完毕。
    姜沃垂眸听着,接下来是——证据。
    *
    而柳奭怒斥过‘血口喷人’后,忍不住去看崔敦礼。
    你崔氏人,为何突然站出来行此诛心之言!
    崔敦礼原本也在惊变的愕然中,忽然接受到柳奭的目光,觉得好大一口锅从天而降。
    他对这位崔义玄并不太了解。
    这位是清河崔氏,他是博陵崔氏,彼此虽同气连枝但并非一家。
    然而很快,柳奭就顾不上看崔敦礼了。
    继御史台后,大理寺丞侯善业站出来道:“臣亦有奏。魏国公府以私婢入东宫,屡使人与太子递私言——此时人已在大理寺中。”
    大理寺正卿是卢家人,此时跟崔敦礼一样觉得锅从天而降,面对柳奭的目光,很想茫然说一句:啊?我大理寺什么时候掌握了这个罪证?我真不知道。
    人怎么就在大理寺中了?
    姜沃看着眼前笏板。
    这是证据。
    接下来是——声势。
    *
    听闻魏国公府置私婢于东宫,柳奭闻言色变,这真的很像妹妹能干出来的事儿!
    他不敢否认,只道:“陛下,此事臣实不知。臣也未曾传递消息进东宫!”
    此时长孙无忌终于起身。
    他已然看明白,是皇帝。
    皇帝竟然还有废后的心思。
    长孙无忌道:“陛下,魏国夫人如此行事不当,可褫夺诰命。然若以此就加以牵连,甚至给柳奭扣上谋反的罪名。臣以为,实在过了。”
    见太尉终于定下基调,其余宰辅纷纷附和。
    看着长孙无忌,皇帝忽然想起,去岁宗亲谋反案,自己也跟舅舅说过一样的话:株连甚广,实在过了。
    太尉不允。
    然而今日,舅舅又以此为由要救柳奭。
    皇帝对着下首太尉微微一笑。
    然后遍问群臣:“众卿以为如何?”
    皇帝话音刚落,长孙无忌便听近处有声音道:“魏国夫人是柳侍郎之妹,魏国夫人传了消息进东宫,与柳侍郎私传何异?”
    说这话的是礼部尚书许敬宗,他甚至还带着几分笑意,补了一句:“不,当时还不是柳侍郎,而是中书令。”
    “臣还记得,去岁太尉彻查谋反案,当时定下吴王罪证,便是潜构谋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