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天价炒饭,老唐当场拜师 第4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51章 簋街
    “这……”
    吴开源有些迟疑:“我们吃的可能比较油腻,口味比较重,一般都是火锅,川菜,羊蝎子什么的。”
    “那最好啦!”
    刘艺菲笑道:“我是鄂省江城人,很能吃辣的。”
    吴开源有些惊讶:“你不用忌口什么的吗?”
    “不用。”刘艺菲一摆手,“我什么都能吃!”
    “可以,蛮聊撇。”
    李逸笑着夸赞了句。
    刘艺菲眼前一亮:“你会说江城话?”
    “会一点,不多。“李逸笑着回答。
    御膳房里,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每个地方都有方言,李逸呆的久了,多少都能学会几句。
    “厉害。”
    刘艺菲赞叹:“我能听懂,但不会说。”
    吴开源好奇问李逸:“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逸解释:“蛮聊撇,就是很干练,不拖沓,很爽快的意思。”
    “哦!那确实!艺菲确实蛮聊撇。”
    吴开源哈哈笑道:“那好!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欢迎艺菲加入我们的晚餐吧!”
    “欢迎!”
    周遭工作人员纷纷欢呼,兴奋不已。
    “李逸,你也一起吧?”
    刘艺菲向李逸邀请。
    “可以。”
    李逸没有拒绝。
    有刘艺菲加入晚餐,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思工作了。
    草草收拾了下,给工人交待了下整改的地方,大家就离开了片场。
    出门上了节目组的大巴,众人就向着簋街的方向去了。
    簋街是京城最有名的美食街。
    不到1.5公里的街道上,却聚集着将近两百家饭馆。
    节目组众人来到簋街时,已经是饭点了,街道上人山人海不说,各个饭馆的门前也都排起了长队。
    穿行在人潮人海中,相貌出众的刘艺菲吸引了无数眼球。
    认出她的路人不少,不过并没有几个上前来要签名或者合照。
    大部分人的性格还是比较偏保守,不太敢轻易上前来搭话。
    不过站在远处,拿出手机来拍几张照的勇气还是有的。
    一路上,很多路人在看到刘艺菲后,先是像被敲了闷棍一样,愕然的愣了下,才急忙拿出手机,对着她拍着照片。
    刘艺菲并没有戴口罩或者墨镜。
    面对一个个手机的拍摄,她丝毫不在意。
    看到的时候还会主动微笑着招招手,打个招呼。
    李逸走着她身侧不远处,也被拍到了不少侧脸。
    但他也是自己开直播的人,对此也毫不在意。
    刘艺菲一路走着,打量着四周,好奇问:“这条街为什么叫簋街啊?”
    “呃……”
    吴开源有些疑惑的挠了挠脑袋:“不是一直都叫簋街的吗?”
    后方有工作人员开口解释:“好像是因为这里以前是鬼市,所以才叫鬼街的,后来因为鬼不好听,就改成簋街了。”
    李逸闻言,微微摇了摇头。
    刘艺菲恰好看向他这边,见他摇头,便好奇问:“李逸,她说得不对吗?”
    李逸笑了笑:“也对,也不对。”
    “什么叫也对也不对啊?你在打哑谜吗?”
    刘艺菲被他逗笑了。
    李逸解释:“古代京城的鬼市只有南北两处,南市在崇文门外东小市,也就是现在的东晓市。
    北市先在德胜门桥东北河沿上,后来改在后海西北角的段家胡同。”
    听到李逸的解释,吴开源有些惊讶:“你不是羊城人吗?怎么对京城这么了解?”
    “多看书。”
    李逸笑了笑,随即抬手指了下街口一尊巨大的青铜伯簋,解释:“簋是中国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文明标志性器具。
    在宴席中,它常与鼎相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所以古代有‘天子用九鼎八簋’之说。
    意思是说天子宴饮的食物要用九鼎和八簋盛放。
    天子以下则逐级递减。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最低等级的只有一鼎而无簋。
    当然,普通老百姓吃饭既没有鼎也没有簋。
    所以,如果从字面理解,这条街道命名为簋街,是消除等级限制,来客一视同仁的意思。”
    “这样啊!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刘艺菲似懂非懂。
    “正常,一般人不会关心这些,只有我们厨子会研究这种东西。”李逸开了句玩笑。
    “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刘艺菲歪了歪脑袋:“这也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传承啊!”
    吴开源看着巨大的青铜伯簋,感叹:“这个大家伙估计值不少钱吧?”
    “是现代仿的,不过成本也不低。”
    李逸看了眼那个女工作人员,跟着解释:“不过说是从鬼街改过来的,也没错。
    这条街本来叫东直门内大街,京城本地人习惯叫东内大街。
    这是一条老街,刚刚我们过来的那个东直门立交桥,再往西一点,就是以前的东直门。
    东直门在元大都时代就已经有了,那时候叫崇仁门。
    明清两代,京城各种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再由东直门运送进京城,所以民间也叫它木门。
    东直门内大街从明清两代时,就已经是商铺林立了。
    不过它在现代名气打响起来是在八十年代末。
    那时候这条街上第一次出现了24小时营业的餐厅。
    那时候,京城几乎没有通宵营业的餐馆,这里算是开了风气之先,于是人气大增,红火异常。
    后来,人们沿用古代夜晚做生意的鬼市之意,给这里取名鬼街。
    再后来,才改成了簋街。”
    听到李逸的解释,那个工作人员小姐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是因为这里是以前的鬼市。”
    “这里没开过鬼市。”
    李逸摇了摇头,随即笑着说道:“不过说来也有趣,八十年代那会儿,这里开过各种店,但都赔得一塌糊涂,就连国营百货商店也不得不关门营业。
    只有餐饮生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那会儿这里白天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但到了晚上,就是车水马龙。”
    “为什么呀?”
    刘艺菲不解。
    “因为白天没生意,所以餐饮老板就只能熬时间,开到夜里咯!”
    李逸笑道:“刚好那会儿京城没有吃夜宵的地方,所以这里就渐渐火起来了。”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刘艺菲惊叹不已,随即好奇问:“那你知道这里什么最好吃吗?”
    “这个不用问我,他们应该都知道。”
    李逸看向了节目组众人。
    吴开源他们想也不想,异口同声的回答:“麻辣小龙虾!”
    第52章 逸哥逸哥~!
    簋街的麻辣小龙虾,就像是长安的油泼面,山城的火锅,甘省金城的牛肉面一样,是簋街的一张名片。
    这里是全bj“夜猫子”的据点,那些看完足球,或是在工体三里屯喝完酒不尽兴的,都会来这里吃一顿麻辣小龙虾再散场回家。
    而簋街最出名的麻小馆子,就是胡大饭馆了。 ↑返回顶部↑
    第51章 簋街
    “这……”
    吴开源有些迟疑:“我们吃的可能比较油腻,口味比较重,一般都是火锅,川菜,羊蝎子什么的。”
    “那最好啦!”
    刘艺菲笑道:“我是鄂省江城人,很能吃辣的。”
    吴开源有些惊讶:“你不用忌口什么的吗?”
    “不用。”刘艺菲一摆手,“我什么都能吃!”
    “可以,蛮聊撇。”
    李逸笑着夸赞了句。
    刘艺菲眼前一亮:“你会说江城话?”
    “会一点,不多。“李逸笑着回答。
    御膳房里,天南地北的人都有,每个地方都有方言,李逸呆的久了,多少都能学会几句。
    “厉害。”
    刘艺菲赞叹:“我能听懂,但不会说。”
    吴开源好奇问李逸:“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李逸解释:“蛮聊撇,就是很干练,不拖沓,很爽快的意思。”
    “哦!那确实!艺菲确实蛮聊撇。”
    吴开源哈哈笑道:“那好!既然这样,那我们就欢迎艺菲加入我们的晚餐吧!”
    “欢迎!”
    周遭工作人员纷纷欢呼,兴奋不已。
    “李逸,你也一起吧?”
    刘艺菲向李逸邀请。
    “可以。”
    李逸没有拒绝。
    有刘艺菲加入晚餐,大家都没有什么心思工作了。
    草草收拾了下,给工人交待了下整改的地方,大家就离开了片场。
    出门上了节目组的大巴,众人就向着簋街的方向去了。
    簋街是京城最有名的美食街。
    不到1.5公里的街道上,却聚集着将近两百家饭馆。
    节目组众人来到簋街时,已经是饭点了,街道上人山人海不说,各个饭馆的门前也都排起了长队。
    穿行在人潮人海中,相貌出众的刘艺菲吸引了无数眼球。
    认出她的路人不少,不过并没有几个上前来要签名或者合照。
    大部分人的性格还是比较偏保守,不太敢轻易上前来搭话。
    不过站在远处,拿出手机来拍几张照的勇气还是有的。
    一路上,很多路人在看到刘艺菲后,先是像被敲了闷棍一样,愕然的愣了下,才急忙拿出手机,对着她拍着照片。
    刘艺菲并没有戴口罩或者墨镜。
    面对一个个手机的拍摄,她丝毫不在意。
    看到的时候还会主动微笑着招招手,打个招呼。
    李逸走着她身侧不远处,也被拍到了不少侧脸。
    但他也是自己开直播的人,对此也毫不在意。
    刘艺菲一路走着,打量着四周,好奇问:“这条街为什么叫簋街啊?”
    “呃……”
    吴开源有些疑惑的挠了挠脑袋:“不是一直都叫簋街的吗?”
    后方有工作人员开口解释:“好像是因为这里以前是鬼市,所以才叫鬼街的,后来因为鬼不好听,就改成簋街了。”
    李逸闻言,微微摇了摇头。
    刘艺菲恰好看向他这边,见他摇头,便好奇问:“李逸,她说得不对吗?”
    李逸笑了笑:“也对,也不对。”
    “什么叫也对也不对啊?你在打哑谜吗?”
    刘艺菲被他逗笑了。
    李逸解释:“古代京城的鬼市只有南北两处,南市在崇文门外东小市,也就是现在的东晓市。
    北市先在德胜门桥东北河沿上,后来改在后海西北角的段家胡同。”
    听到李逸的解释,吴开源有些惊讶:“你不是羊城人吗?怎么对京城这么了解?”
    “多看书。”
    李逸笑了笑,随即抬手指了下街口一尊巨大的青铜伯簋,解释:“簋是中国古代盛食物的器具,流行于商朝至东周,是中国青铜文明标志性器具。
    在宴席中,它常与鼎相配,是地位和权力的象征。
    所以古代有‘天子用九鼎八簋’之说。
    意思是说天子宴饮的食物要用九鼎和八簋盛放。
    天子以下则逐级递减。
    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最低等级的只有一鼎而无簋。
    当然,普通老百姓吃饭既没有鼎也没有簋。
    所以,如果从字面理解,这条街道命名为簋街,是消除等级限制,来客一视同仁的意思。”
    “这样啊!我还是第一次知道。”
    刘艺菲似懂非懂。
    “正常,一般人不会关心这些,只有我们厨子会研究这种东西。”李逸开了句玩笑。
    “感觉还蛮有意思的。”
    刘艺菲歪了歪脑袋:“这也是祖先留下来的文化传承啊!”
    吴开源看着巨大的青铜伯簋,感叹:“这个大家伙估计值不少钱吧?”
    “是现代仿的,不过成本也不低。”
    李逸看了眼那个女工作人员,跟着解释:“不过说是从鬼街改过来的,也没错。
    这条街本来叫东直门内大街,京城本地人习惯叫东内大街。
    这是一条老街,刚刚我们过来的那个东直门立交桥,再往西一点,就是以前的东直门。
    东直门在元大都时代就已经有了,那时候叫崇仁门。
    明清两代,京城各种建筑所需的木材,一般都是通过京杭大运河运到通州,再由东直门运送进京城,所以民间也叫它木门。
    东直门内大街从明清两代时,就已经是商铺林立了。
    不过它在现代名气打响起来是在八十年代末。
    那时候这条街上第一次出现了24小时营业的餐厅。
    那时候,京城几乎没有通宵营业的餐馆,这里算是开了风气之先,于是人气大增,红火异常。
    后来,人们沿用古代夜晚做生意的鬼市之意,给这里取名鬼街。
    再后来,才改成了簋街。”
    听到李逸的解释,那个工作人员小姐姐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我一直以为是因为这里是以前的鬼市。”
    “这里没开过鬼市。”
    李逸摇了摇头,随即笑着说道:“不过说来也有趣,八十年代那会儿,这里开过各种店,但都赔得一塌糊涂,就连国营百货商店也不得不关门营业。
    只有餐饮生意在这里站稳了脚跟。
    那会儿这里白天基本上没什么生意,但到了晚上,就是车水马龙。”
    “为什么呀?”
    刘艺菲不解。
    “因为白天没生意,所以餐饮老板就只能熬时间,开到夜里咯!”
    李逸笑道:“刚好那会儿京城没有吃夜宵的地方,所以这里就渐渐火起来了。”
    “你怎么什么都知道?”
    刘艺菲惊叹不已,随即好奇问:“那你知道这里什么最好吃吗?”
    “这个不用问我,他们应该都知道。”
    李逸看向了节目组众人。
    吴开源他们想也不想,异口同声的回答:“麻辣小龙虾!”
    第52章 逸哥逸哥~!
    簋街的麻辣小龙虾,就像是长安的油泼面,山城的火锅,甘省金城的牛肉面一样,是簋街的一张名片。
    这里是全bj“夜猫子”的据点,那些看完足球,或是在工体三里屯喝完酒不尽兴的,都会来这里吃一顿麻辣小龙虾再散场回家。
    而簋街最出名的麻小馆子,就是胡大饭馆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