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小当家 第139节
侯会长心中闪过一丝紧张的情绪,万一这楚云风耍赖不履约怎么办?难道自己还能强迫他吗?
出乎侯会长的意料,楚云风很快就答应了:“没问题,我也很期待能够将这些名菜给复原,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因为我连听都没听过。”
“啊~!你答应了?”侯会长没想到楚云风竟然答应得这么爽快,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幅跃跃欲试的动力。
之前自己邀请过的人,很多对此根本就没兴趣,他们觉得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耗费时间不说,还耽误自己赚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想要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已经是很少了,而侯会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但是楚云风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便让侯会长有些欣喜若狂起来。
熊会长也在一旁频频点头,心中对于川菜复兴又有了新的期望。
“为什么不答应啊,刚才打赌我不是输了吗,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再说了,您这川菜的神奇还只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兴趣了,要是多介绍一点它的传说,那我会更加有兴趣的。”
楚云风觉得自己在四川这么多年算是白待了,而且自己还是个从事厨师行业的人,居然连正宗的川菜都没听说过,那就更别提广大民众了。
心中对于正宗的川菜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好、好、好……!这复原的事情不着急,只要你答应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下来再慢慢商量,现在我来跟你讲讲川菜,正宗川菜的辉煌。”
侯会长脸上笑容不断,这川菜的复兴看来是有望了,心中莫名的欣慰。
“现在市面上的厨师,能叫出的川菜菜式你觉得能有多少种?”侯会长没有第一时间给楚云风讲解川菜的传奇,反而先问出了这句话。
“我想想,呃~!大概有个50来种吧。”楚云风想了想,之前酒店的菜单里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数。
“嗯,大体上差不多,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川菜,有1000多道,这下你是不是对川菜又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侯会长语出惊人,直接将楚云风给吓了一跳,传统的川菜竟然就有1000多道,简直不要太吓人好不好。
楚云风估计自己算上名小吃,再加上自己了解过的菜谱,总共能有100道菜算是不错了,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确实是有这么多,但是……,但是这也只是统计过的数量,根据我们的查找史料,在结合一些大师的回忆,其实川菜一共有7000多道菜式。”
“我的天哪?竟然有这么多……?”
楚云风彻底懵逼了,露出了一脸惊呆的样子,难道自己要将这7000多道菜全部都做出来吗……?
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传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位会长看见楚云风被吓到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别紧张,其实很多菜到现在是无法复原的了,一是因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为并不符合现在的法规和大众的审美。”
侯会长还是忍不住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楚云风心性纯朴,越发地让侯会长喜欢。
“吓死我了,不过看来川菜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给我讲一讲它的传奇历史吗?”楚云风的好奇心非常浓厚,做出一幅倾听的神色。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其实川菜的发源是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当时的调味料就已经有了卤水、岩盐、川椒和阳朴之姜。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了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可见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到了两汉两晋之时,就已经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经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然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特别是1911年10月,“正兴园”突发一场大火,昔日繁华富丽的名馆一夜之间变成了断壁颓垣、一片灰烬无法继续经营,于1912年初彻底关门歇业。
此时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
蓝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别是蓝光鉴、蓝光荣和蓝光壁,他们四人都是正兴园的厨师,四人之中蓝光鉴的厨艺最为高超,因此出任经理。
从此开始将近代的川菜发扬光大。”侯会长说到这里满是向往之色,对于那段传奇充满着崇敬。
“那个关正兴挺厉害的嘛,后面的这些川菜大师,都是出自他的店。”楚云风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才明白原来川菜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
“当然是厉害了,你可知道他是当时成都唯一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熊会长补充了一句,一提这满汉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满汉全席?那可是清宫最厉害的宫廷盛宴了。”楚云风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关正兴原来居然是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们这些小年轻怎么一听到这满汉全席都是这幅模样啊,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侯会长摇摇头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满汉全席耶,又不是街边的烤锅盔,对了,这关师傅这么厉害,为什么要到成都来啊?”楚云风扁了扁嘴,这满汉全席的传说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没几个。
“是因为战乱,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相继陷落,随即京城也被攻克,咸丰帝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第二年在惊吓中死于热河行宫。
当时随着英法野蛮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纷纷南迁以避难。
就在中国北方备受战乱侵袭之际,西南蜀地却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远离战火,仍是一片乐土,清政府很多官员选择迁往成都定居。
而身为官府大厨的关正兴也正是这个时候,随一批八旗官员入川。来到成都之后,他发现这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发展。
当时关正兴已经35岁,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游历过很多地方,颇有眼界和胆识。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极具商业眼光的关正兴发现,当时成都人设宴请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餐馆,从官府公宴到民间私宴,从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到随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风盛极一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可纵观整个成都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包席馆”,只是在状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闻名的馆子兼做席点,但那一家档次较低,仅适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当时有大批官员及家眷迁来成都,因而对高档“包席馆”的需求与日俱增。
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关正兴觉得做高档宴饮包席生意很有市场,何况他不仅厨艺精湛,在开发菜品方面极有悟性,而且多年以来在官场上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也认识不少南北名厨和本地名师,如果能集众人之力,开一家高档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馆”,不愁没生意。
打定主意后,关正兴毅然辞去了官府大厨之职。1861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风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馆”,并取名为正兴园。”
“关师傅他是满族人,主要擅长的是宫廷菜,那他是怎么做出独树一帜的川菜的呢?”
这是楚云风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个宫廷厨师是怎么开创了近代的川菜体系。
侯会长打开自己带着的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当时清朝对于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规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职,必须派到外省就任。这些达官贵人来川任职,都要带上家乡厨师,到正兴园宴客,有时也派家厨到正兴园做菜,这就给正兴园与南北名厨交流的机会。
关正兴将川菜、苏菜、京菜的精华融为一炉,创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终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会有这样的传奇。”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关师傅的弟子们开创的荣乐园呢?为什么只有他们将川菜发扬光大了呢?”
楚云风现在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样,逮着什么就问什么。
“这个我来说吧,我比较清楚一点。”熊会长主动请缨,自己可是饭店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荣乐园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说说蓝光鉴这个人吧,他13岁踏入川菜行业,因其超高做菜天赋,颇受关正兴青睐与扶持,甚至将满汉全席做法尽数相授。
资质上乘的厨师,一般5年出师;而蓝光鉴在16岁的时候,就上灶连做三桌满汉全席,轰动整个成都。
同时,蓝光鉴对川菜的热忱不下于关正兴。据统计,蓝光鉴一生研发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说,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发上。
如果说关正兴是个做产品的高手,那么蓝光鉴则是运营的高手,他们的关系,就如同苹果的沃兹之于乔布斯。
关正兴是个官员,生活上、物质上都十分充盈,而“正兴园”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属“往来无白丁”的官员。
他定义了“川菜”这一伟大的名词,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将川菜中各种菜品包装成一个系统,推向全国。
而蓝光鉴,则做了关正兴没做的事。在荣乐园经营期间,他前后首创了30多种宴会格式,并开创了川菜中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餐厅——有包间和大厅的荣乐园。
理解两人想法差距并不难,因为后者是商人。这个商人的想法,最终将川菜包装成一个名誉中外的招牌。
不仅如此,蓝光鉴在当时对于荣乐园的经营,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这种想法支撑之下,“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成了荣乐园主要竞争力。
所以荣乐园在当时成都几十家老字号中脱颖而出,名贯成都。1970年,装潢最顶级的门店在骡马市建成,“老成都”无人不晓。
1980年,荣乐园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街落座,一炮打响。
邓丽君、基辛格、舒尔茨、西哈努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业家以及明星都光临过。
从1971年开始,荣乐园成为cd市饮食公司的技术培训基地,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川菜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一年后,荣乐园每年都要培养一批烹饪技术人才,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张松云、毛齐成……这些个个都能叫出名号的老一辈名厨,全都出自荣乐园。他们有的跳出师门,创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有的留下来,坚守心中的执念。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繁华。
鼻祖的没落。
荣乐园后来进行了一系列搬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现代城市繁华地段铺租费远高于老街旧巷,这些费用无疑会给资金周转带来压力。
其次是环境影响。现代气息的繁华地段,有更多符合现代人的特色餐饮:快餐、火锅(特别是在成都这种火锅大城,竞争就更无优势可言),以及舶来的烤肉、牛排等。在这种环境中,荣乐园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断推陈出新,是餐饮企业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蓝光鉴去世后,荣乐园的川菜很难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随着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渐逊色。
基于种种问题,荣乐园面对盈利压力,不断关店、拆迁、重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内部资金终于拖断,这匹驰骋了近百年的“老马”,也终于卸下曾经的种种繁华,累死在路途。”
熊会长说起这段传奇也是颇为唏嘘。
“现在你知道川菜的辉煌了吧,由于时间有限,有很多关于川菜的传奇还没告诉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后最喜欢的开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会赶不上航班了,复原的事情不着急,等我回京处理一些事情之后再说。”
第二百一十八章:中级厨师权限
“对了,你现在的厨师证是中级还是高级,把证给我,我回去给你办个内部会员。”候会长突然问道。
“老侯,这不合规矩吧?会员现在不都是单位了吗,哪里还有个人会员?”熊会长惊讶地问道,这以权谋私可不太好。
“想什么呢?只是一个编外的荣誉会员罢了,这个是可以给个人颁发的,方便平时参加一些烹饪研讨会,也有机会出国学习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可以跟那些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返回顶部↑
出乎侯会长的意料,楚云风很快就答应了:“没问题,我也很期待能够将这些名菜给复原,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因为我连听都没听过。”
“啊~!你答应了?”侯会长没想到楚云风竟然答应得这么爽快,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幅跃跃欲试的动力。
之前自己邀请过的人,很多对此根本就没兴趣,他们觉得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耗费时间不说,还耽误自己赚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想要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已经是很少了,而侯会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但是楚云风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便让侯会长有些欣喜若狂起来。
熊会长也在一旁频频点头,心中对于川菜复兴又有了新的期望。
“为什么不答应啊,刚才打赌我不是输了吗,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再说了,您这川菜的神奇还只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兴趣了,要是多介绍一点它的传说,那我会更加有兴趣的。”
楚云风觉得自己在四川这么多年算是白待了,而且自己还是个从事厨师行业的人,居然连正宗的川菜都没听说过,那就更别提广大民众了。
心中对于正宗的川菜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好、好、好……!这复原的事情不着急,只要你答应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下来再慢慢商量,现在我来跟你讲讲川菜,正宗川菜的辉煌。”
侯会长脸上笑容不断,这川菜的复兴看来是有望了,心中莫名的欣慰。
“现在市面上的厨师,能叫出的川菜菜式你觉得能有多少种?”侯会长没有第一时间给楚云风讲解川菜的传奇,反而先问出了这句话。
“我想想,呃~!大概有个50来种吧。”楚云风想了想,之前酒店的菜单里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数。
“嗯,大体上差不多,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川菜,有1000多道,这下你是不是对川菜又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侯会长语出惊人,直接将楚云风给吓了一跳,传统的川菜竟然就有1000多道,简直不要太吓人好不好。
楚云风估计自己算上名小吃,再加上自己了解过的菜谱,总共能有100道菜算是不错了,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确实是有这么多,但是……,但是这也只是统计过的数量,根据我们的查找史料,在结合一些大师的回忆,其实川菜一共有7000多道菜式。”
“我的天哪?竟然有这么多……?”
楚云风彻底懵逼了,露出了一脸惊呆的样子,难道自己要将这7000多道菜全部都做出来吗……?
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传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位会长看见楚云风被吓到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别紧张,其实很多菜到现在是无法复原的了,一是因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为并不符合现在的法规和大众的审美。”
侯会长还是忍不住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楚云风心性纯朴,越发地让侯会长喜欢。
“吓死我了,不过看来川菜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给我讲一讲它的传奇历史吗?”楚云风的好奇心非常浓厚,做出一幅倾听的神色。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其实川菜的发源是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当时的调味料就已经有了卤水、岩盐、川椒和阳朴之姜。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了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可见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到了两汉两晋之时,就已经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经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然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特别是1911年10月,“正兴园”突发一场大火,昔日繁华富丽的名馆一夜之间变成了断壁颓垣、一片灰烬无法继续经营,于1912年初彻底关门歇业。
此时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
蓝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别是蓝光鉴、蓝光荣和蓝光壁,他们四人都是正兴园的厨师,四人之中蓝光鉴的厨艺最为高超,因此出任经理。
从此开始将近代的川菜发扬光大。”侯会长说到这里满是向往之色,对于那段传奇充满着崇敬。
“那个关正兴挺厉害的嘛,后面的这些川菜大师,都是出自他的店。”楚云风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才明白原来川菜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
“当然是厉害了,你可知道他是当时成都唯一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熊会长补充了一句,一提这满汉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满汉全席?那可是清宫最厉害的宫廷盛宴了。”楚云风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关正兴原来居然是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们这些小年轻怎么一听到这满汉全席都是这幅模样啊,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侯会长摇摇头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满汉全席耶,又不是街边的烤锅盔,对了,这关师傅这么厉害,为什么要到成都来啊?”楚云风扁了扁嘴,这满汉全席的传说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没几个。
“是因为战乱,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相继陷落,随即京城也被攻克,咸丰帝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第二年在惊吓中死于热河行宫。
当时随着英法野蛮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纷纷南迁以避难。
就在中国北方备受战乱侵袭之际,西南蜀地却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远离战火,仍是一片乐土,清政府很多官员选择迁往成都定居。
而身为官府大厨的关正兴也正是这个时候,随一批八旗官员入川。来到成都之后,他发现这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发展。
当时关正兴已经35岁,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游历过很多地方,颇有眼界和胆识。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极具商业眼光的关正兴发现,当时成都人设宴请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餐馆,从官府公宴到民间私宴,从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到随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风盛极一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可纵观整个成都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包席馆”,只是在状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闻名的馆子兼做席点,但那一家档次较低,仅适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当时有大批官员及家眷迁来成都,因而对高档“包席馆”的需求与日俱增。
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关正兴觉得做高档宴饮包席生意很有市场,何况他不仅厨艺精湛,在开发菜品方面极有悟性,而且多年以来在官场上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也认识不少南北名厨和本地名师,如果能集众人之力,开一家高档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馆”,不愁没生意。
打定主意后,关正兴毅然辞去了官府大厨之职。1861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风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馆”,并取名为正兴园。”
“关师傅他是满族人,主要擅长的是宫廷菜,那他是怎么做出独树一帜的川菜的呢?”
这是楚云风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个宫廷厨师是怎么开创了近代的川菜体系。
侯会长打开自己带着的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当时清朝对于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规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职,必须派到外省就任。这些达官贵人来川任职,都要带上家乡厨师,到正兴园宴客,有时也派家厨到正兴园做菜,这就给正兴园与南北名厨交流的机会。
关正兴将川菜、苏菜、京菜的精华融为一炉,创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终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会有这样的传奇。”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关师傅的弟子们开创的荣乐园呢?为什么只有他们将川菜发扬光大了呢?”
楚云风现在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样,逮着什么就问什么。
“这个我来说吧,我比较清楚一点。”熊会长主动请缨,自己可是饭店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荣乐园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说说蓝光鉴这个人吧,他13岁踏入川菜行业,因其超高做菜天赋,颇受关正兴青睐与扶持,甚至将满汉全席做法尽数相授。
资质上乘的厨师,一般5年出师;而蓝光鉴在16岁的时候,就上灶连做三桌满汉全席,轰动整个成都。
同时,蓝光鉴对川菜的热忱不下于关正兴。据统计,蓝光鉴一生研发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说,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发上。
如果说关正兴是个做产品的高手,那么蓝光鉴则是运营的高手,他们的关系,就如同苹果的沃兹之于乔布斯。
关正兴是个官员,生活上、物质上都十分充盈,而“正兴园”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属“往来无白丁”的官员。
他定义了“川菜”这一伟大的名词,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将川菜中各种菜品包装成一个系统,推向全国。
而蓝光鉴,则做了关正兴没做的事。在荣乐园经营期间,他前后首创了30多种宴会格式,并开创了川菜中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餐厅——有包间和大厅的荣乐园。
理解两人想法差距并不难,因为后者是商人。这个商人的想法,最终将川菜包装成一个名誉中外的招牌。
不仅如此,蓝光鉴在当时对于荣乐园的经营,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这种想法支撑之下,“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成了荣乐园主要竞争力。
所以荣乐园在当时成都几十家老字号中脱颖而出,名贯成都。1970年,装潢最顶级的门店在骡马市建成,“老成都”无人不晓。
1980年,荣乐园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街落座,一炮打响。
邓丽君、基辛格、舒尔茨、西哈努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业家以及明星都光临过。
从1971年开始,荣乐园成为cd市饮食公司的技术培训基地,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川菜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一年后,荣乐园每年都要培养一批烹饪技术人才,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张松云、毛齐成……这些个个都能叫出名号的老一辈名厨,全都出自荣乐园。他们有的跳出师门,创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有的留下来,坚守心中的执念。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繁华。
鼻祖的没落。
荣乐园后来进行了一系列搬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现代城市繁华地段铺租费远高于老街旧巷,这些费用无疑会给资金周转带来压力。
其次是环境影响。现代气息的繁华地段,有更多符合现代人的特色餐饮:快餐、火锅(特别是在成都这种火锅大城,竞争就更无优势可言),以及舶来的烤肉、牛排等。在这种环境中,荣乐园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断推陈出新,是餐饮企业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蓝光鉴去世后,荣乐园的川菜很难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随着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渐逊色。
基于种种问题,荣乐园面对盈利压力,不断关店、拆迁、重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内部资金终于拖断,这匹驰骋了近百年的“老马”,也终于卸下曾经的种种繁华,累死在路途。”
熊会长说起这段传奇也是颇为唏嘘。
“现在你知道川菜的辉煌了吧,由于时间有限,有很多关于川菜的传奇还没告诉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后最喜欢的开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会赶不上航班了,复原的事情不着急,等我回京处理一些事情之后再说。”
第二百一十八章:中级厨师权限
“对了,你现在的厨师证是中级还是高级,把证给我,我回去给你办个内部会员。”候会长突然问道。
“老侯,这不合规矩吧?会员现在不都是单位了吗,哪里还有个人会员?”熊会长惊讶地问道,这以权谋私可不太好。
“想什么呢?只是一个编外的荣誉会员罢了,这个是可以给个人颁发的,方便平时参加一些烹饪研讨会,也有机会出国学习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可以跟那些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返回顶部↑
侯会长心中闪过一丝紧张的情绪,万一这楚云风耍赖不履约怎么办?难道自己还能强迫他吗?
出乎侯会长的意料,楚云风很快就答应了:“没问题,我也很期待能够将这些名菜给复原,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因为我连听都没听过。”
“啊~!你答应了?”侯会长没想到楚云风竟然答应得这么爽快,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幅跃跃欲试的动力。
之前自己邀请过的人,很多对此根本就没兴趣,他们觉得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耗费时间不说,还耽误自己赚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想要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已经是很少了,而侯会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但是楚云风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便让侯会长有些欣喜若狂起来。
熊会长也在一旁频频点头,心中对于川菜复兴又有了新的期望。
“为什么不答应啊,刚才打赌我不是输了吗,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再说了,您这川菜的神奇还只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兴趣了,要是多介绍一点它的传说,那我会更加有兴趣的。”
楚云风觉得自己在四川这么多年算是白待了,而且自己还是个从事厨师行业的人,居然连正宗的川菜都没听说过,那就更别提广大民众了。
心中对于正宗的川菜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好、好、好……!这复原的事情不着急,只要你答应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下来再慢慢商量,现在我来跟你讲讲川菜,正宗川菜的辉煌。”
侯会长脸上笑容不断,这川菜的复兴看来是有望了,心中莫名的欣慰。
“现在市面上的厨师,能叫出的川菜菜式你觉得能有多少种?”侯会长没有第一时间给楚云风讲解川菜的传奇,反而先问出了这句话。
“我想想,呃~!大概有个50来种吧。”楚云风想了想,之前酒店的菜单里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数。
“嗯,大体上差不多,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川菜,有1000多道,这下你是不是对川菜又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侯会长语出惊人,直接将楚云风给吓了一跳,传统的川菜竟然就有1000多道,简直不要太吓人好不好。
楚云风估计自己算上名小吃,再加上自己了解过的菜谱,总共能有100道菜算是不错了,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确实是有这么多,但是……,但是这也只是统计过的数量,根据我们的查找史料,在结合一些大师的回忆,其实川菜一共有7000多道菜式。”
“我的天哪?竟然有这么多……?”
楚云风彻底懵逼了,露出了一脸惊呆的样子,难道自己要将这7000多道菜全部都做出来吗……?
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传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位会长看见楚云风被吓到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别紧张,其实很多菜到现在是无法复原的了,一是因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为并不符合现在的法规和大众的审美。”
侯会长还是忍不住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楚云风心性纯朴,越发地让侯会长喜欢。
“吓死我了,不过看来川菜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给我讲一讲它的传奇历史吗?”楚云风的好奇心非常浓厚,做出一幅倾听的神色。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其实川菜的发源是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当时的调味料就已经有了卤水、岩盐、川椒和阳朴之姜。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了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可见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到了两汉两晋之时,就已经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经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然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特别是1911年10月,“正兴园”突发一场大火,昔日繁华富丽的名馆一夜之间变成了断壁颓垣、一片灰烬无法继续经营,于1912年初彻底关门歇业。
此时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
蓝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别是蓝光鉴、蓝光荣和蓝光壁,他们四人都是正兴园的厨师,四人之中蓝光鉴的厨艺最为高超,因此出任经理。
从此开始将近代的川菜发扬光大。”侯会长说到这里满是向往之色,对于那段传奇充满着崇敬。
“那个关正兴挺厉害的嘛,后面的这些川菜大师,都是出自他的店。”楚云风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才明白原来川菜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
“当然是厉害了,你可知道他是当时成都唯一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熊会长补充了一句,一提这满汉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满汉全席?那可是清宫最厉害的宫廷盛宴了。”楚云风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关正兴原来居然是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们这些小年轻怎么一听到这满汉全席都是这幅模样啊,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侯会长摇摇头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满汉全席耶,又不是街边的烤锅盔,对了,这关师傅这么厉害,为什么要到成都来啊?”楚云风扁了扁嘴,这满汉全席的传说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没几个。
“是因为战乱,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相继陷落,随即京城也被攻克,咸丰帝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第二年在惊吓中死于热河行宫。
当时随着英法野蛮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纷纷南迁以避难。
就在中国北方备受战乱侵袭之际,西南蜀地却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远离战火,仍是一片乐土,清政府很多官员选择迁往成都定居。
而身为官府大厨的关正兴也正是这个时候,随一批八旗官员入川。来到成都之后,他发现这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发展。
当时关正兴已经35岁,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游历过很多地方,颇有眼界和胆识。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极具商业眼光的关正兴发现,当时成都人设宴请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餐馆,从官府公宴到民间私宴,从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到随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风盛极一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可纵观整个成都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包席馆”,只是在状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闻名的馆子兼做席点,但那一家档次较低,仅适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当时有大批官员及家眷迁来成都,因而对高档“包席馆”的需求与日俱增。
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关正兴觉得做高档宴饮包席生意很有市场,何况他不仅厨艺精湛,在开发菜品方面极有悟性,而且多年以来在官场上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也认识不少南北名厨和本地名师,如果能集众人之力,开一家高档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馆”,不愁没生意。
打定主意后,关正兴毅然辞去了官府大厨之职。1861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风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馆”,并取名为正兴园。”
“关师傅他是满族人,主要擅长的是宫廷菜,那他是怎么做出独树一帜的川菜的呢?”
这是楚云风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个宫廷厨师是怎么开创了近代的川菜体系。
侯会长打开自己带着的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当时清朝对于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规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职,必须派到外省就任。这些达官贵人来川任职,都要带上家乡厨师,到正兴园宴客,有时也派家厨到正兴园做菜,这就给正兴园与南北名厨交流的机会。
关正兴将川菜、苏菜、京菜的精华融为一炉,创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终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会有这样的传奇。”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关师傅的弟子们开创的荣乐园呢?为什么只有他们将川菜发扬光大了呢?”
楚云风现在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样,逮着什么就问什么。
“这个我来说吧,我比较清楚一点。”熊会长主动请缨,自己可是饭店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荣乐园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说说蓝光鉴这个人吧,他13岁踏入川菜行业,因其超高做菜天赋,颇受关正兴青睐与扶持,甚至将满汉全席做法尽数相授。
资质上乘的厨师,一般5年出师;而蓝光鉴在16岁的时候,就上灶连做三桌满汉全席,轰动整个成都。
同时,蓝光鉴对川菜的热忱不下于关正兴。据统计,蓝光鉴一生研发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说,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发上。
如果说关正兴是个做产品的高手,那么蓝光鉴则是运营的高手,他们的关系,就如同苹果的沃兹之于乔布斯。
关正兴是个官员,生活上、物质上都十分充盈,而“正兴园”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属“往来无白丁”的官员。
他定义了“川菜”这一伟大的名词,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将川菜中各种菜品包装成一个系统,推向全国。
而蓝光鉴,则做了关正兴没做的事。在荣乐园经营期间,他前后首创了30多种宴会格式,并开创了川菜中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餐厅——有包间和大厅的荣乐园。
理解两人想法差距并不难,因为后者是商人。这个商人的想法,最终将川菜包装成一个名誉中外的招牌。
不仅如此,蓝光鉴在当时对于荣乐园的经营,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这种想法支撑之下,“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成了荣乐园主要竞争力。
所以荣乐园在当时成都几十家老字号中脱颖而出,名贯成都。1970年,装潢最顶级的门店在骡马市建成,“老成都”无人不晓。
1980年,荣乐园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街落座,一炮打响。
邓丽君、基辛格、舒尔茨、西哈努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业家以及明星都光临过。
从1971年开始,荣乐园成为cd市饮食公司的技术培训基地,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川菜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一年后,荣乐园每年都要培养一批烹饪技术人才,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张松云、毛齐成……这些个个都能叫出名号的老一辈名厨,全都出自荣乐园。他们有的跳出师门,创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有的留下来,坚守心中的执念。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繁华。
鼻祖的没落。
荣乐园后来进行了一系列搬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现代城市繁华地段铺租费远高于老街旧巷,这些费用无疑会给资金周转带来压力。
其次是环境影响。现代气息的繁华地段,有更多符合现代人的特色餐饮:快餐、火锅(特别是在成都这种火锅大城,竞争就更无优势可言),以及舶来的烤肉、牛排等。在这种环境中,荣乐园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断推陈出新,是餐饮企业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蓝光鉴去世后,荣乐园的川菜很难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随着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渐逊色。
基于种种问题,荣乐园面对盈利压力,不断关店、拆迁、重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内部资金终于拖断,这匹驰骋了近百年的“老马”,也终于卸下曾经的种种繁华,累死在路途。”
熊会长说起这段传奇也是颇为唏嘘。
“现在你知道川菜的辉煌了吧,由于时间有限,有很多关于川菜的传奇还没告诉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后最喜欢的开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会赶不上航班了,复原的事情不着急,等我回京处理一些事情之后再说。”
第二百一十八章:中级厨师权限
“对了,你现在的厨师证是中级还是高级,把证给我,我回去给你办个内部会员。”候会长突然问道。
“老侯,这不合规矩吧?会员现在不都是单位了吗,哪里还有个人会员?”熊会长惊讶地问道,这以权谋私可不太好。
“想什么呢?只是一个编外的荣誉会员罢了,这个是可以给个人颁发的,方便平时参加一些烹饪研讨会,也有机会出国学习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可以跟那些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出乎侯会长的意料,楚云风很快就答应了:“没问题,我也很期待能够将这些名菜给复原,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因为我连听都没听过。”
“啊~!你答应了?”侯会长没想到楚云风竟然答应得这么爽快,而且还表现出了一幅跃跃欲试的动力。
之前自己邀请过的人,很多对此根本就没兴趣,他们觉得这种事情没有什么意义,耗费时间不说,还耽误自己赚钱。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想要沉下心来做事的人已经是很少了,而侯会长已经是见怪不怪了。
但是楚云风却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便让侯会长有些欣喜若狂起来。
熊会长也在一旁频频点头,心中对于川菜复兴又有了新的期望。
“为什么不答应啊,刚才打赌我不是输了吗,但是我怕自己做不好!再说了,您这川菜的神奇还只是说了这么一点点,就已经让我非常感兴趣了,要是多介绍一点它的传说,那我会更加有兴趣的。”
楚云风觉得自己在四川这么多年算是白待了,而且自己还是个从事厨师行业的人,居然连正宗的川菜都没听说过,那就更别提广大民众了。
心中对于正宗的川菜不仅产生了强烈的好奇,也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拜。
“好、好、好……!这复原的事情不着急,只要你答应就好,这个事情我们下来再慢慢商量,现在我来跟你讲讲川菜,正宗川菜的辉煌。”
侯会长脸上笑容不断,这川菜的复兴看来是有望了,心中莫名的欣慰。
“现在市面上的厨师,能叫出的川菜菜式你觉得能有多少种?”侯会长没有第一时间给楚云风讲解川菜的传奇,反而先问出了这句话。
“我想想,呃~!大概有个50来种吧。”楚云风想了想,之前酒店的菜单里差不多应该是这个数。
“嗯,大体上差不多,但是我要告诉你,真正意义上的传统川菜,有1000多道,这下你是不是对川菜又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了?”
侯会长语出惊人,直接将楚云风给吓了一跳,传统的川菜竟然就有1000多道,简直不要太吓人好不好。
楚云风估计自己算上名小吃,再加上自己了解过的菜谱,总共能有100道菜算是不错了,哪里想到会有这么多?
“确实是有这么多,但是……,但是这也只是统计过的数量,根据我们的查找史料,在结合一些大师的回忆,其实川菜一共有7000多道菜式。”
“我的天哪?竟然有这么多……?”
楚云风彻底懵逼了,露出了一脸惊呆的样子,难道自己要将这7000多道菜全部都做出来吗……?
第二百一十七章:川菜的传奇
“哈哈哈哈哈哈哈……”
两位会长看见楚云风被吓到了,忍不住笑了起来。
“别紧张,其实很多菜到现在是无法复原的了,一是因为原材料的缺失,二是因为并不符合现在的法规和大众的审美。”
侯会长还是忍不住笑着说道,由此可见楚云风心性纯朴,越发地让侯会长喜欢。
“吓死我了,不过看来川菜还真的是博大精深啊,您能给我讲一讲它的传奇历史吗?”楚云风的好奇心非常浓厚,做出一幅倾听的神色。
“好,那我就给你讲讲。其实川菜的发源是在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当时的调味料就已经有了卤水、岩盐、川椒和阳朴之姜。
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中,就已经有了各种青铜器和陶器食具,可见川菜的萌芽之早。
而川菜系的形成,大约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
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
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
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然后到了两汉两晋之时,就已经呈现了初期的轮廓。
隋唐五代,川菜有了较大的发展。两宋时期,川菜已经跨越了巴蜀疆界,进入了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两都,为川外人所知。
直到明末清初,川菜运用引进种植的辣椒调味,对继承巴蜀早就形成的“尚滋味”、“好辛香”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
晚清以后,逐步形成为一个地方风味极其浓郁的体系,与黄河流域的鲁菜,岭南地区的粤菜,长江下游的淮反扬菜同列。
历代典籍和各个朝代的文人骚客的诗词文章里有不少对于川菜的记载。
然后直到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位满族师傅关正兴在成都开了一家名为“正兴园“的包席馆,因缘际会,酝酿了多位川菜大师,成为现代川菜之祖。
辛亥革命后满族人失去了权势,正兴园一落千丈,特别是1911年10月,“正兴园”突发一场大火,昔日繁华富丽的名馆一夜之间变成了断壁颓垣、一片灰烬无法继续经营,于1912年初彻底关门歇业。
此时戚乐斋出资300块银元做本钱,与出力不出钱的蓝氏兄弟共同开起了荣乐园。
蓝氏兄弟一共有三人,分别是蓝光鉴、蓝光荣和蓝光壁,他们四人都是正兴园的厨师,四人之中蓝光鉴的厨艺最为高超,因此出任经理。
从此开始将近代的川菜发扬光大。”侯会长说到这里满是向往之色,对于那段传奇充满着崇敬。
“那个关正兴挺厉害的嘛,后面的这些川菜大师,都是出自他的店。”楚云风听得津津有味,现在才明白原来川菜经历了这么多的发展。
“当然是厉害了,你可知道他是当时成都唯一会做‘满汉全席’的厨师。”熊会长补充了一句,一提这满汉全席,肯定很多人都知道。
“满汉全席?那可是清宫最厉害的宫廷盛宴了。”楚云风吓了一跳,这才知道关正兴原来居然是这么一位大拿。
“哈哈,你们这些小年轻怎么一听到这满汉全席都是这幅模样啊,就像是没见过世面的。”侯会长摇摇头表示不太理解。
“那可是满汉全席耶,又不是街边的烤锅盔,对了,这关师傅这么厉害,为什么要到成都来啊?”楚云风扁了扁嘴,这满汉全席的传说多了去了,可真正能吃到的人没几个。
“是因为战乱,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中国,天津相继陷落,随即京城也被攻克,咸丰帝以西狩为名逃奔热河,第二年在惊吓中死于热河行宫。
当时随着英法野蛮入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很多北方城市遭遇了浩劫,社会动荡不安,迫使大批士族纷纷南迁以避难。
就在中国北方备受战乱侵袭之际,西南蜀地却因物产丰富、地势险要、远离战火,仍是一片乐土,清政府很多官员选择迁往成都定居。
而身为官府大厨的关正兴也正是这个时候,随一批八旗官员入川。来到成都之后,他发现这里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富庶,便打定主意要留在成都发展。
当时关正兴已经35岁,年轻时曾走南闯北游历过很多地方,颇有眼界和胆识。
在成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极具商业眼光的关正兴发现,当时成都人设宴请客,不完全局限在家里。
而是越来越多选择上专门的筵宴餐馆,从官府公宴到民间私宴,从定期的节令宴、雅集宴,到随意的野宴、游宴,筵宴之风盛极一时、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可纵观整个成都几乎没有一家像样的“包席馆”,只是在状元街有一家以大肉包子闻名的馆子兼做席点,但那一家档次较低,仅适合一般的官宦人家和普通百姓。
当时有大批官员及家眷迁来成都,因而对高档“包席馆”的需求与日俱增。
经过仔细地观察和分析,关正兴觉得做高档宴饮包席生意很有市场,何况他不仅厨艺精湛,在开发菜品方面极有悟性,而且多年以来在官场上积累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也认识不少南北名厨和本地名师,如果能集众人之力,开一家高档雅致、菜肴可口的“包席馆”,不愁没生意。
打定主意后,关正兴毅然辞去了官府大厨之职。1861年,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开了一家南北兼容、古风新派、品味高雅、菜肴精美的“包席馆”,并取名为正兴园。”
“关师傅他是满族人,主要擅长的是宫廷菜,那他是怎么做出独树一帜的川菜的呢?”
这是楚云风非常疑惑的地方,非常好奇一个宫廷厨师是怎么开创了近代的川菜体系。
侯会长打开自己带着的杯子,喝了口水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当时清朝对于省府大官,有“避籍”的规定。
即:不能在本省任职,必须派到外省就任。这些达官贵人来川任职,都要带上家乡厨师,到正兴园宴客,有时也派家厨到正兴园做菜,这就给正兴园与南北名厨交流的机会。
关正兴将川菜、苏菜、京菜的精华融为一炉,创制出更多的名菜,最终打造出一个系统性的地方菜系—川菜,所有才会有这样的传奇。”
“原来是这样,那后来关师傅的弟子们开创的荣乐园呢?为什么只有他们将川菜发扬光大了呢?”
楚云风现在就像是个好奇宝宝一样,逮着什么就问什么。
“这个我来说吧,我比较清楚一点。”熊会长主动请缨,自己可是饭店协会的副会长,对于荣乐园的了解可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我先说说蓝光鉴这个人吧,他13岁踏入川菜行业,因其超高做菜天赋,颇受关正兴青睐与扶持,甚至将满汉全席做法尽数相授。
资质上乘的厨师,一般5年出师;而蓝光鉴在16岁的时候,就上灶连做三桌满汉全席,轰动整个成都。
同时,蓝光鉴对川菜的热忱不下于关正兴。据统计,蓝光鉴一生研发的川菜有300多道,可以说,他一生的精力全都耗在了川菜研发上。
如果说关正兴是个做产品的高手,那么蓝光鉴则是运营的高手,他们的关系,就如同苹果的沃兹之于乔布斯。
关正兴是个官员,生活上、物质上都十分充盈,而“正兴园”所接待的客人,也同属“往来无白丁”的官员。
他定义了“川菜”这一伟大的名词,但遗憾的是,他并未将川菜中各种菜品包装成一个系统,推向全国。
而蓝光鉴,则做了关正兴没做的事。在荣乐园经营期间,他前后首创了30多种宴会格式,并开创了川菜中第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餐厅——有包间和大厅的荣乐园。
理解两人想法差距并不难,因为后者是商人。这个商人的想法,最终将川菜包装成一个名誉中外的招牌。
不仅如此,蓝光鉴在当时对于荣乐园的经营,就有了diy的概念,以及第送货上门的服务理念。这种想法支撑之下,“随堂配菜,送菜上门,做包宴席”成了荣乐园主要竞争力。
所以荣乐园在当时成都几十家老字号中脱颖而出,名贯成都。1970年,装潢最顶级的门店在骡马市建成,“老成都”无人不晓。
1980年,荣乐园在纽约联合国大厦对街落座,一炮打响。
邓丽君、基辛格、舒尔茨、西哈努克、麦当娜、迈克尔杰克逊等一大批知名政要、企业家以及明星都光临过。
从1971年开始,荣乐园成为cd市饮食公司的技术培训基地,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川菜界的黄埔军校。
从这一年后,荣乐园每年都要培养一批烹饪技术人才,孔道生、曾国华、刘建成、吴万里、张松云、毛齐成……这些个个都能叫出名号的老一辈名厨,全都出自荣乐园。他们有的跳出师门,创建了自己的餐饮企业;有的留下来,坚守心中的执念。
但这,也是它最后的繁华。
鼻祖的没落。
荣乐园后来进行了一系列搬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且现代城市繁华地段铺租费远高于老街旧巷,这些费用无疑会给资金周转带来压力。
其次是环境影响。现代气息的繁华地段,有更多符合现代人的特色餐饮:快餐、火锅(特别是在成都这种火锅大城,竞争就更无优势可言),以及舶来的烤肉、牛排等。在这种环境中,荣乐园无异于夹缝中求生存。
再次是菜品的局限。不断推陈出新,是餐饮企业存活的基本能力,而自蓝光鉴去世后,荣乐园的川菜很难再有突破,而且味道也随着前一代人的去世而逐渐逊色。
基于种种问题,荣乐园面对盈利压力,不断关店、拆迁、重开……恶性循环周而复始。内部资金终于拖断,这匹驰骋了近百年的“老马”,也终于卸下曾经的种种繁华,累死在路途。”
熊会长说起这段传奇也是颇为唏嘘。
“现在你知道川菜的辉煌了吧,由于时间有限,有很多关于川菜的传奇还没告诉你,包括那道慈溪太后最喜欢的开水白菜等等。
我得走了,再不走一会赶不上航班了,复原的事情不着急,等我回京处理一些事情之后再说。”
第二百一十八章:中级厨师权限
“对了,你现在的厨师证是中级还是高级,把证给我,我回去给你办个内部会员。”候会长突然问道。
“老侯,这不合规矩吧?会员现在不都是单位了吗,哪里还有个人会员?”熊会长惊讶地问道,这以权谋私可不太好。
“想什么呢?只是一个编外的荣誉会员罢了,这个是可以给个人颁发的,方便平时参加一些烹饪研讨会,也有机会出国学习和交流。
最重要的是,可以跟那些大师们近距离接触啊,哈哈哈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