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沉浸式围观 第305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321章 寻前路
    贾迎春出嫁之后,王熙凤累的好几天都缓不过气来。
    虽然很累,但是她也很高兴,这两个月来人家送来的贺礼就装了好几个库房,用云芳的话来说,这是在打擦边球。明知道这是受贿,然而人情社会这也能解释成收份子钱。
    举个例子:人家送来了价值三百两银子的贺礼,到时候人家办事,荣国府想起来给回一百两银子的贺礼。或者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不还这个份子钱。就是官府查起来也没法定性成受贿。
    就一桩婚事,让王熙凤施展了本事又能弄到了银子,简直是双赢。
    王熙凤美滋滋的在家里和平儿说:“就这次办事儿,家里给了嫁妆不假,但是那是老太太的私房占大头,公中的东西陪嫁了一些,再把徐家的聘礼填上,各家的添妆……这乱七八糟的把嫁妆给撑起来了。
    咱们这次又收了钱,加上去年过年没怎么花钱,还有关外庄子的收成……哎呀,这真是要过一个肥年啊!往年都是寅吃卯粮,如今我可算是看到能剩下银子留到明年用了。”
    平儿就说:“别高兴的太早了,还有邢家的表姑娘呢。她家没给她准备嫁妆,这钱还是咱们家出。”
    王熙凤说:“我巴不得明年再照此办理一次,虽然邢家是破落户,但是你三奶奶有钱,她不是小气的人,到时候会出钱贴补的。
    老太太费尽心思的笼络邢家,不还是觉得三爷没一母同胞的姐妹吗,目的还是用邢家的婚事给三爷拉个帮手,好事儿都做到九十九了,眼看着功德圆满差最后那一哆嗦,你三奶奶绝对把事儿给办大大方方漂漂亮亮,压根不用我催。
    就看收到的贺礼怎么分吧,我是觉得三爷和三奶奶不会计较的,十有**是放在公中用了,反正现在是他们兄弟在外面撑着,都往家里拿钱,日子也好过一些,总胜过那些只会花钱不往家里拿钱的主儿。”
    平儿抱着荂哥儿,拍着他的后背哄他睡觉,总觉得她在内涵以前的二房。不过除了这种婚丧嫁娶的大日子,两家也不来往,说那么多也没意思。
    就说:“你还办喜事办上瘾了,家里还有几个姑娘和小爷呢,有你操心的时候。”
    王熙凤点点头,别看她这些日子累的不想起来,但是心里是真的高兴。
    这掐指一算,一年过去一小半了,快乐的日子过的真是快啊!
    “过不几年我就要给巧儿办喜事了,不说这个了,还有十多年呢!二爷呢?到哪儿去了?”
    平儿就说:“去宁国府喝酒了,这是设宴答谢族人帮忙,听说去了不少人呢。”
    王熙凤冷哼了一声:“宁国府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说着就起来,跟平儿说:“睡着了就把他放着吧,让奶妈子看着,你跟我去园子里往缀锦楼走一趟。”
    “怎么还去?和邢姑娘说话?”
    “不是,把二姑娘的东西收拾一下,她回门的时候让她带走,反正是她用惯了的,咱们留着也没用。”
    她们两个去了,在园子的石障前看到云芳带孩子玩儿。
    长生快一岁了,会叫爹妈,会蹒跚学步。
    这正是大观园进门的地方,开门见山,见的就是旁边的石障。大门和石障中间的空地是很大一片地方,够孩子在这里摇摇晃晃的走几步路了。趁着春日正好,云芳把大观园当公园逛,每天领着孩子在里面玩儿。
    王熙凤看到长生在这里玩儿,很后悔没把荂哥儿抱来。和云芳站着说了几句话,问道桂哥儿的时候,云芳就说桂哥儿的好日子结束了。
    “……他爹说如今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就把他送去前院,让一个幕僚带着他读书。请老爷时不时的去看着点,免得孩子不好好学。”
    王熙凤的脸上就表现出一言难尽来:老爷去看了孩子才不好好学吧!老爷是最不在乎孩子读书的那个人!
    贾瑭这么做就是提前准备,关于桂哥儿读书的事儿贾赦也很关心,但是贾瑭不敢让他插手,现在孩子还小,没那么多的要求,就怕将来孩子十几岁了,全力攻读不能分心的时候贾赦心疼孙子在一边捣乱。
    贾瑭打算提前钓鱼执法,就等着贾赦领着桂哥儿玩呢,只要老纨绔敢在桂哥儿读书的事情上拖后腿,他就立即发难,找老太太控诉贾赦做个祖父为老不尊带着孩子瞎闹,从而剥夺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指手画脚的资格。
    所以这时候就把桂哥儿读书的小书房放在贾赦的眼皮子下面,就等着贾赦上钩了。
    至于结果如何,暂时还不知道。
    王熙凤说到去缀锦楼给贾迎春收拾东西,云芳想了想,反正没事可做,都是玩儿,去哪儿玩都一样,让人抱着孩子一起去。
    路过潇湘馆的时候,得知她们姐妹都在这里,就一起进去看看。
    这些女孩都在这里整理书稿。
    林黛玉就解释:“我们去年结社到如今,也作了不少的诗词,眼下离了二姐姐,下半年云妹妹也要出门,她们往后和我们就难以相聚,也不会和我们再结社了。我们打算把这些诗词收录到一起,将来等我们各奔东西没人结社了,刊印出来,一人一本,也算是留着做念想。”
    确实很有意义,云芳就说:“你们尽管作诗,回头我出钱给你们刊印,留给我一本,让我时常翻一翻,就当是跟着学了。”
    林黛玉已经拿手帕捂着嘴笑起来:“你们也别着急,这事儿最后还是落到你们手上。我们结社的时候,年纪最小的两个就是萱儿和巧儿,我们都走了,她们两个还在,哪怕只剩下两个人了,也能结社。
    等她们走了,下面如果还有妹妹,她们的妹妹自然也能写诗,最后整理书稿的人是侄女,侄女们才有几个钱,不还是你们出钱出力刊印出来吗?”
    王熙凤笑着说:“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呢,我就说那两个丫头片子能写什么诗,怎么也跟着你们结社,原来是你们这些做姑姑的心眼多。罢了罢了,除了认倒霉还能如何。把书稿拿来先给我瞧瞧,我要看看这成色,别拿去刊印的时候被人家笑话。”
    一屋子人笑起来,薛宝钗就说:“二奶奶说的跟认字一样,就是拿给你看,你也看不出什么成色来。”
    屋子里再次爆发出一阵哄笑。
    王熙凤说:“这是嫌弃我们不认字,我是看不出来,但是有人能看的出来。芳丫头,来评一评,看看谁写的好。”
    惜春站起来把上次的诗稿拿来,放到云芳跟前:“三嫂子看吧,我要瞧瞧二嫂子搬来的大将有几分本事。”
    云芳把书稿拿到手里,跟王熙凤说:“不管认不认识看不看的懂,翻页的声音一定要大,气势摆足了,不能让这些姑奶奶们看咱们的笑话。”
    一句“姑奶奶”调侃她们,惜春当时就跺脚拉探春和两个嫂子对线。嫂子们太坏了,动不动就拿婚事打趣她们,哪怕没有夫家,这两个嫂子也要提“姑奶奶”的说法,分明就是故意羞她们的。
    探春拉着惜春让她别闹了,论脸皮厚,未婚的小姑子能厚的过已婚能说荤话的嫂子们?
    王熙凤就说:“说一句姑奶奶也不算早,发嫁了二姑奶奶,你们也快了。要不是因为也快了,你们也不会聚在这里整理书稿啊。”
    字字句句,别人是开玩笑,但是说到宝钗的耳朵里,就在不断的增加她的焦虑。
    没过几日迎春带着夫婿回门,荣国府这里隆重招待他们。吃过饭之后,新姑爷去前院和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一起聊天,女眷们一群人在缀锦楼陪着贾迎春说话。老太太就把陪嫁的丫鬟和陪房媳妇们叫来问问他们小夫妻如何相处的。
    到了该走的时候,迎春看着打包好的东西,从里面拿了自己常用的环佩钗簪出来送给姐妹们做念想。
    看她们姐妹有话说,邢夫人带着王熙凤李纨和云芳下楼去了。
    迎春拿了一对金镯子送给了邢岫烟,拿了一支金簪送给了林黛玉,把一只金项圈送给了探春,一块压裙子的玉佩给了惜春,最后选出一只金凤钗送给宝钗。
    她和邢岫烟是礼法上的表姐妹,虽然没血缘,往后来往的时候多,也没那么伤感。探春和惜春是亲妹妹,一起长大,就是分别了日后也是要联系的。林黛玉和她是嫡亲的表姐妹,和两个妹妹一样,联系也会紧密。
    她和薛宝钗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礼法上的联系。薛宝钗在荣国府住了这几年,大家相处的也好,心里也知道将来宝钗回去嫁人了,天南地北再难续上这段情谊。
    所以把最华丽的金凤钗送给了宝钗,思来想去,还是把话说了。
    “我这人嘴笨不会说话,说的不好了你也别往心里去。这园子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如今趁着青春尚在,早做打算吧。”
    薛宝钗几乎笑不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也揭开了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儿:再不打算真的无路可退了。
    连姐妹们都能看明白的事儿,难道家里人看不明白吗?
    薛宝钗心里再次五味杂陈。
    好在转机来了。
    宫中的皇帝和皇后是少年夫妻,这些年感情一直很好,他们夫妻养了两个儿子,这两个皇子年纪相差了七八岁。
    前几年皇帝位置不稳的时候,和太上皇爆发过一场极为激烈的冲突。
    就是立储。
    当时皇帝想立他和皇后的嫡长子为储君入住东宫,太上皇反对,反对的理由除了乱七八糟的一些说法之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体弱。
    嫡长子体弱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胎里带来的毛病,走的快了就喘,重物件拿不动,别人骑马的时候他只能坐车……但是皇帝疼爱这个长子的的心也是真的。当时本该韬光养晦的皇帝为了嫡长子能被立为储君,也是冒了很大的险和太上皇硬扛。
    后来双方各退一步,立储的事儿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这些年磕磕碰碰,皇帝想传位给嫡长子的心一直不变。
    虽然没名分,但是皇帝已经给儿子配齐了东宫的属官,儿子也在东宫住着,就是没正式的册封。这个没名没分的东宫小号朝廷也在运作,皇长子除了体弱,也能像模像样的给皇帝分忧了。
    太上皇早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嫡长子早晚能拿到储君的名分,立储不再是皇帝心头的大事儿,现在横亘在帝后心头的事儿就是给儿子选一房贤妻。
    皇后私下里跟皇帝表示,东宫的女主人不是一两天能选出来的,要在大臣家里挑年纪合适品德贤惠的淑女需要些时间。如今儿子也不小了,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太子妃没有,但是昭训奉仪这样的侍妾该有吧。
    皇帝点头,该有。
    皇后就说:“侍妾而已,不必大张旗鼓,让下面的人找些品貌上佳的送进来就行,要紧的是要有点德行,不能上不了台面。”
    小事儿而已,皇帝日理万机,不管这事儿,让皇后操心去。
    皇后也不是很在意,侍妾而已,又不是找儿媳妇,还要看家世品貌,再打听是不是贤惠,要留意儿子喜不喜欢……皇后转脸跟下面的掌事太监说:“从京城附近选良家子充入宫掖,不要大张旗鼓,先看太子的态度,太子喜欢了再赏名位。”
    太监出宫,给那些下面的徒子徒孙还有各处受宫中太监掌管的司、监、局传话:低调行事,选品貌上佳有德行的女子送东宫听候差遣。
    选宫女不是这个流程和要求,目的一下子就明显了,东宫的小爷开窍了,这是要让下面进献美色。
    这消息就传到了夏家,夏家掌管着桂花局,这桂花局是和宫中打交道的,虽然宫里要求低调行事,但是东宫那里是个热灶。凡是有点心眼的都在找合适的女孩,要是这女孩能在太子身边站住了,往后再有个一男半女,就是外面这些皇商和太监们的靠山。
    夏家的太太就觉得可惜:“我只有一个女儿,要是有两个,就送去一个。真是……”
    这样子像是丢了几万两银子,就差对着胸口捶几下表示痛心疾首了。
    但是夏金桂听了这个消息,瞬间想到了薛宝钗。
    太子现在很尊贵,往后要是登基了,更是最最最尊贵的人。
    她心想反正薛宝钗现在没人家,不如拿她去敲门,行不行就看薛家的造化了,不行了也没事,那是她薛宝钗没福气,怨不得别人。
    第322章 盼青云
    这主意让薛姨妈很动心。
    但是薛姨妈也有疑问:“太子如今年岁也不算大,你妹妹比他年纪大了些,宫里能答应吗?”
    将心比心,她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带入到皇后的身上就会觉得这事儿不可能成功。薛姨妈自己还想要个好点的媳妇儿,就算是给儿子挑个妾也要找不错的姑娘,要老实听话不调皮的才行,薛宝钗和老实听话不调皮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皇后比她能挑选的范围广不说,而且人家也有对全天下挑挑拣拣的底气。她是给太子挑侍妾,这事儿已经不算是私事儿了,要是侍妾的地位再高点,比如说良娣,这是要彻查代,如果入选女孩的父兄有违法乱纪的事儿,再或者有明显的污点在身上甩不掉,群臣是要在朝堂上议论一番,甚至是要对着皇帝一顿乱喷的。
    而且皇后疼儿子的心和天下做母亲的女人差不多,处处以儿子为先,深宫里面规矩更多,侍妾更难做。
    薛姨妈没有站在皇后的角度上考虑过这件事情,如果站在皇后的角度上,对薛宝钗用要给挑剔的目光看待,她也不会问出这个问题。也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站在自己疼女儿的这个角度上,就不该和夏金桂讨论下去。
    夏金桂是本着有枣没枣打杆子的想法,就说:“人家还说女大抱金砖呢,当初你们想着把妹妹许给贾宝玉的时候,妹妹不也是比表弟的年纪大吗?”
    可是宝玉的年纪也比太子大了一点啊!
    她反而觉得夏金桂这说法很对,女孩子大点怎么了?大一点更稳重。能规劝夫君上进,能管好家务。
    她完全没想过,规劝夫君管好家务是正房大妇该做的事儿。
    深宫里面如果真有侍妾和宫女规劝太子上进,这不是幸事,这不是书上记载的贤妃德行,而是下一刻就要驾鹤西去的悲剧。
    就是想给宫中的男人进言,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返回顶部↑
    第321章 寻前路
    贾迎春出嫁之后,王熙凤累的好几天都缓不过气来。
    虽然很累,但是她也很高兴,这两个月来人家送来的贺礼就装了好几个库房,用云芳的话来说,这是在打擦边球。明知道这是受贿,然而人情社会这也能解释成收份子钱。
    举个例子:人家送来了价值三百两银子的贺礼,到时候人家办事,荣国府想起来给回一百两银子的贺礼。或者是不知道,就是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不还这个份子钱。就是官府查起来也没法定性成受贿。
    就一桩婚事,让王熙凤施展了本事又能弄到了银子,简直是双赢。
    王熙凤美滋滋的在家里和平儿说:“就这次办事儿,家里给了嫁妆不假,但是那是老太太的私房占大头,公中的东西陪嫁了一些,再把徐家的聘礼填上,各家的添妆……这乱七八糟的把嫁妆给撑起来了。
    咱们这次又收了钱,加上去年过年没怎么花钱,还有关外庄子的收成……哎呀,这真是要过一个肥年啊!往年都是寅吃卯粮,如今我可算是看到能剩下银子留到明年用了。”
    平儿就说:“别高兴的太早了,还有邢家的表姑娘呢。她家没给她准备嫁妆,这钱还是咱们家出。”
    王熙凤说:“我巴不得明年再照此办理一次,虽然邢家是破落户,但是你三奶奶有钱,她不是小气的人,到时候会出钱贴补的。
    老太太费尽心思的笼络邢家,不还是觉得三爷没一母同胞的姐妹吗,目的还是用邢家的婚事给三爷拉个帮手,好事儿都做到九十九了,眼看着功德圆满差最后那一哆嗦,你三奶奶绝对把事儿给办大大方方漂漂亮亮,压根不用我催。
    就看收到的贺礼怎么分吧,我是觉得三爷和三奶奶不会计较的,十有**是放在公中用了,反正现在是他们兄弟在外面撑着,都往家里拿钱,日子也好过一些,总胜过那些只会花钱不往家里拿钱的主儿。”
    平儿抱着荂哥儿,拍着他的后背哄他睡觉,总觉得她在内涵以前的二房。不过除了这种婚丧嫁娶的大日子,两家也不来往,说那么多也没意思。
    就说:“你还办喜事办上瘾了,家里还有几个姑娘和小爷呢,有你操心的时候。”
    王熙凤点点头,别看她这些日子累的不想起来,但是心里是真的高兴。
    这掐指一算,一年过去一小半了,快乐的日子过的真是快啊!
    “过不几年我就要给巧儿办喜事了,不说这个了,还有十多年呢!二爷呢?到哪儿去了?”
    平儿就说:“去宁国府喝酒了,这是设宴答谢族人帮忙,听说去了不少人呢。”
    王熙凤冷哼了一声:“宁国府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说着就起来,跟平儿说:“睡着了就把他放着吧,让奶妈子看着,你跟我去园子里往缀锦楼走一趟。”
    “怎么还去?和邢姑娘说话?”
    “不是,把二姑娘的东西收拾一下,她回门的时候让她带走,反正是她用惯了的,咱们留着也没用。”
    她们两个去了,在园子的石障前看到云芳带孩子玩儿。
    长生快一岁了,会叫爹妈,会蹒跚学步。
    这正是大观园进门的地方,开门见山,见的就是旁边的石障。大门和石障中间的空地是很大一片地方,够孩子在这里摇摇晃晃的走几步路了。趁着春日正好,云芳把大观园当公园逛,每天领着孩子在里面玩儿。
    王熙凤看到长生在这里玩儿,很后悔没把荂哥儿抱来。和云芳站着说了几句话,问道桂哥儿的时候,云芳就说桂哥儿的好日子结束了。
    “……他爹说如今正是读书的好时节,就把他送去前院,让一个幕僚带着他读书。请老爷时不时的去看着点,免得孩子不好好学。”
    王熙凤的脸上就表现出一言难尽来:老爷去看了孩子才不好好学吧!老爷是最不在乎孩子读书的那个人!
    贾瑭这么做就是提前准备,关于桂哥儿读书的事儿贾赦也很关心,但是贾瑭不敢让他插手,现在孩子还小,没那么多的要求,就怕将来孩子十几岁了,全力攻读不能分心的时候贾赦心疼孙子在一边捣乱。
    贾瑭打算提前钓鱼执法,就等着贾赦领着桂哥儿玩呢,只要老纨绔敢在桂哥儿读书的事情上拖后腿,他就立即发难,找老太太控诉贾赦做个祖父为老不尊带着孩子瞎闹,从而剥夺他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指手画脚的资格。
    所以这时候就把桂哥儿读书的小书房放在贾赦的眼皮子下面,就等着贾赦上钩了。
    至于结果如何,暂时还不知道。
    王熙凤说到去缀锦楼给贾迎春收拾东西,云芳想了想,反正没事可做,都是玩儿,去哪儿玩都一样,让人抱着孩子一起去。
    路过潇湘馆的时候,得知她们姐妹都在这里,就一起进去看看。
    这些女孩都在这里整理书稿。
    林黛玉就解释:“我们去年结社到如今,也作了不少的诗词,眼下离了二姐姐,下半年云妹妹也要出门,她们往后和我们就难以相聚,也不会和我们再结社了。我们打算把这些诗词收录到一起,将来等我们各奔东西没人结社了,刊印出来,一人一本,也算是留着做念想。”
    确实很有意义,云芳就说:“你们尽管作诗,回头我出钱给你们刊印,留给我一本,让我时常翻一翻,就当是跟着学了。”
    林黛玉已经拿手帕捂着嘴笑起来:“你们也别着急,这事儿最后还是落到你们手上。我们结社的时候,年纪最小的两个就是萱儿和巧儿,我们都走了,她们两个还在,哪怕只剩下两个人了,也能结社。
    等她们走了,下面如果还有妹妹,她们的妹妹自然也能写诗,最后整理书稿的人是侄女,侄女们才有几个钱,不还是你们出钱出力刊印出来吗?”
    王熙凤笑着说:“原来在这里等着我们呢,我就说那两个丫头片子能写什么诗,怎么也跟着你们结社,原来是你们这些做姑姑的心眼多。罢了罢了,除了认倒霉还能如何。把书稿拿来先给我瞧瞧,我要看看这成色,别拿去刊印的时候被人家笑话。”
    一屋子人笑起来,薛宝钗就说:“二奶奶说的跟认字一样,就是拿给你看,你也看不出什么成色来。”
    屋子里再次爆发出一阵哄笑。
    王熙凤说:“这是嫌弃我们不认字,我是看不出来,但是有人能看的出来。芳丫头,来评一评,看看谁写的好。”
    惜春站起来把上次的诗稿拿来,放到云芳跟前:“三嫂子看吧,我要瞧瞧二嫂子搬来的大将有几分本事。”
    云芳把书稿拿到手里,跟王熙凤说:“不管认不认识看不看的懂,翻页的声音一定要大,气势摆足了,不能让这些姑奶奶们看咱们的笑话。”
    一句“姑奶奶”调侃她们,惜春当时就跺脚拉探春和两个嫂子对线。嫂子们太坏了,动不动就拿婚事打趣她们,哪怕没有夫家,这两个嫂子也要提“姑奶奶”的说法,分明就是故意羞她们的。
    探春拉着惜春让她别闹了,论脸皮厚,未婚的小姑子能厚的过已婚能说荤话的嫂子们?
    王熙凤就说:“说一句姑奶奶也不算早,发嫁了二姑奶奶,你们也快了。要不是因为也快了,你们也不会聚在这里整理书稿啊。”
    字字句句,别人是开玩笑,但是说到宝钗的耳朵里,就在不断的增加她的焦虑。
    没过几日迎春带着夫婿回门,荣国府这里隆重招待他们。吃过饭之后,新姑爷去前院和老丈人大舅子小舅子一起聊天,女眷们一群人在缀锦楼陪着贾迎春说话。老太太就把陪嫁的丫鬟和陪房媳妇们叫来问问他们小夫妻如何相处的。
    到了该走的时候,迎春看着打包好的东西,从里面拿了自己常用的环佩钗簪出来送给姐妹们做念想。
    看她们姐妹有话说,邢夫人带着王熙凤李纨和云芳下楼去了。
    迎春拿了一对金镯子送给了邢岫烟,拿了一支金簪送给了林黛玉,把一只金项圈送给了探春,一块压裙子的玉佩给了惜春,最后选出一只金凤钗送给宝钗。
    她和邢岫烟是礼法上的表姐妹,虽然没血缘,往后来往的时候多,也没那么伤感。探春和惜春是亲妹妹,一起长大,就是分别了日后也是要联系的。林黛玉和她是嫡亲的表姐妹,和两个妹妹一样,联系也会紧密。
    她和薛宝钗既没有血缘关系,也没有礼法上的联系。薛宝钗在荣国府住了这几年,大家相处的也好,心里也知道将来宝钗回去嫁人了,天南地北再难续上这段情谊。
    所以把最华丽的金凤钗送给了宝钗,思来想去,还是把话说了。
    “我这人嘴笨不会说话,说的不好了你也别往心里去。这园子虽好却非久留之地,如今趁着青春尚在,早做打算吧。”
    薛宝钗几乎笑不出来了。
    这话是实话,也揭开了她不愿意面对的事儿:再不打算真的无路可退了。
    连姐妹们都能看明白的事儿,难道家里人看不明白吗?
    薛宝钗心里再次五味杂陈。
    好在转机来了。
    宫中的皇帝和皇后是少年夫妻,这些年感情一直很好,他们夫妻养了两个儿子,这两个皇子年纪相差了七八岁。
    前几年皇帝位置不稳的时候,和太上皇爆发过一场极为激烈的冲突。
    就是立储。
    当时皇帝想立他和皇后的嫡长子为储君入住东宫,太上皇反对,反对的理由除了乱七八糟的一些说法之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皇帝的嫡长子体弱。
    嫡长子体弱是不争的事实,这是胎里带来的毛病,走的快了就喘,重物件拿不动,别人骑马的时候他只能坐车……但是皇帝疼爱这个长子的的心也是真的。当时本该韬光养晦的皇帝为了嫡长子能被立为储君,也是冒了很大的险和太上皇硬扛。
    后来双方各退一步,立储的事儿就这么糊弄过去了。这些年磕磕碰碰,皇帝想传位给嫡长子的心一直不变。
    虽然没名分,但是皇帝已经给儿子配齐了东宫的属官,儿子也在东宫住着,就是没正式的册封。这个没名没分的东宫小号朝廷也在运作,皇长子除了体弱,也能像模像样的给皇帝分忧了。
    太上皇早已经是秋后的蚂蚱,嫡长子早晚能拿到储君的名分,立储不再是皇帝心头的大事儿,现在横亘在帝后心头的事儿就是给儿子选一房贤妻。
    皇后私下里跟皇帝表示,东宫的女主人不是一两天能选出来的,要在大臣家里挑年纪合适品德贤惠的淑女需要些时间。如今儿子也不小了,都是十几岁的小伙子了,太子妃没有,但是昭训奉仪这样的侍妾该有吧。
    皇帝点头,该有。
    皇后就说:“侍妾而已,不必大张旗鼓,让下面的人找些品貌上佳的送进来就行,要紧的是要有点德行,不能上不了台面。”
    小事儿而已,皇帝日理万机,不管这事儿,让皇后操心去。
    皇后也不是很在意,侍妾而已,又不是找儿媳妇,还要看家世品貌,再打听是不是贤惠,要留意儿子喜不喜欢……皇后转脸跟下面的掌事太监说:“从京城附近选良家子充入宫掖,不要大张旗鼓,先看太子的态度,太子喜欢了再赏名位。”
    太监出宫,给那些下面的徒子徒孙还有各处受宫中太监掌管的司、监、局传话:低调行事,选品貌上佳有德行的女子送东宫听候差遣。
    选宫女不是这个流程和要求,目的一下子就明显了,东宫的小爷开窍了,这是要让下面进献美色。
    这消息就传到了夏家,夏家掌管着桂花局,这桂花局是和宫中打交道的,虽然宫里要求低调行事,但是东宫那里是个热灶。凡是有点心眼的都在找合适的女孩,要是这女孩能在太子身边站住了,往后再有个一男半女,就是外面这些皇商和太监们的靠山。
    夏家的太太就觉得可惜:“我只有一个女儿,要是有两个,就送去一个。真是……”
    这样子像是丢了几万两银子,就差对着胸口捶几下表示痛心疾首了。
    但是夏金桂听了这个消息,瞬间想到了薛宝钗。
    太子现在很尊贵,往后要是登基了,更是最最最尊贵的人。
    她心想反正薛宝钗现在没人家,不如拿她去敲门,行不行就看薛家的造化了,不行了也没事,那是她薛宝钗没福气,怨不得别人。
    第322章 盼青云
    这主意让薛姨妈很动心。
    但是薛姨妈也有疑问:“太子如今年岁也不算大,你妹妹比他年纪大了些,宫里能答应吗?”
    将心比心,她只要把自己的想法带入到皇后的身上就会觉得这事儿不可能成功。薛姨妈自己还想要个好点的媳妇儿,就算是给儿子挑个妾也要找不错的姑娘,要老实听话不调皮的才行,薛宝钗和老实听话不调皮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
    皇后比她能挑选的范围广不说,而且人家也有对全天下挑挑拣拣的底气。她是给太子挑侍妾,这事儿已经不算是私事儿了,要是侍妾的地位再高点,比如说良娣,这是要彻查代,如果入选女孩的父兄有违法乱纪的事儿,再或者有明显的污点在身上甩不掉,群臣是要在朝堂上议论一番,甚至是要对着皇帝一顿乱喷的。
    而且皇后疼儿子的心和天下做母亲的女人差不多,处处以儿子为先,深宫里面规矩更多,侍妾更难做。
    薛姨妈没有站在皇后的角度上考虑过这件事情,如果站在皇后的角度上,对薛宝钗用要给挑剔的目光看待,她也不会问出这个问题。也没有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事情,如果站在自己疼女儿的这个角度上,就不该和夏金桂讨论下去。
    夏金桂是本着有枣没枣打杆子的想法,就说:“人家还说女大抱金砖呢,当初你们想着把妹妹许给贾宝玉的时候,妹妹不也是比表弟的年纪大吗?”
    可是宝玉的年纪也比太子大了一点啊!
    她反而觉得夏金桂这说法很对,女孩子大点怎么了?大一点更稳重。能规劝夫君上进,能管好家务。
    她完全没想过,规劝夫君管好家务是正房大妇该做的事儿。
    深宫里面如果真有侍妾和宫女规劝太子上进,这不是幸事,这不是书上记载的贤妃德行,而是下一刻就要驾鹤西去的悲剧。
    就是想给宫中的男人进言,也要先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