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的读书郎 第204节
“鳌山一盏千金价”,因体量较大、灯盏万千,而形成了壮观的灯山光海,恐怕这县城里头,没有比这个更亮的灯笼群了。
“这么大的灯笼堆啊!”王珺是头一次进入书院,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笼山,这灯笼亮的,整个广场纤毫毕现。
“这叫鳌山灯……。”温润跟他们说了一下鳌山灯的来历。
“前朝的糟粕啊?”王珺顿时吧嗒嘴:“这前朝的皇帝还真会玩儿,这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这个是个最小型的那种,但也十分豪华了。”温润道:“书院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这么一个简易的鳌山灯,也是花费不菲的,书院能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可见今年是很能搞啦。
鳌山灯堆的四周,挂满了同样精美的灯笼。
每一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且每一个灯笼那里都有人守着,七八个灯笼一个人,都是学院里的人。
见到温润自然是认识的,纷纷打招呼:“温雅士!”
“温举人啊!”
“哦哦,新春大吉啊!”温润跟他们打招呼,并且掏出来红包,挨个发。
王珺总算是知道,他走的时候,为什么带了那么多红包了,这是给这帮人发的啊。
每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头,都装了两钱银子,制作成花生豆儿样,这是专门从来新年的时候,做送礼的用。
还有平安花钱,就是正面是“太平通宝”,背面有字,写的是“元享利贞”这样的吉祥字。
或者说,是吉祥话。
温润这红色的荷包,是家里人自己制作的,荷包上用红色的十字绣绣着“新春大吉”四个字,简单又快乐的风格。
“新春大吉!”这都是温润的师弟们,故而温润这散财童子当得不错。
一个老虎灯笼前,王珺摸了一下那下面的灯谜。
“低头思故乡?”王珺认识这个灯谜上的字:“这不是一首诗里头的一句么?”他记得两个弟弟背过的,而且他也背过,是那个诗仙李白的诗,叫啥来着?他忘记了,但是诗记得。
好像是叫《静夜思》来着?
反正是怀念家乡的一首诗。
王珏看了一眼:“是的,大哥,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瑾干脆背了出来。
“打一草药名?”众人围着看,但是他们对草药,不熟悉,偏偏陆氏医馆的那些人,都没来。
不由得,众人都看向了温润,作为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应该知道吧?
“你知道吗?”王珺也看向了温润,指望这个读书郎给自己解惑呢。
“知道。”温润就用这边的笔墨,写了谜底:怀熟地。
“怀熟地?”众人一愣,王珺就更不明白了:“这是草药?”
“是,这种药材叫地黄。”温润解释道:“有生熟之分,生的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一味好药材,熟地黄更适合温补,而且根据产地不同,还分为怀庆地黄、蒙古地黄、天台地黄等等。”
王珺大为惊奇:“你咋知道的这么多?”
温润笑了:“我在陆氏医馆那里,吃过几顿饭,他们家的饭菜一般都是药膳为主,喝过生地猪蹄汤,熟地老鸭汤。”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前世上学那会儿,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有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印象最深刻,一天起码能在电视上看到五十回。
他不明白这个药是个什么玩意儿,故而特意闲着无聊时的时候,上度娘查了一下,记得特别清楚!
王珺想了想:“哦,就是有药味儿的那个汤水啊?”
他才知道,那是药膳,当时只觉得他们家做饭那个人的手艺有点潮,没想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温润哭笑不得:“走吧,去看下一个。”
下一个灯谜,温润也破解了出来,那是一盏很特别的八卦灯笼。
许攸十分喜欢,他就拎着了。
王珺一看,心里不舒服了,看着温润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了。
温润只好又给他猜了一个制作成刀型的灯笼。
刚溜达不到一半呢,就被赵先生找到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赵先生,我们在猜灯谜呀!”温润笑着道:“何况这才刚来没多少时间。”
“那边都有人去了,就在鳌山灯那里,你们这溜边儿走,干什么呢?黄花鱼啊?”赵先生赶紧的道:“快点过去吧,我跟你们说,今天来了几位才子,是来自府城的,但是我看这帮秀才来意不善啊!”
“他们是来挑衅我的?”温润自从当了雅士,又被一群贵公子们交了朋友,就成了这个样子。
一般人不来请教,可敢跟他请教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概是吧,只是吴山长一直在拖着没让他们找上门去。”赵先生道:“这次是他们搞得鳌山灯,不是咱们书院。”
“怪不得呢!”温润恍然大悟:“我就说,咱们书院还没那么阔气,搞这种奢侈品。”
“是啊,奢侈品,这个词儿不错,这么一个简单的鳌山灯,花费了几百两银子啊。”赵先生道:“足够咱们书院食堂那边,半年的花费了。”
“他们在鳌山灯那里等我,是想要独占鳌头啊?”温润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
“他们在鳌山灯上挂了不少的灯谜,要跟你比一比呢。”赵先生笑的像是一只偷鸡的黄鼠狼:“他们觉得正面赢你不太有把握,就走这种小道。”
猜灯谜么,其实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但是他们专门为了温润而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真的是太做作了。
是为了出名而挑衅温雅士,这与展示才华不同。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白天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赵先生道:“那个崔公子,就是几个才子之一,只不过他是今年新来的,大概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他本来想跟着邓二少他们的,可是邓二少没要他。”
“哦?”温润想起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已经离开府城了。”
“我知道,可很多人想加入他们,却被他们不屑一顾,只有你加入了他们,甚至他们去拜访你两次,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啊!”赵先生貌似也很羡慕:“那些才是大才子,这帮人,只是跳梁小丑。”
“您以前提起府城的才子们,可是说他们都很好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这怎么突然就看不上眼了呢?”
“看过了谢六公子他们,天下还有能有多大的才子,能入眼啊?”赵先生感叹了一句:“那才是真正的才子。”
可不是么,那群贵公子们,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正说着呢,他们到了鳌山,顺着灯笼搭建的阶梯,上了去,这四周的鳌山灯很多很亮,中间却是空的!
这中间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台子,只不过这里地基起得高一些,这台子看着就高了点儿,上面已经站了好些人。
四周还放了长条案几,有文房四宝,还有酒水点心,更有几个风炉,在烧热水,用来冲茶的,而站着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坐着的,其中之一,就是吴山长。
老头儿精神抖擞,身边坐着的另外几个老头儿,温润也认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几位老儒生,分别是府城永清府学的山长、永清书院的山长,以及永安书院的山长。
说白了,都是官府学院的校长们。
而在他们的身后,各自站了几个人。
第198章 花灯小文会(下)
其中就有上午找事儿的那位崔公子。
不过没温源温浪了。
温润来了,身后还跟着王珺。
崔公子大概是想扳回一城,上午那会儿,他真是丢人了,故而看到王珺之后,他第一个行礼问好。
他就不信了,这么多人都在,温润眼睁睁地让自己的师长,给自己男人行礼?
可是不行礼的话,可说不过去了啊!
其他人挺意外崔公子的举动,这家伙别看打扮的平平无奇,可实际上,却是出身豪门,最懂得阶级分明的,他这一代兄弟姐妹八个,却有嫡出庶出之别,非常的讲究这些。
突然带头给王珺行礼,还是九十度作揖鞠躬的那种。
其他人一愣之后,才意识到,温润带来的人,与众不同。
也赶紧行礼吧!
其他人好说,可在场的几位山长和先生,虽然是有功名在身的,可是别忘了,他们是有官职在身的!
八品九品,那也是个官儿。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这就得跪下磕头啊。
崔凡这家伙,不安好心。
王珺岂能让他们难做?直接就一伸手:“不必多礼,几位老先生坐吧,我就是跟来看个热闹,这个崔凡,我见过,白天的时候见过,是个糊涂蛋。”
王珺一边说,一边大马金刀的坐在了一个空位置上。
永宁书院的人一阵哄笑,白天的时候,他们都听说了。
就因为听说了,才佩服的看着温润,这可是他们永宁县的温雅士。
只有他能想出来这种简单的办法,也只有他才会压制住王珺这位五品千户大人的火气。
“你!”崔凡这个气啊,他长这么大,还没人这么说过他。
从小就是在夸奖里长大的,什么聪明绝顶啊,天才儿童啊,这种赞美的话,有人说他是聪明蛋儿,是奶奶这么说的,可没人说过他是糊涂蛋儿啊。
“我什么我?”王珺摆出来在军营里的气势:“老子在前线剿匪杀寇的时候,你还在摇头晃脑的背书呢!”
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你好好的坐着,跟谁老子老子的呢?”
崔凡立刻大声的道:“你凭什么跟我老子老子的?你知道我老子是谁吗?你竟然敢跟我这么说话?”
“你父亲是谁呀?”王珺安抚的拍了拍温润的手。
“我父亲是永清府同知,崔安,崔如安!”崔凡报了自家门。
温润看向了许攸,许攸点点头:“跟我岳父一样。”
温润明白了,也是个捐官,空有名头没啥实权的。
不过好歹也是个官身不是?
温润抬手,捏了一下王珺的肩膀,王珺就明白了。
他也被温润普及过这个“捐官”的事情,他对此事其实还有点念想的,也想给温润捐一个来着。
可是没打听好,捐官怎么办? ↑返回顶部↑
“这么大的灯笼堆啊!”王珺是头一次进入书院,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笼山,这灯笼亮的,整个广场纤毫毕现。
“这叫鳌山灯……。”温润跟他们说了一下鳌山灯的来历。
“前朝的糟粕啊?”王珺顿时吧嗒嘴:“这前朝的皇帝还真会玩儿,这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这个是个最小型的那种,但也十分豪华了。”温润道:“书院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这么一个简易的鳌山灯,也是花费不菲的,书院能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可见今年是很能搞啦。
鳌山灯堆的四周,挂满了同样精美的灯笼。
每一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且每一个灯笼那里都有人守着,七八个灯笼一个人,都是学院里的人。
见到温润自然是认识的,纷纷打招呼:“温雅士!”
“温举人啊!”
“哦哦,新春大吉啊!”温润跟他们打招呼,并且掏出来红包,挨个发。
王珺总算是知道,他走的时候,为什么带了那么多红包了,这是给这帮人发的啊。
每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头,都装了两钱银子,制作成花生豆儿样,这是专门从来新年的时候,做送礼的用。
还有平安花钱,就是正面是“太平通宝”,背面有字,写的是“元享利贞”这样的吉祥字。
或者说,是吉祥话。
温润这红色的荷包,是家里人自己制作的,荷包上用红色的十字绣绣着“新春大吉”四个字,简单又快乐的风格。
“新春大吉!”这都是温润的师弟们,故而温润这散财童子当得不错。
一个老虎灯笼前,王珺摸了一下那下面的灯谜。
“低头思故乡?”王珺认识这个灯谜上的字:“这不是一首诗里头的一句么?”他记得两个弟弟背过的,而且他也背过,是那个诗仙李白的诗,叫啥来着?他忘记了,但是诗记得。
好像是叫《静夜思》来着?
反正是怀念家乡的一首诗。
王珏看了一眼:“是的,大哥,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瑾干脆背了出来。
“打一草药名?”众人围着看,但是他们对草药,不熟悉,偏偏陆氏医馆的那些人,都没来。
不由得,众人都看向了温润,作为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应该知道吧?
“你知道吗?”王珺也看向了温润,指望这个读书郎给自己解惑呢。
“知道。”温润就用这边的笔墨,写了谜底:怀熟地。
“怀熟地?”众人一愣,王珺就更不明白了:“这是草药?”
“是,这种药材叫地黄。”温润解释道:“有生熟之分,生的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一味好药材,熟地黄更适合温补,而且根据产地不同,还分为怀庆地黄、蒙古地黄、天台地黄等等。”
王珺大为惊奇:“你咋知道的这么多?”
温润笑了:“我在陆氏医馆那里,吃过几顿饭,他们家的饭菜一般都是药膳为主,喝过生地猪蹄汤,熟地老鸭汤。”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前世上学那会儿,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有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印象最深刻,一天起码能在电视上看到五十回。
他不明白这个药是个什么玩意儿,故而特意闲着无聊时的时候,上度娘查了一下,记得特别清楚!
王珺想了想:“哦,就是有药味儿的那个汤水啊?”
他才知道,那是药膳,当时只觉得他们家做饭那个人的手艺有点潮,没想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温润哭笑不得:“走吧,去看下一个。”
下一个灯谜,温润也破解了出来,那是一盏很特别的八卦灯笼。
许攸十分喜欢,他就拎着了。
王珺一看,心里不舒服了,看着温润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了。
温润只好又给他猜了一个制作成刀型的灯笼。
刚溜达不到一半呢,就被赵先生找到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赵先生,我们在猜灯谜呀!”温润笑着道:“何况这才刚来没多少时间。”
“那边都有人去了,就在鳌山灯那里,你们这溜边儿走,干什么呢?黄花鱼啊?”赵先生赶紧的道:“快点过去吧,我跟你们说,今天来了几位才子,是来自府城的,但是我看这帮秀才来意不善啊!”
“他们是来挑衅我的?”温润自从当了雅士,又被一群贵公子们交了朋友,就成了这个样子。
一般人不来请教,可敢跟他请教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概是吧,只是吴山长一直在拖着没让他们找上门去。”赵先生道:“这次是他们搞得鳌山灯,不是咱们书院。”
“怪不得呢!”温润恍然大悟:“我就说,咱们书院还没那么阔气,搞这种奢侈品。”
“是啊,奢侈品,这个词儿不错,这么一个简单的鳌山灯,花费了几百两银子啊。”赵先生道:“足够咱们书院食堂那边,半年的花费了。”
“他们在鳌山灯那里等我,是想要独占鳌头啊?”温润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
“他们在鳌山灯上挂了不少的灯谜,要跟你比一比呢。”赵先生笑的像是一只偷鸡的黄鼠狼:“他们觉得正面赢你不太有把握,就走这种小道。”
猜灯谜么,其实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但是他们专门为了温润而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真的是太做作了。
是为了出名而挑衅温雅士,这与展示才华不同。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白天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赵先生道:“那个崔公子,就是几个才子之一,只不过他是今年新来的,大概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他本来想跟着邓二少他们的,可是邓二少没要他。”
“哦?”温润想起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已经离开府城了。”
“我知道,可很多人想加入他们,却被他们不屑一顾,只有你加入了他们,甚至他们去拜访你两次,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啊!”赵先生貌似也很羡慕:“那些才是大才子,这帮人,只是跳梁小丑。”
“您以前提起府城的才子们,可是说他们都很好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这怎么突然就看不上眼了呢?”
“看过了谢六公子他们,天下还有能有多大的才子,能入眼啊?”赵先生感叹了一句:“那才是真正的才子。”
可不是么,那群贵公子们,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正说着呢,他们到了鳌山,顺着灯笼搭建的阶梯,上了去,这四周的鳌山灯很多很亮,中间却是空的!
这中间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台子,只不过这里地基起得高一些,这台子看着就高了点儿,上面已经站了好些人。
四周还放了长条案几,有文房四宝,还有酒水点心,更有几个风炉,在烧热水,用来冲茶的,而站着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坐着的,其中之一,就是吴山长。
老头儿精神抖擞,身边坐着的另外几个老头儿,温润也认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几位老儒生,分别是府城永清府学的山长、永清书院的山长,以及永安书院的山长。
说白了,都是官府学院的校长们。
而在他们的身后,各自站了几个人。
第198章 花灯小文会(下)
其中就有上午找事儿的那位崔公子。
不过没温源温浪了。
温润来了,身后还跟着王珺。
崔公子大概是想扳回一城,上午那会儿,他真是丢人了,故而看到王珺之后,他第一个行礼问好。
他就不信了,这么多人都在,温润眼睁睁地让自己的师长,给自己男人行礼?
可是不行礼的话,可说不过去了啊!
其他人挺意外崔公子的举动,这家伙别看打扮的平平无奇,可实际上,却是出身豪门,最懂得阶级分明的,他这一代兄弟姐妹八个,却有嫡出庶出之别,非常的讲究这些。
突然带头给王珺行礼,还是九十度作揖鞠躬的那种。
其他人一愣之后,才意识到,温润带来的人,与众不同。
也赶紧行礼吧!
其他人好说,可在场的几位山长和先生,虽然是有功名在身的,可是别忘了,他们是有官职在身的!
八品九品,那也是个官儿。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这就得跪下磕头啊。
崔凡这家伙,不安好心。
王珺岂能让他们难做?直接就一伸手:“不必多礼,几位老先生坐吧,我就是跟来看个热闹,这个崔凡,我见过,白天的时候见过,是个糊涂蛋。”
王珺一边说,一边大马金刀的坐在了一个空位置上。
永宁书院的人一阵哄笑,白天的时候,他们都听说了。
就因为听说了,才佩服的看着温润,这可是他们永宁县的温雅士。
只有他能想出来这种简单的办法,也只有他才会压制住王珺这位五品千户大人的火气。
“你!”崔凡这个气啊,他长这么大,还没人这么说过他。
从小就是在夸奖里长大的,什么聪明绝顶啊,天才儿童啊,这种赞美的话,有人说他是聪明蛋儿,是奶奶这么说的,可没人说过他是糊涂蛋儿啊。
“我什么我?”王珺摆出来在军营里的气势:“老子在前线剿匪杀寇的时候,你还在摇头晃脑的背书呢!”
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你好好的坐着,跟谁老子老子的呢?”
崔凡立刻大声的道:“你凭什么跟我老子老子的?你知道我老子是谁吗?你竟然敢跟我这么说话?”
“你父亲是谁呀?”王珺安抚的拍了拍温润的手。
“我父亲是永清府同知,崔安,崔如安!”崔凡报了自家门。
温润看向了许攸,许攸点点头:“跟我岳父一样。”
温润明白了,也是个捐官,空有名头没啥实权的。
不过好歹也是个官身不是?
温润抬手,捏了一下王珺的肩膀,王珺就明白了。
他也被温润普及过这个“捐官”的事情,他对此事其实还有点念想的,也想给温润捐一个来着。
可是没打听好,捐官怎么办? ↑返回顶部↑
“鳌山一盏千金价”,因体量较大、灯盏万千,而形成了壮观的灯山光海,恐怕这县城里头,没有比这个更亮的灯笼群了。
“这么大的灯笼堆啊!”王珺是头一次进入书院,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笼山,这灯笼亮的,整个广场纤毫毕现。
“这叫鳌山灯……。”温润跟他们说了一下鳌山灯的来历。
“前朝的糟粕啊?”王珺顿时吧嗒嘴:“这前朝的皇帝还真会玩儿,这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这个是个最小型的那种,但也十分豪华了。”温润道:“书院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这么一个简易的鳌山灯,也是花费不菲的,书院能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可见今年是很能搞啦。
鳌山灯堆的四周,挂满了同样精美的灯笼。
每一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且每一个灯笼那里都有人守着,七八个灯笼一个人,都是学院里的人。
见到温润自然是认识的,纷纷打招呼:“温雅士!”
“温举人啊!”
“哦哦,新春大吉啊!”温润跟他们打招呼,并且掏出来红包,挨个发。
王珺总算是知道,他走的时候,为什么带了那么多红包了,这是给这帮人发的啊。
每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头,都装了两钱银子,制作成花生豆儿样,这是专门从来新年的时候,做送礼的用。
还有平安花钱,就是正面是“太平通宝”,背面有字,写的是“元享利贞”这样的吉祥字。
或者说,是吉祥话。
温润这红色的荷包,是家里人自己制作的,荷包上用红色的十字绣绣着“新春大吉”四个字,简单又快乐的风格。
“新春大吉!”这都是温润的师弟们,故而温润这散财童子当得不错。
一个老虎灯笼前,王珺摸了一下那下面的灯谜。
“低头思故乡?”王珺认识这个灯谜上的字:“这不是一首诗里头的一句么?”他记得两个弟弟背过的,而且他也背过,是那个诗仙李白的诗,叫啥来着?他忘记了,但是诗记得。
好像是叫《静夜思》来着?
反正是怀念家乡的一首诗。
王珏看了一眼:“是的,大哥,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瑾干脆背了出来。
“打一草药名?”众人围着看,但是他们对草药,不熟悉,偏偏陆氏医馆的那些人,都没来。
不由得,众人都看向了温润,作为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应该知道吧?
“你知道吗?”王珺也看向了温润,指望这个读书郎给自己解惑呢。
“知道。”温润就用这边的笔墨,写了谜底:怀熟地。
“怀熟地?”众人一愣,王珺就更不明白了:“这是草药?”
“是,这种药材叫地黄。”温润解释道:“有生熟之分,生的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一味好药材,熟地黄更适合温补,而且根据产地不同,还分为怀庆地黄、蒙古地黄、天台地黄等等。”
王珺大为惊奇:“你咋知道的这么多?”
温润笑了:“我在陆氏医馆那里,吃过几顿饭,他们家的饭菜一般都是药膳为主,喝过生地猪蹄汤,熟地老鸭汤。”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前世上学那会儿,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有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印象最深刻,一天起码能在电视上看到五十回。
他不明白这个药是个什么玩意儿,故而特意闲着无聊时的时候,上度娘查了一下,记得特别清楚!
王珺想了想:“哦,就是有药味儿的那个汤水啊?”
他才知道,那是药膳,当时只觉得他们家做饭那个人的手艺有点潮,没想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温润哭笑不得:“走吧,去看下一个。”
下一个灯谜,温润也破解了出来,那是一盏很特别的八卦灯笼。
许攸十分喜欢,他就拎着了。
王珺一看,心里不舒服了,看着温润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了。
温润只好又给他猜了一个制作成刀型的灯笼。
刚溜达不到一半呢,就被赵先生找到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赵先生,我们在猜灯谜呀!”温润笑着道:“何况这才刚来没多少时间。”
“那边都有人去了,就在鳌山灯那里,你们这溜边儿走,干什么呢?黄花鱼啊?”赵先生赶紧的道:“快点过去吧,我跟你们说,今天来了几位才子,是来自府城的,但是我看这帮秀才来意不善啊!”
“他们是来挑衅我的?”温润自从当了雅士,又被一群贵公子们交了朋友,就成了这个样子。
一般人不来请教,可敢跟他请教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概是吧,只是吴山长一直在拖着没让他们找上门去。”赵先生道:“这次是他们搞得鳌山灯,不是咱们书院。”
“怪不得呢!”温润恍然大悟:“我就说,咱们书院还没那么阔气,搞这种奢侈品。”
“是啊,奢侈品,这个词儿不错,这么一个简单的鳌山灯,花费了几百两银子啊。”赵先生道:“足够咱们书院食堂那边,半年的花费了。”
“他们在鳌山灯那里等我,是想要独占鳌头啊?”温润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
“他们在鳌山灯上挂了不少的灯谜,要跟你比一比呢。”赵先生笑的像是一只偷鸡的黄鼠狼:“他们觉得正面赢你不太有把握,就走这种小道。”
猜灯谜么,其实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但是他们专门为了温润而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真的是太做作了。
是为了出名而挑衅温雅士,这与展示才华不同。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白天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赵先生道:“那个崔公子,就是几个才子之一,只不过他是今年新来的,大概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他本来想跟着邓二少他们的,可是邓二少没要他。”
“哦?”温润想起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已经离开府城了。”
“我知道,可很多人想加入他们,却被他们不屑一顾,只有你加入了他们,甚至他们去拜访你两次,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啊!”赵先生貌似也很羡慕:“那些才是大才子,这帮人,只是跳梁小丑。”
“您以前提起府城的才子们,可是说他们都很好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这怎么突然就看不上眼了呢?”
“看过了谢六公子他们,天下还有能有多大的才子,能入眼啊?”赵先生感叹了一句:“那才是真正的才子。”
可不是么,那群贵公子们,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正说着呢,他们到了鳌山,顺着灯笼搭建的阶梯,上了去,这四周的鳌山灯很多很亮,中间却是空的!
这中间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台子,只不过这里地基起得高一些,这台子看着就高了点儿,上面已经站了好些人。
四周还放了长条案几,有文房四宝,还有酒水点心,更有几个风炉,在烧热水,用来冲茶的,而站着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坐着的,其中之一,就是吴山长。
老头儿精神抖擞,身边坐着的另外几个老头儿,温润也认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几位老儒生,分别是府城永清府学的山长、永清书院的山长,以及永安书院的山长。
说白了,都是官府学院的校长们。
而在他们的身后,各自站了几个人。
第198章 花灯小文会(下)
其中就有上午找事儿的那位崔公子。
不过没温源温浪了。
温润来了,身后还跟着王珺。
崔公子大概是想扳回一城,上午那会儿,他真是丢人了,故而看到王珺之后,他第一个行礼问好。
他就不信了,这么多人都在,温润眼睁睁地让自己的师长,给自己男人行礼?
可是不行礼的话,可说不过去了啊!
其他人挺意外崔公子的举动,这家伙别看打扮的平平无奇,可实际上,却是出身豪门,最懂得阶级分明的,他这一代兄弟姐妹八个,却有嫡出庶出之别,非常的讲究这些。
突然带头给王珺行礼,还是九十度作揖鞠躬的那种。
其他人一愣之后,才意识到,温润带来的人,与众不同。
也赶紧行礼吧!
其他人好说,可在场的几位山长和先生,虽然是有功名在身的,可是别忘了,他们是有官职在身的!
八品九品,那也是个官儿。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这就得跪下磕头啊。
崔凡这家伙,不安好心。
王珺岂能让他们难做?直接就一伸手:“不必多礼,几位老先生坐吧,我就是跟来看个热闹,这个崔凡,我见过,白天的时候见过,是个糊涂蛋。”
王珺一边说,一边大马金刀的坐在了一个空位置上。
永宁书院的人一阵哄笑,白天的时候,他们都听说了。
就因为听说了,才佩服的看着温润,这可是他们永宁县的温雅士。
只有他能想出来这种简单的办法,也只有他才会压制住王珺这位五品千户大人的火气。
“你!”崔凡这个气啊,他长这么大,还没人这么说过他。
从小就是在夸奖里长大的,什么聪明绝顶啊,天才儿童啊,这种赞美的话,有人说他是聪明蛋儿,是奶奶这么说的,可没人说过他是糊涂蛋儿啊。
“我什么我?”王珺摆出来在军营里的气势:“老子在前线剿匪杀寇的时候,你还在摇头晃脑的背书呢!”
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你好好的坐着,跟谁老子老子的呢?”
崔凡立刻大声的道:“你凭什么跟我老子老子的?你知道我老子是谁吗?你竟然敢跟我这么说话?”
“你父亲是谁呀?”王珺安抚的拍了拍温润的手。
“我父亲是永清府同知,崔安,崔如安!”崔凡报了自家门。
温润看向了许攸,许攸点点头:“跟我岳父一样。”
温润明白了,也是个捐官,空有名头没啥实权的。
不过好歹也是个官身不是?
温润抬手,捏了一下王珺的肩膀,王珺就明白了。
他也被温润普及过这个“捐官”的事情,他对此事其实还有点念想的,也想给温润捐一个来着。
可是没打听好,捐官怎么办?
“这么大的灯笼堆啊!”王珺是头一次进入书院,也是头一次看到这么漂亮的灯笼山,这灯笼亮的,整个广场纤毫毕现。
“这叫鳌山灯……。”温润跟他们说了一下鳌山灯的来历。
“前朝的糟粕啊?”王珺顿时吧嗒嘴:“这前朝的皇帝还真会玩儿,这得多少民脂民膏啊?”
“这个是个最小型的那种,但也十分豪华了。”温润道:“书院可真是下了血本了。”
这么一个简易的鳌山灯,也是花费不菲的,书院能弄这么一个东西出来,可见今年是很能搞啦。
鳌山灯堆的四周,挂满了同样精美的灯笼。
每一个灯笼下面,都有一个灯谜,且每一个灯笼那里都有人守着,七八个灯笼一个人,都是学院里的人。
见到温润自然是认识的,纷纷打招呼:“温雅士!”
“温举人啊!”
“哦哦,新春大吉啊!”温润跟他们打招呼,并且掏出来红包,挨个发。
王珺总算是知道,他走的时候,为什么带了那么多红包了,这是给这帮人发的啊。
每一个红色的小荷包里头,都装了两钱银子,制作成花生豆儿样,这是专门从来新年的时候,做送礼的用。
还有平安花钱,就是正面是“太平通宝”,背面有字,写的是“元享利贞”这样的吉祥字。
或者说,是吉祥话。
温润这红色的荷包,是家里人自己制作的,荷包上用红色的十字绣绣着“新春大吉”四个字,简单又快乐的风格。
“新春大吉!”这都是温润的师弟们,故而温润这散财童子当得不错。
一个老虎灯笼前,王珺摸了一下那下面的灯谜。
“低头思故乡?”王珺认识这个灯谜上的字:“这不是一首诗里头的一句么?”他记得两个弟弟背过的,而且他也背过,是那个诗仙李白的诗,叫啥来着?他忘记了,但是诗记得。
好像是叫《静夜思》来着?
反正是怀念家乡的一首诗。
王珏看了一眼:“是的,大哥,这是诗仙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王瑾干脆背了出来。
“打一草药名?”众人围着看,但是他们对草药,不熟悉,偏偏陆氏医馆的那些人,都没来。
不由得,众人都看向了温润,作为唯一的一个举人老爷,应该知道吧?
“你知道吗?”王珺也看向了温润,指望这个读书郎给自己解惑呢。
“知道。”温润就用这边的笔墨,写了谜底:怀熟地。
“怀熟地?”众人一愣,王珺就更不明白了:“这是草药?”
“是,这种药材叫地黄。”温润解释道:“有生熟之分,生的地黄,也就是新鲜的地黄,是清热凉血的一味好药材,熟地黄更适合温补,而且根据产地不同,还分为怀庆地黄、蒙古地黄、天台地黄等等。”
王珺大为惊奇:“你咋知道的这么多?”
温润笑了:“我在陆氏医馆那里,吃过几顿饭,他们家的饭菜一般都是药膳为主,喝过生地猪蹄汤,熟地老鸭汤。”
其实最主要的是,他前世上学那会儿,广告铺天盖地,其中有一六味地黄丸的广告印象最深刻,一天起码能在电视上看到五十回。
他不明白这个药是个什么玩意儿,故而特意闲着无聊时的时候,上度娘查了一下,记得特别清楚!
王珺想了想:“哦,就是有药味儿的那个汤水啊?”
他才知道,那是药膳,当时只觉得他们家做饭那个人的手艺有点潮,没想到是自己孤陋寡闻了。
温润哭笑不得:“走吧,去看下一个。”
下一个灯谜,温润也破解了出来,那是一盏很特别的八卦灯笼。
许攸十分喜欢,他就拎着了。
王珺一看,心里不舒服了,看着温润的眼神都有点幽怨了。
温润只好又给他猜了一个制作成刀型的灯笼。
刚溜达不到一半呢,就被赵先生找到了:“你怎么还在这里?”
“赵先生,我们在猜灯谜呀!”温润笑着道:“何况这才刚来没多少时间。”
“那边都有人去了,就在鳌山灯那里,你们这溜边儿走,干什么呢?黄花鱼啊?”赵先生赶紧的道:“快点过去吧,我跟你们说,今天来了几位才子,是来自府城的,但是我看这帮秀才来意不善啊!”
“他们是来挑衅我的?”温润自从当了雅士,又被一群贵公子们交了朋友,就成了这个样子。
一般人不来请教,可敢跟他请教的都不是一般人啊。
“大概是吧,只是吴山长一直在拖着没让他们找上门去。”赵先生道:“这次是他们搞得鳌山灯,不是咱们书院。”
“怪不得呢!”温润恍然大悟:“我就说,咱们书院还没那么阔气,搞这种奢侈品。”
“是啊,奢侈品,这个词儿不错,这么一个简单的鳌山灯,花费了几百两银子啊。”赵先生道:“足够咱们书院食堂那边,半年的花费了。”
“他们在鳌山灯那里等我,是想要独占鳌头啊?”温润立刻就明白了,这些人的打算。
“他们在鳌山灯上挂了不少的灯谜,要跟你比一比呢。”赵先生笑的像是一只偷鸡的黄鼠狼:“他们觉得正面赢你不太有把握,就走这种小道。”
猜灯谜么,其实也是一种文采的表现,但是他们专门为了温润而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真的是太做作了。
是为了出名而挑衅温雅士,这与展示才华不同。
“这些人可不是什么心胸开阔之辈,白天的事情,我们都听说了。”赵先生道:“那个崔公子,就是几个才子之一,只不过他是今年新来的,大概是听说过你的名声,他本来想跟着邓二少他们的,可是邓二少没要他。”
“哦?”温润想起那些贵公子们:“他们已经离开府城了。”
“我知道,可很多人想加入他们,却被他们不屑一顾,只有你加入了他们,甚至他们去拜访你两次,这可是绝无仅有的事情啊!”赵先生貌似也很羡慕:“那些才是大才子,这帮人,只是跳梁小丑。”
“您以前提起府城的才子们,可是说他们都很好的。”温润哭笑不得的道:“这怎么突然就看不上眼了呢?”
“看过了谢六公子他们,天下还有能有多大的才子,能入眼啊?”赵先生感叹了一句:“那才是真正的才子。”
可不是么,那群贵公子们,风度翩翩,就是有点不食人间烟火。
正说着呢,他们到了鳌山,顺着灯笼搭建的阶梯,上了去,这四周的鳌山灯很多很亮,中间却是空的!
这中间搭建了一个非常矮的台子,只不过这里地基起得高一些,这台子看着就高了点儿,上面已经站了好些人。
四周还放了长条案几,有文房四宝,还有酒水点心,更有几个风炉,在烧热水,用来冲茶的,而站着的人里头,又有几个人是坐着的,其中之一,就是吴山长。
老头儿精神抖擞,身边坐着的另外几个老头儿,温润也认识,不过是点头之交,这几位老儒生,分别是府城永清府学的山长、永清书院的山长,以及永安书院的山长。
说白了,都是官府学院的校长们。
而在他们的身后,各自站了几个人。
第198章 花灯小文会(下)
其中就有上午找事儿的那位崔公子。
不过没温源温浪了。
温润来了,身后还跟着王珺。
崔公子大概是想扳回一城,上午那会儿,他真是丢人了,故而看到王珺之后,他第一个行礼问好。
他就不信了,这么多人都在,温润眼睁睁地让自己的师长,给自己男人行礼?
可是不行礼的话,可说不过去了啊!
其他人挺意外崔公子的举动,这家伙别看打扮的平平无奇,可实际上,却是出身豪门,最懂得阶级分明的,他这一代兄弟姐妹八个,却有嫡出庶出之别,非常的讲究这些。
突然带头给王珺行礼,还是九十度作揖鞠躬的那种。
其他人一愣之后,才意识到,温润带来的人,与众不同。
也赶紧行礼吧!
其他人好说,可在场的几位山长和先生,虽然是有功名在身的,可是别忘了,他们是有官职在身的!
八品九品,那也是个官儿。
按照官场上的规矩,这就得跪下磕头啊。
崔凡这家伙,不安好心。
王珺岂能让他们难做?直接就一伸手:“不必多礼,几位老先生坐吧,我就是跟来看个热闹,这个崔凡,我见过,白天的时候见过,是个糊涂蛋。”
王珺一边说,一边大马金刀的坐在了一个空位置上。
永宁书院的人一阵哄笑,白天的时候,他们都听说了。
就因为听说了,才佩服的看着温润,这可是他们永宁县的温雅士。
只有他能想出来这种简单的办法,也只有他才会压制住王珺这位五品千户大人的火气。
“你!”崔凡这个气啊,他长这么大,还没人这么说过他。
从小就是在夸奖里长大的,什么聪明绝顶啊,天才儿童啊,这种赞美的话,有人说他是聪明蛋儿,是奶奶这么说的,可没人说过他是糊涂蛋儿啊。
“我什么我?”王珺摆出来在军营里的气势:“老子在前线剿匪杀寇的时候,你还在摇头晃脑的背书呢!”
温润有点不好意思:“你好好的坐着,跟谁老子老子的呢?”
崔凡立刻大声的道:“你凭什么跟我老子老子的?你知道我老子是谁吗?你竟然敢跟我这么说话?”
“你父亲是谁呀?”王珺安抚的拍了拍温润的手。
“我父亲是永清府同知,崔安,崔如安!”崔凡报了自家门。
温润看向了许攸,许攸点点头:“跟我岳父一样。”
温润明白了,也是个捐官,空有名头没啥实权的。
不过好歹也是个官身不是?
温润抬手,捏了一下王珺的肩膀,王珺就明白了。
他也被温润普及过这个“捐官”的事情,他对此事其实还有点念想的,也想给温润捐一个来着。
可是没打听好,捐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