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搞基建 第17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宋玉竹抬起头,目光带着担忧:“此行一定万分小心。”
    “我知晓。”
    虽然宋玉竹不是好战的性格,但他知道这一丈必打不可!
    敌人都已经在自己家里胡作非为,若再由他们放肆,那这家里恐怕就要更换主人了!
    这几日六部连轴加班,做好了备战的准备。
    户部抽调出一亿七千万两白银用于军费支配,这些银子一部分用于军备开销,另一部分用于收购粮草。
    古往今来,还从未有哪个朝代能拨出这么多银子去打仗,不得不说这几年休养生息让大启攒足了家底。
    全国二十八家大型炼铁厂停掉了所有的民用生产,全部改成制造军备设施。
    将士们穿着精铁所造的铠甲,佩戴的兵器更是锋利无比。
    军工部拿出三千七百门改良后的铁炮,炮弹十万发,火铳六千七百杆,子弹一百万发,几乎倾尽所有的弹药。
    火铳是前几年刚研制出的,第一杆火铳是纯铁铸造,重一百三十斤,要两个人合力才能射击。
    后来宋玉竹给他们提了提建议,将后面的尾部换成木头,重量减轻了好几倍,缺点就是后坐力较大,需要射击的人有非常熟练的技术。
    为此军队还专门建立了一支火铳军,他们都是百发百中的好手,这支军队是大启最锋利的刃。
    另一边兵部在全国十一州范围内临时征兵三十七万人。
    过去退役的老兵纷纷应招入伍,他们就等着这一日呢!练了这么多年的本事,不上战场杀敌岂不是浪费了!
    上京医学院,三百多名师生主动要求上战场做医疗兵。
    国家有难,八方资源,朝廷还没开口,两个粮食大州,中州和冀州纷纷上交三百万石小麦玉米。这些粮食足够士兵们吃上三个月!
    全国的铁路全部暂停对外开放,随时待命等着运送军队和物资。
    *
    战前一切准备就绪,正月初十,宋玉竹在宝华殿正式立宋玉潼为储君。
    在满朝文武的恭贺声中,宋玉潼身穿玄色长袍,头戴金冠走到宋玉竹身旁。
    尽管她的容貌还稚嫩,但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认真,抿着嘴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帝王相。
    因为马上要打仗的原因,这场封储仪式并没有太过铺张。
    内侍宣读完立储诏书,宋玉竹带着长乐公主焚香昭告天地,祭祀神明,最后受封宝册,就算结束了。
    尽管这一路磕磕绊绊,宋玉竹终于还是将妹妹推上了这个位置。
    *
    正月十六,郑大安带领两万军队向南挺进,同日赵骁带领一万大军朝北关出发。
    出征些天,天色格外阴沉,北风烈烈。
    宋玉竹和宋玉潼共同去送行。他身披玄色大氅走上城楼,在数万将士面前高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
    “儿郎们,杀豺狼,守家乡!”
    底下的士兵振臂高呼:“杀豺狼!守家乡!杀豺狼!守家乡!”
    “咚!咚!咚!”战鼓响起,旌旗飞扬,大雪洋洋洒洒的落下来,顷刻间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白。
    赵骁远远的朝他摆了摆手,大军兵分两路慢慢离开。
    宋玉竹站在城楼上目送他们远行。
    “皇兄,上面风大,咱们回宫吧。”宋玉潼拉着他小声道。
    宋玉竹握拳低咳几声,脸色泛起不正常的潮红:“走吧。”
    为了谋划这场战役,他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忙碌了半个月。前段时间刚养好的身体,因为过渡劳累又要罢工了。
    回到皇宫,宋玉潼道:“皇兄,赵大哥临走时让我叮嘱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其余的事交给我们,你不要管了!”
    宋玉竹看着妹妹一本正经的小模样,忍不住弯起眼睛:“哥哥没事。”
    “不可以!”宋玉潼夺过他手里的奏折。
    “快去休息,我会把奏折全部看完,晚一点口述给你。”
    宋玉竹无奈的捏了捏她的小鼻子:“万一把你累坏的怎么办?”
    宋玉潼掰着手指道:“不会的,我现在能跑五千米路,举起八十斤的铁锤,骑马射杀野鹿,还能徒手打败李得海!”
    宋玉竹哭笑不得,好吧他家小妹还是个身体强健的女壮士。
    自己确实该歇一歇,不过这些事全部交给潼潼他也不放心,宣了徐冰和秦凤图进宫,让他们二人辅佐妹妹共同处理政务。
    原本秦凤图对皇上立长乐公主为储君,一直心有芥蒂,没想到这次共事过后,对长乐公主瞬间改观!
    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姑娘,不光熟通政务,办起正事毫不拖沓,而且赏罚分明。比起宋玉竹的仁慈,宋玉潼更多了几分帝王的果决和狠厉。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秦凤图一直觉得当今圣上过于仁慈,让下面的大臣少了几分敬畏之心。长乐公主这样刚刚好,既不会暴虐滥杀,也不会助长歪风邪气,有这样的储君,简直就是大启之幸!
    尚书房里,宋玉潼端坐在书桌前,将一摞奏折摆好,这些都是她今天批阅完的。
    外面天色已经不早,她起身道:“二位伯伯,天气寒冷早些回去吧。”
    “是。”徐冰和秦凤图拱手告退。
    走出书房,二人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笑容。
    “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公主竟然是这般的妙人。”
    秦凤图忍不住开口道:“刚才我询问她如何看待大启对金国用兵一事,你听听她是怎么回答的!”
    “用武乃是下策,只可解一时之围。只要大启不能灭掉金国,十年后他们还会找机会攻打大启。”
    徐冰点头:“公主说的确实没错。”
    “她还说想要长治久安,攻心才是上策,如今金国有三位皇子,若是能让他们内部争斗分裂成三个国家,金国将再无对抗大启的实力。”
    秦凤图拊掌道:“这,这竟是个孩子想出的主意!”他也有女儿,年纪跟公主相仿,性格天真烂漫,除了会读几本书、做几句诗,朝堂上的事一窍不通,更别说看懂天下时局。
    原以为公主最多比女儿强一些,没想到竟然这般厉害!
    徐冰笑道:“你不看看她的老师是谁?”
    陈礼,前朝帝师,那是隆武帝的老师,精通为君之道。高奕,太子太傅,才华横溢,这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是宋玉竹亲自请来教导妹妹的。
    再加上宋玉竹和赵骁二人言传身受,宋玉潼又怎么错的了?
    “能辅佐这样的明君和储君,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今日我做东,陪我喝一杯!”
    徐冰道:“荣幸之至,右相请!”
    作者有话说
    《大风歌》刘邦
    第174章 北上南下
    其实攻心计并非是宋玉潼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办法。
    有一次宋玉竹和她的两位老师讨论金国问题时,几个人共同提出的这一观点。
    这方法说出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过宋玉竹真在暗中谋划起来,能不能成功还得靠天意。
    *
    前往北关的官路上,十多辆马车正在疾驰,车上拉着的正是金国使臣和耶律塔的尸首。
    他们正月初二从上京出发,眼下已经抵达边境,再有几日就到金国都城。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尽管大启已经向与金国宣战,但依旧没有为难他们,还派人护送他们出关。
    出了大启,路难行起来,剧烈的颠簸将车上小憩的阿木丹颠醒,只见他眼底青黑,已经连续半个月没睡好觉了。
    “我们到哪了?”
    车上的仆人道:“回丹大人,咱们已经出了大启,再往前行五十里就到了冇城。”
    “怪不得……”阿木丹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仆人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阿木丹道:“怪不得道路难走了,大启的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我们的金国的路,还是石子铺的窄路。”
    仆人笑笑,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可阿木丹却知道,这其中的差距大多了。大启的路急行军,一夜能赶三百里路,金国的路最多急性一百里,中途兴许还会碰上石头挡路,大雪封路……
    阿木丹望向窗外沉重的叹口气,一旦打起仗,大启的支援速度比金国快了好几倍,怎么能打的过?
    这些日子他满脑子都是临行前启皇对他说的话。
    “阿木丹,我知道你心系金国,但此次耶律塔被刺杀与大启没有一丝关系,而且……耶律可汗真的一无所知吗?”
    “大启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我们愿意与所有的邻国做朋友,发展商业贸易,共同富裕,可金国却一心想要侵占大启,这让朕很为难啊。”
    “希望你好好想一想,究竟是战争重要,还是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
    阿木丹回想起启程前,可汗突然开始征兵,军队没日没夜的操练,以及最后突然更换出使的人选。
    让他不得不怀疑,耶律塔被刺杀这件事,是可汗提前计划好的,为的就是找出兵的借口。
    可金国真的能打过大启吗?
    阿木丹不由的想起五年前在上京看到的阅兵大典,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五年的休养生息,大启只会比金国发展的更快!可汗一意孤行,很可能葬送掉整个金国。
    不行!他一定要劝回可汗回头。
    怎么劝是个难题,因为可汗是个十分自我的人,以大启的军力强于金国劝他,肯定会被他怒斥,弄不好还会怪他动摇军心杀了他祭旗。
    阿木丹搓了搓脸,这件事实在太被动了,一旦金国战败,百姓的生活肯定会更加艰难。这些日子他见多了中原百姓生活富裕,他多希望金国的百姓也能有这样的生活。
    阿木丹突然想起四皇子耶律襄,他一直对中原的文化十分好奇,过去经常找阿木丹探讨中原的事,而且四皇子并不是好战的性格,或许可以从他那下手。
    分裂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开始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 ↑返回顶部↑
    宋玉竹抬起头,目光带着担忧:“此行一定万分小心。”
    “我知晓。”
    虽然宋玉竹不是好战的性格,但他知道这一丈必打不可!
    敌人都已经在自己家里胡作非为,若再由他们放肆,那这家里恐怕就要更换主人了!
    这几日六部连轴加班,做好了备战的准备。
    户部抽调出一亿七千万两白银用于军费支配,这些银子一部分用于军备开销,另一部分用于收购粮草。
    古往今来,还从未有哪个朝代能拨出这么多银子去打仗,不得不说这几年休养生息让大启攒足了家底。
    全国二十八家大型炼铁厂停掉了所有的民用生产,全部改成制造军备设施。
    将士们穿着精铁所造的铠甲,佩戴的兵器更是锋利无比。
    军工部拿出三千七百门改良后的铁炮,炮弹十万发,火铳六千七百杆,子弹一百万发,几乎倾尽所有的弹药。
    火铳是前几年刚研制出的,第一杆火铳是纯铁铸造,重一百三十斤,要两个人合力才能射击。
    后来宋玉竹给他们提了提建议,将后面的尾部换成木头,重量减轻了好几倍,缺点就是后坐力较大,需要射击的人有非常熟练的技术。
    为此军队还专门建立了一支火铳军,他们都是百发百中的好手,这支军队是大启最锋利的刃。
    另一边兵部在全国十一州范围内临时征兵三十七万人。
    过去退役的老兵纷纷应招入伍,他们就等着这一日呢!练了这么多年的本事,不上战场杀敌岂不是浪费了!
    上京医学院,三百多名师生主动要求上战场做医疗兵。
    国家有难,八方资源,朝廷还没开口,两个粮食大州,中州和冀州纷纷上交三百万石小麦玉米。这些粮食足够士兵们吃上三个月!
    全国的铁路全部暂停对外开放,随时待命等着运送军队和物资。
    *
    战前一切准备就绪,正月初十,宋玉竹在宝华殿正式立宋玉潼为储君。
    在满朝文武的恭贺声中,宋玉潼身穿玄色长袍,头戴金冠走到宋玉竹身旁。
    尽管她的容貌还稚嫩,但脸上的表情非常严肃认真,抿着嘴不怒自威,颇有几分帝王相。
    因为马上要打仗的原因,这场封储仪式并没有太过铺张。
    内侍宣读完立储诏书,宋玉竹带着长乐公主焚香昭告天地,祭祀神明,最后受封宝册,就算结束了。
    尽管这一路磕磕绊绊,宋玉竹终于还是将妹妹推上了这个位置。
    *
    正月十六,郑大安带领两万军队向南挺进,同日赵骁带领一万大军朝北关出发。
    出征些天,天色格外阴沉,北风烈烈。
    宋玉竹和宋玉潼共同去送行。他身披玄色大氅走上城楼,在数万将士面前高声唱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1
    “儿郎们,杀豺狼,守家乡!”
    底下的士兵振臂高呼:“杀豺狼!守家乡!杀豺狼!守家乡!”
    “咚!咚!咚!”战鼓响起,旌旗飞扬,大雪洋洋洒洒的落下来,顷刻间天地之间只剩一片白。
    赵骁远远的朝他摆了摆手,大军兵分两路慢慢离开。
    宋玉竹站在城楼上目送他们远行。
    “皇兄,上面风大,咱们回宫吧。”宋玉潼拉着他小声道。
    宋玉竹握拳低咳几声,脸色泛起不正常的潮红:“走吧。”
    为了谋划这场战役,他可以说是不眠不休忙碌了半个月。前段时间刚养好的身体,因为过渡劳累又要罢工了。
    回到皇宫,宋玉潼道:“皇兄,赵大哥临走时让我叮嘱你,一定要好好休息,其余的事交给我们,你不要管了!”
    宋玉竹看着妹妹一本正经的小模样,忍不住弯起眼睛:“哥哥没事。”
    “不可以!”宋玉潼夺过他手里的奏折。
    “快去休息,我会把奏折全部看完,晚一点口述给你。”
    宋玉竹无奈的捏了捏她的小鼻子:“万一把你累坏的怎么办?”
    宋玉潼掰着手指道:“不会的,我现在能跑五千米路,举起八十斤的铁锤,骑马射杀野鹿,还能徒手打败李得海!”
    宋玉竹哭笑不得,好吧他家小妹还是个身体强健的女壮士。
    自己确实该歇一歇,不过这些事全部交给潼潼他也不放心,宣了徐冰和秦凤图进宫,让他们二人辅佐妹妹共同处理政务。
    原本秦凤图对皇上立长乐公主为储君,一直心有芥蒂,没想到这次共事过后,对长乐公主瞬间改观!
    一个刚满十二岁的小姑娘,不光熟通政务,办起正事毫不拖沓,而且赏罚分明。比起宋玉竹的仁慈,宋玉潼更多了几分帝王的果决和狠厉。
    这简直是意外之喜!
    秦凤图一直觉得当今圣上过于仁慈,让下面的大臣少了几分敬畏之心。长乐公主这样刚刚好,既不会暴虐滥杀,也不会助长歪风邪气,有这样的储君,简直就是大启之幸!
    尚书房里,宋玉潼端坐在书桌前,将一摞奏折摆好,这些都是她今天批阅完的。
    外面天色已经不早,她起身道:“二位伯伯,天气寒冷早些回去吧。”
    “是。”徐冰和秦凤图拱手告退。
    走出书房,二人对视一眼忍不住露出笑容。
    “说实话,我是真没想到,公主竟然是这般的妙人。”
    秦凤图忍不住开口道:“刚才我询问她如何看待大启对金国用兵一事,你听听她是怎么回答的!”
    “用武乃是下策,只可解一时之围。只要大启不能灭掉金国,十年后他们还会找机会攻打大启。”
    徐冰点头:“公主说的确实没错。”
    “她还说想要长治久安,攻心才是上策,如今金国有三位皇子,若是能让他们内部争斗分裂成三个国家,金国将再无对抗大启的实力。”
    秦凤图拊掌道:“这,这竟是个孩子想出的主意!”他也有女儿,年纪跟公主相仿,性格天真烂漫,除了会读几本书、做几句诗,朝堂上的事一窍不通,更别说看懂天下时局。
    原以为公主最多比女儿强一些,没想到竟然这般厉害!
    徐冰笑道:“你不看看她的老师是谁?”
    陈礼,前朝帝师,那是隆武帝的老师,精通为君之道。高奕,太子太傅,才华横溢,这两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是宋玉竹亲自请来教导妹妹的。
    再加上宋玉竹和赵骁二人言传身受,宋玉潼又怎么错的了?
    “能辅佐这样的明君和储君,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今日我做东,陪我喝一杯!”
    徐冰道:“荣幸之至,右相请!”
    作者有话说
    《大风歌》刘邦
    第174章 北上南下
    其实攻心计并非是宋玉潼自己一个人想出来的办法。
    有一次宋玉竹和她的两位老师讨论金国问题时,几个人共同提出的这一观点。
    这方法说出来容易,但真正实施起来困难重重,不过宋玉竹真在暗中谋划起来,能不能成功还得靠天意。
    *
    前往北关的官路上,十多辆马车正在疾驰,车上拉着的正是金国使臣和耶律塔的尸首。
    他们正月初二从上京出发,眼下已经抵达边境,再有几日就到金国都城。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尽管大启已经向与金国宣战,但依旧没有为难他们,还派人护送他们出关。
    出了大启,路难行起来,剧烈的颠簸将车上小憩的阿木丹颠醒,只见他眼底青黑,已经连续半个月没睡好觉了。
    “我们到哪了?”
    车上的仆人道:“回丹大人,咱们已经出了大启,再往前行五十里就到了冇城。”
    “怪不得……”阿木丹没头没尾的说了一句,仆人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阿木丹道:“怪不得道路难走了,大启的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我们的金国的路,还是石子铺的窄路。”
    仆人笑笑,并没有觉得有何不妥。可阿木丹却知道,这其中的差距大多了。大启的路急行军,一夜能赶三百里路,金国的路最多急性一百里,中途兴许还会碰上石头挡路,大雪封路……
    阿木丹望向窗外沉重的叹口气,一旦打起仗,大启的支援速度比金国快了好几倍,怎么能打的过?
    这些日子他满脑子都是临行前启皇对他说的话。
    “阿木丹,我知道你心系金国,但此次耶律塔被刺杀与大启没有一丝关系,而且……耶律可汗真的一无所知吗?”
    “大启从来不是一个好战的国家,我们愿意与所有的邻国做朋友,发展商业贸易,共同富裕,可金国却一心想要侵占大启,这让朕很为难啊。”
    “希望你好好想一想,究竟是战争重要,还是百姓安居乐业更重要。”
    阿木丹回想起启程前,可汗突然开始征兵,军队没日没夜的操练,以及最后突然更换出使的人选。
    让他不得不怀疑,耶律塔被刺杀这件事,是可汗提前计划好的,为的就是找出兵的借口。
    可金国真的能打过大启吗?
    阿木丹不由的想起五年前在上京看到的阅兵大典,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五年的休养生息,大启只会比金国发展的更快!可汗一意孤行,很可能葬送掉整个金国。
    不行!他一定要劝回可汗回头。
    怎么劝是个难题,因为可汗是个十分自我的人,以大启的军力强于金国劝他,肯定会被他怒斥,弄不好还会怪他动摇军心杀了他祭旗。
    阿木丹搓了搓脸,这件事实在太被动了,一旦金国战败,百姓的生活肯定会更加艰难。这些日子他见多了中原百姓生活富裕,他多希望金国的百姓也能有这样的生活。
    阿木丹突然想起四皇子耶律襄,他一直对中原的文化十分好奇,过去经常找阿木丹探讨中原的事,而且四皇子并不是好战的性格,或许可以从他那下手。
    分裂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开始生根发芽,破土而出。
    *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