畸爱
那场婚礼,并不是澧兰第一次见到孔安,但却是第一次勇敢地站到孔安面前,让他也能够看到她,这源于她容貌的彻底改变,她终于有自信与他站在一起,有自信不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因为术后恢复的原因,在婚礼前那场精彩的演唱会上,澧兰只是悄悄地坐在后排,没有争取上台献花以及其他近距离接触孔安的机会。所以这次婚宴后的见面,尽管是以私下的方式,依然带给澧兰极大的欣喜和难忘。她对孔安说:“其实我不算是你的‘歌迷’,因为你现在不唱歌了,我还是喜欢你。”
然而,在那以后远赴韩国深造的澧兰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最喜欢的、孔安的完整容貌。
在泰国某家整形医院做交换学习的澧兰,虔诚地寻至一个神秘的海滩,对着那棵古老传说里的神树,许下了有关消失于一场网络舆论风波里的孔安的心愿,充满灵性的红丝带在片刻间令她美梦成真,可惜这时的孔安,已不复从前的美貌,他的容颜和身体均已变得破碎不堪。
澧兰却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般肤浅和庸俗,她看着被重重纱布包裹着的、已看不清原本面貌的孔安,心想:其实他这个样子,我还是会喜欢。
喜欢是稀薄的,心痛是浓厚的。澧兰想,如果他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了,可是,如果他是原来的样子,她就无法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他,守着他。人生,为何总是充斥着这样解不开的矛盾?
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带给孔安的是数不清的、难以修补的伤痕,遍布于他的五官、遍布于他的身体。
澧兰回忆说,车祸后的那段时间,他与之贻在一起。
之贻是在那场小作文风波后不久回国的,她看着中文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她给孔安打电话,孔安没有接。她飞回国去,也找不到他。他并不想见她。
之贻生气地在家里呆了几天,却每天沉浸在母亲、爷爷奶奶的不解和唠叨中,令茹说:“你找他干什么?你离他远一点吧!你爷爷奶奶都快被他气死了!我早就说过,如英那种人,生不出来什么好货色!”
其邦在一旁默默听着,也不再出面劝说。
之贻知道,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孔安。从上大学搬出去住的那一天起,孔安就与这个家没什么联系了,家人们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知道他的近况,自然不可能无条件地相信他。虽然之贻也不怎么了解他的事,但她并不觉得那篇矫揉造作的小作文里玩弄感情的两面派与孔安有什么联系。她只是凭着内心深处的直觉对父母和祖父母说:“孔安很真的,他很真,他不会这样。”
她也尝试在网络上这么说,不过,等待她的是与对待孔安同样的谩骂。那时候,如英的事又影影绰绰地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之贻一个不慎便被不知名网友钉到了与如英、孔安同样的耻辱柱上,他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此一来,令茹和爷爷奶奶更是气得发疯,连一向开明的其邦都开始看不下去,他对之贻说:“你少在网上发言,说多错多。”
之贻生气极了,她说:“人长了嘴不就是要说话的吗?我长了手凭什么不能用键盘?难道只有那些会站队的投机小人才有资格在网上发言?”
然后,之贻就离开了家。但她并没有回美国,没找到孔安,心中总是担忧。她在北京逗留了许久,心灰意冷之际,突然有一天,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人让她赶紧到医院来,她才知道孔安出事了。
手术后,孔安醒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带我走。”
之贻看着他伤痕累累的样子,心痛地说:“你先好好养伤。”
但孔安仍是抓着她的手,艰难而决绝地恳求她:“带我走,离开这里。”
之贻本想等他伤势复原后再带他走,但抵不住孔安强烈而近乎绝望的请求,意料之中地,伤势未复原下的舟车劳顿,必然会推迟他康复的日期。
之贻在美国为他找了家疗养院,他每天在那里躺着,什么话也不说。
之贻问他:“是谁把你搞成这样子的?”
他依旧是那副毫无生机的、濒死般的表情,像是没听见似的,沉默不语。
之贻不知是在问那场令他“社会性死亡”的舆论风波,还是在问如今这几乎要了他半条命的车祸,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元凶也只有一个。她还记得孔安求她带他走的时候,隐隐说过一句:“不走,我会再死一次。”
之贻觉得心痛而无奈,她不解孔安为何迟迟不肯告诉她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他明明知道,却总是什么也不说,就这样像个死人般,心甘情愿地受着。
有一天,之贻对孔安说:“我之前不是对你说,我找到姑姑了吗?我找她来看你好不好?”
孔安摇摇头说:“她不会来的。”
之贻说:“我一定会让她来。”
然后孔安就说:“我不想见她。”
之贻并没把他这句话放在心里,而是直接叫上雅南开车去找如英,她对雅南说:“你带个绳子过来。”
雅南不解:“你又想做什么?”
之贻只是说:“不是用来对付你的。”
雅南无语,她觉得她最近可能有点太宠着之贻了。这种境况,雅南是想到过的,因为她知道,世事没有那么绝对,多数人的性向是流动的。
之贻带着雅南开车来到纽约附近一个小镇的独栋房前,把绳子揣在兜里便直接跑上去敲门。她敲门的声音异常粗暴,三两下便把里面的人逼出来开门。
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美国男人,络腮胡,身材挺拔,他看着眼前奇怪的不速之客,对身后随他而来的女人问道:“whoisshe?”
如英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回答他说:“myniece.”然后,她看着之贻,象征性地为她介绍起身边的男人:“myhusband,david.”
她穿着睡衣,像是刚睡醒的样子,头发没有打理,整个人懒洋洋地,但清丽脱俗的美貌依然瞩目,在她的脸上,有种不属于她那个年纪的青春肆意。
之贻没有理会那个男人,而是直接用中文对如英说:“孔安出事了,你去看看他。”
这不是之贻第一次这么对她说,在这以前,她已经电话告知过她。
所以如英只是重复了她前次的答案:“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我不去。”
之贻气得差点哭出来,道:“他就快死了!你都不去看他一眼,你怎么这么狠心?”
“你上次不是说他没死吗?”如英平静地看着之贻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平淡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
之贻问:“是不是只有等他死了,你才会去?”
旁边的男人不懂中文,奇怪地看着两个充满火药味的女人。
如英于是攀上男人的肩头,对他耳语了一番,然后那人便转身回屋了。
待男人离去,如英才回过身来,脸上和语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冷酷,她说:“他死了我也不会去。”
之贻气得有一瞬间的呼吸困难,她看着如英即将转身离去的背影,突然拿出在兜里塞了已久的绳子,猛地套上了她的手腕。
如英被她从背后突然袭击,一时间站立不稳,回头斥道:“你干什么?”
之贻没有理她,一面紧紧地攥着绳子,一面回头对雅南喊道:“快过来帮忙啊!”
雅南被她的举动惊得呆愣了片刻,然后便鬼使神差地听了她的指示,一同把如英绑到了车上。
之贻满意地拍拍手,道:“你这回一定得去。”
如英瞪了她一眼,说道:“你何必白费功夫?他不会想见我的。”
之贻恶狠狠地回瞪了她一眼,这时候的她,并不懂得如英这句话的含义。
雅南看着之贻的样子,笑了笑,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英被绑在后座,很有尊严地不哭不骂,保持着她一贯的高傲和冷漠。
直到她被之贻绑着拉进疗养院,面对空荡荡的病房时,才笑着说:“我就说他不会见我的。我的儿子,我自己了解。”
永不再见,是她与孔安心照不宣的约定。
如英自生下孔安开始,就没有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比如她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刻意回避孔安。在家接客时,也并不是每次都关门,关门与否,取决于客人的喜好。有一次,孔安放学回来,就正好看见如英在敞着门的房间里与一个陌生男人做爱。如英对孔安说:“我工作的时候,你不要打扰我。”孔安说好。他每次看见,就像是什么也没看见一样,渐渐地,他好像变得跟如英一样,把性服务业当作与其他任何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的营生产业,把性工作者当作与工人、白领一样的工种。这种与世俗绝对违背的观念在如英的心里根深蒂固,她说:“大家都是以损伤健康为代价出卖身体劳动,换取谋生的钱财,我与那些工地上搬砖、车间里操作仪器的工人没什么不同。”
当然,与大多数身不由己、在生存线边缘徘徊的底层工人不同,如英从前的积蓄以及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她不会去接待她看不顺眼的客人,也不会在休假期间加班工作,她从不缺钱,她对金钱没有太高的欲望,也不必加紧赚钱去补贴家里,尽管她有一个儿子要养,但这一点不多不少的收入也足够了。孔安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他从来没有主动开口问如英要过什么,但如英也并不会因为他的不要求便不给他,普通别人家小孩有的,如英都会给他,除了不知名姓的爸爸,以及因随时可见的性爱场景而注定不可能保持天真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去给孔安开家长会的如英被同班一个小孩的母亲认了出来,那个保守传统的女人曾经对她和她的丈夫捉奸在床。当然,如英并没有认出她,她从不会去留意那些于她无关紧要的人。这个女人强忍着、忍得满脸通红,直到家长会结束,在校门口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然后这事情就慢慢地传开了。女人思前想后,终于在隔天去找班主任,她说她不能让女儿跟这种肮脏女人的儿子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要么孔安转学,要么自己的女儿转学。
如英在班主任“诚恳”的劝导下,答应会给孔安转学。那天晚上,她本来约了客人,但是因为这一场谈话,变得心情烦躁,做到一半时,她便发脾气赶走了客人,她在窗台上把数十张纸币撒在男人头上,狠狠地骂他说:“滚远一点,别来烦我!”
然后,如英就对孔安说:“你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吗?”
孔安说想。
如英点点头,又说:“那你就必须要离开我。”
孔安没再说什么。
如英笑了笑,她知道他不在乎,只是不想说得那么直白让她伤心罢了。她点了一支烟,抽了一会儿,然后说:“别以为我是为你这样,我要去结婚了。这份工作,年轻时图个刺激玩几年,又不能真的做一辈子。”她把烟按熄在烟灰缸里,又说,“你以后最好别像我这样。”她叹了口气,仿佛是在叹息自己方才那片刻的对于她过往最为不屑的世俗的回归,而后,脸上恢复了一贯冰冷的、玩世不恭的笑意,她第一次用教育的口吻对孔安说,“万一像我这样,记得做好安全措施,别欺负女孩子。”
这样的如英,之贻并没有见过,她只是想象过,但想象与现实终究会有所差别。
如英走后,之贻把病房翻了个遍,气馁地说:“他把所有证件都拿走了。还顺走了我一张银行卡。”
雅南拍了拍她的肩膀,问她说:“你知道孔安为什么走吗?”
之贻不解:“为什么?”
雅南笑了笑,说:“因为你并不是真正关心他,了解他……你有你的私心。比如,你曾经,我是说曾经,很喜欢如英对吧?”
之贻猛地一个战栗,陷入良久的沉默。
如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之贻耳朵里,就对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乖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爷爷的咒骂、奶奶的痛惜、妈妈的蔑视、爸爸的沉默中,如英叛逆、越轨令家族蒙羞的形象竟奇妙地成为之贻幼小心灵中持久追寻的光辉。
十三岁那年,之贻终于见到真正的如英。她穿着令茹永远不会穿的露背裙和“恨天高”,烫着令茹最讨厌的羊毛卷,画着令茹最不屑的浓艳彩妆,带来了一个见证了她“自甘堕落”之路的孩子。
如英没怎么对之贻说过话,有次之贻主动去找如英,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令茹骂了一顿。当然,令茹不仅骂之贻,也骂如英,她说:“你离我女儿远一点。”
如英只是笑了笑,把染了口红的烟头按熄在烟灰缸里,留给了之贻一个永生难忘的背影。事实上,如英也只在家里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父亲其邦把孔安带回家的那天,她已经拎着箱子登上了飞越大洋的飞机。
之贻见不到如英,只好去找孔安说话,孔安眉宇间很像如英,他那曾经令无数女人倾倒的俊美容颜很大程度上源自如英。只不过,没有女人独有的浓妆艳抹,孔安为这份由血缘繁衍的美貌增添了一丝清雅。但是对于之贻来说,这份清雅似乎并不如如英那种浓烈的张扬来得迷人。
之贻不得不承认,三十几岁的成熟女人,与母亲令茹完全不同的、自由而随性的女人,对她有一种天然而原始的吸引力。于是,当她看到雅南时,才会生起一种很多年前如英带给她的悸动。
雅南说:“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把我当成了某个人的替身?”
之贻摇头,很肯定地说:“不,不是的。爱的萌芽可能是始自于我心底的某种偏好,但对于具体的爱情来说,对象只有一个。”
之贻有一瞬间的垂头丧气,她问:“雅南,你该不会因为这个要跟我分手吧?”
雅南沉默了一会儿,摇头笑道:“我都几岁了,怎么会跟你这小丫头片子计较?”
之贻终于松了一口气,笑道:“雅南,你真好。”她与雅南拥抱了一会儿,又忍不住丧气,叹道,“你说孔安会怪我吗?”
雅南看向窗外,微微摇头,道:“算了,人的痛苦往往是不相通的,许多时候,只能自己承受。”
澧兰也这么说过,她说,她虽然每天陪在孔安的身边,看着他难过,看着他痛苦,却并没什么用处。她自以为的感同身受并不能为孔安分担些什么,他那一身的伤痛并不会因为她的心伤与眼泪而减退分毫。
但是澧兰一直在坚持,她坚持着尝试走进孔安的内心,尽管那很难,很难。 ↑返回顶部↑
因为术后恢复的原因,在婚礼前那场精彩的演唱会上,澧兰只是悄悄地坐在后排,没有争取上台献花以及其他近距离接触孔安的机会。所以这次婚宴后的见面,尽管是以私下的方式,依然带给澧兰极大的欣喜和难忘。她对孔安说:“其实我不算是你的‘歌迷’,因为你现在不唱歌了,我还是喜欢你。”
然而,在那以后远赴韩国深造的澧兰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最喜欢的、孔安的完整容貌。
在泰国某家整形医院做交换学习的澧兰,虔诚地寻至一个神秘的海滩,对着那棵古老传说里的神树,许下了有关消失于一场网络舆论风波里的孔安的心愿,充满灵性的红丝带在片刻间令她美梦成真,可惜这时的孔安,已不复从前的美貌,他的容颜和身体均已变得破碎不堪。
澧兰却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般肤浅和庸俗,她看着被重重纱布包裹着的、已看不清原本面貌的孔安,心想:其实他这个样子,我还是会喜欢。
喜欢是稀薄的,心痛是浓厚的。澧兰想,如果他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了,可是,如果他是原来的样子,她就无法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他,守着他。人生,为何总是充斥着这样解不开的矛盾?
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带给孔安的是数不清的、难以修补的伤痕,遍布于他的五官、遍布于他的身体。
澧兰回忆说,车祸后的那段时间,他与之贻在一起。
之贻是在那场小作文风波后不久回国的,她看着中文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她给孔安打电话,孔安没有接。她飞回国去,也找不到他。他并不想见她。
之贻生气地在家里呆了几天,却每天沉浸在母亲、爷爷奶奶的不解和唠叨中,令茹说:“你找他干什么?你离他远一点吧!你爷爷奶奶都快被他气死了!我早就说过,如英那种人,生不出来什么好货色!”
其邦在一旁默默听着,也不再出面劝说。
之贻知道,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孔安。从上大学搬出去住的那一天起,孔安就与这个家没什么联系了,家人们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知道他的近况,自然不可能无条件地相信他。虽然之贻也不怎么了解他的事,但她并不觉得那篇矫揉造作的小作文里玩弄感情的两面派与孔安有什么联系。她只是凭着内心深处的直觉对父母和祖父母说:“孔安很真的,他很真,他不会这样。”
她也尝试在网络上这么说,不过,等待她的是与对待孔安同样的谩骂。那时候,如英的事又影影绰绰地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之贻一个不慎便被不知名网友钉到了与如英、孔安同样的耻辱柱上,他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此一来,令茹和爷爷奶奶更是气得发疯,连一向开明的其邦都开始看不下去,他对之贻说:“你少在网上发言,说多错多。”
之贻生气极了,她说:“人长了嘴不就是要说话的吗?我长了手凭什么不能用键盘?难道只有那些会站队的投机小人才有资格在网上发言?”
然后,之贻就离开了家。但她并没有回美国,没找到孔安,心中总是担忧。她在北京逗留了许久,心灰意冷之际,突然有一天,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人让她赶紧到医院来,她才知道孔安出事了。
手术后,孔安醒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带我走。”
之贻看着他伤痕累累的样子,心痛地说:“你先好好养伤。”
但孔安仍是抓着她的手,艰难而决绝地恳求她:“带我走,离开这里。”
之贻本想等他伤势复原后再带他走,但抵不住孔安强烈而近乎绝望的请求,意料之中地,伤势未复原下的舟车劳顿,必然会推迟他康复的日期。
之贻在美国为他找了家疗养院,他每天在那里躺着,什么话也不说。
之贻问他:“是谁把你搞成这样子的?”
他依旧是那副毫无生机的、濒死般的表情,像是没听见似的,沉默不语。
之贻不知是在问那场令他“社会性死亡”的舆论风波,还是在问如今这几乎要了他半条命的车祸,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元凶也只有一个。她还记得孔安求她带他走的时候,隐隐说过一句:“不走,我会再死一次。”
之贻觉得心痛而无奈,她不解孔安为何迟迟不肯告诉她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他明明知道,却总是什么也不说,就这样像个死人般,心甘情愿地受着。
有一天,之贻对孔安说:“我之前不是对你说,我找到姑姑了吗?我找她来看你好不好?”
孔安摇摇头说:“她不会来的。”
之贻说:“我一定会让她来。”
然后孔安就说:“我不想见她。”
之贻并没把他这句话放在心里,而是直接叫上雅南开车去找如英,她对雅南说:“你带个绳子过来。”
雅南不解:“你又想做什么?”
之贻只是说:“不是用来对付你的。”
雅南无语,她觉得她最近可能有点太宠着之贻了。这种境况,雅南是想到过的,因为她知道,世事没有那么绝对,多数人的性向是流动的。
之贻带着雅南开车来到纽约附近一个小镇的独栋房前,把绳子揣在兜里便直接跑上去敲门。她敲门的声音异常粗暴,三两下便把里面的人逼出来开门。
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美国男人,络腮胡,身材挺拔,他看着眼前奇怪的不速之客,对身后随他而来的女人问道:“whoisshe?”
如英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回答他说:“myniece.”然后,她看着之贻,象征性地为她介绍起身边的男人:“myhusband,david.”
她穿着睡衣,像是刚睡醒的样子,头发没有打理,整个人懒洋洋地,但清丽脱俗的美貌依然瞩目,在她的脸上,有种不属于她那个年纪的青春肆意。
之贻没有理会那个男人,而是直接用中文对如英说:“孔安出事了,你去看看他。”
这不是之贻第一次这么对她说,在这以前,她已经电话告知过她。
所以如英只是重复了她前次的答案:“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我不去。”
之贻气得差点哭出来,道:“他就快死了!你都不去看他一眼,你怎么这么狠心?”
“你上次不是说他没死吗?”如英平静地看着之贻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平淡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
之贻问:“是不是只有等他死了,你才会去?”
旁边的男人不懂中文,奇怪地看着两个充满火药味的女人。
如英于是攀上男人的肩头,对他耳语了一番,然后那人便转身回屋了。
待男人离去,如英才回过身来,脸上和语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冷酷,她说:“他死了我也不会去。”
之贻气得有一瞬间的呼吸困难,她看着如英即将转身离去的背影,突然拿出在兜里塞了已久的绳子,猛地套上了她的手腕。
如英被她从背后突然袭击,一时间站立不稳,回头斥道:“你干什么?”
之贻没有理她,一面紧紧地攥着绳子,一面回头对雅南喊道:“快过来帮忙啊!”
雅南被她的举动惊得呆愣了片刻,然后便鬼使神差地听了她的指示,一同把如英绑到了车上。
之贻满意地拍拍手,道:“你这回一定得去。”
如英瞪了她一眼,说道:“你何必白费功夫?他不会想见我的。”
之贻恶狠狠地回瞪了她一眼,这时候的她,并不懂得如英这句话的含义。
雅南看着之贻的样子,笑了笑,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英被绑在后座,很有尊严地不哭不骂,保持着她一贯的高傲和冷漠。
直到她被之贻绑着拉进疗养院,面对空荡荡的病房时,才笑着说:“我就说他不会见我的。我的儿子,我自己了解。”
永不再见,是她与孔安心照不宣的约定。
如英自生下孔安开始,就没有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比如她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刻意回避孔安。在家接客时,也并不是每次都关门,关门与否,取决于客人的喜好。有一次,孔安放学回来,就正好看见如英在敞着门的房间里与一个陌生男人做爱。如英对孔安说:“我工作的时候,你不要打扰我。”孔安说好。他每次看见,就像是什么也没看见一样,渐渐地,他好像变得跟如英一样,把性服务业当作与其他任何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的营生产业,把性工作者当作与工人、白领一样的工种。这种与世俗绝对违背的观念在如英的心里根深蒂固,她说:“大家都是以损伤健康为代价出卖身体劳动,换取谋生的钱财,我与那些工地上搬砖、车间里操作仪器的工人没什么不同。”
当然,与大多数身不由己、在生存线边缘徘徊的底层工人不同,如英从前的积蓄以及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她不会去接待她看不顺眼的客人,也不会在休假期间加班工作,她从不缺钱,她对金钱没有太高的欲望,也不必加紧赚钱去补贴家里,尽管她有一个儿子要养,但这一点不多不少的收入也足够了。孔安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他从来没有主动开口问如英要过什么,但如英也并不会因为他的不要求便不给他,普通别人家小孩有的,如英都会给他,除了不知名姓的爸爸,以及因随时可见的性爱场景而注定不可能保持天真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去给孔安开家长会的如英被同班一个小孩的母亲认了出来,那个保守传统的女人曾经对她和她的丈夫捉奸在床。当然,如英并没有认出她,她从不会去留意那些于她无关紧要的人。这个女人强忍着、忍得满脸通红,直到家长会结束,在校门口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然后这事情就慢慢地传开了。女人思前想后,终于在隔天去找班主任,她说她不能让女儿跟这种肮脏女人的儿子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要么孔安转学,要么自己的女儿转学。
如英在班主任“诚恳”的劝导下,答应会给孔安转学。那天晚上,她本来约了客人,但是因为这一场谈话,变得心情烦躁,做到一半时,她便发脾气赶走了客人,她在窗台上把数十张纸币撒在男人头上,狠狠地骂他说:“滚远一点,别来烦我!”
然后,如英就对孔安说:“你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吗?”
孔安说想。
如英点点头,又说:“那你就必须要离开我。”
孔安没再说什么。
如英笑了笑,她知道他不在乎,只是不想说得那么直白让她伤心罢了。她点了一支烟,抽了一会儿,然后说:“别以为我是为你这样,我要去结婚了。这份工作,年轻时图个刺激玩几年,又不能真的做一辈子。”她把烟按熄在烟灰缸里,又说,“你以后最好别像我这样。”她叹了口气,仿佛是在叹息自己方才那片刻的对于她过往最为不屑的世俗的回归,而后,脸上恢复了一贯冰冷的、玩世不恭的笑意,她第一次用教育的口吻对孔安说,“万一像我这样,记得做好安全措施,别欺负女孩子。”
这样的如英,之贻并没有见过,她只是想象过,但想象与现实终究会有所差别。
如英走后,之贻把病房翻了个遍,气馁地说:“他把所有证件都拿走了。还顺走了我一张银行卡。”
雅南拍了拍她的肩膀,问她说:“你知道孔安为什么走吗?”
之贻不解:“为什么?”
雅南笑了笑,说:“因为你并不是真正关心他,了解他……你有你的私心。比如,你曾经,我是说曾经,很喜欢如英对吧?”
之贻猛地一个战栗,陷入良久的沉默。
如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之贻耳朵里,就对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乖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爷爷的咒骂、奶奶的痛惜、妈妈的蔑视、爸爸的沉默中,如英叛逆、越轨令家族蒙羞的形象竟奇妙地成为之贻幼小心灵中持久追寻的光辉。
十三岁那年,之贻终于见到真正的如英。她穿着令茹永远不会穿的露背裙和“恨天高”,烫着令茹最讨厌的羊毛卷,画着令茹最不屑的浓艳彩妆,带来了一个见证了她“自甘堕落”之路的孩子。
如英没怎么对之贻说过话,有次之贻主动去找如英,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令茹骂了一顿。当然,令茹不仅骂之贻,也骂如英,她说:“你离我女儿远一点。”
如英只是笑了笑,把染了口红的烟头按熄在烟灰缸里,留给了之贻一个永生难忘的背影。事实上,如英也只在家里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父亲其邦把孔安带回家的那天,她已经拎着箱子登上了飞越大洋的飞机。
之贻见不到如英,只好去找孔安说话,孔安眉宇间很像如英,他那曾经令无数女人倾倒的俊美容颜很大程度上源自如英。只不过,没有女人独有的浓妆艳抹,孔安为这份由血缘繁衍的美貌增添了一丝清雅。但是对于之贻来说,这份清雅似乎并不如如英那种浓烈的张扬来得迷人。
之贻不得不承认,三十几岁的成熟女人,与母亲令茹完全不同的、自由而随性的女人,对她有一种天然而原始的吸引力。于是,当她看到雅南时,才会生起一种很多年前如英带给她的悸动。
雅南说:“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把我当成了某个人的替身?”
之贻摇头,很肯定地说:“不,不是的。爱的萌芽可能是始自于我心底的某种偏好,但对于具体的爱情来说,对象只有一个。”
之贻有一瞬间的垂头丧气,她问:“雅南,你该不会因为这个要跟我分手吧?”
雅南沉默了一会儿,摇头笑道:“我都几岁了,怎么会跟你这小丫头片子计较?”
之贻终于松了一口气,笑道:“雅南,你真好。”她与雅南拥抱了一会儿,又忍不住丧气,叹道,“你说孔安会怪我吗?”
雅南看向窗外,微微摇头,道:“算了,人的痛苦往往是不相通的,许多时候,只能自己承受。”
澧兰也这么说过,她说,她虽然每天陪在孔安的身边,看着他难过,看着他痛苦,却并没什么用处。她自以为的感同身受并不能为孔安分担些什么,他那一身的伤痛并不会因为她的心伤与眼泪而减退分毫。
但是澧兰一直在坚持,她坚持着尝试走进孔安的内心,尽管那很难,很难。 ↑返回顶部↑
那场婚礼,并不是澧兰第一次见到孔安,但却是第一次勇敢地站到孔安面前,让他也能够看到她,这源于她容貌的彻底改变,她终于有自信与他站在一起,有自信不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因为术后恢复的原因,在婚礼前那场精彩的演唱会上,澧兰只是悄悄地坐在后排,没有争取上台献花以及其他近距离接触孔安的机会。所以这次婚宴后的见面,尽管是以私下的方式,依然带给澧兰极大的欣喜和难忘。她对孔安说:“其实我不算是你的‘歌迷’,因为你现在不唱歌了,我还是喜欢你。”
然而,在那以后远赴韩国深造的澧兰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最喜欢的、孔安的完整容貌。
在泰国某家整形医院做交换学习的澧兰,虔诚地寻至一个神秘的海滩,对着那棵古老传说里的神树,许下了有关消失于一场网络舆论风波里的孔安的心愿,充满灵性的红丝带在片刻间令她美梦成真,可惜这时的孔安,已不复从前的美貌,他的容颜和身体均已变得破碎不堪。
澧兰却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般肤浅和庸俗,她看着被重重纱布包裹着的、已看不清原本面貌的孔安,心想:其实他这个样子,我还是会喜欢。
喜欢是稀薄的,心痛是浓厚的。澧兰想,如果他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了,可是,如果他是原来的样子,她就无法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他,守着他。人生,为何总是充斥着这样解不开的矛盾?
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带给孔安的是数不清的、难以修补的伤痕,遍布于他的五官、遍布于他的身体。
澧兰回忆说,车祸后的那段时间,他与之贻在一起。
之贻是在那场小作文风波后不久回国的,她看着中文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她给孔安打电话,孔安没有接。她飞回国去,也找不到他。他并不想见她。
之贻生气地在家里呆了几天,却每天沉浸在母亲、爷爷奶奶的不解和唠叨中,令茹说:“你找他干什么?你离他远一点吧!你爷爷奶奶都快被他气死了!我早就说过,如英那种人,生不出来什么好货色!”
其邦在一旁默默听着,也不再出面劝说。
之贻知道,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孔安。从上大学搬出去住的那一天起,孔安就与这个家没什么联系了,家人们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知道他的近况,自然不可能无条件地相信他。虽然之贻也不怎么了解他的事,但她并不觉得那篇矫揉造作的小作文里玩弄感情的两面派与孔安有什么联系。她只是凭着内心深处的直觉对父母和祖父母说:“孔安很真的,他很真,他不会这样。”
她也尝试在网络上这么说,不过,等待她的是与对待孔安同样的谩骂。那时候,如英的事又影影绰绰地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之贻一个不慎便被不知名网友钉到了与如英、孔安同样的耻辱柱上,他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此一来,令茹和爷爷奶奶更是气得发疯,连一向开明的其邦都开始看不下去,他对之贻说:“你少在网上发言,说多错多。”
之贻生气极了,她说:“人长了嘴不就是要说话的吗?我长了手凭什么不能用键盘?难道只有那些会站队的投机小人才有资格在网上发言?”
然后,之贻就离开了家。但她并没有回美国,没找到孔安,心中总是担忧。她在北京逗留了许久,心灰意冷之际,突然有一天,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人让她赶紧到医院来,她才知道孔安出事了。
手术后,孔安醒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带我走。”
之贻看着他伤痕累累的样子,心痛地说:“你先好好养伤。”
但孔安仍是抓着她的手,艰难而决绝地恳求她:“带我走,离开这里。”
之贻本想等他伤势复原后再带他走,但抵不住孔安强烈而近乎绝望的请求,意料之中地,伤势未复原下的舟车劳顿,必然会推迟他康复的日期。
之贻在美国为他找了家疗养院,他每天在那里躺着,什么话也不说。
之贻问他:“是谁把你搞成这样子的?”
他依旧是那副毫无生机的、濒死般的表情,像是没听见似的,沉默不语。
之贻不知是在问那场令他“社会性死亡”的舆论风波,还是在问如今这几乎要了他半条命的车祸,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元凶也只有一个。她还记得孔安求她带他走的时候,隐隐说过一句:“不走,我会再死一次。”
之贻觉得心痛而无奈,她不解孔安为何迟迟不肯告诉她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他明明知道,却总是什么也不说,就这样像个死人般,心甘情愿地受着。
有一天,之贻对孔安说:“我之前不是对你说,我找到姑姑了吗?我找她来看你好不好?”
孔安摇摇头说:“她不会来的。”
之贻说:“我一定会让她来。”
然后孔安就说:“我不想见她。”
之贻并没把他这句话放在心里,而是直接叫上雅南开车去找如英,她对雅南说:“你带个绳子过来。”
雅南不解:“你又想做什么?”
之贻只是说:“不是用来对付你的。”
雅南无语,她觉得她最近可能有点太宠着之贻了。这种境况,雅南是想到过的,因为她知道,世事没有那么绝对,多数人的性向是流动的。
之贻带着雅南开车来到纽约附近一个小镇的独栋房前,把绳子揣在兜里便直接跑上去敲门。她敲门的声音异常粗暴,三两下便把里面的人逼出来开门。
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美国男人,络腮胡,身材挺拔,他看着眼前奇怪的不速之客,对身后随他而来的女人问道:“whoisshe?”
如英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回答他说:“myniece.”然后,她看着之贻,象征性地为她介绍起身边的男人:“myhusband,david.”
她穿着睡衣,像是刚睡醒的样子,头发没有打理,整个人懒洋洋地,但清丽脱俗的美貌依然瞩目,在她的脸上,有种不属于她那个年纪的青春肆意。
之贻没有理会那个男人,而是直接用中文对如英说:“孔安出事了,你去看看他。”
这不是之贻第一次这么对她说,在这以前,她已经电话告知过她。
所以如英只是重复了她前次的答案:“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我不去。”
之贻气得差点哭出来,道:“他就快死了!你都不去看他一眼,你怎么这么狠心?”
“你上次不是说他没死吗?”如英平静地看着之贻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平淡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
之贻问:“是不是只有等他死了,你才会去?”
旁边的男人不懂中文,奇怪地看着两个充满火药味的女人。
如英于是攀上男人的肩头,对他耳语了一番,然后那人便转身回屋了。
待男人离去,如英才回过身来,脸上和语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冷酷,她说:“他死了我也不会去。”
之贻气得有一瞬间的呼吸困难,她看着如英即将转身离去的背影,突然拿出在兜里塞了已久的绳子,猛地套上了她的手腕。
如英被她从背后突然袭击,一时间站立不稳,回头斥道:“你干什么?”
之贻没有理她,一面紧紧地攥着绳子,一面回头对雅南喊道:“快过来帮忙啊!”
雅南被她的举动惊得呆愣了片刻,然后便鬼使神差地听了她的指示,一同把如英绑到了车上。
之贻满意地拍拍手,道:“你这回一定得去。”
如英瞪了她一眼,说道:“你何必白费功夫?他不会想见我的。”
之贻恶狠狠地回瞪了她一眼,这时候的她,并不懂得如英这句话的含义。
雅南看着之贻的样子,笑了笑,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英被绑在后座,很有尊严地不哭不骂,保持着她一贯的高傲和冷漠。
直到她被之贻绑着拉进疗养院,面对空荡荡的病房时,才笑着说:“我就说他不会见我的。我的儿子,我自己了解。”
永不再见,是她与孔安心照不宣的约定。
如英自生下孔安开始,就没有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比如她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刻意回避孔安。在家接客时,也并不是每次都关门,关门与否,取决于客人的喜好。有一次,孔安放学回来,就正好看见如英在敞着门的房间里与一个陌生男人做爱。如英对孔安说:“我工作的时候,你不要打扰我。”孔安说好。他每次看见,就像是什么也没看见一样,渐渐地,他好像变得跟如英一样,把性服务业当作与其他任何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的营生产业,把性工作者当作与工人、白领一样的工种。这种与世俗绝对违背的观念在如英的心里根深蒂固,她说:“大家都是以损伤健康为代价出卖身体劳动,换取谋生的钱财,我与那些工地上搬砖、车间里操作仪器的工人没什么不同。”
当然,与大多数身不由己、在生存线边缘徘徊的底层工人不同,如英从前的积蓄以及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她不会去接待她看不顺眼的客人,也不会在休假期间加班工作,她从不缺钱,她对金钱没有太高的欲望,也不必加紧赚钱去补贴家里,尽管她有一个儿子要养,但这一点不多不少的收入也足够了。孔安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他从来没有主动开口问如英要过什么,但如英也并不会因为他的不要求便不给他,普通别人家小孩有的,如英都会给他,除了不知名姓的爸爸,以及因随时可见的性爱场景而注定不可能保持天真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去给孔安开家长会的如英被同班一个小孩的母亲认了出来,那个保守传统的女人曾经对她和她的丈夫捉奸在床。当然,如英并没有认出她,她从不会去留意那些于她无关紧要的人。这个女人强忍着、忍得满脸通红,直到家长会结束,在校门口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然后这事情就慢慢地传开了。女人思前想后,终于在隔天去找班主任,她说她不能让女儿跟这种肮脏女人的儿子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要么孔安转学,要么自己的女儿转学。
如英在班主任“诚恳”的劝导下,答应会给孔安转学。那天晚上,她本来约了客人,但是因为这一场谈话,变得心情烦躁,做到一半时,她便发脾气赶走了客人,她在窗台上把数十张纸币撒在男人头上,狠狠地骂他说:“滚远一点,别来烦我!”
然后,如英就对孔安说:“你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吗?”
孔安说想。
如英点点头,又说:“那你就必须要离开我。”
孔安没再说什么。
如英笑了笑,她知道他不在乎,只是不想说得那么直白让她伤心罢了。她点了一支烟,抽了一会儿,然后说:“别以为我是为你这样,我要去结婚了。这份工作,年轻时图个刺激玩几年,又不能真的做一辈子。”她把烟按熄在烟灰缸里,又说,“你以后最好别像我这样。”她叹了口气,仿佛是在叹息自己方才那片刻的对于她过往最为不屑的世俗的回归,而后,脸上恢复了一贯冰冷的、玩世不恭的笑意,她第一次用教育的口吻对孔安说,“万一像我这样,记得做好安全措施,别欺负女孩子。”
这样的如英,之贻并没有见过,她只是想象过,但想象与现实终究会有所差别。
如英走后,之贻把病房翻了个遍,气馁地说:“他把所有证件都拿走了。还顺走了我一张银行卡。”
雅南拍了拍她的肩膀,问她说:“你知道孔安为什么走吗?”
之贻不解:“为什么?”
雅南笑了笑,说:“因为你并不是真正关心他,了解他……你有你的私心。比如,你曾经,我是说曾经,很喜欢如英对吧?”
之贻猛地一个战栗,陷入良久的沉默。
如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之贻耳朵里,就对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乖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爷爷的咒骂、奶奶的痛惜、妈妈的蔑视、爸爸的沉默中,如英叛逆、越轨令家族蒙羞的形象竟奇妙地成为之贻幼小心灵中持久追寻的光辉。
十三岁那年,之贻终于见到真正的如英。她穿着令茹永远不会穿的露背裙和“恨天高”,烫着令茹最讨厌的羊毛卷,画着令茹最不屑的浓艳彩妆,带来了一个见证了她“自甘堕落”之路的孩子。
如英没怎么对之贻说过话,有次之贻主动去找如英,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令茹骂了一顿。当然,令茹不仅骂之贻,也骂如英,她说:“你离我女儿远一点。”
如英只是笑了笑,把染了口红的烟头按熄在烟灰缸里,留给了之贻一个永生难忘的背影。事实上,如英也只在家里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父亲其邦把孔安带回家的那天,她已经拎着箱子登上了飞越大洋的飞机。
之贻见不到如英,只好去找孔安说话,孔安眉宇间很像如英,他那曾经令无数女人倾倒的俊美容颜很大程度上源自如英。只不过,没有女人独有的浓妆艳抹,孔安为这份由血缘繁衍的美貌增添了一丝清雅。但是对于之贻来说,这份清雅似乎并不如如英那种浓烈的张扬来得迷人。
之贻不得不承认,三十几岁的成熟女人,与母亲令茹完全不同的、自由而随性的女人,对她有一种天然而原始的吸引力。于是,当她看到雅南时,才会生起一种很多年前如英带给她的悸动。
雅南说:“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把我当成了某个人的替身?”
之贻摇头,很肯定地说:“不,不是的。爱的萌芽可能是始自于我心底的某种偏好,但对于具体的爱情来说,对象只有一个。”
之贻有一瞬间的垂头丧气,她问:“雅南,你该不会因为这个要跟我分手吧?”
雅南沉默了一会儿,摇头笑道:“我都几岁了,怎么会跟你这小丫头片子计较?”
之贻终于松了一口气,笑道:“雅南,你真好。”她与雅南拥抱了一会儿,又忍不住丧气,叹道,“你说孔安会怪我吗?”
雅南看向窗外,微微摇头,道:“算了,人的痛苦往往是不相通的,许多时候,只能自己承受。”
澧兰也这么说过,她说,她虽然每天陪在孔安的身边,看着他难过,看着他痛苦,却并没什么用处。她自以为的感同身受并不能为孔安分担些什么,他那一身的伤痛并不会因为她的心伤与眼泪而减退分毫。
但是澧兰一直在坚持,她坚持着尝试走进孔安的内心,尽管那很难,很难。
因为术后恢复的原因,在婚礼前那场精彩的演唱会上,澧兰只是悄悄地坐在后排,没有争取上台献花以及其他近距离接触孔安的机会。所以这次婚宴后的见面,尽管是以私下的方式,依然带给澧兰极大的欣喜和难忘。她对孔安说:“其实我不算是你的‘歌迷’,因为你现在不唱歌了,我还是喜欢你。”
然而,在那以后远赴韩国深造的澧兰没有想到,那竟是最后一次见到她最喜欢的、孔安的完整容貌。
在泰国某家整形医院做交换学习的澧兰,虔诚地寻至一个神秘的海滩,对着那棵古老传说里的神树,许下了有关消失于一场网络舆论风波里的孔安的心愿,充满灵性的红丝带在片刻间令她美梦成真,可惜这时的孔安,已不复从前的美貌,他的容颜和身体均已变得破碎不堪。
澧兰却并没有自己原以为的那般肤浅和庸俗,她看着被重重纱布包裹着的、已看不清原本面貌的孔安,心想:其实他这个样子,我还是会喜欢。
喜欢是稀薄的,心痛是浓厚的。澧兰想,如果他还是原来的样子就好了,可是,如果他是原来的样子,她就无法这样近距离地看着他,守着他。人生,为何总是充斥着这样解不开的矛盾?
三个月前的那场车祸,带给孔安的是数不清的、难以修补的伤痕,遍布于他的五官、遍布于他的身体。
澧兰回忆说,车祸后的那段时间,他与之贻在一起。
之贻是在那场小作文风波后不久回国的,她看着中文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谩骂,第一次产生了那种感同身受的心痛。她给孔安打电话,孔安没有接。她飞回国去,也找不到他。他并不想见她。
之贻生气地在家里呆了几天,却每天沉浸在母亲、爷爷奶奶的不解和唠叨中,令茹说:“你找他干什么?你离他远一点吧!你爷爷奶奶都快被他气死了!我早就说过,如英那种人,生不出来什么好货色!”
其邦在一旁默默听着,也不再出面劝说。
之贻知道,在这个家里,没有一个人会相信孔安。从上大学搬出去住的那一天起,孔安就与这个家没什么联系了,家人们不了解他,不知道他的过去,也不知道他的近况,自然不可能无条件地相信他。虽然之贻也不怎么了解他的事,但她并不觉得那篇矫揉造作的小作文里玩弄感情的两面派与孔安有什么联系。她只是凭着内心深处的直觉对父母和祖父母说:“孔安很真的,他很真,他不会这样。”
她也尝试在网络上这么说,不过,等待她的是与对待孔安同样的谩骂。那时候,如英的事又影影绰绰地在网络上流传开来,之贻一个不慎便被不知名网友钉到了与如英、孔安同样的耻辱柱上,他们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如此一来,令茹和爷爷奶奶更是气得发疯,连一向开明的其邦都开始看不下去,他对之贻说:“你少在网上发言,说多错多。”
之贻生气极了,她说:“人长了嘴不就是要说话的吗?我长了手凭什么不能用键盘?难道只有那些会站队的投机小人才有资格在网上发言?”
然后,之贻就离开了家。但她并没有回美国,没找到孔安,心中总是担忧。她在北京逗留了许久,心灰意冷之际,突然有一天,接到了一个陌生的电话,那个人让她赶紧到医院来,她才知道孔安出事了。
手术后,孔安醒来,对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带我走。”
之贻看着他伤痕累累的样子,心痛地说:“你先好好养伤。”
但孔安仍是抓着她的手,艰难而决绝地恳求她:“带我走,离开这里。”
之贻本想等他伤势复原后再带他走,但抵不住孔安强烈而近乎绝望的请求,意料之中地,伤势未复原下的舟车劳顿,必然会推迟他康复的日期。
之贻在美国为他找了家疗养院,他每天在那里躺着,什么话也不说。
之贻问他:“是谁把你搞成这样子的?”
他依旧是那副毫无生机的、濒死般的表情,像是没听见似的,沉默不语。
之贻不知是在问那场令他“社会性死亡”的舆论风波,还是在问如今这几乎要了他半条命的车祸,她怎么也想不到,这两件事其实就是一件事,元凶也只有一个。她还记得孔安求她带他走的时候,隐隐说过一句:“不走,我会再死一次。”
之贻觉得心痛而无奈,她不解孔安为何迟迟不肯告诉她是什么造成了今天这样的局面,他明明知道,却总是什么也不说,就这样像个死人般,心甘情愿地受着。
有一天,之贻对孔安说:“我之前不是对你说,我找到姑姑了吗?我找她来看你好不好?”
孔安摇摇头说:“她不会来的。”
之贻说:“我一定会让她来。”
然后孔安就说:“我不想见她。”
之贻并没把他这句话放在心里,而是直接叫上雅南开车去找如英,她对雅南说:“你带个绳子过来。”
雅南不解:“你又想做什么?”
之贻只是说:“不是用来对付你的。”
雅南无语,她觉得她最近可能有点太宠着之贻了。这种境况,雅南是想到过的,因为她知道,世事没有那么绝对,多数人的性向是流动的。
之贻带着雅南开车来到纽约附近一个小镇的独栋房前,把绳子揣在兜里便直接跑上去敲门。她敲门的声音异常粗暴,三两下便把里面的人逼出来开门。
最先出来的是一个美国男人,络腮胡,身材挺拔,他看着眼前奇怪的不速之客,对身后随他而来的女人问道:“whoisshe?”
如英揉了揉乱糟糟的头发,回答他说:“myniece.”然后,她看着之贻,象征性地为她介绍起身边的男人:“myhusband,david.”
她穿着睡衣,像是刚睡醒的样子,头发没有打理,整个人懒洋洋地,但清丽脱俗的美貌依然瞩目,在她的脸上,有种不属于她那个年纪的青春肆意。
之贻没有理会那个男人,而是直接用中文对如英说:“孔安出事了,你去看看他。”
这不是之贻第一次这么对她说,在这以前,她已经电话告知过她。
所以如英只是重复了她前次的答案:“我上次不是说过了吗?我不去。”
之贻气得差点哭出来,道:“他就快死了!你都不去看他一眼,你怎么这么狠心?”
“你上次不是说他没死吗?”如英平静地看着之贻因愤怒而涨红的脸,平淡的脸上没有丝毫情绪的波动。
之贻问:“是不是只有等他死了,你才会去?”
旁边的男人不懂中文,奇怪地看着两个充满火药味的女人。
如英于是攀上男人的肩头,对他耳语了一番,然后那人便转身回屋了。
待男人离去,如英才回过身来,脸上和语气却是一如既往的冷酷,她说:“他死了我也不会去。”
之贻气得有一瞬间的呼吸困难,她看着如英即将转身离去的背影,突然拿出在兜里塞了已久的绳子,猛地套上了她的手腕。
如英被她从背后突然袭击,一时间站立不稳,回头斥道:“你干什么?”
之贻没有理她,一面紧紧地攥着绳子,一面回头对雅南喊道:“快过来帮忙啊!”
雅南被她的举动惊得呆愣了片刻,然后便鬼使神差地听了她的指示,一同把如英绑到了车上。
之贻满意地拍拍手,道:“你这回一定得去。”
如英瞪了她一眼,说道:“你何必白费功夫?他不会想见我的。”
之贻恶狠狠地回瞪了她一眼,这时候的她,并不懂得如英这句话的含义。
雅南看着之贻的样子,笑了笑,不知该说些什么。
如英被绑在后座,很有尊严地不哭不骂,保持着她一贯的高傲和冷漠。
直到她被之贻绑着拉进疗养院,面对空荡荡的病房时,才笑着说:“我就说他不会见我的。我的儿子,我自己了解。”
永不再见,是她与孔安心照不宣的约定。
如英自生下孔安开始,就没有把他当作小孩子看待。比如她工作的时候,从来不会刻意回避孔安。在家接客时,也并不是每次都关门,关门与否,取决于客人的喜好。有一次,孔安放学回来,就正好看见如英在敞着门的房间里与一个陌生男人做爱。如英对孔安说:“我工作的时候,你不要打扰我。”孔安说好。他每次看见,就像是什么也没看见一样,渐渐地,他好像变得跟如英一样,把性服务业当作与其他任何服务业和制造业一样的营生产业,把性工作者当作与工人、白领一样的工种。这种与世俗绝对违背的观念在如英的心里根深蒂固,她说:“大家都是以损伤健康为代价出卖身体劳动,换取谋生的钱财,我与那些工地上搬砖、车间里操作仪器的工人没什么不同。”
当然,与大多数身不由己、在生存线边缘徘徊的底层工人不同,如英从前的积蓄以及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背景使她在工作时间和强度上有了更多更自由的选择,她不会去接待她看不顺眼的客人,也不会在休假期间加班工作,她从不缺钱,她对金钱没有太高的欲望,也不必加紧赚钱去补贴家里,尽管她有一个儿子要养,但这一点不多不少的收入也足够了。孔安是个让人省心的孩子,他从来没有主动开口问如英要过什么,但如英也并不会因为他的不要求便不给他,普通别人家小孩有的,如英都会给他,除了不知名姓的爸爸,以及因随时可见的性爱场景而注定不可能保持天真的童年。
直到有一天,去给孔安开家长会的如英被同班一个小孩的母亲认了出来,那个保守传统的女人曾经对她和她的丈夫捉奸在床。当然,如英并没有认出她,她从不会去留意那些于她无关紧要的人。这个女人强忍着、忍得满脸通红,直到家长会结束,在校门口狠狠地扇了她一巴掌,然后这事情就慢慢地传开了。女人思前想后,终于在隔天去找班主任,她说她不能让女儿跟这种肮脏女人的儿子在同一个环境里学习,要么孔安转学,要么自己的女儿转学。
如英在班主任“诚恳”的劝导下,答应会给孔安转学。那天晚上,她本来约了客人,但是因为这一场谈话,变得心情烦躁,做到一半时,她便发脾气赶走了客人,她在窗台上把数十张纸币撒在男人头上,狠狠地骂他说:“滚远一点,别来烦我!”
然后,如英就对孔安说:“你想要过正常的生活吗?”
孔安说想。
如英点点头,又说:“那你就必须要离开我。”
孔安没再说什么。
如英笑了笑,她知道他不在乎,只是不想说得那么直白让她伤心罢了。她点了一支烟,抽了一会儿,然后说:“别以为我是为你这样,我要去结婚了。这份工作,年轻时图个刺激玩几年,又不能真的做一辈子。”她把烟按熄在烟灰缸里,又说,“你以后最好别像我这样。”她叹了口气,仿佛是在叹息自己方才那片刻的对于她过往最为不屑的世俗的回归,而后,脸上恢复了一贯冰冷的、玩世不恭的笑意,她第一次用教育的口吻对孔安说,“万一像我这样,记得做好安全措施,别欺负女孩子。”
这样的如英,之贻并没有见过,她只是想象过,但想象与现实终究会有所差别。
如英走后,之贻把病房翻了个遍,气馁地说:“他把所有证件都拿走了。还顺走了我一张银行卡。”
雅南拍了拍她的肩膀,问她说:“你知道孔安为什么走吗?”
之贻不解:“为什么?”
雅南笑了笑,说:“因为你并不是真正关心他,了解他……你有你的私心。比如,你曾经,我是说曾经,很喜欢如英对吧?”
之贻猛地一个战栗,陷入良久的沉默。
如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之贻耳朵里,就对生活在条条框框里的乖女孩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在爷爷的咒骂、奶奶的痛惜、妈妈的蔑视、爸爸的沉默中,如英叛逆、越轨令家族蒙羞的形象竟奇妙地成为之贻幼小心灵中持久追寻的光辉。
十三岁那年,之贻终于见到真正的如英。她穿着令茹永远不会穿的露背裙和“恨天高”,烫着令茹最讨厌的羊毛卷,画着令茹最不屑的浓艳彩妆,带来了一个见证了她“自甘堕落”之路的孩子。
如英没怎么对之贻说过话,有次之贻主动去找如英,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被令茹骂了一顿。当然,令茹不仅骂之贻,也骂如英,她说:“你离我女儿远一点。”
如英只是笑了笑,把染了口红的烟头按熄在烟灰缸里,留给了之贻一个永生难忘的背影。事实上,如英也只在家里停留了很短的一段时间,父亲其邦把孔安带回家的那天,她已经拎着箱子登上了飞越大洋的飞机。
之贻见不到如英,只好去找孔安说话,孔安眉宇间很像如英,他那曾经令无数女人倾倒的俊美容颜很大程度上源自如英。只不过,没有女人独有的浓妆艳抹,孔安为这份由血缘繁衍的美貌增添了一丝清雅。但是对于之贻来说,这份清雅似乎并不如如英那种浓烈的张扬来得迷人。
之贻不得不承认,三十几岁的成熟女人,与母亲令茹完全不同的、自由而随性的女人,对她有一种天然而原始的吸引力。于是,当她看到雅南时,才会生起一种很多年前如英带给她的悸动。
雅南说:“我想知道,你是不是把我当成了某个人的替身?”
之贻摇头,很肯定地说:“不,不是的。爱的萌芽可能是始自于我心底的某种偏好,但对于具体的爱情来说,对象只有一个。”
之贻有一瞬间的垂头丧气,她问:“雅南,你该不会因为这个要跟我分手吧?”
雅南沉默了一会儿,摇头笑道:“我都几岁了,怎么会跟你这小丫头片子计较?”
之贻终于松了一口气,笑道:“雅南,你真好。”她与雅南拥抱了一会儿,又忍不住丧气,叹道,“你说孔安会怪我吗?”
雅南看向窗外,微微摇头,道:“算了,人的痛苦往往是不相通的,许多时候,只能自己承受。”
澧兰也这么说过,她说,她虽然每天陪在孔安的身边,看着他难过,看着他痛苦,却并没什么用处。她自以为的感同身受并不能为孔安分担些什么,他那一身的伤痛并不会因为她的心伤与眼泪而减退分毫。
但是澧兰一直在坚持,她坚持着尝试走进孔安的内心,尽管那很难,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