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回到1991年当首富 第172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且还要花费不少的钱安置这些工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之前岳宏盛还在为收购的价格感到偷笑,几乎就像是白捡的一般。
    可厂子不运转起来放那儿,跟废厂有什么区别?
    设备自然老化,到时候就只能卖废铁了。
    关键是废铁能值几个钱?
    陈江海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
    “宏盛啊,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我们先将这些好的地皮占下来,以后集团是要发展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而且,就算是荒废不用,你也不用担心赔本。随着咱们华夏经济的腾飞,对于地皮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我可以这么跟你说,以后这些靠近市中心的地皮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买。”
    “那些哪怕闲置的厂子,以后不仅不会贬值,价格还会一路往上飙升,不说兴建住宅小区或者修建办公楼,光靠地皮我们也能赚不少钱哦。”
    第1980章 修祖坟!
    听了这话,岳宏盛一双眼睛瞪的老大,难以置信的看向陈江海。
    他感觉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
    在岳宏盛的理解之中,厂子最值钱的应该是设备。
    只有设备运转起来,这个厂子才有价值。
    其次则是工人。
    那些有技术,有经验,而且勤劳肯干的工人,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结果现在陈江海说,地皮才是最值钱的?
    这实在是有些颠覆他固有的观念。
    不过刚才陈江海提到了住宅小区,又让他不由的想到了秋海集团修建的那个员工小区。
    因为各种条件相当不错,所以无论是秋海员工,还是外面人,都想在这里拥有一套住房。
    只可惜员工小区的房子是一概不对外出售的,于是不少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周围的土地上。
    也幸亏陈江海有先见之明,跟平山政府已经沟通达成了共识,这些地如果要进行转让的话,必须优先考虑秋海集团。
    以如今秋海这边跟当地政府的关系,这些地皮只要被秋海看上,那基本上就没跑的。
    “好的陈总,我知道了。”
    岳宏盛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现在他仍然无法完全理解陈江海对地皮升值的说法,但他还是选择相信陈江海的判断。
    跟随陈江海这些年,他早已经领教了陈江海的远见卓识。
    而且陈江海愿意花这么多口舌给自己解释,那就说明他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和谋划,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所以,自己根本就不需要杞人忧天,或者妄图跑去改变陈江海的决定了。
    因为那纯粹就是瞎折腾,到头来搞不好还要碰一鼻子的灰。
    虽然这一场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可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这场价格战的议论一直持续着,始终热度不减。
    这在华夏的商战史上,这一次秋海与外企联盟之间的价格战也可以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海集团以一己之力打败了诸多国外企业联军,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也是华夏的胜利。
    普通大众对此津津乐道,甚至是交口称赞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其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总之是秋海集团胜利了,打出了华夏人的志气,大家应该为它感到骄傲,支持秋海。
    唯一让他们想不通的是,陈江海竟然没有乘胜追击,直接把外企联盟彻底赶出华夏。
    外企联盟只是在市场上损失了不少份额,伤了不小的元气。
    可常言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们的基础还在,而且在总部的支持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能缓过劲儿来,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秋海集团就应该趁着这一波痛打落水狗,彻底将这些外企赶出华夏,牢牢的占领市场。
    甚至有不少陈江海的熟人直接将电话打到了他的手机上。
    意思就是让陈江海再加把劲,将外企联盟彻底打垮,让他们在华夏站不住脚离开这里。
    尤其是牟红中,显得异常激动。
    一方面称赞陈江海打出了华夏人的志气,为他们这些人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另外一方面,他也在敦促陈江海一定不要对这些外资企业有任何的仁慈,要直接将其赶出华夏市场,免得对方缓过劲儿来,又要折腾。
    面对这样的要求,陈江海知道对方是为自己着想,却也有些无语。
    如果真能把外企彻底赶出华夏,他又怎么会不去做呢?
    实际上,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根本就是难如登天。
    外企在华夏经营了这么多年,早已经是根深蒂固。
    有道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如果真的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肯定会引来疯狂的反扑,这是现阶段陈江海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外企的产品是最好的,是质量的保证。
    在这些人的眼里,他们始终固执的认为,外企品牌是正品,是名牌,买了有面子。
    此外,在这些外资企业的背后都有强大的总公司撑腰,无一例外都是世界型的大公司,任何一家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秋海集团身为世界五百强固然厉害,可是要想将这些外资企业一股脑儿的彻底赶出华夏,怕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陈江海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将这些外企全部赶尽杀绝。
    事实上,陈江海也不认为将外企赶出去,对国内的企业就是一件好事。
    外企的存在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至少可以时时刻刻提醒国内的本土企业,万万不能骄傲自大,必须得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和动物界的生存关系一样。
    如果羊群没有狼群的驱赶,养尊处优,无忧无虑,很容易走向灭亡。
    企业想要发展的好,该有的竞争还是要有的。
    一家真正健康的企业从来都不怕正当的竞争,反倒会在这种竞争之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越发强大起来。
    至于外企死灰复燃,重新强盛起来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家多少年积累出来的实力和底蕴,根本就难以改变。
    不过,到时候陈江海依旧有信心把他们打压到合理的水平,不让他们垄断市场。
    九九年的元旦,在忙碌中不知不觉的到来了。
    国内管元旦也叫洋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西方的文化对华夏的渗透有多么的厉害。
    陈立业最近一直在关注着儿子陈江海和外企联盟之间这一场世纪之战。
    当秋海宣布获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他才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在这种事情上,家里人都知道根本就帮不上陈江海,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的不给他添乱。
    同时,陈立业做出了一个决定,修祖坟!
    老一辈人多少还是有点迷信的,而且家族观念很重。
    家里如果出了光耀门楣的子孙,总是想着把祖坟修一修,一方面可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同时也借此激励后辈。
    希望家族能够出更多的人才,越来越兴盛发达。
    第1981章 当初定下的规矩
    自从陈江海的事业越做越大,作为父亲的陈立业这个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虽然他嘴上一直没说,可是在心里又怎么会不因为这个儿子而感到骄傲呢?
    自己的崽如今成了大人物,有多少钱暂且不说,光是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华夏,在国外也有了名气。
    以至于很多原本在新闻上才能看到的人物,都纷纷前来拜访,而且一个个姿态都放得很低。
    每每看到自家儿子与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陈立业心中那股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这可是他老陈家的儿子!
    整个村,整个县,乃至整个省里,也就出了这么一个人物。
    不仅是享誉华夏,在整个世界上都有了相当的名气和威望。
    况且,陈江海发达之后也没有忘本。
    他还拿出真金白银帮村里做了那么多的事,带领整个陈家村的村民发家致富,让每一个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绝对算得上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名流清史或许还谈不上,但绝对可以写进族谱,甚至是当地县志。
    陈立业打定主意之后,立马把电话打给了两个兄弟,二弟陈从军和三弟陈建功。
    听到大哥陈立业的想法,两个兄弟立即就表示了强烈的支持。
    实际上,如果不是陈江海做事向来低调,兄弟二人恐怕早就把这个想法提前提出来了。
    实在是他们不想给陈江海惹麻烦,所以一直把这个想法憋在肚子里,只想着等再过些年,然后找机会提一提,看看陈江海究竟怎么个说法。
    反正如果陈江海有异议,他们两个做叔叔的也绝对不会坚持。
    跟陈江海唱反调这种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返回顶部↑
    而且还要花费不少的钱安置这些工人,又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之前岳宏盛还在为收购的价格感到偷笑,几乎就像是白捡的一般。
    可厂子不运转起来放那儿,跟废厂有什么区别?
    设备自然老化,到时候就只能卖废铁了。
    关键是废铁能值几个钱?
    陈江海怎么会不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微微一笑,开口解释道:
    “宏盛啊,把眼光放的长远一点,我们先将这些好的地皮占下来,以后集团是要发展壮大的,说不定什么时候就用上了。”
    “而且,就算是荒废不用,你也不用担心赔本。随着咱们华夏经济的腾飞,对于地皮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
    “我可以这么跟你说,以后这些靠近市中心的地皮会越来越高,越来越难买。”
    “那些哪怕闲置的厂子,以后不仅不会贬值,价格还会一路往上飙升,不说兴建住宅小区或者修建办公楼,光靠地皮我们也能赚不少钱哦。”
    第1980章 修祖坟!
    听了这话,岳宏盛一双眼睛瞪的老大,难以置信的看向陈江海。
    他感觉自己的认知被颠覆了。
    在岳宏盛的理解之中,厂子最值钱的应该是设备。
    只有设备运转起来,这个厂子才有价值。
    其次则是工人。
    那些有技术,有经验,而且勤劳肯干的工人,同样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结果现在陈江海说,地皮才是最值钱的?
    这实在是有些颠覆他固有的观念。
    不过刚才陈江海提到了住宅小区,又让他不由的想到了秋海集团修建的那个员工小区。
    因为各种条件相当不错,所以无论是秋海员工,还是外面人,都想在这里拥有一套住房。
    只可惜员工小区的房子是一概不对外出售的,于是不少人已经将目光放在了周围的土地上。
    也幸亏陈江海有先见之明,跟平山政府已经沟通达成了共识,这些地如果要进行转让的话,必须优先考虑秋海集团。
    以如今秋海这边跟当地政府的关系,这些地皮只要被秋海看上,那基本上就没跑的。
    “好的陈总,我知道了。”
    岳宏盛点了点头说道。
    虽然现在他仍然无法完全理解陈江海对地皮升值的说法,但他还是选择相信陈江海的判断。
    跟随陈江海这些年,他早已经领教了陈江海的远见卓识。
    而且陈江海愿意花这么多口舌给自己解释,那就说明他已经有了全盘的考虑和谋划,绝对不是一时兴起。
    所以,自己根本就不需要杞人忧天,或者妄图跑去改变陈江海的决定了。
    因为那纯粹就是瞎折腾,到头来搞不好还要碰一鼻子的灰。
    虽然这一场价格战最终的结果已经出来了,可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这场价格战的议论一直持续着,始终热度不减。
    这在华夏的商战史上,这一次秋海与外企联盟之间的价格战也可以算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秋海集团以一己之力打败了诸多国外企业联军,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胜利,也是华夏的胜利。
    普通大众对此津津乐道,甚至是交口称赞也在情理之中。
    当然,其他也没有什么好说的,总之是秋海集团胜利了,打出了华夏人的志气,大家应该为它感到骄傲,支持秋海。
    唯一让他们想不通的是,陈江海竟然没有乘胜追击,直接把外企联盟彻底赶出华夏。
    外企联盟只是在市场上损失了不少份额,伤了不小的元气。
    可常言说的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们的基础还在,而且在总部的支持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能缓过劲儿来,还有东山再起的资本。
    按照大多数人的想法,秋海集团就应该趁着这一波痛打落水狗,彻底将这些外企赶出华夏,牢牢的占领市场。
    甚至有不少陈江海的熟人直接将电话打到了他的手机上。
    意思就是让陈江海再加把劲,将外企联盟彻底打垮,让他们在华夏站不住脚离开这里。
    尤其是牟红中,显得异常激动。
    一方面称赞陈江海打出了华夏人的志气,为他们这些人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另外一方面,他也在敦促陈江海一定不要对这些外资企业有任何的仁慈,要直接将其赶出华夏市场,免得对方缓过劲儿来,又要折腾。
    面对这样的要求,陈江海知道对方是为自己着想,却也有些无语。
    如果真能把外企彻底赶出华夏,他又怎么会不去做呢?
    实际上,真正要做到这一点,根本就是难如登天。
    外企在华夏经营了这么多年,早已经是根深蒂固。
    有道是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如果真的要将他们斩尽杀绝,肯定会引来疯狂的反扑,这是现阶段陈江海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甚至直到现在,还有一些人坚持认为外企的产品是最好的,是质量的保证。
    在这些人的眼里,他们始终固执的认为,外企品牌是正品,是名牌,买了有面子。
    此外,在这些外资企业的背后都有强大的总公司撑腰,无一例外都是世界型的大公司,任何一家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秋海集团身为世界五百强固然厉害,可是要想将这些外资企业一股脑儿的彻底赶出华夏,怕也得付出不小的代价。
    搞不好就是两败俱伤的结局。
    总而言之一句话,就目前这个阶段来说,陈江海没有必要,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将这些外企全部赶尽杀绝。
    事实上,陈江海也不认为将外企赶出去,对国内的企业就是一件好事。
    外企的存在也有它积极的意义,至少可以时时刻刻提醒国内的本土企业,万万不能骄傲自大,必须得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就和动物界的生存关系一样。
    如果羊群没有狼群的驱赶,养尊处优,无忧无虑,很容易走向灭亡。
    企业想要发展的好,该有的竞争还是要有的。
    一家真正健康的企业从来都不怕正当的竞争,反倒会在这种竞争之中不断的学习和进步,越发强大起来。
    至于外企死灰复燃,重新强盛起来是不可避免的。
    这是人家多少年积累出来的实力和底蕴,根本就难以改变。
    不过,到时候陈江海依旧有信心把他们打压到合理的水平,不让他们垄断市场。
    九九年的元旦,在忙碌中不知不觉的到来了。
    国内管元旦也叫洋年,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西方的文化对华夏的渗透有多么的厉害。
    陈立业最近一直在关注着儿子陈江海和外企联盟之间这一场世纪之战。
    当秋海宣布获得最后胜利的时候,作为父亲的他才算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在这种事情上,家里人都知道根本就帮不上陈江海,他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可能的不给他添乱。
    同时,陈立业做出了一个决定,修祖坟!
    老一辈人多少还是有点迷信的,而且家族观念很重。
    家里如果出了光耀门楣的子孙,总是想着把祖坟修一修,一方面可以告慰祖先的在天之灵,同时也借此激励后辈。
    希望家族能够出更多的人才,越来越兴盛发达。
    第1981章 当初定下的规矩
    自从陈江海的事业越做越大,作为父亲的陈立业这个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虽然他嘴上一直没说,可是在心里又怎么会不因为这个儿子而感到骄傲呢?
    自己的崽如今成了大人物,有多少钱暂且不说,光是名声,就传遍了整个华夏,在国外也有了名气。
    以至于很多原本在新闻上才能看到的人物,都纷纷前来拜访,而且一个个姿态都放得很低。
    每每看到自家儿子与他们谈笑风生的样子,陈立业心中那股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这可是他老陈家的儿子!
    整个村,整个县,乃至整个省里,也就出了这么一个人物。
    不仅是享誉华夏,在整个世界上都有了相当的名气和威望。
    况且,陈江海发达之后也没有忘本。
    他还拿出真金白银帮村里做了那么多的事,带领整个陈家村的村民发家致富,让每一个村民都过上了好日子。
    这绝对算得上衣锦还乡,光宗耀祖。
    名流清史或许还谈不上,但绝对可以写进族谱,甚至是当地县志。
    陈立业打定主意之后,立马把电话打给了两个兄弟,二弟陈从军和三弟陈建功。
    听到大哥陈立业的想法,两个兄弟立即就表示了强烈的支持。
    实际上,如果不是陈江海做事向来低调,兄弟二人恐怕早就把这个想法提前提出来了。
    实在是他们不想给陈江海惹麻烦,所以一直把这个想法憋在肚子里,只想着等再过些年,然后找机会提一提,看看陈江海究竟怎么个说法。
    反正如果陈江海有异议,他们两个做叔叔的也绝对不会坚持。
    跟陈江海唱反调这种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