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敌国郡主后 第9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喻九道:“回皇上,半个时辰前郡主唤了琳琅姑娘进去。”
    桓悦颔首,往寝殿去了。
    永乐郡主留宿皇帝寝宫, 到底不是件能够张扬的事。昨夜寝殿中宫人全被遣了出去, 如今寝殿外间依旧空空荡荡, 不见半个侍从,想来是明湘不令福宁殿宫人入内的缘故。
    桓悦本拟推门而入, 转念一想琳琅大约也在内室中,不知怎么想的,脚下一顿, 抬手温文尔雅地叩了叩内室的门, 柔声唤:“皇姐?”
    他听见明湘的笑声,声音不大,仿佛还有些疲惫, 轻轻道:“你敲门做什么, 进来就是了。”
    桓悦推开门。
    皇帝的寝殿很大, 内室中摆着一扇金丝楠木屏风,将内室隔开成内外两部分。殿中四角摆着冰盆,屏风旁的香炉中雪白烟雾袅袅升腾,香气飘散在整间内室中,清而不冷、淡而不寡,正是永乐郡主常用的琥珀香。
    他的目光在内室中一掠而过,隔着屏风影影绰绰可以看见妆台前坐着个纤细的身影,桓悦都不必多看,只这么烟笼水遮地看上一眼,就知道那正是明湘。
    琳琅呢?
    桓悦转过屏风,明湘从妆台前回头看向他。
    只这么一眼,桓悦那些复杂的、压在心底的心绪,就在明湘这清凌凌看来的一眼里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他快步走过去,立在明湘身后,笑吟吟问:“皇姐怎么还没梳头?”
    明湘重新回过头,对镜自照。她难得穿了件珠光锦所裁的水色裙裳,点点珠光闪烁,便如粼粼水波。然而她的长发披散,粉黛未施,正如清水出芙蓉般倚在椅中,秀美清雅皎皎如月。
    明湘并未再次回头:“不想梳。”
    或许是披散着长发有些热,明湘抬手拢了拢肩头颈间的发丝,露出雪白纤长的脖颈。颈间和锁骨上几点红痕未消,分外夺目。
    心头仿佛被猛地一撞,桓悦望着那点点红痕,喉咙隐隐有些发干。他垂首,动作轻柔地挽起明湘的一缕发丝,像是自潺潺而过的清泉中掬起一捧水。
    “皇姐累吗?”桓悦贴在明湘耳边,轻声笑问。
    明湘终于偏了偏头,这个动作使得她的面颊贴上了桓悦的面颊,桓悦能从她眼底清晰看见自己的倒影
    他下意识屏住了呼吸,只听明湘半含恼怒地道:“你说呢?”
    她冰白的面颊浮现一丝绯色,往后仰身,抬手捏住桓悦的面颊微微用力,冷笑起来:“是谁说什么都听我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原来天子金口玉言,到了床榻上,立刻就作废了?”
    桓悦眨了眨眼,立刻遵循本能做出了最合适的回应。他露出了天真无辜的表情,眼睛弯了起来,并不对明湘的指控做出辩解,而是任凭她揪住自己的脸颊,因为面颊被捏的变形,所以声音略有些模糊:“我给皇姐梳头好不好?”
    明湘看了他片刻,松了手,俨然是一个“允你戴罪立功”的态度了。
    桓悦立刻知机地拿起犀角梳,另一手挽起明湘乌鸦鸦的长发,梳齿没入明湘发间时动作放的极轻,那柔顺光滑的发丝一梳至尾,带着极其浅淡的、如兰似麝的香气。
    桓悦每梳一次,要先挽起明湘的一把发丝,如此难免要触碰到明湘脖颈处的肌肤,雪白柔腻,他梳着梳着,心思已经不在梳头上了。
    桓悦低下头去,一边慢条斯理地梳拢着一把新挽起的长发,一边附在明湘耳畔,含着笑问:“皇姐过去在弘文阁中读书时,背过李长吉的诗没有?”
    明湘知道他多半不是想说什么正经话,斜斜瞥去一眼,凉凉问:“哦?你说哪一首?”
    她方才那一瞥眼横秋水,遐思无限,当真是桓悦从未见过的仪态。一时间桓悦执梳的手微微一顿,很快又如常般直起身来,一边细细梳着,一边含笑曼声吟道:“双鸾开镜秋水光——”
    明湘立刻想起,这是李长吉的美人梳头歌。
    桓悦的动作不紧不慢,他一梳梳至明湘发尾,直到那一把乌黑的发丝从梳齿间滑落,才再度挽起一把发丝,继续重复方才的动作。只是他一边梳,一边曼声吟诵着李长吉那首诗。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殿内还摆放着数个冰盆,空气中氤氲的香气清凉,然而随着桓悦低低地曼声念诵,以及他时而垂首,伏在明湘耳畔低声细语的动作,这间内室里,不知何时已经生出了另一种馥郁的、旖旎的无限遐思来。
    明湘突然有点后悔,她的面颊上浮起了连绵的绯色,冰白的面容有若三春桃花。
    她轻咳一声:“够了。”
    桓悦一向很听她的话,只在有些时候会突然装聋作哑起来,譬如昨晚,又譬如现在。他念完那句“十八鬟多无气力”,才俯下身来,贴在明湘耳畔,很有些缠绵柔软地道:“皇姐现下还恼我吗?”
    他的唇齿贴在明湘耳畔,明湘只一转头,颊边温热柔软的触感一掠而过。
    少年皇帝的笑容那样美丽灼目,落在明湘眼里却就像只打着坏主意的赤红色小狐狸。她深吸了一口气:“怎么不梳了?”
    “皇姐不是说够了吗?”桓悦笑道。
    他一把捞起明湘的腰,在椅中落座,明湘被他拥在膝上,很不解风情地去推桓悦肩膀:“热,放开我。”
    “皇姐说谎。”桓悦的眼睛弯起来,像只得意洋洋的小狐狸。
    他低头吻住明湘的唇,含糊不清地道:“我原本以为皇姐要睡到午时,想不到皇姐已经起身了。”
    (只是接吻!只是接吻!)
    “皇姐。”桓悦贴在明湘耳边,柔柔地唤。
    听到明湘应声后,桓悦似乎更加欣悦。他婉转缠绵地唤着皇姐,一声声不停歇,而他每唤一声,明湘都会轻轻应和。
    就在桓悦拥着明湘从椅中起身的那一刻,他突然听见明湘说了句“进来”。
    桓悦一僵,迅速清醒过来。
    明湘伏在他怀里,似笑非笑抬头看他,唇齿无声开合:“还不放开?”
    来人是琳琅。
    她叩门后听到明湘叫进,立刻便推门而入,然而刚走了两步,还未走到屏风前,步伐突然一僵——屏风上映出的是一双交叠的人影。
    “郡主。”琳琅心念一转,顿住步伐,又唤了一声,“奴婢把整个妆匣拿来了,郡主现在要梳妆吗?”
    明湘在桓悦怀里挣了挣:“要——”
    她话未说完,桓悦已经扬声:“放下,出去。”
    琳琅进退两难,一时不知道该听郡主的话,还是奉圣命退出去——她一向是事事以郡主为先的,然而只看屏风上那影影绰绰的交叠人影,以及今日晨起时郡主的倦色和残留的痕迹,就能猜出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屏风后,明湘抬眼看向桓悦,眼神中的意思非常明确:还不放开?
    桓悦亲昵地垂下头,唇齿贴在明湘耳畔,用气声道:“皇姐故意的,是不是?”
    明湘神情似笑非笑,俨然是默认了。
    “我偏不。”桓悦笑吟吟道。
    第112章
    “好啊。”
    最终打破了满室旖旎的是战战兢兢敲门而入的喻和公公。
    喻和公公一向是个谨慎小心的性子, 明知道皇帝和永乐郡主同在一处,无事是再不肯去惊扰的,但兵部尚书还在等着求见, 手里拿着战报, 喻和公公左思右想,终究不敢误了军国大事,只好壮着胆子战战兢兢去敲门。
    桓悦接连两次被打断,就是再好的性子也要恼了。偏偏喻和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柳恪行正在文德殿外等着面圣。
    以桓悦的性格,是绝不会青天白日为了些床帷之事,耽误了紧急军务的。他怨气深重地整理好散乱的衣裳,转头看见明湘伏在椅中,笑的几乎要咳嗽起来,终于忍不住, 抬手恨恨在明湘腮边捏了一把。
    琳琅倒是如蒙大赦, 忙不迭上来接手了桓悦之前未做完的工作。她并不是明湘身边专司梳头的侍女, 不过能当上明湘身边首屈一指最为信任的亲信,那是什么都要会上一点的, 不多时就给明湘挽了个松松的发髻。
    明湘伏在椅背上,任凭琳琅摆弄好她的头发,捧来一面小镜请她过目。她只朝镜中瞥了一眼, 觉得还算能入目, 便不再多花心思在头发上,见桓悦整理好衣裳,怨气十足地捏她的脸, 往后避了避躲开桓悦的魔爪, 一手支颐懒懒道:“我随你过去如何?”
    桓悦动作一顿, 半含意外地道:“好啊。”
    于是在文德殿等候面圣的柳尚书,这一等就等来了两个人。
    桓悦从前初登大位之时,明湘在文德殿后旁听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十分自然地便在屏风后落座,一如从前那般。倒是柳恪行进殿时,打眼一见屏风后坐着一道人影,还吓了一跳。
    桓悦在御座上将他的神情看得清楚,开口道:“皇姐也在。”
    柳恪行在心里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转向屏风一礼,明湘便也起身还礼,旋即落座。
    走完全套礼数,柳恪行就开始说起求见的正事。
    他先将手中捧着盛放机密要务的匣子递给内侍,由内侍呈上去,然后开口就道:“皇上,半个时辰前,左军急报到了——陈桥帐下建威将军赵祺,于双川渡偷袭左军,左军驻双川渡者死伤逾百。”
    桓悦眉头拧起,却并未轻易开口,而是接了急报,自己一字字看完,才冷声道:“华一平的脑子里装的全是稻草吗?”
    方才柳恪行说的,是他自己看完急报后高度提炼概括的产物,这封急报是左军将领华一平自己写的,打了败仗的就是他,当然不会在呈递京中的急报里写自己败的如何凄惨,而是巧妙地春秋笔法意图减轻责任。
    但问题是,再怎么春秋笔法,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任是如椽妙笔,也不能把败仗给写成胜仗——那叫欺君,华一平真敢这么干,就可以拎着全家老小的脑袋一起等待皇帝秋后算账了。
    皇帝的怒火不是冲着自己来的,柳恪行当然不肯去顶这个雷,于是只虚弱地替华一平辩解了一句:“据闻赵祺是南齐赵太后的嫡亲侄子,宁陵赵氏嫡系年轻一代极受重视的儿郎,想来确非易于之辈。”
    柳恪行简单概括了一句死伤逾百,事实上急报中写道,左军战死者达百人,伤者二百余人,加起来就是三百多人——而驻守双川渡的,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更离谱的是,华一平羞答答在急报中写,赵祺用兵诡诈,伺机偷袭——偷袭注重的就是一个偷字,大张旗鼓带着成千上万拥进双川渡那个巴掌大的地方,那叫强攻!
    赵祺带去的人,统共不过五百——作为吃了败仗的这一方,华一平肯定不会故意把敌人写少,这个五百恐怕还是硬凑了水分的数字,即使不再往下砍,那也意味着赵祺用五百人去打一千五百人,打死打伤了三百多人,最后带着自己那五百人以一个极小的伤亡数全身而退。
    有些话柳恪行没说出口,但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死伤这三百人对大晋军中的人数影响不大,但对大晋军中的士气影响很大。
    两军对阵最重军心,此次赵祺率区区五百兵力偷袭一千五百人,杀伤三百人后以极小的伤亡全身而退,这死伤的三百人本身影响不了大势,但赵祺以这种形同鬼魅的战术突袭而至,必然会减损大晋军心士气。
    急报从桓悦手里又传到了屏风后的明湘手里,饶是永乐郡主不大知兵,也看得眉头紧蹙:“双川渡这个地方我记得着实要紧,怎么才派了一千五百人?”
    南北两朝隔江而对,开战之后,争夺过江渡口就成了极其要紧的事。目前大晋领兵的主将定国公正和南齐主力对峙在镇远关外,而一些规模更小的渡口,则由将领分别带兵驻守。
    其中,双川渡的位置格外重要,因为它在一个江水交汇的位置。郦水自江南岸汇入江中,南齐运送粮草时,时常借郦水这条水路而来,再分送往附近各处营地。换句话说,只要牢牢占据双川渡,借此为媒转渡江南,就有机会截断南齐其中一条粮草线。
    和粮草相比,马都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马,还能组建步兵,没有粮草,士兵们可就只能活活饿死——或许不到饿死,就已经哗变了。
    这是大晋必须守住,并且力争以此为跳板更进一步的关口,当然也是南朝千方百计要争取的关口。而这样一个双方必争之地,居然只派了一千五百人驻守?
    柳恪行道:“郡主不知,双川渡在郦水之北,长陵之南,附近地形呈葫芦状,多丘陵,而双川渡,正在葫芦南边小头的顶上。”
    他只消提上一句,明湘顿时意会过来:“粮草难运?”
    “不止如此。”柳恪行苦笑道,“双川渡位置紧要却狭小,能塞下一千五百人已经是极限了。”
    他虽然和华一平没什么交情,却不得不说句实话。双川渡那里本来就不是繁华广阔之地,住在那里的除了朝廷历来派驻的驻军,就只有几十户渔民,规模甚至凑不够一个成气候的镇子,安置一千五百人驻守,确实已经到了极限。
    明湘没有听见桓悦提出异议,就明白柳恪行所言非虚。军务非她所长,她在屏风后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华一平没有直接陈书皇帝的资格,这封急报由他递到主帅定国公处,再由定国公转呈京中。急报末尾除了华一平的署名,还有定国公的章,以及定国公请罪的言辞。
    见桓悦没有立刻发作的意思,柳恪行连忙又把第二件事拿出来说。
    第二件事是个喜事,七日前定国公麾下一支直属的轻骑外出照例巡视,在镇原关南的季阳滩边意外碰见了一支鬼鬼祟祟的南朝斥候队伍,看见大晋的军队转头就要逃跑,未遂,差点全军覆没,最后只有寥寥几人逃出生天,其他全成了大晋轻骑的战功。
    这一击斩首几十,算是意外之喜,定国公本拟压上一压,等大胜时一并报回京中,额外多计些功劳。岂料双川渡突然被南齐打了个措手不及,定国公干脆把功劳一同报上来,以求减轻皇帝的不悦。
    桓悦的面色缓和些许:“果然大功,令定国公另外上折子为其叙功,各赐素缎十匹,待来日凯旋,朕再厚赐他们。”
    绸缎布匹在民间和金银一样,是能直接拿来花销的,十匹素缎折成银子是极厚重的一笔赏赐,斩首数量再多上三倍都未必值这个价钱。
    桓悦厚赐他们,实际上是取一个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是为了鼓舞军心。 ↑返回顶部↑
    喻九道:“回皇上,半个时辰前郡主唤了琳琅姑娘进去。”
    桓悦颔首,往寝殿去了。
    永乐郡主留宿皇帝寝宫, 到底不是件能够张扬的事。昨夜寝殿中宫人全被遣了出去, 如今寝殿外间依旧空空荡荡, 不见半个侍从,想来是明湘不令福宁殿宫人入内的缘故。
    桓悦本拟推门而入, 转念一想琳琅大约也在内室中,不知怎么想的,脚下一顿, 抬手温文尔雅地叩了叩内室的门, 柔声唤:“皇姐?”
    他听见明湘的笑声,声音不大,仿佛还有些疲惫, 轻轻道:“你敲门做什么, 进来就是了。”
    桓悦推开门。
    皇帝的寝殿很大, 内室中摆着一扇金丝楠木屏风,将内室隔开成内外两部分。殿中四角摆着冰盆,屏风旁的香炉中雪白烟雾袅袅升腾,香气飘散在整间内室中,清而不冷、淡而不寡,正是永乐郡主常用的琥珀香。
    他的目光在内室中一掠而过,隔着屏风影影绰绰可以看见妆台前坐着个纤细的身影,桓悦都不必多看,只这么烟笼水遮地看上一眼,就知道那正是明湘。
    琳琅呢?
    桓悦转过屏风,明湘从妆台前回头看向他。
    只这么一眼,桓悦那些复杂的、压在心底的心绪,就在明湘这清凌凌看来的一眼里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去。他快步走过去,立在明湘身后,笑吟吟问:“皇姐怎么还没梳头?”
    明湘重新回过头,对镜自照。她难得穿了件珠光锦所裁的水色裙裳,点点珠光闪烁,便如粼粼水波。然而她的长发披散,粉黛未施,正如清水出芙蓉般倚在椅中,秀美清雅皎皎如月。
    明湘并未再次回头:“不想梳。”
    或许是披散着长发有些热,明湘抬手拢了拢肩头颈间的发丝,露出雪白纤长的脖颈。颈间和锁骨上几点红痕未消,分外夺目。
    心头仿佛被猛地一撞,桓悦望着那点点红痕,喉咙隐隐有些发干。他垂首,动作轻柔地挽起明湘的一缕发丝,像是自潺潺而过的清泉中掬起一捧水。
    “皇姐累吗?”桓悦贴在明湘耳边,轻声笑问。
    明湘终于偏了偏头,这个动作使得她的面颊贴上了桓悦的面颊,桓悦能从她眼底清晰看见自己的倒影
    他下意识屏住了呼吸,只听明湘半含恼怒地道:“你说呢?”
    她冰白的面颊浮现一丝绯色,往后仰身,抬手捏住桓悦的面颊微微用力,冷笑起来:“是谁说什么都听我的,你又是怎么做的?原来天子金口玉言,到了床榻上,立刻就作废了?”
    桓悦眨了眨眼,立刻遵循本能做出了最合适的回应。他露出了天真无辜的表情,眼睛弯了起来,并不对明湘的指控做出辩解,而是任凭她揪住自己的脸颊,因为面颊被捏的变形,所以声音略有些模糊:“我给皇姐梳头好不好?”
    明湘看了他片刻,松了手,俨然是一个“允你戴罪立功”的态度了。
    桓悦立刻知机地拿起犀角梳,另一手挽起明湘乌鸦鸦的长发,梳齿没入明湘发间时动作放的极轻,那柔顺光滑的发丝一梳至尾,带着极其浅淡的、如兰似麝的香气。
    桓悦每梳一次,要先挽起明湘的一把发丝,如此难免要触碰到明湘脖颈处的肌肤,雪白柔腻,他梳着梳着,心思已经不在梳头上了。
    桓悦低下头去,一边慢条斯理地梳拢着一把新挽起的长发,一边附在明湘耳畔,含着笑问:“皇姐过去在弘文阁中读书时,背过李长吉的诗没有?”
    明湘知道他多半不是想说什么正经话,斜斜瞥去一眼,凉凉问:“哦?你说哪一首?”
    她方才那一瞥眼横秋水,遐思无限,当真是桓悦从未见过的仪态。一时间桓悦执梳的手微微一顿,很快又如常般直起身来,一边细细梳着,一边含笑曼声吟道:“双鸾开镜秋水光——”
    明湘立刻想起,这是李长吉的美人梳头歌。
    桓悦的动作不紧不慢,他一梳梳至明湘发尾,直到那一把乌黑的发丝从梳齿间滑落,才再度挽起一把发丝,继续重复方才的动作。只是他一边梳,一边曼声吟诵着李长吉那首诗。
    双鸾开镜秋水光,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玉钗落处无声腻。
    殿内还摆放着数个冰盆,空气中氤氲的香气清凉,然而随着桓悦低低地曼声念诵,以及他时而垂首,伏在明湘耳畔低声细语的动作,这间内室里,不知何时已经生出了另一种馥郁的、旖旎的无限遐思来。
    明湘突然有点后悔,她的面颊上浮起了连绵的绯色,冰白的面容有若三春桃花。
    她轻咳一声:“够了。”
    桓悦一向很听她的话,只在有些时候会突然装聋作哑起来,譬如昨晚,又譬如现在。他念完那句“十八鬟多无气力”,才俯下身来,贴在明湘耳畔,很有些缠绵柔软地道:“皇姐现下还恼我吗?”
    他的唇齿贴在明湘耳畔,明湘只一转头,颊边温热柔软的触感一掠而过。
    少年皇帝的笑容那样美丽灼目,落在明湘眼里却就像只打着坏主意的赤红色小狐狸。她深吸了一口气:“怎么不梳了?”
    “皇姐不是说够了吗?”桓悦笑道。
    他一把捞起明湘的腰,在椅中落座,明湘被他拥在膝上,很不解风情地去推桓悦肩膀:“热,放开我。”
    “皇姐说谎。”桓悦的眼睛弯起来,像只得意洋洋的小狐狸。
    他低头吻住明湘的唇,含糊不清地道:“我原本以为皇姐要睡到午时,想不到皇姐已经起身了。”
    (只是接吻!只是接吻!)
    “皇姐。”桓悦贴在明湘耳边,柔柔地唤。
    听到明湘应声后,桓悦似乎更加欣悦。他婉转缠绵地唤着皇姐,一声声不停歇,而他每唤一声,明湘都会轻轻应和。
    就在桓悦拥着明湘从椅中起身的那一刻,他突然听见明湘说了句“进来”。
    桓悦一僵,迅速清醒过来。
    明湘伏在他怀里,似笑非笑抬头看他,唇齿无声开合:“还不放开?”
    来人是琳琅。
    她叩门后听到明湘叫进,立刻便推门而入,然而刚走了两步,还未走到屏风前,步伐突然一僵——屏风上映出的是一双交叠的人影。
    “郡主。”琳琅心念一转,顿住步伐,又唤了一声,“奴婢把整个妆匣拿来了,郡主现在要梳妆吗?”
    明湘在桓悦怀里挣了挣:“要——”
    她话未说完,桓悦已经扬声:“放下,出去。”
    琳琅进退两难,一时不知道该听郡主的话,还是奉圣命退出去——她一向是事事以郡主为先的,然而只看屏风上那影影绰绰的交叠人影,以及今日晨起时郡主的倦色和残留的痕迹,就能猜出他们现在在干什么。
    屏风后,明湘抬眼看向桓悦,眼神中的意思非常明确:还不放开?
    桓悦亲昵地垂下头,唇齿贴在明湘耳畔,用气声道:“皇姐故意的,是不是?”
    明湘神情似笑非笑,俨然是默认了。
    “我偏不。”桓悦笑吟吟道。
    第112章
    “好啊。”
    最终打破了满室旖旎的是战战兢兢敲门而入的喻和公公。
    喻和公公一向是个谨慎小心的性子, 明知道皇帝和永乐郡主同在一处,无事是再不肯去惊扰的,但兵部尚书还在等着求见, 手里拿着战报, 喻和公公左思右想,终究不敢误了军国大事,只好壮着胆子战战兢兢去敲门。
    桓悦接连两次被打断,就是再好的性子也要恼了。偏偏喻和不是无的放矢的人, 柳恪行正在文德殿外等着面圣。
    以桓悦的性格,是绝不会青天白日为了些床帷之事,耽误了紧急军务的。他怨气深重地整理好散乱的衣裳,转头看见明湘伏在椅中,笑的几乎要咳嗽起来,终于忍不住, 抬手恨恨在明湘腮边捏了一把。
    琳琅倒是如蒙大赦, 忙不迭上来接手了桓悦之前未做完的工作。她并不是明湘身边专司梳头的侍女, 不过能当上明湘身边首屈一指最为信任的亲信,那是什么都要会上一点的, 不多时就给明湘挽了个松松的发髻。
    明湘伏在椅背上,任凭琳琅摆弄好她的头发,捧来一面小镜请她过目。她只朝镜中瞥了一眼, 觉得还算能入目, 便不再多花心思在头发上,见桓悦整理好衣裳,怨气十足地捏她的脸, 往后避了避躲开桓悦的魔爪, 一手支颐懒懒道:“我随你过去如何?”
    桓悦动作一顿, 半含意外地道:“好啊。”
    于是在文德殿等候面圣的柳尚书,这一等就等来了两个人。
    桓悦从前初登大位之时,明湘在文德殿后旁听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十分自然地便在屏风后落座,一如从前那般。倒是柳恪行进殿时,打眼一见屏风后坐着一道人影,还吓了一跳。
    桓悦在御座上将他的神情看得清楚,开口道:“皇姐也在。”
    柳恪行在心里恍然大悟地哦了一声,转向屏风一礼,明湘便也起身还礼,旋即落座。
    走完全套礼数,柳恪行就开始说起求见的正事。
    他先将手中捧着盛放机密要务的匣子递给内侍,由内侍呈上去,然后开口就道:“皇上,半个时辰前,左军急报到了——陈桥帐下建威将军赵祺,于双川渡偷袭左军,左军驻双川渡者死伤逾百。”
    桓悦眉头拧起,却并未轻易开口,而是接了急报,自己一字字看完,才冷声道:“华一平的脑子里装的全是稻草吗?”
    方才柳恪行说的,是他自己看完急报后高度提炼概括的产物,这封急报是左军将领华一平自己写的,打了败仗的就是他,当然不会在呈递京中的急报里写自己败的如何凄惨,而是巧妙地春秋笔法意图减轻责任。
    但问题是,再怎么春秋笔法,打了败仗就是打了败仗,任是如椽妙笔,也不能把败仗给写成胜仗——那叫欺君,华一平真敢这么干,就可以拎着全家老小的脑袋一起等待皇帝秋后算账了。
    皇帝的怒火不是冲着自己来的,柳恪行当然不肯去顶这个雷,于是只虚弱地替华一平辩解了一句:“据闻赵祺是南齐赵太后的嫡亲侄子,宁陵赵氏嫡系年轻一代极受重视的儿郎,想来确非易于之辈。”
    柳恪行简单概括了一句死伤逾百,事实上急报中写道,左军战死者达百人,伤者二百余人,加起来就是三百多人——而驻守双川渡的,一共才一千五百人!
    更离谱的是,华一平羞答答在急报中写,赵祺用兵诡诈,伺机偷袭——偷袭注重的就是一个偷字,大张旗鼓带着成千上万拥进双川渡那个巴掌大的地方,那叫强攻!
    赵祺带去的人,统共不过五百——作为吃了败仗的这一方,华一平肯定不会故意把敌人写少,这个五百恐怕还是硬凑了水分的数字,即使不再往下砍,那也意味着赵祺用五百人去打一千五百人,打死打伤了三百多人,最后带着自己那五百人以一个极小的伤亡数全身而退。
    有些话柳恪行没说出口,但在场的人心里都清楚:死伤这三百人对大晋军中的人数影响不大,但对大晋军中的士气影响很大。
    两军对阵最重军心,此次赵祺率区区五百兵力偷袭一千五百人,杀伤三百人后以极小的伤亡全身而退,这死伤的三百人本身影响不了大势,但赵祺以这种形同鬼魅的战术突袭而至,必然会减损大晋军心士气。
    急报从桓悦手里又传到了屏风后的明湘手里,饶是永乐郡主不大知兵,也看得眉头紧蹙:“双川渡这个地方我记得着实要紧,怎么才派了一千五百人?”
    南北两朝隔江而对,开战之后,争夺过江渡口就成了极其要紧的事。目前大晋领兵的主将定国公正和南齐主力对峙在镇远关外,而一些规模更小的渡口,则由将领分别带兵驻守。
    其中,双川渡的位置格外重要,因为它在一个江水交汇的位置。郦水自江南岸汇入江中,南齐运送粮草时,时常借郦水这条水路而来,再分送往附近各处营地。换句话说,只要牢牢占据双川渡,借此为媒转渡江南,就有机会截断南齐其中一条粮草线。
    和粮草相比,马都不是那么重要了。没有马,还能组建步兵,没有粮草,士兵们可就只能活活饿死——或许不到饿死,就已经哗变了。
    这是大晋必须守住,并且力争以此为跳板更进一步的关口,当然也是南朝千方百计要争取的关口。而这样一个双方必争之地,居然只派了一千五百人驻守?
    柳恪行道:“郡主不知,双川渡在郦水之北,长陵之南,附近地形呈葫芦状,多丘陵,而双川渡,正在葫芦南边小头的顶上。”
    他只消提上一句,明湘顿时意会过来:“粮草难运?”
    “不止如此。”柳恪行苦笑道,“双川渡位置紧要却狭小,能塞下一千五百人已经是极限了。”
    他虽然和华一平没什么交情,却不得不说句实话。双川渡那里本来就不是繁华广阔之地,住在那里的除了朝廷历来派驻的驻军,就只有几十户渔民,规模甚至凑不够一个成气候的镇子,安置一千五百人驻守,确实已经到了极限。
    明湘没有听见桓悦提出异议,就明白柳恪行所言非虚。军务非她所长,她在屏风后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华一平没有直接陈书皇帝的资格,这封急报由他递到主帅定国公处,再由定国公转呈京中。急报末尾除了华一平的署名,还有定国公的章,以及定国公请罪的言辞。
    见桓悦没有立刻发作的意思,柳恪行连忙又把第二件事拿出来说。
    第二件事是个喜事,七日前定国公麾下一支直属的轻骑外出照例巡视,在镇原关南的季阳滩边意外碰见了一支鬼鬼祟祟的南朝斥候队伍,看见大晋的军队转头就要逃跑,未遂,差点全军覆没,最后只有寥寥几人逃出生天,其他全成了大晋轻骑的战功。
    这一击斩首几十,算是意外之喜,定国公本拟压上一压,等大胜时一并报回京中,额外多计些功劳。岂料双川渡突然被南齐打了个措手不及,定国公干脆把功劳一同报上来,以求减轻皇帝的不悦。
    桓悦的面色缓和些许:“果然大功,令定国公另外上折子为其叙功,各赐素缎十匹,待来日凯旋,朕再厚赐他们。”
    绸缎布匹在民间和金银一样,是能直接拿来花销的,十匹素缎折成银子是极厚重的一笔赏赐,斩首数量再多上三倍都未必值这个价钱。
    桓悦厚赐他们,实际上是取一个千金买马骨的意思,是为了鼓舞军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