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情目 第17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刺耳的声音将双胞胎从谍战片拉回现实,他们丢下雪团,跑过来扒拉院门。
    “你们是谁啊?”
    “来我家干嘛?”
    小孩子问题就是多,林书荛的儿媳张莲从屋里出来,一手一边扯住双胞胎的后衣领,把他们从院门上拎开。
    “你俩废话那么多干嘛,回屋写作业去。”
    “嗷,我才不要写作业!”
    “哥哥不写,我也不写!”
    双胞胎嚷嚷着跑开,继续玩他们的雪地游击战。
    张莲摇头,懒得再管双胞胎,打开院门说:“那啥,你们就是小恺说的季先生和明纱大妹子吧?”
    季屿生点头:“打扰了。”
    张莲轻笑:“哎,没事,快进来。”
    两人跟着张莲穿过院子走进客厅。
    屋里铺了地暖,温热的空气流转在周身,明纱感觉冻僵的部位正在慢慢回温。
    林书荛坐在茶几边的沙发椅里,双腿上盖着一条毛毯,神情恹恹,似乎有些精神不济。
    张莲走过去喊了声:“妈,你等的客人来啦。”
    林书荛抬起头,对他们笑了笑。
    她已年过六旬,头发不再乌黑光亮,眼睛浑浊,脸部蛋白流失布满皱纹,可微笑时,唇角会自然上扬成充满感染力的弧度。
    明纱联想到毕业照中挽着王文音的小美女,她当时也是这样对着镜头笑的,那是一个时间带不走的习惯。
    他们和林书荛颔首示意,然后在桌对面坐下,张莲去饮水机旁给他们泡茶。
    季屿生正襟危坐,温声说:“您好林奶奶,今天占用您一点时间,向您了解一些事情。”
    林书荛点头:“小恺说你们是夙愿师,来替阿音处理遗愿。我老了,腿脚不利索,阿音走时没能送她一程,她要是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需要老太太我帮忙,你们尽管说。”
    “有件东西确实需要您帮忙确认一下。”季屿生说完,明纱从包里翻出两张照片递给林书荛。
    明纱:“林奶奶,您见过照片里的彩蛋吊坠吗?”
    林书荛接过照片瞅了两眼,对张莲说:“莲子,帮我取一下放大镜。”
    “好嘞。”张莲将茶水放到桌上,转身去书房取来放大镜。
    林书荛一手拿着照片,一手举着放大镜,仔细观摩。
    有些事情急不得,他们沉默着耐心等林书荛唤醒久违的记忆。
    半晌,林书荛终于移开放大镜说:“我见过。”
    明纱心跳猛地加快,和季屿生对视一眼。
    他眼眸清亮,继续引导林书荛:“您还记得王文音女士是如何获得这条吊坠吗?”
    “说起这条吊坠,年代可有些久远了。”林书荛将照片还给明纱,开始回忆彩蛋吊坠的来历。
    王文音最初学习粤剧表演,并不是因为热爱。
    她左脸有一块胎记,从娘胎里带来的。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内还没有普及整容美形,她家里又穷得叮当响,有碗白米饭吃饱已是万幸,根本没钱给她瞎折腾化妆品,那块胎记就这样一直跟着她越长越大。为此,同龄人常骂她丑八怪,大人笑她赔钱货。
    王文音年纪小,听不懂那两个词的含义,但周围人讥笑时扭曲和夸张的面容让她很害怕,久而久之,她开始有了自闭症倾向。
    生在穷人家患上这种富贵病等于无解,父母耐心陪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实在治不好又生了个孩子,就让她缩在昏暗的小屋里自生自灭。
    王文音十岁那年,有个叫“南竹”的民间戏班来村里表演,父母为了给弟弟攒学费,把她赶出睡觉的屋子,腾出房间租借给戏班当化妆间。
    王文音忧郁得像只丧家犬,畏畏缩缩地趴在窗外看里边的戏曲演员化妆。
    那些平时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在妆娘的妙手下,变成了戏文里所描述的大英雄和绝世美人。
    她看得入神,被胭脂粉呛得打了个喷嚏。
    众人发现她,叽叽喳喳地嬉笑起来。
    “你看窗外有个女娃娃,在偷看咱们化妆哩。”
    “咦,这女娃娃脸上咋长了块胎记,小小年纪怪惨的。”
    “有胎记怎么了?再丑的女娃,老娘妙手一挥,也能让她变成天仙!”妆娘说着,走到窗边一把捏住王文音的脸蛋,左瞧瞧,右瞧瞧。
    王文音小脸被捏得生疼,眼睫濡湿,眼角泛红,下意识的垂下眼帘。
    她被一种屈辱感包裹着,完全不敢与人对视。
    那股敏感自卑劲儿,让妆娘都愣了下:“啧啧,虽有不足,五官倒是挺别致,秋儿姐,你不是一直想收个徒弟吗,我看这女娃娃不错!”
    被换做秋儿姐的青衣已经化完妆,闻言走过来拍掉妆娘的手,温柔地摸了摸王文音的脸颊,问她:“疼不疼?”
    眼前的女人细柳扶风,浓妆重抹,连指尖都带着一种艳丽的妩媚,完全就是折子戏里走出来的美人。
    王文音忘记挣扎,怔怔地看着秋儿姐。
    妆娘叹气:“这女娃怎么不出声,别是哑巴吧?”
    秋儿姐不气馁,再次柔声问她:“疼吗?”
    王文音张了张嘴,嘶哑的嗓音断断续续不成字。
    她太久没开口说话,早就忘记如何跟别人沟通。
    秋儿姐摇头,失望地松开王文音,就在这时,王文音突然一把拽住秋儿姐的衣袖,艰难又痛苦地逼自己发出一段模糊的音节。
    “她说能把我变成像你一样漂亮,是……真的吗?”
    秋儿姐俯下身和她对视,笑道:“是真的。”
    后来,父母从戏班那拿了一笔钱,把王文音交给秋儿姐说:“家里穷养不起你,别怨我们,走了就不要再回来,忘了这地吧。”
    王文音望了眼她从小生活的地方,再也没有任何留恋。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南竹戏班在楚庭成立曲粤坊,王文音跟着秋儿姐春诵夏弦,月落参横,咿咿呀呀十余年,终于如愿以偿扮上青衣。
    登场那天,妆娘为她粉饰脸面,化眼描眉,梳头戴钗,她便成了戏台上亭亭玉立的美人,撵指唱尽繁华梦,水袖一挥众生醉,掌声与赞美都触手可及。
    从那以后,王文音除了睡觉,极少再以素面示人。
    秋儿姐告诉她,曲粤坊不做赔钱的买卖,花在她脸上的都是钱,只有成为名角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她才能粉饰不足一直美下去。
    王文音听在心里,决定继续学习戏曲表演,精湛技艺。
    一九八一年,她考上滨城大学,秋儿姐送她去火车站,分别时语重心长地提醒她:“你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总有一天会遇见心上人,倘若那时你仍分不清什么是爱,可以坦诚的让他看看左脸,你会得到答案的。”
    王文音摸了摸自己的左脸,笑道:“不会的。”
    她孤身一人北上求学,与林书荛等人成为了室友。
    那段时间,王文音依旧维持着除了晚上睡觉绝不以素面示人的习惯,室友们费尽心思为她保守秘密,努力维护着一个女孩微薄的自尊。
    “像阿音这样会唱戏身段绝佳的姑娘,在我们那个娱乐生活贫瘠单调的年代,是很受欢迎的,学校一有什么文艺活动啊,大家就喜欢让她上台表演,追她的男生从宿舍楼排到餐厅,情书递了一沓又一沓,连照相馆的招商位都是她的青衣照。”
    记忆斑驳,走马灯似的在脑海中浮现,林书荛脸上渐渐绽开一丛笑。
    “可阿音心里有道坎儿啊,她完全不懂怎么接受别人的爱意,当然喽,大多数人也只是随便递封情书凑个热闹,就像赶场的折子戏,开场时锣鼓响天,热热闹闹,一散场就没了声。”
    这一来二去,学校里便有了王文音心高气傲的传言,但王文音觉得,“心高气傲”这个词起码比“丑八怪”好听点,所以她不介意。
    她同往常一样,宵寝晨兴,在校园里穿梭,然后就被一辆二八大杆给撞伤了腿。
    撞到王文音的男生是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帅气学长,叫陶常宁,他自发担起了人形拐杖的责任,每天骑车送王文音上下课。
    如此过了三周,他们相爱了。
    王文音痊愈那天,陶常宁送给她一条俄罗斯彩蛋吊坠,说她像一朵白玫瑰,比他见过的任何花都要温润优雅,而这朵白玫瑰已经驯服了他。
    说到这,林书荛难受地干咳起来,缓了会儿气,继续道:“阿音很喜欢这个陶常宁学长,但她觉得自己不是白玫瑰,她将自尊碾碎在泥潭里,坦诚地卸掉妆容,把选择权交到陶常宁手上。”
    “那……”明纱坐立不安地挪了挪屁股,紧张道:“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
    “是啊,他们在一起了,但是……”
    “但是?”
    第18章 长夜渡雪
    明纱觉得林书荛很有叙事天赋,话锋一转,整个故事瞬间变得跌宕起伏。
    按理说,在知道是谁将彩蛋吊坠送给王文音后,他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但季屿生显然不那么认为。
    他双手交叠,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
    明纱不用看也知道,他此刻是什么神情。
    唇部自然闭合,眼眸宁静幽深,平和地注视着倾述者,既不过分给对方施加压力,也不悲天怜人装作感同身受,温润和煦,松弛有度,让对方在内心坚信,这是一个安全且舒适的交流过程。
    明纱甩了甩有些酸痛的手,继续执笔记录下后续发展。
    陶常宁只和王文音交往一个月就暴露了本性。
    他是一个极其擅于伪装且虚荣的人。
    其实,当看到王文音左脸上的胎记,陶常宁就后悔跟她表白了。
    但他全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还贴心扮演起一个“不在意爱人外表”的痴情人设。
    事实上,陶常宁撞伤王文音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个有预谋的计划。
    他写了一篇关于“21天法则”的论文,为此,他决定在现实中进行一场实验,王文音就是他精心挑选的实验对象。
    麦克斯维尔·马尔茨在《心理控制术》中表明“让一个人养成或放弃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于是,陶常宁花了三周时间送王文音上下课,让她慢慢习惯自己的存在并爱上他。等两人交往后,他又用三周时间,让王文音接受在完全素颜的状态下和他约会。
    他们的相遇没有爱,只有精密的计算和利用。
    林书荛呼吸急促,毛毯下的双腿因愤怒而轻微抖动,“我们都以为阿音遇见了她的善缘,结果发现那是一个骑着凤凰牌二八大杆自行车的魔鬼。是以,论文发表后,陶常宁就出轨逼迫阿音自动和他分手了。”
    这就是王文音的前半生,所有情节都在走钢丝,最终失控成一个既合理又不合理的“恐怖故事”。 ↑返回顶部↑
    刺耳的声音将双胞胎从谍战片拉回现实,他们丢下雪团,跑过来扒拉院门。
    “你们是谁啊?”
    “来我家干嘛?”
    小孩子问题就是多,林书荛的儿媳张莲从屋里出来,一手一边扯住双胞胎的后衣领,把他们从院门上拎开。
    “你俩废话那么多干嘛,回屋写作业去。”
    “嗷,我才不要写作业!”
    “哥哥不写,我也不写!”
    双胞胎嚷嚷着跑开,继续玩他们的雪地游击战。
    张莲摇头,懒得再管双胞胎,打开院门说:“那啥,你们就是小恺说的季先生和明纱大妹子吧?”
    季屿生点头:“打扰了。”
    张莲轻笑:“哎,没事,快进来。”
    两人跟着张莲穿过院子走进客厅。
    屋里铺了地暖,温热的空气流转在周身,明纱感觉冻僵的部位正在慢慢回温。
    林书荛坐在茶几边的沙发椅里,双腿上盖着一条毛毯,神情恹恹,似乎有些精神不济。
    张莲走过去喊了声:“妈,你等的客人来啦。”
    林书荛抬起头,对他们笑了笑。
    她已年过六旬,头发不再乌黑光亮,眼睛浑浊,脸部蛋白流失布满皱纹,可微笑时,唇角会自然上扬成充满感染力的弧度。
    明纱联想到毕业照中挽着王文音的小美女,她当时也是这样对着镜头笑的,那是一个时间带不走的习惯。
    他们和林书荛颔首示意,然后在桌对面坐下,张莲去饮水机旁给他们泡茶。
    季屿生正襟危坐,温声说:“您好林奶奶,今天占用您一点时间,向您了解一些事情。”
    林书荛点头:“小恺说你们是夙愿师,来替阿音处理遗愿。我老了,腿脚不利索,阿音走时没能送她一程,她要是有什么未完成的心愿需要老太太我帮忙,你们尽管说。”
    “有件东西确实需要您帮忙确认一下。”季屿生说完,明纱从包里翻出两张照片递给林书荛。
    明纱:“林奶奶,您见过照片里的彩蛋吊坠吗?”
    林书荛接过照片瞅了两眼,对张莲说:“莲子,帮我取一下放大镜。”
    “好嘞。”张莲将茶水放到桌上,转身去书房取来放大镜。
    林书荛一手拿着照片,一手举着放大镜,仔细观摩。
    有些事情急不得,他们沉默着耐心等林书荛唤醒久违的记忆。
    半晌,林书荛终于移开放大镜说:“我见过。”
    明纱心跳猛地加快,和季屿生对视一眼。
    他眼眸清亮,继续引导林书荛:“您还记得王文音女士是如何获得这条吊坠吗?”
    “说起这条吊坠,年代可有些久远了。”林书荛将照片还给明纱,开始回忆彩蛋吊坠的来历。
    王文音最初学习粤剧表演,并不是因为热爱。
    她左脸有一块胎记,从娘胎里带来的。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国内还没有普及整容美形,她家里又穷得叮当响,有碗白米饭吃饱已是万幸,根本没钱给她瞎折腾化妆品,那块胎记就这样一直跟着她越长越大。为此,同龄人常骂她丑八怪,大人笑她赔钱货。
    王文音年纪小,听不懂那两个词的含义,但周围人讥笑时扭曲和夸张的面容让她很害怕,久而久之,她开始有了自闭症倾向。
    生在穷人家患上这种富贵病等于无解,父母耐心陪她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来实在治不好又生了个孩子,就让她缩在昏暗的小屋里自生自灭。
    王文音十岁那年,有个叫“南竹”的民间戏班来村里表演,父母为了给弟弟攒学费,把她赶出睡觉的屋子,腾出房间租借给戏班当化妆间。
    王文音忧郁得像只丧家犬,畏畏缩缩地趴在窗外看里边的戏曲演员化妆。
    那些平时随处可见的普通人,在妆娘的妙手下,变成了戏文里所描述的大英雄和绝世美人。
    她看得入神,被胭脂粉呛得打了个喷嚏。
    众人发现她,叽叽喳喳地嬉笑起来。
    “你看窗外有个女娃娃,在偷看咱们化妆哩。”
    “咦,这女娃娃脸上咋长了块胎记,小小年纪怪惨的。”
    “有胎记怎么了?再丑的女娃,老娘妙手一挥,也能让她变成天仙!”妆娘说着,走到窗边一把捏住王文音的脸蛋,左瞧瞧,右瞧瞧。
    王文音小脸被捏得生疼,眼睫濡湿,眼角泛红,下意识的垂下眼帘。
    她被一种屈辱感包裹着,完全不敢与人对视。
    那股敏感自卑劲儿,让妆娘都愣了下:“啧啧,虽有不足,五官倒是挺别致,秋儿姐,你不是一直想收个徒弟吗,我看这女娃娃不错!”
    被换做秋儿姐的青衣已经化完妆,闻言走过来拍掉妆娘的手,温柔地摸了摸王文音的脸颊,问她:“疼不疼?”
    眼前的女人细柳扶风,浓妆重抹,连指尖都带着一种艳丽的妩媚,完全就是折子戏里走出来的美人。
    王文音忘记挣扎,怔怔地看着秋儿姐。
    妆娘叹气:“这女娃怎么不出声,别是哑巴吧?”
    秋儿姐不气馁,再次柔声问她:“疼吗?”
    王文音张了张嘴,嘶哑的嗓音断断续续不成字。
    她太久没开口说话,早就忘记如何跟别人沟通。
    秋儿姐摇头,失望地松开王文音,就在这时,王文音突然一把拽住秋儿姐的衣袖,艰难又痛苦地逼自己发出一段模糊的音节。
    “她说能把我变成像你一样漂亮,是……真的吗?”
    秋儿姐俯下身和她对视,笑道:“是真的。”
    后来,父母从戏班那拿了一笔钱,把王文音交给秋儿姐说:“家里穷养不起你,别怨我们,走了就不要再回来,忘了这地吧。”
    王文音望了眼她从小生活的地方,再也没有任何留恋。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南竹戏班在楚庭成立曲粤坊,王文音跟着秋儿姐春诵夏弦,月落参横,咿咿呀呀十余年,终于如愿以偿扮上青衣。
    登场那天,妆娘为她粉饰脸面,化眼描眉,梳头戴钗,她便成了戏台上亭亭玉立的美人,撵指唱尽繁华梦,水袖一挥众生醉,掌声与赞美都触手可及。
    从那以后,王文音除了睡觉,极少再以素面示人。
    秋儿姐告诉她,曲粤坊不做赔钱的买卖,花在她脸上的都是钱,只有成为名角得到更多观众的认可,她才能粉饰不足一直美下去。
    王文音听在心里,决定继续学习戏曲表演,精湛技艺。
    一九八一年,她考上滨城大学,秋儿姐送她去火车站,分别时语重心长地提醒她:“你也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总有一天会遇见心上人,倘若那时你仍分不清什么是爱,可以坦诚的让他看看左脸,你会得到答案的。”
    王文音摸了摸自己的左脸,笑道:“不会的。”
    她孤身一人北上求学,与林书荛等人成为了室友。
    那段时间,王文音依旧维持着除了晚上睡觉绝不以素面示人的习惯,室友们费尽心思为她保守秘密,努力维护着一个女孩微薄的自尊。
    “像阿音这样会唱戏身段绝佳的姑娘,在我们那个娱乐生活贫瘠单调的年代,是很受欢迎的,学校一有什么文艺活动啊,大家就喜欢让她上台表演,追她的男生从宿舍楼排到餐厅,情书递了一沓又一沓,连照相馆的招商位都是她的青衣照。”
    记忆斑驳,走马灯似的在脑海中浮现,林书荛脸上渐渐绽开一丛笑。
    “可阿音心里有道坎儿啊,她完全不懂怎么接受别人的爱意,当然喽,大多数人也只是随便递封情书凑个热闹,就像赶场的折子戏,开场时锣鼓响天,热热闹闹,一散场就没了声。”
    这一来二去,学校里便有了王文音心高气傲的传言,但王文音觉得,“心高气傲”这个词起码比“丑八怪”好听点,所以她不介意。
    她同往常一样,宵寝晨兴,在校园里穿梭,然后就被一辆二八大杆给撞伤了腿。
    撞到王文音的男生是社会心理学专业的帅气学长,叫陶常宁,他自发担起了人形拐杖的责任,每天骑车送王文音上下课。
    如此过了三周,他们相爱了。
    王文音痊愈那天,陶常宁送给她一条俄罗斯彩蛋吊坠,说她像一朵白玫瑰,比他见过的任何花都要温润优雅,而这朵白玫瑰已经驯服了他。
    说到这,林书荛难受地干咳起来,缓了会儿气,继续道:“阿音很喜欢这个陶常宁学长,但她觉得自己不是白玫瑰,她将自尊碾碎在泥潭里,坦诚地卸掉妆容,把选择权交到陶常宁手上。”
    “那……”明纱坐立不安地挪了挪屁股,紧张道:“他们最后在一起了吗?”
    “是啊,他们在一起了,但是……”
    “但是?”
    第18章 长夜渡雪
    明纱觉得林书荛很有叙事天赋,话锋一转,整个故事瞬间变得跌宕起伏。
    按理说,在知道是谁将彩蛋吊坠送给王文音后,他们的目的就算达到了,但季屿生显然不那么认为。
    他双手交叠,身体微微前倾,做出一个认真倾听的姿态。
    明纱不用看也知道,他此刻是什么神情。
    唇部自然闭合,眼眸宁静幽深,平和地注视着倾述者,既不过分给对方施加压力,也不悲天怜人装作感同身受,温润和煦,松弛有度,让对方在内心坚信,这是一个安全且舒适的交流过程。
    明纱甩了甩有些酸痛的手,继续执笔记录下后续发展。
    陶常宁只和王文音交往一个月就暴露了本性。
    他是一个极其擅于伪装且虚荣的人。
    其实,当看到王文音左脸上的胎记,陶常宁就后悔跟她表白了。
    但他全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还贴心扮演起一个“不在意爱人外表”的痴情人设。
    事实上,陶常宁撞伤王文音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个有预谋的计划。
    他写了一篇关于“21天法则”的论文,为此,他决定在现实中进行一场实验,王文音就是他精心挑选的实验对象。
    麦克斯维尔·马尔茨在《心理控制术》中表明“让一个人养成或放弃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于是,陶常宁花了三周时间送王文音上下课,让她慢慢习惯自己的存在并爱上他。等两人交往后,他又用三周时间,让王文音接受在完全素颜的状态下和他约会。
    他们的相遇没有爱,只有精密的计算和利用。
    林书荛呼吸急促,毛毯下的双腿因愤怒而轻微抖动,“我们都以为阿音遇见了她的善缘,结果发现那是一个骑着凤凰牌二八大杆自行车的魔鬼。是以,论文发表后,陶常宁就出轨逼迫阿音自动和他分手了。”
    这就是王文音的前半生,所有情节都在走钢丝,最终失控成一个既合理又不合理的“恐怖故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