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有好有坏,他也分不明白。
    因为周晏礼不在的缘故,陆弛懒得做早餐,难得吃了一顿小区门口早餐摊。他弓着身子坐在路边的马扎上,舀了口碗中的豆浆,又夹起油条往嘴里一塞,一股陌生的油腻扑鼻而来,他堪堪咬了一口,就将油条整根泡进豆浆中,到最后也只吃了一半。包子闻着喷香,咬一口却全是面,馅儿里几乎都是肥肉,像是在油中泡了几年。
    开车上班的路上,陆弛才觉得好笑。住在这里这么多年,每天过去又过来,只眼瞅着这早餐摊开得红火,不知多少次都想吃一顿尝尝。只不过为了照顾周晏礼,他竟从没有机会吃上一次。如今总算尝到了这家的油条豆浆,才发现油油腻腻的根本吃不下。
    最近这段时间,陆弛的工作不算繁忙,既没有什么要紧的会议,也没什么重要的决策要做。下午时,他收到了姜佚明的邀约,说是想与他俩一起出来聚一聚。
    姜佚明是微瑞的投资人,也是目前的第二大股东。早年,若非有姜佚明的支持,他俩非但不可能将微瑞做起来,反而稍不留神,就会面临万劫不复的结局:不但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还将背负几百万的债务。
    当初,周晏礼在泰元的老干部病房蹉跎一年后,终于决心离开。他作为临床合作专家加入了一家专注于骨科植入耗材的小型公司——方艾医疗。
    那时候的周晏礼深知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规模庞大,更了解骨科植入器械所面临的价格高昂、国产替代率低下的问题。他带着十足的诚信与情怀,希望借助方艾医疗之力,打破目前国产骨科植入耗材市场的困境。
    当初的方艾医疗,不过是家年营收不足一亿,利润不到两千万的小型企业,虽在骨科植入物行业小有名气,但一贯只专注于技术难度和专业壁垒最低的创伤类骨科植入物。
    在加入方艾医疗前,周晏礼曾与方艾的老板张旭聊过几次,张旭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而他在得知张旭所带领的团队刚刚申请了有关关节类骨科植入物的国家经费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加入方艾。
    然而,入职以后,周晏礼发现很多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张旭虽在一开始表现出了对研发关节植入物的极大热忱,但实际上关节事业部成立后,张旭既不肯花费精力,也不肯掏钱。
    周晏礼几次三番的提请,张旭终于将公司里的几个刚刚入职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划给了关节事业部,这些人几乎都是应届生,只有理论基础,却缺乏实践经验。而对于研发设备、研发耗材的采购,方艾总部也总是一拖再拖。
    周晏礼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告诉了陆弛。周晏礼在加入方艾之前,既未曾与企业主接触过,也不懂企业管理中的弯弯绕绕,而陆弛做审计的这些年却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所以陆弛一听就明白过来,所谓的关节事业部,不过是方艾骗取国家经费的手段,能做出名堂最好,做不出张旭也不在乎。
    身为方艾医疗的老板,张旭要的是稳扎稳打,提升方艾在创伤类植入物中的市场占有率,而绝非科研创新。他愿意花一点点的钱养着这支团队,但只是一点点,再多就不肯了。
    正如陆弛猜想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进,张旭对关节事业部彻底丧失了耐性。本就不多的研发人员被一个个调离岗位,到最后,整个团队加上实习生只剩下了区区五人。
    周晏礼找过张旭无数次,可得到的只有敷衍,两人矛盾愈发激化,慢慢竟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
    最后,张旭半开玩笑地说,既然你这么想做关节植入物,那不如你把关节事业部买下来,设备有了,员工也是现成的,以后你做老板,自负盈亏。
    张旭这话说的七分玩笑三分试探。他早看出周晏礼的脾性与常人不同,自然不相信他做得了老板、做得成老板,可研发设备已经买了,人员也已经聘请了,就算要遣散,也是笔不小的花销,若是周晏礼真肯当这个冤大头,他倒也不亏。
    周晏礼沉默了。诚如张旭所想,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要创业当老板。于是,周晏礼铩羽而归。他准备好简历,打算换家公司,继续做自己的人工关节。
    陆弛看周晏礼郁郁不得志,心中也憋闷不已。他从一开始就不相信那些个脑满肠肥的民营企业主会去追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问题,更不相信他们会真正重视研发创新。就算周晏礼再换十家公司,结果也是一样的。
    于是,陆弛问他,你是不是真的很想做这件事。
    周晏礼点了点头。他是个情绪极为内敛的人,这些年中,除了对陆弛以外,唯有对这份事业他表现出了诚挚的热情。
    陆弛想了一会儿,他笑笑说,那我们就把方艾的关节事业部买下来吧,不过具体的事情要我来跟张旭谈。
    陆弛不懂骨科介入物,更不懂研发,但他懂估价,懂价值,更懂人性。张旭留着关节事业部,也不过是个费用中心,既无盈利的可能,也不能带来什么价值,对张旭而言,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只要摸清这一点,不愁价格压不下来。
    陆弛拿出了他与周晏礼二人全部积蓄,外加一百万的经营贷,以买废品的价格接手了方艾的关节事业部,成立了微瑞公司。
    微瑞的开局只有五个员工、两个老板,外加一百万年利率百分之六的经营贷。 ↑返回顶部↑
    这有好有坏,他也分不明白。
    因为周晏礼不在的缘故,陆弛懒得做早餐,难得吃了一顿小区门口早餐摊。他弓着身子坐在路边的马扎上,舀了口碗中的豆浆,又夹起油条往嘴里一塞,一股陌生的油腻扑鼻而来,他堪堪咬了一口,就将油条整根泡进豆浆中,到最后也只吃了一半。包子闻着喷香,咬一口却全是面,馅儿里几乎都是肥肉,像是在油中泡了几年。
    开车上班的路上,陆弛才觉得好笑。住在这里这么多年,每天过去又过来,只眼瞅着这早餐摊开得红火,不知多少次都想吃一顿尝尝。只不过为了照顾周晏礼,他竟从没有机会吃上一次。如今总算尝到了这家的油条豆浆,才发现油油腻腻的根本吃不下。
    最近这段时间,陆弛的工作不算繁忙,既没有什么要紧的会议,也没什么重要的决策要做。下午时,他收到了姜佚明的邀约,说是想与他俩一起出来聚一聚。
    姜佚明是微瑞的投资人,也是目前的第二大股东。早年,若非有姜佚明的支持,他俩非但不可能将微瑞做起来,反而稍不留神,就会面临万劫不复的结局:不但多年的积蓄毁于一旦,还将背负几百万的债务。
    当初,周晏礼在泰元的老干部病房蹉跎一年后,终于决心离开。他作为临床合作专家加入了一家专注于骨科植入耗材的小型公司——方艾医疗。
    那时候的周晏礼深知骨科植入器械市场规模庞大,更了解骨科植入器械所面临的价格高昂、国产替代率低下的问题。他带着十足的诚信与情怀,希望借助方艾医疗之力,打破目前国产骨科植入耗材市场的困境。
    当初的方艾医疗,不过是家年营收不足一亿,利润不到两千万的小型企业,虽在骨科植入物行业小有名气,但一贯只专注于技术难度和专业壁垒最低的创伤类骨科植入物。
    在加入方艾医疗前,周晏礼曾与方艾的老板张旭聊过几次,张旭对他的经历很感兴趣,而他在得知张旭所带领的团队刚刚申请了有关关节类骨科植入物的国家经费后,几乎是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加入方艾。
    然而,入职以后,周晏礼发现很多事情并非他想象的那样简单。张旭虽在一开始表现出了对研发关节植入物的极大热忱,但实际上关节事业部成立后,张旭既不肯花费精力,也不肯掏钱。
    周晏礼几次三番的提请,张旭终于将公司里的几个刚刚入职的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划给了关节事业部,这些人几乎都是应届生,只有理论基础,却缺乏实践经验。而对于研发设备、研发耗材的采购,方艾总部也总是一拖再拖。
    周晏礼将自己面临的困境告诉了陆弛。周晏礼在加入方艾之前,既未曾与企业主接触过,也不懂企业管理中的弯弯绕绕,而陆弛做审计的这些年却接触到了形形色色的人。所以陆弛一听就明白过来,所谓的关节事业部,不过是方艾骗取国家经费的手段,能做出名堂最好,做不出张旭也不在乎。
    身为方艾医疗的老板,张旭要的是稳扎稳打,提升方艾在创伤类植入物中的市场占有率,而绝非科研创新。他愿意花一点点的钱养着这支团队,但只是一点点,再多就不肯了。
    正如陆弛猜想的那样,随着时间的推进,张旭对关节事业部彻底丧失了耐性。本就不多的研发人员被一个个调离岗位,到最后,整个团队加上实习生只剩下了区区五人。
    周晏礼找过张旭无数次,可得到的只有敷衍,两人矛盾愈发激化,慢慢竟到了相看两厌的地步。
    最后,张旭半开玩笑地说,既然你这么想做关节植入物,那不如你把关节事业部买下来,设备有了,员工也是现成的,以后你做老板,自负盈亏。
    张旭这话说的七分玩笑三分试探。他早看出周晏礼的脾性与常人不同,自然不相信他做得了老板、做得成老板,可研发设备已经买了,人员也已经聘请了,就算要遣散,也是笔不小的花销,若是周晏礼真肯当这个冤大头,他倒也不亏。
    周晏礼沉默了。诚如张旭所想,他从来没想过有朝一日要创业当老板。于是,周晏礼铩羽而归。他准备好简历,打算换家公司,继续做自己的人工关节。
    陆弛看周晏礼郁郁不得志,心中也憋闷不已。他从一开始就不相信那些个脑满肠肥的民营企业主会去追求打破国外技术壁垒的问题,更不相信他们会真正重视研发创新。就算周晏礼再换十家公司,结果也是一样的。
    于是,陆弛问他,你是不是真的很想做这件事。
    周晏礼点了点头。他是个情绪极为内敛的人,这些年中,除了对陆弛以外,唯有对这份事业他表现出了诚挚的热情。
    陆弛想了一会儿,他笑笑说,那我们就把方艾的关节事业部买下来吧,不过具体的事情要我来跟张旭谈。
    陆弛不懂骨科介入物,更不懂研发,但他懂估价,懂价值,更懂人性。张旭留着关节事业部,也不过是个费用中心,既无盈利的可能,也不能带来什么价值,对张旭而言,这就是个烫手山芋。只要摸清这一点,不愁价格压不下来。
    陆弛拿出了他与周晏礼二人全部积蓄,外加一百万的经营贷,以买废品的价格接手了方艾的关节事业部,成立了微瑞公司。
    微瑞的开局只有五个员工、两个老板,外加一百万年利率百分之六的经营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