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部分阅读
行。远道的人可以绕道而行,而贾鲁河两岸的百姓因为生计,或因为急事,只得扎筏渡河。更有甚至还折掉自家的门板,临时代替渡船,有冒险还用树枝木盆渡河。所以,自大涝以来,贾鲁河上时不是地传来有人溺水身亡的消息。
身为知县的马俊生,对此彻夜不眠,束手无策,上报涝情,恳请拨款修桥。可上报的奏折,就像上次他报上去的旱灾奏折一样,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文。这大旱刚刚过去不久,大涝接踵而来,如果动员民间捐银修桥,灾民连生死都顾不上,何来银两捐献呢只有动员富户贾商购船摆渡,方能免强解决贾鲁河两岸行人通行之忧。于是。马知县命公差到处张贴告示。鼓励民间富户自行购船摆渡,收取摆渡酬金。以收回购船成本并安享营利。但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必须随时随地,优先免费渡过。
刘宪德闻之,急忙跑到大街上看告示,他从告示上,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看到巨大的商机,就看到了白花花地银子,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的琢磨,他决定说干就干,耽误一天就等于扔掉了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他立即把从修建刘氏故居而贪占的一万多两银子,全部购置了结实而中型的渡船,反正钱也是白拾的,这用于再投资,利滚利,钱生钱,何愁成不了巨富。
十天之后,贾鲁河上便多六条斩新的油漆大船,既能载人,又能渡车马。大车过渡收二十个铜钱,牲畜过渡收十个铜钱,行人三个铜钱,小孩子两个铜钱。这便是刘宪德积极配合县府,为营利而购置的六条大船。开张的第一天,马知县亲莅贾鲁河岸现场,为刘宪德渡船开张剪彩。
因为县衙告示上有声明。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因为耕种。必须免费渡船。所以。刘宪德不得不尊从告示。咬牙忍痛。吩咐摆渡之人免收贾鲁河两岸百姓之渡费。他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被河水隔断了数日地两岸百姓。因为有了渡船通过。都着急来往于两岸。而免费通过地两岸百姓。又占据了每天渡船之人地五分之一。因为承载量地问题。这怎么不让刘宪德因为损失银子而大为恼火。
常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十天后地一个傍晚。夕阳如燃地余辉。正恋恋不舍在西天上疯狂地涂抹。贾鲁河上却传来了惊人地悲惨消息。刘宪德地一艘渡船因超载过重。行到河心地时候。一阵汹涌地波涛将超重之船推翻河心。全船六十四个人。无一人生还。
消息传出。尉氏及周围县城。凡有是家人外出。纷纷赶到贾鲁河。惊恐悲痛地观看打捞上来地死。
青霞闻知。也带着淑女驱车前往。看到被打捞上来地十几具尸体。有六旬地老。有七八岁地孩童。有正在奶孩地年轻妇女。立时。青霞地心。疼痛难忍。悲哀不止。人地生命是多么宝贵呀。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知道阴间是什么样。没有见过人死后地亡灵。没病没灾。就因为没有路桥。被淹死在河心。他们地尸体。就那么摆在河岸之上。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自己地亲人。
青霞甚至都不敢走近死。她怕自己地灵魂承受不了死地离去。只是远远。远远地望着死。身体无力地蹲在地上。感到了从未过地愧疚和不安。是地。自庚子赔款之后。省府县府连年亏空。再加上中原大地接连遭遇大旱大涝。百姓饥饿不饱。终日煎熬于艰难之中。想在贾鲁河上重新架一座供过往行人通过地桥梁。对于县府来说。是难以上青天了。
死周围。围观因在死之中看不到自己地亲人。正悄悄离开。恐慌地翘望向贾鲁河下游。那里。五只大船正在紧急地追赶打捞剩余地尸体。
突然,如燃的夕阳下。冰冷的河水旁,死的围观中,传出了凄凄惶惶,如箫如簧的二胡和唱声:贾鲁河,
贾鲁河
波涛滚,
三年两头吃活人
吃了亲爹吃亲娘,
吃地小孩子孤凄凉
青霞怔住了,这凄凉的二胡和唱声多熟悉呀,就像在哪听到过。哦,想起来了,今年晚春,因数月大旱,她借婆婆五七之时开锅造饭,救济难民时,就听到过这样的二胡和唱声。青霞在淑女的搀扶下缓缓站起,慢慢走近唱,是他。还是那位盲老艺人。自开锅造饭,救济难民三个月之后,这二三个月,这位年迈的盲老艺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他来到贾鲁河边做什么莫不是也要乘船渡河吗他要到哪里去,他还有亲人吗
就在青霞看到了死的瞬间,就在青霞听到盲老艺人的一瞬间,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捐资修桥,永久造福尉氏,永久造福从这条路上通过地行人。
青霞想到这里。刻不容缓。驱车直奔县衙,见到知县马俊生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马知县惊呆了,一个女流,这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他马俊生已经惊讶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她又捐巨资筑建贾鲁河桥,那所花费银两可不是个小数目,数年来,县府一直想动员富户筑建贾鲁河桥,始终都没能如愿,可现在,她刘马氏却主动提出来,自己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
尽管马知县惊的目瞪口呆,但他知道青霞无戏言。待青霞离开后,他立即铺纸砚墨,挥笔书写奏折,上表青霞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现又捐巨款修建久困行人,淹死人无数的贾鲁河桥梁。
刘宪德闻知青霞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恼怒愤恨地同时,心里也乐不可支。于是,他气冲冲地寻到青霞家里,一见面就抱怨青霞修桥短了他的渡船钱路,然后,又无可奈何地说:“唉这是没办法的事,也只有弟妹敢堵你六哥的财路,要是换上别人,我老六不让他赔我损失费就不是老六了。算了,谁让咱是一家人呢弟妹行善积德,铺路修桥,造福尉氏,造福路人,我老六再受损失,也要支持弟妹的是不是。不但要支持弟妹,你弟妹有钱出钱,我老六没钱出力,这次筑建贾鲁河桥,我老六还不嫌累去做监工。”
这一次,青霞没上像翻修刘氏故居那样,立即应允。因为路桥,日日夜夜都在承载数以万计的行人通过,不像是翻修刘氏故居,能遮风避雨就行,你刘宪备说做监工就由着你做监工。而筑建贾鲁河大桥这样的庞大工程,丝毫马糊不得,怎由得你刘宪德的意志行事。但是,青霞又不便拒绝,便微微一笑说:“六哥百忙之中,能帮青霞的忙,那再好不过了,不过,修桥这种庞大地工程,不像是翻修咱的刘氏故居,你一个做监工恐怕应付不过来,我抽出家里的管家和护院,来协助六哥”没等青霞说完,刘宪德便傻眼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想推卸又张不了口,因为刚刚他是那么抢之不得想做修桥的推卸,现在怎又好意思一口推掉。
第81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2
寒冬腊月的太阳,似乎也怕冷似的,一跃出地平线,它便披着一团浑浑浊浊的雾气,把自己的温暖和热情也严严实实地裹在浑浊的雾气里。于是,天地之间越阴冷了,风也越疾厉如锋刀了。
青霞和往日一样,与徐掌柜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从河道大街的桐茂出,到南土大街上的居贤宅去。因为年底到了,刘家遍布全国各的商号掌柜和帐房,及田地的揽头和帐房,正陆陆续续来到开封报例帐。
常言说,有山靠山,无山独单。而今年,丈夫不在了,婆婆也不在了,刘青霞必须撑起丈夫和婆婆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因为她是丈夫耀德遗留下的家业总掌管人,她要亲自参与并负责年底的帐目汇总。帐务汇总例报结束,她必须在丈夫在世时所签字的地方,提笔签上她刘青霞的名字,然后,帐目才能完帐封讫。
一路上,青霞带着黑丝绒手套的左手,悄悄将车窗帘扯开一条细细的缝隙,走马观花似的观望着所经过的大街小巷。
已经过了腊八,开封的大街小巷,开封的繁华街巷,那些京广杂货、苏绣杭纺、南北特产,和当地土著的商铺里,就像一个刚刚死而复活的人,终于以改大长一年的萧条和凄凉,微微恢复了些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生机的活气。尽管今年的腊月,因为入秋的大涝而各外的寒冷,但开封的南土大街上,因为春节的随之将至,已经开始有人提着麻袋和挎着竹篮,握着仅有的碎银和铜钱,在商铺门口东张西望,开始选购适合自己价位和的年货。
因为大旱和大涝,这两个大灾选择在一年之中,前后光临中原大地,所以。今年的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人们,已没有往年春节前的热闹和拥挤。
快到南土大街地时候,青霞悄悄放车窗帘,很疲惫地微闭着双眼,她仿佛看到来报帐的掌柜和帐房们正在劈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珠。翻看着帐本的忙碌场景。
c;
是的,年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刘耀德在世的话,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地时候。第一,他要派人与远近的鬼神们敬香献礼;第二,也就是他最繁忙最缠身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汇总帐目的列期到了。各地生意的掌柜、帐房和田地的揽头、帐房,都会陆陆续续的来到开封。等待报帐或审帐。
但是,她与丈夫大婚的第一年,因为丈夫不忍心撇下初婚地她。便把年底汇总帐目移到了尉氏老家,所有报帐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及帐房,全部安置在西园子里。那是丈夫他第一次将年底报帐移到尉氏,也是最后一次移到尉氏。自大婚的第二年至到丈夫他离世前,每年地年底汇帐,仍以如既往地在开封进行。
丈夫被绑架之后,卧床昏迷的那个年底,是开封的徐大掌柜负责审帐和过帐,而婆婆杨氏最终只是大略而随意抽样看了几本帐目。便在丈夫往年签字的地方,婆婆代替儿子签上了刘杨氏三个字,仅仅那三个字,帐目便可以完帐封讫。
丈夫耀德离世的第一年,婆婆杨氏正好带着她住在开封,为了掩人耳目让她闭门不出,在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上安心养胎待娩。因为家业后继有人了,那一年,婆婆杨氏的心情稍微宽松了些。待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年迈的婆婆显得有些精神焕、神采奕奕,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地信心和坚强,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坐在升腾着炭火温暖的帐房里,与徐大掌一起忙碌汇总帐目之事。
唉人生如梦。此乃真言。与丈夫恩爱生活地七年。仿佛是一场豪华而瑰丽地梦境。随着黎明光亮和太阳地朝晖。而彻底地不复存在了。并且。永远地消失了。自己没嫁入尉氏刘家之前。就从周围人地传说中。知道了夫家很有钱;自嫁入刘家之后。自己所看到地。自己所吃到地。自己所穿戴地总而言之。自己在夫家所享受到地一切。让她知道了夫家比她没嫁入之前所想像地还要有钱。但她只知道夫家有钱。可并不知道夫家到底有多少钱。
而现在。她刘青霞。没有丈夫可靠。没有婆婆可依地她。要亲自过目每年一次地汇总帐务了。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婆婆在世地时候。吸食鸦片成瘾。丈夫在世地时候。也吸食鸦片成瘾。可家里仍然花钱如流水。丈夫仍然挥金如土。她忍不住还担心。替丈夫捏着一把汗。这样花销。就是有再大地进项。怎经得起如此地花支。可是。在她地担心之中。家里仍然很有钱。就像有摇钱树一样有钱。就像有聚宝盆一样有钱。
而现在。她掌管了丈夫遗留给她地庞大家业。才知道:固定资产将近三个亿。每年除去固定资立折旧。除去薪奉及其它必不可少地开支。田租和生意地纯收入。折银近五百万两。这还是中原今年遭受百年不遇地大旱大涝呢。如若往年。那每年地净收入不敷出。恐怕要接近一千两了。
青霞和徐掌柜地马车。缓缓停在了居贤宅地胡同大门口。与青霞同坐一车地淑女。与青霞披上降紫色地锦段披风。率先跳下车。搀扶青霞下车。又扶青霞坐上人拉小车。年迈地徐掌柜。也在仆人地搀扶之下。坐上小人拉车。淑女和徐掌柜地仆人分别跟在车后边。缓缓慢慢地向“居贤宅”走去。
开封地南土大街。是一条宽阔地南北大街。自明清以来。这条南土大街便是除河道大街之外。开封城最繁华地商业一条街了。而“居贤宅”。就在路东地刘家桐茂典和刘家钱庄地后面。
在开封。刘耀德遗留下来地店铺和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商业繁华地河道大街和商号林林总总南土大街之上。而河道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是属于老营。也就是说由刘耀德从父亲那里接管下来地。再加上他接管之后地再扩展。而南土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全是刘耀德接管家业之后。根本自己地商判断和预知。重新扩展地。特别是南土大街。几乎整条大街上地中大型商铺和商行。都悬挂着刘氏地牌额。
刘耀德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年底汇总帐务,都在河道大街上地桐茂店后面的刘家老楼院里,这个两层的楼院虽然豪华气派,但刘耀德接管家业以后。每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他总觉得楼院拥挤不堪,报帐之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穿梭了楼院里,影响掌柜和帐房家属的夜晚休息。于是,他便在南土大街的刘家钱庄和刘家商行后面,扩建了一处占地十多亩,筑建有三百六十间房屋的庞大宅院,他为这个庞大的宅院取名为“居贤宅”。
这个庞大的居贤宅。在筑建地时候,里面被一劈为二分成两个同等的中型宅院,仪门上分别写有“外居贤”和“内居贤”。并用一墙从中相隔,墙上有月亮门可通过,门上有“通贤门”三个字。因为“外居贤”紧挨大街店铺,所以,刘耀德便在“外居贤”的院落里,留有三间正房大屋供自己居住,以便接待全国商号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时所用,剩余地将近二百间房屋,全部供给刘家驻全国各地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在年底报帐。或临时有事到开封居住之用。而里面“内居贤”里的将近二百间房屋的院落,全是开封本地的掌柜、帐房及店伙计的家属所居住。
而刘耀德本人,每在开封留住的时候,仍然住在河道大街的老楼院里。
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院里,除刘耀德居住之外,就是统管开封刘家店铺和商号地徐大掌柜,和刘家店铺的保镖和护院仆人。
青霞和徐掌柜乘坐的人拉车,直接被拉进了“外居贤”的院内。青霞和徐掌柜,缓缓下车。向刘耀德生前居住的那三间正房大厅走去。青霞越走近“居贤宅”,越近丈夫生前居住过的那三间正房大厅,就越能嗅出丈夫身体的味道,她走的很慢,很慢,倾心捕闻着丈夫的气息,感受着丈夫地以前存在的那种感觉。青霞走到门口,仆人早已为她撩开了厚厚的棉帘,可她却没有走进去。尽管室内早已燃上了炭火。温暖如春;尽管外边寒冷如冰,可她却停住了脚步。缓缓地转过身,怔怔地环望着整个“外居贤”,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年轻孤傲的丈夫一手修建的“居贤宅”,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商人呀
在这里,青霞看不到族人的嫉恨和仇视,思念丈夫的心,突然汹涌澎湃起来。她如梦如幻地环望着“外居贤”的每一个房门和窗户,仿佛望着丈夫地眼睛一样,她觉得丈夫就在每一个房间隔窗望着自己。于是,青霞在心里轻轻呼唤着丈夫地名字说:耀德,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现在,阳间的冬天很寒冷,你那里冷不冷呀
青霞最佩服丈夫做生意地才能了。此时此刻,她能从丈夫刘耀德给予刘家店铺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的待遇上,以及刘耀德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看到了丈夫刘耀德是多么的把有才能之人和勤劳忠厚的下人放到了第一位,可见丈夫他是一位多么无与伦比的优秀商人呀可见丈夫他为什么能把祖宗留下的家业推到了最鼎盛、最辉煌的顶峰。
只是,最鼎盛、最辉煌便是衰败枯萎的信号。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之后,刘家在京城及河北的所有店铺,也随着丈夫耀德的离世而不复存在了。青霞感觉愧疚丈夫,于是,她又一次在心里呼着丈夫的名字说:你就这样英年早逝,你就这样弃我于不顾,你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你自己一手创造的最鼎盛和最辉煌的家业里。但是,耀德呀你毕竟没有品尝到家业衰败枯萎的苦痛,而却却品尝到了,京城和河北的店铺,已随着你的离世而复存在了。
青霞默默与丈夫说了这一切之后,仿佛得到丈夫的原凉一样,心里宽松多了。她接过淑女递过的手帕,擦了一把潮湿的眼情,这才走进丈夫生前经常审帐的房间。
房间里的炭火,早已把整个房间烘腾的温暖如春。青霞缓步走近丈夫生前坐过的那把华贵气派并镂刻着精美图案的红木椅子上,慢慢坐在丈夫生前坐过的锦段垫褥上。
现在,刘耀德不在世了,婆婆不在世了,这里的一切,都由她青霞掌管上。青霞仿佛听到丈夫正附耳对她说:我的爱妻,辛苦你了
徐掌柜就坐在青霞一旁的桌案上,翻阅着各地掌柜和帐房呈递进来的帐薄,交与身后的随身帐房,帐房接过帐薄,噼里啦啦地拨一通铁珠算盘,然后交与青霞,青霞在女帐房的指点下,仔细阅看。一进腊月,青霞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祭灶过以后。
也就是在这个腊月,祭灶过后回到尉氏的青霞,尽管她因为今年大旱大涝,免除了所有租地之人的租粮和租金,可她一回到尉氏,便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她准备在尉氏修建“老年院”,让尉氏所有六十岁以上又无依无靠的孤寡残迹老人住进去,安享晚年。并捐出一千五百亩地,设立“刘氏粮庄”,将所打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老年院”。并且,她一回到尉氏,便开仓放粮,为尉氏人每家每户放粮一斗,做为大旱大涝之年过春节所用。
青霞的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刘氏族,他们又一次找到他们的主心骨刘宪德。而精明的刘宪德,尽管心中也对青霞的这种举动恨之入骨,可贪婪自私的他,因为惦记着修建贾鲁河桥监工一职,面对族人的怒不可遏,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安慰起刘氏族人来:“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等过了春节再说,哪有不让人过春节的,再说了,她说办就办了,毕竟要等到过了春节才办老年院的,等她办的时候再说不一样吗”
刘宪德将刘氏族人的怒火压下去之后,又急急慌慌地跑到青霞面前邀功。青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给他赠了厚重的过年礼。并在心中暗喜:面对刘宪德这种人,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第82章:大年三十夜,孤独遗孀心
青霞吃过年夜饭,吩咐刘铁守岁,便踩着铺着新鲜黄沙的新地面,披着厚重的沉沉夜色,顶着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早早上床入睡。因儿子的奶妈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所以,自从她从开封回来,儿子临时便跟着她这个母亲入睡。
青霞给儿子取名叫刘鼎元,因为鼎在中国古代,为传国之重器,镇国之利宝,为得天下所据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公正,代表着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昌盛强大;而元呢是因为刘氏族里,儿子这一辈正好是“元”字辈。再说了,元乃万象之始。青霞当时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父亲刘耀德一样,一言九鼎,豪爽仗义,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希望儿子更像古代的重鼎一样,把因为丈夫离世而处处受族人欺负的家业给撑起来。
青霞好像只是刚刚躺进如云朵般温软的锦被里,便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梦到了丈夫。只从丈夫离世之后,她夜晚入睡后便乱梦萦绕,经常在梦中见到丈夫。梦里的丈夫,仍然不失孤傲和自负,尊贵的头颅高高昂起,穿着锦段的降红色长袍,拖着黑亮的长长辫,苍白的五官清瘦而俊美,睥睨天下的眼光,孤傲的微笑。热唇紧贴她的耳际,悄悄说着能熔化掉整座大山的热情暖语:青霞,我的爱妻,我刘耀德这一生,拥有你就足够了,再也装不下第二个女人
梦中的青霞,被丈夫爱抚的常常快乐如风,温柔如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在何年,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忘却了如狼似虎的刘氏族人。
c;
而此时此刻,青霞正沉浸在丈夫的爱抚温存之中,突然被子夜的守岁鞭炮声惊醒。沉沉的子夜,黑暗地子夜,凝固僵硬的子夜,万物熟睡的子夜。突然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撕破,猛然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裂,骤然被疯狂鸣叫的鞭炮声揉烂,被惊醒后地青霞,便再也无有丝毫的睡意了。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她,被在鞭炮声的聒噪声中,索性悄声起床,披衣踏鞋。谨慎地点亮烛灯。回身看儿子的时候,现儿子鼎元也早已被守岁的鞭炮声惊醒,正睁着一双明亮纯真的大眼睛。急切地搜寻着什么,当看到母亲点亮的烛光时,看到了站在烛光里的母亲正关心地望着自己时,还不到一岁地他,便像突然看到温暖和安全一样,甜蜜地笑了,幸福地闭上纯净的双眼,在鞭炮浓密的声声吼叫之中,重又回到梦乡去。
青霞望着又熟睡地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常言说:外甥似舅。儿子虽不是丈夫的血脉,但因为是丈夫的亲外甥,他稚嫩的五官,越长越像丈夫了。青霞常常能从儿子的眉目之间,看到丈夫的影子。只是,儿子毕竟不是丈夫的血脉,只是五官仅仅酷似丈夫而已,但她从儿子的脸上,却看到丈夫孤傲的眼神。看不到丈夫睥睨天下地气势,看不到丈夫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儿子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便爬在奶妈的肩上不敢抬头,或大哭不止,或嘤嘤小泣,即使偶尔的敢抬头看人,也是小心翼翼地探试着看,偷偷摸摸的谨小慎微地看,那幼稚而明亮的目光。总是怯怯的。惶惶的,弱弱的。完全没有丈夫那锥子般地犀利眼神,他像是天生就惧怕着什么,天生都担心着什么,天生都好像就胆怯着什么。
青霞静静地坐在浓浓地烛光里,坐在熟睡的儿子身边,望着睡梦中的儿子,轻轻吹灭烛灯,重新躺进温暖的锦被里,闭上双眼,却没有丝毫的睡意。
半个时辰之后,子夜守岁的鞭炮声,疲惫不堪似的逐渐衰弱了,逐渐远去了,又逐渐消失了。就像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疯魔,匆匆在人间走过一样,雷霆万钧地奔来,疯狂地咆哮一通,疯狂地怒吼了一通,又雷厉风行地离开。
于是,整个世界,又沉入了无际的死寂之中,沉入了厚重地凝固之中。青霞躺在厚重而无际地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呼息声孤寂地撞到墙壁上又被弹回来地孤独无奈的叹息声。厚重的黑夜,没有风,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般的僵硬,像一个无际的坟墓,像一个无际的深渊,像一个际的地狱
丈夫不在了,这个刘家大院,像突然房倒屋塌一样,暴风骤雨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从天而降,欢乐幸福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无影无踪。未来还很长,没有丈夫的漫长岁月,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呀
青霞倦懒地翻一下身,换了姿势,心里默念着丈夫的名字,问丈夫:耀德,我在想你,你现在做什么,你在那边孤独寒冷吗耀德,我的心现在很孤独寒冷,这个家没有了你,如同高大华贵的楼廊坍塌了一样,暴风骤雨趁机来欺负我们。
虽说是温软地锦被里。虽说锦被里暖意溶溶。可青霞地心里。却像这厚重地长夜一样。像这寒冷地严冬一样。是无际地深渊。无际地潮湿阴冷。无际地冰天雪地。她地心里没有一盏灯光。没有一点光亮。无际地黑暗。无际地孤独。让她喘不气来。
闭着双眼地青霞。躺在无际地黑暗之中。怎么也无法入眠睡去。于是。她重又起床燃烛。让室内亮起来。这样。似乎能驱走一些孤独和无奈。她怔怔地抬眼。迷茫地环望着华贵气派地室内。在这里。更是处处可以看到丈夫地身影就丈夫留下地气息:丈夫经常躺卧吸食鸦片地卧榻。丈夫吸食鸦片地烟具。丈夫品茶用过地金碗。丈夫枕过地香枕。丈夫与她同床时地锦被。
唉青霞望着满屋子地丈夫。禁不住长叹。今晚是大年三十之夜。人间是新年。不知阴间是何夕。
不远处地衣柜里。丈夫穿过地长袍。就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里面。青霞隔着衣柜地门缝。仿佛觉得。丈夫就穿着那件长袍躲藏在衣柜里。隔着缝隙窥视自己。一脸地尊傲。一脸地高贵。一脸地诡笑
青霞望着衣柜地门缝。仿佛听到丈夫正在一声一声地呼唤着自己:青霞。我地爱妻。我在这里。你来呀
丈夫离世。已近两年。可青霞总觉得。不论是开封。还是尉氏地刘家大院。处处能看到丈夫。能听到丈夫正说着地激昂言词。能听到丈夫爽朗地高声笑语。能听到丈夫呼唤她地名字。而现。她又听到丈夫在衣柜里呼唤她地名字。一声比一声热切。一声比一声清晰:青霞。我就在这里。你快来呀
耀德,你真的在衣柜那里吗,我就来。青霞默念着丈夫的名字,与丈夫默对着话。轻轻起身,给儿子遮盖好锦被,悄悄下床,无声地踏鞋慢走,孤独如影地在浓郁的烛光中移动,随着丈夫的呼唤,一步一步地移到柜架前,像怕惊动大年三十夜里的神灵一样,小心翼翼。无声地打开衣柜,却是一脸地失望:衣柜里根本没有丈夫
青霞叹息着,失望着,缓慢地取出丈夫生前穿的降红色锦段长袍,提着衣袍的双肩处,像是怕吓跑丈夫地亡灵一样,小心翼翼地展开,瑟缩着身本,兴奋地裹紧丈夫的长袍。像被丈夫拥抱一样冲动。她竟然感觉到了丈夫的体温。
青霞最喜欢丈夫穿这件降红色的锦段长袍了,他乌黑亮的长辫子。垂在熠熠生辉的锦袍上,上面的撒金图案,把他雪白的五官,衬托得越如玉如幻,俊美绝伦。所以,因为喜欢丈夫这件降红色的锦袍,丈夫入殓地时候,青霞悄悄吩咐淑女,暗暗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丈夫生前戴过的镶有宝珠的黑色丝绒帽。
青霞被丈夫的长袍拥抱着,兴奋而缓慢地在浓浓的烛光里移动,移动到丈夫生前经常吸食鸦片的卧榻前,像个幽灵一样无声地坐上去,一动不动地坐着。
岁月如暗潮,在每一个人身上汹涌而过,带着了不该带走的美好,留下了不该留下的悲痛,当人蓦然惊觉地时候,不愿失去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地失去了,拽也拽不住;不想拥有的悲痛和孤独,却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推也推不掉。
在这房间,曾经有丈夫那孤傲放肆的笑声,像风一样越窗而出,自由地在刘家大院的上空响彻飘荡。可现在呢人去房空,只有那棵百年老椿树,依然屹立在婆婆的小院里,孤独地熬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俯瞰着刘家大院的世态炎凉。而丈夫呢,再也不会亲昵而温存地呼唤着她青霞的名字了,婆婆再也不会因为她的不会生育而横眉冷对了。
青霞僵硬地抬起头,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浓浓地烛光里游动,小心翼翼地环视着室内地一切,当目光经过卧榻旁地小桌案时,经过丈夫生前吸食鸦片的烟具时,她又一次激动起来,就像被丈夫刚刚拥抱过一样激动。
这件烟具,本来也要随着丈夫入殓地,可是,青霞舍不得,因为上面有丈夫的气息和体温,凡是有丈夫遗留下体温和气息的东西,青霞都不想失去。所以,她让刘铁吩咐下去,重又与丈夫铸制一具金烟具,而把丈生前用过的烟具留在了身边,像永远留住了丈夫一样,留在了身边。
于是,她急切地从长袍里伸出手,浑身哆嗦地拿过烟具,忘情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丈夫一样冲动,耳鬓厮磨地紧紧把脸唇贴在烟具上,吻着丈夫生前无数次吸吮过的烟嘴,忍不住泪流满面,低语声声:“耀德,我很想你呀我现在多么想抱着你真实的身体呀。耀德,你在阴间过新年了吗我很想看看你在阴间的样子呀可是,我的耀德,这个世上,纵有千条路,万条路,却没有一条路通往你那里呀如果有,即使越沧海,即使过险山,即使艰难重重,也阻止不了我去看你呀
青霞抱着烟具,裹着丈夫的降红色锦袍,想着丈夫生前对她的宠爱,想着丈夫临死前的表情和话语,忍不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哭瘫在大年三十的寒夜里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初春的北京,正下着细细密密、淅淅沥沥的小雨。偶被丝丝缕缕的斜风一扶持,冰清玉洁的小雨便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灵,乱了应有的芳步。
宣武门外达智桥路北的嵩云堂里,那些青砖碧瓦、回廊漫延、明窗掩映的亭台楼阁,正沐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像洗凝脂的尊贵典雅之少妇、像洗凝脂的秀美俊绝伦之少女,显得越婷婷玉立,风姿绰约了。
这个幽雅秀丽、楼台房阁甚多的嵩云堂,是袁世凯的祖父道光年间的河南省显官,袁甲三创修的,内擅亭台山水之胜,当时为河南同乡京官平日宴集之所,也是北京一个名胜之地。因为里面的房屋甚多,并有一座上下两层、构造宏美的大戏楼,所以,不论河南省人或其它省份的人,若遇有喜庆大事,经常借用这个建筑宏伟壮观,亭台秀美,湖水清澈见底的嵩云堂摆演堂戏。
青霞大婚的第二年夏初,跟随丈夫刘耀德,到北京巡视店铺时,让青霞终身难忘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带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的演讲,就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嵩云堂进行的。
而今天,河南京官又一次聚会于嵩云堂,是商议兴办豫学堂的。之所以要兴办豫学堂,是因为当今政府停止了科举,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办学体制,号召全国各省兴办新式学堂。北京乃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必须在兴办学堂,倡导新风上开全国风气之先。
c;
政府虽然出资开创了著名的京师大学堂,武学堂,译学馆、胄学堂等几个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一般学子是不能进去的。于是,各省京曹官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招集自己省份的在京官员,集资兴办自己省份的学堂。
山东集资兴办了齐鲁学堂。湖南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湘学堂,四川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蜀学堂,福建省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闽学堂,广东省在京兴办了粤学堂,江苏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江苏学堂等等,各省在京官员纷纷仿效。兴办自己省地在京学堂,招收自己家乡的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河南省在京官员也不肯落后,以高官总督袁世凯为的河南京官,正聚集在嵩云堂,情绪激动地商议着在京兴办豫学堂之事。此时此刻,做为翰林院编修的马吉樟,积极配合袁世凯主持的此次集资之聚会。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次商议集资兴建豫学堂之事,一经袁世凯提出。河南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员纷纷响应,个个兴高采烈,甚至有人鼓掌或举双手积极赞成。
商议地结果决定,袁世凯将嵩云堂捐出来改制成学校,这样,豫学堂的地址和校舍便有现成的房屋了。但是,嵩云堂虽说房屋林立栉比,楼榭碧瓦,亭台山水。若改制成学校,容纳繁多的学子和教务杂工,房屋毕竟有限,怎么也不够用。
河南京官们最后商定。于嵩云堂向东购制一方土地。建造四座高房作为教室。仪器室。阅览室和教员住室。于嵩云堂之西南角购土地一方。建造两座新式地学生宿舍。再添设一个大型地新式厕所和一个大型地新式澡塘。再于嵩云堂后边西河沿紧临铁路之处购制一方土地作为操场。
袁世凯虽说把嵩云堂捐出做为豫学堂。可一下子购买这么地土地。建造添置这么多地房屋和器械等物件。是需要大量银两地。这总不能再让袁世凯一人所出吧。于是。河南众京官便纷纷捐款:
袁世凯虽然已将祖上建造地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在捐银上。仍争先恐后:“我袁某捐献一万两白银。”
“我张某捐献五千两白银。作为建校之费用。”河南官员张劭予。声高音洪。紧跟着袁世凯积极捐银。
“我马某也捐献一万两
遗孀第23部分阅读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
身为知县的马俊生,对此彻夜不眠,束手无策,上报涝情,恳请拨款修桥。可上报的奏折,就像上次他报上去的旱灾奏折一样,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文。这大旱刚刚过去不久,大涝接踵而来,如果动员民间捐银修桥,灾民连生死都顾不上,何来银两捐献呢只有动员富户贾商购船摆渡,方能免强解决贾鲁河两岸行人通行之忧。于是。马知县命公差到处张贴告示。鼓励民间富户自行购船摆渡,收取摆渡酬金。以收回购船成本并安享营利。但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必须随时随地,优先免费渡过。
刘宪德闻之,急忙跑到大街上看告示,他从告示上,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看到巨大的商机,就看到了白花花地银子,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的琢磨,他决定说干就干,耽误一天就等于扔掉了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他立即把从修建刘氏故居而贪占的一万多两银子,全部购置了结实而中型的渡船,反正钱也是白拾的,这用于再投资,利滚利,钱生钱,何愁成不了巨富。
十天之后,贾鲁河上便多六条斩新的油漆大船,既能载人,又能渡车马。大车过渡收二十个铜钱,牲畜过渡收十个铜钱,行人三个铜钱,小孩子两个铜钱。这便是刘宪德积极配合县府,为营利而购置的六条大船。开张的第一天,马知县亲莅贾鲁河岸现场,为刘宪德渡船开张剪彩。
因为县衙告示上有声明。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因为耕种。必须免费渡船。所以。刘宪德不得不尊从告示。咬牙忍痛。吩咐摆渡之人免收贾鲁河两岸百姓之渡费。他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被河水隔断了数日地两岸百姓。因为有了渡船通过。都着急来往于两岸。而免费通过地两岸百姓。又占据了每天渡船之人地五分之一。因为承载量地问题。这怎么不让刘宪德因为损失银子而大为恼火。
常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十天后地一个傍晚。夕阳如燃地余辉。正恋恋不舍在西天上疯狂地涂抹。贾鲁河上却传来了惊人地悲惨消息。刘宪德地一艘渡船因超载过重。行到河心地时候。一阵汹涌地波涛将超重之船推翻河心。全船六十四个人。无一人生还。
消息传出。尉氏及周围县城。凡有是家人外出。纷纷赶到贾鲁河。惊恐悲痛地观看打捞上来地死。
青霞闻知。也带着淑女驱车前往。看到被打捞上来地十几具尸体。有六旬地老。有七八岁地孩童。有正在奶孩地年轻妇女。立时。青霞地心。疼痛难忍。悲哀不止。人地生命是多么宝贵呀。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知道阴间是什么样。没有见过人死后地亡灵。没病没灾。就因为没有路桥。被淹死在河心。他们地尸体。就那么摆在河岸之上。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自己地亲人。
青霞甚至都不敢走近死。她怕自己地灵魂承受不了死地离去。只是远远。远远地望着死。身体无力地蹲在地上。感到了从未过地愧疚和不安。是地。自庚子赔款之后。省府县府连年亏空。再加上中原大地接连遭遇大旱大涝。百姓饥饿不饱。终日煎熬于艰难之中。想在贾鲁河上重新架一座供过往行人通过地桥梁。对于县府来说。是难以上青天了。
死周围。围观因在死之中看不到自己地亲人。正悄悄离开。恐慌地翘望向贾鲁河下游。那里。五只大船正在紧急地追赶打捞剩余地尸体。
突然,如燃的夕阳下。冰冷的河水旁,死的围观中,传出了凄凄惶惶,如箫如簧的二胡和唱声:贾鲁河,
贾鲁河
波涛滚,
三年两头吃活人
吃了亲爹吃亲娘,
吃地小孩子孤凄凉
青霞怔住了,这凄凉的二胡和唱声多熟悉呀,就像在哪听到过。哦,想起来了,今年晚春,因数月大旱,她借婆婆五七之时开锅造饭,救济难民时,就听到过这样的二胡和唱声。青霞在淑女的搀扶下缓缓站起,慢慢走近唱,是他。还是那位盲老艺人。自开锅造饭,救济难民三个月之后,这二三个月,这位年迈的盲老艺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他来到贾鲁河边做什么莫不是也要乘船渡河吗他要到哪里去,他还有亲人吗
就在青霞看到了死的瞬间,就在青霞听到盲老艺人的一瞬间,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捐资修桥,永久造福尉氏,永久造福从这条路上通过地行人。
青霞想到这里。刻不容缓。驱车直奔县衙,见到知县马俊生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马知县惊呆了,一个女流,这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他马俊生已经惊讶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她又捐巨资筑建贾鲁河桥,那所花费银两可不是个小数目,数年来,县府一直想动员富户筑建贾鲁河桥,始终都没能如愿,可现在,她刘马氏却主动提出来,自己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
尽管马知县惊的目瞪口呆,但他知道青霞无戏言。待青霞离开后,他立即铺纸砚墨,挥笔书写奏折,上表青霞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现又捐巨款修建久困行人,淹死人无数的贾鲁河桥梁。
刘宪德闻知青霞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恼怒愤恨地同时,心里也乐不可支。于是,他气冲冲地寻到青霞家里,一见面就抱怨青霞修桥短了他的渡船钱路,然后,又无可奈何地说:“唉这是没办法的事,也只有弟妹敢堵你六哥的财路,要是换上别人,我老六不让他赔我损失费就不是老六了。算了,谁让咱是一家人呢弟妹行善积德,铺路修桥,造福尉氏,造福路人,我老六再受损失,也要支持弟妹的是不是。不但要支持弟妹,你弟妹有钱出钱,我老六没钱出力,这次筑建贾鲁河桥,我老六还不嫌累去做监工。”
这一次,青霞没上像翻修刘氏故居那样,立即应允。因为路桥,日日夜夜都在承载数以万计的行人通过,不像是翻修刘氏故居,能遮风避雨就行,你刘宪备说做监工就由着你做监工。而筑建贾鲁河大桥这样的庞大工程,丝毫马糊不得,怎由得你刘宪德的意志行事。但是,青霞又不便拒绝,便微微一笑说:“六哥百忙之中,能帮青霞的忙,那再好不过了,不过,修桥这种庞大地工程,不像是翻修咱的刘氏故居,你一个做监工恐怕应付不过来,我抽出家里的管家和护院,来协助六哥”没等青霞说完,刘宪德便傻眼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想推卸又张不了口,因为刚刚他是那么抢之不得想做修桥的推卸,现在怎又好意思一口推掉。
第81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2
寒冬腊月的太阳,似乎也怕冷似的,一跃出地平线,它便披着一团浑浑浊浊的雾气,把自己的温暖和热情也严严实实地裹在浑浊的雾气里。于是,天地之间越阴冷了,风也越疾厉如锋刀了。
青霞和往日一样,与徐掌柜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从河道大街的桐茂出,到南土大街上的居贤宅去。因为年底到了,刘家遍布全国各的商号掌柜和帐房,及田地的揽头和帐房,正陆陆续续来到开封报例帐。
常言说,有山靠山,无山独单。而今年,丈夫不在了,婆婆也不在了,刘青霞必须撑起丈夫和婆婆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因为她是丈夫耀德遗留下的家业总掌管人,她要亲自参与并负责年底的帐目汇总。帐务汇总例报结束,她必须在丈夫在世时所签字的地方,提笔签上她刘青霞的名字,然后,帐目才能完帐封讫。
一路上,青霞带着黑丝绒手套的左手,悄悄将车窗帘扯开一条细细的缝隙,走马观花似的观望着所经过的大街小巷。
已经过了腊八,开封的大街小巷,开封的繁华街巷,那些京广杂货、苏绣杭纺、南北特产,和当地土著的商铺里,就像一个刚刚死而复活的人,终于以改大长一年的萧条和凄凉,微微恢复了些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生机的活气。尽管今年的腊月,因为入秋的大涝而各外的寒冷,但开封的南土大街上,因为春节的随之将至,已经开始有人提着麻袋和挎着竹篮,握着仅有的碎银和铜钱,在商铺门口东张西望,开始选购适合自己价位和的年货。
因为大旱和大涝,这两个大灾选择在一年之中,前后光临中原大地,所以。今年的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人们,已没有往年春节前的热闹和拥挤。
快到南土大街地时候,青霞悄悄放车窗帘,很疲惫地微闭着双眼,她仿佛看到来报帐的掌柜和帐房们正在劈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珠。翻看着帐本的忙碌场景。
c;
是的,年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刘耀德在世的话,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地时候。第一,他要派人与远近的鬼神们敬香献礼;第二,也就是他最繁忙最缠身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汇总帐目的列期到了。各地生意的掌柜、帐房和田地的揽头、帐房,都会陆陆续续的来到开封。等待报帐或审帐。
但是,她与丈夫大婚的第一年,因为丈夫不忍心撇下初婚地她。便把年底汇总帐目移到了尉氏老家,所有报帐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及帐房,全部安置在西园子里。那是丈夫他第一次将年底报帐移到尉氏,也是最后一次移到尉氏。自大婚的第二年至到丈夫他离世前,每年地年底汇帐,仍以如既往地在开封进行。
丈夫被绑架之后,卧床昏迷的那个年底,是开封的徐大掌柜负责审帐和过帐,而婆婆杨氏最终只是大略而随意抽样看了几本帐目。便在丈夫往年签字的地方,婆婆代替儿子签上了刘杨氏三个字,仅仅那三个字,帐目便可以完帐封讫。
丈夫耀德离世的第一年,婆婆杨氏正好带着她住在开封,为了掩人耳目让她闭门不出,在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上安心养胎待娩。因为家业后继有人了,那一年,婆婆杨氏的心情稍微宽松了些。待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年迈的婆婆显得有些精神焕、神采奕奕,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地信心和坚强,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坐在升腾着炭火温暖的帐房里,与徐大掌一起忙碌汇总帐目之事。
唉人生如梦。此乃真言。与丈夫恩爱生活地七年。仿佛是一场豪华而瑰丽地梦境。随着黎明光亮和太阳地朝晖。而彻底地不复存在了。并且。永远地消失了。自己没嫁入尉氏刘家之前。就从周围人地传说中。知道了夫家很有钱;自嫁入刘家之后。自己所看到地。自己所吃到地。自己所穿戴地总而言之。自己在夫家所享受到地一切。让她知道了夫家比她没嫁入之前所想像地还要有钱。但她只知道夫家有钱。可并不知道夫家到底有多少钱。
而现在。她刘青霞。没有丈夫可靠。没有婆婆可依地她。要亲自过目每年一次地汇总帐务了。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婆婆在世地时候。吸食鸦片成瘾。丈夫在世地时候。也吸食鸦片成瘾。可家里仍然花钱如流水。丈夫仍然挥金如土。她忍不住还担心。替丈夫捏着一把汗。这样花销。就是有再大地进项。怎经得起如此地花支。可是。在她地担心之中。家里仍然很有钱。就像有摇钱树一样有钱。就像有聚宝盆一样有钱。
而现在。她掌管了丈夫遗留给她地庞大家业。才知道:固定资产将近三个亿。每年除去固定资立折旧。除去薪奉及其它必不可少地开支。田租和生意地纯收入。折银近五百万两。这还是中原今年遭受百年不遇地大旱大涝呢。如若往年。那每年地净收入不敷出。恐怕要接近一千两了。
青霞和徐掌柜地马车。缓缓停在了居贤宅地胡同大门口。与青霞同坐一车地淑女。与青霞披上降紫色地锦段披风。率先跳下车。搀扶青霞下车。又扶青霞坐上人拉小车。年迈地徐掌柜。也在仆人地搀扶之下。坐上小人拉车。淑女和徐掌柜地仆人分别跟在车后边。缓缓慢慢地向“居贤宅”走去。
开封地南土大街。是一条宽阔地南北大街。自明清以来。这条南土大街便是除河道大街之外。开封城最繁华地商业一条街了。而“居贤宅”。就在路东地刘家桐茂典和刘家钱庄地后面。
在开封。刘耀德遗留下来地店铺和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商业繁华地河道大街和商号林林总总南土大街之上。而河道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是属于老营。也就是说由刘耀德从父亲那里接管下来地。再加上他接管之后地再扩展。而南土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全是刘耀德接管家业之后。根本自己地商判断和预知。重新扩展地。特别是南土大街。几乎整条大街上地中大型商铺和商行。都悬挂着刘氏地牌额。
刘耀德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年底汇总帐务,都在河道大街上地桐茂店后面的刘家老楼院里,这个两层的楼院虽然豪华气派,但刘耀德接管家业以后。每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他总觉得楼院拥挤不堪,报帐之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穿梭了楼院里,影响掌柜和帐房家属的夜晚休息。于是,他便在南土大街的刘家钱庄和刘家商行后面,扩建了一处占地十多亩,筑建有三百六十间房屋的庞大宅院,他为这个庞大的宅院取名为“居贤宅”。
这个庞大的居贤宅。在筑建地时候,里面被一劈为二分成两个同等的中型宅院,仪门上分别写有“外居贤”和“内居贤”。并用一墙从中相隔,墙上有月亮门可通过,门上有“通贤门”三个字。因为“外居贤”紧挨大街店铺,所以,刘耀德便在“外居贤”的院落里,留有三间正房大屋供自己居住,以便接待全国商号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时所用,剩余地将近二百间房屋,全部供给刘家驻全国各地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在年底报帐。或临时有事到开封居住之用。而里面“内居贤”里的将近二百间房屋的院落,全是开封本地的掌柜、帐房及店伙计的家属所居住。
而刘耀德本人,每在开封留住的时候,仍然住在河道大街的老楼院里。
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院里,除刘耀德居住之外,就是统管开封刘家店铺和商号地徐大掌柜,和刘家店铺的保镖和护院仆人。
青霞和徐掌柜乘坐的人拉车,直接被拉进了“外居贤”的院内。青霞和徐掌柜,缓缓下车。向刘耀德生前居住的那三间正房大厅走去。青霞越走近“居贤宅”,越近丈夫生前居住过的那三间正房大厅,就越能嗅出丈夫身体的味道,她走的很慢,很慢,倾心捕闻着丈夫的气息,感受着丈夫地以前存在的那种感觉。青霞走到门口,仆人早已为她撩开了厚厚的棉帘,可她却没有走进去。尽管室内早已燃上了炭火。温暖如春;尽管外边寒冷如冰,可她却停住了脚步。缓缓地转过身,怔怔地环望着整个“外居贤”,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年轻孤傲的丈夫一手修建的“居贤宅”,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商人呀
在这里,青霞看不到族人的嫉恨和仇视,思念丈夫的心,突然汹涌澎湃起来。她如梦如幻地环望着“外居贤”的每一个房门和窗户,仿佛望着丈夫地眼睛一样,她觉得丈夫就在每一个房间隔窗望着自己。于是,青霞在心里轻轻呼唤着丈夫地名字说:耀德,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现在,阳间的冬天很寒冷,你那里冷不冷呀
青霞最佩服丈夫做生意地才能了。此时此刻,她能从丈夫刘耀德给予刘家店铺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的待遇上,以及刘耀德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看到了丈夫刘耀德是多么的把有才能之人和勤劳忠厚的下人放到了第一位,可见丈夫他是一位多么无与伦比的优秀商人呀可见丈夫他为什么能把祖宗留下的家业推到了最鼎盛、最辉煌的顶峰。
只是,最鼎盛、最辉煌便是衰败枯萎的信号。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之后,刘家在京城及河北的所有店铺,也随着丈夫耀德的离世而不复存在了。青霞感觉愧疚丈夫,于是,她又一次在心里呼着丈夫的名字说:你就这样英年早逝,你就这样弃我于不顾,你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你自己一手创造的最鼎盛和最辉煌的家业里。但是,耀德呀你毕竟没有品尝到家业衰败枯萎的苦痛,而却却品尝到了,京城和河北的店铺,已随着你的离世而复存在了。
青霞默默与丈夫说了这一切之后,仿佛得到丈夫的原凉一样,心里宽松多了。她接过淑女递过的手帕,擦了一把潮湿的眼情,这才走进丈夫生前经常审帐的房间。
房间里的炭火,早已把整个房间烘腾的温暖如春。青霞缓步走近丈夫生前坐过的那把华贵气派并镂刻着精美图案的红木椅子上,慢慢坐在丈夫生前坐过的锦段垫褥上。
现在,刘耀德不在世了,婆婆不在世了,这里的一切,都由她青霞掌管上。青霞仿佛听到丈夫正附耳对她说:我的爱妻,辛苦你了
徐掌柜就坐在青霞一旁的桌案上,翻阅着各地掌柜和帐房呈递进来的帐薄,交与身后的随身帐房,帐房接过帐薄,噼里啦啦地拨一通铁珠算盘,然后交与青霞,青霞在女帐房的指点下,仔细阅看。一进腊月,青霞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祭灶过以后。
也就是在这个腊月,祭灶过后回到尉氏的青霞,尽管她因为今年大旱大涝,免除了所有租地之人的租粮和租金,可她一回到尉氏,便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她准备在尉氏修建“老年院”,让尉氏所有六十岁以上又无依无靠的孤寡残迹老人住进去,安享晚年。并捐出一千五百亩地,设立“刘氏粮庄”,将所打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老年院”。并且,她一回到尉氏,便开仓放粮,为尉氏人每家每户放粮一斗,做为大旱大涝之年过春节所用。
青霞的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刘氏族,他们又一次找到他们的主心骨刘宪德。而精明的刘宪德,尽管心中也对青霞的这种举动恨之入骨,可贪婪自私的他,因为惦记着修建贾鲁河桥监工一职,面对族人的怒不可遏,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安慰起刘氏族人来:“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等过了春节再说,哪有不让人过春节的,再说了,她说办就办了,毕竟要等到过了春节才办老年院的,等她办的时候再说不一样吗”
刘宪德将刘氏族人的怒火压下去之后,又急急慌慌地跑到青霞面前邀功。青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给他赠了厚重的过年礼。并在心中暗喜:面对刘宪德这种人,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第82章:大年三十夜,孤独遗孀心
青霞吃过年夜饭,吩咐刘铁守岁,便踩着铺着新鲜黄沙的新地面,披着厚重的沉沉夜色,顶着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早早上床入睡。因儿子的奶妈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所以,自从她从开封回来,儿子临时便跟着她这个母亲入睡。
青霞给儿子取名叫刘鼎元,因为鼎在中国古代,为传国之重器,镇国之利宝,为得天下所据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公正,代表着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昌盛强大;而元呢是因为刘氏族里,儿子这一辈正好是“元”字辈。再说了,元乃万象之始。青霞当时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父亲刘耀德一样,一言九鼎,豪爽仗义,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希望儿子更像古代的重鼎一样,把因为丈夫离世而处处受族人欺负的家业给撑起来。
青霞好像只是刚刚躺进如云朵般温软的锦被里,便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梦到了丈夫。只从丈夫离世之后,她夜晚入睡后便乱梦萦绕,经常在梦中见到丈夫。梦里的丈夫,仍然不失孤傲和自负,尊贵的头颅高高昂起,穿着锦段的降红色长袍,拖着黑亮的长长辫,苍白的五官清瘦而俊美,睥睨天下的眼光,孤傲的微笑。热唇紧贴她的耳际,悄悄说着能熔化掉整座大山的热情暖语:青霞,我的爱妻,我刘耀德这一生,拥有你就足够了,再也装不下第二个女人
梦中的青霞,被丈夫爱抚的常常快乐如风,温柔如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在何年,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忘却了如狼似虎的刘氏族人。
c;
而此时此刻,青霞正沉浸在丈夫的爱抚温存之中,突然被子夜的守岁鞭炮声惊醒。沉沉的子夜,黑暗地子夜,凝固僵硬的子夜,万物熟睡的子夜。突然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撕破,猛然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裂,骤然被疯狂鸣叫的鞭炮声揉烂,被惊醒后地青霞,便再也无有丝毫的睡意了。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她,被在鞭炮声的聒噪声中,索性悄声起床,披衣踏鞋。谨慎地点亮烛灯。回身看儿子的时候,现儿子鼎元也早已被守岁的鞭炮声惊醒,正睁着一双明亮纯真的大眼睛。急切地搜寻着什么,当看到母亲点亮的烛光时,看到了站在烛光里的母亲正关心地望着自己时,还不到一岁地他,便像突然看到温暖和安全一样,甜蜜地笑了,幸福地闭上纯净的双眼,在鞭炮浓密的声声吼叫之中,重又回到梦乡去。
青霞望着又熟睡地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常言说:外甥似舅。儿子虽不是丈夫的血脉,但因为是丈夫的亲外甥,他稚嫩的五官,越长越像丈夫了。青霞常常能从儿子的眉目之间,看到丈夫的影子。只是,儿子毕竟不是丈夫的血脉,只是五官仅仅酷似丈夫而已,但她从儿子的脸上,却看到丈夫孤傲的眼神。看不到丈夫睥睨天下地气势,看不到丈夫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儿子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便爬在奶妈的肩上不敢抬头,或大哭不止,或嘤嘤小泣,即使偶尔的敢抬头看人,也是小心翼翼地探试着看,偷偷摸摸的谨小慎微地看,那幼稚而明亮的目光。总是怯怯的。惶惶的,弱弱的。完全没有丈夫那锥子般地犀利眼神,他像是天生就惧怕着什么,天生都担心着什么,天生都好像就胆怯着什么。
青霞静静地坐在浓浓地烛光里,坐在熟睡的儿子身边,望着睡梦中的儿子,轻轻吹灭烛灯,重新躺进温暖的锦被里,闭上双眼,却没有丝毫的睡意。
半个时辰之后,子夜守岁的鞭炮声,疲惫不堪似的逐渐衰弱了,逐渐远去了,又逐渐消失了。就像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疯魔,匆匆在人间走过一样,雷霆万钧地奔来,疯狂地咆哮一通,疯狂地怒吼了一通,又雷厉风行地离开。
于是,整个世界,又沉入了无际的死寂之中,沉入了厚重地凝固之中。青霞躺在厚重而无际地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呼息声孤寂地撞到墙壁上又被弹回来地孤独无奈的叹息声。厚重的黑夜,没有风,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般的僵硬,像一个无际的坟墓,像一个无际的深渊,像一个际的地狱
丈夫不在了,这个刘家大院,像突然房倒屋塌一样,暴风骤雨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从天而降,欢乐幸福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无影无踪。未来还很长,没有丈夫的漫长岁月,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呀
青霞倦懒地翻一下身,换了姿势,心里默念着丈夫的名字,问丈夫:耀德,我在想你,你现在做什么,你在那边孤独寒冷吗耀德,我的心现在很孤独寒冷,这个家没有了你,如同高大华贵的楼廊坍塌了一样,暴风骤雨趁机来欺负我们。
虽说是温软地锦被里。虽说锦被里暖意溶溶。可青霞地心里。却像这厚重地长夜一样。像这寒冷地严冬一样。是无际地深渊。无际地潮湿阴冷。无际地冰天雪地。她地心里没有一盏灯光。没有一点光亮。无际地黑暗。无际地孤独。让她喘不气来。
闭着双眼地青霞。躺在无际地黑暗之中。怎么也无法入眠睡去。于是。她重又起床燃烛。让室内亮起来。这样。似乎能驱走一些孤独和无奈。她怔怔地抬眼。迷茫地环望着华贵气派地室内。在这里。更是处处可以看到丈夫地身影就丈夫留下地气息:丈夫经常躺卧吸食鸦片地卧榻。丈夫吸食鸦片地烟具。丈夫品茶用过地金碗。丈夫枕过地香枕。丈夫与她同床时地锦被。
唉青霞望着满屋子地丈夫。禁不住长叹。今晚是大年三十之夜。人间是新年。不知阴间是何夕。
不远处地衣柜里。丈夫穿过地长袍。就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里面。青霞隔着衣柜地门缝。仿佛觉得。丈夫就穿着那件长袍躲藏在衣柜里。隔着缝隙窥视自己。一脸地尊傲。一脸地高贵。一脸地诡笑
青霞望着衣柜地门缝。仿佛听到丈夫正在一声一声地呼唤着自己:青霞。我地爱妻。我在这里。你来呀
丈夫离世。已近两年。可青霞总觉得。不论是开封。还是尉氏地刘家大院。处处能看到丈夫。能听到丈夫正说着地激昂言词。能听到丈夫爽朗地高声笑语。能听到丈夫呼唤她地名字。而现。她又听到丈夫在衣柜里呼唤她地名字。一声比一声热切。一声比一声清晰:青霞。我就在这里。你快来呀
耀德,你真的在衣柜那里吗,我就来。青霞默念着丈夫的名字,与丈夫默对着话。轻轻起身,给儿子遮盖好锦被,悄悄下床,无声地踏鞋慢走,孤独如影地在浓郁的烛光中移动,随着丈夫的呼唤,一步一步地移到柜架前,像怕惊动大年三十夜里的神灵一样,小心翼翼。无声地打开衣柜,却是一脸地失望:衣柜里根本没有丈夫
青霞叹息着,失望着,缓慢地取出丈夫生前穿的降红色锦段长袍,提着衣袍的双肩处,像是怕吓跑丈夫地亡灵一样,小心翼翼地展开,瑟缩着身本,兴奋地裹紧丈夫的长袍。像被丈夫拥抱一样冲动。她竟然感觉到了丈夫的体温。
青霞最喜欢丈夫穿这件降红色的锦段长袍了,他乌黑亮的长辫子。垂在熠熠生辉的锦袍上,上面的撒金图案,把他雪白的五官,衬托得越如玉如幻,俊美绝伦。所以,因为喜欢丈夫这件降红色的锦袍,丈夫入殓地时候,青霞悄悄吩咐淑女,暗暗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丈夫生前戴过的镶有宝珠的黑色丝绒帽。
青霞被丈夫的长袍拥抱着,兴奋而缓慢地在浓浓的烛光里移动,移动到丈夫生前经常吸食鸦片的卧榻前,像个幽灵一样无声地坐上去,一动不动地坐着。
岁月如暗潮,在每一个人身上汹涌而过,带着了不该带走的美好,留下了不该留下的悲痛,当人蓦然惊觉地时候,不愿失去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地失去了,拽也拽不住;不想拥有的悲痛和孤独,却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推也推不掉。
在这房间,曾经有丈夫那孤傲放肆的笑声,像风一样越窗而出,自由地在刘家大院的上空响彻飘荡。可现在呢人去房空,只有那棵百年老椿树,依然屹立在婆婆的小院里,孤独地熬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俯瞰着刘家大院的世态炎凉。而丈夫呢,再也不会亲昵而温存地呼唤着她青霞的名字了,婆婆再也不会因为她的不会生育而横眉冷对了。
青霞僵硬地抬起头,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浓浓地烛光里游动,小心翼翼地环视着室内地一切,当目光经过卧榻旁地小桌案时,经过丈夫生前吸食鸦片的烟具时,她又一次激动起来,就像被丈夫刚刚拥抱过一样激动。
这件烟具,本来也要随着丈夫入殓地,可是,青霞舍不得,因为上面有丈夫的气息和体温,凡是有丈夫遗留下体温和气息的东西,青霞都不想失去。所以,她让刘铁吩咐下去,重又与丈夫铸制一具金烟具,而把丈生前用过的烟具留在了身边,像永远留住了丈夫一样,留在了身边。
于是,她急切地从长袍里伸出手,浑身哆嗦地拿过烟具,忘情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丈夫一样冲动,耳鬓厮磨地紧紧把脸唇贴在烟具上,吻着丈夫生前无数次吸吮过的烟嘴,忍不住泪流满面,低语声声:“耀德,我很想你呀我现在多么想抱着你真实的身体呀。耀德,你在阴间过新年了吗我很想看看你在阴间的样子呀可是,我的耀德,这个世上,纵有千条路,万条路,却没有一条路通往你那里呀如果有,即使越沧海,即使过险山,即使艰难重重,也阻止不了我去看你呀
青霞抱着烟具,裹着丈夫的降红色锦袍,想着丈夫生前对她的宠爱,想着丈夫临死前的表情和话语,忍不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哭瘫在大年三十的寒夜里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初春的北京,正下着细细密密、淅淅沥沥的小雨。偶被丝丝缕缕的斜风一扶持,冰清玉洁的小雨便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灵,乱了应有的芳步。
宣武门外达智桥路北的嵩云堂里,那些青砖碧瓦、回廊漫延、明窗掩映的亭台楼阁,正沐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像洗凝脂的尊贵典雅之少妇、像洗凝脂的秀美俊绝伦之少女,显得越婷婷玉立,风姿绰约了。
这个幽雅秀丽、楼台房阁甚多的嵩云堂,是袁世凯的祖父道光年间的河南省显官,袁甲三创修的,内擅亭台山水之胜,当时为河南同乡京官平日宴集之所,也是北京一个名胜之地。因为里面的房屋甚多,并有一座上下两层、构造宏美的大戏楼,所以,不论河南省人或其它省份的人,若遇有喜庆大事,经常借用这个建筑宏伟壮观,亭台秀美,湖水清澈见底的嵩云堂摆演堂戏。
青霞大婚的第二年夏初,跟随丈夫刘耀德,到北京巡视店铺时,让青霞终身难忘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带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的演讲,就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嵩云堂进行的。
而今天,河南京官又一次聚会于嵩云堂,是商议兴办豫学堂的。之所以要兴办豫学堂,是因为当今政府停止了科举,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办学体制,号召全国各省兴办新式学堂。北京乃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必须在兴办学堂,倡导新风上开全国风气之先。
c;
政府虽然出资开创了著名的京师大学堂,武学堂,译学馆、胄学堂等几个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一般学子是不能进去的。于是,各省京曹官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招集自己省份的在京官员,集资兴办自己省份的学堂。
山东集资兴办了齐鲁学堂。湖南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湘学堂,四川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蜀学堂,福建省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闽学堂,广东省在京兴办了粤学堂,江苏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江苏学堂等等,各省在京官员纷纷仿效。兴办自己省地在京学堂,招收自己家乡的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河南省在京官员也不肯落后,以高官总督袁世凯为的河南京官,正聚集在嵩云堂,情绪激动地商议着在京兴办豫学堂之事。此时此刻,做为翰林院编修的马吉樟,积极配合袁世凯主持的此次集资之聚会。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次商议集资兴建豫学堂之事,一经袁世凯提出。河南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员纷纷响应,个个兴高采烈,甚至有人鼓掌或举双手积极赞成。
商议地结果决定,袁世凯将嵩云堂捐出来改制成学校,这样,豫学堂的地址和校舍便有现成的房屋了。但是,嵩云堂虽说房屋林立栉比,楼榭碧瓦,亭台山水。若改制成学校,容纳繁多的学子和教务杂工,房屋毕竟有限,怎么也不够用。
河南京官们最后商定。于嵩云堂向东购制一方土地。建造四座高房作为教室。仪器室。阅览室和教员住室。于嵩云堂之西南角购土地一方。建造两座新式地学生宿舍。再添设一个大型地新式厕所和一个大型地新式澡塘。再于嵩云堂后边西河沿紧临铁路之处购制一方土地作为操场。
袁世凯虽说把嵩云堂捐出做为豫学堂。可一下子购买这么地土地。建造添置这么多地房屋和器械等物件。是需要大量银两地。这总不能再让袁世凯一人所出吧。于是。河南众京官便纷纷捐款:
袁世凯虽然已将祖上建造地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在捐银上。仍争先恐后:“我袁某捐献一万两白银。”
“我张某捐献五千两白银。作为建校之费用。”河南官员张劭予。声高音洪。紧跟着袁世凯积极捐银。
“我马某也捐献一万两
遗孀第23部分阅读在线阅读 ↑返回顶部↑
行。远道的人可以绕道而行,而贾鲁河两岸的百姓因为生计,或因为急事,只得扎筏渡河。更有甚至还折掉自家的门板,临时代替渡船,有冒险还用树枝木盆渡河。所以,自大涝以来,贾鲁河上时不是地传来有人溺水身亡的消息。
身为知县的马俊生,对此彻夜不眠,束手无策,上报涝情,恳请拨款修桥。可上报的奏折,就像上次他报上去的旱灾奏折一样,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文。这大旱刚刚过去不久,大涝接踵而来,如果动员民间捐银修桥,灾民连生死都顾不上,何来银两捐献呢只有动员富户贾商购船摆渡,方能免强解决贾鲁河两岸行人通行之忧。于是。马知县命公差到处张贴告示。鼓励民间富户自行购船摆渡,收取摆渡酬金。以收回购船成本并安享营利。但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必须随时随地,优先免费渡过。
刘宪德闻之,急忙跑到大街上看告示,他从告示上,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看到巨大的商机,就看到了白花花地银子,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的琢磨,他决定说干就干,耽误一天就等于扔掉了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他立即把从修建刘氏故居而贪占的一万多两银子,全部购置了结实而中型的渡船,反正钱也是白拾的,这用于再投资,利滚利,钱生钱,何愁成不了巨富。
十天之后,贾鲁河上便多六条斩新的油漆大船,既能载人,又能渡车马。大车过渡收二十个铜钱,牲畜过渡收十个铜钱,行人三个铜钱,小孩子两个铜钱。这便是刘宪德积极配合县府,为营利而购置的六条大船。开张的第一天,马知县亲莅贾鲁河岸现场,为刘宪德渡船开张剪彩。
因为县衙告示上有声明。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因为耕种。必须免费渡船。所以。刘宪德不得不尊从告示。咬牙忍痛。吩咐摆渡之人免收贾鲁河两岸百姓之渡费。他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被河水隔断了数日地两岸百姓。因为有了渡船通过。都着急来往于两岸。而免费通过地两岸百姓。又占据了每天渡船之人地五分之一。因为承载量地问题。这怎么不让刘宪德因为损失银子而大为恼火。
常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十天后地一个傍晚。夕阳如燃地余辉。正恋恋不舍在西天上疯狂地涂抹。贾鲁河上却传来了惊人地悲惨消息。刘宪德地一艘渡船因超载过重。行到河心地时候。一阵汹涌地波涛将超重之船推翻河心。全船六十四个人。无一人生还。
消息传出。尉氏及周围县城。凡有是家人外出。纷纷赶到贾鲁河。惊恐悲痛地观看打捞上来地死。
青霞闻知。也带着淑女驱车前往。看到被打捞上来地十几具尸体。有六旬地老。有七八岁地孩童。有正在奶孩地年轻妇女。立时。青霞地心。疼痛难忍。悲哀不止。人地生命是多么宝贵呀。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知道阴间是什么样。没有见过人死后地亡灵。没病没灾。就因为没有路桥。被淹死在河心。他们地尸体。就那么摆在河岸之上。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自己地亲人。
青霞甚至都不敢走近死。她怕自己地灵魂承受不了死地离去。只是远远。远远地望着死。身体无力地蹲在地上。感到了从未过地愧疚和不安。是地。自庚子赔款之后。省府县府连年亏空。再加上中原大地接连遭遇大旱大涝。百姓饥饿不饱。终日煎熬于艰难之中。想在贾鲁河上重新架一座供过往行人通过地桥梁。对于县府来说。是难以上青天了。
死周围。围观因在死之中看不到自己地亲人。正悄悄离开。恐慌地翘望向贾鲁河下游。那里。五只大船正在紧急地追赶打捞剩余地尸体。
突然,如燃的夕阳下。冰冷的河水旁,死的围观中,传出了凄凄惶惶,如箫如簧的二胡和唱声:贾鲁河,
贾鲁河
波涛滚,
三年两头吃活人
吃了亲爹吃亲娘,
吃地小孩子孤凄凉
青霞怔住了,这凄凉的二胡和唱声多熟悉呀,就像在哪听到过。哦,想起来了,今年晚春,因数月大旱,她借婆婆五七之时开锅造饭,救济难民时,就听到过这样的二胡和唱声。青霞在淑女的搀扶下缓缓站起,慢慢走近唱,是他。还是那位盲老艺人。自开锅造饭,救济难民三个月之后,这二三个月,这位年迈的盲老艺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他来到贾鲁河边做什么莫不是也要乘船渡河吗他要到哪里去,他还有亲人吗
就在青霞看到了死的瞬间,就在青霞听到盲老艺人的一瞬间,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捐资修桥,永久造福尉氏,永久造福从这条路上通过地行人。
青霞想到这里。刻不容缓。驱车直奔县衙,见到知县马俊生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马知县惊呆了,一个女流,这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他马俊生已经惊讶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她又捐巨资筑建贾鲁河桥,那所花费银两可不是个小数目,数年来,县府一直想动员富户筑建贾鲁河桥,始终都没能如愿,可现在,她刘马氏却主动提出来,自己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
尽管马知县惊的目瞪口呆,但他知道青霞无戏言。待青霞离开后,他立即铺纸砚墨,挥笔书写奏折,上表青霞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现又捐巨款修建久困行人,淹死人无数的贾鲁河桥梁。
刘宪德闻知青霞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恼怒愤恨地同时,心里也乐不可支。于是,他气冲冲地寻到青霞家里,一见面就抱怨青霞修桥短了他的渡船钱路,然后,又无可奈何地说:“唉这是没办法的事,也只有弟妹敢堵你六哥的财路,要是换上别人,我老六不让他赔我损失费就不是老六了。算了,谁让咱是一家人呢弟妹行善积德,铺路修桥,造福尉氏,造福路人,我老六再受损失,也要支持弟妹的是不是。不但要支持弟妹,你弟妹有钱出钱,我老六没钱出力,这次筑建贾鲁河桥,我老六还不嫌累去做监工。”
这一次,青霞没上像翻修刘氏故居那样,立即应允。因为路桥,日日夜夜都在承载数以万计的行人通过,不像是翻修刘氏故居,能遮风避雨就行,你刘宪备说做监工就由着你做监工。而筑建贾鲁河大桥这样的庞大工程,丝毫马糊不得,怎由得你刘宪德的意志行事。但是,青霞又不便拒绝,便微微一笑说:“六哥百忙之中,能帮青霞的忙,那再好不过了,不过,修桥这种庞大地工程,不像是翻修咱的刘氏故居,你一个做监工恐怕应付不过来,我抽出家里的管家和护院,来协助六哥”没等青霞说完,刘宪德便傻眼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想推卸又张不了口,因为刚刚他是那么抢之不得想做修桥的推卸,现在怎又好意思一口推掉。
第81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2
寒冬腊月的太阳,似乎也怕冷似的,一跃出地平线,它便披着一团浑浑浊浊的雾气,把自己的温暖和热情也严严实实地裹在浑浊的雾气里。于是,天地之间越阴冷了,风也越疾厉如锋刀了。
青霞和往日一样,与徐掌柜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从河道大街的桐茂出,到南土大街上的居贤宅去。因为年底到了,刘家遍布全国各的商号掌柜和帐房,及田地的揽头和帐房,正陆陆续续来到开封报例帐。
常言说,有山靠山,无山独单。而今年,丈夫不在了,婆婆也不在了,刘青霞必须撑起丈夫和婆婆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因为她是丈夫耀德遗留下的家业总掌管人,她要亲自参与并负责年底的帐目汇总。帐务汇总例报结束,她必须在丈夫在世时所签字的地方,提笔签上她刘青霞的名字,然后,帐目才能完帐封讫。
一路上,青霞带着黑丝绒手套的左手,悄悄将车窗帘扯开一条细细的缝隙,走马观花似的观望着所经过的大街小巷。
已经过了腊八,开封的大街小巷,开封的繁华街巷,那些京广杂货、苏绣杭纺、南北特产,和当地土著的商铺里,就像一个刚刚死而复活的人,终于以改大长一年的萧条和凄凉,微微恢复了些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生机的活气。尽管今年的腊月,因为入秋的大涝而各外的寒冷,但开封的南土大街上,因为春节的随之将至,已经开始有人提着麻袋和挎着竹篮,握着仅有的碎银和铜钱,在商铺门口东张西望,开始选购适合自己价位和的年货。
因为大旱和大涝,这两个大灾选择在一年之中,前后光临中原大地,所以。今年的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人们,已没有往年春节前的热闹和拥挤。
快到南土大街地时候,青霞悄悄放车窗帘,很疲惫地微闭着双眼,她仿佛看到来报帐的掌柜和帐房们正在劈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珠。翻看着帐本的忙碌场景。
c;
是的,年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刘耀德在世的话,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地时候。第一,他要派人与远近的鬼神们敬香献礼;第二,也就是他最繁忙最缠身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汇总帐目的列期到了。各地生意的掌柜、帐房和田地的揽头、帐房,都会陆陆续续的来到开封。等待报帐或审帐。
但是,她与丈夫大婚的第一年,因为丈夫不忍心撇下初婚地她。便把年底汇总帐目移到了尉氏老家,所有报帐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及帐房,全部安置在西园子里。那是丈夫他第一次将年底报帐移到尉氏,也是最后一次移到尉氏。自大婚的第二年至到丈夫他离世前,每年地年底汇帐,仍以如既往地在开封进行。
丈夫被绑架之后,卧床昏迷的那个年底,是开封的徐大掌柜负责审帐和过帐,而婆婆杨氏最终只是大略而随意抽样看了几本帐目。便在丈夫往年签字的地方,婆婆代替儿子签上了刘杨氏三个字,仅仅那三个字,帐目便可以完帐封讫。
丈夫耀德离世的第一年,婆婆杨氏正好带着她住在开封,为了掩人耳目让她闭门不出,在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上安心养胎待娩。因为家业后继有人了,那一年,婆婆杨氏的心情稍微宽松了些。待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年迈的婆婆显得有些精神焕、神采奕奕,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地信心和坚强,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坐在升腾着炭火温暖的帐房里,与徐大掌一起忙碌汇总帐目之事。
唉人生如梦。此乃真言。与丈夫恩爱生活地七年。仿佛是一场豪华而瑰丽地梦境。随着黎明光亮和太阳地朝晖。而彻底地不复存在了。并且。永远地消失了。自己没嫁入尉氏刘家之前。就从周围人地传说中。知道了夫家很有钱;自嫁入刘家之后。自己所看到地。自己所吃到地。自己所穿戴地总而言之。自己在夫家所享受到地一切。让她知道了夫家比她没嫁入之前所想像地还要有钱。但她只知道夫家有钱。可并不知道夫家到底有多少钱。
而现在。她刘青霞。没有丈夫可靠。没有婆婆可依地她。要亲自过目每年一次地汇总帐务了。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婆婆在世地时候。吸食鸦片成瘾。丈夫在世地时候。也吸食鸦片成瘾。可家里仍然花钱如流水。丈夫仍然挥金如土。她忍不住还担心。替丈夫捏着一把汗。这样花销。就是有再大地进项。怎经得起如此地花支。可是。在她地担心之中。家里仍然很有钱。就像有摇钱树一样有钱。就像有聚宝盆一样有钱。
而现在。她掌管了丈夫遗留给她地庞大家业。才知道:固定资产将近三个亿。每年除去固定资立折旧。除去薪奉及其它必不可少地开支。田租和生意地纯收入。折银近五百万两。这还是中原今年遭受百年不遇地大旱大涝呢。如若往年。那每年地净收入不敷出。恐怕要接近一千两了。
青霞和徐掌柜地马车。缓缓停在了居贤宅地胡同大门口。与青霞同坐一车地淑女。与青霞披上降紫色地锦段披风。率先跳下车。搀扶青霞下车。又扶青霞坐上人拉小车。年迈地徐掌柜。也在仆人地搀扶之下。坐上小人拉车。淑女和徐掌柜地仆人分别跟在车后边。缓缓慢慢地向“居贤宅”走去。
开封地南土大街。是一条宽阔地南北大街。自明清以来。这条南土大街便是除河道大街之外。开封城最繁华地商业一条街了。而“居贤宅”。就在路东地刘家桐茂典和刘家钱庄地后面。
在开封。刘耀德遗留下来地店铺和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商业繁华地河道大街和商号林林总总南土大街之上。而河道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是属于老营。也就是说由刘耀德从父亲那里接管下来地。再加上他接管之后地再扩展。而南土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全是刘耀德接管家业之后。根本自己地商判断和预知。重新扩展地。特别是南土大街。几乎整条大街上地中大型商铺和商行。都悬挂着刘氏地牌额。
刘耀德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年底汇总帐务,都在河道大街上地桐茂店后面的刘家老楼院里,这个两层的楼院虽然豪华气派,但刘耀德接管家业以后。每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他总觉得楼院拥挤不堪,报帐之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穿梭了楼院里,影响掌柜和帐房家属的夜晚休息。于是,他便在南土大街的刘家钱庄和刘家商行后面,扩建了一处占地十多亩,筑建有三百六十间房屋的庞大宅院,他为这个庞大的宅院取名为“居贤宅”。
这个庞大的居贤宅。在筑建地时候,里面被一劈为二分成两个同等的中型宅院,仪门上分别写有“外居贤”和“内居贤”。并用一墙从中相隔,墙上有月亮门可通过,门上有“通贤门”三个字。因为“外居贤”紧挨大街店铺,所以,刘耀德便在“外居贤”的院落里,留有三间正房大屋供自己居住,以便接待全国商号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时所用,剩余地将近二百间房屋,全部供给刘家驻全国各地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在年底报帐。或临时有事到开封居住之用。而里面“内居贤”里的将近二百间房屋的院落,全是开封本地的掌柜、帐房及店伙计的家属所居住。
而刘耀德本人,每在开封留住的时候,仍然住在河道大街的老楼院里。
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院里,除刘耀德居住之外,就是统管开封刘家店铺和商号地徐大掌柜,和刘家店铺的保镖和护院仆人。
青霞和徐掌柜乘坐的人拉车,直接被拉进了“外居贤”的院内。青霞和徐掌柜,缓缓下车。向刘耀德生前居住的那三间正房大厅走去。青霞越走近“居贤宅”,越近丈夫生前居住过的那三间正房大厅,就越能嗅出丈夫身体的味道,她走的很慢,很慢,倾心捕闻着丈夫的气息,感受着丈夫地以前存在的那种感觉。青霞走到门口,仆人早已为她撩开了厚厚的棉帘,可她却没有走进去。尽管室内早已燃上了炭火。温暖如春;尽管外边寒冷如冰,可她却停住了脚步。缓缓地转过身,怔怔地环望着整个“外居贤”,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年轻孤傲的丈夫一手修建的“居贤宅”,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商人呀
在这里,青霞看不到族人的嫉恨和仇视,思念丈夫的心,突然汹涌澎湃起来。她如梦如幻地环望着“外居贤”的每一个房门和窗户,仿佛望着丈夫地眼睛一样,她觉得丈夫就在每一个房间隔窗望着自己。于是,青霞在心里轻轻呼唤着丈夫地名字说:耀德,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现在,阳间的冬天很寒冷,你那里冷不冷呀
青霞最佩服丈夫做生意地才能了。此时此刻,她能从丈夫刘耀德给予刘家店铺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的待遇上,以及刘耀德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看到了丈夫刘耀德是多么的把有才能之人和勤劳忠厚的下人放到了第一位,可见丈夫他是一位多么无与伦比的优秀商人呀可见丈夫他为什么能把祖宗留下的家业推到了最鼎盛、最辉煌的顶峰。
只是,最鼎盛、最辉煌便是衰败枯萎的信号。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之后,刘家在京城及河北的所有店铺,也随着丈夫耀德的离世而不复存在了。青霞感觉愧疚丈夫,于是,她又一次在心里呼着丈夫的名字说:你就这样英年早逝,你就这样弃我于不顾,你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你自己一手创造的最鼎盛和最辉煌的家业里。但是,耀德呀你毕竟没有品尝到家业衰败枯萎的苦痛,而却却品尝到了,京城和河北的店铺,已随着你的离世而复存在了。
青霞默默与丈夫说了这一切之后,仿佛得到丈夫的原凉一样,心里宽松多了。她接过淑女递过的手帕,擦了一把潮湿的眼情,这才走进丈夫生前经常审帐的房间。
房间里的炭火,早已把整个房间烘腾的温暖如春。青霞缓步走近丈夫生前坐过的那把华贵气派并镂刻着精美图案的红木椅子上,慢慢坐在丈夫生前坐过的锦段垫褥上。
现在,刘耀德不在世了,婆婆不在世了,这里的一切,都由她青霞掌管上。青霞仿佛听到丈夫正附耳对她说:我的爱妻,辛苦你了
徐掌柜就坐在青霞一旁的桌案上,翻阅着各地掌柜和帐房呈递进来的帐薄,交与身后的随身帐房,帐房接过帐薄,噼里啦啦地拨一通铁珠算盘,然后交与青霞,青霞在女帐房的指点下,仔细阅看。一进腊月,青霞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祭灶过以后。
也就是在这个腊月,祭灶过后回到尉氏的青霞,尽管她因为今年大旱大涝,免除了所有租地之人的租粮和租金,可她一回到尉氏,便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她准备在尉氏修建“老年院”,让尉氏所有六十岁以上又无依无靠的孤寡残迹老人住进去,安享晚年。并捐出一千五百亩地,设立“刘氏粮庄”,将所打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老年院”。并且,她一回到尉氏,便开仓放粮,为尉氏人每家每户放粮一斗,做为大旱大涝之年过春节所用。
青霞的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刘氏族,他们又一次找到他们的主心骨刘宪德。而精明的刘宪德,尽管心中也对青霞的这种举动恨之入骨,可贪婪自私的他,因为惦记着修建贾鲁河桥监工一职,面对族人的怒不可遏,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安慰起刘氏族人来:“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等过了春节再说,哪有不让人过春节的,再说了,她说办就办了,毕竟要等到过了春节才办老年院的,等她办的时候再说不一样吗”
刘宪德将刘氏族人的怒火压下去之后,又急急慌慌地跑到青霞面前邀功。青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给他赠了厚重的过年礼。并在心中暗喜:面对刘宪德这种人,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第82章:大年三十夜,孤独遗孀心
青霞吃过年夜饭,吩咐刘铁守岁,便踩着铺着新鲜黄沙的新地面,披着厚重的沉沉夜色,顶着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早早上床入睡。因儿子的奶妈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所以,自从她从开封回来,儿子临时便跟着她这个母亲入睡。
青霞给儿子取名叫刘鼎元,因为鼎在中国古代,为传国之重器,镇国之利宝,为得天下所据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公正,代表着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昌盛强大;而元呢是因为刘氏族里,儿子这一辈正好是“元”字辈。再说了,元乃万象之始。青霞当时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父亲刘耀德一样,一言九鼎,豪爽仗义,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希望儿子更像古代的重鼎一样,把因为丈夫离世而处处受族人欺负的家业给撑起来。
青霞好像只是刚刚躺进如云朵般温软的锦被里,便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梦到了丈夫。只从丈夫离世之后,她夜晚入睡后便乱梦萦绕,经常在梦中见到丈夫。梦里的丈夫,仍然不失孤傲和自负,尊贵的头颅高高昂起,穿着锦段的降红色长袍,拖着黑亮的长长辫,苍白的五官清瘦而俊美,睥睨天下的眼光,孤傲的微笑。热唇紧贴她的耳际,悄悄说着能熔化掉整座大山的热情暖语:青霞,我的爱妻,我刘耀德这一生,拥有你就足够了,再也装不下第二个女人
梦中的青霞,被丈夫爱抚的常常快乐如风,温柔如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在何年,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忘却了如狼似虎的刘氏族人。
c;
而此时此刻,青霞正沉浸在丈夫的爱抚温存之中,突然被子夜的守岁鞭炮声惊醒。沉沉的子夜,黑暗地子夜,凝固僵硬的子夜,万物熟睡的子夜。突然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撕破,猛然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裂,骤然被疯狂鸣叫的鞭炮声揉烂,被惊醒后地青霞,便再也无有丝毫的睡意了。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她,被在鞭炮声的聒噪声中,索性悄声起床,披衣踏鞋。谨慎地点亮烛灯。回身看儿子的时候,现儿子鼎元也早已被守岁的鞭炮声惊醒,正睁着一双明亮纯真的大眼睛。急切地搜寻着什么,当看到母亲点亮的烛光时,看到了站在烛光里的母亲正关心地望着自己时,还不到一岁地他,便像突然看到温暖和安全一样,甜蜜地笑了,幸福地闭上纯净的双眼,在鞭炮浓密的声声吼叫之中,重又回到梦乡去。
青霞望着又熟睡地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常言说:外甥似舅。儿子虽不是丈夫的血脉,但因为是丈夫的亲外甥,他稚嫩的五官,越长越像丈夫了。青霞常常能从儿子的眉目之间,看到丈夫的影子。只是,儿子毕竟不是丈夫的血脉,只是五官仅仅酷似丈夫而已,但她从儿子的脸上,却看到丈夫孤傲的眼神。看不到丈夫睥睨天下地气势,看不到丈夫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儿子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便爬在奶妈的肩上不敢抬头,或大哭不止,或嘤嘤小泣,即使偶尔的敢抬头看人,也是小心翼翼地探试着看,偷偷摸摸的谨小慎微地看,那幼稚而明亮的目光。总是怯怯的。惶惶的,弱弱的。完全没有丈夫那锥子般地犀利眼神,他像是天生就惧怕着什么,天生都担心着什么,天生都好像就胆怯着什么。
青霞静静地坐在浓浓地烛光里,坐在熟睡的儿子身边,望着睡梦中的儿子,轻轻吹灭烛灯,重新躺进温暖的锦被里,闭上双眼,却没有丝毫的睡意。
半个时辰之后,子夜守岁的鞭炮声,疲惫不堪似的逐渐衰弱了,逐渐远去了,又逐渐消失了。就像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疯魔,匆匆在人间走过一样,雷霆万钧地奔来,疯狂地咆哮一通,疯狂地怒吼了一通,又雷厉风行地离开。
于是,整个世界,又沉入了无际的死寂之中,沉入了厚重地凝固之中。青霞躺在厚重而无际地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呼息声孤寂地撞到墙壁上又被弹回来地孤独无奈的叹息声。厚重的黑夜,没有风,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般的僵硬,像一个无际的坟墓,像一个无际的深渊,像一个际的地狱
丈夫不在了,这个刘家大院,像突然房倒屋塌一样,暴风骤雨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从天而降,欢乐幸福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无影无踪。未来还很长,没有丈夫的漫长岁月,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呀
青霞倦懒地翻一下身,换了姿势,心里默念着丈夫的名字,问丈夫:耀德,我在想你,你现在做什么,你在那边孤独寒冷吗耀德,我的心现在很孤独寒冷,这个家没有了你,如同高大华贵的楼廊坍塌了一样,暴风骤雨趁机来欺负我们。
虽说是温软地锦被里。虽说锦被里暖意溶溶。可青霞地心里。却像这厚重地长夜一样。像这寒冷地严冬一样。是无际地深渊。无际地潮湿阴冷。无际地冰天雪地。她地心里没有一盏灯光。没有一点光亮。无际地黑暗。无际地孤独。让她喘不气来。
闭着双眼地青霞。躺在无际地黑暗之中。怎么也无法入眠睡去。于是。她重又起床燃烛。让室内亮起来。这样。似乎能驱走一些孤独和无奈。她怔怔地抬眼。迷茫地环望着华贵气派地室内。在这里。更是处处可以看到丈夫地身影就丈夫留下地气息:丈夫经常躺卧吸食鸦片地卧榻。丈夫吸食鸦片地烟具。丈夫品茶用过地金碗。丈夫枕过地香枕。丈夫与她同床时地锦被。
唉青霞望着满屋子地丈夫。禁不住长叹。今晚是大年三十之夜。人间是新年。不知阴间是何夕。
不远处地衣柜里。丈夫穿过地长袍。就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里面。青霞隔着衣柜地门缝。仿佛觉得。丈夫就穿着那件长袍躲藏在衣柜里。隔着缝隙窥视自己。一脸地尊傲。一脸地高贵。一脸地诡笑
青霞望着衣柜地门缝。仿佛听到丈夫正在一声一声地呼唤着自己:青霞。我地爱妻。我在这里。你来呀
丈夫离世。已近两年。可青霞总觉得。不论是开封。还是尉氏地刘家大院。处处能看到丈夫。能听到丈夫正说着地激昂言词。能听到丈夫爽朗地高声笑语。能听到丈夫呼唤她地名字。而现。她又听到丈夫在衣柜里呼唤她地名字。一声比一声热切。一声比一声清晰:青霞。我就在这里。你快来呀
耀德,你真的在衣柜那里吗,我就来。青霞默念着丈夫的名字,与丈夫默对着话。轻轻起身,给儿子遮盖好锦被,悄悄下床,无声地踏鞋慢走,孤独如影地在浓郁的烛光中移动,随着丈夫的呼唤,一步一步地移到柜架前,像怕惊动大年三十夜里的神灵一样,小心翼翼。无声地打开衣柜,却是一脸地失望:衣柜里根本没有丈夫
青霞叹息着,失望着,缓慢地取出丈夫生前穿的降红色锦段长袍,提着衣袍的双肩处,像是怕吓跑丈夫地亡灵一样,小心翼翼地展开,瑟缩着身本,兴奋地裹紧丈夫的长袍。像被丈夫拥抱一样冲动。她竟然感觉到了丈夫的体温。
青霞最喜欢丈夫穿这件降红色的锦段长袍了,他乌黑亮的长辫子。垂在熠熠生辉的锦袍上,上面的撒金图案,把他雪白的五官,衬托得越如玉如幻,俊美绝伦。所以,因为喜欢丈夫这件降红色的锦袍,丈夫入殓地时候,青霞悄悄吩咐淑女,暗暗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丈夫生前戴过的镶有宝珠的黑色丝绒帽。
青霞被丈夫的长袍拥抱着,兴奋而缓慢地在浓浓的烛光里移动,移动到丈夫生前经常吸食鸦片的卧榻前,像个幽灵一样无声地坐上去,一动不动地坐着。
岁月如暗潮,在每一个人身上汹涌而过,带着了不该带走的美好,留下了不该留下的悲痛,当人蓦然惊觉地时候,不愿失去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地失去了,拽也拽不住;不想拥有的悲痛和孤独,却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推也推不掉。
在这房间,曾经有丈夫那孤傲放肆的笑声,像风一样越窗而出,自由地在刘家大院的上空响彻飘荡。可现在呢人去房空,只有那棵百年老椿树,依然屹立在婆婆的小院里,孤独地熬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俯瞰着刘家大院的世态炎凉。而丈夫呢,再也不会亲昵而温存地呼唤着她青霞的名字了,婆婆再也不会因为她的不会生育而横眉冷对了。
青霞僵硬地抬起头,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浓浓地烛光里游动,小心翼翼地环视着室内地一切,当目光经过卧榻旁地小桌案时,经过丈夫生前吸食鸦片的烟具时,她又一次激动起来,就像被丈夫刚刚拥抱过一样激动。
这件烟具,本来也要随着丈夫入殓地,可是,青霞舍不得,因为上面有丈夫的气息和体温,凡是有丈夫遗留下体温和气息的东西,青霞都不想失去。所以,她让刘铁吩咐下去,重又与丈夫铸制一具金烟具,而把丈生前用过的烟具留在了身边,像永远留住了丈夫一样,留在了身边。
于是,她急切地从长袍里伸出手,浑身哆嗦地拿过烟具,忘情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丈夫一样冲动,耳鬓厮磨地紧紧把脸唇贴在烟具上,吻着丈夫生前无数次吸吮过的烟嘴,忍不住泪流满面,低语声声:“耀德,我很想你呀我现在多么想抱着你真实的身体呀。耀德,你在阴间过新年了吗我很想看看你在阴间的样子呀可是,我的耀德,这个世上,纵有千条路,万条路,却没有一条路通往你那里呀如果有,即使越沧海,即使过险山,即使艰难重重,也阻止不了我去看你呀
青霞抱着烟具,裹着丈夫的降红色锦袍,想着丈夫生前对她的宠爱,想着丈夫临死前的表情和话语,忍不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哭瘫在大年三十的寒夜里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初春的北京,正下着细细密密、淅淅沥沥的小雨。偶被丝丝缕缕的斜风一扶持,冰清玉洁的小雨便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灵,乱了应有的芳步。
宣武门外达智桥路北的嵩云堂里,那些青砖碧瓦、回廊漫延、明窗掩映的亭台楼阁,正沐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像洗凝脂的尊贵典雅之少妇、像洗凝脂的秀美俊绝伦之少女,显得越婷婷玉立,风姿绰约了。
这个幽雅秀丽、楼台房阁甚多的嵩云堂,是袁世凯的祖父道光年间的河南省显官,袁甲三创修的,内擅亭台山水之胜,当时为河南同乡京官平日宴集之所,也是北京一个名胜之地。因为里面的房屋甚多,并有一座上下两层、构造宏美的大戏楼,所以,不论河南省人或其它省份的人,若遇有喜庆大事,经常借用这个建筑宏伟壮观,亭台秀美,湖水清澈见底的嵩云堂摆演堂戏。
青霞大婚的第二年夏初,跟随丈夫刘耀德,到北京巡视店铺时,让青霞终身难忘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带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的演讲,就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嵩云堂进行的。
而今天,河南京官又一次聚会于嵩云堂,是商议兴办豫学堂的。之所以要兴办豫学堂,是因为当今政府停止了科举,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办学体制,号召全国各省兴办新式学堂。北京乃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必须在兴办学堂,倡导新风上开全国风气之先。
c;
政府虽然出资开创了著名的京师大学堂,武学堂,译学馆、胄学堂等几个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一般学子是不能进去的。于是,各省京曹官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招集自己省份的在京官员,集资兴办自己省份的学堂。
山东集资兴办了齐鲁学堂。湖南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湘学堂,四川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蜀学堂,福建省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闽学堂,广东省在京兴办了粤学堂,江苏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江苏学堂等等,各省在京官员纷纷仿效。兴办自己省地在京学堂,招收自己家乡的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河南省在京官员也不肯落后,以高官总督袁世凯为的河南京官,正聚集在嵩云堂,情绪激动地商议着在京兴办豫学堂之事。此时此刻,做为翰林院编修的马吉樟,积极配合袁世凯主持的此次集资之聚会。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次商议集资兴建豫学堂之事,一经袁世凯提出。河南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员纷纷响应,个个兴高采烈,甚至有人鼓掌或举双手积极赞成。
商议地结果决定,袁世凯将嵩云堂捐出来改制成学校,这样,豫学堂的地址和校舍便有现成的房屋了。但是,嵩云堂虽说房屋林立栉比,楼榭碧瓦,亭台山水。若改制成学校,容纳繁多的学子和教务杂工,房屋毕竟有限,怎么也不够用。
河南京官们最后商定。于嵩云堂向东购制一方土地。建造四座高房作为教室。仪器室。阅览室和教员住室。于嵩云堂之西南角购土地一方。建造两座新式地学生宿舍。再添设一个大型地新式厕所和一个大型地新式澡塘。再于嵩云堂后边西河沿紧临铁路之处购制一方土地作为操场。
袁世凯虽说把嵩云堂捐出做为豫学堂。可一下子购买这么地土地。建造添置这么多地房屋和器械等物件。是需要大量银两地。这总不能再让袁世凯一人所出吧。于是。河南众京官便纷纷捐款:
袁世凯虽然已将祖上建造地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在捐银上。仍争先恐后:“我袁某捐献一万两白银。”
“我张某捐献五千两白银。作为建校之费用。”河南官员张劭予。声高音洪。紧跟着袁世凯积极捐银。
“我马某也捐献一万两
遗孀第23部分阅读在线阅读
身为知县的马俊生,对此彻夜不眠,束手无策,上报涝情,恳请拨款修桥。可上报的奏折,就像上次他报上去的旱灾奏折一样,如石沉大海,迟迟没有回文。这大旱刚刚过去不久,大涝接踵而来,如果动员民间捐银修桥,灾民连生死都顾不上,何来银两捐献呢只有动员富户贾商购船摆渡,方能免强解决贾鲁河两岸行人通行之忧。于是。马知县命公差到处张贴告示。鼓励民间富户自行购船摆渡,收取摆渡酬金。以收回购船成本并安享营利。但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必须随时随地,优先免费渡过。
刘宪德闻之,急忙跑到大街上看告示,他从告示上,又一次看到了巨大的商机;看到巨大的商机,就看到了白花花地银子,经过一番精打细算的琢磨,他决定说干就干,耽误一天就等于扔掉了白花花的银子。于是,他立即把从修建刘氏故居而贪占的一万多两银子,全部购置了结实而中型的渡船,反正钱也是白拾的,这用于再投资,利滚利,钱生钱,何愁成不了巨富。
十天之后,贾鲁河上便多六条斩新的油漆大船,既能载人,又能渡车马。大车过渡收二十个铜钱,牲畜过渡收十个铜钱,行人三个铜钱,小孩子两个铜钱。这便是刘宪德积极配合县府,为营利而购置的六条大船。开张的第一天,马知县亲莅贾鲁河岸现场,为刘宪德渡船开张剪彩。
因为县衙告示上有声明。贾鲁河两岸地百姓因为耕种。必须免费渡船。所以。刘宪德不得不尊从告示。咬牙忍痛。吩咐摆渡之人免收贾鲁河两岸百姓之渡费。他之所以咬牙切齿。是因为被河水隔断了数日地两岸百姓。因为有了渡船通过。都着急来往于两岸。而免费通过地两岸百姓。又占据了每天渡船之人地五分之一。因为承载量地问题。这怎么不让刘宪德因为损失银子而大为恼火。
常言说。小心行得万年船。十天后地一个傍晚。夕阳如燃地余辉。正恋恋不舍在西天上疯狂地涂抹。贾鲁河上却传来了惊人地悲惨消息。刘宪德地一艘渡船因超载过重。行到河心地时候。一阵汹涌地波涛将超重之船推翻河心。全船六十四个人。无一人生还。
消息传出。尉氏及周围县城。凡有是家人外出。纷纷赶到贾鲁河。惊恐悲痛地观看打捞上来地死。
青霞闻知。也带着淑女驱车前往。看到被打捞上来地十几具尸体。有六旬地老。有七八岁地孩童。有正在奶孩地年轻妇女。立时。青霞地心。疼痛难忍。悲哀不止。人地生命是多么宝贵呀。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没有人知道阴间是什么样。没有见过人死后地亡灵。没病没灾。就因为没有路桥。被淹死在河心。他们地尸体。就那么摆在河岸之上。一动不动地摆在那里。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自己地亲人。
青霞甚至都不敢走近死。她怕自己地灵魂承受不了死地离去。只是远远。远远地望着死。身体无力地蹲在地上。感到了从未过地愧疚和不安。是地。自庚子赔款之后。省府县府连年亏空。再加上中原大地接连遭遇大旱大涝。百姓饥饿不饱。终日煎熬于艰难之中。想在贾鲁河上重新架一座供过往行人通过地桥梁。对于县府来说。是难以上青天了。
死周围。围观因在死之中看不到自己地亲人。正悄悄离开。恐慌地翘望向贾鲁河下游。那里。五只大船正在紧急地追赶打捞剩余地尸体。
突然,如燃的夕阳下。冰冷的河水旁,死的围观中,传出了凄凄惶惶,如箫如簧的二胡和唱声:贾鲁河,
贾鲁河
波涛滚,
三年两头吃活人
吃了亲爹吃亲娘,
吃地小孩子孤凄凉
青霞怔住了,这凄凉的二胡和唱声多熟悉呀,就像在哪听到过。哦,想起来了,今年晚春,因数月大旱,她借婆婆五七之时开锅造饭,救济难民时,就听到过这样的二胡和唱声。青霞在淑女的搀扶下缓缓站起,慢慢走近唱,是他。还是那位盲老艺人。自开锅造饭,救济难民三个月之后,这二三个月,这位年迈的盲老艺人是如何度过的呢他来到贾鲁河边做什么莫不是也要乘船渡河吗他要到哪里去,他还有亲人吗
就在青霞看到了死的瞬间,就在青霞听到盲老艺人的一瞬间,她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她要捐资修桥,永久造福尉氏,永久造福从这条路上通过地行人。
青霞想到这里。刻不容缓。驱车直奔县衙,见到知县马俊生之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马知县惊呆了,一个女流,这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他马俊生已经惊讶不已,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她又捐巨资筑建贾鲁河桥,那所花费银两可不是个小数目,数年来,县府一直想动员富户筑建贾鲁河桥,始终都没能如愿,可现在,她刘马氏却主动提出来,自己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
尽管马知县惊的目瞪口呆,但他知道青霞无戏言。待青霞离开后,他立即铺纸砚墨,挥笔书写奏折,上表青霞开锅造饭,救济灾民数月,现又捐巨款修建久困行人,淹死人无数的贾鲁河桥梁。
刘宪德闻知青霞要捐巨资修建贾鲁河桥,恼怒愤恨地同时,心里也乐不可支。于是,他气冲冲地寻到青霞家里,一见面就抱怨青霞修桥短了他的渡船钱路,然后,又无可奈何地说:“唉这是没办法的事,也只有弟妹敢堵你六哥的财路,要是换上别人,我老六不让他赔我损失费就不是老六了。算了,谁让咱是一家人呢弟妹行善积德,铺路修桥,造福尉氏,造福路人,我老六再受损失,也要支持弟妹的是不是。不但要支持弟妹,你弟妹有钱出钱,我老六没钱出力,这次筑建贾鲁河桥,我老六还不嫌累去做监工。”
这一次,青霞没上像翻修刘氏故居那样,立即应允。因为路桥,日日夜夜都在承载数以万计的行人通过,不像是翻修刘氏故居,能遮风避雨就行,你刘宪备说做监工就由着你做监工。而筑建贾鲁河大桥这样的庞大工程,丝毫马糊不得,怎由得你刘宪德的意志行事。但是,青霞又不便拒绝,便微微一笑说:“六哥百忙之中,能帮青霞的忙,那再好不过了,不过,修桥这种庞大地工程,不像是翻修咱的刘氏故居,你一个做监工恐怕应付不过来,我抽出家里的管家和护院,来协助六哥”没等青霞说完,刘宪德便傻眼了。知道没有油水可捞了,想推卸又张不了口,因为刚刚他是那么抢之不得想做修桥的推卸,现在怎又好意思一口推掉。
第81章:慷慨捐巨额,造福尉氏人2
寒冬腊月的太阳,似乎也怕冷似的,一跃出地平线,它便披着一团浑浑浊浊的雾气,把自己的温暖和热情也严严实实地裹在浑浊的雾气里。于是,天地之间越阴冷了,风也越疾厉如锋刀了。
青霞和往日一样,与徐掌柜分别乘坐着两辆马车,从河道大街的桐茂出,到南土大街上的居贤宅去。因为年底到了,刘家遍布全国各的商号掌柜和帐房,及田地的揽头和帐房,正陆陆续续来到开封报例帐。
常言说,有山靠山,无山独单。而今年,丈夫不在了,婆婆也不在了,刘青霞必须撑起丈夫和婆婆遗留给她的庞大家业。因为她是丈夫耀德遗留下的家业总掌管人,她要亲自参与并负责年底的帐目汇总。帐务汇总例报结束,她必须在丈夫在世时所签字的地方,提笔签上她刘青霞的名字,然后,帐目才能完帐封讫。
一路上,青霞带着黑丝绒手套的左手,悄悄将车窗帘扯开一条细细的缝隙,走马观花似的观望着所经过的大街小巷。
已经过了腊八,开封的大街小巷,开封的繁华街巷,那些京广杂货、苏绣杭纺、南北特产,和当地土著的商铺里,就像一个刚刚死而复活的人,终于以改大长一年的萧条和凄凉,微微恢复了些丝丝缕缕、若有若无的生机的活气。尽管今年的腊月,因为入秋的大涝而各外的寒冷,但开封的南土大街上,因为春节的随之将至,已经开始有人提着麻袋和挎着竹篮,握着仅有的碎银和铜钱,在商铺门口东张西望,开始选购适合自己价位和的年货。
因为大旱和大涝,这两个大灾选择在一年之中,前后光临中原大地,所以。今年的大街小巷,置办年货的人们,已没有往年春节前的热闹和拥挤。
快到南土大街地时候,青霞悄悄放车窗帘,很疲惫地微闭着双眼,她仿佛看到来报帐的掌柜和帐房们正在劈里啪啦地拨打着算珠。翻看着帐本的忙碌场景。
c;
是的,年底到了,每年的这个时候,如果丈夫刘耀德在世的话,这是他一年中最忙碌地时候。第一,他要派人与远近的鬼神们敬香献礼;第二,也就是他最繁忙最缠身的事情,那就是一年一度的汇总帐目的列期到了。各地生意的掌柜、帐房和田地的揽头、帐房,都会陆陆续续的来到开封。等待报帐或审帐。
但是,她与丈夫大婚的第一年,因为丈夫不忍心撇下初婚地她。便把年底汇总帐目移到了尉氏老家,所有报帐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及帐房,全部安置在西园子里。那是丈夫他第一次将年底报帐移到尉氏,也是最后一次移到尉氏。自大婚的第二年至到丈夫他离世前,每年地年底汇帐,仍以如既往地在开封进行。
丈夫被绑架之后,卧床昏迷的那个年底,是开封的徐大掌柜负责审帐和过帐,而婆婆杨氏最终只是大略而随意抽样看了几本帐目。便在丈夫往年签字的地方,婆婆代替儿子签上了刘杨氏三个字,仅仅那三个字,帐目便可以完帐封讫。
丈夫耀德离世的第一年,婆婆杨氏正好带着她住在开封,为了掩人耳目让她闭门不出,在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上安心养胎待娩。因为家业后继有人了,那一年,婆婆杨氏的心情稍微宽松了些。待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年迈的婆婆显得有些精神焕、神采奕奕,似乎又恢复了年轻时地信心和坚强,日不遑食,夜不遑息坐在升腾着炭火温暖的帐房里,与徐大掌一起忙碌汇总帐目之事。
唉人生如梦。此乃真言。与丈夫恩爱生活地七年。仿佛是一场豪华而瑰丽地梦境。随着黎明光亮和太阳地朝晖。而彻底地不复存在了。并且。永远地消失了。自己没嫁入尉氏刘家之前。就从周围人地传说中。知道了夫家很有钱;自嫁入刘家之后。自己所看到地。自己所吃到地。自己所穿戴地总而言之。自己在夫家所享受到地一切。让她知道了夫家比她没嫁入之前所想像地还要有钱。但她只知道夫家有钱。可并不知道夫家到底有多少钱。
而现在。她刘青霞。没有丈夫可靠。没有婆婆可依地她。要亲自过目每年一次地汇总帐务了。以前。她心中一直在想:婆婆在世地时候。吸食鸦片成瘾。丈夫在世地时候。也吸食鸦片成瘾。可家里仍然花钱如流水。丈夫仍然挥金如土。她忍不住还担心。替丈夫捏着一把汗。这样花销。就是有再大地进项。怎经得起如此地花支。可是。在她地担心之中。家里仍然很有钱。就像有摇钱树一样有钱。就像有聚宝盆一样有钱。
而现在。她掌管了丈夫遗留给她地庞大家业。才知道:固定资产将近三个亿。每年除去固定资立折旧。除去薪奉及其它必不可少地开支。田租和生意地纯收入。折银近五百万两。这还是中原今年遭受百年不遇地大旱大涝呢。如若往年。那每年地净收入不敷出。恐怕要接近一千两了。
青霞和徐掌柜地马车。缓缓停在了居贤宅地胡同大门口。与青霞同坐一车地淑女。与青霞披上降紫色地锦段披风。率先跳下车。搀扶青霞下车。又扶青霞坐上人拉小车。年迈地徐掌柜。也在仆人地搀扶之下。坐上小人拉车。淑女和徐掌柜地仆人分别跟在车后边。缓缓慢慢地向“居贤宅”走去。
开封地南土大街。是一条宽阔地南北大街。自明清以来。这条南土大街便是除河道大街之外。开封城最繁华地商业一条街了。而“居贤宅”。就在路东地刘家桐茂典和刘家钱庄地后面。
在开封。刘耀德遗留下来地店铺和生意。大部分都集中在商业繁华地河道大街和商号林林总总南土大街之上。而河道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是属于老营。也就是说由刘耀德从父亲那里接管下来地。再加上他接管之后地再扩展。而南土大街上地刘家商铺和商行。全是刘耀德接管家业之后。根本自己地商判断和预知。重新扩展地。特别是南土大街。几乎整条大街上地中大型商铺和商行。都悬挂着刘氏地牌额。
刘耀德父亲在世的时候,每年的年底汇总帐务,都在河道大街上地桐茂店后面的刘家老楼院里,这个两层的楼院虽然豪华气派,但刘耀德接管家业以后。每到年底汇总帐务的时候,他总觉得楼院拥挤不堪,报帐之人络绎不绝,来来往往穿梭了楼院里,影响掌柜和帐房家属的夜晚休息。于是,他便在南土大街的刘家钱庄和刘家商行后面,扩建了一处占地十多亩,筑建有三百六十间房屋的庞大宅院,他为这个庞大的宅院取名为“居贤宅”。
这个庞大的居贤宅。在筑建地时候,里面被一劈为二分成两个同等的中型宅院,仪门上分别写有“外居贤”和“内居贤”。并用一墙从中相隔,墙上有月亮门可通过,门上有“通贤门”三个字。因为“外居贤”紧挨大街店铺,所以,刘耀德便在“外居贤”的院落里,留有三间正房大屋供自己居住,以便接待全国商号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时所用,剩余地将近二百间房屋,全部供给刘家驻全国各地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在年底报帐。或临时有事到开封居住之用。而里面“内居贤”里的将近二百间房屋的院落,全是开封本地的掌柜、帐房及店伙计的家属所居住。
而刘耀德本人,每在开封留住的时候,仍然住在河道大街的老楼院里。
河道大街的刘家老楼院里,除刘耀德居住之外,就是统管开封刘家店铺和商号地徐大掌柜,和刘家店铺的保镖和护院仆人。
青霞和徐掌柜乘坐的人拉车,直接被拉进了“外居贤”的院内。青霞和徐掌柜,缓缓下车。向刘耀德生前居住的那三间正房大厅走去。青霞越走近“居贤宅”,越近丈夫生前居住过的那三间正房大厅,就越能嗅出丈夫身体的味道,她走的很慢,很慢,倾心捕闻着丈夫的气息,感受着丈夫地以前存在的那种感觉。青霞走到门口,仆人早已为她撩开了厚厚的棉帘,可她却没有走进去。尽管室内早已燃上了炭火。温暖如春;尽管外边寒冷如冰,可她却停住了脚步。缓缓地转过身,怔怔地环望着整个“外居贤”,禁不住泪眼婆娑。这是年轻孤傲的丈夫一手修建的“居贤宅”,他是一位多么优秀的商人呀
在这里,青霞看不到族人的嫉恨和仇视,思念丈夫的心,突然汹涌澎湃起来。她如梦如幻地环望着“外居贤”的每一个房门和窗户,仿佛望着丈夫地眼睛一样,她觉得丈夫就在每一个房间隔窗望着自己。于是,青霞在心里轻轻呼唤着丈夫地名字说:耀德,我看到你了,你看到我了吗现在,阳间的冬天很寒冷,你那里冷不冷呀
青霞最佩服丈夫做生意地才能了。此时此刻,她能从丈夫刘耀德给予刘家店铺的掌柜、帐房和田地揽头、帐房的待遇上,以及刘耀德对待他们的态度上,看到了丈夫刘耀德是多么的把有才能之人和勤劳忠厚的下人放到了第一位,可见丈夫他是一位多么无与伦比的优秀商人呀可见丈夫他为什么能把祖宗留下的家业推到了最鼎盛、最辉煌的顶峰。
只是,最鼎盛、最辉煌便是衰败枯萎的信号。八国联军攻陷京城之后,刘家在京城及河北的所有店铺,也随着丈夫耀德的离世而不复存在了。青霞感觉愧疚丈夫,于是,她又一次在心里呼着丈夫的名字说:你就这样英年早逝,你就这样弃我于不顾,你就这样突然消失在你自己一手创造的最鼎盛和最辉煌的家业里。但是,耀德呀你毕竟没有品尝到家业衰败枯萎的苦痛,而却却品尝到了,京城和河北的店铺,已随着你的离世而复存在了。
青霞默默与丈夫说了这一切之后,仿佛得到丈夫的原凉一样,心里宽松多了。她接过淑女递过的手帕,擦了一把潮湿的眼情,这才走进丈夫生前经常审帐的房间。
房间里的炭火,早已把整个房间烘腾的温暖如春。青霞缓步走近丈夫生前坐过的那把华贵气派并镂刻着精美图案的红木椅子上,慢慢坐在丈夫生前坐过的锦段垫褥上。
现在,刘耀德不在世了,婆婆不在世了,这里的一切,都由她青霞掌管上。青霞仿佛听到丈夫正附耳对她说:我的爱妻,辛苦你了
徐掌柜就坐在青霞一旁的桌案上,翻阅着各地掌柜和帐房呈递进来的帐薄,交与身后的随身帐房,帐房接过帐薄,噼里啦啦地拨一通铁珠算盘,然后交与青霞,青霞在女帐房的指点下,仔细阅看。一进腊月,青霞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度过的,直到祭灶过以后。
也就是在这个腊月,祭灶过后回到尉氏的青霞,尽管她因为今年大旱大涝,免除了所有租地之人的租粮和租金,可她一回到尉氏,便做出了让所有人都出震惊的事情:那就是,她准备在尉氏修建“老年院”,让尉氏所有六十岁以上又无依无靠的孤寡残迹老人住进去,安享晚年。并捐出一千五百亩地,设立“刘氏粮庄”,将所打粮食全部用于救济“老年院”。并且,她一回到尉氏,便开仓放粮,为尉氏人每家每户放粮一斗,做为大旱大涝之年过春节所用。
青霞的这一举动,又一次激怒了刘氏族,他们又一次找到他们的主心骨刘宪德。而精明的刘宪德,尽管心中也对青霞的这种举动恨之入骨,可贪婪自私的他,因为惦记着修建贾鲁河桥监工一职,面对族人的怒不可遏,他只得忍气吞声地安慰起刘氏族人来:“就是天大的事也要等过了春节再说,哪有不让人过春节的,再说了,她说办就办了,毕竟要等到过了春节才办老年院的,等她办的时候再说不一样吗”
刘宪德将刘氏族人的怒火压下去之后,又急急慌慌地跑到青霞面前邀功。青霞自然明白他的意思,给他赠了厚重的过年礼。并在心中暗喜:面对刘宪德这种人,真是有钱能使鬼推磨呀
第82章:大年三十夜,孤独遗孀心
青霞吃过年夜饭,吩咐刘铁守岁,便踩着铺着新鲜黄沙的新地面,披着厚重的沉沉夜色,顶着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疲惫不堪地回到自己的房间,早早上床入睡。因儿子的奶妈回老家与家人团聚了,所以,自从她从开封回来,儿子临时便跟着她这个母亲入睡。
青霞给儿子取名叫刘鼎元,因为鼎在中国古代,为传国之重器,镇国之利宝,为得天下所据有,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公正,代表着国家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和昌盛强大;而元呢是因为刘氏族里,儿子这一辈正好是“元”字辈。再说了,元乃万象之始。青霞当时给儿子取这个名字的时候,是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他父亲刘耀德一样,一言九鼎,豪爽仗义,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希望儿子更像古代的重鼎一样,把因为丈夫离世而处处受族人欺负的家业给撑起来。
青霞好像只是刚刚躺进如云朵般温软的锦被里,便进入了梦乡。在梦里,她又梦到了丈夫。只从丈夫离世之后,她夜晚入睡后便乱梦萦绕,经常在梦中见到丈夫。梦里的丈夫,仍然不失孤傲和自负,尊贵的头颅高高昂起,穿着锦段的降红色长袍,拖着黑亮的长长辫,苍白的五官清瘦而俊美,睥睨天下的眼光,孤傲的微笑。热唇紧贴她的耳际,悄悄说着能熔化掉整座大山的热情暖语:青霞,我的爱妻,我刘耀德这一生,拥有你就足够了,再也装不下第二个女人
梦中的青霞,被丈夫爱抚的常常快乐如风,温柔如云,不知身在何处,不知身在何年,暂时忘却了尘世间的烦恼。忘却了如狼似虎的刘氏族人。
c;
而此时此刻,青霞正沉浸在丈夫的爱抚温存之中,突然被子夜的守岁鞭炮声惊醒。沉沉的子夜,黑暗地子夜,凝固僵硬的子夜,万物熟睡的子夜。突然被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撕破,猛然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震裂,骤然被疯狂鸣叫的鞭炮声揉烂,被惊醒后地青霞,便再也无有丝毫的睡意了。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的她,被在鞭炮声的聒噪声中,索性悄声起床,披衣踏鞋。谨慎地点亮烛灯。回身看儿子的时候,现儿子鼎元也早已被守岁的鞭炮声惊醒,正睁着一双明亮纯真的大眼睛。急切地搜寻着什么,当看到母亲点亮的烛光时,看到了站在烛光里的母亲正关心地望着自己时,还不到一岁地他,便像突然看到温暖和安全一样,甜蜜地笑了,幸福地闭上纯净的双眼,在鞭炮浓密的声声吼叫之中,重又回到梦乡去。
青霞望着又熟睡地儿子。禁不住热泪盈眶。常言说:外甥似舅。儿子虽不是丈夫的血脉,但因为是丈夫的亲外甥,他稚嫩的五官,越长越像丈夫了。青霞常常能从儿子的眉目之间,看到丈夫的影子。只是,儿子毕竟不是丈夫的血脉,只是五官仅仅酷似丈夫而已,但她从儿子的脸上,却看到丈夫孤傲的眼神。看不到丈夫睥睨天下地气势,看不到丈夫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无畏。儿子怕见生人,一见到生人便爬在奶妈的肩上不敢抬头,或大哭不止,或嘤嘤小泣,即使偶尔的敢抬头看人,也是小心翼翼地探试着看,偷偷摸摸的谨小慎微地看,那幼稚而明亮的目光。总是怯怯的。惶惶的,弱弱的。完全没有丈夫那锥子般地犀利眼神,他像是天生就惧怕着什么,天生都担心着什么,天生都好像就胆怯着什么。
青霞静静地坐在浓浓地烛光里,坐在熟睡的儿子身边,望着睡梦中的儿子,轻轻吹灭烛灯,重新躺进温暖的锦被里,闭上双眼,却没有丝毫的睡意。
半个时辰之后,子夜守岁的鞭炮声,疲惫不堪似的逐渐衰弱了,逐渐远去了,又逐渐消失了。就像一个突然从天而降的疯魔,匆匆在人间走过一样,雷霆万钧地奔来,疯狂地咆哮一通,疯狂地怒吼了一通,又雷厉风行地离开。
于是,整个世界,又沉入了无际的死寂之中,沉入了厚重地凝固之中。青霞躺在厚重而无际地黑暗中,只听到自己的呼息声孤寂地撞到墙壁上又被弹回来地孤独无奈的叹息声。厚重的黑夜,没有风,整个世界仿佛凝固了般的僵硬,像一个无际的坟墓,像一个无际的深渊,像一个际的地狱
丈夫不在了,这个刘家大院,像突然房倒屋塌一样,暴风骤雨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从天而降,欢乐幸福随着丈夫的离世突然无影无踪。未来还很长,没有丈夫的漫长岁月,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呀
青霞倦懒地翻一下身,换了姿势,心里默念着丈夫的名字,问丈夫:耀德,我在想你,你现在做什么,你在那边孤独寒冷吗耀德,我的心现在很孤独寒冷,这个家没有了你,如同高大华贵的楼廊坍塌了一样,暴风骤雨趁机来欺负我们。
虽说是温软地锦被里。虽说锦被里暖意溶溶。可青霞地心里。却像这厚重地长夜一样。像这寒冷地严冬一样。是无际地深渊。无际地潮湿阴冷。无际地冰天雪地。她地心里没有一盏灯光。没有一点光亮。无际地黑暗。无际地孤独。让她喘不气来。
闭着双眼地青霞。躺在无际地黑暗之中。怎么也无法入眠睡去。于是。她重又起床燃烛。让室内亮起来。这样。似乎能驱走一些孤独和无奈。她怔怔地抬眼。迷茫地环望着华贵气派地室内。在这里。更是处处可以看到丈夫地身影就丈夫留下地气息:丈夫经常躺卧吸食鸦片地卧榻。丈夫吸食鸦片地烟具。丈夫品茶用过地金碗。丈夫枕过地香枕。丈夫与她同床时地锦被。
唉青霞望着满屋子地丈夫。禁不住长叹。今晚是大年三十之夜。人间是新年。不知阴间是何夕。
不远处地衣柜里。丈夫穿过地长袍。就整整齐齐地叠放在里面。青霞隔着衣柜地门缝。仿佛觉得。丈夫就穿着那件长袍躲藏在衣柜里。隔着缝隙窥视自己。一脸地尊傲。一脸地高贵。一脸地诡笑
青霞望着衣柜地门缝。仿佛听到丈夫正在一声一声地呼唤着自己:青霞。我地爱妻。我在这里。你来呀
丈夫离世。已近两年。可青霞总觉得。不论是开封。还是尉氏地刘家大院。处处能看到丈夫。能听到丈夫正说着地激昂言词。能听到丈夫爽朗地高声笑语。能听到丈夫呼唤她地名字。而现。她又听到丈夫在衣柜里呼唤她地名字。一声比一声热切。一声比一声清晰:青霞。我就在这里。你快来呀
耀德,你真的在衣柜那里吗,我就来。青霞默念着丈夫的名字,与丈夫默对着话。轻轻起身,给儿子遮盖好锦被,悄悄下床,无声地踏鞋慢走,孤独如影地在浓郁的烛光中移动,随着丈夫的呼唤,一步一步地移到柜架前,像怕惊动大年三十夜里的神灵一样,小心翼翼。无声地打开衣柜,却是一脸地失望:衣柜里根本没有丈夫
青霞叹息着,失望着,缓慢地取出丈夫生前穿的降红色锦段长袍,提着衣袍的双肩处,像是怕吓跑丈夫地亡灵一样,小心翼翼地展开,瑟缩着身本,兴奋地裹紧丈夫的长袍。像被丈夫拥抱一样冲动。她竟然感觉到了丈夫的体温。
青霞最喜欢丈夫穿这件降红色的锦段长袍了,他乌黑亮的长辫子。垂在熠熠生辉的锦袍上,上面的撒金图案,把他雪白的五官,衬托得越如玉如幻,俊美绝伦。所以,因为喜欢丈夫这件降红色的锦袍,丈夫入殓地时候,青霞悄悄吩咐淑女,暗暗留了下来。同时留下来的还有丈夫生前戴过的镶有宝珠的黑色丝绒帽。
青霞被丈夫的长袍拥抱着,兴奋而缓慢地在浓浓的烛光里移动,移动到丈夫生前经常吸食鸦片的卧榻前,像个幽灵一样无声地坐上去,一动不动地坐着。
岁月如暗潮,在每一个人身上汹涌而过,带着了不该带走的美好,留下了不该留下的悲痛,当人蓦然惊觉地时候,不愿失去的幸福和快乐,却永远地失去了,拽也拽不住;不想拥有的悲痛和孤独,却已经降临在自己身上,推也推不掉。
在这房间,曾经有丈夫那孤傲放肆的笑声,像风一样越窗而出,自由地在刘家大院的上空响彻飘荡。可现在呢人去房空,只有那棵百年老椿树,依然屹立在婆婆的小院里,孤独地熬过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俯瞰着刘家大院的世态炎凉。而丈夫呢,再也不会亲昵而温存地呼唤着她青霞的名字了,婆婆再也不会因为她的不会生育而横眉冷对了。
青霞僵硬地抬起头,目光小心翼翼地在浓浓地烛光里游动,小心翼翼地环视着室内地一切,当目光经过卧榻旁地小桌案时,经过丈夫生前吸食鸦片的烟具时,她又一次激动起来,就像被丈夫刚刚拥抱过一样激动。
这件烟具,本来也要随着丈夫入殓地,可是,青霞舍不得,因为上面有丈夫的气息和体温,凡是有丈夫遗留下体温和气息的东西,青霞都不想失去。所以,她让刘铁吩咐下去,重又与丈夫铸制一具金烟具,而把丈生前用过的烟具留在了身边,像永远留住了丈夫一样,留在了身边。
于是,她急切地从长袍里伸出手,浑身哆嗦地拿过烟具,忘情地抱在怀里,像抱着丈夫一样冲动,耳鬓厮磨地紧紧把脸唇贴在烟具上,吻着丈夫生前无数次吸吮过的烟嘴,忍不住泪流满面,低语声声:“耀德,我很想你呀我现在多么想抱着你真实的身体呀。耀德,你在阴间过新年了吗我很想看看你在阴间的样子呀可是,我的耀德,这个世上,纵有千条路,万条路,却没有一条路通往你那里呀如果有,即使越沧海,即使过险山,即使艰难重重,也阻止不了我去看你呀
青霞抱着烟具,裹着丈夫的降红色锦袍,想着丈夫生前对她的宠爱,想着丈夫临死前的表情和话语,忍不住泪如泉涌,泣不成声,哭瘫在大年三十的寒夜里
第83章:筹建豫学堂,捐银三万两
光绪三十一年,即1905年。
初春的北京,正下着细细密密、淅淅沥沥的小雨。偶被丝丝缕缕的斜风一扶持,冰清玉洁的小雨便像喝醉了酒似的精灵,乱了应有的芳步。
宣武门外达智桥路北的嵩云堂里,那些青砖碧瓦、回廊漫延、明窗掩映的亭台楼阁,正沐浴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像洗凝脂的尊贵典雅之少妇、像洗凝脂的秀美俊绝伦之少女,显得越婷婷玉立,风姿绰约了。
这个幽雅秀丽、楼台房阁甚多的嵩云堂,是袁世凯的祖父道光年间的河南省显官,袁甲三创修的,内擅亭台山水之胜,当时为河南同乡京官平日宴集之所,也是北京一个名胜之地。因为里面的房屋甚多,并有一座上下两层、构造宏美的大戏楼,所以,不论河南省人或其它省份的人,若遇有喜庆大事,经常借用这个建筑宏伟壮观,亭台秀美,湖水清澈见底的嵩云堂摆演堂戏。
青霞大婚的第二年夏初,跟随丈夫刘耀德,到北京巡视店铺时,让青霞终身难忘的康有为和梁启超带领一千三百多名举人的演讲,就是在这个风景秀丽的嵩云堂进行的。
而今天,河南京官又一次聚会于嵩云堂,是商议兴办豫学堂的。之所以要兴办豫学堂,是因为当今政府停止了科举,仿效一些先进国家的办学体制,号召全国各省兴办新式学堂。北京乃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的核心,必须在兴办学堂,倡导新风上开全国风气之先。
c;
政府虽然出资开创了著名的京师大学堂,武学堂,译学馆、胄学堂等几个规模宏大的高等学府。但因为种种条件限制,一般学子是不能进去的。于是,各省京曹官为了培养自己的子弟,便招集自己省份的在京官员,集资兴办自己省份的学堂。
山东集资兴办了齐鲁学堂。湖南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湘学堂,四川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蜀学堂,福建省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闽学堂,广东省在京兴办了粤学堂,江苏在京官员集资兴办了江苏学堂等等,各省在京官员纷纷仿效。兴办自己省地在京学堂,招收自己家乡的子弟入学,接受教育。
河南省在京官员也不肯落后,以高官总督袁世凯为的河南京官,正聚集在嵩云堂,情绪激动地商议着在京兴办豫学堂之事。此时此刻,做为翰林院编修的马吉樟,积极配合袁世凯主持的此次集资之聚会。
袁世凯,字慰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现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此次商议集资兴建豫学堂之事,一经袁世凯提出。河南在京的大大小小官员纷纷响应,个个兴高采烈,甚至有人鼓掌或举双手积极赞成。
商议地结果决定,袁世凯将嵩云堂捐出来改制成学校,这样,豫学堂的地址和校舍便有现成的房屋了。但是,嵩云堂虽说房屋林立栉比,楼榭碧瓦,亭台山水。若改制成学校,容纳繁多的学子和教务杂工,房屋毕竟有限,怎么也不够用。
河南京官们最后商定。于嵩云堂向东购制一方土地。建造四座高房作为教室。仪器室。阅览室和教员住室。于嵩云堂之西南角购土地一方。建造两座新式地学生宿舍。再添设一个大型地新式厕所和一个大型地新式澡塘。再于嵩云堂后边西河沿紧临铁路之处购制一方土地作为操场。
袁世凯虽说把嵩云堂捐出做为豫学堂。可一下子购买这么地土地。建造添置这么多地房屋和器械等物件。是需要大量银两地。这总不能再让袁世凯一人所出吧。于是。河南众京官便纷纷捐款:
袁世凯虽然已将祖上建造地嵩云堂贡献出来作为学校。在捐银上。仍争先恐后:“我袁某捐献一万两白银。”
“我张某捐献五千两白银。作为建校之费用。”河南官员张劭予。声高音洪。紧跟着袁世凯积极捐银。
“我马某也捐献一万两
遗孀第23部分阅读在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