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人人都晓得李氏私房丰厚,“拿出”几万两给现下清贫的李家添置产业,勉强还说的过去。
    毕竟,李家对李氏有养育之恩。
    可“拿出”十几万两银子“贴补”李家,就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曹家在明面上的家财,也比十几万多不了多少。
    李煦摇摇头,道:“这银子劳烦妹妹过个手,金子我并不打算动……王氏不是老大生母,又有两个亲孙子,行事越发小气,偏生老大实诚,不爱计较……诺哥儿孝顺,可到底是庶子,等到诚儿回来,这个家终究还要交给诚儿。等诚儿回来,妹妹将埋金的点悄悄转告他就行,就说我说的,二十年之内,不得动用那些金子……”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若是诚儿有个万一……等诺哥儿当家支撑门户,再告诉诺哥……”
    听李煦这话中之意,既防着王氏做耗,又不信长子有能力齐家。
    这并非不好,只是实在凉薄了些。
    李氏沉默了一会儿,道:“既是藏金之事,大哥心中有安排;那这几万两银票,请大哥也定下个章程,妹妹定会照办就是……”
    李煦道:“一半银钱劳烦妹妹帮忙置下土地,寻个由子送过来,充作公产……另外一半,两千两给语哥儿,两千两给香玉傍身……他们兄妹两个,到底是我的骨血,受家族拖累,早年也吃了不少苦头,我这做祖父的,总要尽尽心意……剩下的,暂时不必动,等我阖眼后,若是家中有不太平,哪个受了委屈,就请妹妹出面安抚些……王氏陪了我一辈子,诺儿又陪着我在东北吃过苦。总不好让她们两个太难熬……”
    李氏道:“好,妹妹记下了,定依照大哥的安排行事……”
    李氏与曹颙母子两个,是在李宅用过午饭后才回府。
    回府后,李氏直接将儿子叫进福源堂,随后将丫鬟们都打发出去,说了银票之事。
    藏金之事,李氏则隐下未说,不是不相信儿子,而是不愿意儿子因此更鄙视李家。
    大清俸禄有定数,不说旁的,只说那一万两黄金,李家先老太爷与李煦就有“贪墨”之嫌。
    曹颙听了,总觉得有些不妥。
    即便没有署李家的名字,可内务府银行那笔钱确实是李家存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做的机密,谁晓得会不会有蛛丝马迹在外头。
    真要外人晓得,倒像是曹家为李家藏匿家产,违法律法。
    不过,既是李氏已经收下这些银票,他也不愿再说什么,引得老太太心里不安生。
    他心里已经做好打算,过几日寻个由子,从母亲那里将李家的银票收过来。
    李家的这些银票不动,自己贴补出这三万多两银子,不为旁的,只为买母亲心安。
    他却是不知道,这些银票,重新显露人前后,只存了数个时辰。
    当天晚上,临睡觉前,李氏将丫鬟都打发,将这十数张银票一张一张的点燃,烧成灰烬……
    第1396章 抹平
    京郊的土地,十亩、八亩的还能买到,想要买大块良田,总要打听三、五个月,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运气不好,说不定要等个三年两载才有合适的。
    李氏并没有拿这些事情来扰儿子,而是叫来初瑜,拿起一张地契给她。
    这地契位于房山,是曹家的一个小庄,直接落户在长生名下。
    倒不是李氏偏心幼子,给幼子置产,这庄子是曹颙夫妇早年置办的。
    实在是曹家当年与二房分家时,公中产业实在单薄。现下曹家长房名下的产业,不是初瑜的嫁妆,就是曹颙得到的御赐、遗产还有十六阿哥等人早年的赠与。
    公中产业,又多以祭田为主,是不能分的。
    如此一来,等到长生长大,家产中就无东西开分,只能等着兄嫂赠与。
    曹颙与妻子商议后,就陆续为长生置办了一份私产。
    五十顷大庄一座,二十顷的小庄一座,三进的宅子两处,前门外的铺面两间。
    如此一来,长生不管出不出仕,都能做个富家翁,不用依附兄嫂侄儿度日。
    夫妻两人将房契、地契交给李氏,李氏虽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十分欣慰的收下。
    做父母的,都是差不多的心思。
    她虽不会厚着脸皮的要求长子将自己的私产分一份给小儿子,可小儿子无家产可分的窘境,也一直是她的心病。
    她虽私房富足,可早就打算过,百年之前要均分给众儿女,连养女曹颐都在其列。
    她并非没想过,厚着面皮,给幼子分个大头,毕竟那三个做哥哥、姐姐的,日子过的都好,可既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又怕因钱财外物,伤了骨肉情分。
    如今长子、长媳的安排,出于真心,她也就不矫情的收下。
    现下给李家置产,要是买新的,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瞧着李煦的情形,还不知能熬到几时。
    李氏便想起长生名下的这个小庄。
    可这是儿子媳妇置办的,她总要将话说清楚。
    “昨日去见了你舅舅,他托我出面给李家买些良田,可一时半会儿哪里好寻妥当的,我的意思……要不就先将这个小庄转给李家,然后叫人仔细打听了,再买个小庄补上这个。”李氏道。
    初瑜听了,犹豫一下,道:“二弟名下这个小庄,离那个大庄中间就隔了几里路,过去打理巡视也便宜……若是再补,未必找到地方这么妥当的……媳妇年初刚入手一个庄子,不多不少,也是二十亩,只是庄子在顺义,比房山的庄子要远些,老太太若是用,要不先用那个庄子……” ↑返回顶部↑
    人人都晓得李氏私房丰厚,“拿出”几万两给现下清贫的李家添置产业,勉强还说的过去。
    毕竟,李家对李氏有养育之恩。
    可“拿出”十几万两银子“贴补”李家,就有些说不过去。
    毕竟曹家在明面上的家财,也比十几万多不了多少。
    李煦摇摇头,道:“这银子劳烦妹妹过个手,金子我并不打算动……王氏不是老大生母,又有两个亲孙子,行事越发小气,偏生老大实诚,不爱计较……诺哥儿孝顺,可到底是庶子,等到诚儿回来,这个家终究还要交给诚儿。等诚儿回来,妹妹将埋金的点悄悄转告他就行,就说我说的,二十年之内,不得动用那些金子……”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若是诚儿有个万一……等诺哥儿当家支撑门户,再告诉诺哥……”
    听李煦这话中之意,既防着王氏做耗,又不信长子有能力齐家。
    这并非不好,只是实在凉薄了些。
    李氏沉默了一会儿,道:“既是藏金之事,大哥心中有安排;那这几万两银票,请大哥也定下个章程,妹妹定会照办就是……”
    李煦道:“一半银钱劳烦妹妹帮忙置下土地,寻个由子送过来,充作公产……另外一半,两千两给语哥儿,两千两给香玉傍身……他们兄妹两个,到底是我的骨血,受家族拖累,早年也吃了不少苦头,我这做祖父的,总要尽尽心意……剩下的,暂时不必动,等我阖眼后,若是家中有不太平,哪个受了委屈,就请妹妹出面安抚些……王氏陪了我一辈子,诺儿又陪着我在东北吃过苦。总不好让她们两个太难熬……”
    李氏道:“好,妹妹记下了,定依照大哥的安排行事……”
    李氏与曹颙母子两个,是在李宅用过午饭后才回府。
    回府后,李氏直接将儿子叫进福源堂,随后将丫鬟们都打发出去,说了银票之事。
    藏金之事,李氏则隐下未说,不是不相信儿子,而是不愿意儿子因此更鄙视李家。
    大清俸禄有定数,不说旁的,只说那一万两黄金,李家先老太爷与李煦就有“贪墨”之嫌。
    曹颙听了,总觉得有些不妥。
    即便没有署李家的名字,可内务府银行那笔钱确实是李家存下。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即便做的机密,谁晓得会不会有蛛丝马迹在外头。
    真要外人晓得,倒像是曹家为李家藏匿家产,违法律法。
    不过,既是李氏已经收下这些银票,他也不愿再说什么,引得老太太心里不安生。
    他心里已经做好打算,过几日寻个由子,从母亲那里将李家的银票收过来。
    李家的这些银票不动,自己贴补出这三万多两银子,不为旁的,只为买母亲心安。
    他却是不知道,这些银票,重新显露人前后,只存了数个时辰。
    当天晚上,临睡觉前,李氏将丫鬟都打发,将这十数张银票一张一张的点燃,烧成灰烬……
    第1396章 抹平
    京郊的土地,十亩、八亩的还能买到,想要买大块良田,总要打听三、五个月,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运气不好,说不定要等个三年两载才有合适的。
    李氏并没有拿这些事情来扰儿子,而是叫来初瑜,拿起一张地契给她。
    这地契位于房山,是曹家的一个小庄,直接落户在长生名下。
    倒不是李氏偏心幼子,给幼子置产,这庄子是曹颙夫妇早年置办的。
    实在是曹家当年与二房分家时,公中产业实在单薄。现下曹家长房名下的产业,不是初瑜的嫁妆,就是曹颙得到的御赐、遗产还有十六阿哥等人早年的赠与。
    公中产业,又多以祭田为主,是不能分的。
    如此一来,等到长生长大,家产中就无东西开分,只能等着兄嫂赠与。
    曹颙与妻子商议后,就陆续为长生置办了一份私产。
    五十顷大庄一座,二十顷的小庄一座,三进的宅子两处,前门外的铺面两间。
    如此一来,长生不管出不出仕,都能做个富家翁,不用依附兄嫂侄儿度日。
    夫妻两人将房契、地契交给李氏,李氏虽有些不好意思,可还是十分欣慰的收下。
    做父母的,都是差不多的心思。
    她虽不会厚着脸皮的要求长子将自己的私产分一份给小儿子,可小儿子无家产可分的窘境,也一直是她的心病。
    她虽私房富足,可早就打算过,百年之前要均分给众儿女,连养女曹颐都在其列。
    她并非没想过,厚着面皮,给幼子分个大头,毕竟那三个做哥哥、姐姐的,日子过的都好,可既过不去自己心里那关,又怕因钱财外物,伤了骨肉情分。
    如今长子、长媳的安排,出于真心,她也就不矫情的收下。
    现下给李家置产,要是买新的,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瞧着李煦的情形,还不知能熬到几时。
    李氏便想起长生名下的这个小庄。
    可这是儿子媳妇置办的,她总要将话说清楚。
    “昨日去见了你舅舅,他托我出面给李家买些良田,可一时半会儿哪里好寻妥当的,我的意思……要不就先将这个小庄转给李家,然后叫人仔细打听了,再买个小庄补上这个。”李氏道。
    初瑜听了,犹豫一下,道:“二弟名下这个小庄,离那个大庄中间就隔了几里路,过去打理巡视也便宜……若是再补,未必找到地方这么妥当的……媳妇年初刚入手一个庄子,不多不少,也是二十亩,只是庄子在顺义,比房山的庄子要远些,老太太若是用,要不先用那个庄子……”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