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节
“大节,何为大节?”徐怀淡然一笑,说道,“对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最大的节无非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已!既然相募,死生相许,我若轻言辜负,何以治军?”
徐怀走到城楼内侧垛墙,往四周眺望过去。
他们于拂晓时分不费吹灰之力,就附城夺下南薰门。
之后,两千侍卫亲兵营精锐除了半数人马作为预备机动队,控制南薰门左右外,徐怀亲率六都精锐沿着里大街往朱雀门方向突进,前后击溃两波从朱雀门杀出的援军,此时驻留于距离南薰门千余步远处,吸引往朱雀门聚集的雄州降军主力。
两翼除了乌敕海、史雄等将率两都精锐,往左右两侧的广利、安上、普济、宣化四座南城城门突进外;韩昌甫等义军首领,此时也率第一批杀入汴梁城的义军将卒,正紧追突进精锐之后,往两翼突进,控制沿岸的屋舍宅院,建立据点。
他们突袭汴梁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就是控制南城。
南外城共有五座城门,除南薰门之外,最为重要的广利、普济二座城门,实乃控扼蔡河(浪荡水)水道进出汴梁外城的水门!
而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往北流淌,抵达里城南城东南角,又紧贴里城南城墙东流,至西南角再折向南下,经普济门流出汴梁。
“姜燮,草拟秘令……”
姜燮乃史轸之婿,擅于案牍之事,也曾随史轸习兵书军阵,对行军作战之事,要远比寻常文吏更为熟悉——徐怀但有文函令谕,着姜燮草拟甚为便利,姜燮此时也正式出任记室参军,牵头统领数名书吏操持其事。
听徐怀口述军令,众人既然震惊又担忧,同时又有难抑的振奋。
“立帅旗!”
数骑快马从南薰门飞奔驰出,城楼之上吹响嘹亮的号角声,一面绣有狰狞白虎、蓝底镶黑边的幡旗,在南薰门原有的柏木旗帜上高高升起来。
以大越军制,唯有兵马都统制、总管,总领方面作战的主帅,才有资格以白虎大幡作为帅旗。
而徐怀这面帅旗,还是建继帝亲赐,白虎图乃是用金线绣成,在朝阳的光辉下,熠熠生辉,甚至成为徐怀的独特标识。
率兵马紧随乌敕海其部之后,往广利门(南城西水门)北面昌泰桥推进的韩昌甫,听着悠扬沉郁的号角声呼呼吹响,从马背上转向往南薰门方向望去,看到光泽熠熠的信幡大旗已经升到柏木旗杆的顶端。
他虽然此时还不清楚有什么事令徐怀突然改变原计划,直接在南薰门城楼升起帅旗,宣告其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但他很清楚的是,徐怀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无疑更能激励诸部义军拼死搏杀。
“韩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名义军将领到这时都还不知道这次突袭汴梁,乃是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自潜伏进来统领其事;战前最后一次动员时,徐武江也只是代表楚山行营宣称此次突袭,楚山会小规模参与、支持作战。
义军首领多为不甘屈服、心存气节的禁军将领、士臣以及周边州县不甘压迫的士绅大豪;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身份是重叠的。
如韩昌甫,本身就是鄢陵士绅家族出身的禁军武吏,年少时犯事充军,汴梁城陷第一时间带领数十兵卒逃归鄢陵藏匿,在此基础之上纠集其他南逃禁卒以及地方上的乡兵,在鄢陵发展出黑衫军。
他们对仪制之事颇为熟悉。
突然间看到他们所控制的南薰门城楼,有这么高规格的信幡升起来,自然是又惊又疑。
徐武江虽说在楚山行营之中地位也不低,但远远没有资格升白虎旗。
“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临汴梁督战!”韩昌甫此时再无隐瞒,扬声向左右困惑不已的义军将卒说道。
此时也有数骑从南薰门方向驰来,沿途振声宣告:“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承先帅、靖胜军都统制、知泾州事王公讳名孝成遗愿,志驱胡虏,还我河山,此率楚山三万精锐袭夺汴梁,令勿扰民……”
第六十二章 老卒
八月既望,秋高气爽,但在铠甲外穿黑色短襟衫服以黑衫军将卒示人,结阵搏杀多少有些闷热难耐。
不装了,现在不都装了。
脱去黑衫,露出里面所穿的青黑色扎甲或银光锃然的鳞甲,与持手重锋矛戟、长刀、铁盾相映,这一刻才将楚山百战健锐的狰狞雄姿呈现出来。
“事贼为父者杀……”
“冥顽不化者斩……”
“甘为胡狗者死……”
“心念大越者退!”
刀光戈影,盾橹如山。
虽说左翼居前突击的楚山侍卫精锐仅两百人,却似一柄锋利无比、闪烁寒芒的尖刃,毫不留情的往仓促间从营房里拉出来,于桥梁前、街巷进行结阵拦截的守军阵列捅去、刺去。
楚山侍卫亲兵,绝大多数人都历经数番血战,意志坚定就如铁铸一般,溅满鲜血的面容显得狰狞恐怖;臂膀腰背的筋肌,不知道是因为激烈的厮杀,还是内心杀机澎湃而微微痉挛着:厮杀时,伴随斩杀捅刺,喉管里有节奏的发出沉闷的低吼,就像野兽在咆哮,令人心惊,令人胆颤。
昌泰桥前的守军,都是从睡梦中被驱赶来仓促整队结阵的汴梁降军。
他们最初以为是黑衫贼吃了豹子胆,从鄢陵、尉氏一带北上袭击汴梁,还振作精神想要捞些首级功,好换妻儿老小几顿饱餐,乱糟糟上来,搏杀还颇为勇猛。
然而接触过后,就觉得杀进城来的贼军太硬,数队人马皆溃,都没能啃下贼军一层皮,就有些心怯。
不过,这时候在军将武吏的催促下,汴梁降军尚能稳住阵脚,想着从附近调来更多的盾车、厢车等战械进行掩护,再组织进攻。
汴梁降军自视再低,也不怎么瞧得起缺衣少粮、兵甲低劣,又无操练的义军。
汴梁降军以往几次被赶往鄢陵等清剿,虽说收效甚微,但也没有怎么吃亏,甚至一路劫掠,还颇得实惠。
却是在徐怀将白虎帅旗升起来,负责突击作战的精锐不再有所保留,守于昌泰桥前的汴梁降军才真正慌乱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
西军与党项人在西北争胜多年,赢得能战之名,京畿禁军半数兵卒武将皆选擢于西军,平素颇为“能战”自居。
而说到能战,王孝成统制期间的靖胜军,历来被公认为西军之巅峰。
即便蔡铤执掌西军期间有什么忌讳,但底层兵卒谈论往事却从来都不避讳的——因为大越军制的缘故,禁厢军兵卒的地位极其低下,又多流民盗贼充之,他们都已经是社会的最底层了,还需要避讳什么?
赤扈人南侵以来,能战之西军却节节败退,京畿之中西军出身的将卒自然是颜面无光、颜面扫地。
徐怀的崛起,随王禀征戍云朔屡立奇功,在西军诸部在云朔节节败退之余保留大越兵马最后的颜面。
再加上他乃王孝成之子,以及在徐武宣等忠烈之士保护下逃过蔡铤迫害、在桐柏山成长的传奇经历,禁军底层兵卒怎么可能不津津乐道?
千里奇袭太原一战,更使徐怀在敌我军中的威名如火中天!
几次进攻屡屡遭受重挫,损兵折将上百人都没有撕下对方一层皮,就已经心虚了——这时候白虎幡旗升起来,呜呜作响的号角声不断有人振声宣告此次乃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率楚军精锐奔袭汴梁,再看到楚山精锐脱下短襟黑衫,露出内穿精良铠甲,更为勇猛凶悍杀来,谁不心惊、谁不胆颤?
待前阵脆弱的抵御被无情瓦解,军将武吏再也压不住阵脚,先是有一两人丢盔弃甲逃跑,很快就带动桥前整支队伍溃退如潮。
乌敕海率突击战力,主要负责攻坚,见桥前守军溃退,便抓紧时间休息,包扎伤卒,将不幸阵亡的将卒尸体抬往殓房整理仪容,积薪火化;而杀亡逐败等事由两翼协助作战的义军将卒负责。
韩昌甫等首领所率义军将卒,兵甲军械装备极差,也谈不上有多严密的操训,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强的战斗力。
不过,由楚山精锐居中居前攻坚斩锐,义军将卒从两翼巷道协助进攻还是虎虎生威。
而作战之势态,从来都是此消彼涨。
守军从桥前溃败,义军将卒更是士气如虹,如狼似虎一般杀入溃兵之中,杀败捉降。
昌泰其桥无柱,巨木虚架,飞架河上——汴梁城里有多座类似的木桥,因其状如飞虹,又名之“虹桥”。
昌泰桥以及朱雀门南侧的龙津桥等虹桥,实际是一种强度有限、受岸基条件限制很大的编木拱桥结构。
昌泰桥径跨七丈有余,悬于河面之上两丈余高,可供舟船从桥下通过,但桥面仅有两丈宽。
近千守军没能抵挡住冲击,阵列被冲溃,又有几人能通昌泰桥逃到蔡河西岸去?
“可有靖胜军故旧?谁可知身边有人曾在靖胜军从过军?”
数骑持令旗驰来,在无路可投、想投降却有种种顾忌、乱糟糟的桥东守军前勒住马,挥舞令旗阻止义军将卒往纵深处冲击多造杀戮,高声喝问有谁与靖胜军牵扯,
“我家节帅承先帅王公遗志,以驱逐胡虏、还我河山为毕生之志,泾州铁枪王、王举将军也在南薰门城楼之上,得知守军之中有颇多靖胜军旧卒事敌是为形势所迫,但胸臆间血性未泯——我家节帅与王举将军,特邀血性未泯的靖胜军旧卒一聚,共御胡虏!”
“我周景,曾在桐柏山落草为寇,化平六年为先帅王公所俘,八年先帅归领靖胜军,我与靖胜侯养父徐公等人编亲卫营为卒——可有人识得我?”周景抓住缰绳,坐在马鞍上,厉目盯住被围困在河滩上、乱糟糟一团还没有彻底放下兵刃投降的守军,喝问道。
“我范雍,父祖皆为泾州靖胜军卒,世为王氏家将,可有谁识得我哉?”范雍振声问道。
侍卫亲兵营常编千余众,这次为奔袭汴梁,从诸部抽调精锐扩编到两千众,徐武江、王宪、范宗奇以及此时已可以说是老将的范雍等人,都紧急编入侍卫亲兵营,随徐怀奔袭汴梁而来。
周景、徐胜、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早年在靖胜军之中,只是很普通的基层武吏,名声不及徐武宣、徐武碛,但他们这一批人乃是桐柏山寇出身,在靖胜军还是人所皆知——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
范、史等家世代为王氏家将,也世代在靖胜军担任武吏,这也是靖胜军旧卒都应该知晓的事情。
“小范爷,可还认得我葛旬!”一个老卒走出来,身形枯瘦,身上的皮甲有些松垮,胡子绞得干净,但脸皮枯皱,皮盔露出的乱发都已霜白——他有些难以置信的从挤挤挨挨的乱兵后面走出来,嗫嚅朝范雍叫道。
“葛旬叔!真是葛旬叔——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在军中?”范雍盯住那老卒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跳下马来,也不管大多数乱兵还没有放下兵器,一把抓住老卒的枯瘦如柴的胳膊上下打量,惊讶的问道,“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你与其他几人不是都已离开泾州了吗,怎么会在军中,会在这里?”
“葛孝、葛成!你们快放下兵刃,来见小范爷!”
老卒叫人群里叫了两名身形瘦小的兵卒出来,跟范雍解释道,
“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我是逃往秦州,最初时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是快活,但后来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子,携着葛孝、葛成兄弟二人奄奄一息差点饿死在路上,我嘛一时心软,就搭伙过起日子。我老葛家打那之后,算是有人过继香火了,但我实在没有其他手段养活他们娘仨儿,就又投了军!”
“少帅、七将军跟我都在楚山,你应该有听说吧?你怎么不来找我们?”范雍问道。
“小范爷,你看我胡子头发都白了,在军中还没有混出头脸来,哪有脸跑去找你与七将军叙旧啊!不怕被人嫌弃啊!”老卒嗫嚅说道。
“葛旬叔,你这可是嫌弃我了啊?你们且随我过来,等会我领你们去见七将军、节帅!”范雍拉着葛旬父子三人走到周景以及率领义军兵卒围住河滩守军的韩昌甫面前,说道,“七将军当年被困泾州狱中,共有五人与我一并营救七将军出来——之后为逃避追捕,我们出泾州之后就各自藏匿,葛旬叔便是五人之一!”
“我对葛爷有印象,不知道葛爷可还识得周景?”周景朝葛旬拱手行礼。
“认得,认得,”葛旬说道,“你们一波都是从桐柏山出来的,凶得很,王帅却用你们为亲卫,小范爷他们还很不服气呢,说王帅胳膊肘往外拐,没事对盗寇亲近,也不怕你们脑后有反骨!”
“……”范雍“哈哈”笑了两声,打断葛旬,说道,“陈年旧事待有酒时,葛旬叔你再数落,现在我们还有要事做办——这些兵卒里,葛旬叔你可知道还有谁在靖胜军从过军,或与靖胜军有故旧之情?”
“小范将军,我……”
陆续又有七人站出来自报与靖胜军的渊源。
有这一变故打岔,被围于河滩之上的五六百守军也是彻底失去抵抗的意愿,纷纷放下兵械,表示投降……
第六十三章 战书
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从里城南中门朱雀门楼前流淌而过,龙津桥横卧在朱雀门前的蔡河之上,似一道飞虹。
龙津桥以北,穿过朱雀门,直至北面的州桥,两侧铺楼林立,曾几何时这里是汴梁城里最为著名的美食街: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獾儿、野狐,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旋煎羊白肠、鲊脯、烩冻鱼头、批切羊头、姜辣萝卜、水晶鲙、猪脏、煎夹子等等,几乎包罗世间美食。
龙津桥往南则是太学、国子监所在地。
虽说太学、国子监乃是当世读书人的圣地,但左右街巷除了居住数以万计的人家,杀猪巷等地也是汴梁最具盛名的妓馆聚集之所。
不计其数的大小妓寨楚馆几乎将太学、国子监包围得水泄不通,叫当世最心高傲的那一小撮读书人,真正领教到什么叫市井气息,什么叫红尘美人,什么叫清静幽然见鬼去……
然而此间早不复往昔的红尘繁华。
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逃出汴梁,到处都是倒塌烧残的屋舍楼铺。太学、国子监以及中一观等道观寺庙,也都在战火中损毁。
伪楚此时还只顾着百般压榨城中残存的民众,没有想到要收拾一地的狼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徐怀走到城楼内侧垛墙,往四周眺望过去。
他们于拂晓时分不费吹灰之力,就附城夺下南薰门。
之后,两千侍卫亲兵营精锐除了半数人马作为预备机动队,控制南薰门左右外,徐怀亲率六都精锐沿着里大街往朱雀门方向突进,前后击溃两波从朱雀门杀出的援军,此时驻留于距离南薰门千余步远处,吸引往朱雀门聚集的雄州降军主力。
两翼除了乌敕海、史雄等将率两都精锐,往左右两侧的广利、安上、普济、宣化四座南城城门突进外;韩昌甫等义军首领,此时也率第一批杀入汴梁城的义军将卒,正紧追突进精锐之后,往两翼突进,控制沿岸的屋舍宅院,建立据点。
他们突袭汴梁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就是控制南城。
南外城共有五座城门,除南薰门之外,最为重要的广利、普济二座城门,实乃控扼蔡河(浪荡水)水道进出汴梁外城的水门!
而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往北流淌,抵达里城南城东南角,又紧贴里城南城墙东流,至西南角再折向南下,经普济门流出汴梁。
“姜燮,草拟秘令……”
姜燮乃史轸之婿,擅于案牍之事,也曾随史轸习兵书军阵,对行军作战之事,要远比寻常文吏更为熟悉——徐怀但有文函令谕,着姜燮草拟甚为便利,姜燮此时也正式出任记室参军,牵头统领数名书吏操持其事。
听徐怀口述军令,众人既然震惊又担忧,同时又有难抑的振奋。
“立帅旗!”
数骑快马从南薰门飞奔驰出,城楼之上吹响嘹亮的号角声,一面绣有狰狞白虎、蓝底镶黑边的幡旗,在南薰门原有的柏木旗帜上高高升起来。
以大越军制,唯有兵马都统制、总管,总领方面作战的主帅,才有资格以白虎大幡作为帅旗。
而徐怀这面帅旗,还是建继帝亲赐,白虎图乃是用金线绣成,在朝阳的光辉下,熠熠生辉,甚至成为徐怀的独特标识。
率兵马紧随乌敕海其部之后,往广利门(南城西水门)北面昌泰桥推进的韩昌甫,听着悠扬沉郁的号角声呼呼吹响,从马背上转向往南薰门方向望去,看到光泽熠熠的信幡大旗已经升到柏木旗杆的顶端。
他虽然此时还不清楚有什么事令徐怀突然改变原计划,直接在南薰门城楼升起帅旗,宣告其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但他很清楚的是,徐怀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无疑更能激励诸部义军拼死搏杀。
“韩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名义军将领到这时都还不知道这次突袭汴梁,乃是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自潜伏进来统领其事;战前最后一次动员时,徐武江也只是代表楚山行营宣称此次突袭,楚山会小规模参与、支持作战。
义军首领多为不甘屈服、心存气节的禁军将领、士臣以及周边州县不甘压迫的士绅大豪;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身份是重叠的。
如韩昌甫,本身就是鄢陵士绅家族出身的禁军武吏,年少时犯事充军,汴梁城陷第一时间带领数十兵卒逃归鄢陵藏匿,在此基础之上纠集其他南逃禁卒以及地方上的乡兵,在鄢陵发展出黑衫军。
他们对仪制之事颇为熟悉。
突然间看到他们所控制的南薰门城楼,有这么高规格的信幡升起来,自然是又惊又疑。
徐武江虽说在楚山行营之中地位也不低,但远远没有资格升白虎旗。
“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临汴梁督战!”韩昌甫此时再无隐瞒,扬声向左右困惑不已的义军将卒说道。
此时也有数骑从南薰门方向驰来,沿途振声宣告:“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承先帅、靖胜军都统制、知泾州事王公讳名孝成遗愿,志驱胡虏,还我河山,此率楚山三万精锐袭夺汴梁,令勿扰民……”
第六十二章 老卒
八月既望,秋高气爽,但在铠甲外穿黑色短襟衫服以黑衫军将卒示人,结阵搏杀多少有些闷热难耐。
不装了,现在不都装了。
脱去黑衫,露出里面所穿的青黑色扎甲或银光锃然的鳞甲,与持手重锋矛戟、长刀、铁盾相映,这一刻才将楚山百战健锐的狰狞雄姿呈现出来。
“事贼为父者杀……”
“冥顽不化者斩……”
“甘为胡狗者死……”
“心念大越者退!”
刀光戈影,盾橹如山。
虽说左翼居前突击的楚山侍卫精锐仅两百人,却似一柄锋利无比、闪烁寒芒的尖刃,毫不留情的往仓促间从营房里拉出来,于桥梁前、街巷进行结阵拦截的守军阵列捅去、刺去。
楚山侍卫亲兵,绝大多数人都历经数番血战,意志坚定就如铁铸一般,溅满鲜血的面容显得狰狞恐怖;臂膀腰背的筋肌,不知道是因为激烈的厮杀,还是内心杀机澎湃而微微痉挛着:厮杀时,伴随斩杀捅刺,喉管里有节奏的发出沉闷的低吼,就像野兽在咆哮,令人心惊,令人胆颤。
昌泰桥前的守军,都是从睡梦中被驱赶来仓促整队结阵的汴梁降军。
他们最初以为是黑衫贼吃了豹子胆,从鄢陵、尉氏一带北上袭击汴梁,还振作精神想要捞些首级功,好换妻儿老小几顿饱餐,乱糟糟上来,搏杀还颇为勇猛。
然而接触过后,就觉得杀进城来的贼军太硬,数队人马皆溃,都没能啃下贼军一层皮,就有些心怯。
不过,这时候在军将武吏的催促下,汴梁降军尚能稳住阵脚,想着从附近调来更多的盾车、厢车等战械进行掩护,再组织进攻。
汴梁降军自视再低,也不怎么瞧得起缺衣少粮、兵甲低劣,又无操练的义军。
汴梁降军以往几次被赶往鄢陵等清剿,虽说收效甚微,但也没有怎么吃亏,甚至一路劫掠,还颇得实惠。
却是在徐怀将白虎帅旗升起来,负责突击作战的精锐不再有所保留,守于昌泰桥前的汴梁降军才真正慌乱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
西军与党项人在西北争胜多年,赢得能战之名,京畿禁军半数兵卒武将皆选擢于西军,平素颇为“能战”自居。
而说到能战,王孝成统制期间的靖胜军,历来被公认为西军之巅峰。
即便蔡铤执掌西军期间有什么忌讳,但底层兵卒谈论往事却从来都不避讳的——因为大越军制的缘故,禁厢军兵卒的地位极其低下,又多流民盗贼充之,他们都已经是社会的最底层了,还需要避讳什么?
赤扈人南侵以来,能战之西军却节节败退,京畿之中西军出身的将卒自然是颜面无光、颜面扫地。
徐怀的崛起,随王禀征戍云朔屡立奇功,在西军诸部在云朔节节败退之余保留大越兵马最后的颜面。
再加上他乃王孝成之子,以及在徐武宣等忠烈之士保护下逃过蔡铤迫害、在桐柏山成长的传奇经历,禁军底层兵卒怎么可能不津津乐道?
千里奇袭太原一战,更使徐怀在敌我军中的威名如火中天!
几次进攻屡屡遭受重挫,损兵折将上百人都没有撕下对方一层皮,就已经心虚了——这时候白虎幡旗升起来,呜呜作响的号角声不断有人振声宣告此次乃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率楚军精锐奔袭汴梁,再看到楚山精锐脱下短襟黑衫,露出内穿精良铠甲,更为勇猛凶悍杀来,谁不心惊、谁不胆颤?
待前阵脆弱的抵御被无情瓦解,军将武吏再也压不住阵脚,先是有一两人丢盔弃甲逃跑,很快就带动桥前整支队伍溃退如潮。
乌敕海率突击战力,主要负责攻坚,见桥前守军溃退,便抓紧时间休息,包扎伤卒,将不幸阵亡的将卒尸体抬往殓房整理仪容,积薪火化;而杀亡逐败等事由两翼协助作战的义军将卒负责。
韩昌甫等首领所率义军将卒,兵甲军械装备极差,也谈不上有多严密的操训,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强的战斗力。
不过,由楚山精锐居中居前攻坚斩锐,义军将卒从两翼巷道协助进攻还是虎虎生威。
而作战之势态,从来都是此消彼涨。
守军从桥前溃败,义军将卒更是士气如虹,如狼似虎一般杀入溃兵之中,杀败捉降。
昌泰其桥无柱,巨木虚架,飞架河上——汴梁城里有多座类似的木桥,因其状如飞虹,又名之“虹桥”。
昌泰桥以及朱雀门南侧的龙津桥等虹桥,实际是一种强度有限、受岸基条件限制很大的编木拱桥结构。
昌泰桥径跨七丈有余,悬于河面之上两丈余高,可供舟船从桥下通过,但桥面仅有两丈宽。
近千守军没能抵挡住冲击,阵列被冲溃,又有几人能通昌泰桥逃到蔡河西岸去?
“可有靖胜军故旧?谁可知身边有人曾在靖胜军从过军?”
数骑持令旗驰来,在无路可投、想投降却有种种顾忌、乱糟糟的桥东守军前勒住马,挥舞令旗阻止义军将卒往纵深处冲击多造杀戮,高声喝问有谁与靖胜军牵扯,
“我家节帅承先帅王公遗志,以驱逐胡虏、还我河山为毕生之志,泾州铁枪王、王举将军也在南薰门城楼之上,得知守军之中有颇多靖胜军旧卒事敌是为形势所迫,但胸臆间血性未泯——我家节帅与王举将军,特邀血性未泯的靖胜军旧卒一聚,共御胡虏!”
“我周景,曾在桐柏山落草为寇,化平六年为先帅王公所俘,八年先帅归领靖胜军,我与靖胜侯养父徐公等人编亲卫营为卒——可有人识得我?”周景抓住缰绳,坐在马鞍上,厉目盯住被围困在河滩上、乱糟糟一团还没有彻底放下兵刃投降的守军,喝问道。
“我范雍,父祖皆为泾州靖胜军卒,世为王氏家将,可有谁识得我哉?”范雍振声问道。
侍卫亲兵营常编千余众,这次为奔袭汴梁,从诸部抽调精锐扩编到两千众,徐武江、王宪、范宗奇以及此时已可以说是老将的范雍等人,都紧急编入侍卫亲兵营,随徐怀奔袭汴梁而来。
周景、徐胜、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早年在靖胜军之中,只是很普通的基层武吏,名声不及徐武宣、徐武碛,但他们这一批人乃是桐柏山寇出身,在靖胜军还是人所皆知——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
范、史等家世代为王氏家将,也世代在靖胜军担任武吏,这也是靖胜军旧卒都应该知晓的事情。
“小范爷,可还认得我葛旬!”一个老卒走出来,身形枯瘦,身上的皮甲有些松垮,胡子绞得干净,但脸皮枯皱,皮盔露出的乱发都已霜白——他有些难以置信的从挤挤挨挨的乱兵后面走出来,嗫嚅朝范雍叫道。
“葛旬叔!真是葛旬叔——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在军中?”范雍盯住那老卒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跳下马来,也不管大多数乱兵还没有放下兵器,一把抓住老卒的枯瘦如柴的胳膊上下打量,惊讶的问道,“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你与其他几人不是都已离开泾州了吗,怎么会在军中,会在这里?”
“葛孝、葛成!你们快放下兵刃,来见小范爷!”
老卒叫人群里叫了两名身形瘦小的兵卒出来,跟范雍解释道,
“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我是逃往秦州,最初时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是快活,但后来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子,携着葛孝、葛成兄弟二人奄奄一息差点饿死在路上,我嘛一时心软,就搭伙过起日子。我老葛家打那之后,算是有人过继香火了,但我实在没有其他手段养活他们娘仨儿,就又投了军!”
“少帅、七将军跟我都在楚山,你应该有听说吧?你怎么不来找我们?”范雍问道。
“小范爷,你看我胡子头发都白了,在军中还没有混出头脸来,哪有脸跑去找你与七将军叙旧啊!不怕被人嫌弃啊!”老卒嗫嚅说道。
“葛旬叔,你这可是嫌弃我了啊?你们且随我过来,等会我领你们去见七将军、节帅!”范雍拉着葛旬父子三人走到周景以及率领义军兵卒围住河滩守军的韩昌甫面前,说道,“七将军当年被困泾州狱中,共有五人与我一并营救七将军出来——之后为逃避追捕,我们出泾州之后就各自藏匿,葛旬叔便是五人之一!”
“我对葛爷有印象,不知道葛爷可还识得周景?”周景朝葛旬拱手行礼。
“认得,认得,”葛旬说道,“你们一波都是从桐柏山出来的,凶得很,王帅却用你们为亲卫,小范爷他们还很不服气呢,说王帅胳膊肘往外拐,没事对盗寇亲近,也不怕你们脑后有反骨!”
“……”范雍“哈哈”笑了两声,打断葛旬,说道,“陈年旧事待有酒时,葛旬叔你再数落,现在我们还有要事做办——这些兵卒里,葛旬叔你可知道还有谁在靖胜军从过军,或与靖胜军有故旧之情?”
“小范将军,我……”
陆续又有七人站出来自报与靖胜军的渊源。
有这一变故打岔,被围于河滩之上的五六百守军也是彻底失去抵抗的意愿,纷纷放下兵械,表示投降……
第六十三章 战书
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从里城南中门朱雀门楼前流淌而过,龙津桥横卧在朱雀门前的蔡河之上,似一道飞虹。
龙津桥以北,穿过朱雀门,直至北面的州桥,两侧铺楼林立,曾几何时这里是汴梁城里最为著名的美食街: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獾儿、野狐,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旋煎羊白肠、鲊脯、烩冻鱼头、批切羊头、姜辣萝卜、水晶鲙、猪脏、煎夹子等等,几乎包罗世间美食。
龙津桥往南则是太学、国子监所在地。
虽说太学、国子监乃是当世读书人的圣地,但左右街巷除了居住数以万计的人家,杀猪巷等地也是汴梁最具盛名的妓馆聚集之所。
不计其数的大小妓寨楚馆几乎将太学、国子监包围得水泄不通,叫当世最心高傲的那一小撮读书人,真正领教到什么叫市井气息,什么叫红尘美人,什么叫清静幽然见鬼去……
然而此间早不复往昔的红尘繁华。
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逃出汴梁,到处都是倒塌烧残的屋舍楼铺。太学、国子监以及中一观等道观寺庙,也都在战火中损毁。
伪楚此时还只顾着百般压榨城中残存的民众,没有想到要收拾一地的狼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大节,何为大节?”徐怀淡然一笑,说道,“对大多数芸芸众生来说,最大的节无非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而已!既然相募,死生相许,我若轻言辜负,何以治军?”
徐怀走到城楼内侧垛墙,往四周眺望过去。
他们于拂晓时分不费吹灰之力,就附城夺下南薰门。
之后,两千侍卫亲兵营精锐除了半数人马作为预备机动队,控制南薰门左右外,徐怀亲率六都精锐沿着里大街往朱雀门方向突进,前后击溃两波从朱雀门杀出的援军,此时驻留于距离南薰门千余步远处,吸引往朱雀门聚集的雄州降军主力。
两翼除了乌敕海、史雄等将率两都精锐,往左右两侧的广利、安上、普济、宣化四座南城城门突进外;韩昌甫等义军首领,此时也率第一批杀入汴梁城的义军将卒,正紧追突进精锐之后,往两翼突进,控制沿岸的屋舍宅院,建立据点。
他们突袭汴梁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就是控制南城。
南外城共有五座城门,除南薰门之外,最为重要的广利、普济二座城门,实乃控扼蔡河(浪荡水)水道进出汴梁外城的水门!
而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往北流淌,抵达里城南城东南角,又紧贴里城南城墙东流,至西南角再折向南下,经普济门流出汴梁。
“姜燮,草拟秘令……”
姜燮乃史轸之婿,擅于案牍之事,也曾随史轸习兵书军阵,对行军作战之事,要远比寻常文吏更为熟悉——徐怀但有文函令谕,着姜燮草拟甚为便利,姜燮此时也正式出任记室参军,牵头统领数名书吏操持其事。
听徐怀口述军令,众人既然震惊又担忧,同时又有难抑的振奋。
“立帅旗!”
数骑快马从南薰门飞奔驰出,城楼之上吹响嘹亮的号角声,一面绣有狰狞白虎、蓝底镶黑边的幡旗,在南薰门原有的柏木旗帜上高高升起来。
以大越军制,唯有兵马都统制、总管,总领方面作战的主帅,才有资格以白虎大幡作为帅旗。
而徐怀这面帅旗,还是建继帝亲赐,白虎图乃是用金线绣成,在朝阳的光辉下,熠熠生辉,甚至成为徐怀的独特标识。
率兵马紧随乌敕海其部之后,往广利门(南城西水门)北面昌泰桥推进的韩昌甫,听着悠扬沉郁的号角声呼呼吹响,从马背上转向往南薰门方向望去,看到光泽熠熠的信幡大旗已经升到柏木旗杆的顶端。
他虽然此时还不清楚有什么事令徐怀突然改变原计划,直接在南薰门城楼升起帅旗,宣告其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但他很清楚的是,徐怀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无疑更能激励诸部义军拼死搏杀。
“韩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名义军将领到这时都还不知道这次突袭汴梁,乃是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自潜伏进来统领其事;战前最后一次动员时,徐武江也只是代表楚山行营宣称此次突袭,楚山会小规模参与、支持作战。
义军首领多为不甘屈服、心存气节的禁军将领、士臣以及周边州县不甘压迫的士绅大豪;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身份是重叠的。
如韩昌甫,本身就是鄢陵士绅家族出身的禁军武吏,年少时犯事充军,汴梁城陷第一时间带领数十兵卒逃归鄢陵藏匿,在此基础之上纠集其他南逃禁卒以及地方上的乡兵,在鄢陵发展出黑衫军。
他们对仪制之事颇为熟悉。
突然间看到他们所控制的南薰门城楼,有这么高规格的信幡升起来,自然是又惊又疑。
徐武江虽说在楚山行营之中地位也不低,但远远没有资格升白虎旗。
“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临汴梁督战!”韩昌甫此时再无隐瞒,扬声向左右困惑不已的义军将卒说道。
此时也有数骑从南薰门方向驰来,沿途振声宣告:“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承先帅、靖胜军都统制、知泾州事王公讳名孝成遗愿,志驱胡虏,还我河山,此率楚山三万精锐袭夺汴梁,令勿扰民……”
第六十二章 老卒
八月既望,秋高气爽,但在铠甲外穿黑色短襟衫服以黑衫军将卒示人,结阵搏杀多少有些闷热难耐。
不装了,现在不都装了。
脱去黑衫,露出里面所穿的青黑色扎甲或银光锃然的鳞甲,与持手重锋矛戟、长刀、铁盾相映,这一刻才将楚山百战健锐的狰狞雄姿呈现出来。
“事贼为父者杀……”
“冥顽不化者斩……”
“甘为胡狗者死……”
“心念大越者退!”
刀光戈影,盾橹如山。
虽说左翼居前突击的楚山侍卫精锐仅两百人,却似一柄锋利无比、闪烁寒芒的尖刃,毫不留情的往仓促间从营房里拉出来,于桥梁前、街巷进行结阵拦截的守军阵列捅去、刺去。
楚山侍卫亲兵,绝大多数人都历经数番血战,意志坚定就如铁铸一般,溅满鲜血的面容显得狰狞恐怖;臂膀腰背的筋肌,不知道是因为激烈的厮杀,还是内心杀机澎湃而微微痉挛着:厮杀时,伴随斩杀捅刺,喉管里有节奏的发出沉闷的低吼,就像野兽在咆哮,令人心惊,令人胆颤。
昌泰桥前的守军,都是从睡梦中被驱赶来仓促整队结阵的汴梁降军。
他们最初以为是黑衫贼吃了豹子胆,从鄢陵、尉氏一带北上袭击汴梁,还振作精神想要捞些首级功,好换妻儿老小几顿饱餐,乱糟糟上来,搏杀还颇为勇猛。
然而接触过后,就觉得杀进城来的贼军太硬,数队人马皆溃,都没能啃下贼军一层皮,就有些心怯。
不过,这时候在军将武吏的催促下,汴梁降军尚能稳住阵脚,想着从附近调来更多的盾车、厢车等战械进行掩护,再组织进攻。
汴梁降军自视再低,也不怎么瞧得起缺衣少粮、兵甲低劣,又无操练的义军。
汴梁降军以往几次被赶往鄢陵等清剿,虽说收效甚微,但也没有怎么吃亏,甚至一路劫掠,还颇得实惠。
却是在徐怀将白虎帅旗升起来,负责突击作战的精锐不再有所保留,守于昌泰桥前的汴梁降军才真正慌乱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
西军与党项人在西北争胜多年,赢得能战之名,京畿禁军半数兵卒武将皆选擢于西军,平素颇为“能战”自居。
而说到能战,王孝成统制期间的靖胜军,历来被公认为西军之巅峰。
即便蔡铤执掌西军期间有什么忌讳,但底层兵卒谈论往事却从来都不避讳的——因为大越军制的缘故,禁厢军兵卒的地位极其低下,又多流民盗贼充之,他们都已经是社会的最底层了,还需要避讳什么?
赤扈人南侵以来,能战之西军却节节败退,京畿之中西军出身的将卒自然是颜面无光、颜面扫地。
徐怀的崛起,随王禀征戍云朔屡立奇功,在西军诸部在云朔节节败退之余保留大越兵马最后的颜面。
再加上他乃王孝成之子,以及在徐武宣等忠烈之士保护下逃过蔡铤迫害、在桐柏山成长的传奇经历,禁军底层兵卒怎么可能不津津乐道?
千里奇袭太原一战,更使徐怀在敌我军中的威名如火中天!
几次进攻屡屡遭受重挫,损兵折将上百人都没有撕下对方一层皮,就已经心虚了——这时候白虎幡旗升起来,呜呜作响的号角声不断有人振声宣告此次乃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率楚军精锐奔袭汴梁,再看到楚山精锐脱下短襟黑衫,露出内穿精良铠甲,更为勇猛凶悍杀来,谁不心惊、谁不胆颤?
待前阵脆弱的抵御被无情瓦解,军将武吏再也压不住阵脚,先是有一两人丢盔弃甲逃跑,很快就带动桥前整支队伍溃退如潮。
乌敕海率突击战力,主要负责攻坚,见桥前守军溃退,便抓紧时间休息,包扎伤卒,将不幸阵亡的将卒尸体抬往殓房整理仪容,积薪火化;而杀亡逐败等事由两翼协助作战的义军将卒负责。
韩昌甫等首领所率义军将卒,兵甲军械装备极差,也谈不上有多严密的操训,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强的战斗力。
不过,由楚山精锐居中居前攻坚斩锐,义军将卒从两翼巷道协助进攻还是虎虎生威。
而作战之势态,从来都是此消彼涨。
守军从桥前溃败,义军将卒更是士气如虹,如狼似虎一般杀入溃兵之中,杀败捉降。
昌泰其桥无柱,巨木虚架,飞架河上——汴梁城里有多座类似的木桥,因其状如飞虹,又名之“虹桥”。
昌泰桥以及朱雀门南侧的龙津桥等虹桥,实际是一种强度有限、受岸基条件限制很大的编木拱桥结构。
昌泰桥径跨七丈有余,悬于河面之上两丈余高,可供舟船从桥下通过,但桥面仅有两丈宽。
近千守军没能抵挡住冲击,阵列被冲溃,又有几人能通昌泰桥逃到蔡河西岸去?
“可有靖胜军故旧?谁可知身边有人曾在靖胜军从过军?”
数骑持令旗驰来,在无路可投、想投降却有种种顾忌、乱糟糟的桥东守军前勒住马,挥舞令旗阻止义军将卒往纵深处冲击多造杀戮,高声喝问有谁与靖胜军牵扯,
“我家节帅承先帅王公遗志,以驱逐胡虏、还我河山为毕生之志,泾州铁枪王、王举将军也在南薰门城楼之上,得知守军之中有颇多靖胜军旧卒事敌是为形势所迫,但胸臆间血性未泯——我家节帅与王举将军,特邀血性未泯的靖胜军旧卒一聚,共御胡虏!”
“我周景,曾在桐柏山落草为寇,化平六年为先帅王公所俘,八年先帅归领靖胜军,我与靖胜侯养父徐公等人编亲卫营为卒——可有人识得我?”周景抓住缰绳,坐在马鞍上,厉目盯住被围困在河滩上、乱糟糟一团还没有彻底放下兵刃投降的守军,喝问道。
“我范雍,父祖皆为泾州靖胜军卒,世为王氏家将,可有谁识得我哉?”范雍振声问道。
侍卫亲兵营常编千余众,这次为奔袭汴梁,从诸部抽调精锐扩编到两千众,徐武江、王宪、范宗奇以及此时已可以说是老将的范雍等人,都紧急编入侍卫亲兵营,随徐怀奔袭汴梁而来。
周景、徐胜、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早年在靖胜军之中,只是很普通的基层武吏,名声不及徐武宣、徐武碛,但他们这一批人乃是桐柏山寇出身,在靖胜军还是人所皆知——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
范、史等家世代为王氏家将,也世代在靖胜军担任武吏,这也是靖胜军旧卒都应该知晓的事情。
“小范爷,可还认得我葛旬!”一个老卒走出来,身形枯瘦,身上的皮甲有些松垮,胡子绞得干净,但脸皮枯皱,皮盔露出的乱发都已霜白——他有些难以置信的从挤挤挨挨的乱兵后面走出来,嗫嚅朝范雍叫道。
“葛旬叔!真是葛旬叔——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在军中?”范雍盯住那老卒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跳下马来,也不管大多数乱兵还没有放下兵器,一把抓住老卒的枯瘦如柴的胳膊上下打量,惊讶的问道,“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你与其他几人不是都已离开泾州了吗,怎么会在军中,会在这里?”
“葛孝、葛成!你们快放下兵刃,来见小范爷!”
老卒叫人群里叫了两名身形瘦小的兵卒出来,跟范雍解释道,
“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我是逃往秦州,最初时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是快活,但后来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子,携着葛孝、葛成兄弟二人奄奄一息差点饿死在路上,我嘛一时心软,就搭伙过起日子。我老葛家打那之后,算是有人过继香火了,但我实在没有其他手段养活他们娘仨儿,就又投了军!”
“少帅、七将军跟我都在楚山,你应该有听说吧?你怎么不来找我们?”范雍问道。
“小范爷,你看我胡子头发都白了,在军中还没有混出头脸来,哪有脸跑去找你与七将军叙旧啊!不怕被人嫌弃啊!”老卒嗫嚅说道。
“葛旬叔,你这可是嫌弃我了啊?你们且随我过来,等会我领你们去见七将军、节帅!”范雍拉着葛旬父子三人走到周景以及率领义军兵卒围住河滩守军的韩昌甫面前,说道,“七将军当年被困泾州狱中,共有五人与我一并营救七将军出来——之后为逃避追捕,我们出泾州之后就各自藏匿,葛旬叔便是五人之一!”
“我对葛爷有印象,不知道葛爷可还识得周景?”周景朝葛旬拱手行礼。
“认得,认得,”葛旬说道,“你们一波都是从桐柏山出来的,凶得很,王帅却用你们为亲卫,小范爷他们还很不服气呢,说王帅胳膊肘往外拐,没事对盗寇亲近,也不怕你们脑后有反骨!”
“……”范雍“哈哈”笑了两声,打断葛旬,说道,“陈年旧事待有酒时,葛旬叔你再数落,现在我们还有要事做办——这些兵卒里,葛旬叔你可知道还有谁在靖胜军从过军,或与靖胜军有故旧之情?”
“小范将军,我……”
陆续又有七人站出来自报与靖胜军的渊源。
有这一变故打岔,被围于河滩之上的五六百守军也是彻底失去抵抗的意愿,纷纷放下兵械,表示投降……
第六十三章 战书
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从里城南中门朱雀门楼前流淌而过,龙津桥横卧在朱雀门前的蔡河之上,似一道飞虹。
龙津桥以北,穿过朱雀门,直至北面的州桥,两侧铺楼林立,曾几何时这里是汴梁城里最为著名的美食街: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獾儿、野狐,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旋煎羊白肠、鲊脯、烩冻鱼头、批切羊头、姜辣萝卜、水晶鲙、猪脏、煎夹子等等,几乎包罗世间美食。
龙津桥往南则是太学、国子监所在地。
虽说太学、国子监乃是当世读书人的圣地,但左右街巷除了居住数以万计的人家,杀猪巷等地也是汴梁最具盛名的妓馆聚集之所。
不计其数的大小妓寨楚馆几乎将太学、国子监包围得水泄不通,叫当世最心高傲的那一小撮读书人,真正领教到什么叫市井气息,什么叫红尘美人,什么叫清静幽然见鬼去……
然而此间早不复往昔的红尘繁华。
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逃出汴梁,到处都是倒塌烧残的屋舍楼铺。太学、国子监以及中一观等道观寺庙,也都在战火中损毁。
伪楚此时还只顾着百般压榨城中残存的民众,没有想到要收拾一地的狼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徐怀走到城楼内侧垛墙,往四周眺望过去。
他们于拂晓时分不费吹灰之力,就附城夺下南薰门。
之后,两千侍卫亲兵营精锐除了半数人马作为预备机动队,控制南薰门左右外,徐怀亲率六都精锐沿着里大街往朱雀门方向突进,前后击溃两波从朱雀门杀出的援军,此时驻留于距离南薰门千余步远处,吸引往朱雀门聚集的雄州降军主力。
两翼除了乌敕海、史雄等将率两都精锐,往左右两侧的广利、安上、普济、宣化四座南城城门突进外;韩昌甫等义军首领,此时也率第一批杀入汴梁城的义军将卒,正紧追突进精锐之后,往两翼突进,控制沿岸的屋舍宅院,建立据点。
他们突袭汴梁的第一步作战目标就是控制南城。
南外城共有五座城门,除南薰门之外,最为重要的广利、普济二座城门,实乃控扼蔡河(浪荡水)水道进出汴梁外城的水门!
而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往北流淌,抵达里城南城东南角,又紧贴里城南城墙东流,至西南角再折向南下,经普济门流出汴梁。
“姜燮,草拟秘令……”
姜燮乃史轸之婿,擅于案牍之事,也曾随史轸习兵书军阵,对行军作战之事,要远比寻常文吏更为熟悉——徐怀但有文函令谕,着姜燮草拟甚为便利,姜燮此时也正式出任记室参军,牵头统领数名书吏操持其事。
听徐怀口述军令,众人既然震惊又担忧,同时又有难抑的振奋。
“立帅旗!”
数骑快马从南薰门飞奔驰出,城楼之上吹响嘹亮的号角声,一面绣有狰狞白虎、蓝底镶黑边的幡旗,在南薰门原有的柏木旗帜上高高升起来。
以大越军制,唯有兵马都统制、总管,总领方面作战的主帅,才有资格以白虎大幡作为帅旗。
而徐怀这面帅旗,还是建继帝亲赐,白虎图乃是用金线绣成,在朝阳的光辉下,熠熠生辉,甚至成为徐怀的独特标识。
率兵马紧随乌敕海其部之后,往广利门(南城西水门)北面昌泰桥推进的韩昌甫,听着悠扬沉郁的号角声呼呼吹响,从马背上转向往南薰门方向望去,看到光泽熠熠的信幡大旗已经升到柏木旗杆的顶端。
他虽然此时还不清楚有什么事令徐怀突然改变原计划,直接在南薰门城楼升起帅旗,宣告其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但他很清楚的是,徐怀与楚山侍卫精锐的存在,无疑更能激励诸部义军拼死搏杀。
“韩将军,这是怎么回事?”
另一名义军将领到这时都还不知道这次突袭汴梁,乃是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自潜伏进来统领其事;战前最后一次动员时,徐武江也只是代表楚山行营宣称此次突袭,楚山会小规模参与、支持作战。
义军首领多为不甘屈服、心存气节的禁军将领、士臣以及周边州县不甘压迫的士绅大豪;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身份是重叠的。
如韩昌甫,本身就是鄢陵士绅家族出身的禁军武吏,年少时犯事充军,汴梁城陷第一时间带领数十兵卒逃归鄢陵藏匿,在此基础之上纠集其他南逃禁卒以及地方上的乡兵,在鄢陵发展出黑衫军。
他们对仪制之事颇为熟悉。
突然间看到他们所控制的南薰门城楼,有这么高规格的信幡升起来,自然是又惊又疑。
徐武江虽说在楚山行营之中地位也不低,但远远没有资格升白虎旗。
“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亲临汴梁督战!”韩昌甫此时再无隐瞒,扬声向左右困惑不已的义军将卒说道。
此时也有数骑从南薰门方向驰来,沿途振声宣告:“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承先帅、靖胜军都统制、知泾州事王公讳名孝成遗愿,志驱胡虏,还我河山,此率楚山三万精锐袭夺汴梁,令勿扰民……”
第六十二章 老卒
八月既望,秋高气爽,但在铠甲外穿黑色短襟衫服以黑衫军将卒示人,结阵搏杀多少有些闷热难耐。
不装了,现在不都装了。
脱去黑衫,露出里面所穿的青黑色扎甲或银光锃然的鳞甲,与持手重锋矛戟、长刀、铁盾相映,这一刻才将楚山百战健锐的狰狞雄姿呈现出来。
“事贼为父者杀……”
“冥顽不化者斩……”
“甘为胡狗者死……”
“心念大越者退!”
刀光戈影,盾橹如山。
虽说左翼居前突击的楚山侍卫精锐仅两百人,却似一柄锋利无比、闪烁寒芒的尖刃,毫不留情的往仓促间从营房里拉出来,于桥梁前、街巷进行结阵拦截的守军阵列捅去、刺去。
楚山侍卫亲兵,绝大多数人都历经数番血战,意志坚定就如铁铸一般,溅满鲜血的面容显得狰狞恐怖;臂膀腰背的筋肌,不知道是因为激烈的厮杀,还是内心杀机澎湃而微微痉挛着:厮杀时,伴随斩杀捅刺,喉管里有节奏的发出沉闷的低吼,就像野兽在咆哮,令人心惊,令人胆颤。
昌泰桥前的守军,都是从睡梦中被驱赶来仓促整队结阵的汴梁降军。
他们最初以为是黑衫贼吃了豹子胆,从鄢陵、尉氏一带北上袭击汴梁,还振作精神想要捞些首级功,好换妻儿老小几顿饱餐,乱糟糟上来,搏杀还颇为勇猛。
然而接触过后,就觉得杀进城来的贼军太硬,数队人马皆溃,都没能啃下贼军一层皮,就有些心怯。
不过,这时候在军将武吏的催促下,汴梁降军尚能稳住阵脚,想着从附近调来更多的盾车、厢车等战械进行掩护,再组织进攻。
汴梁降军自视再低,也不怎么瞧得起缺衣少粮、兵甲低劣,又无操练的义军。
汴梁降军以往几次被赶往鄢陵等清剿,虽说收效甚微,但也没有怎么吃亏,甚至一路劫掠,还颇得实惠。
却是在徐怀将白虎帅旗升起来,负责突击作战的精锐不再有所保留,守于昌泰桥前的汴梁降军才真正慌乱起来。
人的名、树的影。
西军与党项人在西北争胜多年,赢得能战之名,京畿禁军半数兵卒武将皆选擢于西军,平素颇为“能战”自居。
而说到能战,王孝成统制期间的靖胜军,历来被公认为西军之巅峰。
即便蔡铤执掌西军期间有什么忌讳,但底层兵卒谈论往事却从来都不避讳的——因为大越军制的缘故,禁厢军兵卒的地位极其低下,又多流民盗贼充之,他们都已经是社会的最底层了,还需要避讳什么?
赤扈人南侵以来,能战之西军却节节败退,京畿之中西军出身的将卒自然是颜面无光、颜面扫地。
徐怀的崛起,随王禀征戍云朔屡立奇功,在西军诸部在云朔节节败退之余保留大越兵马最后的颜面。
再加上他乃王孝成之子,以及在徐武宣等忠烈之士保护下逃过蔡铤迫害、在桐柏山成长的传奇经历,禁军底层兵卒怎么可能不津津乐道?
千里奇袭太原一战,更使徐怀在敌我军中的威名如火中天!
几次进攻屡屡遭受重挫,损兵折将上百人都没有撕下对方一层皮,就已经心虚了——这时候白虎幡旗升起来,呜呜作响的号角声不断有人振声宣告此次乃靖胜侯、御虏将军徐怀率楚军精锐奔袭汴梁,再看到楚山精锐脱下短襟黑衫,露出内穿精良铠甲,更为勇猛凶悍杀来,谁不心惊、谁不胆颤?
待前阵脆弱的抵御被无情瓦解,军将武吏再也压不住阵脚,先是有一两人丢盔弃甲逃跑,很快就带动桥前整支队伍溃退如潮。
乌敕海率突击战力,主要负责攻坚,见桥前守军溃退,便抓紧时间休息,包扎伤卒,将不幸阵亡的将卒尸体抬往殓房整理仪容,积薪火化;而杀亡逐败等事由两翼协助作战的义军将卒负责。
韩昌甫等首领所率义军将卒,兵甲军械装备极差,也谈不上有多严密的操训,自然也谈不上有多强的战斗力。
不过,由楚山精锐居中居前攻坚斩锐,义军将卒从两翼巷道协助进攻还是虎虎生威。
而作战之势态,从来都是此消彼涨。
守军从桥前溃败,义军将卒更是士气如虹,如狼似虎一般杀入溃兵之中,杀败捉降。
昌泰其桥无柱,巨木虚架,飞架河上——汴梁城里有多座类似的木桥,因其状如飞虹,又名之“虹桥”。
昌泰桥以及朱雀门南侧的龙津桥等虹桥,实际是一种强度有限、受岸基条件限制很大的编木拱桥结构。
昌泰桥径跨七丈有余,悬于河面之上两丈余高,可供舟船从桥下通过,但桥面仅有两丈宽。
近千守军没能抵挡住冲击,阵列被冲溃,又有几人能通昌泰桥逃到蔡河西岸去?
“可有靖胜军故旧?谁可知身边有人曾在靖胜军从过军?”
数骑持令旗驰来,在无路可投、想投降却有种种顾忌、乱糟糟的桥东守军前勒住马,挥舞令旗阻止义军将卒往纵深处冲击多造杀戮,高声喝问有谁与靖胜军牵扯,
“我家节帅承先帅王公遗志,以驱逐胡虏、还我河山为毕生之志,泾州铁枪王、王举将军也在南薰门城楼之上,得知守军之中有颇多靖胜军旧卒事敌是为形势所迫,但胸臆间血性未泯——我家节帅与王举将军,特邀血性未泯的靖胜军旧卒一聚,共御胡虏!”
“我周景,曾在桐柏山落草为寇,化平六年为先帅王公所俘,八年先帅归领靖胜军,我与靖胜侯养父徐公等人编亲卫营为卒——可有人识得我?”周景抓住缰绳,坐在马鞍上,厉目盯住被围困在河滩上、乱糟糟一团还没有彻底放下兵刃投降的守军,喝问道。
“我范雍,父祖皆为泾州靖胜军卒,世为王氏家将,可有谁识得我哉?”范雍振声问道。
侍卫亲兵营常编千余众,这次为奔袭汴梁,从诸部抽调精锐扩编到两千众,徐武江、王宪、范宗奇以及此时已可以说是老将的范雍等人,都紧急编入侍卫亲兵营,随徐怀奔袭汴梁而来。
周景、徐胜、徐武坤、徐武良等人早年在靖胜军之中,只是很普通的基层武吏,名声不及徐武宣、徐武碛,但他们这一批人乃是桐柏山寇出身,在靖胜军还是人所皆知——这也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
范、史等家世代为王氏家将,也世代在靖胜军担任武吏,这也是靖胜军旧卒都应该知晓的事情。
“小范爷,可还认得我葛旬!”一个老卒走出来,身形枯瘦,身上的皮甲有些松垮,胡子绞得干净,但脸皮枯皱,皮盔露出的乱发都已霜白——他有些难以置信的从挤挤挨挨的乱兵后面走出来,嗫嚅朝范雍叫道。
“葛旬叔!真是葛旬叔——你都多大年纪了,怎么还在军中?”范雍盯住那老卒看了一会儿,激动地跳下马来,也不管大多数乱兵还没有放下兵器,一把抓住老卒的枯瘦如柴的胳膊上下打量,惊讶的问道,“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你与其他几人不是都已离开泾州了吗,怎么会在军中,会在这里?”
“葛孝、葛成!你们快放下兵刃,来见小范爷!”
老卒叫人群里叫了两名身形瘦小的兵卒出来,跟范雍解释道,
“从泾州狱中救出七爷后,我是逃往秦州,最初时也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甚是快活,但后来在路上遇到一个女子,携着葛孝、葛成兄弟二人奄奄一息差点饿死在路上,我嘛一时心软,就搭伙过起日子。我老葛家打那之后,算是有人过继香火了,但我实在没有其他手段养活他们娘仨儿,就又投了军!”
“少帅、七将军跟我都在楚山,你应该有听说吧?你怎么不来找我们?”范雍问道。
“小范爷,你看我胡子头发都白了,在军中还没有混出头脸来,哪有脸跑去找你与七将军叙旧啊!不怕被人嫌弃啊!”老卒嗫嚅说道。
“葛旬叔,你这可是嫌弃我了啊?你们且随我过来,等会我领你们去见七将军、节帅!”范雍拉着葛旬父子三人走到周景以及率领义军兵卒围住河滩守军的韩昌甫面前,说道,“七将军当年被困泾州狱中,共有五人与我一并营救七将军出来——之后为逃避追捕,我们出泾州之后就各自藏匿,葛旬叔便是五人之一!”
“我对葛爷有印象,不知道葛爷可还识得周景?”周景朝葛旬拱手行礼。
“认得,认得,”葛旬说道,“你们一波都是从桐柏山出来的,凶得很,王帅却用你们为亲卫,小范爷他们还很不服气呢,说王帅胳膊肘往外拐,没事对盗寇亲近,也不怕你们脑后有反骨!”
“……”范雍“哈哈”笑了两声,打断葛旬,说道,“陈年旧事待有酒时,葛旬叔你再数落,现在我们还有要事做办——这些兵卒里,葛旬叔你可知道还有谁在靖胜军从过军,或与靖胜军有故旧之情?”
“小范将军,我……”
陆续又有七人站出来自报与靖胜军的渊源。
有这一变故打岔,被围于河滩之上的五六百守军也是彻底失去抵抗的意愿,纷纷放下兵械,表示投降……
第六十三章 战书
蔡河从广利门进入汴梁外城,从里城南中门朱雀门楼前流淌而过,龙津桥横卧在朱雀门前的蔡河之上,似一道飞虹。
龙津桥以北,穿过朱雀门,直至北面的州桥,两侧铺楼林立,曾几何时这里是汴梁城里最为著名的美食街:
当街水饭、熝肉、干脯、獾儿、野狐,鹅鸭鸡兔、肚肺鳝鱼、包子鸡皮、腰肾鸡碎、旋煎羊白肠、鲊脯、烩冻鱼头、批切羊头、姜辣萝卜、水晶鲙、猪脏、煎夹子等等,几乎包罗世间美食。
龙津桥往南则是太学、国子监所在地。
虽说太学、国子监乃是当世读书人的圣地,但左右街巷除了居住数以万计的人家,杀猪巷等地也是汴梁最具盛名的妓馆聚集之所。
不计其数的大小妓寨楚馆几乎将太学、国子监包围得水泄不通,叫当世最心高傲的那一小撮读书人,真正领教到什么叫市井气息,什么叫红尘美人,什么叫清静幽然见鬼去……
然而此间早不复往昔的红尘繁华。
数以十万计的民众逃出汴梁,到处都是倒塌烧残的屋舍楼铺。太学、国子监以及中一观等道观寺庙,也都在战火中损毁。
伪楚此时还只顾着百般压榨城中残存的民众,没有想到要收拾一地的狼藉。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