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那封没有写完的遗诏,是缨云公主拿起,在得到建继帝的默许之后再送到徐怀手中,又或者就是建继帝要缨云确保送到徐怀手中,对外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封遗诏最后落入绍隆帝手里,都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这两者的微妙,对破开徐怀的心障却有本质的不同。
    前者乃是建继帝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使徐怀专擅行事;后者则是建继帝生前以一切相托。
    “娶我吧,让一切都顺理成章,不要叫我再等了,你知道我是愿意的。”缨云说过这话,便朝车驾走去,留下众人在长堤之上对望……
    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
    城西新建的都亭驿乃是两百余间屋舍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这一日先是皇城司派员将都亭驿里里外外都检查过一遍,午后就有选锋军先遣侍卫接管内部的守卫,驿舍附近的街口巷道则由襄阳府军把守。
    虽说徐怀不喜铺张,但附近民众看到驿舍内外守卫森严的架势,也都知道今日不同往时,必然是有极重要的人物要入住都亭驿之中。
    周鹤、顾藩、钱择瑞等人车驾也早早赶到都亭驿在此恭候。
    一路车马劳顿,徐怀简单寒暄几句就先往起居院舍洗漱收拾一二,等换身衣袍再出来与诸公畅谈。
    韩圭却是不顾路途的疲惫,拉住刘望师以及潘成虎、陈子箫二人,先陪同周鹤、顾藩、钱择瑞诸公先往宴厅叙旧。
    在宴厅坐下,韩圭也是迫不及待的将鱼梁坪长堤发生的事情,说于周鹤、顾藩、钱择瑞等人知晓。
    “真的?”周鹤、顾藩二人皆是惊喜,钱择瑞则是又疑又喜。
    “那还能有假的?”韩圭笑着反问道,“我与刘公、子箫、潘公皆在长堤之上,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缨云殿下身边可有人在?”周鹤问道。
    周鹤不是怀疑韩圭拉着刘师望、钱择瑞、潘成虎一起编造谎言,而是考虑到整件事后续谁来推动下去。
    他们这边显然不能太过迫切、急切,不然很难避免给世人留下“相行逼迫”的错觉,最好还得是与司空府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先帝遗臣出面张罗。
    若非如此,难道他们想不到这点?
    最合适的人选,周鹤此时也能想到两人,一是胡楷,一是刘献,但是又要如何说服胡楷、刘献愿意出面?
    胡楷、刘献二人此时都不在襄阳,就算他们人在襄阳,也不可能拉着他们直接跑到缨云公主跟前求证吧?
    倘若齐王府有人在场,加以佐证,就能省去一些尴尬。
    “齐王府宾客袁枢当时就在缨云殿下身边。”韩圭说道。
    “袁枢在场就好。”周鹤拍着大腿,兴奋得斑白胡须都抖动起来。
    袁枢早年就是胡楷僚属,曾出任蔡州防御使司主簿,又曾在枢密院任佥事官。
    胡楷被贬横州,袁枢亦从枢密院去职;只因他年岁已大,就没有随胡楷、胡渝父子前往横州赴任。
    逃京事变之后,胡渝归京任齐王府詹事,袁枢也入齐王府任宾客,教导齐王赵寅课业。
    “韩先生以为胡公、刘公谁更适合出来做这个媒?”顾藩双手撑住长案,身子前倾,目光灼灼的询问韩圭。
    袁枢、胡渝既是缨云公主身边的臣属,又是胡楷子僚,由他们将消息传出去,自然能取信于人,当中能省去太多的麻烦。
    “周相、顾相或可荐刘公为齐王傅。”韩圭说道。
    建继帝于襄阳登基即皇帝位,刘献时任荆湖北路经略使。焦陂之败,致宣武军覆灭,刘献削职为民,后建邺帝又用刘献出知武州,协助高峻阳整饬西秦岭防务。刘献受高峻阳排挤,矛盾日益深重,最终于绍隆四年致仕。
    迁都襄阳后,徐怀曾想举荐刘献,但为刘献所拒。
    不过,在韩圭看来,刘献依旧是比胡楷更合适的人选。
    不是说胡楷资历不如刘献。
    相反是胡楷资历太足了,韩圭以为胡楷或许会默认一些事情,却不愿意亲自站出来为这事奔走。
    逃京事变之后,史轸、韩圭以及顾藩、周鹤等人就已经在考虑禅让之事,在他们眼里,甚至绍隆帝以及此时仍然被囚于漠北的天宣年都不是最主要的障碍。
    前朝末年,恭帝幼年登基,太后临朝称制,国人相疑,太祖皇帝众望所归,黄袍加身,接受恭帝禅让即皇帝位,开创大越延续迄今逾一百七十年的基业。
    因此从大越的法统上,天子昏聩无能,致天下亡疲,众望所归者禅继皇位开创新朝,还是颇有一番说辞的;至少朝野并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对声音出现。
    反对者如葛氏、高氏,都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近年来他们一方面上表奏请还都汴梁,一方面在其辖境宣扬建继帝的功绩,奏请立齐王寅为储。
    天下倾圮之际,建继帝奔走河洛、河中、泽潞御虏,于襄阳登基又殚精竭虑组织天下兵马,建立秦岭-淮河防线,保住半壁江山,为大越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这是谁都无法抹除的功绩。
    且不管徐怀功绩如何,但他得建邺帝拔擢草莽之间,却又是世人所公认的事实。
    第二次淮南会战时,建邺水师为赤扈歼灭,建邺城外虏骑驰骋杀戮,魏楚钧曾主张立齐王为储,以拉拢先帝遗臣,挽回潜邸系及绍隆帝破灭的声望;奈何绍隆帝未从其计,以致彻底失去先帝遗臣一系的支持。
    要不然的话,现在大越朝野是什么格局,还真难预料。
    虽说时至今日司空府权势更大,声望更隆,甚至此时就着手安排禅让之事,也没有问题,但历史评价却难逃瑕疵。
    历史评价并非是虚妄的,也并非简单是个人身后之名的权衡,而是要考虑“得国不正”的历史评价,极可能会给新朝埋下动荡的隐患——此时朝野反对势力并不单纯就葛伯奕、高峻阳这些人,更主要的还是从内心深处畏惧以及抵触新政的,庞大之极的士绅群体。
    缨云公主与徐怀的婚事,除了能最大限度消弥日后动荡的隐患外,更能解决眼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
    钱择瑞、刘师望、刘衍、杨祁业、陈缙、凌坚、余珙、余整、韩文德、乔继恩、陈由贵等先帝遗臣,从此可以真正放下心障,彻底融入司空府。
    朱沆、胡楷、刘献等人算是先帝遗臣的顽固派,可以预见他们的态度也会因婚事会发生变化;韩圭、顾藩他们甚至希望由刘献出面推动婚事。
    顾继迁、顾琮父子所主掌的东川路,这些年来与京襄(楚山)协同作战密切,也保持较好的私谊。
    然而在逃京事变之后,哪怕与司空府的协同作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双方军事合作层面的联络没有中断过,也无意加强对东川路地方的控制,州县官员始终接受中枢的任命,但哪怕是在韩时良率龙武军做出选择之后,顾氏在根本性的抉择上却依旧保持沉默。
    说到底顾氏还是以先帝遗臣自居。
    没有办法,先帝遗臣还是太要脸面了:
    刘献不仕,胡楷闲居横州不归襄阳,而刘衍、钱择瑞等人也多次表示要致仕还归田园。
    然而也恰恰是这些人太要脸面,汴梁沦陷后天下才没有彻底的崩坏。
    要不然楚山也是独木难支。
    缨云公主与徐怀的婚事,使得徐怀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先帝的政治遗产。
    这不仅能令胡楷、刘献等人不会成为日后的障碍,不仅能令骁胜军、宣武军以及靖胜军也将变得与天雄军、选锋军再无区别,彻底成为司空府的嫡系,东川路的问题也将随之迎刃而解。
    要不是他们这边不能表现得太急切,周鹤都要拉上顾藩等人赶往齐王府,给缨云公主问安去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
    荆南制置安抚使后宅的小园里,竹篁小亭之中凉风习习,却没有七月潭州治长沙城的酷热,朱沆与女婿周延坐在小亭里对弈。
    朱桐与忠心耿耿的老家将吕文虎,立在一旁说话。
    “吐蕃那边是艰苦了一些,我前次走了一趟,都脱层皮回来,但吕靖想更上一层楼,还得咬牙在贡嘎山多坚持几年,”朱桐悠哉的摇着蒲扇,说道,“谁功劳多、谁更能吃苦耐劳,司空府都有帐算得清清楚楚,不会亏待了谁。再者说了,开疆拓土这是要进青史的。我真要在使相跟前求情,将吕靖调回内地,到某个州府当个都指挥使、都虞侯,或者直接塞到徐心庵手下任事,都不是难事,但吕靖他自己乐意吗?”
    缨云公主与徐怀大婚的消息传出后,朱桐却担心他父亲那榆木疙瘩一样的脑筋,仅是写信相告或不能令其抹下面子转变,这次特意告假携妻儿来到潭州探望。
    如今朱芝携妻儿在黎州坐镇,朱桐则将家安在襄阳。
    朱沆除了老妻及吕文虎等家将奴婢随同来到潭州赴任,此时大女儿朱多金一家也住在潭州。
    汴梁沦陷后,朱多金新嫁夫周延原任浙东路润州通判,逃京事变发生时,因其父病逝辞任归家守孝而逃过一劫;周延守孝期满后,就与朱多金二人带着奴仆,赶到潭州投奔朱沆。
    朱沆身为荆南制置安抚使,周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又担任过知县、通判等差遣,朱沆举荐周延,又或者使周延前往襄阳,参加吏部的选官,谋个一官半职,自非难事。
    却是朱沆拿两个儿子没辙,却也不愿向司空府低头,因此周延在潭州晃荡了两年,一直未授实职。
    却是吕靖等朱府家将子弟,随朱芝赴任黎州之后,或在黎州出任吏事,或从军协同燕西郡国征战,都有不错的发展。
    不过,吐蕃终究是苦寒之地,令父母家人牵挂。
    吕文虎的妻子乃是朱桐的乳娘,这次见朱桐来潭州探亲,就忍不住求情,想将儿子吕靖调回内地任事。
    朱桐没办法跟吕靖的母亲讲道理,只能跟吕文虎唠叨几句。
    吕文虎笑着说道:“吕靖早就成家立业了,凡事自有主张,哪里轮得到我这个老家伙去唠叨?”
    “大婚日子定在冬至,但此时各种筹措,都是谁在做?再个,大婚之后缨云她倘若去了泌阳,齐王怎么办,也要跟着去泌阳吗?”朱多金好奇的问道。
    “大婚之事,襄阳这边都是舅舅府上在张罗,”朱桐说道,“泌阳正紧急给齐王专门建一座府邸,虽说不大,却是能供一部分人暂居,也方便缨云照顾,等齐王成年之后再回襄阳不迟!”
    “那个小寡妇能有什么见识?”朱多金对她舅舅武威郡王赵翼当年离开桐柏山时,竟然将临时搭伙的小媳妇带出来接受册封郡王妃,一直看不顺眼,此时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嘀咕道,“这么大的事情,真要都交给她去做,指不定闹出什么不体面的笑话来!”
    “是啊,舅娘她心里也直发忤,怕诸事思虑不周到,还想推脱不肯接手呢,却不想现在汴梁城里除了她,又哪里找得到能信任,又懂这种种规仪的人啊?”朱桐说道,“你跟娘却是懂的,但你们都在潭州,也是鞭长莫及啊!”
    “我跟娘却是可以回襄阳小住一段时间……”朱多金窥着父亲朱沆的脸色,小声嘀咕道。
    “离开襄阳也有好些年了,迁都时就短短住了两个月,一晃三四年过去了,也该回去看一眼了。”荣乐郡主意有所指的附和说道。
    “就怕爹爹身边离不开娘照顾……”朱多金说道。
    “他这老家伙有什么需要我照顾的,我看他巴不得我去襄阳,他好出去花天酒地!”荣乐郡主不忿说道。
    “……”朱沆不想听老妻、长女站亭子里一唱一和的挤兑自己,将棋子扔棋盘上,头也不回的走出小亭,往偏院走去。
    “你看看,你爹到潭州后,脾气可是一天天见涨了,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使脸色给我们看,可越来越有封疆大吏的架势了;好像是我们这辈子欠他似的。”荣乐郡主气鼓鼓的说道。
    朱桐笑了笑,跟着他父亲朱沆身后,往偏院追过去。
    见朱桐从后面追过来,朱沆说道:“你娘、你姐姐乐意去襄阳张罗,你且领她们过去就是了,我还能将她们绑在潭州?”
    “父亲以靖平天下为志,此时盛世将开,父亲为何又郁郁寡欢?”朱桐问道。
    “真能如此轻易就迎来盛世吗?”
    朱沆还有颇有疑问的轻轻叹了一口气,拍庑廊围栏,示意朱桐坐下来陪他说说话,问道,
    “收复河洛、郑汴已经有两年多了,司空府打算何时收复齐鲁,又何时杀入关陕、河东,拯倒悬之万民?齐王长大成人之后,又如何处之?此外,新政在京襄、河淮等地铺开,乃是这些地方皆残,而京襄这些年又有数万老卒退役还归地方。不过新政想行之荆湖、江淮,就非易事,而天下终有靖平之日,等到武偃文修之时,司空府又以何法治天下?”
    “这些可都是司空府的绝密消息,爹爹可真想听?爹爹,你可想清楚了,这张网钻进去,可就没有脱身的机会了啊?”朱桐开玩笑道。
    朱沆也没有心情跟朱桐斗气,形势已是如此,他更关心往后局势能否更平稳的过渡,不出什么动荡。
    朱桐说道:
    “北伐之事,司空府一直都没有放松筹措,但选锋军的扩编、龙武军的整编都需要时间,因此停顿了两三年,但此时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也许入秋后就会发动,不一定要等大婚过后……”
    “……而齐王长大成人,应该可以效仿西燕郡国——徐怀志也不会仅限于收复河东、关陕、河北等地就收兵甲归库、放马归山。目前已经进入司空府的视野之内,除了色莫岗、木雅热岗等吐蕃东部地区以及云燕十六州外,还有河西、河湟、漠南、辽东以及大理等地,这也是司空府近年更积极扩编骑兵的关键。更远一些的,有高丽、扶桑、安南、蒲甘及西域诸邦,将来也不会不考虑,但这些地域远僻难驯,即便勉强征服,也难以直接驯化经制,还需要以世袭藩国治之,到时候不愁没有齐王的安身之所。至于新政延续之难点,司空府诸公也有疑虑,但徐怀说,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这话并非亘古不变之理。魏晋时一亩十斛,就谓之良田,然今时在荆北稻麦连作,年收四百斤以上才算得上良田,年收五百斤以上的水田也早非孤例。这便是物力之发展,只是千百年来耕种之增长缓慢,因此感受不深。不过,此值大争之世,物力之发展也日新月益。天宣年磁州都作院征募役夫三万余众,年冶铁料二百万斤,便称天下之最,而今日云阳铁场,开矿冶铁募工也仅有三万余众,但年冶铁料一万五千万斤,是磁州都作院七十余倍,是何其之盛也?然而这也非司空府孤例,又比如今时泌阳工造院募工三万余众,纺纱织布可当三十万眷力,又是外人所能想象?然而这一切,徐怀说只是物力飞速发展之始。司空府之所以要解除宗法对乡野之治理,也是为物力发展解开枷锁。不过,江淮荆湖等地,这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司空府不会谋求一蹴而就。虽说在徐怀眼里,这一切才是开始,但已足以横扫天下了……”
    虽说在逃京事变后,朱沆出任荆湖南路制置安抚使坐镇一方,但他现在也接触不了代表司空府目前真正实力的几个核心数据。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那封没有写完的遗诏,是缨云公主拿起,在得到建继帝的默许之后再送到徐怀手中,又或者就是建继帝要缨云确保送到徐怀手中,对外人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那封遗诏最后落入绍隆帝手里,都已经不存在了。
    不过这两者的微妙,对破开徐怀的心障却有本质的不同。
    前者乃是建继帝迫于当时的形势,不得不使徐怀专擅行事;后者则是建继帝生前以一切相托。
    “娶我吧,让一切都顺理成章,不要叫我再等了,你知道我是愿意的。”缨云说过这话,便朝车驾走去,留下众人在长堤之上对望……
    第二百六十章 婚事
    城西新建的都亭驿乃是两百余间屋舍鳞次栉比的建筑群,这一日先是皇城司派员将都亭驿里里外外都检查过一遍,午后就有选锋军先遣侍卫接管内部的守卫,驿舍附近的街口巷道则由襄阳府军把守。
    虽说徐怀不喜铺张,但附近民众看到驿舍内外守卫森严的架势,也都知道今日不同往时,必然是有极重要的人物要入住都亭驿之中。
    周鹤、顾藩、钱择瑞等人车驾也早早赶到都亭驿在此恭候。
    一路车马劳顿,徐怀简单寒暄几句就先往起居院舍洗漱收拾一二,等换身衣袍再出来与诸公畅谈。
    韩圭却是不顾路途的疲惫,拉住刘望师以及潘成虎、陈子箫二人,先陪同周鹤、顾藩、钱择瑞诸公先往宴厅叙旧。
    在宴厅坐下,韩圭也是迫不及待的将鱼梁坪长堤发生的事情,说于周鹤、顾藩、钱择瑞等人知晓。
    “真的?”周鹤、顾藩二人皆是惊喜,钱择瑞则是又疑又喜。
    “那还能有假的?”韩圭笑着反问道,“我与刘公、子箫、潘公皆在长堤之上,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缨云殿下身边可有人在?”周鹤问道。
    周鹤不是怀疑韩圭拉着刘师望、钱择瑞、潘成虎一起编造谎言,而是考虑到整件事后续谁来推动下去。
    他们这边显然不能太过迫切、急切,不然很难避免给世人留下“相行逼迫”的错觉,最好还得是与司空府关系不那么密切的先帝遗臣出面张罗。
    若非如此,难道他们想不到这点?
    最合适的人选,周鹤此时也能想到两人,一是胡楷,一是刘献,但是又要如何说服胡楷、刘献愿意出面?
    胡楷、刘献二人此时都不在襄阳,就算他们人在襄阳,也不可能拉着他们直接跑到缨云公主跟前求证吧?
    倘若齐王府有人在场,加以佐证,就能省去一些尴尬。
    “齐王府宾客袁枢当时就在缨云殿下身边。”韩圭说道。
    “袁枢在场就好。”周鹤拍着大腿,兴奋得斑白胡须都抖动起来。
    袁枢早年就是胡楷僚属,曾出任蔡州防御使司主簿,又曾在枢密院任佥事官。
    胡楷被贬横州,袁枢亦从枢密院去职;只因他年岁已大,就没有随胡楷、胡渝父子前往横州赴任。
    逃京事变之后,胡渝归京任齐王府詹事,袁枢也入齐王府任宾客,教导齐王赵寅课业。
    “韩先生以为胡公、刘公谁更适合出来做这个媒?”顾藩双手撑住长案,身子前倾,目光灼灼的询问韩圭。
    袁枢、胡渝既是缨云公主身边的臣属,又是胡楷子僚,由他们将消息传出去,自然能取信于人,当中能省去太多的麻烦。
    “周相、顾相或可荐刘公为齐王傅。”韩圭说道。
    建继帝于襄阳登基即皇帝位,刘献时任荆湖北路经略使。焦陂之败,致宣武军覆灭,刘献削职为民,后建邺帝又用刘献出知武州,协助高峻阳整饬西秦岭防务。刘献受高峻阳排挤,矛盾日益深重,最终于绍隆四年致仕。
    迁都襄阳后,徐怀曾想举荐刘献,但为刘献所拒。
    不过,在韩圭看来,刘献依旧是比胡楷更合适的人选。
    不是说胡楷资历不如刘献。
    相反是胡楷资历太足了,韩圭以为胡楷或许会默认一些事情,却不愿意亲自站出来为这事奔走。
    逃京事变之后,史轸、韩圭以及顾藩、周鹤等人就已经在考虑禅让之事,在他们眼里,甚至绍隆帝以及此时仍然被囚于漠北的天宣年都不是最主要的障碍。
    前朝末年,恭帝幼年登基,太后临朝称制,国人相疑,太祖皇帝众望所归,黄袍加身,接受恭帝禅让即皇帝位,开创大越延续迄今逾一百七十年的基业。
    因此从大越的法统上,天子昏聩无能,致天下亡疲,众望所归者禅继皇位开创新朝,还是颇有一番说辞的;至少朝野并不会有太激烈的反对声音出现。
    反对者如葛氏、高氏,都很清楚这一点。
    因此近年来他们一方面上表奏请还都汴梁,一方面在其辖境宣扬建继帝的功绩,奏请立齐王寅为储。
    天下倾圮之际,建继帝奔走河洛、河中、泽潞御虏,于襄阳登基又殚精竭虑组织天下兵马,建立秦岭-淮河防线,保住半壁江山,为大越赢得难得的喘息之机,这是谁都无法抹除的功绩。
    且不管徐怀功绩如何,但他得建邺帝拔擢草莽之间,却又是世人所公认的事实。
    第二次淮南会战时,建邺水师为赤扈歼灭,建邺城外虏骑驰骋杀戮,魏楚钧曾主张立齐王为储,以拉拢先帝遗臣,挽回潜邸系及绍隆帝破灭的声望;奈何绍隆帝未从其计,以致彻底失去先帝遗臣一系的支持。
    要不然的话,现在大越朝野是什么格局,还真难预料。
    虽说时至今日司空府权势更大,声望更隆,甚至此时就着手安排禅让之事,也没有问题,但历史评价却难逃瑕疵。
    历史评价并非是虚妄的,也并非简单是个人身后之名的权衡,而是要考虑“得国不正”的历史评价,极可能会给新朝埋下动荡的隐患——此时朝野反对势力并不单纯就葛伯奕、高峻阳这些人,更主要的还是从内心深处畏惧以及抵触新政的,庞大之极的士绅群体。
    缨云公主与徐怀的婚事,除了能最大限度消弥日后动荡的隐患外,更能解决眼下很多悬而未决的难题。
    钱择瑞、刘师望、刘衍、杨祁业、陈缙、凌坚、余珙、余整、韩文德、乔继恩、陈由贵等先帝遗臣,从此可以真正放下心障,彻底融入司空府。
    朱沆、胡楷、刘献等人算是先帝遗臣的顽固派,可以预见他们的态度也会因婚事会发生变化;韩圭、顾藩他们甚至希望由刘献出面推动婚事。
    顾继迁、顾琮父子所主掌的东川路,这些年来与京襄(楚山)协同作战密切,也保持较好的私谊。
    然而在逃京事变之后,哪怕与司空府的协同作战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双方军事合作层面的联络没有中断过,也无意加强对东川路地方的控制,州县官员始终接受中枢的任命,但哪怕是在韩时良率龙武军做出选择之后,顾氏在根本性的抉择上却依旧保持沉默。
    说到底顾氏还是以先帝遗臣自居。
    没有办法,先帝遗臣还是太要脸面了:
    刘献不仕,胡楷闲居横州不归襄阳,而刘衍、钱择瑞等人也多次表示要致仕还归田园。
    然而也恰恰是这些人太要脸面,汴梁沦陷后天下才没有彻底的崩坏。
    要不然楚山也是独木难支。
    缨云公主与徐怀的婚事,使得徐怀可以名正言顺的继承先帝的政治遗产。
    这不仅能令胡楷、刘献等人不会成为日后的障碍,不仅能令骁胜军、宣武军以及靖胜军也将变得与天雄军、选锋军再无区别,彻底成为司空府的嫡系,东川路的问题也将随之迎刃而解。
    要不是他们这边不能表现得太急切,周鹤都要拉上顾藩等人赶往齐王府,给缨云公主问安去了。
    第二百六十一章 潭州
    荆南制置安抚使后宅的小园里,竹篁小亭之中凉风习习,却没有七月潭州治长沙城的酷热,朱沆与女婿周延坐在小亭里对弈。
    朱桐与忠心耿耿的老家将吕文虎,立在一旁说话。
    “吐蕃那边是艰苦了一些,我前次走了一趟,都脱层皮回来,但吕靖想更上一层楼,还得咬牙在贡嘎山多坚持几年,”朱桐悠哉的摇着蒲扇,说道,“谁功劳多、谁更能吃苦耐劳,司空府都有帐算得清清楚楚,不会亏待了谁。再者说了,开疆拓土这是要进青史的。我真要在使相跟前求情,将吕靖调回内地,到某个州府当个都指挥使、都虞侯,或者直接塞到徐心庵手下任事,都不是难事,但吕靖他自己乐意吗?”
    缨云公主与徐怀大婚的消息传出后,朱桐却担心他父亲那榆木疙瘩一样的脑筋,仅是写信相告或不能令其抹下面子转变,这次特意告假携妻儿来到潭州探望。
    如今朱芝携妻儿在黎州坐镇,朱桐则将家安在襄阳。
    朱沆除了老妻及吕文虎等家将奴婢随同来到潭州赴任,此时大女儿朱多金一家也住在潭州。
    汴梁沦陷后,朱多金新嫁夫周延原任浙东路润州通判,逃京事变发生时,因其父病逝辞任归家守孝而逃过一劫;周延守孝期满后,就与朱多金二人带着奴仆,赶到潭州投奔朱沆。
    朱沆身为荆南制置安抚使,周延正儿八经的科举出身,又担任过知县、通判等差遣,朱沆举荐周延,又或者使周延前往襄阳,参加吏部的选官,谋个一官半职,自非难事。
    却是朱沆拿两个儿子没辙,却也不愿向司空府低头,因此周延在潭州晃荡了两年,一直未授实职。
    却是吕靖等朱府家将子弟,随朱芝赴任黎州之后,或在黎州出任吏事,或从军协同燕西郡国征战,都有不错的发展。
    不过,吐蕃终究是苦寒之地,令父母家人牵挂。
    吕文虎的妻子乃是朱桐的乳娘,这次见朱桐来潭州探亲,就忍不住求情,想将儿子吕靖调回内地任事。
    朱桐没办法跟吕靖的母亲讲道理,只能跟吕文虎唠叨几句。
    吕文虎笑着说道:“吕靖早就成家立业了,凡事自有主张,哪里轮得到我这个老家伙去唠叨?”
    “大婚日子定在冬至,但此时各种筹措,都是谁在做?再个,大婚之后缨云她倘若去了泌阳,齐王怎么办,也要跟着去泌阳吗?”朱多金好奇的问道。
    “大婚之事,襄阳这边都是舅舅府上在张罗,”朱桐说道,“泌阳正紧急给齐王专门建一座府邸,虽说不大,却是能供一部分人暂居,也方便缨云照顾,等齐王成年之后再回襄阳不迟!”
    “那个小寡妇能有什么见识?”朱多金对她舅舅武威郡王赵翼当年离开桐柏山时,竟然将临时搭伙的小媳妇带出来接受册封郡王妃,一直看不顺眼,此时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嘀咕道,“这么大的事情,真要都交给她去做,指不定闹出什么不体面的笑话来!”
    “是啊,舅娘她心里也直发忤,怕诸事思虑不周到,还想推脱不肯接手呢,却不想现在汴梁城里除了她,又哪里找得到能信任,又懂这种种规仪的人啊?”朱桐说道,“你跟娘却是懂的,但你们都在潭州,也是鞭长莫及啊!”
    “我跟娘却是可以回襄阳小住一段时间……”朱多金窥着父亲朱沆的脸色,小声嘀咕道。
    “离开襄阳也有好些年了,迁都时就短短住了两个月,一晃三四年过去了,也该回去看一眼了。”荣乐郡主意有所指的附和说道。
    “就怕爹爹身边离不开娘照顾……”朱多金说道。
    “他这老家伙有什么需要我照顾的,我看他巴不得我去襄阳,他好出去花天酒地!”荣乐郡主不忿说道。
    “……”朱沆不想听老妻、长女站亭子里一唱一和的挤兑自己,将棋子扔棋盘上,头也不回的走出小亭,往偏院走去。
    “你看看,你爹到潭州后,脾气可是一天天见涨了,稍有不顺心的事就使脸色给我们看,可越来越有封疆大吏的架势了;好像是我们这辈子欠他似的。”荣乐郡主气鼓鼓的说道。
    朱桐笑了笑,跟着他父亲朱沆身后,往偏院追过去。
    见朱桐从后面追过来,朱沆说道:“你娘、你姐姐乐意去襄阳张罗,你且领她们过去就是了,我还能将她们绑在潭州?”
    “父亲以靖平天下为志,此时盛世将开,父亲为何又郁郁寡欢?”朱桐问道。
    “真能如此轻易就迎来盛世吗?”
    朱沆还有颇有疑问的轻轻叹了一口气,拍庑廊围栏,示意朱桐坐下来陪他说说话,问道,
    “收复河洛、郑汴已经有两年多了,司空府打算何时收复齐鲁,又何时杀入关陕、河东,拯倒悬之万民?齐王长大成人之后,又如何处之?此外,新政在京襄、河淮等地铺开,乃是这些地方皆残,而京襄这些年又有数万老卒退役还归地方。不过新政想行之荆湖、江淮,就非易事,而天下终有靖平之日,等到武偃文修之时,司空府又以何法治天下?”
    “这些可都是司空府的绝密消息,爹爹可真想听?爹爹,你可想清楚了,这张网钻进去,可就没有脱身的机会了啊?”朱桐开玩笑道。
    朱沆也没有心情跟朱桐斗气,形势已是如此,他更关心往后局势能否更平稳的过渡,不出什么动荡。
    朱桐说道:
    “北伐之事,司空府一直都没有放松筹措,但选锋军的扩编、龙武军的整编都需要时间,因此停顿了两三年,但此时条件已经基本成熟,也许入秋后就会发动,不一定要等大婚过后……”
    “……而齐王长大成人,应该可以效仿西燕郡国——徐怀志也不会仅限于收复河东、关陕、河北等地就收兵甲归库、放马归山。目前已经进入司空府的视野之内,除了色莫岗、木雅热岗等吐蕃东部地区以及云燕十六州外,还有河西、河湟、漠南、辽东以及大理等地,这也是司空府近年更积极扩编骑兵的关键。更远一些的,有高丽、扶桑、安南、蒲甘及西域诸邦,将来也不会不考虑,但这些地域远僻难驯,即便勉强征服,也难以直接驯化经制,还需要以世袭藩国治之,到时候不愁没有齐王的安身之所。至于新政延续之难点,司空府诸公也有疑虑,但徐怀说,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这话并非亘古不变之理。魏晋时一亩十斛,就谓之良田,然今时在荆北稻麦连作,年收四百斤以上才算得上良田,年收五百斤以上的水田也早非孤例。这便是物力之发展,只是千百年来耕种之增长缓慢,因此感受不深。不过,此值大争之世,物力之发展也日新月益。天宣年磁州都作院征募役夫三万余众,年冶铁料二百万斤,便称天下之最,而今日云阳铁场,开矿冶铁募工也仅有三万余众,但年冶铁料一万五千万斤,是磁州都作院七十余倍,是何其之盛也?然而这也非司空府孤例,又比如今时泌阳工造院募工三万余众,纺纱织布可当三十万眷力,又是外人所能想象?然而这一切,徐怀说只是物力飞速发展之始。司空府之所以要解除宗法对乡野之治理,也是为物力发展解开枷锁。不过,江淮荆湖等地,这会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司空府不会谋求一蹴而就。虽说在徐怀眼里,这一切才是开始,但已足以横扫天下了……”
    虽说在逃京事变后,朱沆出任荆湖南路制置安抚使坐镇一方,但他现在也接触不了代表司空府目前真正实力的几个核心数据。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