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秦凤行营除了经营天水防线外,还将在陈仓、祁山等地建造军垒坞寨,从北线完成对西秦路的封锁——这也是确认高氏冥顽不化,不惜与赤扈人勾结也要妄图行裂土割据之事后,军情参谋司早就拟定的策略。
    灵武行营在经营横山防线的同时,韩时良则主张接下来需要不断派遣精锐兵马,对占据整个西套平原的灵武地区进行不间断的军事袭扰,甚至不惜摧毁田宅,将这一地区的党项人强行驱赶或掳掠到关陕腹地安置。
    既然这一地区的党项人宁可充当赤扈人前驱,拒绝汉人入主,灵武行营短时间内也就没必要试图去降服他们。
    韩时良主张据横山防线,不断用各种军事手段,削弱乃至彻底摧毁横山以西灵武地区的军事潜力,除了要将赤扈人驱逐出去外,同时也要将那些不甘屈服的党项人驱逐出去或强迁到关陕腹地安置,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一片地区清空出来。
    北起石嘴山、西接贺兰山的西套平原,黄河从其间滔滔而过,乃是河西地区最为重要的农耕种植区之一。
    又由于西套平原往东,与陕西西北部的泾州、原州、环州、庆州及延州等地区之间,隔着数百里辽阔的荒漠高原(位于黄河几字弯怀抱之中的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环境恶劣,粮秣运输补给困难,因此作为西北重要农耕区的西套平原,对帝国日后统治贺兰山以西、以北的辽阔地域,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战略地位上能与西套平原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青唐羌旧都所在的河湟地区。
    倘若能将这两个地区的土著部族较为彻底的进行清理、驱逐,自然也方便日后迁入数十万计的汉民,彻底在这两个地区生根发芽、栖息繁衍下去——唯有在这两地站稳脚跟,帝国未来才能更从容不迫的统治万里辽阔的西北域。
    徐怀很快就批准韩时良经营横山防线、据横山防线袭扰、以腾换之策削弱西套平原的战略。
    从长安京兆府出发北上直抵延州的驰道,历代都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北地区的核心要道,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所修筑的最为著名的直道之一,之后汉晋隋唐都屡屡修缮——在大越立朝以来,延州道更是京兆府增援御羌防线的核心通道。
    这三四年来,延州道也是在新武关道之后优先得到修缮,确保粮秣等物资能源源不断的运抵灵武行营及朔方行营的驻防区。
    地形险峻复杂的横山与南侧的白于山,共同组成西套平原东翼的藩屏,也位于延州道的辐射范围之列,其南翼还有一条泾川道,经原州通往泾水上游的泾源,而后再经与泾水大体平行的鸡头道东入京兆府长安。
    韩时良最先做的,就是通过延州道及泾川道,将横山、白于山等地三四万党项人,强行迁往关陕腹地安置,再从关陕、河东等地征召一部分降附汉军出身的投诚辎兵及家小,填入横山、白于山地区,与守军一起巩固从东翼边缘包围西套平原(灵武地区)的防线。
    虽说整个中原地区,在经历赤扈人近二十年的惨烈蹂躏后,人口下降得厉害,但整个陕西行省还是有将近三百万的人口基数在。
    而党项国最为鼎盛之时,总人口也才三百万出头。
    作为党项旧都所在的兴庆府,这些年同样遭到极其惨烈的摧残,党项贵族要么被赤扈人屠杀,要么被俘虏到漠北,因此一度人丁繁茂的西套平原此时也剩不到三十万人口。
    依托中枢源源不断提供的物资支援,依托灵武行营五万精锐战兵,利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将栖息于西套平原上的党项人驱逐出去或强行迁到关陕腹地安置,同时从内地迁徙二十万左右的民众过来进行腾换,并非一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方案。
    而待完成这一步,灵武行营的步骑精锐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依托西套平原进攻贺兰山以西、以北地区,不仅粮秣补给相比以往能直接缩短上千里,军事行动也将更为快速、直接,而非以往动辄上千里、前途缥缈莫测的荒漠远征……
    绍隆十五、十六年,西线收复秦州、横山之后暂时就没有大的进展,同时期唐盘、顾琮所部则成功将北部防线推进到阴山南麓以及阴山以东的参合口一线,不断压缩镇南宗王府在阴山附近的控制地域,杨祁业所部更是成功收复辽东南部地区,彻底瓦解掉赤扈人对原大燕东京辽阳府及附近地区的统治。
    随着汉唐对北方以及东北地区前后历时千年的开拓,燕蓟、云朔以及辽东汉民比例都相当高,这也是大越立朝以来,对燕云地区念念不忘的根源所在——契丹崛起之后,占据燕云、辽东等地,也迅速自上而下实施汉化,大规模提拔汉人士子为官,实行汉俗汉礼,对汉民也采取积极的安抚措施。
    因此大越与契丹对峙一百五六十年以来,北地的汉民对中原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认同感,反而认为契丹人建立的王朝也是华夏正朔。
    契丹统治燕云、辽东等地时期,汉军也是其南部防御大越的重要军事组成力量。
    契丹灭亡之后,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南下,一个极为重要的征兵来源,就是从燕云、辽东签征汉民青壮。
    不过,燕云、辽东的汉民更多是随波逐流的心态,对中原也不存在多么强烈的排斥,甚至在文化认同上不存在任何的隔阂,更不要说敌对与仇视了。
    因此在杨祁业所部成功收复辽东南部地区,当地的汉民情绪也是相当稳定的接受现实——更不要说之前汉军、汉民对赤扈人此起彼伏的大规模反抗与暴动,乃是促使云朔地区得到提前收复的关键性因素。
    这也意味着辽东与燕云十六州重新融入中原,要比河西这些汉民早就被党项人、吐蕃人以及赤扈人屠杀、驱逐或藩化的地区,要容易得多。
    虽说汉唐以来,都是从辽东出兵去征服新罗半岛,但新罗半岛北部群山环伺的险峻地形与恶劣气候,也给历朝以来对新罗半岛的军事征服带去极其惨烈的代价。
    徐怀更清楚随着海航的日益成熟,水师从登州渡海,于新罗半岛南部的平原地区登岸,乃是征服新罗半岛更好的选择。
    因此在杨祁业率部征服辽东南部地区以及辽阳府后,徐怀就下令以杨祁业、燕小乙、杨霁等将吏为首,在辽阳筹建辽东行省,将统治秩序尽可能行之有效的延伸大鲜卑山深处。
    辽东行省除了两万精锐步骑驻守,除了清剿北部不甘雌伏的部族势力外,主要还是戒备、抵挡赤扈人有再次越过大鲜卑山东侵的可能。
    出兵征服新罗并不在辽东行省的核心任务之列,必要时也仅需派出一路偏师,配合隶属于山东行省的登州水师行动就足够了。
    辽东行省成立后,原燕蓟行营随之裁撤,约有两万精锐兵马随同燕蓟地区正式纳入河北行省管辖,而归属到河北行省兵马都部署司帐下听从调动,主要驻扎于朔州以东的蔚州,与云朔行营、朔方行营,共同保持对占据漠南草原的赤扈人的军事压制。
    整个绍隆十五、十六年,中枢更多的是往秦州防线、横山防线倾斜各种军事资源。
    虽然到十六年底时,韩时良对横山地区实施的汉夷腾换、清理策略执行都不到一年时间,涉及的范围还是仅仅局限于横山、白于山及附近地域,但已令以静惮宗王府为首的西路虏兵深为忌惮。
    虽说静惮宗王府以凉州武威为驻藩地,但以青唐城为核心的河湟地区以及以兴庆府城为核心的西套平原,实为凉州控扼河西的两翼藩屏重地,若失其一,相当于断其一臂。
    西路虏兵不甘心西套平原为灵武行营所蚕食,绍隆十六年底于兴庆府集结十万步骑进攻横山防线。
    韩时良亲率灵武行营主力固守横山诸寨,而使徐惮率骑兵,与从天水经泾川道北上的孙延观所部骑兵会合,从白于山南麓谷道西进,进入兴庆府以西寻歼虏兵后军人马,连战皆捷,最终于绍隆十七年春,迫使西路虏兵主力从横山撤围而走。
    于此同时,苏蕈率赵善、刘福金、吕靖等将再度统领万余骑兵从吐蕃高地杀入河湟地区,连破青唐等城,继而又赶在西路虏兵回撤之前,弃青唐等城沿湟水东进,杀入熙河故地,最终与蒋昂所部在岷山北麓会师,联手攻克熙州城,击退尾随追过来的虏骑,收复熙州。
    虽说绍隆十七年春,西线诸军并没有取得战略性压制赤扈人的大捷大胜,但一连串的作战胜利,已极大削弱了赤扈人对河湟、熙河及兴庆府等边翼战略要地的控制,也一洗绍隆十五年底接连受挫导致的耻辱。
    更为关键的,乃是西线诸军的骑兵经过持续不断的加强,再加上苏蕈率部北上会合,总规模增涨到五万余众,相对拥有六万精锐骑兵及五六万附从步卒的静惮宗王府西路虏兵,已经形成平分秋色之势。
    绍隆十七年春,徐怀也正式下令切断西秦路与外界的联络,勒令高峻阳、高峻堂及高明德、叶长滨等将吏前往襄阳自辩暗通胡虏之事,除此之外调王峻、程啸各率一万甲卒进入金州,与杜武所部一并接受刘师望的节制,只待高峻阳拒诏,便直接溯汉水而上,先夺汉中……
    ……
    ……
    初时高峻阳仍然心存幻想,遣使前往泌阳说项,意欲交出兵权,以汉中、利州等地交换世爵之赏。
    换在两年前,徐怀即便知道高家暗中与赤扈人媾和,但高家毕竟没有公开背叛,他也不想对高家太过吝啬——他即便不会同意高家裂土封藩,但使高氏世袭国公之位也不能说是刻薄。
    然而在葛家都护送永嘉郡王赵显渡海前往海外建立藩国,浙南都陆续并入两浙行省,高家却还妄想着与西路虏兵互为犄角,妄想割据熙州。
    也恰恰是没能提前解决西秦路的遗留问题,以致绍隆十五年没能照既定计划调派一路偏师从祁山道杀出,配合秦凤行营主力西进,致使绍隆十五年底的西线战事接连受挫,白白多损失了上万将卒的性命,徐怀此时又怎么可能再对高家宽容?
    何况此时徐怀已经公开质疑高家有通敌之嫌,此事倘若不进行彻查,给世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又怎么可能草草收场?
    徐怀召见高峻阳所遣使者,却是无意听其辩解,训斥一番后只是勒令他返回汉中催促高峻阳等人尽早成行前往襄阳请罪,莫再自误。
    一直到绍隆十七年八月,汉水上游汛季过去,高家都没有反应,甚至还不断从各地抽调兵马,加强汉中以东的防御。这时候刘师望留周良恭坐镇金州,他亲率三万步骑溯水西进征讨汉中。
    绍隆十四年,熙州旧吏以及西秦地方势力更多是寄望高家能仗着这些年御虏功绩以及对地方近二十年的经营,能使西秦路保持现状。
    然而两三年过去,他们眼睁睁看着秦凤行营先后收复天水,又在西秦岭深处建造坞堡,令西秦路彻底陷入豫王府嫡系兵马的合围之中,再到此时眼睁睁看着刘师望统领三万精锐水陆并进而来,又真有几人心甘情愿与高家捆绑在一起,跟横扫天下的豫王府嫡系精锐殊死一搏?
    更何况更为广大的基层军民,又有几人愿意追随高家对抗代表中枢征讨而来的王师?
    当然了,在正式出兵征讨汉中之前,豫王府也对西秦军中下层将卒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征讨檄文里点明仅高家有数几人有通敌之嫌,广大西秦军将卒依旧御虏有功,只是为高峻阳等人所蒙蔽,豫王府与司空府传诏出兵征讨汉中,也绝非是针对广大西秦军将卒。
    分布于汉水中游两岸的真符、城固、兴道等城,乃是汉中盆地拒征讨大军西进的东门户,但随着杜武率前锋兵马西进,真符、城固、兴道等城守军及地方官员都纷纷打开城门,无比平静的接受征讨大军的接管。
    高峻阳事前所派的熙州军将进入真符、城固、兴道督战,自以为这些人都是信任得过的嫡系,但这些人都相当配合的接受守军捆绑出城投降。
    等后续兵马接管真符、城固、兴道等城防务后,杜武又率前锋兵马前往汉中城以东的草凤坡扎下大营,然后投书城中,敦促守军将领打开城门接受整编,敦促高峻阳出城投降。
    见视为嫡系的熙州军将都不再受控制、不再听招呼,高峻阳心里就不再有半点幻想,于征讨大军在汉中城东扎下大营的当夜吞药自尽;次日高峻堂、叶长滨、高明德等人出城投降,汉中城于当日正式纳入中枢辖管。
    刘师望在抵达汉中之后,又分兵前往利州、武州等地接管防务及军政事务,解除各地西秦军的武装等候改编……
    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
    “高氏与胡虏密议之事,大理寺已经审明,除高峻阳在汉中畏罪自刭外,高峻堂、高明德、高韦陵、叶长滨等人皆有涉其事,叶长滨、高明德二人还多次秘密前往凉州面见商谈媾和之事。豫王的意思是,高家到底没有公开叛变,这些年三十多余子弟战死沙场,其情不可不悯,不能因个别人而株连全族,更不能抹杀高氏子弟及西秦将卒这些年浴血奋战的御虏功劳。虽说审刑司与大理寺经过合议,欲断长滨、高明德、高峻堂、高韦陵四人应处以斩刑,豫王反复权衡,最终以为减罪一等处置为妥,使四人携家小、眷属流徙边州;其他高氏族人革去官职后,视同西秦军卒武吏处置即可。西秦军需要裁撤,但将卒无论选择归乡或迁往河东、河北、陕西安置,豫王都要求各地军司按功授以田宅,地方上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御虏勋卒的待遇。要是陛下这边没有别的意见,这两天豫王府就会正式颁下令旨处置……”
    葛伯奕、葛钰统领兵马护送永嘉郡王赵显渡海前往吕宋建立永嘉郡国已有两年时间了,魏楚钧还是以中书舍人留在绍隆帝身边。
    这一天魏楚钧将高峻阳通敌案的卷宗,搬过来给绍隆帝阅看,说及豫王府对高家众人及西秦军的处置意见。
    魏楚钧最初还以为高家多少会给豫王府制造些麻烦,却没有想到整个西秦路最后几乎是兵不血刃被征讨军拿下。
    西秦军最终还是要裁撤掉,虽说兵卒加家小近二十万人都要迁往河东、河北、陕西等地安置,填充这些地区近二十年惨烈战事给带来的人丁缺口,但豫王府皆给他们御虏功卒的待遇,配授田宅,想必也不可能会有什么阻力。
    这差不多也是豫王府能给西秦军将卒最优惠的待遇了。
    甚至就连普通的高氏族人也都会给予御虏功卒的待遇,授以田宅。
    对高家的处置,豫王府自然是谈不上心狠手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心慈手软了,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表明豫王府已经足够自信,无需用杀戮行威吓之事。
    魏楚钧看得出绍隆帝对这样的处置结果,即便有唏嘘之感,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也确切如魏楚钧猜测,绍隆帝还是满意豫王府对高家宽容处置,要是看到高氏满门数百口都人头落地,他又岂能寝食得安?
    “西秦军卒都裁撤了,西秦路军政事务,豫王府那里又打算如何处置?”绍隆帝难得有兴致的问及豫王府接下来对西秦地方的处置。
    “听说豫王打算将东川路、西秦路并置秦川行省,暂时留刘师望执掌秦川行省,不再分而治之,”魏楚钧说道,“另外,顾藩负责草拟的《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豫王那边看过后,也送来襄阳来,看陛下有无需要添补的地方……”
    兵不血刃解决西秦路及高氏遗留问题后,绍隆帝退位也就顺理成章的摆上日程。
    绍隆帝退位之后他与诸妃嫔包括住地、岁费、尊号以及侍卫在内的安置条件,以及对被至今仍然被赤扈人囚于漠北的天宣帝及数千宗室子弟的营救,管护大越历代皇帝的陵寝等等事务,都需要在正式颁布退位诏书之前谈妥。
    豫王府就相关事宜也是讨论过多次,也征询过绍隆帝的意见,目前已由顾藩亲笔草拟出最新的文本,就等绍隆帝亲笔签署。
    魏楚钧从一堆文函里,将最新版的《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翻出来,递给绍隆帝细看,大体跟之前的文本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内容还是绍隆帝颁退位诏书前往永嘉国定居,尊号仍存不废,新朝以外朝君王之礼相待;新朝每年拨岁用一百万贯,直至绍隆帝驾崩为止;大越宗庙、历代皇帝陵寝,新朝永远奉祀,设卫兵妥慎保护;建继帝陵寝还没有完成的工程部分,新朝会继续修造,所耗钱粮,皆受新朝度支……
    “你再跟我说说吕宋永嘉国之事!”不管怎么说,绍隆帝心里总是免不了会有诸多的不甘愿、不情愿,将《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文本搁在御案上,问及永嘉国的近况。
    自葛钰率部渡海以来发生的诸多事,魏楚钧都会及时禀告,只是绍隆帝对退位之后前往吕宋定居,心里既有担忧也有一些期待,也是不厌其烦的喜欢听魏楚钧反复讲述,还不时会憧憬前往吕宋定居后的情形。
    吕宋乃东南洋深处南琉球群岛最北端的一座大岛,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被途经那里的海商发现,自发现之后就一直是中原与海外藩邦贸易最重要的中转地之一,有当地蕃民建立的摩逸古国。
    摩逸国其地约有六七百里方圆,比淮南东路还有略大一些,物产丰饶,粗粗估算仅有三四十万蕃民栖息繁衍于斯。
    四年前葛钰率五千精锐渡海登岛,很快就攻下摩逸国的王城,之后就在大岛西北角建造永嘉城;两年前迎永嘉郡王赵显前往就藩,葛伯奕、高纯年以左右国相分理军政事务。
    目前永嘉国除了收编近三十万土著蕃民外,这些年来追随葛氏的兵卒、家小以及一部分浙南士绅,有将八万余众分批渡海迁居过去——虽说永嘉国以南还有诸多小的岛邦藩国,规模都要比之前的摩逸国要小,武力孱弱,目前看永嘉国在当地维持统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虽说永嘉国目前比较穷困,但也承诺未来二十年内,每年给予不低于五十万贯的物资资助,加上绍隆帝前往永嘉国定居,每年会从新朝获得一百万贯的岁费,也足以用于后续的农耕发展、城邦建设,而国土面积可以说是颇为广袤,邻近还有诸多岛屿可以兼并,在农耕发展到一定基础之后,人口也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
    当然,豫王府承诺在建立新朝之后,还会继续鼓励江浙缺地少地的农户迁往永嘉等藩国定居。
    总而言之,永嘉国的前景与潜力,实要比蓟王赵寅即将就藩的乐浪国要大上许多。
    绍隆帝颇为兴致盎然的与魏楚钧讨论许久,天色渐晚时,魏楚钧告辞离开宫中,返回襄阳城里的府邸——魏楚钧仅携妻妾及数名仆役来襄阳赴任,除了居中传递消息,并无任何实权,但好歹是名义上的中书舍人,还是给他在襄阳城里准备了府邸。
    晋龙泉入夜前还是习惯到宫里各处巡视一番,以免宫里的侍卫、宫女、内侍有所懈怠,走到垂拱殿前,却见殿中灯烛通明,走进去见绍隆帝还坐在御案前,没有回寝殿歇息。
    晋龙泉走上前行礼,见绍隆帝坐在御案后正翻看高峻阳通敌案的卷宗。
    自四年前谈妥永嘉郡王渡海建藩事之后,绍隆帝脾气就有所收敛,晋龙泉执掌的皇城司也奉命对绍隆帝稍稍放宽限制,豫王府所决策的诸多军政事务,基本上都会抄阅一份送到垂拱殿来。
    当然了,绍隆帝对这些誊抄的奏文都是随兴所致的翻阅,当成幽居宫禁的一种消遣,很少有今天这样的认真劲儿。
    晋龙泉也是耐着性子侍立一旁,没有催促绍隆帝回寝宫歇息。
    绍隆帝看了晋龙泉一眼,继而朝站在殿中的数名宫侍以及侍卫看去。
    晋龙泉见绍隆帝有话想单独说,挥挥手示意宫侍及侍卫先出去。
    绍隆帝从御案一角拿起一本文牍,递给晋龙泉说道:“我刚刚亲笔拟了一份退位诏书,你可转交豫王,看措辞是否需要添改……”
    退位诏书还是需要绍隆帝亲笔书写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后世的猜疑——虽说退位禅继之事都已经提上日程,但之前绍隆帝一直不愿亲笔书写退位诏书。
    现在见绍隆帝不仅将亲笔草拟的退位诏书拿出来,之前还特意将宫侍遣开,晋龙泉微微蹙着眉头,说道:“魏大人明日一早还会进宫,陛下怎么不找他参详一二?”
    魏楚钧作为中书舍人,虽然名不副实,但作为绍隆帝身边唯一可用的笔杆子,当然可以,也应该参与到退位诏书的草拟中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返回顶部↑
    其中秦凤行营除了经营天水防线外,还将在陈仓、祁山等地建造军垒坞寨,从北线完成对西秦路的封锁——这也是确认高氏冥顽不化,不惜与赤扈人勾结也要妄图行裂土割据之事后,军情参谋司早就拟定的策略。
    灵武行营在经营横山防线的同时,韩时良则主张接下来需要不断派遣精锐兵马,对占据整个西套平原的灵武地区进行不间断的军事袭扰,甚至不惜摧毁田宅,将这一地区的党项人强行驱赶或掳掠到关陕腹地安置。
    既然这一地区的党项人宁可充当赤扈人前驱,拒绝汉人入主,灵武行营短时间内也就没必要试图去降服他们。
    韩时良主张据横山防线,不断用各种军事手段,削弱乃至彻底摧毁横山以西灵武地区的军事潜力,除了要将赤扈人驱逐出去外,同时也要将那些不甘屈服的党项人驱逐出去或强迁到关陕腹地安置,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将这一片地区清空出来。
    北起石嘴山、西接贺兰山的西套平原,黄河从其间滔滔而过,乃是河西地区最为重要的农耕种植区之一。
    又由于西套平原往东,与陕西西北部的泾州、原州、环州、庆州及延州等地区之间,隔着数百里辽阔的荒漠高原(位于黄河几字弯怀抱之中的鄂尔多斯高原),气候环境恶劣,粮秣运输补给困难,因此作为西北重要农耕区的西套平原,对帝国日后统治贺兰山以西、以北的辽阔地域,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在战略地位上能与西套平原相提并论的,也只有青唐羌旧都所在的河湟地区。
    倘若能将这两个地区的土著部族较为彻底的进行清理、驱逐,自然也方便日后迁入数十万计的汉民,彻底在这两个地区生根发芽、栖息繁衍下去——唯有在这两地站稳脚跟,帝国未来才能更从容不迫的统治万里辽阔的西北域。
    徐怀很快就批准韩时良经营横山防线、据横山防线袭扰、以腾换之策削弱西套平原的战略。
    从长安京兆府出发北上直抵延州的驰道,历代都是中原王朝控制西北地区的核心要道,最早修建于春秋战国时期,也是秦国统一天下之后所修筑的最为著名的直道之一,之后汉晋隋唐都屡屡修缮——在大越立朝以来,延州道更是京兆府增援御羌防线的核心通道。
    这三四年来,延州道也是在新武关道之后优先得到修缮,确保粮秣等物资能源源不断的运抵灵武行营及朔方行营的驻防区。
    地形险峻复杂的横山与南侧的白于山,共同组成西套平原东翼的藩屏,也位于延州道的辐射范围之列,其南翼还有一条泾川道,经原州通往泾水上游的泾源,而后再经与泾水大体平行的鸡头道东入京兆府长安。
    韩时良最先做的,就是通过延州道及泾川道,将横山、白于山等地三四万党项人,强行迁往关陕腹地安置,再从关陕、河东等地征召一部分降附汉军出身的投诚辎兵及家小,填入横山、白于山地区,与守军一起巩固从东翼边缘包围西套平原(灵武地区)的防线。
    虽说整个中原地区,在经历赤扈人近二十年的惨烈蹂躏后,人口下降得厉害,但整个陕西行省还是有将近三百万的人口基数在。
    而党项国最为鼎盛之时,总人口也才三百万出头。
    作为党项旧都所在的兴庆府,这些年同样遭到极其惨烈的摧残,党项贵族要么被赤扈人屠杀,要么被俘虏到漠北,因此一度人丁繁茂的西套平原此时也剩不到三十万人口。
    依托中枢源源不断提供的物资支援,依托灵武行营五万精锐战兵,利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将栖息于西套平原上的党项人驱逐出去或强行迁到关陕腹地安置,同时从内地迁徙二十万左右的民众过来进行腾换,并非一个异想天开、不切实际的方案。
    而待完成这一步,灵武行营的步骑精锐到时候就可以直接依托西套平原进攻贺兰山以西、以北地区,不仅粮秣补给相比以往能直接缩短上千里,军事行动也将更为快速、直接,而非以往动辄上千里、前途缥缈莫测的荒漠远征……
    绍隆十五、十六年,西线收复秦州、横山之后暂时就没有大的进展,同时期唐盘、顾琮所部则成功将北部防线推进到阴山南麓以及阴山以东的参合口一线,不断压缩镇南宗王府在阴山附近的控制地域,杨祁业所部更是成功收复辽东南部地区,彻底瓦解掉赤扈人对原大燕东京辽阳府及附近地区的统治。
    随着汉唐对北方以及东北地区前后历时千年的开拓,燕蓟、云朔以及辽东汉民比例都相当高,这也是大越立朝以来,对燕云地区念念不忘的根源所在——契丹崛起之后,占据燕云、辽东等地,也迅速自上而下实施汉化,大规模提拔汉人士子为官,实行汉俗汉礼,对汉民也采取积极的安抚措施。
    因此大越与契丹对峙一百五六十年以来,北地的汉民对中原并没有什么强烈的认同感,反而认为契丹人建立的王朝也是华夏正朔。
    契丹统治燕云、辽东等地时期,汉军也是其南部防御大越的重要军事组成力量。
    契丹灭亡之后,镇南宗王府、平燕宗王府南下,一个极为重要的征兵来源,就是从燕云、辽东签征汉民青壮。
    不过,燕云、辽东的汉民更多是随波逐流的心态,对中原也不存在多么强烈的排斥,甚至在文化认同上不存在任何的隔阂,更不要说敌对与仇视了。
    因此在杨祁业所部成功收复辽东南部地区,当地的汉民情绪也是相当稳定的接受现实——更不要说之前汉军、汉民对赤扈人此起彼伏的大规模反抗与暴动,乃是促使云朔地区得到提前收复的关键性因素。
    这也意味着辽东与燕云十六州重新融入中原,要比河西这些汉民早就被党项人、吐蕃人以及赤扈人屠杀、驱逐或藩化的地区,要容易得多。
    虽说汉唐以来,都是从辽东出兵去征服新罗半岛,但新罗半岛北部群山环伺的险峻地形与恶劣气候,也给历朝以来对新罗半岛的军事征服带去极其惨烈的代价。
    徐怀更清楚随着海航的日益成熟,水师从登州渡海,于新罗半岛南部的平原地区登岸,乃是征服新罗半岛更好的选择。
    因此在杨祁业率部征服辽东南部地区以及辽阳府后,徐怀就下令以杨祁业、燕小乙、杨霁等将吏为首,在辽阳筹建辽东行省,将统治秩序尽可能行之有效的延伸大鲜卑山深处。
    辽东行省除了两万精锐步骑驻守,除了清剿北部不甘雌伏的部族势力外,主要还是戒备、抵挡赤扈人有再次越过大鲜卑山东侵的可能。
    出兵征服新罗并不在辽东行省的核心任务之列,必要时也仅需派出一路偏师,配合隶属于山东行省的登州水师行动就足够了。
    辽东行省成立后,原燕蓟行营随之裁撤,约有两万精锐兵马随同燕蓟地区正式纳入河北行省管辖,而归属到河北行省兵马都部署司帐下听从调动,主要驻扎于朔州以东的蔚州,与云朔行营、朔方行营,共同保持对占据漠南草原的赤扈人的军事压制。
    整个绍隆十五、十六年,中枢更多的是往秦州防线、横山防线倾斜各种军事资源。
    虽然到十六年底时,韩时良对横山地区实施的汉夷腾换、清理策略执行都不到一年时间,涉及的范围还是仅仅局限于横山、白于山及附近地域,但已令以静惮宗王府为首的西路虏兵深为忌惮。
    虽说静惮宗王府以凉州武威为驻藩地,但以青唐城为核心的河湟地区以及以兴庆府城为核心的西套平原,实为凉州控扼河西的两翼藩屏重地,若失其一,相当于断其一臂。
    西路虏兵不甘心西套平原为灵武行营所蚕食,绍隆十六年底于兴庆府集结十万步骑进攻横山防线。
    韩时良亲率灵武行营主力固守横山诸寨,而使徐惮率骑兵,与从天水经泾川道北上的孙延观所部骑兵会合,从白于山南麓谷道西进,进入兴庆府以西寻歼虏兵后军人马,连战皆捷,最终于绍隆十七年春,迫使西路虏兵主力从横山撤围而走。
    于此同时,苏蕈率赵善、刘福金、吕靖等将再度统领万余骑兵从吐蕃高地杀入河湟地区,连破青唐等城,继而又赶在西路虏兵回撤之前,弃青唐等城沿湟水东进,杀入熙河故地,最终与蒋昂所部在岷山北麓会师,联手攻克熙州城,击退尾随追过来的虏骑,收复熙州。
    虽说绍隆十七年春,西线诸军并没有取得战略性压制赤扈人的大捷大胜,但一连串的作战胜利,已极大削弱了赤扈人对河湟、熙河及兴庆府等边翼战略要地的控制,也一洗绍隆十五年底接连受挫导致的耻辱。
    更为关键的,乃是西线诸军的骑兵经过持续不断的加强,再加上苏蕈率部北上会合,总规模增涨到五万余众,相对拥有六万精锐骑兵及五六万附从步卒的静惮宗王府西路虏兵,已经形成平分秋色之势。
    绍隆十七年春,徐怀也正式下令切断西秦路与外界的联络,勒令高峻阳、高峻堂及高明德、叶长滨等将吏前往襄阳自辩暗通胡虏之事,除此之外调王峻、程啸各率一万甲卒进入金州,与杜武所部一并接受刘师望的节制,只待高峻阳拒诏,便直接溯汉水而上,先夺汉中……
    ……
    ……
    初时高峻阳仍然心存幻想,遣使前往泌阳说项,意欲交出兵权,以汉中、利州等地交换世爵之赏。
    换在两年前,徐怀即便知道高家暗中与赤扈人媾和,但高家毕竟没有公开背叛,他也不想对高家太过吝啬——他即便不会同意高家裂土封藩,但使高氏世袭国公之位也不能说是刻薄。
    然而在葛家都护送永嘉郡王赵显渡海前往海外建立藩国,浙南都陆续并入两浙行省,高家却还妄想着与西路虏兵互为犄角,妄想割据熙州。
    也恰恰是没能提前解决西秦路的遗留问题,以致绍隆十五年没能照既定计划调派一路偏师从祁山道杀出,配合秦凤行营主力西进,致使绍隆十五年底的西线战事接连受挫,白白多损失了上万将卒的性命,徐怀此时又怎么可能再对高家宽容?
    何况此时徐怀已经公开质疑高家有通敌之嫌,此事倘若不进行彻查,给世人一个明明白白的交待,又怎么可能草草收场?
    徐怀召见高峻阳所遣使者,却是无意听其辩解,训斥一番后只是勒令他返回汉中催促高峻阳等人尽早成行前往襄阳请罪,莫再自误。
    一直到绍隆十七年八月,汉水上游汛季过去,高家都没有反应,甚至还不断从各地抽调兵马,加强汉中以东的防御。这时候刘师望留周良恭坐镇金州,他亲率三万步骑溯水西进征讨汉中。
    绍隆十四年,熙州旧吏以及西秦地方势力更多是寄望高家能仗着这些年御虏功绩以及对地方近二十年的经营,能使西秦路保持现状。
    然而两三年过去,他们眼睁睁看着秦凤行营先后收复天水,又在西秦岭深处建造坞堡,令西秦路彻底陷入豫王府嫡系兵马的合围之中,再到此时眼睁睁看着刘师望统领三万精锐水陆并进而来,又真有几人心甘情愿与高家捆绑在一起,跟横扫天下的豫王府嫡系精锐殊死一搏?
    更何况更为广大的基层军民,又有几人愿意追随高家对抗代表中枢征讨而来的王师?
    当然了,在正式出兵征讨汉中之前,豫王府也对西秦军中下层将卒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在征讨檄文里点明仅高家有数几人有通敌之嫌,广大西秦军将卒依旧御虏有功,只是为高峻阳等人所蒙蔽,豫王府与司空府传诏出兵征讨汉中,也绝非是针对广大西秦军将卒。
    分布于汉水中游两岸的真符、城固、兴道等城,乃是汉中盆地拒征讨大军西进的东门户,但随着杜武率前锋兵马西进,真符、城固、兴道等城守军及地方官员都纷纷打开城门,无比平静的接受征讨大军的接管。
    高峻阳事前所派的熙州军将进入真符、城固、兴道督战,自以为这些人都是信任得过的嫡系,但这些人都相当配合的接受守军捆绑出城投降。
    等后续兵马接管真符、城固、兴道等城防务后,杜武又率前锋兵马前往汉中城以东的草凤坡扎下大营,然后投书城中,敦促守军将领打开城门接受整编,敦促高峻阳出城投降。
    见视为嫡系的熙州军将都不再受控制、不再听招呼,高峻阳心里就不再有半点幻想,于征讨大军在汉中城东扎下大营的当夜吞药自尽;次日高峻堂、叶长滨、高明德等人出城投降,汉中城于当日正式纳入中枢辖管。
    刘师望在抵达汉中之后,又分兵前往利州、武州等地接管防务及军政事务,解除各地西秦军的武装等候改编……
    第二百七十四章 优礼
    “高氏与胡虏密议之事,大理寺已经审明,除高峻阳在汉中畏罪自刭外,高峻堂、高明德、高韦陵、叶长滨等人皆有涉其事,叶长滨、高明德二人还多次秘密前往凉州面见商谈媾和之事。豫王的意思是,高家到底没有公开叛变,这些年三十多余子弟战死沙场,其情不可不悯,不能因个别人而株连全族,更不能抹杀高氏子弟及西秦将卒这些年浴血奋战的御虏功劳。虽说审刑司与大理寺经过合议,欲断长滨、高明德、高峻堂、高韦陵四人应处以斩刑,豫王反复权衡,最终以为减罪一等处置为妥,使四人携家小、眷属流徙边州;其他高氏族人革去官职后,视同西秦军卒武吏处置即可。西秦军需要裁撤,但将卒无论选择归乡或迁往河东、河北、陕西安置,豫王都要求各地军司按功授以田宅,地方上都要一视同仁给予御虏勋卒的待遇。要是陛下这边没有别的意见,这两天豫王府就会正式颁下令旨处置……”
    葛伯奕、葛钰统领兵马护送永嘉郡王赵显渡海前往吕宋建立永嘉郡国已有两年时间了,魏楚钧还是以中书舍人留在绍隆帝身边。
    这一天魏楚钧将高峻阳通敌案的卷宗,搬过来给绍隆帝阅看,说及豫王府对高家众人及西秦军的处置意见。
    魏楚钧最初还以为高家多少会给豫王府制造些麻烦,却没有想到整个西秦路最后几乎是兵不血刃被征讨军拿下。
    西秦军最终还是要裁撤掉,虽说兵卒加家小近二十万人都要迁往河东、河北、陕西等地安置,填充这些地区近二十年惨烈战事给带来的人丁缺口,但豫王府皆给他们御虏功卒的待遇,配授田宅,想必也不可能会有什么阻力。
    这差不多也是豫王府能给西秦军将卒最优惠的待遇了。
    甚至就连普通的高氏族人也都会给予御虏功卒的待遇,授以田宅。
    对高家的处置,豫王府自然是谈不上心狠手辣,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心慈手软了,但从另一方面看,也表明豫王府已经足够自信,无需用杀戮行威吓之事。
    魏楚钧看得出绍隆帝对这样的处置结果,即便有唏嘘之感,却也暗暗松了一口气。
    也确切如魏楚钧猜测,绍隆帝还是满意豫王府对高家宽容处置,要是看到高氏满门数百口都人头落地,他又岂能寝食得安?
    “西秦军卒都裁撤了,西秦路军政事务,豫王府那里又打算如何处置?”绍隆帝难得有兴致的问及豫王府接下来对西秦地方的处置。
    “听说豫王打算将东川路、西秦路并置秦川行省,暂时留刘师望执掌秦川行省,不再分而治之,”魏楚钧说道,“另外,顾藩负责草拟的《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豫王那边看过后,也送来襄阳来,看陛下有无需要添补的地方……”
    兵不血刃解决西秦路及高氏遗留问题后,绍隆帝退位也就顺理成章的摆上日程。
    绍隆帝退位之后他与诸妃嫔包括住地、岁费、尊号以及侍卫在内的安置条件,以及对被至今仍然被赤扈人囚于漠北的天宣帝及数千宗室子弟的营救,管护大越历代皇帝的陵寝等等事务,都需要在正式颁布退位诏书之前谈妥。
    豫王府就相关事宜也是讨论过多次,也征询过绍隆帝的意见,目前已由顾藩亲笔草拟出最新的文本,就等绍隆帝亲笔签署。
    魏楚钧从一堆文函里,将最新版的《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翻出来,递给绍隆帝细看,大体跟之前的文本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内容还是绍隆帝颁退位诏书前往永嘉国定居,尊号仍存不废,新朝以外朝君王之礼相待;新朝每年拨岁用一百万贯,直至绍隆帝驾崩为止;大越宗庙、历代皇帝陵寝,新朝永远奉祀,设卫兵妥慎保护;建继帝陵寝还没有完成的工程部分,新朝会继续修造,所耗钱粮,皆受新朝度支……
    “你再跟我说说吕宋永嘉国之事!”不管怎么说,绍隆帝心里总是免不了会有诸多的不甘愿、不情愿,将《大越皇帝及宗室优礼诸款》文本搁在御案上,问及永嘉国的近况。
    自葛钰率部渡海以来发生的诸多事,魏楚钧都会及时禀告,只是绍隆帝对退位之后前往吕宋定居,心里既有担忧也有一些期待,也是不厌其烦的喜欢听魏楚钧反复讲述,还不时会憧憬前往吕宋定居后的情形。
    吕宋乃东南洋深处南琉球群岛最北端的一座大岛,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被途经那里的海商发现,自发现之后就一直是中原与海外藩邦贸易最重要的中转地之一,有当地蕃民建立的摩逸古国。
    摩逸国其地约有六七百里方圆,比淮南东路还有略大一些,物产丰饶,粗粗估算仅有三四十万蕃民栖息繁衍于斯。
    四年前葛钰率五千精锐渡海登岛,很快就攻下摩逸国的王城,之后就在大岛西北角建造永嘉城;两年前迎永嘉郡王赵显前往就藩,葛伯奕、高纯年以左右国相分理军政事务。
    目前永嘉国除了收编近三十万土著蕃民外,这些年来追随葛氏的兵卒、家小以及一部分浙南士绅,有将八万余众分批渡海迁居过去——虽说永嘉国以南还有诸多小的岛邦藩国,规模都要比之前的摩逸国要小,武力孱弱,目前看永嘉国在当地维持统治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虽说永嘉国目前比较穷困,但也承诺未来二十年内,每年给予不低于五十万贯的物资资助,加上绍隆帝前往永嘉国定居,每年会从新朝获得一百万贯的岁费,也足以用于后续的农耕发展、城邦建设,而国土面积可以说是颇为广袤,邻近还有诸多岛屿可以兼并,在农耕发展到一定基础之后,人口也必然会有较大的发展。
    当然,豫王府承诺在建立新朝之后,还会继续鼓励江浙缺地少地的农户迁往永嘉等藩国定居。
    总而言之,永嘉国的前景与潜力,实要比蓟王赵寅即将就藩的乐浪国要大上许多。
    绍隆帝颇为兴致盎然的与魏楚钧讨论许久,天色渐晚时,魏楚钧告辞离开宫中,返回襄阳城里的府邸——魏楚钧仅携妻妾及数名仆役来襄阳赴任,除了居中传递消息,并无任何实权,但好歹是名义上的中书舍人,还是给他在襄阳城里准备了府邸。
    晋龙泉入夜前还是习惯到宫里各处巡视一番,以免宫里的侍卫、宫女、内侍有所懈怠,走到垂拱殿前,却见殿中灯烛通明,走进去见绍隆帝还坐在御案前,没有回寝殿歇息。
    晋龙泉走上前行礼,见绍隆帝坐在御案后正翻看高峻阳通敌案的卷宗。
    自四年前谈妥永嘉郡王渡海建藩事之后,绍隆帝脾气就有所收敛,晋龙泉执掌的皇城司也奉命对绍隆帝稍稍放宽限制,豫王府所决策的诸多军政事务,基本上都会抄阅一份送到垂拱殿来。
    当然了,绍隆帝对这些誊抄的奏文都是随兴所致的翻阅,当成幽居宫禁的一种消遣,很少有今天这样的认真劲儿。
    晋龙泉也是耐着性子侍立一旁,没有催促绍隆帝回寝宫歇息。
    绍隆帝看了晋龙泉一眼,继而朝站在殿中的数名宫侍以及侍卫看去。
    晋龙泉见绍隆帝有话想单独说,挥挥手示意宫侍及侍卫先出去。
    绍隆帝从御案一角拿起一本文牍,递给晋龙泉说道:“我刚刚亲笔拟了一份退位诏书,你可转交豫王,看措辞是否需要添改……”
    退位诏书还是需要绍隆帝亲笔书写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后世的猜疑——虽说退位禅继之事都已经提上日程,但之前绍隆帝一直不愿亲笔书写退位诏书。
    现在见绍隆帝不仅将亲笔草拟的退位诏书拿出来,之前还特意将宫侍遣开,晋龙泉微微蹙着眉头,说道:“魏大人明日一早还会进宫,陛下怎么不找他参详一二?”
    魏楚钧作为中书舍人,虽然名不副实,但作为绍隆帝身边唯一可用的笔杆子,当然可以,也应该参与到退位诏书的草拟中来。
    lt;div style=quot;text-align:center;quot;gt;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