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1
此后船在江中,一路无事。一日夜晚忽遇狂风暴雨,船队顿时在飓风巨浪中不停地颠簸跳跃起来。“把好舵!”“抓住!小心!”每条船上都喊成一片,众船家喊着号子一路摇去,乔家众人纷纷把住船边,努力稳住身子。几个时辰之后,雨渐渐地小了,风也渐渐停歇下来,只是江水暴涨,浪头甚是凶险。
突然前头的一个船家狂喜地喊道:“湘江口,我们已经过了长毛的地盘啦!”众人闻言皆大喜,致庸高兴地站起,冲着茂才大叫:“茂才兄!我们已经入了湘江!”茂才还未回答,忽见一个浪头打来,致庸脚底一滑,站立不稳,被打翻到水里。众人大惊,说时迟那时快,铁信石迅速跳下水去,从激流中一把抓住了致庸。众人一起大喊,七手八脚将致庸和铁信石拉上船去,好一场虚惊。致庸和铁信石浑身湿透,却第一次面对面放松地大笑起来。
出了湘江,转入大清江,一日清晨,致庸一行终于踏上了武夷山的土地。“有人来买茶了!有买茶的大茶商来了!”很快便有一位茶农打着大锣,沿途吆喝起来。众茶农纷纷从家里跑出,喜形于色。一位老人慢慢跪下去,仰面落泪喊起来:“老天爷,你到底睁开眼,让茶农有活路了”
武夷山茶场给了致庸一行超乎规格的接待。众茶农排列山道两侧夹道欢迎,鼓乐齐鸣,连茶树上都披红挂彩,以示来客尊贵。大制茶商耿于仁已经四十来岁,却亲自陪坐在滑竿上的致庸等人走向茶庄,乔家一行人等都坐在滑竿上,享受殊荣。高瑞忍不住悄悄问茂才:“孙先生,这是不是太隆重了?”茂才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高瑞继续嘀咕道:“真舒服啊,这一会儿我都觉得自个儿不是伙计,有点儿掌柜和东家的意思了!”“美得你啊!”长栓忍不住冲了他一句,众人都笑起来。致庸则在前头不停地向两旁茶农拱手致意:“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山道两侧不时有茶农跪下磕头,众人被欢天喜地地抬进了耿家茶庄。
客堂内,耿于仁亲自为致庸捧茶:“乔东家一路辛苦,请先品品今年的好茶。”致庸赶紧站起,双手接过,道:“耿东家太客气了,致庸担待不起。”耿于仁道:“乔东家,不是我客气。打明末以来,当地人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托你们山西大茶商照顾,大家年年都有些饭吃。可是自从长毛遮断了长江,茶路不通,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当柴禾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在场众人皆唏嘘不已,一些茶农忍不住抹起了眼泪。一旁的耿家主事赶紧打起圆场:“乔东家,孙先生,这是上好的武夷山云雾茶,往常有多有少全都要贡到宫里去,这几年茶路不通,也没官府向我们勒索贡品,就只有自己享用了!二位,请尝一尝!”
致庸端起茶来品了一口,称赞道:“好!香气清雅,汤水清亮,色如碧玉而带光辉,滋味鲜活甘醇,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是绝品!”耿于仁大为高兴:“乔东家果然是识货之人。二位启程时,我给二位每人准备五斤!”致庸还未说话,又听耿于仁恳切道:“乔东家,这一路南来,你和孙先生可谓是九死一生,天下汹汹,皆说长毛断了长江,杀人如麻,乔东家能不避万死,来到武夷山,我们这些茶民惟有敬佩和感激。以前水家、元家买茶,那是有多年不变的老价,可这次情形不同,我不能按那个价让你买茶,因此你给原价的八折就行了!”致庸和茂才相视一眼,又惊又喜,致庸挠挠头想了想,有点为难道:“耿东家,这合适吗?”耿于仁手一挥,断然道:“乔东家,别说了,我在这里还算是个头,有点人缘,我说这个价就这个价。别以为这么低的价给你我就吃亏了。我们都是生意人,我给你个低价,是想请你明年还来我这里买茶,救我们这一方的百姓!”致庸看看茂才,两人交换一下目光,致庸重重点了点头,站起拱手道:“耿东家如此厚待致庸,致庸也有一言相告。我带来的银子,按耿东家让利给我的价钱,现在能多买不少的茶。我愿意把它们都留下,全买成茶运回去!”
耿于仁大为兴奋:“乔东家,太好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此外还有一件事,照以往的规矩,我们茶山是不赊账的,可这一回,我想把你买不走的茶,也尽量赊给你运回去,明年你来买茶,把银子一并带来,行不行?”致庸大为激动,道:“耿东家,谢谢你如此好意,我就不去别的山头了!只要耿东家信任致庸,你这茶山上三四年来积存的茶,我尽能力赊了带走,明年一总给你拉银子回来!”
耿于仁大喜:“好,在下正等着乔东家这句话呢!咱们一言为定!”当下两人举起茶碗,一饮而尽。茂才在心中迅速计算着,半晌开口道:“东家,此事甚好,但这么多茶,如何运出去,还请耿东家帮我们筹划筹划。来时听说山下大清江口原来常年有运茶的船队,但昨天下船时,我们听说连年无人来买茶,船队已经散伙了。”致庸心中一惊,放下茶碗,担心道:“对,这是一件大事。”耿于仁看看他俩,哈哈一笑,胸有成竹道:“乔东家不要过虑,这事我想过了。船队散伙,船还在,人也还在,乔东家既然不避风险,南下买茶,我们这些种茶人,为何就不能冒一点险,帮乔东家把茶运过长江,顺汉水一直运到襄阳城下?乔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衣食,这点险我们甘愿冒了!”
茂才和致庸对视一眼,喜形于色。致庸站起,再次举起茶碗道:“耿东家,致庸谢了!今天看来,你我非但有茶缘,还十分地对脾气!致庸年轻浅薄,常自认为是一个隐于商界的豪侠,没想到耿东家才是一位真正隐于茶山的英雄。看样子日后生意我们有得做了。借耿大哥的茶,致庸敬你一碗!
‘‘乔东家,耿于仁是个粗人,这个敬字我可当不起,不过你的话对我的脾气,这茶,我饮了!”当下两人各自一饮而尽。
致庸抹了一下嘴巴,突发奇想:“耿大哥,我们干脆结为异姓兄弟,日后年年来往,做一辈子生意,如何?”耿于仁又惊又喜,连连点头,当下便吩咐摆设香案,杀鸡歃血为誓,与致庸行了结拜之礼,起誓永做异姓兄弟!随后众人依着当地风俗,大摆宴席,夜晚月亮升起的时候,村中男女又为致庸等燃起篝火,或唱歌,或跳当地土风舞,宾主皆开怀畅饮,直至天白。
歇了一日后,耿于仁亲自带致庸去往制茶场。致庸一路走,一路望,满目皆是绿色,忍不住赞道:“武夷山真是好地方!”远远地,有采茶女唱起歌来,其声凄美悠长,致庸不觉驻足听去:
清明过了谷雨连,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制茶真可怜,三更五更不能眠。
偎着茶树吃冷饭,凑着月光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茶家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篓。
一曲终了,致庸大为赞叹,问道:“耿大哥,这是什么歌,竟然如此好听!”耿于仁闻言大笑:“兄弟过奖了,这是我们武夷山茶民唱的采茶歌,我们自家人听着亲切而已,其实是下里巴人,不堪入耳,不堪入耳!”众人拐了一个弯,又往前走了好一阵,制茶场在一片青山绿竹的掩映下,已经赫然在望了。
耿于仁带着众人进了制茶场,边走边参观。茶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制作茶砖的准备工作。耿于仁笑道:“照你的吩咐,我让他们日夜加班修整制茶机。你放心,十几天工夫就能把所有的散茶制成茶砖。”致庸想了想,突然道:“大哥,趁着他们还没开始制作茶砖,我拜托你一件事,你让他们把所有的茶,全部制成一斤一两的,标重还是一斤。”茂才看了看致庸,暗暗现出赞许之意,耿于仁却一愣:“兄弟,这是为何?你这样干,自己不是要吃亏吗?”
致庸笑道:“大哥,这是兄弟我第一次和水家、元家及邱家一起做茶货生意,我们乔家做生意向来讲三个字,一是义,二是信,三才是利,茶砖要走千里路才能到达祁县,我怕路上会有损耗。”耿于仁佩服道:“致庸兄弟,你真是个第一等诚信的人,大哥我赞服你了。行,这一斤一两重的茶砖,我帮你做!”致庸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另外,我那份茶砖上,你让人都给我加上一个‘大’字模印做标记。”耿于仁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兄弟,我明白了,你虽是第一年走茶路,但已经要给自己的茶货创出一个牌子了!”致庸也笑起来:“大哥猜对了。我家丝茶庄的店号叫做大德兴,我在上面加个大字,让客商们知道这是乔家的茶砖!但凡是乔家的茶砖,卖一斤的价,标重一律是一斤一两!”
耿于仁点头,随后开始吩咐手下。致庸向茂才耳语几句,于是茂才和高瑞留下陪耿于仁,自己和长栓往外走去。“东家,咱们去哪?”长栓忍不住问道,致庸想了想道:“如此风光,到茶山上走走呗!”长栓“噗嗤”一乐,玩笑道:“二爷是不是又想听采茶女唱歌了?”致庸回首笑道:“你懂什么?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就是民歌,那是经孔圣人删定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听民歌可以知天下兴亡,就你净往歪处想!”长栓吐吐舌头,不敢再乱开玩笑了。
此去一路风光绮丽,却没有再听见采茶女的歌声。致庸赞叹着前行,拐过一个小小山角,忽见前方一处独居的竹屋,两旁青山,户外翠竹,门前则是一条涧溪,清澈明亮。致庸走来站住,不觉叹道:“好漂亮的地方!背靠绿山,前临清溪,远望有山川景物之美,近观有竹篱茅舍之幽,三月桃花,六月稻熟,八月鱼肥,九月红叶我乔致庸平生若有如此佳处,定可令我百事不问,只流连山水,读书饮茶,此生足矣!”
长栓在旁呵呵笑道:“东家,您要是在这里住下不走了,货通天下的事怎么办?您不是还要北上大漠南至海,东到极边西到荒蛮之地吗?怎么,不去了?”致庸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置身铜臭之所,追名逐利之场,我当然想像当年的晋商前辈那样走遍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是到了这里,利禄之念顿消,什么货通天下,走万里商路,统统都不想了。庄子说得好,鼹鼠饮河,不过一饱,鹪鹩占巢,不过一枝,二爷到了这里,不想再做商人,想做神仙了!”说着,他乘兴走上前去敲门,但门扉紧闭。他又喊了两声,亦无人应。
长栓吐吐舌头道:“东家,到了这里,您又诗兴大发了?”致庸笑道:“此情此景,前人已写过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位清雅高古的隐士,乔致庸一身铜臭,自然与这样的高人无缘了。走吧,回去了!”他正要走,长栓突然道:“二爷,等一等,您瞧,高人回来了!”致庸回头望去,但见前面清溪上,一位小童子划着竹排,顺流而至。竹排上立着一位瘦高的中年布衣男子,衣袂飘飘,风度俨然。溪面上时不时飘过一团白雾,竹排和竹排上的人时隐时现,恍若仙人仙境。
致庸看得呆了,不觉赞道:“好风雅的人!真是神仙一流的品貌!”长栓也看得发呆,一听致庸说话,又捂嘴笑道:“二爷,您只怕又要吟诗了吧!”致庸也不理会,又看了一会,忽然长声吟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一时吟毕,忍不住又叹道:“长栓啊,此等天地山川风景人物,真真要令我乔致庸化入‘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里去了!”长栓一听赶紧冲他打拱作揖,道:“二爷,您可不能化进去了,您要是化进去了,我们回去了,太太找我们要人怎么办?”
正说着,只见竹排靠岸,那布衣男子携着童子顺石路走了上来。致庸退到路边恭立。布衣男子一路走来,长声吟道:“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哈哈!哈哈!”长栓在一旁小声嘀咕起来:“东家,我以为天下的读书人只有孙老先儿是个疯子,您看看他,比孙老先儿疯得还厉害呢,哪里是什么神仙!”致庸瞪他一眼,长栓赶紧闭了嘴。
那布衣男子旁若无人地走过去,掏出钥匙正要开柴门,致庸恭谨上前,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山西祁县商人乔致庸这厢有礼了!”布衣男子凝神看他,忽然神情开朗地拱手道:“山西商人乔致庸?原来你就是那个不避万死来我武夷山买茶的出色人物?”致庸一惊笑道:“先生是谁,如何知道在下?”布衣男子大笑,复又认真看他:“我是谁对先生不重要,至于我如何知道你的名字,我倒可以告诉你——昨日在寨子里接待乔东家的耿于仁,那是鄙人的亲戚!”致庸又一惊,笑道:“原来尊驾是耿东家的亲戚?那就更好了!先生隐居之处,乃神仙应居之地。在下偶然走到此处.就有脱胎换骨、尘念顿消之感。敢问先生,我能随你进去,讨一杯茶喝吗?”
布衣男子闻言看他一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致庸甚是欢喜,又拱手施了一礼,便随他进了屋。竹屋内陈设甚是简单,不过是几件竹木家具、几本书、一套茶具而已,却显得极为清幽。
甫一坐定,童子便捧茶上来。布衣男子笑道:“先生本为讨茶而来,那就请吧!”致庸品了一口,不觉赞道:“真是好茶。在下冒昧地说一句,这茶有点像驰名天下的武夷山云雾茶,可又不是,比我昨日在耿东家那里喝的贡品还要甘醇香洌,饮之如酒般颇有后劲,使人有振奋之感,真可谓茶中神品。在下生在商家,自小也喝过不少天下名茶,可从没有品尝过先生今天赏赐之茶。敢问先生,这是何种神品?”
布衣男子微微一笑:“称不上神品,不过是在下呆在山里,偶有兴致,将武夷山云雾茶的枝芽接于四季春茶树之上,再用新法炒制出的一品新茶而已。因它香气清扬,如
鲜花一样芬芳,滋味活泼甘醇,汤色绿中透黄,明亮清澈。一杯人腹,会令壮士激昂,英雄慷慨,才子神采飞扬,隐士拔剑而起,即使凡夫俗子,也会平白生出许多济世救民之心,为国效死之志。呵呵,因此在下将此茶起名为将军令。”
致庸心中一震,对他愈加肃然起敬:“将军令,这个名字起得好!想不到先生身在江湖,仍然心系天下,在下方才误将先生认为许由一流隐士,实在是大谬!”布衣男子大笑:“先生过奖,在下算得上什么心系天下,一个无用之人,无用之才罢了!”致庸连连摆手道:“敢问先生,先生将两种滋味冲淡平和之茶改造为一种饮之慷慨激昂之茶,其用意何在?”布衣男子深深看着致庸,道:“古人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茶乃小事,却可看到天下兴亡。”致庸点头。布衣男子接着道:“乔东家,你是商人,自古茶路通则天下路通,茶事昌则天下事昌。前几年茶路不通,在下以为天下事不可为也,惟有藏身山中,读书饮茶,遁世避祸;今日乔东家冒死来武夷山贩茶,茶路复通,在下又以为,天下事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致庸大笑问:“先生,此话又当怎讲?”布衣男子抬眼望着窗外,半晌沉郁道:“在下虽山野村夫,也早知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巨商之名。以乔家之富,乔东家不来江南贩茶,谅也不至于有饥寒之忧,可是乔东家还是不避生死地来了,此事仅仅用商家重利的本性来解释是不够的。长毛横踞长江,天下茶路可谓不通,但乔东家仍旧上了路,因此这条茶路至少在乔东家心中,一直都是通的。既然茶路在人心中是通的,那天下事就仍有可为。乔东家,在下往日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了天下大势,其实错了。今日乔东家来此贩茶,令在下看到了天下的人心。乔东家,就这一点,在下也定要谢谢你!”说着他向致庸深施一礼。致庸连连摆手,示意不敢当:“先生实在过誉了。其实以致庸看来,先生骨相清奇,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吟咏之间吐纳珠玉,眉睫之前卷舒风云,必非平凡之辈。因此先生今日隐居山林,定然大有深意。”布衣男子摆了摆手,微微含笑,不再多言,似陷入一种沉思。致庸甚为体谅,当下起身告辞。
布衣男子也不留他,拱手送致庸出门,送至门口时突然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问乔东家。”“先生尽管开口。”致庸又一拱手,不觉一喜,他自感与这位布衣男子颇为投缘,甚至有景仰之心,颇想与他多谈一会。
布衣男子环指青山,悠悠然道:“乔东家是想只做今年这一次茶货生意呢,还是想年年都做得成今年这样的茶货生意,且将风险降到最小?”“先生此话怎讲?”致庸心中不禁一动。布衣男子捻须笑道:“乔东家此次来武夷山买茶颇为艰难,回去路上只怕更为凶险不易,即使成功地过了长毛控制的长江,也应属侥幸,若想年年这么幸运,那就难了。乔东家就没想过用别的办法,为天下茶民生利?”
致庸闻言大惊,一揖到地,诚恳道:“先生一定腹藏锦囊,心存妙计,请先生一定教我!”布衣男子并不推托,点点头指点道:“据在下愚见,以今日朝廷之力,三年五载,仍难以扑灭长毛之乱。而江北汉水流域,许多地方山高多雾,适合武夷山茶生长,乔东家想过到武夷山买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在江北买山种茶?如若可行,还能依托江北茶场为基地中转,可依照军情伺机将江南茶叶运出,岂不是一举两得?”致庸闻言如醍醐灌顶,大为激动地躬身道:“先生真是一位旷世奇才,你的一句话,如拨云见日,令致庸茅塞顿开。先生,大恩不言谢,改日候先生闲暇一定再来请教!”布衣男子不置可否,仍旧与致庸拱手作别,致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带着在门外守候的长栓快快离去了。
致庸与长栓急奔山中制茶场,一见茂才,立刻把刚才的奇遇告诉了他。茂才先是难以置信,接着大为激动,连声跺足叹道:“既是耿兄的亲戚,这位高人难不成就是十五岁乡试第一、十六岁府试第二、天下闻名的湘阴才子左宗棠左公?”致庸勃然变色:“什么?他就是那位二十余岁就被两江总督陶澍陶大人视为奇才,三十八岁结识林则徐林大人,林大人相见恨晚,亲笔为他写下一副传世名联的左宗棠?”茂才望着青山,悠悠念起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他看看有点傻眼的高瑞和长栓道:“那是林则徐林大人为了鼓励左公出山救世,专门为他写下的。自道光年间到今日,朝廷大员如林则徐、陶澍、胡林翼、贺长龄、郭嵩焘诸人,全是一二品大员,均连篇累牍地向皇上上折子,举荐这位左公。咸丰初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曾向皇上上疏,其中有两句话传遍天下。”
致庸大叹:“我知道这两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季高!”茂才点点头,当即与致庸约定,下午两人再去拜访。不料未到中午,却见上午那位执篙童子已经来到他们的住处,恭敬地呈上了一封信。
致庸展开一阅,回头沉声对茂才道:“左公走了!他终于出山去湖南投胡沅浦胡大帅了!”茂才接过信看了看,抬眼望着群山,悠悠道:“早就有人说过,左公出山,天下平安!但愿左公此去湖南,有良策献给胡大帅,令长毛就此势衰,商路就此畅通,万民就此脱离水火,再享太平!”
3
半个月之后,大清江码头蔚为壮观,买的茶加上赊的一部分茶,力所能及共装了一百二十条船,沿江排着,扬帆启航;几十户茶农带着家眷,携着茶苗、茶具一起上船,准备到江北拓土种茶。耿于仁为人极是豪爽,他听说致庸要买茶山,当即就从茶款里又抽出三十万两银子借给他,且亲自带船队一直护送致庸一行人了湘江,才与他们依依惜别。
船队昼夜不停,破浪行进。一夜,致庸正在舱内和衣而眠,前方江面突现几条大船。众人大为紧张,长栓跑进舱内急道:“二爷,不好,前面碰上了长毛!”致庸大惊:“不可能!没听说长毛已经打到这里!”他快快走上船头,和茂才一起朝前方张望。前方大船越来越近,众人不及应对,一群兵丁已经跳上茶船,连拉带拽地将致庸等人带上大船。
致庸连声抗议,但被推倒在地。只听船头威声四起:“抬起头来!”致庸一抬头,大吃一惊,只见胡沅浦和胡叔纯正在一张手绘的地图前研判军情。胡沅浦认出了致庸,赶紧下令众人放开。
当下致庸与茂才过来向胡大人见礼,当日太原府匆匆一别,不料今日竟然在这种处境下碰面,众人一时皆感慨不已。一阵寒暄过后,胡沅浦笑道:“我们四个真是有缘呀。看来古人讲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话不确了!”众人皆大笑起来。胡叔纯也道:“前几天左宗棠告诉过我,说你们有感于茶路阻隔,茶民失业,便以身犯险,想救民于水火,真是令人佩服啊!”致庸连称不敢当,接着赶紧问起左宗棠,不料却被告知他恰巧过江办理公务去了。
四人又聊了一会,胡沅浦捻须赞道:“乔致庸,本帅得到左宗棠这样的左膀右臂,说起来还应该谢你呢,他说是你这次南下买茶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决心下山为朝廷效力!”致庸连连摆手道:“不不不,大帅,左公言过了,他才是一句话就帮我点破了迷津,尽享江南江北两地的茶利,解更多茶民之忧!”胡沅浦哈哈大笑:“乔致庸,不,我这会儿该叫你乔东家了,你不能再走科举之路,为朝廷效力,我一直觉得可惜,可现在我又不再为你为朝廷那么惋惜了。就是你做了商人,也没有忘记济世救民,仍然是书生本色啊。”
此次与胡沅浦照面,致庸一行大为受益,官兵一直将茶船队护送到了长江口。胡沅浦劝道:“乔东家,你这么大一个船队,再往前走就要入长江,那里是长毛的地盘。你要三思,不如先留在我这里,哪天我打败了长毛拿下了武昌城,你再走!”致庸婉拒道:“谢大帅,那可不行,我和相与商家有约在先,要是致庸半年之内不能贩茶回到山西祁县,九个月内不能将这批茶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我就在众商家面前失了信,要倾家荡产的!”胡沅浦盯了他一眼道:“你真的要硬朝前闯?”致庸笑笑:“大帅,都说长毛的水军如何厉害,我看也未必。来时我们趁着夜黑,轻轻松松地就过了江。我观察过了,江边那么多芦苇丛,到处都有我们的藏身之处,就是万一撞上了长毛的大船,我们也能避过去!”
胡沅浦点点头:“乔致庸,我要是不放你走,就成就不了你的一番壮举。好,我不留你,不过沿途还是要小心,不可大意!真要是走不了,就还回来!”致庸拱手致谢,就要告辞。胡沅浦又取出一封蜡丸道:“我为你专门写了一纸关防,封在里面,你带上,沿途要是遇上官军,拿给他们看,他们就不会难为你了!”致庸接过,自是千恩万谢。
胡家弟兄当下与他们拱手告别。致庸又道:“二位大人,致庸告辞之前,想向二位大人讨一样东西!”胡沅浦一愣,却见致庸指着他胸前挂着的单筒望远镜。胡沅浦想了想,笑道:“这可是德意志国产的东西。罢了,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本帅就送给你了!”致庸喜不自胜接过,这才正式告别起锚离去。
胡沅浦望着这支远去的船队对胡叔纯道:“我真想把这个人留在军中!”胡叔纯笑道:“大哥为何没这么做?”胡沅浦一时不语。胡叔纯看看他道:“大哥不是说,皇天生人很是吝啬,凡是天降英才,一个都不该让他闲着,都要让他为朝廷出力?”胡沅浦点点头:“这个乔致庸,眼下就在为朝廷出力。他对稳定天下民心起的作用,不比我们小。”胡叔纯笑了笑,有点不以为然。胡沅浦看他一眼道:“左宗棠都会因为这个乔致庸放弃隐居!这个乔致庸,可能连他自个儿也没想到,他南下买茶的举动,会让一路上所有遇到他的人觉得,大清国还不会亡!像乔致庸这样的人,朝廷对他有何恩典?可到了此时,他还敢冒死来江南贩茶,这说明什么?”胡叔纯不禁沉思起来。
胡沅浦望着滔滔江面,慨然道:“这说明我大清万民心中,还藏着勃勃的生气!朝廷里的那帮庸人,总以为大清国的根基建在他们所谓的国家重臣身上,错了,大清国的根基建立在民心之上。有民心如此,大清朝如何会败,长毛又如何能胜?”胡叔纯顿时醒悟。胡沅浦继续道:“乔致庸这个人是个人才,眼下留在民间,对国家有利无害。此人这次若能活着回去,日后朝廷里有了机会,还是会用的,而且是重用!”说着他往江面望去,但见致庸的船队浩浩荡荡,渐行渐远。
进入长江以后,致庸将船队化整为零,一分为三,由他和茂才、铁信石各带一队,队与队之间皆相隔两里之遥,船和船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船队白天隐在江边芦苇丛中,夜间开船,同时以船尾火光为号。火光熄灭,就是平安无事,继续前行;船尾亮起渔火,就是前面发现了长毛的巡江船,赶快藏进芦苇丛中去,同时向后面的船告警!
如此一路行去,几次与太平军的大船相遇,都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夜色渐淡,天际又露出了一线白,船队重新避入芦苇丛中。致庸站在船头,望着北岸,一时神情严峻。
长栓提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进舱,笑道:“二爷,看,江里鱼真多呀,这条鱼竟然自个儿蹦到了船上!我让船家熬鱼汤给咱们喝!在江上走了这么些天,没有吃肉,真馋死我了!”致庸头也不回,望着江北,沉声道:“我们已经在江上走了好几夜,再往前走,就是武昌城了,那里什么情况咱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把鱼放下,和铁信石一块儿去岸上打听打听,马上回来!”“您也该让我把鱼汤喝了再走!”长栓撅嘴,致庸掏出一块银子扔给他:“到岸上多买点肉食,要解馋大伙一块儿解,就你馋?”长栓笑着放下鱼,从相邻的船跳跃过去,招呼上铁信石一起上了岸。
两人去了一个多时辰,致庸等得发起急来,两人回船后却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昌城已让官军收复了。致庸一听大为激动,连连追问,茂才闻言也对着铁信石和长栓发问:“此话当真?”长栓见他俩还半信半疑,当下不乐意道:“我们俩亲耳从当地百姓嘴里听到的,还会有假?”
致庸兴奋道:“太好了!长毛这么一败,拦在南北茶路上的障碍就消除了,不但这次我们不用再担心长毛的兵船,就是明年、后年,也不用担心茶路不通了!”众人一时都雀跃起来。致庸突然又想起了刘黑七,扭头望着北岸,又闷闷不乐起来。茂才默默看着他,想劝什么又忍住了,转了一个话题道:“武昌乃军事要地,官兵和长毛互有攻守,只怕要几易其手,什么明年、后年都是没谱的事,我们还是小心一点。”
众人都一团高兴,致庸则在发呆,一时问谁也没把茂才的话放在心上,长栓还不解地问致庸道:“二爷,武昌的长毛都被打败了,我们再往前走,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您怎么还不高兴?您还真想会会他们呀?”致庸回头看茂才,道:“茂才兄,你说刘寨主他们这会儿在哪里?是我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的,武昌的长毛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长栓插话道:“二爷,您也太那个了!是刘黑七骗了我们,半道上把我们甩了,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跟着我们去武夷山贩茶,他们是死是活,都跟我们没关系,活该!”致庸瞪他一眼,接着对茂才道:“茂才兄,既然前头没有长毛的巡江船,我们就白天走,马上走,不用再等到天黑!
茂才深深看他:“东家,你还想去武昌城把刘黑七他们找回来?”致庸一时泪花闪烁:“对!人是我带来的,不管死活,我都得找到他们,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亲人!”长栓在一旁跺脚:“东家,您又糊涂了不是,刘黑七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父母亲人!”致庸大怒:“找不到是找不到,万一可以找到我没有去找,没有把他们引向正路,让他们又跟着长毛跑了,我会恨自个儿一辈子的!开船!”
茶船第一次大白天浩浩荡荡地于江上行驶起来,很快就到了武昌江面。茂才透过雾气观察着岸上的情景,叹一口气再三劝阻道:“东家,虽说武昌城被官军拿下了,可眼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再说刘寨主若是真投了长毛军,这会儿不是死,就是跟吃了败仗的长毛军走了,你就是能进得了城,武昌城这么大,想找到他们,也像是大海捞针,可能性很小!”致庸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茂才兄,别说了!致庸决心已定!你带茶船停在江心,我带长栓、高瑞上岸。我须得努力找过才能心安理得!你们一直猜测他们投了长毛,可万一没有,只是上次过江时和我们失散了呢?万一他们上次真是放下屠刀,改恶从善,并不想投奔长毛,只是被长毛拿住了,才人了伙呢?现在我要是不去寻他们,救他们,我乔致庸成什么人了?”茂才叹了口气,无奈道:“东家一定要去,茂才也不好阻拦,只是东家去了,千万小心!找到找不到,都要尽快回来!”致庸点头,随后带着长栓、高瑞上了一条小划子,驶向武昌城。
雾气渐散。长栓突然大叫:“东家,您看,那是什么?”
几条匪船从大雾中向茶船队驶来。
高瑞脸色剧变:“不好,东家,原来武昌城不在官军手中!”致庸猛回头,要拿望远镜已经来不及,大喊:“长栓,铁信石,你们误了我的大事!” ↑返回顶部↑
此后船在江中,一路无事。一日夜晚忽遇狂风暴雨,船队顿时在飓风巨浪中不停地颠簸跳跃起来。“把好舵!”“抓住!小心!”每条船上都喊成一片,众船家喊着号子一路摇去,乔家众人纷纷把住船边,努力稳住身子。几个时辰之后,雨渐渐地小了,风也渐渐停歇下来,只是江水暴涨,浪头甚是凶险。
突然前头的一个船家狂喜地喊道:“湘江口,我们已经过了长毛的地盘啦!”众人闻言皆大喜,致庸高兴地站起,冲着茂才大叫:“茂才兄!我们已经入了湘江!”茂才还未回答,忽见一个浪头打来,致庸脚底一滑,站立不稳,被打翻到水里。众人大惊,说时迟那时快,铁信石迅速跳下水去,从激流中一把抓住了致庸。众人一起大喊,七手八脚将致庸和铁信石拉上船去,好一场虚惊。致庸和铁信石浑身湿透,却第一次面对面放松地大笑起来。
出了湘江,转入大清江,一日清晨,致庸一行终于踏上了武夷山的土地。“有人来买茶了!有买茶的大茶商来了!”很快便有一位茶农打着大锣,沿途吆喝起来。众茶农纷纷从家里跑出,喜形于色。一位老人慢慢跪下去,仰面落泪喊起来:“老天爷,你到底睁开眼,让茶农有活路了”
武夷山茶场给了致庸一行超乎规格的接待。众茶农排列山道两侧夹道欢迎,鼓乐齐鸣,连茶树上都披红挂彩,以示来客尊贵。大制茶商耿于仁已经四十来岁,却亲自陪坐在滑竿上的致庸等人走向茶庄,乔家一行人等都坐在滑竿上,享受殊荣。高瑞忍不住悄悄问茂才:“孙先生,这是不是太隆重了?”茂才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高瑞继续嘀咕道:“真舒服啊,这一会儿我都觉得自个儿不是伙计,有点儿掌柜和东家的意思了!”“美得你啊!”长栓忍不住冲了他一句,众人都笑起来。致庸则在前头不停地向两旁茶农拱手致意:“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山道两侧不时有茶农跪下磕头,众人被欢天喜地地抬进了耿家茶庄。
客堂内,耿于仁亲自为致庸捧茶:“乔东家一路辛苦,请先品品今年的好茶。”致庸赶紧站起,双手接过,道:“耿东家太客气了,致庸担待不起。”耿于仁道:“乔东家,不是我客气。打明末以来,当地人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托你们山西大茶商照顾,大家年年都有些饭吃。可是自从长毛遮断了长江,茶路不通,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当柴禾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在场众人皆唏嘘不已,一些茶农忍不住抹起了眼泪。一旁的耿家主事赶紧打起圆场:“乔东家,孙先生,这是上好的武夷山云雾茶,往常有多有少全都要贡到宫里去,这几年茶路不通,也没官府向我们勒索贡品,就只有自己享用了!二位,请尝一尝!”
致庸端起茶来品了一口,称赞道:“好!香气清雅,汤水清亮,色如碧玉而带光辉,滋味鲜活甘醇,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是绝品!”耿于仁大为高兴:“乔东家果然是识货之人。二位启程时,我给二位每人准备五斤!”致庸还未说话,又听耿于仁恳切道:“乔东家,这一路南来,你和孙先生可谓是九死一生,天下汹汹,皆说长毛断了长江,杀人如麻,乔东家能不避万死,来到武夷山,我们这些茶民惟有敬佩和感激。以前水家、元家买茶,那是有多年不变的老价,可这次情形不同,我不能按那个价让你买茶,因此你给原价的八折就行了!”致庸和茂才相视一眼,又惊又喜,致庸挠挠头想了想,有点为难道:“耿东家,这合适吗?”耿于仁手一挥,断然道:“乔东家,别说了,我在这里还算是个头,有点人缘,我说这个价就这个价。别以为这么低的价给你我就吃亏了。我们都是生意人,我给你个低价,是想请你明年还来我这里买茶,救我们这一方的百姓!”致庸看看茂才,两人交换一下目光,致庸重重点了点头,站起拱手道:“耿东家如此厚待致庸,致庸也有一言相告。我带来的银子,按耿东家让利给我的价钱,现在能多买不少的茶。我愿意把它们都留下,全买成茶运回去!”
耿于仁大为兴奋:“乔东家,太好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此外还有一件事,照以往的规矩,我们茶山是不赊账的,可这一回,我想把你买不走的茶,也尽量赊给你运回去,明年你来买茶,把银子一并带来,行不行?”致庸大为激动,道:“耿东家,谢谢你如此好意,我就不去别的山头了!只要耿东家信任致庸,你这茶山上三四年来积存的茶,我尽能力赊了带走,明年一总给你拉银子回来!”
耿于仁大喜:“好,在下正等着乔东家这句话呢!咱们一言为定!”当下两人举起茶碗,一饮而尽。茂才在心中迅速计算着,半晌开口道:“东家,此事甚好,但这么多茶,如何运出去,还请耿东家帮我们筹划筹划。来时听说山下大清江口原来常年有运茶的船队,但昨天下船时,我们听说连年无人来买茶,船队已经散伙了。”致庸心中一惊,放下茶碗,担心道:“对,这是一件大事。”耿于仁看看他俩,哈哈一笑,胸有成竹道:“乔东家不要过虑,这事我想过了。船队散伙,船还在,人也还在,乔东家既然不避风险,南下买茶,我们这些种茶人,为何就不能冒一点险,帮乔东家把茶运过长江,顺汉水一直运到襄阳城下?乔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衣食,这点险我们甘愿冒了!”
茂才和致庸对视一眼,喜形于色。致庸站起,再次举起茶碗道:“耿东家,致庸谢了!今天看来,你我非但有茶缘,还十分地对脾气!致庸年轻浅薄,常自认为是一个隐于商界的豪侠,没想到耿东家才是一位真正隐于茶山的英雄。看样子日后生意我们有得做了。借耿大哥的茶,致庸敬你一碗!
‘‘乔东家,耿于仁是个粗人,这个敬字我可当不起,不过你的话对我的脾气,这茶,我饮了!”当下两人各自一饮而尽。
致庸抹了一下嘴巴,突发奇想:“耿大哥,我们干脆结为异姓兄弟,日后年年来往,做一辈子生意,如何?”耿于仁又惊又喜,连连点头,当下便吩咐摆设香案,杀鸡歃血为誓,与致庸行了结拜之礼,起誓永做异姓兄弟!随后众人依着当地风俗,大摆宴席,夜晚月亮升起的时候,村中男女又为致庸等燃起篝火,或唱歌,或跳当地土风舞,宾主皆开怀畅饮,直至天白。
歇了一日后,耿于仁亲自带致庸去往制茶场。致庸一路走,一路望,满目皆是绿色,忍不住赞道:“武夷山真是好地方!”远远地,有采茶女唱起歌来,其声凄美悠长,致庸不觉驻足听去:
清明过了谷雨连,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制茶真可怜,三更五更不能眠。
偎着茶树吃冷饭,凑着月光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茶家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篓。
一曲终了,致庸大为赞叹,问道:“耿大哥,这是什么歌,竟然如此好听!”耿于仁闻言大笑:“兄弟过奖了,这是我们武夷山茶民唱的采茶歌,我们自家人听着亲切而已,其实是下里巴人,不堪入耳,不堪入耳!”众人拐了一个弯,又往前走了好一阵,制茶场在一片青山绿竹的掩映下,已经赫然在望了。
耿于仁带着众人进了制茶场,边走边参观。茶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制作茶砖的准备工作。耿于仁笑道:“照你的吩咐,我让他们日夜加班修整制茶机。你放心,十几天工夫就能把所有的散茶制成茶砖。”致庸想了想,突然道:“大哥,趁着他们还没开始制作茶砖,我拜托你一件事,你让他们把所有的茶,全部制成一斤一两的,标重还是一斤。”茂才看了看致庸,暗暗现出赞许之意,耿于仁却一愣:“兄弟,这是为何?你这样干,自己不是要吃亏吗?”
致庸笑道:“大哥,这是兄弟我第一次和水家、元家及邱家一起做茶货生意,我们乔家做生意向来讲三个字,一是义,二是信,三才是利,茶砖要走千里路才能到达祁县,我怕路上会有损耗。”耿于仁佩服道:“致庸兄弟,你真是个第一等诚信的人,大哥我赞服你了。行,这一斤一两重的茶砖,我帮你做!”致庸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另外,我那份茶砖上,你让人都给我加上一个‘大’字模印做标记。”耿于仁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兄弟,我明白了,你虽是第一年走茶路,但已经要给自己的茶货创出一个牌子了!”致庸也笑起来:“大哥猜对了。我家丝茶庄的店号叫做大德兴,我在上面加个大字,让客商们知道这是乔家的茶砖!但凡是乔家的茶砖,卖一斤的价,标重一律是一斤一两!”
耿于仁点头,随后开始吩咐手下。致庸向茂才耳语几句,于是茂才和高瑞留下陪耿于仁,自己和长栓往外走去。“东家,咱们去哪?”长栓忍不住问道,致庸想了想道:“如此风光,到茶山上走走呗!”长栓“噗嗤”一乐,玩笑道:“二爷是不是又想听采茶女唱歌了?”致庸回首笑道:“你懂什么?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就是民歌,那是经孔圣人删定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听民歌可以知天下兴亡,就你净往歪处想!”长栓吐吐舌头,不敢再乱开玩笑了。
此去一路风光绮丽,却没有再听见采茶女的歌声。致庸赞叹着前行,拐过一个小小山角,忽见前方一处独居的竹屋,两旁青山,户外翠竹,门前则是一条涧溪,清澈明亮。致庸走来站住,不觉叹道:“好漂亮的地方!背靠绿山,前临清溪,远望有山川景物之美,近观有竹篱茅舍之幽,三月桃花,六月稻熟,八月鱼肥,九月红叶我乔致庸平生若有如此佳处,定可令我百事不问,只流连山水,读书饮茶,此生足矣!”
长栓在旁呵呵笑道:“东家,您要是在这里住下不走了,货通天下的事怎么办?您不是还要北上大漠南至海,东到极边西到荒蛮之地吗?怎么,不去了?”致庸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置身铜臭之所,追名逐利之场,我当然想像当年的晋商前辈那样走遍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是到了这里,利禄之念顿消,什么货通天下,走万里商路,统统都不想了。庄子说得好,鼹鼠饮河,不过一饱,鹪鹩占巢,不过一枝,二爷到了这里,不想再做商人,想做神仙了!”说着,他乘兴走上前去敲门,但门扉紧闭。他又喊了两声,亦无人应。
长栓吐吐舌头道:“东家,到了这里,您又诗兴大发了?”致庸笑道:“此情此景,前人已写过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位清雅高古的隐士,乔致庸一身铜臭,自然与这样的高人无缘了。走吧,回去了!”他正要走,长栓突然道:“二爷,等一等,您瞧,高人回来了!”致庸回头望去,但见前面清溪上,一位小童子划着竹排,顺流而至。竹排上立着一位瘦高的中年布衣男子,衣袂飘飘,风度俨然。溪面上时不时飘过一团白雾,竹排和竹排上的人时隐时现,恍若仙人仙境。
致庸看得呆了,不觉赞道:“好风雅的人!真是神仙一流的品貌!”长栓也看得发呆,一听致庸说话,又捂嘴笑道:“二爷,您只怕又要吟诗了吧!”致庸也不理会,又看了一会,忽然长声吟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一时吟毕,忍不住又叹道:“长栓啊,此等天地山川风景人物,真真要令我乔致庸化入‘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里去了!”长栓一听赶紧冲他打拱作揖,道:“二爷,您可不能化进去了,您要是化进去了,我们回去了,太太找我们要人怎么办?”
正说着,只见竹排靠岸,那布衣男子携着童子顺石路走了上来。致庸退到路边恭立。布衣男子一路走来,长声吟道:“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哈哈!哈哈!”长栓在一旁小声嘀咕起来:“东家,我以为天下的读书人只有孙老先儿是个疯子,您看看他,比孙老先儿疯得还厉害呢,哪里是什么神仙!”致庸瞪他一眼,长栓赶紧闭了嘴。
那布衣男子旁若无人地走过去,掏出钥匙正要开柴门,致庸恭谨上前,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山西祁县商人乔致庸这厢有礼了!”布衣男子凝神看他,忽然神情开朗地拱手道:“山西商人乔致庸?原来你就是那个不避万死来我武夷山买茶的出色人物?”致庸一惊笑道:“先生是谁,如何知道在下?”布衣男子大笑,复又认真看他:“我是谁对先生不重要,至于我如何知道你的名字,我倒可以告诉你——昨日在寨子里接待乔东家的耿于仁,那是鄙人的亲戚!”致庸又一惊,笑道:“原来尊驾是耿东家的亲戚?那就更好了!先生隐居之处,乃神仙应居之地。在下偶然走到此处.就有脱胎换骨、尘念顿消之感。敢问先生,我能随你进去,讨一杯茶喝吗?”
布衣男子闻言看他一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致庸甚是欢喜,又拱手施了一礼,便随他进了屋。竹屋内陈设甚是简单,不过是几件竹木家具、几本书、一套茶具而已,却显得极为清幽。
甫一坐定,童子便捧茶上来。布衣男子笑道:“先生本为讨茶而来,那就请吧!”致庸品了一口,不觉赞道:“真是好茶。在下冒昧地说一句,这茶有点像驰名天下的武夷山云雾茶,可又不是,比我昨日在耿东家那里喝的贡品还要甘醇香洌,饮之如酒般颇有后劲,使人有振奋之感,真可谓茶中神品。在下生在商家,自小也喝过不少天下名茶,可从没有品尝过先生今天赏赐之茶。敢问先生,这是何种神品?”
布衣男子微微一笑:“称不上神品,不过是在下呆在山里,偶有兴致,将武夷山云雾茶的枝芽接于四季春茶树之上,再用新法炒制出的一品新茶而已。因它香气清扬,如
鲜花一样芬芳,滋味活泼甘醇,汤色绿中透黄,明亮清澈。一杯人腹,会令壮士激昂,英雄慷慨,才子神采飞扬,隐士拔剑而起,即使凡夫俗子,也会平白生出许多济世救民之心,为国效死之志。呵呵,因此在下将此茶起名为将军令。”
致庸心中一震,对他愈加肃然起敬:“将军令,这个名字起得好!想不到先生身在江湖,仍然心系天下,在下方才误将先生认为许由一流隐士,实在是大谬!”布衣男子大笑:“先生过奖,在下算得上什么心系天下,一个无用之人,无用之才罢了!”致庸连连摆手道:“敢问先生,先生将两种滋味冲淡平和之茶改造为一种饮之慷慨激昂之茶,其用意何在?”布衣男子深深看着致庸,道:“古人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茶乃小事,却可看到天下兴亡。”致庸点头。布衣男子接着道:“乔东家,你是商人,自古茶路通则天下路通,茶事昌则天下事昌。前几年茶路不通,在下以为天下事不可为也,惟有藏身山中,读书饮茶,遁世避祸;今日乔东家冒死来武夷山贩茶,茶路复通,在下又以为,天下事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致庸大笑问:“先生,此话又当怎讲?”布衣男子抬眼望着窗外,半晌沉郁道:“在下虽山野村夫,也早知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巨商之名。以乔家之富,乔东家不来江南贩茶,谅也不至于有饥寒之忧,可是乔东家还是不避生死地来了,此事仅仅用商家重利的本性来解释是不够的。长毛横踞长江,天下茶路可谓不通,但乔东家仍旧上了路,因此这条茶路至少在乔东家心中,一直都是通的。既然茶路在人心中是通的,那天下事就仍有可为。乔东家,在下往日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了天下大势,其实错了。今日乔东家来此贩茶,令在下看到了天下的人心。乔东家,就这一点,在下也定要谢谢你!”说着他向致庸深施一礼。致庸连连摆手,示意不敢当:“先生实在过誉了。其实以致庸看来,先生骨相清奇,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吟咏之间吐纳珠玉,眉睫之前卷舒风云,必非平凡之辈。因此先生今日隐居山林,定然大有深意。”布衣男子摆了摆手,微微含笑,不再多言,似陷入一种沉思。致庸甚为体谅,当下起身告辞。
布衣男子也不留他,拱手送致庸出门,送至门口时突然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问乔东家。”“先生尽管开口。”致庸又一拱手,不觉一喜,他自感与这位布衣男子颇为投缘,甚至有景仰之心,颇想与他多谈一会。
布衣男子环指青山,悠悠然道:“乔东家是想只做今年这一次茶货生意呢,还是想年年都做得成今年这样的茶货生意,且将风险降到最小?”“先生此话怎讲?”致庸心中不禁一动。布衣男子捻须笑道:“乔东家此次来武夷山买茶颇为艰难,回去路上只怕更为凶险不易,即使成功地过了长毛控制的长江,也应属侥幸,若想年年这么幸运,那就难了。乔东家就没想过用别的办法,为天下茶民生利?”
致庸闻言大惊,一揖到地,诚恳道:“先生一定腹藏锦囊,心存妙计,请先生一定教我!”布衣男子并不推托,点点头指点道:“据在下愚见,以今日朝廷之力,三年五载,仍难以扑灭长毛之乱。而江北汉水流域,许多地方山高多雾,适合武夷山茶生长,乔东家想过到武夷山买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在江北买山种茶?如若可行,还能依托江北茶场为基地中转,可依照军情伺机将江南茶叶运出,岂不是一举两得?”致庸闻言如醍醐灌顶,大为激动地躬身道:“先生真是一位旷世奇才,你的一句话,如拨云见日,令致庸茅塞顿开。先生,大恩不言谢,改日候先生闲暇一定再来请教!”布衣男子不置可否,仍旧与致庸拱手作别,致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带着在门外守候的长栓快快离去了。
致庸与长栓急奔山中制茶场,一见茂才,立刻把刚才的奇遇告诉了他。茂才先是难以置信,接着大为激动,连声跺足叹道:“既是耿兄的亲戚,这位高人难不成就是十五岁乡试第一、十六岁府试第二、天下闻名的湘阴才子左宗棠左公?”致庸勃然变色:“什么?他就是那位二十余岁就被两江总督陶澍陶大人视为奇才,三十八岁结识林则徐林大人,林大人相见恨晚,亲笔为他写下一副传世名联的左宗棠?”茂才望着青山,悠悠念起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他看看有点傻眼的高瑞和长栓道:“那是林则徐林大人为了鼓励左公出山救世,专门为他写下的。自道光年间到今日,朝廷大员如林则徐、陶澍、胡林翼、贺长龄、郭嵩焘诸人,全是一二品大员,均连篇累牍地向皇上上折子,举荐这位左公。咸丰初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曾向皇上上疏,其中有两句话传遍天下。”
致庸大叹:“我知道这两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季高!”茂才点点头,当即与致庸约定,下午两人再去拜访。不料未到中午,却见上午那位执篙童子已经来到他们的住处,恭敬地呈上了一封信。
致庸展开一阅,回头沉声对茂才道:“左公走了!他终于出山去湖南投胡沅浦胡大帅了!”茂才接过信看了看,抬眼望着群山,悠悠道:“早就有人说过,左公出山,天下平安!但愿左公此去湖南,有良策献给胡大帅,令长毛就此势衰,商路就此畅通,万民就此脱离水火,再享太平!”
3
半个月之后,大清江码头蔚为壮观,买的茶加上赊的一部分茶,力所能及共装了一百二十条船,沿江排着,扬帆启航;几十户茶农带着家眷,携着茶苗、茶具一起上船,准备到江北拓土种茶。耿于仁为人极是豪爽,他听说致庸要买茶山,当即就从茶款里又抽出三十万两银子借给他,且亲自带船队一直护送致庸一行人了湘江,才与他们依依惜别。
船队昼夜不停,破浪行进。一夜,致庸正在舱内和衣而眠,前方江面突现几条大船。众人大为紧张,长栓跑进舱内急道:“二爷,不好,前面碰上了长毛!”致庸大惊:“不可能!没听说长毛已经打到这里!”他快快走上船头,和茂才一起朝前方张望。前方大船越来越近,众人不及应对,一群兵丁已经跳上茶船,连拉带拽地将致庸等人带上大船。
致庸连声抗议,但被推倒在地。只听船头威声四起:“抬起头来!”致庸一抬头,大吃一惊,只见胡沅浦和胡叔纯正在一张手绘的地图前研判军情。胡沅浦认出了致庸,赶紧下令众人放开。
当下致庸与茂才过来向胡大人见礼,当日太原府匆匆一别,不料今日竟然在这种处境下碰面,众人一时皆感慨不已。一阵寒暄过后,胡沅浦笑道:“我们四个真是有缘呀。看来古人讲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话不确了!”众人皆大笑起来。胡叔纯也道:“前几天左宗棠告诉过我,说你们有感于茶路阻隔,茶民失业,便以身犯险,想救民于水火,真是令人佩服啊!”致庸连称不敢当,接着赶紧问起左宗棠,不料却被告知他恰巧过江办理公务去了。
四人又聊了一会,胡沅浦捻须赞道:“乔致庸,本帅得到左宗棠这样的左膀右臂,说起来还应该谢你呢,他说是你这次南下买茶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决心下山为朝廷效力!”致庸连连摆手道:“不不不,大帅,左公言过了,他才是一句话就帮我点破了迷津,尽享江南江北两地的茶利,解更多茶民之忧!”胡沅浦哈哈大笑:“乔致庸,不,我这会儿该叫你乔东家了,你不能再走科举之路,为朝廷效力,我一直觉得可惜,可现在我又不再为你为朝廷那么惋惜了。就是你做了商人,也没有忘记济世救民,仍然是书生本色啊。”
此次与胡沅浦照面,致庸一行大为受益,官兵一直将茶船队护送到了长江口。胡沅浦劝道:“乔东家,你这么大一个船队,再往前走就要入长江,那里是长毛的地盘。你要三思,不如先留在我这里,哪天我打败了长毛拿下了武昌城,你再走!”致庸婉拒道:“谢大帅,那可不行,我和相与商家有约在先,要是致庸半年之内不能贩茶回到山西祁县,九个月内不能将这批茶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我就在众商家面前失了信,要倾家荡产的!”胡沅浦盯了他一眼道:“你真的要硬朝前闯?”致庸笑笑:“大帅,都说长毛的水军如何厉害,我看也未必。来时我们趁着夜黑,轻轻松松地就过了江。我观察过了,江边那么多芦苇丛,到处都有我们的藏身之处,就是万一撞上了长毛的大船,我们也能避过去!”
胡沅浦点点头:“乔致庸,我要是不放你走,就成就不了你的一番壮举。好,我不留你,不过沿途还是要小心,不可大意!真要是走不了,就还回来!”致庸拱手致谢,就要告辞。胡沅浦又取出一封蜡丸道:“我为你专门写了一纸关防,封在里面,你带上,沿途要是遇上官军,拿给他们看,他们就不会难为你了!”致庸接过,自是千恩万谢。
胡家弟兄当下与他们拱手告别。致庸又道:“二位大人,致庸告辞之前,想向二位大人讨一样东西!”胡沅浦一愣,却见致庸指着他胸前挂着的单筒望远镜。胡沅浦想了想,笑道:“这可是德意志国产的东西。罢了,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本帅就送给你了!”致庸喜不自胜接过,这才正式告别起锚离去。
胡沅浦望着这支远去的船队对胡叔纯道:“我真想把这个人留在军中!”胡叔纯笑道:“大哥为何没这么做?”胡沅浦一时不语。胡叔纯看看他道:“大哥不是说,皇天生人很是吝啬,凡是天降英才,一个都不该让他闲着,都要让他为朝廷出力?”胡沅浦点点头:“这个乔致庸,眼下就在为朝廷出力。他对稳定天下民心起的作用,不比我们小。”胡叔纯笑了笑,有点不以为然。胡沅浦看他一眼道:“左宗棠都会因为这个乔致庸放弃隐居!这个乔致庸,可能连他自个儿也没想到,他南下买茶的举动,会让一路上所有遇到他的人觉得,大清国还不会亡!像乔致庸这样的人,朝廷对他有何恩典?可到了此时,他还敢冒死来江南贩茶,这说明什么?”胡叔纯不禁沉思起来。
胡沅浦望着滔滔江面,慨然道:“这说明我大清万民心中,还藏着勃勃的生气!朝廷里的那帮庸人,总以为大清国的根基建在他们所谓的国家重臣身上,错了,大清国的根基建立在民心之上。有民心如此,大清朝如何会败,长毛又如何能胜?”胡叔纯顿时醒悟。胡沅浦继续道:“乔致庸这个人是个人才,眼下留在民间,对国家有利无害。此人这次若能活着回去,日后朝廷里有了机会,还是会用的,而且是重用!”说着他往江面望去,但见致庸的船队浩浩荡荡,渐行渐远。
进入长江以后,致庸将船队化整为零,一分为三,由他和茂才、铁信石各带一队,队与队之间皆相隔两里之遥,船和船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船队白天隐在江边芦苇丛中,夜间开船,同时以船尾火光为号。火光熄灭,就是平安无事,继续前行;船尾亮起渔火,就是前面发现了长毛的巡江船,赶快藏进芦苇丛中去,同时向后面的船告警!
如此一路行去,几次与太平军的大船相遇,都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夜色渐淡,天际又露出了一线白,船队重新避入芦苇丛中。致庸站在船头,望着北岸,一时神情严峻。
长栓提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进舱,笑道:“二爷,看,江里鱼真多呀,这条鱼竟然自个儿蹦到了船上!我让船家熬鱼汤给咱们喝!在江上走了这么些天,没有吃肉,真馋死我了!”致庸头也不回,望着江北,沉声道:“我们已经在江上走了好几夜,再往前走,就是武昌城了,那里什么情况咱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把鱼放下,和铁信石一块儿去岸上打听打听,马上回来!”“您也该让我把鱼汤喝了再走!”长栓撅嘴,致庸掏出一块银子扔给他:“到岸上多买点肉食,要解馋大伙一块儿解,就你馋?”长栓笑着放下鱼,从相邻的船跳跃过去,招呼上铁信石一起上了岸。
两人去了一个多时辰,致庸等得发起急来,两人回船后却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昌城已让官军收复了。致庸一听大为激动,连连追问,茂才闻言也对着铁信石和长栓发问:“此话当真?”长栓见他俩还半信半疑,当下不乐意道:“我们俩亲耳从当地百姓嘴里听到的,还会有假?”
致庸兴奋道:“太好了!长毛这么一败,拦在南北茶路上的障碍就消除了,不但这次我们不用再担心长毛的兵船,就是明年、后年,也不用担心茶路不通了!”众人一时都雀跃起来。致庸突然又想起了刘黑七,扭头望着北岸,又闷闷不乐起来。茂才默默看着他,想劝什么又忍住了,转了一个话题道:“武昌乃军事要地,官兵和长毛互有攻守,只怕要几易其手,什么明年、后年都是没谱的事,我们还是小心一点。”
众人都一团高兴,致庸则在发呆,一时问谁也没把茂才的话放在心上,长栓还不解地问致庸道:“二爷,武昌的长毛都被打败了,我们再往前走,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您怎么还不高兴?您还真想会会他们呀?”致庸回头看茂才,道:“茂才兄,你说刘寨主他们这会儿在哪里?是我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的,武昌的长毛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长栓插话道:“二爷,您也太那个了!是刘黑七骗了我们,半道上把我们甩了,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跟着我们去武夷山贩茶,他们是死是活,都跟我们没关系,活该!”致庸瞪他一眼,接着对茂才道:“茂才兄,既然前头没有长毛的巡江船,我们就白天走,马上走,不用再等到天黑!
茂才深深看他:“东家,你还想去武昌城把刘黑七他们找回来?”致庸一时泪花闪烁:“对!人是我带来的,不管死活,我都得找到他们,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亲人!”长栓在一旁跺脚:“东家,您又糊涂了不是,刘黑七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父母亲人!”致庸大怒:“找不到是找不到,万一可以找到我没有去找,没有把他们引向正路,让他们又跟着长毛跑了,我会恨自个儿一辈子的!开船!”
茶船第一次大白天浩浩荡荡地于江上行驶起来,很快就到了武昌江面。茂才透过雾气观察着岸上的情景,叹一口气再三劝阻道:“东家,虽说武昌城被官军拿下了,可眼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再说刘寨主若是真投了长毛军,这会儿不是死,就是跟吃了败仗的长毛军走了,你就是能进得了城,武昌城这么大,想找到他们,也像是大海捞针,可能性很小!”致庸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茂才兄,别说了!致庸决心已定!你带茶船停在江心,我带长栓、高瑞上岸。我须得努力找过才能心安理得!你们一直猜测他们投了长毛,可万一没有,只是上次过江时和我们失散了呢?万一他们上次真是放下屠刀,改恶从善,并不想投奔长毛,只是被长毛拿住了,才人了伙呢?现在我要是不去寻他们,救他们,我乔致庸成什么人了?”茂才叹了口气,无奈道:“东家一定要去,茂才也不好阻拦,只是东家去了,千万小心!找到找不到,都要尽快回来!”致庸点头,随后带着长栓、高瑞上了一条小划子,驶向武昌城。
雾气渐散。长栓突然大叫:“东家,您看,那是什么?”
几条匪船从大雾中向茶船队驶来。
高瑞脸色剧变:“不好,东家,原来武昌城不在官军手中!”致庸猛回头,要拿望远镜已经来不及,大喊:“长栓,铁信石,你们误了我的大事!” ↑返回顶部↑
1
此后船在江中,一路无事。一日夜晚忽遇狂风暴雨,船队顿时在飓风巨浪中不停地颠簸跳跃起来。“把好舵!”“抓住!小心!”每条船上都喊成一片,众船家喊着号子一路摇去,乔家众人纷纷把住船边,努力稳住身子。几个时辰之后,雨渐渐地小了,风也渐渐停歇下来,只是江水暴涨,浪头甚是凶险。
突然前头的一个船家狂喜地喊道:“湘江口,我们已经过了长毛的地盘啦!”众人闻言皆大喜,致庸高兴地站起,冲着茂才大叫:“茂才兄!我们已经入了湘江!”茂才还未回答,忽见一个浪头打来,致庸脚底一滑,站立不稳,被打翻到水里。众人大惊,说时迟那时快,铁信石迅速跳下水去,从激流中一把抓住了致庸。众人一起大喊,七手八脚将致庸和铁信石拉上船去,好一场虚惊。致庸和铁信石浑身湿透,却第一次面对面放松地大笑起来。
出了湘江,转入大清江,一日清晨,致庸一行终于踏上了武夷山的土地。“有人来买茶了!有买茶的大茶商来了!”很快便有一位茶农打着大锣,沿途吆喝起来。众茶农纷纷从家里跑出,喜形于色。一位老人慢慢跪下去,仰面落泪喊起来:“老天爷,你到底睁开眼,让茶农有活路了”
武夷山茶场给了致庸一行超乎规格的接待。众茶农排列山道两侧夹道欢迎,鼓乐齐鸣,连茶树上都披红挂彩,以示来客尊贵。大制茶商耿于仁已经四十来岁,却亲自陪坐在滑竿上的致庸等人走向茶庄,乔家一行人等都坐在滑竿上,享受殊荣。高瑞忍不住悄悄问茂才:“孙先生,这是不是太隆重了?”茂才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高瑞继续嘀咕道:“真舒服啊,这一会儿我都觉得自个儿不是伙计,有点儿掌柜和东家的意思了!”“美得你啊!”长栓忍不住冲了他一句,众人都笑起来。致庸则在前头不停地向两旁茶农拱手致意:“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山道两侧不时有茶农跪下磕头,众人被欢天喜地地抬进了耿家茶庄。
客堂内,耿于仁亲自为致庸捧茶:“乔东家一路辛苦,请先品品今年的好茶。”致庸赶紧站起,双手接过,道:“耿东家太客气了,致庸担待不起。”耿于仁道:“乔东家,不是我客气。打明末以来,当地人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托你们山西大茶商照顾,大家年年都有些饭吃。可是自从长毛遮断了长江,茶路不通,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当柴禾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在场众人皆唏嘘不已,一些茶农忍不住抹起了眼泪。一旁的耿家主事赶紧打起圆场:“乔东家,孙先生,这是上好的武夷山云雾茶,往常有多有少全都要贡到宫里去,这几年茶路不通,也没官府向我们勒索贡品,就只有自己享用了!二位,请尝一尝!”
致庸端起茶来品了一口,称赞道:“好!香气清雅,汤水清亮,色如碧玉而带光辉,滋味鲜活甘醇,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是绝品!”耿于仁大为高兴:“乔东家果然是识货之人。二位启程时,我给二位每人准备五斤!”致庸还未说话,又听耿于仁恳切道:“乔东家,这一路南来,你和孙先生可谓是九死一生,天下汹汹,皆说长毛断了长江,杀人如麻,乔东家能不避万死,来到武夷山,我们这些茶民惟有敬佩和感激。以前水家、元家买茶,那是有多年不变的老价,可这次情形不同,我不能按那个价让你买茶,因此你给原价的八折就行了!”致庸和茂才相视一眼,又惊又喜,致庸挠挠头想了想,有点为难道:“耿东家,这合适吗?”耿于仁手一挥,断然道:“乔东家,别说了,我在这里还算是个头,有点人缘,我说这个价就这个价。别以为这么低的价给你我就吃亏了。我们都是生意人,我给你个低价,是想请你明年还来我这里买茶,救我们这一方的百姓!”致庸看看茂才,两人交换一下目光,致庸重重点了点头,站起拱手道:“耿东家如此厚待致庸,致庸也有一言相告。我带来的银子,按耿东家让利给我的价钱,现在能多买不少的茶。我愿意把它们都留下,全买成茶运回去!”
耿于仁大为兴奋:“乔东家,太好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此外还有一件事,照以往的规矩,我们茶山是不赊账的,可这一回,我想把你买不走的茶,也尽量赊给你运回去,明年你来买茶,把银子一并带来,行不行?”致庸大为激动,道:“耿东家,谢谢你如此好意,我就不去别的山头了!只要耿东家信任致庸,你这茶山上三四年来积存的茶,我尽能力赊了带走,明年一总给你拉银子回来!”
耿于仁大喜:“好,在下正等着乔东家这句话呢!咱们一言为定!”当下两人举起茶碗,一饮而尽。茂才在心中迅速计算着,半晌开口道:“东家,此事甚好,但这么多茶,如何运出去,还请耿东家帮我们筹划筹划。来时听说山下大清江口原来常年有运茶的船队,但昨天下船时,我们听说连年无人来买茶,船队已经散伙了。”致庸心中一惊,放下茶碗,担心道:“对,这是一件大事。”耿于仁看看他俩,哈哈一笑,胸有成竹道:“乔东家不要过虑,这事我想过了。船队散伙,船还在,人也还在,乔东家既然不避风险,南下买茶,我们这些种茶人,为何就不能冒一点险,帮乔东家把茶运过长江,顺汉水一直运到襄阳城下?乔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衣食,这点险我们甘愿冒了!”
茂才和致庸对视一眼,喜形于色。致庸站起,再次举起茶碗道:“耿东家,致庸谢了!今天看来,你我非但有茶缘,还十分地对脾气!致庸年轻浅薄,常自认为是一个隐于商界的豪侠,没想到耿东家才是一位真正隐于茶山的英雄。看样子日后生意我们有得做了。借耿大哥的茶,致庸敬你一碗!
‘‘乔东家,耿于仁是个粗人,这个敬字我可当不起,不过你的话对我的脾气,这茶,我饮了!”当下两人各自一饮而尽。
致庸抹了一下嘴巴,突发奇想:“耿大哥,我们干脆结为异姓兄弟,日后年年来往,做一辈子生意,如何?”耿于仁又惊又喜,连连点头,当下便吩咐摆设香案,杀鸡歃血为誓,与致庸行了结拜之礼,起誓永做异姓兄弟!随后众人依着当地风俗,大摆宴席,夜晚月亮升起的时候,村中男女又为致庸等燃起篝火,或唱歌,或跳当地土风舞,宾主皆开怀畅饮,直至天白。
歇了一日后,耿于仁亲自带致庸去往制茶场。致庸一路走,一路望,满目皆是绿色,忍不住赞道:“武夷山真是好地方!”远远地,有采茶女唱起歌来,其声凄美悠长,致庸不觉驻足听去:
清明过了谷雨连,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制茶真可怜,三更五更不能眠。
偎着茶树吃冷饭,凑着月光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茶家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篓。
一曲终了,致庸大为赞叹,问道:“耿大哥,这是什么歌,竟然如此好听!”耿于仁闻言大笑:“兄弟过奖了,这是我们武夷山茶民唱的采茶歌,我们自家人听着亲切而已,其实是下里巴人,不堪入耳,不堪入耳!”众人拐了一个弯,又往前走了好一阵,制茶场在一片青山绿竹的掩映下,已经赫然在望了。
耿于仁带着众人进了制茶场,边走边参观。茶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制作茶砖的准备工作。耿于仁笑道:“照你的吩咐,我让他们日夜加班修整制茶机。你放心,十几天工夫就能把所有的散茶制成茶砖。”致庸想了想,突然道:“大哥,趁着他们还没开始制作茶砖,我拜托你一件事,你让他们把所有的茶,全部制成一斤一两的,标重还是一斤。”茂才看了看致庸,暗暗现出赞许之意,耿于仁却一愣:“兄弟,这是为何?你这样干,自己不是要吃亏吗?”
致庸笑道:“大哥,这是兄弟我第一次和水家、元家及邱家一起做茶货生意,我们乔家做生意向来讲三个字,一是义,二是信,三才是利,茶砖要走千里路才能到达祁县,我怕路上会有损耗。”耿于仁佩服道:“致庸兄弟,你真是个第一等诚信的人,大哥我赞服你了。行,这一斤一两重的茶砖,我帮你做!”致庸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另外,我那份茶砖上,你让人都给我加上一个‘大’字模印做标记。”耿于仁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兄弟,我明白了,你虽是第一年走茶路,但已经要给自己的茶货创出一个牌子了!”致庸也笑起来:“大哥猜对了。我家丝茶庄的店号叫做大德兴,我在上面加个大字,让客商们知道这是乔家的茶砖!但凡是乔家的茶砖,卖一斤的价,标重一律是一斤一两!”
耿于仁点头,随后开始吩咐手下。致庸向茂才耳语几句,于是茂才和高瑞留下陪耿于仁,自己和长栓往外走去。“东家,咱们去哪?”长栓忍不住问道,致庸想了想道:“如此风光,到茶山上走走呗!”长栓“噗嗤”一乐,玩笑道:“二爷是不是又想听采茶女唱歌了?”致庸回首笑道:“你懂什么?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就是民歌,那是经孔圣人删定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听民歌可以知天下兴亡,就你净往歪处想!”长栓吐吐舌头,不敢再乱开玩笑了。
此去一路风光绮丽,却没有再听见采茶女的歌声。致庸赞叹着前行,拐过一个小小山角,忽见前方一处独居的竹屋,两旁青山,户外翠竹,门前则是一条涧溪,清澈明亮。致庸走来站住,不觉叹道:“好漂亮的地方!背靠绿山,前临清溪,远望有山川景物之美,近观有竹篱茅舍之幽,三月桃花,六月稻熟,八月鱼肥,九月红叶我乔致庸平生若有如此佳处,定可令我百事不问,只流连山水,读书饮茶,此生足矣!”
长栓在旁呵呵笑道:“东家,您要是在这里住下不走了,货通天下的事怎么办?您不是还要北上大漠南至海,东到极边西到荒蛮之地吗?怎么,不去了?”致庸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置身铜臭之所,追名逐利之场,我当然想像当年的晋商前辈那样走遍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是到了这里,利禄之念顿消,什么货通天下,走万里商路,统统都不想了。庄子说得好,鼹鼠饮河,不过一饱,鹪鹩占巢,不过一枝,二爷到了这里,不想再做商人,想做神仙了!”说着,他乘兴走上前去敲门,但门扉紧闭。他又喊了两声,亦无人应。
长栓吐吐舌头道:“东家,到了这里,您又诗兴大发了?”致庸笑道:“此情此景,前人已写过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位清雅高古的隐士,乔致庸一身铜臭,自然与这样的高人无缘了。走吧,回去了!”他正要走,长栓突然道:“二爷,等一等,您瞧,高人回来了!”致庸回头望去,但见前面清溪上,一位小童子划着竹排,顺流而至。竹排上立着一位瘦高的中年布衣男子,衣袂飘飘,风度俨然。溪面上时不时飘过一团白雾,竹排和竹排上的人时隐时现,恍若仙人仙境。
致庸看得呆了,不觉赞道:“好风雅的人!真是神仙一流的品貌!”长栓也看得发呆,一听致庸说话,又捂嘴笑道:“二爷,您只怕又要吟诗了吧!”致庸也不理会,又看了一会,忽然长声吟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一时吟毕,忍不住又叹道:“长栓啊,此等天地山川风景人物,真真要令我乔致庸化入‘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里去了!”长栓一听赶紧冲他打拱作揖,道:“二爷,您可不能化进去了,您要是化进去了,我们回去了,太太找我们要人怎么办?”
正说着,只见竹排靠岸,那布衣男子携着童子顺石路走了上来。致庸退到路边恭立。布衣男子一路走来,长声吟道:“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哈哈!哈哈!”长栓在一旁小声嘀咕起来:“东家,我以为天下的读书人只有孙老先儿是个疯子,您看看他,比孙老先儿疯得还厉害呢,哪里是什么神仙!”致庸瞪他一眼,长栓赶紧闭了嘴。
那布衣男子旁若无人地走过去,掏出钥匙正要开柴门,致庸恭谨上前,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山西祁县商人乔致庸这厢有礼了!”布衣男子凝神看他,忽然神情开朗地拱手道:“山西商人乔致庸?原来你就是那个不避万死来我武夷山买茶的出色人物?”致庸一惊笑道:“先生是谁,如何知道在下?”布衣男子大笑,复又认真看他:“我是谁对先生不重要,至于我如何知道你的名字,我倒可以告诉你——昨日在寨子里接待乔东家的耿于仁,那是鄙人的亲戚!”致庸又一惊,笑道:“原来尊驾是耿东家的亲戚?那就更好了!先生隐居之处,乃神仙应居之地。在下偶然走到此处.就有脱胎换骨、尘念顿消之感。敢问先生,我能随你进去,讨一杯茶喝吗?”
布衣男子闻言看他一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致庸甚是欢喜,又拱手施了一礼,便随他进了屋。竹屋内陈设甚是简单,不过是几件竹木家具、几本书、一套茶具而已,却显得极为清幽。
甫一坐定,童子便捧茶上来。布衣男子笑道:“先生本为讨茶而来,那就请吧!”致庸品了一口,不觉赞道:“真是好茶。在下冒昧地说一句,这茶有点像驰名天下的武夷山云雾茶,可又不是,比我昨日在耿东家那里喝的贡品还要甘醇香洌,饮之如酒般颇有后劲,使人有振奋之感,真可谓茶中神品。在下生在商家,自小也喝过不少天下名茶,可从没有品尝过先生今天赏赐之茶。敢问先生,这是何种神品?”
布衣男子微微一笑:“称不上神品,不过是在下呆在山里,偶有兴致,将武夷山云雾茶的枝芽接于四季春茶树之上,再用新法炒制出的一品新茶而已。因它香气清扬,如
鲜花一样芬芳,滋味活泼甘醇,汤色绿中透黄,明亮清澈。一杯人腹,会令壮士激昂,英雄慷慨,才子神采飞扬,隐士拔剑而起,即使凡夫俗子,也会平白生出许多济世救民之心,为国效死之志。呵呵,因此在下将此茶起名为将军令。”
致庸心中一震,对他愈加肃然起敬:“将军令,这个名字起得好!想不到先生身在江湖,仍然心系天下,在下方才误将先生认为许由一流隐士,实在是大谬!”布衣男子大笑:“先生过奖,在下算得上什么心系天下,一个无用之人,无用之才罢了!”致庸连连摆手道:“敢问先生,先生将两种滋味冲淡平和之茶改造为一种饮之慷慨激昂之茶,其用意何在?”布衣男子深深看着致庸,道:“古人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茶乃小事,却可看到天下兴亡。”致庸点头。布衣男子接着道:“乔东家,你是商人,自古茶路通则天下路通,茶事昌则天下事昌。前几年茶路不通,在下以为天下事不可为也,惟有藏身山中,读书饮茶,遁世避祸;今日乔东家冒死来武夷山贩茶,茶路复通,在下又以为,天下事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致庸大笑问:“先生,此话又当怎讲?”布衣男子抬眼望着窗外,半晌沉郁道:“在下虽山野村夫,也早知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巨商之名。以乔家之富,乔东家不来江南贩茶,谅也不至于有饥寒之忧,可是乔东家还是不避生死地来了,此事仅仅用商家重利的本性来解释是不够的。长毛横踞长江,天下茶路可谓不通,但乔东家仍旧上了路,因此这条茶路至少在乔东家心中,一直都是通的。既然茶路在人心中是通的,那天下事就仍有可为。乔东家,在下往日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了天下大势,其实错了。今日乔东家来此贩茶,令在下看到了天下的人心。乔东家,就这一点,在下也定要谢谢你!”说着他向致庸深施一礼。致庸连连摆手,示意不敢当:“先生实在过誉了。其实以致庸看来,先生骨相清奇,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吟咏之间吐纳珠玉,眉睫之前卷舒风云,必非平凡之辈。因此先生今日隐居山林,定然大有深意。”布衣男子摆了摆手,微微含笑,不再多言,似陷入一种沉思。致庸甚为体谅,当下起身告辞。
布衣男子也不留他,拱手送致庸出门,送至门口时突然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问乔东家。”“先生尽管开口。”致庸又一拱手,不觉一喜,他自感与这位布衣男子颇为投缘,甚至有景仰之心,颇想与他多谈一会。
布衣男子环指青山,悠悠然道:“乔东家是想只做今年这一次茶货生意呢,还是想年年都做得成今年这样的茶货生意,且将风险降到最小?”“先生此话怎讲?”致庸心中不禁一动。布衣男子捻须笑道:“乔东家此次来武夷山买茶颇为艰难,回去路上只怕更为凶险不易,即使成功地过了长毛控制的长江,也应属侥幸,若想年年这么幸运,那就难了。乔东家就没想过用别的办法,为天下茶民生利?”
致庸闻言大惊,一揖到地,诚恳道:“先生一定腹藏锦囊,心存妙计,请先生一定教我!”布衣男子并不推托,点点头指点道:“据在下愚见,以今日朝廷之力,三年五载,仍难以扑灭长毛之乱。而江北汉水流域,许多地方山高多雾,适合武夷山茶生长,乔东家想过到武夷山买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在江北买山种茶?如若可行,还能依托江北茶场为基地中转,可依照军情伺机将江南茶叶运出,岂不是一举两得?”致庸闻言如醍醐灌顶,大为激动地躬身道:“先生真是一位旷世奇才,你的一句话,如拨云见日,令致庸茅塞顿开。先生,大恩不言谢,改日候先生闲暇一定再来请教!”布衣男子不置可否,仍旧与致庸拱手作别,致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带着在门外守候的长栓快快离去了。
致庸与长栓急奔山中制茶场,一见茂才,立刻把刚才的奇遇告诉了他。茂才先是难以置信,接着大为激动,连声跺足叹道:“既是耿兄的亲戚,这位高人难不成就是十五岁乡试第一、十六岁府试第二、天下闻名的湘阴才子左宗棠左公?”致庸勃然变色:“什么?他就是那位二十余岁就被两江总督陶澍陶大人视为奇才,三十八岁结识林则徐林大人,林大人相见恨晚,亲笔为他写下一副传世名联的左宗棠?”茂才望着青山,悠悠念起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他看看有点傻眼的高瑞和长栓道:“那是林则徐林大人为了鼓励左公出山救世,专门为他写下的。自道光年间到今日,朝廷大员如林则徐、陶澍、胡林翼、贺长龄、郭嵩焘诸人,全是一二品大员,均连篇累牍地向皇上上折子,举荐这位左公。咸丰初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曾向皇上上疏,其中有两句话传遍天下。”
致庸大叹:“我知道这两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季高!”茂才点点头,当即与致庸约定,下午两人再去拜访。不料未到中午,却见上午那位执篙童子已经来到他们的住处,恭敬地呈上了一封信。
致庸展开一阅,回头沉声对茂才道:“左公走了!他终于出山去湖南投胡沅浦胡大帅了!”茂才接过信看了看,抬眼望着群山,悠悠道:“早就有人说过,左公出山,天下平安!但愿左公此去湖南,有良策献给胡大帅,令长毛就此势衰,商路就此畅通,万民就此脱离水火,再享太平!”
3
半个月之后,大清江码头蔚为壮观,买的茶加上赊的一部分茶,力所能及共装了一百二十条船,沿江排着,扬帆启航;几十户茶农带着家眷,携着茶苗、茶具一起上船,准备到江北拓土种茶。耿于仁为人极是豪爽,他听说致庸要买茶山,当即就从茶款里又抽出三十万两银子借给他,且亲自带船队一直护送致庸一行人了湘江,才与他们依依惜别。
船队昼夜不停,破浪行进。一夜,致庸正在舱内和衣而眠,前方江面突现几条大船。众人大为紧张,长栓跑进舱内急道:“二爷,不好,前面碰上了长毛!”致庸大惊:“不可能!没听说长毛已经打到这里!”他快快走上船头,和茂才一起朝前方张望。前方大船越来越近,众人不及应对,一群兵丁已经跳上茶船,连拉带拽地将致庸等人带上大船。
致庸连声抗议,但被推倒在地。只听船头威声四起:“抬起头来!”致庸一抬头,大吃一惊,只见胡沅浦和胡叔纯正在一张手绘的地图前研判军情。胡沅浦认出了致庸,赶紧下令众人放开。
当下致庸与茂才过来向胡大人见礼,当日太原府匆匆一别,不料今日竟然在这种处境下碰面,众人一时皆感慨不已。一阵寒暄过后,胡沅浦笑道:“我们四个真是有缘呀。看来古人讲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话不确了!”众人皆大笑起来。胡叔纯也道:“前几天左宗棠告诉过我,说你们有感于茶路阻隔,茶民失业,便以身犯险,想救民于水火,真是令人佩服啊!”致庸连称不敢当,接着赶紧问起左宗棠,不料却被告知他恰巧过江办理公务去了。
四人又聊了一会,胡沅浦捻须赞道:“乔致庸,本帅得到左宗棠这样的左膀右臂,说起来还应该谢你呢,他说是你这次南下买茶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决心下山为朝廷效力!”致庸连连摆手道:“不不不,大帅,左公言过了,他才是一句话就帮我点破了迷津,尽享江南江北两地的茶利,解更多茶民之忧!”胡沅浦哈哈大笑:“乔致庸,不,我这会儿该叫你乔东家了,你不能再走科举之路,为朝廷效力,我一直觉得可惜,可现在我又不再为你为朝廷那么惋惜了。就是你做了商人,也没有忘记济世救民,仍然是书生本色啊。”
此次与胡沅浦照面,致庸一行大为受益,官兵一直将茶船队护送到了长江口。胡沅浦劝道:“乔东家,你这么大一个船队,再往前走就要入长江,那里是长毛的地盘。你要三思,不如先留在我这里,哪天我打败了长毛拿下了武昌城,你再走!”致庸婉拒道:“谢大帅,那可不行,我和相与商家有约在先,要是致庸半年之内不能贩茶回到山西祁县,九个月内不能将这批茶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我就在众商家面前失了信,要倾家荡产的!”胡沅浦盯了他一眼道:“你真的要硬朝前闯?”致庸笑笑:“大帅,都说长毛的水军如何厉害,我看也未必。来时我们趁着夜黑,轻轻松松地就过了江。我观察过了,江边那么多芦苇丛,到处都有我们的藏身之处,就是万一撞上了长毛的大船,我们也能避过去!”
胡沅浦点点头:“乔致庸,我要是不放你走,就成就不了你的一番壮举。好,我不留你,不过沿途还是要小心,不可大意!真要是走不了,就还回来!”致庸拱手致谢,就要告辞。胡沅浦又取出一封蜡丸道:“我为你专门写了一纸关防,封在里面,你带上,沿途要是遇上官军,拿给他们看,他们就不会难为你了!”致庸接过,自是千恩万谢。
胡家弟兄当下与他们拱手告别。致庸又道:“二位大人,致庸告辞之前,想向二位大人讨一样东西!”胡沅浦一愣,却见致庸指着他胸前挂着的单筒望远镜。胡沅浦想了想,笑道:“这可是德意志国产的东西。罢了,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本帅就送给你了!”致庸喜不自胜接过,这才正式告别起锚离去。
胡沅浦望着这支远去的船队对胡叔纯道:“我真想把这个人留在军中!”胡叔纯笑道:“大哥为何没这么做?”胡沅浦一时不语。胡叔纯看看他道:“大哥不是说,皇天生人很是吝啬,凡是天降英才,一个都不该让他闲着,都要让他为朝廷出力?”胡沅浦点点头:“这个乔致庸,眼下就在为朝廷出力。他对稳定天下民心起的作用,不比我们小。”胡叔纯笑了笑,有点不以为然。胡沅浦看他一眼道:“左宗棠都会因为这个乔致庸放弃隐居!这个乔致庸,可能连他自个儿也没想到,他南下买茶的举动,会让一路上所有遇到他的人觉得,大清国还不会亡!像乔致庸这样的人,朝廷对他有何恩典?可到了此时,他还敢冒死来江南贩茶,这说明什么?”胡叔纯不禁沉思起来。
胡沅浦望着滔滔江面,慨然道:“这说明我大清万民心中,还藏着勃勃的生气!朝廷里的那帮庸人,总以为大清国的根基建在他们所谓的国家重臣身上,错了,大清国的根基建立在民心之上。有民心如此,大清朝如何会败,长毛又如何能胜?”胡叔纯顿时醒悟。胡沅浦继续道:“乔致庸这个人是个人才,眼下留在民间,对国家有利无害。此人这次若能活着回去,日后朝廷里有了机会,还是会用的,而且是重用!”说着他往江面望去,但见致庸的船队浩浩荡荡,渐行渐远。
进入长江以后,致庸将船队化整为零,一分为三,由他和茂才、铁信石各带一队,队与队之间皆相隔两里之遥,船和船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船队白天隐在江边芦苇丛中,夜间开船,同时以船尾火光为号。火光熄灭,就是平安无事,继续前行;船尾亮起渔火,就是前面发现了长毛的巡江船,赶快藏进芦苇丛中去,同时向后面的船告警!
如此一路行去,几次与太平军的大船相遇,都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夜色渐淡,天际又露出了一线白,船队重新避入芦苇丛中。致庸站在船头,望着北岸,一时神情严峻。
长栓提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进舱,笑道:“二爷,看,江里鱼真多呀,这条鱼竟然自个儿蹦到了船上!我让船家熬鱼汤给咱们喝!在江上走了这么些天,没有吃肉,真馋死我了!”致庸头也不回,望着江北,沉声道:“我们已经在江上走了好几夜,再往前走,就是武昌城了,那里什么情况咱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把鱼放下,和铁信石一块儿去岸上打听打听,马上回来!”“您也该让我把鱼汤喝了再走!”长栓撅嘴,致庸掏出一块银子扔给他:“到岸上多买点肉食,要解馋大伙一块儿解,就你馋?”长栓笑着放下鱼,从相邻的船跳跃过去,招呼上铁信石一起上了岸。
两人去了一个多时辰,致庸等得发起急来,两人回船后却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昌城已让官军收复了。致庸一听大为激动,连连追问,茂才闻言也对着铁信石和长栓发问:“此话当真?”长栓见他俩还半信半疑,当下不乐意道:“我们俩亲耳从当地百姓嘴里听到的,还会有假?”
致庸兴奋道:“太好了!长毛这么一败,拦在南北茶路上的障碍就消除了,不但这次我们不用再担心长毛的兵船,就是明年、后年,也不用担心茶路不通了!”众人一时都雀跃起来。致庸突然又想起了刘黑七,扭头望着北岸,又闷闷不乐起来。茂才默默看着他,想劝什么又忍住了,转了一个话题道:“武昌乃军事要地,官兵和长毛互有攻守,只怕要几易其手,什么明年、后年都是没谱的事,我们还是小心一点。”
众人都一团高兴,致庸则在发呆,一时问谁也没把茂才的话放在心上,长栓还不解地问致庸道:“二爷,武昌的长毛都被打败了,我们再往前走,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您怎么还不高兴?您还真想会会他们呀?”致庸回头看茂才,道:“茂才兄,你说刘寨主他们这会儿在哪里?是我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的,武昌的长毛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长栓插话道:“二爷,您也太那个了!是刘黑七骗了我们,半道上把我们甩了,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跟着我们去武夷山贩茶,他们是死是活,都跟我们没关系,活该!”致庸瞪他一眼,接着对茂才道:“茂才兄,既然前头没有长毛的巡江船,我们就白天走,马上走,不用再等到天黑!
茂才深深看他:“东家,你还想去武昌城把刘黑七他们找回来?”致庸一时泪花闪烁:“对!人是我带来的,不管死活,我都得找到他们,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亲人!”长栓在一旁跺脚:“东家,您又糊涂了不是,刘黑七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父母亲人!”致庸大怒:“找不到是找不到,万一可以找到我没有去找,没有把他们引向正路,让他们又跟着长毛跑了,我会恨自个儿一辈子的!开船!”
茶船第一次大白天浩浩荡荡地于江上行驶起来,很快就到了武昌江面。茂才透过雾气观察着岸上的情景,叹一口气再三劝阻道:“东家,虽说武昌城被官军拿下了,可眼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再说刘寨主若是真投了长毛军,这会儿不是死,就是跟吃了败仗的长毛军走了,你就是能进得了城,武昌城这么大,想找到他们,也像是大海捞针,可能性很小!”致庸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茂才兄,别说了!致庸决心已定!你带茶船停在江心,我带长栓、高瑞上岸。我须得努力找过才能心安理得!你们一直猜测他们投了长毛,可万一没有,只是上次过江时和我们失散了呢?万一他们上次真是放下屠刀,改恶从善,并不想投奔长毛,只是被长毛拿住了,才人了伙呢?现在我要是不去寻他们,救他们,我乔致庸成什么人了?”茂才叹了口气,无奈道:“东家一定要去,茂才也不好阻拦,只是东家去了,千万小心!找到找不到,都要尽快回来!”致庸点头,随后带着长栓、高瑞上了一条小划子,驶向武昌城。
雾气渐散。长栓突然大叫:“东家,您看,那是什么?”
几条匪船从大雾中向茶船队驶来。
高瑞脸色剧变:“不好,东家,原来武昌城不在官军手中!”致庸猛回头,要拿望远镜已经来不及,大喊:“长栓,铁信石,你们误了我的大事!”
此后船在江中,一路无事。一日夜晚忽遇狂风暴雨,船队顿时在飓风巨浪中不停地颠簸跳跃起来。“把好舵!”“抓住!小心!”每条船上都喊成一片,众船家喊着号子一路摇去,乔家众人纷纷把住船边,努力稳住身子。几个时辰之后,雨渐渐地小了,风也渐渐停歇下来,只是江水暴涨,浪头甚是凶险。
突然前头的一个船家狂喜地喊道:“湘江口,我们已经过了长毛的地盘啦!”众人闻言皆大喜,致庸高兴地站起,冲着茂才大叫:“茂才兄!我们已经入了湘江!”茂才还未回答,忽见一个浪头打来,致庸脚底一滑,站立不稳,被打翻到水里。众人大惊,说时迟那时快,铁信石迅速跳下水去,从激流中一把抓住了致庸。众人一起大喊,七手八脚将致庸和铁信石拉上船去,好一场虚惊。致庸和铁信石浑身湿透,却第一次面对面放松地大笑起来。
出了湘江,转入大清江,一日清晨,致庸一行终于踏上了武夷山的土地。“有人来买茶了!有买茶的大茶商来了!”很快便有一位茶农打着大锣,沿途吆喝起来。众茶农纷纷从家里跑出,喜形于色。一位老人慢慢跪下去,仰面落泪喊起来:“老天爷,你到底睁开眼,让茶农有活路了”
武夷山茶场给了致庸一行超乎规格的接待。众茶农排列山道两侧夹道欢迎,鼓乐齐鸣,连茶树上都披红挂彩,以示来客尊贵。大制茶商耿于仁已经四十来岁,却亲自陪坐在滑竿上的致庸等人走向茶庄,乔家一行人等都坐在滑竿上,享受殊荣。高瑞忍不住悄悄问茂才:“孙先生,这是不是太隆重了?”茂才笑看他一眼,没有说话。高瑞继续嘀咕道:“真舒服啊,这一会儿我都觉得自个儿不是伙计,有点儿掌柜和东家的意思了!”“美得你啊!”长栓忍不住冲了他一句,众人都笑起来。致庸则在前头不停地向两旁茶农拱手致意:“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山道两侧不时有茶农跪下磕头,众人被欢天喜地地抬进了耿家茶庄。
客堂内,耿于仁亲自为致庸捧茶:“乔东家一路辛苦,请先品品今年的好茶。”致庸赶紧站起,双手接过,道:“耿东家太客气了,致庸担待不起。”耿于仁道:“乔东家,不是我客气。打明末以来,当地人世代以种茶制茶为生,托你们山西大茶商照顾,大家年年都有些饭吃。可是自从长毛遮断了长江,茶路不通,三四年了,我们制的茶卖不出去,堆在库里,又不能当粮食吃,又不能当柴禾烧,日子过不下去,逃荒要饭,流离失所,卖儿卖女的多了去了!乔东家今天能来买茶,是拨开乌云,让我们这些茶农见了青天啊!”在场众人皆唏嘘不已,一些茶农忍不住抹起了眼泪。一旁的耿家主事赶紧打起圆场:“乔东家,孙先生,这是上好的武夷山云雾茶,往常有多有少全都要贡到宫里去,这几年茶路不通,也没官府向我们勒索贡品,就只有自己享用了!二位,请尝一尝!”
致庸端起茶来品了一口,称赞道:“好!香气清雅,汤水清亮,色如碧玉而带光辉,滋味鲜活甘醇,香气沁人心脾,令人有飘飘欲仙之感,真是绝品!”耿于仁大为高兴:“乔东家果然是识货之人。二位启程时,我给二位每人准备五斤!”致庸还未说话,又听耿于仁恳切道:“乔东家,这一路南来,你和孙先生可谓是九死一生,天下汹汹,皆说长毛断了长江,杀人如麻,乔东家能不避万死,来到武夷山,我们这些茶民惟有敬佩和感激。以前水家、元家买茶,那是有多年不变的老价,可这次情形不同,我不能按那个价让你买茶,因此你给原价的八折就行了!”致庸和茂才相视一眼,又惊又喜,致庸挠挠头想了想,有点为难道:“耿东家,这合适吗?”耿于仁手一挥,断然道:“乔东家,别说了,我在这里还算是个头,有点人缘,我说这个价就这个价。别以为这么低的价给你我就吃亏了。我们都是生意人,我给你个低价,是想请你明年还来我这里买茶,救我们这一方的百姓!”致庸看看茂才,两人交换一下目光,致庸重重点了点头,站起拱手道:“耿东家如此厚待致庸,致庸也有一言相告。我带来的银子,按耿东家让利给我的价钱,现在能多买不少的茶。我愿意把它们都留下,全买成茶运回去!”
耿于仁大为兴奋:“乔东家,太好了,我等的就是这句话。此外还有一件事,照以往的规矩,我们茶山是不赊账的,可这一回,我想把你买不走的茶,也尽量赊给你运回去,明年你来买茶,把银子一并带来,行不行?”致庸大为激动,道:“耿东家,谢谢你如此好意,我就不去别的山头了!只要耿东家信任致庸,你这茶山上三四年来积存的茶,我尽能力赊了带走,明年一总给你拉银子回来!”
耿于仁大喜:“好,在下正等着乔东家这句话呢!咱们一言为定!”当下两人举起茶碗,一饮而尽。茂才在心中迅速计算着,半晌开口道:“东家,此事甚好,但这么多茶,如何运出去,还请耿东家帮我们筹划筹划。来时听说山下大清江口原来常年有运茶的船队,但昨天下船时,我们听说连年无人来买茶,船队已经散伙了。”致庸心中一惊,放下茶碗,担心道:“对,这是一件大事。”耿于仁看看他俩,哈哈一笑,胸有成竹道:“乔东家不要过虑,这事我想过了。船队散伙,船还在,人也还在,乔东家既然不避风险,南下买茶,我们这些种茶人,为何就不能冒一点险,帮乔东家把茶运过长江,顺汉水一直运到襄阳城下?乔东家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为了保住自己的衣食,这点险我们甘愿冒了!”
茂才和致庸对视一眼,喜形于色。致庸站起,再次举起茶碗道:“耿东家,致庸谢了!今天看来,你我非但有茶缘,还十分地对脾气!致庸年轻浅薄,常自认为是一个隐于商界的豪侠,没想到耿东家才是一位真正隐于茶山的英雄。看样子日后生意我们有得做了。借耿大哥的茶,致庸敬你一碗!
‘‘乔东家,耿于仁是个粗人,这个敬字我可当不起,不过你的话对我的脾气,这茶,我饮了!”当下两人各自一饮而尽。
致庸抹了一下嘴巴,突发奇想:“耿大哥,我们干脆结为异姓兄弟,日后年年来往,做一辈子生意,如何?”耿于仁又惊又喜,连连点头,当下便吩咐摆设香案,杀鸡歃血为誓,与致庸行了结拜之礼,起誓永做异姓兄弟!随后众人依着当地风俗,大摆宴席,夜晚月亮升起的时候,村中男女又为致庸等燃起篝火,或唱歌,或跳当地土风舞,宾主皆开怀畅饮,直至天白。
歇了一日后,耿于仁亲自带致庸去往制茶场。致庸一路走,一路望,满目皆是绿色,忍不住赞道:“武夷山真是好地方!”远远地,有采茶女唱起歌来,其声凄美悠长,致庸不觉驻足听去:
清明过了谷雨连,背起包袱走福建。
想起福建无走头,三更半夜爬上楼。
三捆稻草搭张铺,两根杉木做枕头。
想起崇安真可怜,半碗腌菜半碗盐。
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青茶赛过鸡。
采茶制茶真可怜,三更五更不能眠。
偎着茶树吃冷饭,凑着月光算工钱。
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茶家九个穷。
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背竹篓。
一曲终了,致庸大为赞叹,问道:“耿大哥,这是什么歌,竟然如此好听!”耿于仁闻言大笑:“兄弟过奖了,这是我们武夷山茶民唱的采茶歌,我们自家人听着亲切而已,其实是下里巴人,不堪入耳,不堪入耳!”众人拐了一个弯,又往前走了好一阵,制茶场在一片青山绿竹的掩映下,已经赫然在望了。
耿于仁带着众人进了制茶场,边走边参观。茶工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制作茶砖的准备工作。耿于仁笑道:“照你的吩咐,我让他们日夜加班修整制茶机。你放心,十几天工夫就能把所有的散茶制成茶砖。”致庸想了想,突然道:“大哥,趁着他们还没开始制作茶砖,我拜托你一件事,你让他们把所有的茶,全部制成一斤一两的,标重还是一斤。”茂才看了看致庸,暗暗现出赞许之意,耿于仁却一愣:“兄弟,这是为何?你这样干,自己不是要吃亏吗?”
致庸笑道:“大哥,这是兄弟我第一次和水家、元家及邱家一起做茶货生意,我们乔家做生意向来讲三个字,一是义,二是信,三才是利,茶砖要走千里路才能到达祁县,我怕路上会有损耗。”耿于仁佩服道:“致庸兄弟,你真是个第一等诚信的人,大哥我赞服你了。行,这一斤一两重的茶砖,我帮你做!”致庸点点头,想了想又道:“另外,我那份茶砖上,你让人都给我加上一个‘大’字模印做标记。”耿于仁哈哈一笑,拍着他的肩膀道:“兄弟,我明白了,你虽是第一年走茶路,但已经要给自己的茶货创出一个牌子了!”致庸也笑起来:“大哥猜对了。我家丝茶庄的店号叫做大德兴,我在上面加个大字,让客商们知道这是乔家的茶砖!但凡是乔家的茶砖,卖一斤的价,标重一律是一斤一两!”
耿于仁点头,随后开始吩咐手下。致庸向茂才耳语几句,于是茂才和高瑞留下陪耿于仁,自己和长栓往外走去。“东家,咱们去哪?”长栓忍不住问道,致庸想了想道:“如此风光,到茶山上走走呗!”长栓“噗嗤”一乐,玩笑道:“二爷是不是又想听采茶女唱歌了?”致庸回首笑道:“你懂什么?孔子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诗经就是民歌,那是经孔圣人删定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听民歌可以知天下兴亡,就你净往歪处想!”长栓吐吐舌头,不敢再乱开玩笑了。
此去一路风光绮丽,却没有再听见采茶女的歌声。致庸赞叹着前行,拐过一个小小山角,忽见前方一处独居的竹屋,两旁青山,户外翠竹,门前则是一条涧溪,清澈明亮。致庸走来站住,不觉叹道:“好漂亮的地方!背靠绿山,前临清溪,远望有山川景物之美,近观有竹篱茅舍之幽,三月桃花,六月稻熟,八月鱼肥,九月红叶我乔致庸平生若有如此佳处,定可令我百事不问,只流连山水,读书饮茶,此生足矣!”
长栓在旁呵呵笑道:“东家,您要是在这里住下不走了,货通天下的事怎么办?您不是还要北上大漠南至海,东到极边西到荒蛮之地吗?怎么,不去了?”致庸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也,置身铜臭之所,追名逐利之场,我当然想像当年的晋商前辈那样走遍天下,建不世之功,可是到了这里,利禄之念顿消,什么货通天下,走万里商路,统统都不想了。庄子说得好,鼹鼠饮河,不过一饱,鹪鹩占巢,不过一枝,二爷到了这里,不想再做商人,想做神仙了!”说着,他乘兴走上前去敲门,但门扉紧闭。他又喊了两声,亦无人应。
长栓吐吐舌头道:“东家,到了这里,您又诗兴大发了?”致庸笑道:“此情此景,前人已写过诗。‘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门久不开。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住在这里的一定是位清雅高古的隐士,乔致庸一身铜臭,自然与这样的高人无缘了。走吧,回去了!”他正要走,长栓突然道:“二爷,等一等,您瞧,高人回来了!”致庸回头望去,但见前面清溪上,一位小童子划着竹排,顺流而至。竹排上立着一位瘦高的中年布衣男子,衣袂飘飘,风度俨然。溪面上时不时飘过一团白雾,竹排和竹排上的人时隐时现,恍若仙人仙境。
致庸看得呆了,不觉赞道:“好风雅的人!真是神仙一流的品貌!”长栓也看得发呆,一听致庸说话,又捂嘴笑道:“二爷,您只怕又要吟诗了吧!”致庸也不理会,又看了一会,忽然长声吟道:“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一时吟毕,忍不住又叹道:“长栓啊,此等天地山川风景人物,真真要令我乔致庸化入‘烟销日出不见人,逘乃一声山水绿’的意境里去了!”长栓一听赶紧冲他打拱作揖,道:“二爷,您可不能化进去了,您要是化进去了,我们回去了,太太找我们要人怎么办?”
正说着,只见竹排靠岸,那布衣男子携着童子顺石路走了上来。致庸退到路边恭立。布衣男子一路走来,长声吟道:“天下皆浊我独清,天下皆醉我独醒。哈哈!哈哈!”长栓在一旁小声嘀咕起来:“东家,我以为天下的读书人只有孙老先儿是个疯子,您看看他,比孙老先儿疯得还厉害呢,哪里是什么神仙!”致庸瞪他一眼,长栓赶紧闭了嘴。
那布衣男子旁若无人地走过去,掏出钥匙正要开柴门,致庸恭谨上前,拱手道:“这位先生请了,山西祁县商人乔致庸这厢有礼了!”布衣男子凝神看他,忽然神情开朗地拱手道:“山西商人乔致庸?原来你就是那个不避万死来我武夷山买茶的出色人物?”致庸一惊笑道:“先生是谁,如何知道在下?”布衣男子大笑,复又认真看他:“我是谁对先生不重要,至于我如何知道你的名字,我倒可以告诉你——昨日在寨子里接待乔东家的耿于仁,那是鄙人的亲戚!”致庸又一惊,笑道:“原来尊驾是耿东家的亲戚?那就更好了!先生隐居之处,乃神仙应居之地。在下偶然走到此处.就有脱胎换骨、尘念顿消之感。敢问先生,我能随你进去,讨一杯茶喝吗?”
布衣男子闻言看他一眼,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致庸甚是欢喜,又拱手施了一礼,便随他进了屋。竹屋内陈设甚是简单,不过是几件竹木家具、几本书、一套茶具而已,却显得极为清幽。
甫一坐定,童子便捧茶上来。布衣男子笑道:“先生本为讨茶而来,那就请吧!”致庸品了一口,不觉赞道:“真是好茶。在下冒昧地说一句,这茶有点像驰名天下的武夷山云雾茶,可又不是,比我昨日在耿东家那里喝的贡品还要甘醇香洌,饮之如酒般颇有后劲,使人有振奋之感,真可谓茶中神品。在下生在商家,自小也喝过不少天下名茶,可从没有品尝过先生今天赏赐之茶。敢问先生,这是何种神品?”
布衣男子微微一笑:“称不上神品,不过是在下呆在山里,偶有兴致,将武夷山云雾茶的枝芽接于四季春茶树之上,再用新法炒制出的一品新茶而已。因它香气清扬,如
鲜花一样芬芳,滋味活泼甘醇,汤色绿中透黄,明亮清澈。一杯人腹,会令壮士激昂,英雄慷慨,才子神采飞扬,隐士拔剑而起,即使凡夫俗子,也会平白生出许多济世救民之心,为国效死之志。呵呵,因此在下将此茶起名为将军令。”
致庸心中一震,对他愈加肃然起敬:“将军令,这个名字起得好!想不到先生身在江湖,仍然心系天下,在下方才误将先生认为许由一流隐士,实在是大谬!”布衣男子大笑:“先生过奖,在下算得上什么心系天下,一个无用之人,无用之才罢了!”致庸连连摆手道:“敢问先生,先生将两种滋味冲淡平和之茶改造为一种饮之慷慨激昂之茶,其用意何在?”布衣男子深深看着致庸,道:“古人言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茶乃小事,却可看到天下兴亡。”致庸点头。布衣男子接着道:“乔东家,你是商人,自古茶路通则天下路通,茶事昌则天下事昌。前几年茶路不通,在下以为天下事不可为也,惟有藏身山中,读书饮茶,遁世避祸;今日乔东家冒死来武夷山贩茶,茶路复通,在下又以为,天下事还没有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致庸大笑问:“先生,此话又当怎讲?”布衣男子抬眼望着窗外,半晌沉郁道:“在下虽山野村夫,也早知山西祁县乔家堡乔家巨商之名。以乔家之富,乔东家不来江南贩茶,谅也不至于有饥寒之忧,可是乔东家还是不避生死地来了,此事仅仅用商家重利的本性来解释是不够的。长毛横踞长江,天下茶路可谓不通,但乔东家仍旧上了路,因此这条茶路至少在乔东家心中,一直都是通的。既然茶路在人心中是通的,那天下事就仍有可为。乔东家,在下往日以为自己读了几本书,就懂得了天下大势,其实错了。今日乔东家来此贩茶,令在下看到了天下的人心。乔东家,就这一点,在下也定要谢谢你!”说着他向致庸深施一礼。致庸连连摆手,示意不敢当:“先生实在过誉了。其实以致庸看来,先生骨相清奇,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吟咏之间吐纳珠玉,眉睫之前卷舒风云,必非平凡之辈。因此先生今日隐居山林,定然大有深意。”布衣男子摆了摆手,微微含笑,不再多言,似陷入一种沉思。致庸甚为体谅,当下起身告辞。
布衣男子也不留他,拱手送致庸出门,送至门口时突然道:“在下有一事不明,想问乔东家。”“先生尽管开口。”致庸又一拱手,不觉一喜,他自感与这位布衣男子颇为投缘,甚至有景仰之心,颇想与他多谈一会。
布衣男子环指青山,悠悠然道:“乔东家是想只做今年这一次茶货生意呢,还是想年年都做得成今年这样的茶货生意,且将风险降到最小?”“先生此话怎讲?”致庸心中不禁一动。布衣男子捻须笑道:“乔东家此次来武夷山买茶颇为艰难,回去路上只怕更为凶险不易,即使成功地过了长毛控制的长江,也应属侥幸,若想年年这么幸运,那就难了。乔东家就没想过用别的办法,为天下茶民生利?”
致庸闻言大惊,一揖到地,诚恳道:“先生一定腹藏锦囊,心存妙计,请先生一定教我!”布衣男子并不推托,点点头指点道:“据在下愚见,以今日朝廷之力,三年五载,仍难以扑灭长毛之乱。而江北汉水流域,许多地方山高多雾,适合武夷山茶生长,乔东家想过到武夷山买茶,为什么就没有想过在江北买山种茶?如若可行,还能依托江北茶场为基地中转,可依照军情伺机将江南茶叶运出,岂不是一举两得?”致庸闻言如醍醐灌顶,大为激动地躬身道:“先生真是一位旷世奇才,你的一句话,如拨云见日,令致庸茅塞顿开。先生,大恩不言谢,改日候先生闲暇一定再来请教!”布衣男子不置可否,仍旧与致庸拱手作别,致庸按捺住心中的激动,带着在门外守候的长栓快快离去了。
致庸与长栓急奔山中制茶场,一见茂才,立刻把刚才的奇遇告诉了他。茂才先是难以置信,接着大为激动,连声跺足叹道:“既是耿兄的亲戚,这位高人难不成就是十五岁乡试第一、十六岁府试第二、天下闻名的湘阴才子左宗棠左公?”致庸勃然变色:“什么?他就是那位二十余岁就被两江总督陶澍陶大人视为奇才,三十八岁结识林则徐林大人,林大人相见恨晚,亲笔为他写下一副传世名联的左宗棠?”茂才望着青山,悠悠念起名联:“苟利国家生死以,岂以祸福趋避之。”他看看有点傻眼的高瑞和长栓道:“那是林则徐林大人为了鼓励左公出山救世,专门为他写下的。自道光年间到今日,朝廷大员如林则徐、陶澍、胡林翼、贺长龄、郭嵩焘诸人,全是一二品大员,均连篇累牍地向皇上上折子,举荐这位左公。咸丰初年,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曾向皇上上疏,其中有两句话传遍天下。”
致庸大叹:“我知道这两句话: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季高!”茂才点点头,当即与致庸约定,下午两人再去拜访。不料未到中午,却见上午那位执篙童子已经来到他们的住处,恭敬地呈上了一封信。
致庸展开一阅,回头沉声对茂才道:“左公走了!他终于出山去湖南投胡沅浦胡大帅了!”茂才接过信看了看,抬眼望着群山,悠悠道:“早就有人说过,左公出山,天下平安!但愿左公此去湖南,有良策献给胡大帅,令长毛就此势衰,商路就此畅通,万民就此脱离水火,再享太平!”
3
半个月之后,大清江码头蔚为壮观,买的茶加上赊的一部分茶,力所能及共装了一百二十条船,沿江排着,扬帆启航;几十户茶农带着家眷,携着茶苗、茶具一起上船,准备到江北拓土种茶。耿于仁为人极是豪爽,他听说致庸要买茶山,当即就从茶款里又抽出三十万两银子借给他,且亲自带船队一直护送致庸一行人了湘江,才与他们依依惜别。
船队昼夜不停,破浪行进。一夜,致庸正在舱内和衣而眠,前方江面突现几条大船。众人大为紧张,长栓跑进舱内急道:“二爷,不好,前面碰上了长毛!”致庸大惊:“不可能!没听说长毛已经打到这里!”他快快走上船头,和茂才一起朝前方张望。前方大船越来越近,众人不及应对,一群兵丁已经跳上茶船,连拉带拽地将致庸等人带上大船。
致庸连声抗议,但被推倒在地。只听船头威声四起:“抬起头来!”致庸一抬头,大吃一惊,只见胡沅浦和胡叔纯正在一张手绘的地图前研判军情。胡沅浦认出了致庸,赶紧下令众人放开。
当下致庸与茂才过来向胡大人见礼,当日太原府匆匆一别,不料今日竟然在这种处境下碰面,众人一时皆感慨不已。一阵寒暄过后,胡沅浦笑道:“我们四个真是有缘呀。看来古人讲的,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此话不确了!”众人皆大笑起来。胡叔纯也道:“前几天左宗棠告诉过我,说你们有感于茶路阻隔,茶民失业,便以身犯险,想救民于水火,真是令人佩服啊!”致庸连称不敢当,接着赶紧问起左宗棠,不料却被告知他恰巧过江办理公务去了。
四人又聊了一会,胡沅浦捻须赞道:“乔致庸,本帅得到左宗棠这样的左膀右臂,说起来还应该谢你呢,他说是你这次南下买茶改变了他一生的选择,决心下山为朝廷效力!”致庸连连摆手道:“不不不,大帅,左公言过了,他才是一句话就帮我点破了迷津,尽享江南江北两地的茶利,解更多茶民之忧!”胡沅浦哈哈大笑:“乔致庸,不,我这会儿该叫你乔东家了,你不能再走科举之路,为朝廷效力,我一直觉得可惜,可现在我又不再为你为朝廷那么惋惜了。就是你做了商人,也没有忘记济世救民,仍然是书生本色啊。”
此次与胡沅浦照面,致庸一行大为受益,官兵一直将茶船队护送到了长江口。胡沅浦劝道:“乔东家,你这么大一个船队,再往前走就要入长江,那里是长毛的地盘。你要三思,不如先留在我这里,哪天我打败了长毛拿下了武昌城,你再走!”致庸婉拒道:“谢大帅,那可不行,我和相与商家有约在先,要是致庸半年之内不能贩茶回到山西祁县,九个月内不能将这批茶运到外蒙古的恰克图,我就在众商家面前失了信,要倾家荡产的!”胡沅浦盯了他一眼道:“你真的要硬朝前闯?”致庸笑笑:“大帅,都说长毛的水军如何厉害,我看也未必。来时我们趁着夜黑,轻轻松松地就过了江。我观察过了,江边那么多芦苇丛,到处都有我们的藏身之处,就是万一撞上了长毛的大船,我们也能避过去!”
胡沅浦点点头:“乔致庸,我要是不放你走,就成就不了你的一番壮举。好,我不留你,不过沿途还是要小心,不可大意!真要是走不了,就还回来!”致庸拱手致谢,就要告辞。胡沅浦又取出一封蜡丸道:“我为你专门写了一纸关防,封在里面,你带上,沿途要是遇上官军,拿给他们看,他们就不会难为你了!”致庸接过,自是千恩万谢。
胡家弟兄当下与他们拱手告别。致庸又道:“二位大人,致庸告辞之前,想向二位大人讨一样东西!”胡沅浦一愣,却见致庸指着他胸前挂着的单筒望远镜。胡沅浦想了想,笑道:“这可是德意志国产的东西。罢了,看在你我有缘的份上,本帅就送给你了!”致庸喜不自胜接过,这才正式告别起锚离去。
胡沅浦望着这支远去的船队对胡叔纯道:“我真想把这个人留在军中!”胡叔纯笑道:“大哥为何没这么做?”胡沅浦一时不语。胡叔纯看看他道:“大哥不是说,皇天生人很是吝啬,凡是天降英才,一个都不该让他闲着,都要让他为朝廷出力?”胡沅浦点点头:“这个乔致庸,眼下就在为朝廷出力。他对稳定天下民心起的作用,不比我们小。”胡叔纯笑了笑,有点不以为然。胡沅浦看他一眼道:“左宗棠都会因为这个乔致庸放弃隐居!这个乔致庸,可能连他自个儿也没想到,他南下买茶的举动,会让一路上所有遇到他的人觉得,大清国还不会亡!像乔致庸这样的人,朝廷对他有何恩典?可到了此时,他还敢冒死来江南贩茶,这说明什么?”胡叔纯不禁沉思起来。
胡沅浦望着滔滔江面,慨然道:“这说明我大清万民心中,还藏着勃勃的生气!朝廷里的那帮庸人,总以为大清国的根基建在他们所谓的国家重臣身上,错了,大清国的根基建立在民心之上。有民心如此,大清朝如何会败,长毛又如何能胜?”胡叔纯顿时醒悟。胡沅浦继续道:“乔致庸这个人是个人才,眼下留在民间,对国家有利无害。此人这次若能活着回去,日后朝廷里有了机会,还是会用的,而且是重用!”说着他往江面望去,但见致庸的船队浩浩荡荡,渐行渐远。
进入长江以后,致庸将船队化整为零,一分为三,由他和茂才、铁信石各带一队,队与队之间皆相隔两里之遥,船和船之间也保持一定距离。船队白天隐在江边芦苇丛中,夜间开船,同时以船尾火光为号。火光熄灭,就是平安无事,继续前行;船尾亮起渔火,就是前面发现了长毛的巡江船,赶快藏进芦苇丛中去,同时向后面的船告警!
如此一路行去,几次与太平军的大船相遇,都有惊无险地躲过了。夜色渐淡,天际又露出了一线白,船队重新避入芦苇丛中。致庸站在船头,望着北岸,一时神情严峻。
长栓提一条活蹦乱跳的鱼进舱,笑道:“二爷,看,江里鱼真多呀,这条鱼竟然自个儿蹦到了船上!我让船家熬鱼汤给咱们喝!在江上走了这么些天,没有吃肉,真馋死我了!”致庸头也不回,望着江北,沉声道:“我们已经在江上走了好几夜,再往前走,就是武昌城了,那里什么情况咱们一点儿也不知道。你把鱼放下,和铁信石一块儿去岸上打听打听,马上回来!”“您也该让我把鱼汤喝了再走!”长栓撅嘴,致庸掏出一块银子扔给他:“到岸上多买点肉食,要解馋大伙一块儿解,就你馋?”长栓笑着放下鱼,从相邻的船跳跃过去,招呼上铁信石一起上了岸。
两人去了一个多时辰,致庸等得发起急来,两人回船后却带回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武昌城已让官军收复了。致庸一听大为激动,连连追问,茂才闻言也对着铁信石和长栓发问:“此话当真?”长栓见他俩还半信半疑,当下不乐意道:“我们俩亲耳从当地百姓嘴里听到的,还会有假?”
致庸兴奋道:“太好了!长毛这么一败,拦在南北茶路上的障碍就消除了,不但这次我们不用再担心长毛的兵船,就是明年、后年,也不用担心茶路不通了!”众人一时都雀跃起来。致庸突然又想起了刘黑七,扭头望着北岸,又闷闷不乐起来。茂才默默看着他,想劝什么又忍住了,转了一个话题道:“武昌乃军事要地,官兵和长毛互有攻守,只怕要几易其手,什么明年、后年都是没谱的事,我们还是小心一点。”
众人都一团高兴,致庸则在发呆,一时问谁也没把茂才的话放在心上,长栓还不解地问致庸道:“二爷,武昌的长毛都被打败了,我们再往前走,就什么麻烦也没有了,您怎么还不高兴?您还真想会会他们呀?”致庸回头看茂才,道:“茂才兄,你说刘寨主他们这会儿在哪里?是我把他们带到这里来的,武昌的长毛败了,也不知道他们是死是活!”
长栓插话道:“二爷,您也太那个了!是刘黑七骗了我们,半道上把我们甩了,不是我们故意不让他们跟着我们去武夷山贩茶,他们是死是活,都跟我们没关系,活该!”致庸瞪他一眼,接着对茂才道:“茂才兄,既然前头没有长毛的巡江船,我们就白天走,马上走,不用再等到天黑!
茂才深深看他:“东家,你还想去武昌城把刘黑七他们找回来?”致庸一时泪花闪烁:“对!人是我带来的,不管死活,我都得找到他们,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不然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父母亲人!”长栓在一旁跺脚:“东家,您又糊涂了不是,刘黑七这样的人,哪里有什么父母亲人!”致庸大怒:“找不到是找不到,万一可以找到我没有去找,没有把他们引向正路,让他们又跟着长毛跑了,我会恨自个儿一辈子的!开船!”
茶船第一次大白天浩浩荡荡地于江上行驶起来,很快就到了武昌江面。茂才透过雾气观察着岸上的情景,叹一口气再三劝阻道:“东家,虽说武昌城被官军拿下了,可眼下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我们一点也不知道。再说刘寨主若是真投了长毛军,这会儿不是死,就是跟吃了败仗的长毛军走了,你就是能进得了城,武昌城这么大,想找到他们,也像是大海捞针,可能性很小!”致庸不高兴地打断他的话:“茂才兄,别说了!致庸决心已定!你带茶船停在江心,我带长栓、高瑞上岸。我须得努力找过才能心安理得!你们一直猜测他们投了长毛,可万一没有,只是上次过江时和我们失散了呢?万一他们上次真是放下屠刀,改恶从善,并不想投奔长毛,只是被长毛拿住了,才人了伙呢?现在我要是不去寻他们,救他们,我乔致庸成什么人了?”茂才叹了口气,无奈道:“东家一定要去,茂才也不好阻拦,只是东家去了,千万小心!找到找不到,都要尽快回来!”致庸点头,随后带着长栓、高瑞上了一条小划子,驶向武昌城。
雾气渐散。长栓突然大叫:“东家,您看,那是什么?”
几条匪船从大雾中向茶船队驶来。
高瑞脸色剧变:“不好,东家,原来武昌城不在官军手中!”致庸猛回头,要拿望远镜已经来不及,大喊:“长栓,铁信石,你们误了我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