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识秦王(二)
周冲之所以知道青年人是秦王,那是因为李斯给他打过手势。李斯看着秦王,飞快地写了三横一竖的王字,周冲的反应不慢,略一思索就明白过来了。
之所以能够想到眼前之人就是秦王,还在于秦王的气质与人不同,现代的电视新闻满天飞,国家元首之间的访问播了又播,周冲没有少看,就是没有如秦王那样的特别气质,周冲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
对于秦始皇,历史上是争论各异,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是难有定论,有人赞扬他,有人骂他。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其人心机深不可测,周冲一直小心应对,没想到依然是惹得秦王问罪。
赵姬很是奇怪地道:“政儿,石中生油,妙思妙构,饭也香,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不高,其人心机不深,要是换个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会作壁上观,断不会问出来。
吕不韦眉头微微一皱,什么话也没有说,冷眼旁观。其实,他心里也如赵姬一般想法,只不过他一是心机深沉,断不会如赵姬一般在不合适宜的时候说话。二是他对秦王内怀恐惧,据历史记载,秦王虽是年少,凡事皆能自作主张,不会听从吕不韦和赵姬的,而且他的主意总是高人一筹,让人不得不心服。和秦王相处日久,吕不韦潜意识里已经被他震慑。也正是这种惧怕之心才使得他把嫪毐弄进宫,代替自己的地位。
秦王右手一抬,阻止赵姬往下说,看着周冲,道:“我知道你很不服气,我会让你心服口服。”
他真说对了,周冲心里真的很不服气。尽管这事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古代还算得上是新发明,自己靠他赚钱生活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吧,可在秦王眼里却成了罪犯,无论如何也是想不通。
当然,周冲断不会笨到直说心中所想的程度,按照古人礼节施一礼,道:“客倌高见,周冲敬聆。”虽然知道眼前之人是秦王,他没有说破,周冲也不点破,可以打马虎眼。
对周冲的说词,秦王似乎满意,语气略缓,道:“你的油很特别,很香,应该算是好事。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需要很多的粮食,你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这帐你给我算算,要是都学你一样,大秦的粮仓还不全空了?将士们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此风断不可长。”右手向下一挥,喝道:“把摊子给我砸了。”
战国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黎民死于战场,不知凡几。秦国虽是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国,被称为“越战越强”,但其粮食因为时代关系,产量不高,也够紧张。再说了,战争年代,何时上战场,何时回家收庄稼,谁也说不清,是完全的未知数,粮食的真的没有保障。
此时的秦王虽然年幼,但已经下定决心,统一国家,粮食这种战略资源不得不早早为之准备,他一听说要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还有放过周冲的道理?
虎贲卫士如狼似虎般,冲进店里,客人们纷纷逃避,一时间,原本生意红火的店铺,一下子全乱了。
吕不韦摸摸胡子,暗暗点头。显然,他对秦王的理由很是赞同。吕不韦算得上商人中的一代奇人,居“奇货”而位至相位,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不过,其人很有政治才干,并没有阻止秦国的统一步伐,相反,正是在他一手推动下,秦国统一的形势更好。他这人也有雄材,明事理,对秦王的高瞻远瞩不得不佩服。
曾淑瑶一下冲到秦王面前,斥责他道:“你这人也要讲道理,你先是横行霸道,现在又要毁坏人家的店铺,还有没有王法?”
赵姬对曾淑瑶的话倒是赞同,道:“政儿,你要好好想想,老百姓过日子也不容易,能放过他们就放过他们。你要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秦王生于赵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曾经给秦国遗弃过一段时间,和他母亲在邯郸艰难渡日。乡邻们没少欺负他们,他的母亲还给人轮奸过。直到灭了赵国,秦王回到邯郸,下令把轮奸他母亲的人给活埋了。
从政治上来说,赵姬是个浅薄之人,没有远见,但还不失一颗良善之心,在这种时候还能提醒秦王,也算难得。
秦始皇当年决心统一国家,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阻力也相当的大,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有好几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很好地说明了他统一大业的艰难,一是荆柯刺秦,图穷匕现,后人对荆柯多溢美之词,很是惋惜,这又何尝不是统一大业艰难异常的一个证据?二是高渐离用筑砸秦王一事,在秦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他还要秦王死,这又是一个证据。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代帝师”美名之称的张良干的,他请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为的是给韩国报仇。就连张良这样的历史名人都固守着韩国这样的割据念头,而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接受统一的现实,实在是颇奈人寻味。
这些历史故事归结到一点:统一大业非常困难!但是,秦王是那种下定决心绝不动摇的人,哪怕是尸山血海也不可能阻止他的步伐,他会坚持走到底,无论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他走下去。那些阻止他统一的人不是给他无情地杀掉,就是给族灭。
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秦王居然把这事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 ↑返回顶部↑
之所以能够想到眼前之人就是秦王,还在于秦王的气质与人不同,现代的电视新闻满天飞,国家元首之间的访问播了又播,周冲没有少看,就是没有如秦王那样的特别气质,周冲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
对于秦始皇,历史上是争论各异,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是难有定论,有人赞扬他,有人骂他。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其人心机深不可测,周冲一直小心应对,没想到依然是惹得秦王问罪。
赵姬很是奇怪地道:“政儿,石中生油,妙思妙构,饭也香,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不高,其人心机不深,要是换个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会作壁上观,断不会问出来。
吕不韦眉头微微一皱,什么话也没有说,冷眼旁观。其实,他心里也如赵姬一般想法,只不过他一是心机深沉,断不会如赵姬一般在不合适宜的时候说话。二是他对秦王内怀恐惧,据历史记载,秦王虽是年少,凡事皆能自作主张,不会听从吕不韦和赵姬的,而且他的主意总是高人一筹,让人不得不心服。和秦王相处日久,吕不韦潜意识里已经被他震慑。也正是这种惧怕之心才使得他把嫪毐弄进宫,代替自己的地位。
秦王右手一抬,阻止赵姬往下说,看着周冲,道:“我知道你很不服气,我会让你心服口服。”
他真说对了,周冲心里真的很不服气。尽管这事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古代还算得上是新发明,自己靠他赚钱生活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吧,可在秦王眼里却成了罪犯,无论如何也是想不通。
当然,周冲断不会笨到直说心中所想的程度,按照古人礼节施一礼,道:“客倌高见,周冲敬聆。”虽然知道眼前之人是秦王,他没有说破,周冲也不点破,可以打马虎眼。
对周冲的说词,秦王似乎满意,语气略缓,道:“你的油很特别,很香,应该算是好事。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需要很多的粮食,你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这帐你给我算算,要是都学你一样,大秦的粮仓还不全空了?将士们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此风断不可长。”右手向下一挥,喝道:“把摊子给我砸了。”
战国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黎民死于战场,不知凡几。秦国虽是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国,被称为“越战越强”,但其粮食因为时代关系,产量不高,也够紧张。再说了,战争年代,何时上战场,何时回家收庄稼,谁也说不清,是完全的未知数,粮食的真的没有保障。
此时的秦王虽然年幼,但已经下定决心,统一国家,粮食这种战略资源不得不早早为之准备,他一听说要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还有放过周冲的道理?
虎贲卫士如狼似虎般,冲进店里,客人们纷纷逃避,一时间,原本生意红火的店铺,一下子全乱了。
吕不韦摸摸胡子,暗暗点头。显然,他对秦王的理由很是赞同。吕不韦算得上商人中的一代奇人,居“奇货”而位至相位,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不过,其人很有政治才干,并没有阻止秦国的统一步伐,相反,正是在他一手推动下,秦国统一的形势更好。他这人也有雄材,明事理,对秦王的高瞻远瞩不得不佩服。
曾淑瑶一下冲到秦王面前,斥责他道:“你这人也要讲道理,你先是横行霸道,现在又要毁坏人家的店铺,还有没有王法?”
赵姬对曾淑瑶的话倒是赞同,道:“政儿,你要好好想想,老百姓过日子也不容易,能放过他们就放过他们。你要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秦王生于赵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曾经给秦国遗弃过一段时间,和他母亲在邯郸艰难渡日。乡邻们没少欺负他们,他的母亲还给人轮奸过。直到灭了赵国,秦王回到邯郸,下令把轮奸他母亲的人给活埋了。
从政治上来说,赵姬是个浅薄之人,没有远见,但还不失一颗良善之心,在这种时候还能提醒秦王,也算难得。
秦始皇当年决心统一国家,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阻力也相当的大,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有好几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很好地说明了他统一大业的艰难,一是荆柯刺秦,图穷匕现,后人对荆柯多溢美之词,很是惋惜,这又何尝不是统一大业艰难异常的一个证据?二是高渐离用筑砸秦王一事,在秦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他还要秦王死,这又是一个证据。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代帝师”美名之称的张良干的,他请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为的是给韩国报仇。就连张良这样的历史名人都固守着韩国这样的割据念头,而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接受统一的现实,实在是颇奈人寻味。
这些历史故事归结到一点:统一大业非常困难!但是,秦王是那种下定决心绝不动摇的人,哪怕是尸山血海也不可能阻止他的步伐,他会坚持走到底,无论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他走下去。那些阻止他统一的人不是给他无情地杀掉,就是给族灭。
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秦王居然把这事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 ↑返回顶部↑
周冲之所以知道青年人是秦王,那是因为李斯给他打过手势。李斯看着秦王,飞快地写了三横一竖的王字,周冲的反应不慢,略一思索就明白过来了。
之所以能够想到眼前之人就是秦王,还在于秦王的气质与人不同,现代的电视新闻满天飞,国家元首之间的访问播了又播,周冲没有少看,就是没有如秦王那样的特别气质,周冲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
对于秦始皇,历史上是争论各异,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是难有定论,有人赞扬他,有人骂他。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其人心机深不可测,周冲一直小心应对,没想到依然是惹得秦王问罪。
赵姬很是奇怪地道:“政儿,石中生油,妙思妙构,饭也香,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不高,其人心机不深,要是换个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会作壁上观,断不会问出来。
吕不韦眉头微微一皱,什么话也没有说,冷眼旁观。其实,他心里也如赵姬一般想法,只不过他一是心机深沉,断不会如赵姬一般在不合适宜的时候说话。二是他对秦王内怀恐惧,据历史记载,秦王虽是年少,凡事皆能自作主张,不会听从吕不韦和赵姬的,而且他的主意总是高人一筹,让人不得不心服。和秦王相处日久,吕不韦潜意识里已经被他震慑。也正是这种惧怕之心才使得他把嫪毐弄进宫,代替自己的地位。
秦王右手一抬,阻止赵姬往下说,看着周冲,道:“我知道你很不服气,我会让你心服口服。”
他真说对了,周冲心里真的很不服气。尽管这事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古代还算得上是新发明,自己靠他赚钱生活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吧,可在秦王眼里却成了罪犯,无论如何也是想不通。
当然,周冲断不会笨到直说心中所想的程度,按照古人礼节施一礼,道:“客倌高见,周冲敬聆。”虽然知道眼前之人是秦王,他没有说破,周冲也不点破,可以打马虎眼。
对周冲的说词,秦王似乎满意,语气略缓,道:“你的油很特别,很香,应该算是好事。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需要很多的粮食,你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这帐你给我算算,要是都学你一样,大秦的粮仓还不全空了?将士们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此风断不可长。”右手向下一挥,喝道:“把摊子给我砸了。”
战国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黎民死于战场,不知凡几。秦国虽是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国,被称为“越战越强”,但其粮食因为时代关系,产量不高,也够紧张。再说了,战争年代,何时上战场,何时回家收庄稼,谁也说不清,是完全的未知数,粮食的真的没有保障。
此时的秦王虽然年幼,但已经下定决心,统一国家,粮食这种战略资源不得不早早为之准备,他一听说要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还有放过周冲的道理?
虎贲卫士如狼似虎般,冲进店里,客人们纷纷逃避,一时间,原本生意红火的店铺,一下子全乱了。
吕不韦摸摸胡子,暗暗点头。显然,他对秦王的理由很是赞同。吕不韦算得上商人中的一代奇人,居“奇货”而位至相位,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不过,其人很有政治才干,并没有阻止秦国的统一步伐,相反,正是在他一手推动下,秦国统一的形势更好。他这人也有雄材,明事理,对秦王的高瞻远瞩不得不佩服。
曾淑瑶一下冲到秦王面前,斥责他道:“你这人也要讲道理,你先是横行霸道,现在又要毁坏人家的店铺,还有没有王法?”
赵姬对曾淑瑶的话倒是赞同,道:“政儿,你要好好想想,老百姓过日子也不容易,能放过他们就放过他们。你要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秦王生于赵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曾经给秦国遗弃过一段时间,和他母亲在邯郸艰难渡日。乡邻们没少欺负他们,他的母亲还给人轮奸过。直到灭了赵国,秦王回到邯郸,下令把轮奸他母亲的人给活埋了。
从政治上来说,赵姬是个浅薄之人,没有远见,但还不失一颗良善之心,在这种时候还能提醒秦王,也算难得。
秦始皇当年决心统一国家,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阻力也相当的大,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有好几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很好地说明了他统一大业的艰难,一是荆柯刺秦,图穷匕现,后人对荆柯多溢美之词,很是惋惜,这又何尝不是统一大业艰难异常的一个证据?二是高渐离用筑砸秦王一事,在秦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他还要秦王死,这又是一个证据。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代帝师”美名之称的张良干的,他请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为的是给韩国报仇。就连张良这样的历史名人都固守着韩国这样的割据念头,而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接受统一的现实,实在是颇奈人寻味。
这些历史故事归结到一点:统一大业非常困难!但是,秦王是那种下定决心绝不动摇的人,哪怕是尸山血海也不可能阻止他的步伐,他会坚持走到底,无论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他走下去。那些阻止他统一的人不是给他无情地杀掉,就是给族灭。
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秦王居然把这事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
之所以能够想到眼前之人就是秦王,还在于秦王的气质与人不同,现代的电视新闻满天飞,国家元首之间的访问播了又播,周冲没有少看,就是没有如秦王那样的特别气质,周冲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
对于秦始皇,历史上是争论各异,两千多年过去了,依然是难有定论,有人赞扬他,有人骂他。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是公认的,其人心机深不可测,周冲一直小心应对,没想到依然是惹得秦王问罪。
赵姬很是奇怪地道:“政儿,石中生油,妙思妙构,饭也香,有什么不好?”历史上对她的评价不高,其人心机不深,要是换个人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会作壁上观,断不会问出来。
吕不韦眉头微微一皱,什么话也没有说,冷眼旁观。其实,他心里也如赵姬一般想法,只不过他一是心机深沉,断不会如赵姬一般在不合适宜的时候说话。二是他对秦王内怀恐惧,据历史记载,秦王虽是年少,凡事皆能自作主张,不会听从吕不韦和赵姬的,而且他的主意总是高人一筹,让人不得不心服。和秦王相处日久,吕不韦潜意识里已经被他震慑。也正是这种惧怕之心才使得他把嫪毐弄进宫,代替自己的地位。
秦王右手一抬,阻止赵姬往下说,看着周冲,道:“我知道你很不服气,我会让你心服口服。”
他真说对了,周冲心里真的很不服气。尽管这事在现代社会司空见惯,但在古代还算得上是新发明,自己靠他赚钱生活也算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了吧,可在秦王眼里却成了罪犯,无论如何也是想不通。
当然,周冲断不会笨到直说心中所想的程度,按照古人礼节施一礼,道:“客倌高见,周冲敬聆。”虽然知道眼前之人是秦王,他没有说破,周冲也不点破,可以打马虎眼。
对周冲的说词,秦王似乎满意,语气略缓,道:“你的油很特别,很香,应该算是好事。可是,现在是非常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需要很多的粮食,你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这帐你给我算算,要是都学你一样,大秦的粮仓还不全空了?将士们饿着肚子,还怎么打仗?此风断不可长。”右手向下一挥,喝道:“把摊子给我砸了。”
战国时期,列国争战不休,黎民死于战场,不知凡几。秦国虽是七国中最为强盛的一国,被称为“越战越强”,但其粮食因为时代关系,产量不高,也够紧张。再说了,战争年代,何时上战场,何时回家收庄稼,谁也说不清,是完全的未知数,粮食的真的没有保障。
此时的秦王虽然年幼,但已经下定决心,统一国家,粮食这种战略资源不得不早早为之准备,他一听说要几斤豆子才能出一斤油,还有放过周冲的道理?
虎贲卫士如狼似虎般,冲进店里,客人们纷纷逃避,一时间,原本生意红火的店铺,一下子全乱了。
吕不韦摸摸胡子,暗暗点头。显然,他对秦王的理由很是赞同。吕不韦算得上商人中的一代奇人,居“奇货”而位至相位,在中国历史上仅此一人而已。不过,其人很有政治才干,并没有阻止秦国的统一步伐,相反,正是在他一手推动下,秦国统一的形势更好。他这人也有雄材,明事理,对秦王的高瞻远瞩不得不佩服。
曾淑瑶一下冲到秦王面前,斥责他道:“你这人也要讲道理,你先是横行霸道,现在又要毁坏人家的店铺,还有没有王法?”
赵姬对曾淑瑶的话倒是赞同,道:“政儿,你要好好想想,老百姓过日子也不容易,能放过他们就放过他们。你要想想当年我们是怎么过的日子。”
秦王生于赵国,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曾经给秦国遗弃过一段时间,和他母亲在邯郸艰难渡日。乡邻们没少欺负他们,他的母亲还给人轮奸过。直到灭了赵国,秦王回到邯郸,下令把轮奸他母亲的人给活埋了。
从政治上来说,赵姬是个浅薄之人,没有远见,但还不失一颗良善之心,在这种时候还能提醒秦王,也算难得。
秦始皇当年决心统一国家,虽是大势所趋,但其阻力也相当的大,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有好几件著名的历史事件很好地说明了他统一大业的艰难,一是荆柯刺秦,图穷匕现,后人对荆柯多溢美之词,很是惋惜,这又何尝不是统一大业艰难异常的一个证据?二是高渐离用筑砸秦王一事,在秦王已经赦免了他的罪过之后,他还要秦王死,这又是一个证据。第三个故事是有“一代帝师”美名之称的张良干的,他请力士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为的是给韩国报仇。就连张良这样的历史名人都固守着韩国这样的割据念头,而没有顺应历史的潮流接受统一的现实,实在是颇奈人寻味。
这些历史故事归结到一点:统一大业非常困难!但是,秦王是那种下定决心绝不动摇的人,哪怕是尸山血海也不可能阻止他的步伐,他会坚持走到底,无论是谁都没有,也不可能阻止他走下去。那些阻止他统一的人不是给他无情地杀掉,就是给族灭。
周冲是万万想不到,秦王居然把这事提到这样的高度,要是秦王的说法成立,那自己就成了逆历史潮流而行的历史罪人,这罪名对周冲来说,实在是太大了,脑袋里乱哄哄的,少有地心急了,叫道:“大王此言差也!”话一出口,立时后悔,可已来不及了。
“你还知道我是谁?”秦王颇有点好奇地看着周冲,扭头对吕不韦道:“仲父,叫你的人出来。”
吕不韦有点糊涂了,道:“王上……”他也弄不明白秦王的意思,技巧性地住口。
无论是反对秦始皇的人,还是推崇他的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秦始皇明察秋毫,周冲第一次领教到他这个优点,只听秦王说道:“就连他都知道是寡人,必是有人给他递了消息。刚才,一个年青人给他打手势,写了一个王字,是仲父的人吧?”
吕不韦的反应也不慢,马上想到那副联对字体很是眼熟,似曾相识,略一思索,马上就明白了,喝道:“李斯,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