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光是思念不顶用,宜鸾在乎的只有一点,他会来接我吗?我病成这样,就要死了。
心里的希冀不切实际,她也知道。果然排云没有顺着她的意愿说,避重就轻道:殿下只要按时吃药,就会好起来的。殿下以前从不生病,身底子好着呢。
宜鸾叹了口气,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少帝还没亲政,做不了主,两国联姻也不是他决定的,是鄢太后的意思。西陵和渤海国常年交兵,要想止息兵戈,联姻是最快最便捷的手段。牺牲一位公主的一生,运气好,能换来十年太平。十年太平,对当权者来说,实在很合算。
犹记得离城那天,百姓满含热泪,山呼万岁,人人把她当英雄,但谁也不在乎她心里的想法。
排云对此同样避而不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蹲在脚踏上问:要是能选,殿下还愿意来和亲吗?臣听说渤海国撤兵了,不会再打仗了。
宜鸾觉得丧气,什么叫还?自己从来没有愿意过。
迟迟调转目光,她喘了口气,我现在命悬一线,感受不到荣耀。边说边合上了眼,谁爱来谁来反正我不来。
她想回家,死也要魂归故里,但路途太遥远,她怕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不过渤海国君倒没亏待她,依照规制很隆重地接待了她,除了站得很远怕被传染,一切也算体面。给她安排了奢华的宫殿,派医术精湛的太医替她治病,还亲口承诺,仲春时节就迎她做皇后。
算算时间,仲春将至,渤海国的仲春,枝头还挂着冰霜呢真是让人绝望啊。
宜鸾昏昏沉沉地,又睡了过去,早说这渤海国克她,连药都不起作用。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个女子的嗓音飘进来,语调谦卑地和排云商议着:听说殿下的病好些了,宫中已经开始预备婚仪了。陛下派臣来,看看殿下可有什么吩咐。渤海国与西陵的仪制不同,殿下若有想法就告知臣,臣向陛下回禀。
排云忧心忡忡,回头望了眼,殿下还未大安,婚仪劳顿,恐怕经受不住。
女官闻言正了正脸色,转而又换上和软的语调,掖着两手道:两国联姻,大局为重。殿下身体虽然不豫,我国却要信守对西陵的承诺,先完婚,再封后,以保两国百年之好。所以还请殿下勉为其难,到了日子,请太医用参汤吊着,至少见过百官,也算有了交代。
他们只要交代,不管人死活,陪同宜鸾来渤海的傅母心里着急,想了想道:这样吧,请陛下移驾,来看望我们长公主一眼。若是陛下觉得长公主的身体能应付,婚仪就照常举行。
可惜这话并未得到认可,那女官笑着,微呵了呵腰道:西山皇陵建成,陛下亲自查验去了,不在宫中。临行前命臣督办,臣也是奉命行事,不敢怠慢。
傅母抿紧了唇,知道再商量也是枉然。自从长公主进了龙泉府,她们见过许多渤海女官,唯独面前这位,和寻常的不一样。她容貌姣好,嘴上客套,眉眼间却暗藏凌厉。
傅母只得退一步,不知内人怎么称呼?
那女官笑了笑,嬷嬷唤我银绸就是了。
银绸啊,大名鼎鼎的银绸。
她一走,傅母就拉着排云到了宜鸾床前,压声说:咱们须得留意此人,据说她是国君跟前最得意的女官,自小给国君伴读,与国君青梅竹马。
宜鸾一听这种消息,精神就振奋,脑子里已经描绘出棒打鸳鸯的场面,甚至开始愧疚自己的插足。
傅母对插着袖子,绘声绘色,不是我说,有些人啊,只消一眼就让人看出不一般。那个什么银绸,脸上的算计都快溢出来啦。
宜鸾一直好奇,人的性格,果真能影响面相吗?遂打起精神问:那嬷嬷看我呢?
傅母视线飘忽,尴尬地笑了笑,殿下也不一般嗐,不一般地纯良。
宜鸾品咂了下,没猜出是褒还是贬。
话题很快岔开了,言归正传。婚仪推脱不得,到了人家的地界上,人家说了算。傅母能给的只有安慰,民间有种偏方,一个人病得久了,就给他结一门亲,拿喜气来冲煞气。我想,渤海国君好赖也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来给殿下冲喜,不愁殿下病体不能康复。
愿望是好的,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难以说清究竟是不是冥冥中有神助,宜鸾的病情居然当真好了一些,起码高烧退了,能喝下半碗粥了。一瞬让所有人都燃起希望,只要再好生养一养,必定可以痊愈。
然而,普通人家的婚礼尚且让人累脱一层皮,何况帝王家。
宜鸾居住的寝宫,忽然间人满为患,即便是压着嗓门说话,也还是嘈杂喧闹,让人不适。
负责为她梳妆的宫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嫌她身上有病气,不顾阻拦给她擦身,然后架起她,一层接一层给她套上了冰冷的嫁衣。
宜鸾被折腾得半死,放回圈椅里时,脑袋都耷拉了。她们见她萎靡不振,就给她喂参汤,然后绾发,一顶沉重的赤金发冠扣上她的脑袋,像摆布偶人一样。
西陵人急得大喊:我们殿下病体未愈 ↑返回顶部↑
心里的希冀不切实际,她也知道。果然排云没有顺着她的意愿说,避重就轻道:殿下只要按时吃药,就会好起来的。殿下以前从不生病,身底子好着呢。
宜鸾叹了口气,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少帝还没亲政,做不了主,两国联姻也不是他决定的,是鄢太后的意思。西陵和渤海国常年交兵,要想止息兵戈,联姻是最快最便捷的手段。牺牲一位公主的一生,运气好,能换来十年太平。十年太平,对当权者来说,实在很合算。
犹记得离城那天,百姓满含热泪,山呼万岁,人人把她当英雄,但谁也不在乎她心里的想法。
排云对此同样避而不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蹲在脚踏上问:要是能选,殿下还愿意来和亲吗?臣听说渤海国撤兵了,不会再打仗了。
宜鸾觉得丧气,什么叫还?自己从来没有愿意过。
迟迟调转目光,她喘了口气,我现在命悬一线,感受不到荣耀。边说边合上了眼,谁爱来谁来反正我不来。
她想回家,死也要魂归故里,但路途太遥远,她怕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不过渤海国君倒没亏待她,依照规制很隆重地接待了她,除了站得很远怕被传染,一切也算体面。给她安排了奢华的宫殿,派医术精湛的太医替她治病,还亲口承诺,仲春时节就迎她做皇后。
算算时间,仲春将至,渤海国的仲春,枝头还挂着冰霜呢真是让人绝望啊。
宜鸾昏昏沉沉地,又睡了过去,早说这渤海国克她,连药都不起作用。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个女子的嗓音飘进来,语调谦卑地和排云商议着:听说殿下的病好些了,宫中已经开始预备婚仪了。陛下派臣来,看看殿下可有什么吩咐。渤海国与西陵的仪制不同,殿下若有想法就告知臣,臣向陛下回禀。
排云忧心忡忡,回头望了眼,殿下还未大安,婚仪劳顿,恐怕经受不住。
女官闻言正了正脸色,转而又换上和软的语调,掖着两手道:两国联姻,大局为重。殿下身体虽然不豫,我国却要信守对西陵的承诺,先完婚,再封后,以保两国百年之好。所以还请殿下勉为其难,到了日子,请太医用参汤吊着,至少见过百官,也算有了交代。
他们只要交代,不管人死活,陪同宜鸾来渤海的傅母心里着急,想了想道:这样吧,请陛下移驾,来看望我们长公主一眼。若是陛下觉得长公主的身体能应付,婚仪就照常举行。
可惜这话并未得到认可,那女官笑着,微呵了呵腰道:西山皇陵建成,陛下亲自查验去了,不在宫中。临行前命臣督办,臣也是奉命行事,不敢怠慢。
傅母抿紧了唇,知道再商量也是枉然。自从长公主进了龙泉府,她们见过许多渤海女官,唯独面前这位,和寻常的不一样。她容貌姣好,嘴上客套,眉眼间却暗藏凌厉。
傅母只得退一步,不知内人怎么称呼?
那女官笑了笑,嬷嬷唤我银绸就是了。
银绸啊,大名鼎鼎的银绸。
她一走,傅母就拉着排云到了宜鸾床前,压声说:咱们须得留意此人,据说她是国君跟前最得意的女官,自小给国君伴读,与国君青梅竹马。
宜鸾一听这种消息,精神就振奋,脑子里已经描绘出棒打鸳鸯的场面,甚至开始愧疚自己的插足。
傅母对插着袖子,绘声绘色,不是我说,有些人啊,只消一眼就让人看出不一般。那个什么银绸,脸上的算计都快溢出来啦。
宜鸾一直好奇,人的性格,果真能影响面相吗?遂打起精神问:那嬷嬷看我呢?
傅母视线飘忽,尴尬地笑了笑,殿下也不一般嗐,不一般地纯良。
宜鸾品咂了下,没猜出是褒还是贬。
话题很快岔开了,言归正传。婚仪推脱不得,到了人家的地界上,人家说了算。傅母能给的只有安慰,民间有种偏方,一个人病得久了,就给他结一门亲,拿喜气来冲煞气。我想,渤海国君好赖也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来给殿下冲喜,不愁殿下病体不能康复。
愿望是好的,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难以说清究竟是不是冥冥中有神助,宜鸾的病情居然当真好了一些,起码高烧退了,能喝下半碗粥了。一瞬让所有人都燃起希望,只要再好生养一养,必定可以痊愈。
然而,普通人家的婚礼尚且让人累脱一层皮,何况帝王家。
宜鸾居住的寝宫,忽然间人满为患,即便是压着嗓门说话,也还是嘈杂喧闹,让人不适。
负责为她梳妆的宫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嫌她身上有病气,不顾阻拦给她擦身,然后架起她,一层接一层给她套上了冰冷的嫁衣。
宜鸾被折腾得半死,放回圈椅里时,脑袋都耷拉了。她们见她萎靡不振,就给她喂参汤,然后绾发,一顶沉重的赤金发冠扣上她的脑袋,像摆布偶人一样。
西陵人急得大喊:我们殿下病体未愈 ↑返回顶部↑
光是思念不顶用,宜鸾在乎的只有一点,他会来接我吗?我病成这样,就要死了。
心里的希冀不切实际,她也知道。果然排云没有顺着她的意愿说,避重就轻道:殿下只要按时吃药,就会好起来的。殿下以前从不生病,身底子好着呢。
宜鸾叹了口气,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少帝还没亲政,做不了主,两国联姻也不是他决定的,是鄢太后的意思。西陵和渤海国常年交兵,要想止息兵戈,联姻是最快最便捷的手段。牺牲一位公主的一生,运气好,能换来十年太平。十年太平,对当权者来说,实在很合算。
犹记得离城那天,百姓满含热泪,山呼万岁,人人把她当英雄,但谁也不在乎她心里的想法。
排云对此同样避而不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蹲在脚踏上问:要是能选,殿下还愿意来和亲吗?臣听说渤海国撤兵了,不会再打仗了。
宜鸾觉得丧气,什么叫还?自己从来没有愿意过。
迟迟调转目光,她喘了口气,我现在命悬一线,感受不到荣耀。边说边合上了眼,谁爱来谁来反正我不来。
她想回家,死也要魂归故里,但路途太遥远,她怕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不过渤海国君倒没亏待她,依照规制很隆重地接待了她,除了站得很远怕被传染,一切也算体面。给她安排了奢华的宫殿,派医术精湛的太医替她治病,还亲口承诺,仲春时节就迎她做皇后。
算算时间,仲春将至,渤海国的仲春,枝头还挂着冰霜呢真是让人绝望啊。
宜鸾昏昏沉沉地,又睡了过去,早说这渤海国克她,连药都不起作用。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个女子的嗓音飘进来,语调谦卑地和排云商议着:听说殿下的病好些了,宫中已经开始预备婚仪了。陛下派臣来,看看殿下可有什么吩咐。渤海国与西陵的仪制不同,殿下若有想法就告知臣,臣向陛下回禀。
排云忧心忡忡,回头望了眼,殿下还未大安,婚仪劳顿,恐怕经受不住。
女官闻言正了正脸色,转而又换上和软的语调,掖着两手道:两国联姻,大局为重。殿下身体虽然不豫,我国却要信守对西陵的承诺,先完婚,再封后,以保两国百年之好。所以还请殿下勉为其难,到了日子,请太医用参汤吊着,至少见过百官,也算有了交代。
他们只要交代,不管人死活,陪同宜鸾来渤海的傅母心里着急,想了想道:这样吧,请陛下移驾,来看望我们长公主一眼。若是陛下觉得长公主的身体能应付,婚仪就照常举行。
可惜这话并未得到认可,那女官笑着,微呵了呵腰道:西山皇陵建成,陛下亲自查验去了,不在宫中。临行前命臣督办,臣也是奉命行事,不敢怠慢。
傅母抿紧了唇,知道再商量也是枉然。自从长公主进了龙泉府,她们见过许多渤海女官,唯独面前这位,和寻常的不一样。她容貌姣好,嘴上客套,眉眼间却暗藏凌厉。
傅母只得退一步,不知内人怎么称呼?
那女官笑了笑,嬷嬷唤我银绸就是了。
银绸啊,大名鼎鼎的银绸。
她一走,傅母就拉着排云到了宜鸾床前,压声说:咱们须得留意此人,据说她是国君跟前最得意的女官,自小给国君伴读,与国君青梅竹马。
宜鸾一听这种消息,精神就振奋,脑子里已经描绘出棒打鸳鸯的场面,甚至开始愧疚自己的插足。
傅母对插着袖子,绘声绘色,不是我说,有些人啊,只消一眼就让人看出不一般。那个什么银绸,脸上的算计都快溢出来啦。
宜鸾一直好奇,人的性格,果真能影响面相吗?遂打起精神问:那嬷嬷看我呢?
傅母视线飘忽,尴尬地笑了笑,殿下也不一般嗐,不一般地纯良。
宜鸾品咂了下,没猜出是褒还是贬。
话题很快岔开了,言归正传。婚仪推脱不得,到了人家的地界上,人家说了算。傅母能给的只有安慰,民间有种偏方,一个人病得久了,就给他结一门亲,拿喜气来冲煞气。我想,渤海国君好赖也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来给殿下冲喜,不愁殿下病体不能康复。
愿望是好的,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难以说清究竟是不是冥冥中有神助,宜鸾的病情居然当真好了一些,起码高烧退了,能喝下半碗粥了。一瞬让所有人都燃起希望,只要再好生养一养,必定可以痊愈。
然而,普通人家的婚礼尚且让人累脱一层皮,何况帝王家。
宜鸾居住的寝宫,忽然间人满为患,即便是压着嗓门说话,也还是嘈杂喧闹,让人不适。
负责为她梳妆的宫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嫌她身上有病气,不顾阻拦给她擦身,然后架起她,一层接一层给她套上了冰冷的嫁衣。
宜鸾被折腾得半死,放回圈椅里时,脑袋都耷拉了。她们见她萎靡不振,就给她喂参汤,然后绾发,一顶沉重的赤金发冠扣上她的脑袋,像摆布偶人一样。
西陵人急得大喊:我们殿下病体未愈
心里的希冀不切实际,她也知道。果然排云没有顺着她的意愿说,避重就轻道:殿下只要按时吃药,就会好起来的。殿下以前从不生病,身底子好着呢。
宜鸾叹了口气,眼神空洞地望着门外。少帝还没亲政,做不了主,两国联姻也不是他决定的,是鄢太后的意思。西陵和渤海国常年交兵,要想止息兵戈,联姻是最快最便捷的手段。牺牲一位公主的一生,运气好,能换来十年太平。十年太平,对当权者来说,实在很合算。
犹记得离城那天,百姓满含热泪,山呼万岁,人人把她当英雄,但谁也不在乎她心里的想法。
排云对此同样避而不谈,今天终于忍不住了,蹲在脚踏上问:要是能选,殿下还愿意来和亲吗?臣听说渤海国撤兵了,不会再打仗了。
宜鸾觉得丧气,什么叫还?自己从来没有愿意过。
迟迟调转目光,她喘了口气,我现在命悬一线,感受不到荣耀。边说边合上了眼,谁爱来谁来反正我不来。
她想回家,死也要魂归故里,但路途太遥远,她怕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不过渤海国君倒没亏待她,依照规制很隆重地接待了她,除了站得很远怕被传染,一切也算体面。给她安排了奢华的宫殿,派医术精湛的太医替她治病,还亲口承诺,仲春时节就迎她做皇后。
算算时间,仲春将至,渤海国的仲春,枝头还挂着冰霜呢真是让人绝望啊。
宜鸾昏昏沉沉地,又睡了过去,早说这渤海国克她,连药都不起作用。
也不知睡了多久,一个女子的嗓音飘进来,语调谦卑地和排云商议着:听说殿下的病好些了,宫中已经开始预备婚仪了。陛下派臣来,看看殿下可有什么吩咐。渤海国与西陵的仪制不同,殿下若有想法就告知臣,臣向陛下回禀。
排云忧心忡忡,回头望了眼,殿下还未大安,婚仪劳顿,恐怕经受不住。
女官闻言正了正脸色,转而又换上和软的语调,掖着两手道:两国联姻,大局为重。殿下身体虽然不豫,我国却要信守对西陵的承诺,先完婚,再封后,以保两国百年之好。所以还请殿下勉为其难,到了日子,请太医用参汤吊着,至少见过百官,也算有了交代。
他们只要交代,不管人死活,陪同宜鸾来渤海的傅母心里着急,想了想道:这样吧,请陛下移驾,来看望我们长公主一眼。若是陛下觉得长公主的身体能应付,婚仪就照常举行。
可惜这话并未得到认可,那女官笑着,微呵了呵腰道:西山皇陵建成,陛下亲自查验去了,不在宫中。临行前命臣督办,臣也是奉命行事,不敢怠慢。
傅母抿紧了唇,知道再商量也是枉然。自从长公主进了龙泉府,她们见过许多渤海女官,唯独面前这位,和寻常的不一样。她容貌姣好,嘴上客套,眉眼间却暗藏凌厉。
傅母只得退一步,不知内人怎么称呼?
那女官笑了笑,嬷嬷唤我银绸就是了。
银绸啊,大名鼎鼎的银绸。
她一走,傅母就拉着排云到了宜鸾床前,压声说:咱们须得留意此人,据说她是国君跟前最得意的女官,自小给国君伴读,与国君青梅竹马。
宜鸾一听这种消息,精神就振奋,脑子里已经描绘出棒打鸳鸯的场面,甚至开始愧疚自己的插足。
傅母对插着袖子,绘声绘色,不是我说,有些人啊,只消一眼就让人看出不一般。那个什么银绸,脸上的算计都快溢出来啦。
宜鸾一直好奇,人的性格,果真能影响面相吗?遂打起精神问:那嬷嬷看我呢?
傅母视线飘忽,尴尬地笑了笑,殿下也不一般嗐,不一般地纯良。
宜鸾品咂了下,没猜出是褒还是贬。
话题很快岔开了,言归正传。婚仪推脱不得,到了人家的地界上,人家说了算。傅母能给的只有安慰,民间有种偏方,一个人病得久了,就给他结一门亲,拿喜气来冲煞气。我想,渤海国君好赖也是一国之君,一国之君来给殿下冲喜,不愁殿下病体不能康复。
愿望是好的,听上去也有几分道理,难以说清究竟是不是冥冥中有神助,宜鸾的病情居然当真好了一些,起码高烧退了,能喝下半碗粥了。一瞬让所有人都燃起希望,只要再好生养一养,必定可以痊愈。
然而,普通人家的婚礼尚且让人累脱一层皮,何况帝王家。
宜鸾居住的寝宫,忽然间人满为患,即便是压着嗓门说话,也还是嘈杂喧闹,让人不适。
负责为她梳妆的宫人来了一拨又一拨,嫌她身上有病气,不顾阻拦给她擦身,然后架起她,一层接一层给她套上了冰冷的嫁衣。
宜鸾被折腾得半死,放回圈椅里时,脑袋都耷拉了。她们见她萎靡不振,就给她喂参汤,然后绾发,一顶沉重的赤金发冠扣上她的脑袋,像摆布偶人一样。
西陵人急得大喊:我们殿下病体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