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227节
……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
这个重大的进展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兴奋。
等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积极的进行了收尾工作,把所有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以后,下午王浩就组织召开了实验总结会议。
樊庆学全程一句话不说。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本来是过来想对于物理实验室做指导的,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怎么进行理论论证都没搞明白,更不懂为什么,那样的论证效果能好到这种程度。
“人家做个对比交流实验,论证一下就能大大提升效率,而我甚至还觉得论证没有用?”
“是我的想法太落后了?”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才是科学的,我是不科学的……”
当樊庆学正落寞的思考时,王浩说完了实验数据总结,他扫视一眼全场,就注意到了樊庆学。
他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樊庆学。
毕竟对方是超导专家,还是吴晖院士特别派来帮忙的。
王浩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樊教授,你是专业的超导专家,也来给我们说说吧,提点意见也好。”
所有人都期待的看过去。
樊庆学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最终说出了一句,“你们实验室做的很完美。”
“我感觉,没什么可说了。”
当天晚上,樊庆学就乘坐飞机返回了首都,第二天就到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晖对樊庆学这么快回来感到很惊讶,他特别找过来问道,“我不是让你指导一下物理实验室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
樊庆学手里攥着资料,抬起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最后他叹气的说了一句,“吴教授,我去了一趟西海大学,感觉吧,自己的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我回来就想着多看看资料,增加知识、学习一下。”
“至于指导……”
樊庆学说着停了一下,苦笑道,“我这个水平,哪有资格指导他们,我是被指导了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先有成果、后有经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进展
樊庆学带着感叹和吴晖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他全程观看了论证会议和实验过程,乃至于实验总结会议。
到现在,想想还是很不可思议。 ↑返回顶部↑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
这个重大的进展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兴奋。
等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积极的进行了收尾工作,把所有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以后,下午王浩就组织召开了实验总结会议。
樊庆学全程一句话不说。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本来是过来想对于物理实验室做指导的,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怎么进行理论论证都没搞明白,更不懂为什么,那样的论证效果能好到这种程度。
“人家做个对比交流实验,论证一下就能大大提升效率,而我甚至还觉得论证没有用?”
“是我的想法太落后了?”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才是科学的,我是不科学的……”
当樊庆学正落寞的思考时,王浩说完了实验数据总结,他扫视一眼全场,就注意到了樊庆学。
他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樊庆学。
毕竟对方是超导专家,还是吴晖院士特别派来帮忙的。
王浩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樊教授,你是专业的超导专家,也来给我们说说吧,提点意见也好。”
所有人都期待的看过去。
樊庆学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最终说出了一句,“你们实验室做的很完美。”
“我感觉,没什么可说了。”
当天晚上,樊庆学就乘坐飞机返回了首都,第二天就到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晖对樊庆学这么快回来感到很惊讶,他特别找过来问道,“我不是让你指导一下物理实验室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
樊庆学手里攥着资料,抬起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最后他叹气的说了一句,“吴教授,我去了一趟西海大学,感觉吧,自己的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我回来就想着多看看资料,增加知识、学习一下。”
“至于指导……”
樊庆学说着停了一下,苦笑道,“我这个水平,哪有资格指导他们,我是被指导了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先有成果、后有经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进展
樊庆学带着感叹和吴晖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他全程观看了论证会议和实验过程,乃至于实验总结会议。
到现在,想想还是很不可思议。 ↑返回顶部↑
……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
这个重大的进展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兴奋。
等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积极的进行了收尾工作,把所有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以后,下午王浩就组织召开了实验总结会议。
樊庆学全程一句话不说。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本来是过来想对于物理实验室做指导的,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怎么进行理论论证都没搞明白,更不懂为什么,那样的论证效果能好到这种程度。
“人家做个对比交流实验,论证一下就能大大提升效率,而我甚至还觉得论证没有用?”
“是我的想法太落后了?”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才是科学的,我是不科学的……”
当樊庆学正落寞的思考时,王浩说完了实验数据总结,他扫视一眼全场,就注意到了樊庆学。
他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樊庆学。
毕竟对方是超导专家,还是吴晖院士特别派来帮忙的。
王浩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樊教授,你是专业的超导专家,也来给我们说说吧,提点意见也好。”
所有人都期待的看过去。
樊庆学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最终说出了一句,“你们实验室做的很完美。”
“我感觉,没什么可说了。”
当天晚上,樊庆学就乘坐飞机返回了首都,第二天就到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晖对樊庆学这么快回来感到很惊讶,他特别找过来问道,“我不是让你指导一下物理实验室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
樊庆学手里攥着资料,抬起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最后他叹气的说了一句,“吴教授,我去了一趟西海大学,感觉吧,自己的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我回来就想着多看看资料,增加知识、学习一下。”
“至于指导……”
樊庆学说着停了一下,苦笑道,“我这个水平,哪有资格指导他们,我是被指导了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先有成果、后有经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进展
樊庆学带着感叹和吴晖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他全程观看了论证会议和实验过程,乃至于实验总结会议。
到现在,想想还是很不可思议。
上午的会议是对于理论的论证,他们找出了一些‘可能’影响的因素,排除了一些‘不太可能’有关的因素。
实验就是根据理论分析结果进行设计的。
其中最有难度的就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因为要对整体装置进行变动,还是需要一段时间做准备的。
下午实验室都在忙碌着,希望能用一下午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等明天上午再进行实验。
专家团的人下午就离开了,他们确实是来走个过场的。
樊庆学没有离开。
一则是因为他是带着工作任务来的,是要对物理实验室进行研究指导。
这是吴晖交代的工作。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对于理论论证的结果感到好奇。
樊庆学感觉其中有很多不严谨的地方,好像有些莫名的就得出了结论,同时,他也想看看实验结果,是不是如自己所想,没有任何意义。
这就是他的判断,基于个人经验的判断。
理论论证会议气氛很活跃,而且进行了三个多小时,但具体有没有效果也是很难说的。
樊庆学依旧不认为,理论论证能对实验产生效果。
第二天早上八点的时候,物理实验室就已经开始忙碌起来。
他们正在做实验最后的准备。
当实验即将开始的时候,樊庆学就和王浩站在一起,他昨天晚上想了很久,还是决定和王浩再说一说,“王教授,我认为这个实验研究重点是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你们的四节点设计是非常关键的。”
“我昨天听了你们的会议,但似乎没有相关的论证,这是为什么呢?”
在樊庆学看来,超导材料布局才是最重要的,因为其中牵扯到非常复杂的设计。
正因为这种设计,才成功复刻了交流重力实验。
这个也是研究唯一的难点。
好多知道相关研究的人都认为,普通的对比实验很难对于四节点的设计进行改进。
王浩听到樊庆学的话,点头道,“这是机密。”
“??”
樊庆学愣了好半天。
王浩认真道,“樊教授,我就直白说了吧,交流重力实验的关键就在于四节点的设计,就在于超导材料的布局上。”
“所以毫无疑问的是,超导材料的布局和交流重力场的强度直接相关。”
“这种相关性很可能成为研究的大方向,我们现在做的对比实验研究,想要在这个方向上有成果很难。”
“但是,我们还会在这个方向探索。可是针对实验上的设计改变,是不能让太多人知道的。”
“这是机密。”
“一般就只有核心几个人来讨论,我也不会在会议上说这个。”
樊庆学顿时恍然大悟,但心里还是有点别扭的感觉,因为他自己也被排除在外。他带着郁闷问道,“现在这个实验,应该没有对超导材料结构布局的改变吧?”
他是问实验的改变,是否都像是昨天总结的那样,而不是添加了一些所谓‘机密’的内容。
王浩笑道,“那还是要后续的研究方向,现在我们只是针对简单影响的因素进行实验。”
两人说着的时候,实验就已经准备完毕。
王浩、樊庆学、何毅,再加上肖新宇,一起对设备情况进行了查看,确定没有问题以后,就走开站的远了一些,并准备进行实验了。
“开始吧!”
所有人都准备好以后,王浩就直接让实验开始了。
设备,正式启动!
伴随着机器的嗡嗡响,围绕实验设备的人员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不断往输送管里填装着液氮以及其他冷却材料,有专门的人盯着电压和功率的数值。
其他人都看着检测设备的参数以及上方的气球变化。
“飘起来了!”
樊庆学没有参加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的交流重力复刻实验,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交流重力实验,发现气球突然飘起来也感到有些震撼。
他对此就只看过一些资料而已。
实验室的其他人已经看到过一次,他们更关心的是检测参数。
很快有人上报了数值,“粗略估计,我们重力减轻了2%左右!”
“继续实验!”
“再降温!”
“加大输送功率!”
王浩听到了数值以后,连续下达了好几个命令,其他人也跟着忙碌起来。
很快又有数据被计算出来,“重力减轻了2.3%以上。”
“继续!”
看着一个个喊出来的数据,樊庆学都感觉目瞪口呆,他还是第一次现场看交流重力实验,但他看到过相关的资料。
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进行的交流重力实验,最终减轻重力的数值在1.7%~1.8%之间。
这个数值已经比物理实验室的报告要高了。
现在则是提升到了2.3%以上,提升的数值都可以用惊人来形容。
樊庆学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他本来以为即便有提升,最多只有0.1%,能达到首都大学当时复刻实验的水平就很不错了。
这个级别的提升很难说明问题,就必须连续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影响参数。
其他两大超导机构都是这么做的。
物理实验室的第一次实验则是让数值提升超过0.5%,如此巨大的提升,甚至仅仅通过一次实验,就可以把一些影响因素确定下来。
这样一个实验就顶得上好几个实验。
樊庆学感觉非常的不科学,第一次实验就有这么大的提升?
另外,他也没听懂理论论的会议,只是感觉一些结论的得出的甚至有些仓促,好像只是为了分析最大可能,而不是严谨的用实验来排除。
樊庆学还感觉物理实验室的人对王浩出奇的‘崇拜’,甚至都可以用‘狂热’来形容,只要是王浩所说的就没有人质疑。
理论会议就是王浩的一言堂。
在有如此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当真正进入到实验的时候,效果竟然这么好,一下子提升超过0.5%?
樊庆学站在一边看着,完全不知该说什么了。
他发现自己的感受,和第一次参与超导实验很类似,根本不知道该做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得出的结论,就只是有人带着一起做实验而已。
眼前所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他的知识经验范畴。
最终。
交流重力场的强度提升到了2.5%-2.6%,比首都大学基础科学中心做的实验,场力数值提升了0.9%左右。
这个重大的进展让实验室上下所有人都感觉非常兴奋。
等实验结束以后,他们积极的进行了收尾工作,把所有的数据详细的记录下来。
在忙碌了一个上午以后,下午王浩就组织召开了实验总结会议。
樊庆学全程一句话不说。
他感觉自己已经无话可说了,本来是过来想对于物理实验室做指导的,结果他发现自己没有任何作用,就连怎么进行理论论证都没搞明白,更不懂为什么,那样的论证效果能好到这种程度。
“人家做个对比交流实验,论证一下就能大大提升效率,而我甚至还觉得论证没有用?”
“是我的想法太落后了?”
“实验结果证明,他们才是科学的,我是不科学的……”
当樊庆学正落寞的思考时,王浩说完了实验数据总结,他扫视一眼全场,就注意到了樊庆学。
他觉得应该重视一下樊庆学。
毕竟对方是超导专家,还是吴晖院士特别派来帮忙的。
王浩做了个请的手势,开口道,“樊教授,你是专业的超导专家,也来给我们说说吧,提点意见也好。”
所有人都期待的看过去。
樊庆学半张着嘴愣了好半天,最终说出了一句,“你们实验室做的很完美。”
“我感觉,没什么可说了。”
当天晚上,樊庆学就乘坐飞机返回了首都,第二天就到重新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吴晖对樊庆学这么快回来感到很惊讶,他特别找过来问道,“我不是让你指导一下物理实验室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他们那边进展的怎么样?”
“……”
樊庆学手里攥着资料,抬起头好半天都没有说话。
最后他叹气的说了一句,“吴教授,我去了一趟西海大学,感觉吧,自己的水平还是差太多了。”
“所以我回来就想着多看看资料,增加知识、学习一下。”
“至于指导……”
樊庆学说着停了一下,苦笑道,“我这个水平,哪有资格指导他们,我是被指导了啊……”
第一百七十四章 先有成果、后有经费?哥德巴赫猜想的重大进展
樊庆学带着感叹和吴晖说起了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他全程观看了论证会议和实验过程,乃至于实验总结会议。
到现在,想想还是很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