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589节
“撤掉吧!”
杜罗因舍夫带着郁闷说道。
虽然投稿给《科学》杂志前,他已经在预发表网站做了备录,但根本已经没有意义了。
谁都不会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更早。
一个是研究内容,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现了磁化锂元素化合物的电离特性异常,并发现了一阶锂元素,同时,还测定了一阶锂和一阶铁的电离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第二就是数据精准度。
元素电离能测定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他们做了几次实验确定的范围是12.2ev到12.4ev。
对方则是12.439ev。
小数点后三位,数据毫无疑问已经很精准,就说明对方比他们进行的实验次数更多,测定的更加精确。
那么发现时间也肯定更早。
“就当什么都没发现吧……”杜罗因舍夫最终只能找方法来安慰自己,他带着郁闷走出了实验室。
这次又碰到了克里斯托弗-约翰逊。
克里斯托弗注意到了杜罗因舍夫的神色,顿时感觉有些奇怪,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杜罗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现在,怎么了?
“杜罗,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吗?”克里斯托弗开口问道,“一阶锂,还有锂化合物?”
杜罗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开了。
克里斯托弗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就主动和其他人打听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顿时有点幸灾乐祸。
同时,克里斯托弗还有点感同身受,回想和湮灭组织的合作,他们发现了一阶铁不会被强湮灭力场影响发生磁化反应。
然后就一起发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马上发布了一阶能量波的研究,让他们所谓的‘大发现’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杜罗因舍夫……
“这么一想……”
“杜罗的运气真不错,成果还没发表,其他人还不知道。”克里斯托弗翘着嘴角想着,但他觉得应该帮忙宣传一下。
即便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也能让他们经历同样的处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
“对!”
“就这么办……”
克里斯托弗做出了决定以后,就到实验室的内部网络论坛上,匿名发了一个帖子做了简单说明。
……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和其他人继续论证‘特异现象’,他根本没在意发布的成果,至于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也都是预料之中的。
‘特异现象’的研究,依旧处在理论层面。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实验验证,总不可能像是丁志强说的,去做什么强湮灭力场内的核试验。
那种实验是不可能的。
最少……
地球上暂时不可能。
外界有些舆论说,强湮灭力场就是小型的黑洞,类似的说法当然不正确,但若是在力场内部进行核试验,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到时候,万一制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没有深入到一定阶段前,他可不会去做如此危险的实验。
但是‘特异现象’的讨论并没有进展。
海伦忽然有个提议,“王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把理论发表出去?绝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论和实验都是分开的。”
“我们不一定要做验证。”
“等理论发表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王浩听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们自己进行试验。”他说着用力拍拍额头。
他发现自己走了极端。
在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上,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论,再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实际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论,再慢慢进行验证的。
所以,才会有理论物理。
‘特异现象’只是一个想法,其表现不一定是特异磁场,也可能是其他方面。
比如,某种暂时无法测定的辐射。
有更多的物理学家、更多的团队感兴趣,各个方向上针对进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实验验证。
这对于他们百利无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理论比发现早了五十年,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也是从事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
理论,比实验发现更重要。
其实就像是做一项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决定以后又问向了其他人,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都没有意见,他们也觉得继续去论证,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他们统一决定进行发表。
很快。
他们一起完成了论文,论文依旧投稿到《湮灭物理与理论》,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出来。
第四百章 被迫造娃,未来雷达技术,让所有人难忘的获奖感言?
一人计短。
众人计长。
王浩的研究组中每个成员都是顶尖天才,但即便再怎么天才,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国际上有几百、几千的学者,有很多的大型实验组、科研机构,都在做湮灭理论方向的研究。
现在湮灭理论就是物理界的第一理论,是被公认为可以引领人类科技方向的研究,若是能够把‘特异现象’的新理论公开出来,就会有数不清的学者和机构参与到研究中。
到时候,也许某个实验发现就能联系到‘特异现象理论’,近而让相关研究有了突破进展。
“公开出去,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特异现象也只是一个理论,是一个想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即便是有发现也只是理论层面。”
“如果能解开特异现象的神秘面纱,湮灭理论就会有突破性进展,到时候,继续深入研究,就能解开更多的底层奥秘。”
……
在完成了发布的论文以后,研究组的工作就暂停了。
王浩也暂时能轻松一些,连续过了一周的悠闲生活,每天和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周末休息也多一些时间陪陪苏映雪。
近两年时间,苏映雪的变化很大。
她早已不是那个充满干劲的女强人,而是过上了悠闲的富太太生活。
每当王浩工作忙的时候,她也会抽空关心一下公司的事务,但只要王浩清闲下来,她就一定会待在家里。
这也是为了感情所做的牺牲了。
是夜。
王浩半躺在沙发上。
苏映雪小鸟依人的倚靠在他的胸口。
电视里正上演着青春都市剧情,讲述的是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高考压力下的欢笑与感动。
苏映雪抬头问道,“王浩,你当年高考有压力吗?”
王浩皱了下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压力吧?当时我是学校第一名,高三那年就只是常规的复习。老师说我有能上水木,但我觉得有风险,还是选择了东港大学。”
他低头问道,“你呢?”
苏映雪摇头道,“我没参加高考。我上的留学班,很早就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浩倒是来了兴趣,继续问道,“你这个家庭条件……能理解电视里说的高考压力吗?或者,你会不会这样想,既然高考有这么大压力,为什么他们不去国外读书呢?”
“……”
苏映雪沉默了一下,气愤的说道,“你当我是傻瓜吗?不是谁都有条件去国外读书的,而且,国外好大学的offer,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哈、哈。”
王浩只是开个玩笑。
苏映雪又瞪了他一眼,忽然重新挤在他的胸口,温柔的小声道,“我也想体会一下,电视里那几个家长的感觉。”
“——?”
“虽然我没经历过,但我的孩子会经历。”
“你确定吗?”
苏映雪抬起了头,“难道你还会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返回顶部↑
杜罗因舍夫带着郁闷说道。
虽然投稿给《科学》杂志前,他已经在预发表网站做了备录,但根本已经没有意义了。
谁都不会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更早。
一个是研究内容,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现了磁化锂元素化合物的电离特性异常,并发现了一阶锂元素,同时,还测定了一阶锂和一阶铁的电离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第二就是数据精准度。
元素电离能测定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他们做了几次实验确定的范围是12.2ev到12.4ev。
对方则是12.439ev。
小数点后三位,数据毫无疑问已经很精准,就说明对方比他们进行的实验次数更多,测定的更加精确。
那么发现时间也肯定更早。
“就当什么都没发现吧……”杜罗因舍夫最终只能找方法来安慰自己,他带着郁闷走出了实验室。
这次又碰到了克里斯托弗-约翰逊。
克里斯托弗注意到了杜罗因舍夫的神色,顿时感觉有些奇怪,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杜罗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现在,怎么了?
“杜罗,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吗?”克里斯托弗开口问道,“一阶锂,还有锂化合物?”
杜罗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开了。
克里斯托弗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就主动和其他人打听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顿时有点幸灾乐祸。
同时,克里斯托弗还有点感同身受,回想和湮灭组织的合作,他们发现了一阶铁不会被强湮灭力场影响发生磁化反应。
然后就一起发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马上发布了一阶能量波的研究,让他们所谓的‘大发现’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杜罗因舍夫……
“这么一想……”
“杜罗的运气真不错,成果还没发表,其他人还不知道。”克里斯托弗翘着嘴角想着,但他觉得应该帮忙宣传一下。
即便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也能让他们经历同样的处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
“对!”
“就这么办……”
克里斯托弗做出了决定以后,就到实验室的内部网络论坛上,匿名发了一个帖子做了简单说明。
……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和其他人继续论证‘特异现象’,他根本没在意发布的成果,至于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也都是预料之中的。
‘特异现象’的研究,依旧处在理论层面。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实验验证,总不可能像是丁志强说的,去做什么强湮灭力场内的核试验。
那种实验是不可能的。
最少……
地球上暂时不可能。
外界有些舆论说,强湮灭力场就是小型的黑洞,类似的说法当然不正确,但若是在力场内部进行核试验,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到时候,万一制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没有深入到一定阶段前,他可不会去做如此危险的实验。
但是‘特异现象’的讨论并没有进展。
海伦忽然有个提议,“王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把理论发表出去?绝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论和实验都是分开的。”
“我们不一定要做验证。”
“等理论发表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王浩听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们自己进行试验。”他说着用力拍拍额头。
他发现自己走了极端。
在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上,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论,再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实际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论,再慢慢进行验证的。
所以,才会有理论物理。
‘特异现象’只是一个想法,其表现不一定是特异磁场,也可能是其他方面。
比如,某种暂时无法测定的辐射。
有更多的物理学家、更多的团队感兴趣,各个方向上针对进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实验验证。
这对于他们百利无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理论比发现早了五十年,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也是从事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
理论,比实验发现更重要。
其实就像是做一项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决定以后又问向了其他人,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都没有意见,他们也觉得继续去论证,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他们统一决定进行发表。
很快。
他们一起完成了论文,论文依旧投稿到《湮灭物理与理论》,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出来。
第四百章 被迫造娃,未来雷达技术,让所有人难忘的获奖感言?
一人计短。
众人计长。
王浩的研究组中每个成员都是顶尖天才,但即便再怎么天才,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国际上有几百、几千的学者,有很多的大型实验组、科研机构,都在做湮灭理论方向的研究。
现在湮灭理论就是物理界的第一理论,是被公认为可以引领人类科技方向的研究,若是能够把‘特异现象’的新理论公开出来,就会有数不清的学者和机构参与到研究中。
到时候,也许某个实验发现就能联系到‘特异现象理论’,近而让相关研究有了突破进展。
“公开出去,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特异现象也只是一个理论,是一个想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即便是有发现也只是理论层面。”
“如果能解开特异现象的神秘面纱,湮灭理论就会有突破性进展,到时候,继续深入研究,就能解开更多的底层奥秘。”
……
在完成了发布的论文以后,研究组的工作就暂停了。
王浩也暂时能轻松一些,连续过了一周的悠闲生活,每天和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周末休息也多一些时间陪陪苏映雪。
近两年时间,苏映雪的变化很大。
她早已不是那个充满干劲的女强人,而是过上了悠闲的富太太生活。
每当王浩工作忙的时候,她也会抽空关心一下公司的事务,但只要王浩清闲下来,她就一定会待在家里。
这也是为了感情所做的牺牲了。
是夜。
王浩半躺在沙发上。
苏映雪小鸟依人的倚靠在他的胸口。
电视里正上演着青春都市剧情,讲述的是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高考压力下的欢笑与感动。
苏映雪抬头问道,“王浩,你当年高考有压力吗?”
王浩皱了下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压力吧?当时我是学校第一名,高三那年就只是常规的复习。老师说我有能上水木,但我觉得有风险,还是选择了东港大学。”
他低头问道,“你呢?”
苏映雪摇头道,“我没参加高考。我上的留学班,很早就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浩倒是来了兴趣,继续问道,“你这个家庭条件……能理解电视里说的高考压力吗?或者,你会不会这样想,既然高考有这么大压力,为什么他们不去国外读书呢?”
“……”
苏映雪沉默了一下,气愤的说道,“你当我是傻瓜吗?不是谁都有条件去国外读书的,而且,国外好大学的offer,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哈、哈。”
王浩只是开个玩笑。
苏映雪又瞪了他一眼,忽然重新挤在他的胸口,温柔的小声道,“我也想体会一下,电视里那几个家长的感觉。”
“——?”
“虽然我没经历过,但我的孩子会经历。”
“你确定吗?”
苏映雪抬起了头,“难道你还会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返回顶部↑
“撤掉吧!”
杜罗因舍夫带着郁闷说道。
虽然投稿给《科学》杂志前,他已经在预发表网站做了备录,但根本已经没有意义了。
谁都不会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更早。
一个是研究内容,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现了磁化锂元素化合物的电离特性异常,并发现了一阶锂元素,同时,还测定了一阶锂和一阶铁的电离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第二就是数据精准度。
元素电离能测定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他们做了几次实验确定的范围是12.2ev到12.4ev。
对方则是12.439ev。
小数点后三位,数据毫无疑问已经很精准,就说明对方比他们进行的实验次数更多,测定的更加精确。
那么发现时间也肯定更早。
“就当什么都没发现吧……”杜罗因舍夫最终只能找方法来安慰自己,他带着郁闷走出了实验室。
这次又碰到了克里斯托弗-约翰逊。
克里斯托弗注意到了杜罗因舍夫的神色,顿时感觉有些奇怪,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杜罗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现在,怎么了?
“杜罗,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吗?”克里斯托弗开口问道,“一阶锂,还有锂化合物?”
杜罗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开了。
克里斯托弗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就主动和其他人打听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顿时有点幸灾乐祸。
同时,克里斯托弗还有点感同身受,回想和湮灭组织的合作,他们发现了一阶铁不会被强湮灭力场影响发生磁化反应。
然后就一起发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马上发布了一阶能量波的研究,让他们所谓的‘大发现’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杜罗因舍夫……
“这么一想……”
“杜罗的运气真不错,成果还没发表,其他人还不知道。”克里斯托弗翘着嘴角想着,但他觉得应该帮忙宣传一下。
即便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也能让他们经历同样的处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
“对!”
“就这么办……”
克里斯托弗做出了决定以后,就到实验室的内部网络论坛上,匿名发了一个帖子做了简单说明。
……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和其他人继续论证‘特异现象’,他根本没在意发布的成果,至于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也都是预料之中的。
‘特异现象’的研究,依旧处在理论层面。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实验验证,总不可能像是丁志强说的,去做什么强湮灭力场内的核试验。
那种实验是不可能的。
最少……
地球上暂时不可能。
外界有些舆论说,强湮灭力场就是小型的黑洞,类似的说法当然不正确,但若是在力场内部进行核试验,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到时候,万一制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没有深入到一定阶段前,他可不会去做如此危险的实验。
但是‘特异现象’的讨论并没有进展。
海伦忽然有个提议,“王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把理论发表出去?绝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论和实验都是分开的。”
“我们不一定要做验证。”
“等理论发表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王浩听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们自己进行试验。”他说着用力拍拍额头。
他发现自己走了极端。
在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上,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论,再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实际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论,再慢慢进行验证的。
所以,才会有理论物理。
‘特异现象’只是一个想法,其表现不一定是特异磁场,也可能是其他方面。
比如,某种暂时无法测定的辐射。
有更多的物理学家、更多的团队感兴趣,各个方向上针对进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实验验证。
这对于他们百利无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理论比发现早了五十年,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也是从事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
理论,比实验发现更重要。
其实就像是做一项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决定以后又问向了其他人,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都没有意见,他们也觉得继续去论证,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他们统一决定进行发表。
很快。
他们一起完成了论文,论文依旧投稿到《湮灭物理与理论》,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出来。
第四百章 被迫造娃,未来雷达技术,让所有人难忘的获奖感言?
一人计短。
众人计长。
王浩的研究组中每个成员都是顶尖天才,但即便再怎么天才,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国际上有几百、几千的学者,有很多的大型实验组、科研机构,都在做湮灭理论方向的研究。
现在湮灭理论就是物理界的第一理论,是被公认为可以引领人类科技方向的研究,若是能够把‘特异现象’的新理论公开出来,就会有数不清的学者和机构参与到研究中。
到时候,也许某个实验发现就能联系到‘特异现象理论’,近而让相关研究有了突破进展。
“公开出去,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特异现象也只是一个理论,是一个想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即便是有发现也只是理论层面。”
“如果能解开特异现象的神秘面纱,湮灭理论就会有突破性进展,到时候,继续深入研究,就能解开更多的底层奥秘。”
……
在完成了发布的论文以后,研究组的工作就暂停了。
王浩也暂时能轻松一些,连续过了一周的悠闲生活,每天和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周末休息也多一些时间陪陪苏映雪。
近两年时间,苏映雪的变化很大。
她早已不是那个充满干劲的女强人,而是过上了悠闲的富太太生活。
每当王浩工作忙的时候,她也会抽空关心一下公司的事务,但只要王浩清闲下来,她就一定会待在家里。
这也是为了感情所做的牺牲了。
是夜。
王浩半躺在沙发上。
苏映雪小鸟依人的倚靠在他的胸口。
电视里正上演着青春都市剧情,讲述的是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高考压力下的欢笑与感动。
苏映雪抬头问道,“王浩,你当年高考有压力吗?”
王浩皱了下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压力吧?当时我是学校第一名,高三那年就只是常规的复习。老师说我有能上水木,但我觉得有风险,还是选择了东港大学。”
他低头问道,“你呢?”
苏映雪摇头道,“我没参加高考。我上的留学班,很早就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浩倒是来了兴趣,继续问道,“你这个家庭条件……能理解电视里说的高考压力吗?或者,你会不会这样想,既然高考有这么大压力,为什么他们不去国外读书呢?”
“……”
苏映雪沉默了一下,气愤的说道,“你当我是傻瓜吗?不是谁都有条件去国外读书的,而且,国外好大学的offer,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哈、哈。”
王浩只是开个玩笑。
苏映雪又瞪了他一眼,忽然重新挤在他的胸口,温柔的小声道,“我也想体会一下,电视里那几个家长的感觉。”
“——?”
“虽然我没经历过,但我的孩子会经历。”
“你确定吗?”
苏映雪抬起了头,“难道你还会送孩子去国外读书?”
杜罗因舍夫带着郁闷说道。
虽然投稿给《科学》杂志前,他已经在预发表网站做了备录,但根本已经没有意义了。
谁都不会相信,他的研究比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更早。
一个是研究内容,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发现了磁化锂元素化合物的电离特性异常,并发现了一阶锂元素,同时,还测定了一阶锂和一阶铁的电离能。
如此多的研究成果放在一起,显然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
第二就是数据精准度。
元素电离能测定需要做很多次实验才能确定,他们做了几次实验确定的范围是12.2ev到12.4ev。
对方则是12.439ev。
小数点后三位,数据毫无疑问已经很精准,就说明对方比他们进行的实验次数更多,测定的更加精确。
那么发现时间也肯定更早。
“就当什么都没发现吧……”杜罗因舍夫最终只能找方法来安慰自己,他带着郁闷走出了实验室。
这次又碰到了克里斯托弗-约翰逊。
克里斯托弗注意到了杜罗因舍夫的神色,顿时感觉有些奇怪,之前的几天时间里,杜罗因舍夫每天都是精神奕奕。
现在,怎么了?
“杜罗,你知道王浩的新成果了吗?”克里斯托弗开口问道,“一阶锂,还有锂化合物?”
杜罗因舍夫狠狠的瞪了下眼走开了。
克里斯托弗感觉莫名其妙,他觉得一定是有什么原因,就主动和其他人打听了一下。
很快。
他知道了原因,顿时有点幸灾乐祸。
同时,克里斯托弗还有点感同身受,回想和湮灭组织的合作,他们发现了一阶铁不会被强湮灭力场影响发生磁化反应。
然后就一起发表了成果。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马上发布了一阶能量波的研究,让他们所谓的‘大发现’完全成了一个笑话。
现在杜罗因舍夫……
“这么一想……”
“杜罗的运气真不错,成果还没发表,其他人还不知道。”克里斯托弗翘着嘴角想着,但他觉得应该帮忙宣传一下。
即便只是小范围的人知道,也能让他们经历同样的处境。
感同身受,自然要完全一致。
“对!”
“就这么办……”
克里斯托弗做出了决定以后,就到实验室的内部网络论坛上,匿名发了一个帖子做了简单说明。
……
梅森数科学实验室。
王浩正坐在办公室里,和其他人继续论证‘特异现象’,他根本没在意发布的成果,至于有什么国际影响力,也都是预料之中的。
‘特异现象’的研究,依旧处在理论层面。
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去做实验验证,总不可能像是丁志强说的,去做什么强湮灭力场内的核试验。
那种实验是不可能的。
最少……
地球上暂时不可能。
外界有些舆论说,强湮灭力场就是小型的黑洞,类似的说法当然不正确,但若是在力场内部进行核试验,可能就会出现不可控的风险。
到时候,万一制造出黑洞呢?
在研究没有深入到一定阶段前,他可不会去做如此危险的实验。
但是‘特异现象’的讨论并没有进展。
海伦忽然有个提议,“王老师,或许我们可以把理论发表出去?绝大部分物理研究,理论和实验都是分开的。”
“我们不一定要做验证。”
“等理论发表出去,肯定会有很多人感兴趣……”
王浩听的一愣,旋即恍然,“有道理啊,不一定要我们自己进行试验。”他说着用力拍拍额头。
他发现自己走了极端。
在湮灭力场方向的研究上,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己研究理论,再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但实际上,物理都是先有理论,再慢慢进行验证的。
所以,才会有理论物理。
‘特异现象’只是一个想法,其表现不一定是特异磁场,也可能是其他方面。
比如,某种暂时无法测定的辐射。
有更多的物理学家、更多的团队感兴趣,各个方向上针对进行研究,才更有可能完成实验验证。
这对于他们百利无一害。
就像是希格斯粒子的发现,理论比发现早了五十年,后来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也是从事理论研究的物理学家。
理论,比实验发现更重要。
其实就像是做一项研究,想法往往比努力重要的多。
王浩做出了决定以后又问向了其他人,保罗菲尔-琼斯和丁志强都没有意见,他们也觉得继续去论证,也不会有什么进展了。
他们统一决定进行发表。
很快。
他们一起完成了论文,论文依旧投稿到《湮灭物理与理论》,并确定会在下一期发表出来。
第四百章 被迫造娃,未来雷达技术,让所有人难忘的获奖感言?
一人计短。
众人计长。
王浩的研究组中每个成员都是顶尖天才,但即便再怎么天才,他们的人数还是太少了。
国际上有几百、几千的学者,有很多的大型实验组、科研机构,都在做湮灭理论方向的研究。
现在湮灭理论就是物理界的第一理论,是被公认为可以引领人类科技方向的研究,若是能够把‘特异现象’的新理论公开出来,就会有数不清的学者和机构参与到研究中。
到时候,也许某个实验发现就能联系到‘特异现象理论’,近而让相关研究有了突破进展。
“公开出去,确实是不错的办法。”
“特异现象也只是一个理论,是一个想法,而不是具体的技术,即便是有发现也只是理论层面。”
“如果能解开特异现象的神秘面纱,湮灭理论就会有突破性进展,到时候,继续深入研究,就能解开更多的底层奥秘。”
……
在完成了发布的论文以后,研究组的工作就暂停了。
王浩也暂时能轻松一些,连续过了一周的悠闲生活,每天和正常人一样上下班,周末休息也多一些时间陪陪苏映雪。
近两年时间,苏映雪的变化很大。
她早已不是那个充满干劲的女强人,而是过上了悠闲的富太太生活。
每当王浩工作忙的时候,她也会抽空关心一下公司的事务,但只要王浩清闲下来,她就一定会待在家里。
这也是为了感情所做的牺牲了。
是夜。
王浩半躺在沙发上。
苏映雪小鸟依人的倚靠在他的胸口。
电视里正上演着青春都市剧情,讲述的是几个不同家庭的孩子,在高考压力下的欢笑与感动。
苏映雪抬头问道,“王浩,你当年高考有压力吗?”
王浩皱了下眉头,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没什么压力吧?当时我是学校第一名,高三那年就只是常规的复习。老师说我有能上水木,但我觉得有风险,还是选择了东港大学。”
他低头问道,“你呢?”
苏映雪摇头道,“我没参加高考。我上的留学班,很早就拿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
王浩倒是来了兴趣,继续问道,“你这个家庭条件……能理解电视里说的高考压力吗?或者,你会不会这样想,既然高考有这么大压力,为什么他们不去国外读书呢?”
“……”
苏映雪沉默了一下,气愤的说道,“你当我是傻瓜吗?不是谁都有条件去国外读书的,而且,国外好大学的offer,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哈、哈。”
王浩只是开个玩笑。
苏映雪又瞪了他一眼,忽然重新挤在他的胸口,温柔的小声道,“我也想体会一下,电视里那几个家长的感觉。”
“——?”
“虽然我没经历过,但我的孩子会经历。”
“你确定吗?”
苏映雪抬起了头,“难道你还会送孩子去国外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