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731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其中的控制把握是最关键的。
    如果反应强度高过了临界线,就可能冲击装置内部的抗压材料,内部材料失效的后果很严重,再进一步还有一层强湮灭力场薄层保护,但强湮灭力场能吸收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而已。
    强度过高,会让装置瞬间损坏。
    反之,强度低过标准线,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也就是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种情况控制要容易一些,理论上可以用f射线进行点火,也等于是建立了新的反应循环。
    王浩和其他人一起,论证了反应持续的多种可能性,并做好了对应的预案,来保证持续反应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三天后。
    持续反应实验正式开始。
    王浩被劝阻远离工程基地,但他还是决定待在防空洞里,近距离的把控实验第一手数据。
    最开始,难度是最高的。
    最开始的点火会制造高强度的反应,装置能够承受第一波的爆发,那么后续就大概率能持续下去。
    反之装置内部被冲击出现问题,就还需要找问题重新加固。
    持续反应实验负责人是王烨。
    王烨身在第一线指挥,和反应装置只跟着防护钢板,可以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工作了。
    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王烨硬咬着牙喊出两个字——
    “点火!”
    刘云利的f射线组收到信息,马上释放了f射线对核聚变装置进行远程点火。
    那一瞬间——
    有人咬紧牙关。
    有人拧着眉头等待着。
    有人紧张的捂住了耳朵,也不知道是担心远处发生大爆炸,还是担心听到什么其他声音。
    王浩也同样很紧张,他凝着眉头沉默着,一口气吸到肚子里,好半天也没有呼出来。
    直过了一分钟左右,他才抬起头左右看看,其他人也是一片安静。
    王浩问道,“出现问题了吗?”
    “没有消息!”
    “还不知道!”
    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于此同时。
    王烨则是收到了各种汇报信息,“检测装置外壁压强……”
    “反重力场强度……”
    “即时测算反应强度……”
    “中心位置温度……”
    “高磁装置正常……”
    “反重力装置运转正常……”
    “电路正常……”
    这些繁杂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让王烨下意识做出判断,他带着嘶吼喊了出来,“反应强度已经稳定下来。”
    “连续三次检测数据相似,反应已经在持续进行,换句话说……”
    “实验——”
    “——成功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确定氘氘反应,f射线被发现!
    持续反应实验的点火阶段,一切都顺利进行,也就代表点火阶段取得了成功。
    实验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很多参与实验的人员已经忍不住开始庆祝了,他们都很清楚实验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因为持续反应需要维持很长时间,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
    这一个持续性的实验。
    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激动的情绪,因为实验最有难度的就是初期的点火,点火阶段也是整个工程难度最高的。
    如果可控核聚变实验总难度设定为100,持续反应的点火阶段就占据了50,其他所有加在一起也只有50。
    之前工程都已经做过好多次实验,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完成了90%,剩余的10%就是维持住反应,并没有不可突破的技术难关。
    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验已经取得了成功。
    工程组自然都非常的兴奋。
    王浩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忍不住狠狠的攥起了拳头,并高高举向天空挥舞着,还和旁边的人拥抱在一起。
    他确实有理由高兴。
    王浩是核聚变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另外,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工程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研究,其中包含了湮灭力场技术、超导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在此技术上进行的严密设计论证,也都是他一手主导完成的。
    这个超大工程的项目,从最开始就打上了他的标签。
    任何人想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都能够想到王浩本人,而眼前取得的成功自然令他非常兴奋。
    王浩和其他人一起庆祝以后,还得继续关注实验情况,一直等到第三天上午,他召集其他人员开了个阶段会议。
    虽然只是实验中途的会议,但每个人都知道实验取得了成功,他们非常确定这一点,即便是装置再发生什么问题,只要不会造成巨大的事故,都不会影响成功的结果。
    毕竟,他们只是进行实验,而不是制造什么复杂设备。
    会议上。
    王浩认真的谈起了安全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很兴奋、都很开心,但是后续的安全问题还是要注意的。”
    “只要装置内部还在进行反应,就肯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如果装置出现了隐患,或者内部反应控制不住,一定要第一时间启动终止程序。”
    在强调了安全问题以后,王浩说起了众人都关心的内容,“各个小组可以开始准备论文和报告了。”
    “当然,正式提交要在实验结束以后。”
    “大概一个月吧。”
    “现在可以提前准备了。”
    当参与一个重大工程研究项目时,每个研究人员都会重视论文和报告问题,那就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对项目的贡献。
    这就等于是表功环节。
    当然,核聚变相关的论文不会对外发布,就只是提价对内的论文,报告则是谈起各个小组的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参与内容等等,‘表功’的意义相对更大一些。
    每个人都会关心论文和报告。
    现在的论文和报告内容,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功劳’,而核聚变项目非常的重大,像是汤建军、王烨等负责人,以此拿到个最高等级的勋章,都完全没有问题。
    如此重大的项目,绝对可比两弹一星,甚至还隐隐超越了。
    掌握控制核聚变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无限潜力。
    ……
    地球的另一边。
    阿迈瑞肯的情报系统确实很厉害,他们一直以来对于核聚变工程非常的关注。
    很多人不相信核聚变能取得成功,但摆在明面上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核聚变工程隐含着什么未知的技术?
    比如,种花家有什么底气,敢于开启如此重大的研究?
    比如,其中的湮灭力场技术有多高端?
    等等。
    这些都是不知道的。
    情报中心得到的新消息是,核聚变工程基地的主实验装置,内部正持续进行高热反应。
    这一条情报来源于卫星中心。
    通过多种类型卫星拍摄的画面,他们确定主实验装置正对外持续释放热量,卫星中心的负责人报告说,“外层温度最高能达到一千摄氏度。”
    “这是我们通过多种图像,包括红外线图像、热辐射图像确定下来的。”
    这条情报上传以后,有专业人士就确定,核聚变主装置是正在持续进行高热反应。
    “那可能是核裂变反应堆,也不排除是持续的核聚变。”
    “这个类型的图像和强湮灭力场装置的反应很相似,但外层温度要高的多。”
    “这里说的外层,是强湮灭力场的外层。强湮灭力场会湮灭能量,内部是拍摄不到的……”
    “持续性的高热辐射,就代表内部持续进行反应,最高能达到1000摄氏度,很不可思议。”
    “据我所知,1000摄氏度足以融化库博团队的外层磁场设备……”
    “所以,我们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装置内部内置了核裂变反应堆,反应堆的强度很高。”
    “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材料,更高端的湮灭力场技术,自然比库博团队的设备强的多。”
    “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成功了。”
    ‘成功’,自然就意味着内部是核聚变反应。
    阿迈瑞肯的决策层也只是听一下报告,他们宁愿相信前一条,也不敢相信后一条。 ↑返回顶部↑
    其中的控制把握是最关键的。
    如果反应强度高过了临界线,就可能冲击装置内部的抗压材料,内部材料失效的后果很严重,再进一步还有一层强湮灭力场薄层保护,但强湮灭力场能吸收的能量是有限的,只能一定程度上保证安全而已。
    强度过高,会让装置瞬间损坏。
    反之,强度低过标准线,反应就不能持续进行,也就是强度会逐渐减弱。
    这种情况控制要容易一些,理论上可以用f射线进行点火,也等于是建立了新的反应循环。
    王浩和其他人一起,论证了反应持续的多种可能性,并做好了对应的预案,来保证持续反应实验能够取得成功。
    三天后。
    持续反应实验正式开始。
    王浩被劝阻远离工程基地,但他还是决定待在防空洞里,近距离的把控实验第一手数据。
    最开始,难度是最高的。
    最开始的点火会制造高强度的反应,装置能够承受第一波的爆发,那么后续就大概率能持续下去。
    反之装置内部被冲击出现问题,就还需要找问题重新加固。
    持续反应实验负责人是王烨。
    王烨身在第一线指挥,和反应装置只跟着防护钢板,可以说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工作了。
    当一切准备就绪以后,王烨硬咬着牙喊出两个字——
    “点火!”
    刘云利的f射线组收到信息,马上释放了f射线对核聚变装置进行远程点火。
    那一瞬间——
    有人咬紧牙关。
    有人拧着眉头等待着。
    有人紧张的捂住了耳朵,也不知道是担心远处发生大爆炸,还是担心听到什么其他声音。
    王浩也同样很紧张,他凝着眉头沉默着,一口气吸到肚子里,好半天也没有呼出来。
    直过了一分钟左右,他才抬起头左右看看,其他人也是一片安静。
    王浩问道,“出现问题了吗?”
    “没有消息!”
    “还不知道!”
    他用力点了点头,说道,“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于此同时。
    王烨则是收到了各种汇报信息,“检测装置外壁压强……”
    “反重力场强度……”
    “即时测算反应强度……”
    “中心位置温度……”
    “高磁装置正常……”
    “反重力装置运转正常……”
    “电路正常……”
    这些繁杂的信息综合在一起,让王烨下意识做出判断,他带着嘶吼喊了出来,“反应强度已经稳定下来。”
    “连续三次检测数据相似,反应已经在持续进行,换句话说……”
    “实验——”
    “——成功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确定氘氘反应,f射线被发现!
    持续反应实验的点火阶段,一切都顺利进行,也就代表点火阶段取得了成功。
    实验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很多参与实验的人员已经忍不住开始庆祝了,他们都很清楚实验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因为持续反应需要维持很长时间,一天、两天,一周、两周,甚至一个月、两个月。
    这一个持续性的实验。
    但是,他们还是忍不住激动的情绪,因为实验最有难度的就是初期的点火,点火阶段也是整个工程难度最高的。
    如果可控核聚变实验总难度设定为100,持续反应的点火阶段就占据了50,其他所有加在一起也只有50。
    之前工程都已经做过好多次实验,到现在可以说已经完成了90%,剩余的10%就是维持住反应,并没有不可突破的技术难关。
    某种程度上来说,实验已经取得了成功。
    工程组自然都非常的兴奋。
    王浩也第一时间得到了消息,他忍不住狠狠的攥起了拳头,并高高举向天空挥舞着,还和旁边的人拥抱在一起。
    他确实有理由高兴。
    王浩是核聚变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另外,更重要的是,核聚变工程是集大成于一体的研究,其中包含了湮灭力场技术、超导技术以及新型材料的应用。
    在此技术上进行的严密设计论证,也都是他一手主导完成的。
    这个超大工程的项目,从最开始就打上了他的标签。
    任何人想到可控核聚变的研究,都能够想到王浩本人,而眼前取得的成功自然令他非常兴奋。
    王浩和其他人一起庆祝以后,还得继续关注实验情况,一直等到第三天上午,他召集其他人员开了个阶段会议。
    虽然只是实验中途的会议,但每个人都知道实验取得了成功,他们非常确定这一点,即便是装置再发生什么问题,只要不会造成巨大的事故,都不会影响成功的结果。
    毕竟,他们只是进行实验,而不是制造什么复杂设备。
    会议上。
    王浩认真的谈起了安全问题,“我知道大家都很兴奋、都很开心,但是后续的安全问题还是要注意的。”
    “只要装置内部还在进行反应,就肯定要注意安全问题。”
    “如果装置出现了隐患,或者内部反应控制不住,一定要第一时间启动终止程序。”
    在强调了安全问题以后,王浩说起了众人都关心的内容,“各个小组可以开始准备论文和报告了。”
    “当然,正式提交要在实验结束以后。”
    “大概一个月吧。”
    “现在可以提前准备了。”
    当参与一个重大工程研究项目时,每个研究人员都会重视论文和报告问题,那就代表他们的研究成果和对项目的贡献。
    这就等于是表功环节。
    当然,核聚变相关的论文不会对外发布,就只是提价对内的论文,报告则是谈起各个小组的研究、技术创新、工程参与内容等等,‘表功’的意义相对更大一些。
    每个人都会关心论文和报告。
    现在的论文和报告内容,直接关系到他们个人的‘功劳’,而核聚变项目非常的重大,像是汤建军、王烨等负责人,以此拿到个最高等级的勋章,都完全没有问题。
    如此重大的项目,绝对可比两弹一星,甚至还隐隐超越了。
    掌握控制核聚变技术,代表着未来的无限潜力。
    ……
    地球的另一边。
    阿迈瑞肯的情报系统确实很厉害,他们一直以来对于核聚变工程非常的关注。
    很多人不相信核聚变能取得成功,但摆在明面上有很多的问题。
    比如,核聚变工程隐含着什么未知的技术?
    比如,种花家有什么底气,敢于开启如此重大的研究?
    比如,其中的湮灭力场技术有多高端?
    等等。
    这些都是不知道的。
    情报中心得到的新消息是,核聚变工程基地的主实验装置,内部正持续进行高热反应。
    这一条情报来源于卫星中心。
    通过多种类型卫星拍摄的画面,他们确定主实验装置正对外持续释放热量,卫星中心的负责人报告说,“外层温度最高能达到一千摄氏度。”
    “这是我们通过多种图像,包括红外线图像、热辐射图像确定下来的。”
    这条情报上传以后,有专业人士就确定,核聚变主装置是正在持续进行高热反应。
    “那可能是核裂变反应堆,也不排除是持续的核聚变。”
    “这个类型的图像和强湮灭力场装置的反应很相似,但外层温度要高的多。”
    “这里说的外层,是强湮灭力场的外层。强湮灭力场会湮灭能量,内部是拍摄不到的……”
    “持续性的高热辐射,就代表内部持续进行反应,最高能达到1000摄氏度,很不可思议。”
    “据我所知,1000摄氏度足以融化库博团队的外层磁场设备……”
    “所以,我们分析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就是装置内部内置了核裂变反应堆,反应堆的强度很高。”
    “这很好理解,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材料,更高端的湮灭力场技术,自然比库博团队的设备强的多。”
    “另一种可能,就是他们成功了。”
    ‘成功’,自然就意味着内部是核聚变反应。
    阿迈瑞肯的决策层也只是听一下报告,他们宁愿相信前一条,也不敢相信后一条。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