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第934节
德莱特坦然的接受了。
国际学术圈里,资料互换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同领域的研究。
他马上整理了很多宇宙线研究的资料,打包发送到了王浩的邮箱,还写道,“王浩教授,这是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发邮件给我,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德莱特发了邮件以后,想到了王浩要的资料,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舆论,也有了一些猜测。
“王浩应该是在研究空间?是真正的空间物理……”
“所以才会用到空间化学相关的内容,宇宙线……可能会有帮助。”
他还是摇了摇头,感觉和王浩相比,自己远远落后时代。
如果他的判断是真的,空间啊!
那可是空间!
这种物理怎么去做研究呢?根本就无法想象。
德莱特觉得科罗特-詹姆斯很可怜。
这家伙担任了格鲁姆湖计划负责人,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如果放在学术圈来判断,詹姆斯是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而且还有不错的领导能力,是个真正的人才。
可惜……
他坐错了位置,选错了对手!
王浩团队都已经在研究‘空间’,研究真正的空间物理,延伸就可以想象到‘空间跳跃’、‘虫洞’等问题。
格鲁姆湖计划?
他们还停留在‘强湮灭力场’的初始阶段。
这怎么竞争呢?
“好悲惨啊……比我们还值得同情……”德莱特摇了摇头。
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离研究黑洞?模拟电磁风暴!
强s波研究基地。
王浩收到了转发的邮件,并下载了附件内容。
德莱特发来的邮件有点大,包括宇宙线化学、宇宙射线相关的资料,还包括了一份宇宙射线化学元素构成的测定数据。
宇宙线化学的内容,好多都牵扯到了天文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线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宇宙、星系、星体等领域的发展变换过程。
宇宙射线相对容易理解的多,就是研究地球接收到的宇宙射线。
德莱特所在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宇宙射线的接收、测定工作,测定的内容包括元素构成、质子中子以及其他粒子所占的比例,以及频率、波形、能量等多方面数据。
这些内容也谈不上有多珍贵,就只是实验研究测定结果,他们还会把一部分能够展示成果的内容发布出去。
换句话说,一些相关的成果报告上也能找到类似的内容。
但说不珍贵,实际上也是很珍贵的,成果报告、论文,发布的内容毕竟只是摘选,并不会发布所有的数据。
德莱特发过来的是几种不同性态宇宙射线的测定结果,还附带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各种分析。
这样的内容一般是找不到的,只有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才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实验测定数据。
科研领域都是如此。
比如,反重力技术理论,反重力中心研究到现在,都在不断在发表成果,但其他国家机构并没有完善的理论。
他们了解到的信息也只是实验结果,所应用的‘大致’材料等数据。
哪怕详细说明了所用材料含有的元素列表,想要还原制造出材料也是不可能的。
王浩能调动国内科研机构的数据,但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有的只是一些研究天文学的小团队,他们的专业显然比不上从事几十年研究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
即便是在天文学领域上,宇宙线化学都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这个类型的研究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学术领域被重视程度也很低,也只是在天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浩知道德莱特发来的内容是很难得的,他第一时间就写了感谢的邮件,还把德莱特的邮箱地址做了标记。
这样一来,德莱特发来的邮件就能被邮箱管理专员直接转发过来,还会有带标记的特别提醒。
之后王浩才安心看起了内容。
他浏览了一下相关的研究介绍,仔细看了各类型宇宙射线的分析,随后就变得更加认真了。
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宇宙射线测定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就像是可见光有各种频率、各种波长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王浩却察觉到了不一般,他联系湮灭理论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些宇宙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喷发?星体爆发?还是星系内部剧烈活动,释放出了射线……”
王浩希望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同时,他有预感其和强s波激发f射线存在某种关联。
这种预感非常强烈。
那种感觉就像是解一道难度很高的数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看到某个题目有一种新的方法。
两者似乎关系不大,但感觉用类似的方法,却能把自己的题目解出来。
王浩马上决定试试看,他召集理论组的所有人一起进行研究。
“我们要结合湮灭理论,对于各类型宇宙射线进行分析。”
“国家雷达中心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可以作为相应的补充,我们要分析其底层的共性。”
“同时,结合湮灭理论……”
王浩认真说了起来。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黄振,都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数据。
宇宙射线相关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他们并没有了解过相关领域,但也能够看懂数据内容。
海伦看了好一会儿,带着惊讶问道,“这份数据资料很珍贵,是直接的实验测定结果,王老师,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时空极限化学中心的德莱特教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莱特……好像很有名,我听说过。”
“对。”
“德莱特教授……只可惜,他做的研究……”
海伦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最后只能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明白她的意思。
德莱特的团队做的是天文物理的研究,不管是宇宙线也好,宇宙射线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解析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湮灭物理发展起来以后,德莱特的研究领域受到的冲击非常强烈,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会被否定。
这种事情是对于学者的重大打击。
他们没有继续再谈德莱特。
海伦说道,“这些数据资料非常重要,也补全了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对于空间化学的理解很少,和天文有关的内容都是靠理论来推导分析的,而研究天文学就少不了研究宇宙线。”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头。
天文物理当然不是凭空想象,除了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类宇宙射线进行测定。
地球上会接收到很多来自宇宙的能量波,其中能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并不多,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宇宙射线的测定,也会为天文物理的研究分析提供佐证。
王浩也认可海伦的说法,他开口道,“湮灭理论研究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结合天文物理了。”
“很多天文物理的成果被否定,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像是宇宙射线的测定,这些数据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
“我们进行分析要结合湮灭理论。”
“可惜啊……”
王浩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也只能通过少量的测定数据来进行研究,如果能对于大型的星体或者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就好了,那肯定会得到很多新的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理论。”
“……”
其他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
近距离研究?
怎么研究?
丁志强调侃道,“或许反重力飞船可以,即便是接近黑洞也没有问题。”
黄振附和道,“确实,只有反重力飞船能够接近黑洞,这是好消息,最少我们掌握了一种能接近黑洞的技术。”
两人很随意的调侃,到时候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你们似乎发现了盲点啊!”陈蒙檬道,“我一直都觉得光压发动机,也就是空天母舰最高端,但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地球环境而已。”
“如果是超重力星球,空天母舰根本都不能接近,光压推力再高,也赶不上星球的引力强……”
“哪怕是引力场技术也不行,想摆脱超大星体的引力,只能用反重力技术。”
王浩点头认可道,“所以我们才非常重视反重力飞船,光压发动机支持的空天母舰适合在宇宙中航行,是作为母舰使用的,接近、登陆星球,还是要反重力飞船。”
光压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很强,但推力再强也只是常规的推力而已。
空天母舰的动力足够在地球环境起飞,若是换成几倍于地球大小的星球,空天母舰降落以后就飞不起来了。
反重力飞船就不同了。
其原理是制造极限的反重力场,最高端横向反重力技术,甚至能制造强度超过99.9%的反重力,可以让飞船本身的重力降低1000倍以上。 ↑返回顶部↑
国际学术圈里,资料互换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同领域的研究。
他马上整理了很多宇宙线研究的资料,打包发送到了王浩的邮箱,还写道,“王浩教授,这是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发邮件给我,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德莱特发了邮件以后,想到了王浩要的资料,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舆论,也有了一些猜测。
“王浩应该是在研究空间?是真正的空间物理……”
“所以才会用到空间化学相关的内容,宇宙线……可能会有帮助。”
他还是摇了摇头,感觉和王浩相比,自己远远落后时代。
如果他的判断是真的,空间啊!
那可是空间!
这种物理怎么去做研究呢?根本就无法想象。
德莱特觉得科罗特-詹姆斯很可怜。
这家伙担任了格鲁姆湖计划负责人,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如果放在学术圈来判断,詹姆斯是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而且还有不错的领导能力,是个真正的人才。
可惜……
他坐错了位置,选错了对手!
王浩团队都已经在研究‘空间’,研究真正的空间物理,延伸就可以想象到‘空间跳跃’、‘虫洞’等问题。
格鲁姆湖计划?
他们还停留在‘强湮灭力场’的初始阶段。
这怎么竞争呢?
“好悲惨啊……比我们还值得同情……”德莱特摇了摇头。
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离研究黑洞?模拟电磁风暴!
强s波研究基地。
王浩收到了转发的邮件,并下载了附件内容。
德莱特发来的邮件有点大,包括宇宙线化学、宇宙射线相关的资料,还包括了一份宇宙射线化学元素构成的测定数据。
宇宙线化学的内容,好多都牵扯到了天文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线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宇宙、星系、星体等领域的发展变换过程。
宇宙射线相对容易理解的多,就是研究地球接收到的宇宙射线。
德莱特所在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宇宙射线的接收、测定工作,测定的内容包括元素构成、质子中子以及其他粒子所占的比例,以及频率、波形、能量等多方面数据。
这些内容也谈不上有多珍贵,就只是实验研究测定结果,他们还会把一部分能够展示成果的内容发布出去。
换句话说,一些相关的成果报告上也能找到类似的内容。
但说不珍贵,实际上也是很珍贵的,成果报告、论文,发布的内容毕竟只是摘选,并不会发布所有的数据。
德莱特发过来的是几种不同性态宇宙射线的测定结果,还附带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各种分析。
这样的内容一般是找不到的,只有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才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实验测定数据。
科研领域都是如此。
比如,反重力技术理论,反重力中心研究到现在,都在不断在发表成果,但其他国家机构并没有完善的理论。
他们了解到的信息也只是实验结果,所应用的‘大致’材料等数据。
哪怕详细说明了所用材料含有的元素列表,想要还原制造出材料也是不可能的。
王浩能调动国内科研机构的数据,但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有的只是一些研究天文学的小团队,他们的专业显然比不上从事几十年研究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
即便是在天文学领域上,宇宙线化学都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这个类型的研究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学术领域被重视程度也很低,也只是在天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浩知道德莱特发来的内容是很难得的,他第一时间就写了感谢的邮件,还把德莱特的邮箱地址做了标记。
这样一来,德莱特发来的邮件就能被邮箱管理专员直接转发过来,还会有带标记的特别提醒。
之后王浩才安心看起了内容。
他浏览了一下相关的研究介绍,仔细看了各类型宇宙射线的分析,随后就变得更加认真了。
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宇宙射线测定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就像是可见光有各种频率、各种波长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王浩却察觉到了不一般,他联系湮灭理论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些宇宙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喷发?星体爆发?还是星系内部剧烈活动,释放出了射线……”
王浩希望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同时,他有预感其和强s波激发f射线存在某种关联。
这种预感非常强烈。
那种感觉就像是解一道难度很高的数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看到某个题目有一种新的方法。
两者似乎关系不大,但感觉用类似的方法,却能把自己的题目解出来。
王浩马上决定试试看,他召集理论组的所有人一起进行研究。
“我们要结合湮灭理论,对于各类型宇宙射线进行分析。”
“国家雷达中心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可以作为相应的补充,我们要分析其底层的共性。”
“同时,结合湮灭理论……”
王浩认真说了起来。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黄振,都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数据。
宇宙射线相关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他们并没有了解过相关领域,但也能够看懂数据内容。
海伦看了好一会儿,带着惊讶问道,“这份数据资料很珍贵,是直接的实验测定结果,王老师,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时空极限化学中心的德莱特教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莱特……好像很有名,我听说过。”
“对。”
“德莱特教授……只可惜,他做的研究……”
海伦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最后只能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明白她的意思。
德莱特的团队做的是天文物理的研究,不管是宇宙线也好,宇宙射线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解析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湮灭物理发展起来以后,德莱特的研究领域受到的冲击非常强烈,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会被否定。
这种事情是对于学者的重大打击。
他们没有继续再谈德莱特。
海伦说道,“这些数据资料非常重要,也补全了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对于空间化学的理解很少,和天文有关的内容都是靠理论来推导分析的,而研究天文学就少不了研究宇宙线。”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头。
天文物理当然不是凭空想象,除了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类宇宙射线进行测定。
地球上会接收到很多来自宇宙的能量波,其中能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并不多,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宇宙射线的测定,也会为天文物理的研究分析提供佐证。
王浩也认可海伦的说法,他开口道,“湮灭理论研究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结合天文物理了。”
“很多天文物理的成果被否定,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像是宇宙射线的测定,这些数据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
“我们进行分析要结合湮灭理论。”
“可惜啊……”
王浩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也只能通过少量的测定数据来进行研究,如果能对于大型的星体或者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就好了,那肯定会得到很多新的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理论。”
“……”
其他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
近距离研究?
怎么研究?
丁志强调侃道,“或许反重力飞船可以,即便是接近黑洞也没有问题。”
黄振附和道,“确实,只有反重力飞船能够接近黑洞,这是好消息,最少我们掌握了一种能接近黑洞的技术。”
两人很随意的调侃,到时候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你们似乎发现了盲点啊!”陈蒙檬道,“我一直都觉得光压发动机,也就是空天母舰最高端,但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地球环境而已。”
“如果是超重力星球,空天母舰根本都不能接近,光压推力再高,也赶不上星球的引力强……”
“哪怕是引力场技术也不行,想摆脱超大星体的引力,只能用反重力技术。”
王浩点头认可道,“所以我们才非常重视反重力飞船,光压发动机支持的空天母舰适合在宇宙中航行,是作为母舰使用的,接近、登陆星球,还是要反重力飞船。”
光压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很强,但推力再强也只是常规的推力而已。
空天母舰的动力足够在地球环境起飞,若是换成几倍于地球大小的星球,空天母舰降落以后就飞不起来了。
反重力飞船就不同了。
其原理是制造极限的反重力场,最高端横向反重力技术,甚至能制造强度超过99.9%的反重力,可以让飞船本身的重力降低1000倍以上。 ↑返回顶部↑
德莱特坦然的接受了。
国际学术圈里,资料互换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同领域的研究。
他马上整理了很多宇宙线研究的资料,打包发送到了王浩的邮箱,还写道,“王浩教授,这是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发邮件给我,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德莱特发了邮件以后,想到了王浩要的资料,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舆论,也有了一些猜测。
“王浩应该是在研究空间?是真正的空间物理……”
“所以才会用到空间化学相关的内容,宇宙线……可能会有帮助。”
他还是摇了摇头,感觉和王浩相比,自己远远落后时代。
如果他的判断是真的,空间啊!
那可是空间!
这种物理怎么去做研究呢?根本就无法想象。
德莱特觉得科罗特-詹姆斯很可怜。
这家伙担任了格鲁姆湖计划负责人,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如果放在学术圈来判断,詹姆斯是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而且还有不错的领导能力,是个真正的人才。
可惜……
他坐错了位置,选错了对手!
王浩团队都已经在研究‘空间’,研究真正的空间物理,延伸就可以想象到‘空间跳跃’、‘虫洞’等问题。
格鲁姆湖计划?
他们还停留在‘强湮灭力场’的初始阶段。
这怎么竞争呢?
“好悲惨啊……比我们还值得同情……”德莱特摇了摇头。
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离研究黑洞?模拟电磁风暴!
强s波研究基地。
王浩收到了转发的邮件,并下载了附件内容。
德莱特发来的邮件有点大,包括宇宙线化学、宇宙射线相关的资料,还包括了一份宇宙射线化学元素构成的测定数据。
宇宙线化学的内容,好多都牵扯到了天文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线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宇宙、星系、星体等领域的发展变换过程。
宇宙射线相对容易理解的多,就是研究地球接收到的宇宙射线。
德莱特所在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宇宙射线的接收、测定工作,测定的内容包括元素构成、质子中子以及其他粒子所占的比例,以及频率、波形、能量等多方面数据。
这些内容也谈不上有多珍贵,就只是实验研究测定结果,他们还会把一部分能够展示成果的内容发布出去。
换句话说,一些相关的成果报告上也能找到类似的内容。
但说不珍贵,实际上也是很珍贵的,成果报告、论文,发布的内容毕竟只是摘选,并不会发布所有的数据。
德莱特发过来的是几种不同性态宇宙射线的测定结果,还附带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各种分析。
这样的内容一般是找不到的,只有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才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实验测定数据。
科研领域都是如此。
比如,反重力技术理论,反重力中心研究到现在,都在不断在发表成果,但其他国家机构并没有完善的理论。
他们了解到的信息也只是实验结果,所应用的‘大致’材料等数据。
哪怕详细说明了所用材料含有的元素列表,想要还原制造出材料也是不可能的。
王浩能调动国内科研机构的数据,但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有的只是一些研究天文学的小团队,他们的专业显然比不上从事几十年研究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
即便是在天文学领域上,宇宙线化学都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这个类型的研究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学术领域被重视程度也很低,也只是在天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浩知道德莱特发来的内容是很难得的,他第一时间就写了感谢的邮件,还把德莱特的邮箱地址做了标记。
这样一来,德莱特发来的邮件就能被邮箱管理专员直接转发过来,还会有带标记的特别提醒。
之后王浩才安心看起了内容。
他浏览了一下相关的研究介绍,仔细看了各类型宇宙射线的分析,随后就变得更加认真了。
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宇宙射线测定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就像是可见光有各种频率、各种波长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王浩却察觉到了不一般,他联系湮灭理论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些宇宙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喷发?星体爆发?还是星系内部剧烈活动,释放出了射线……”
王浩希望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同时,他有预感其和强s波激发f射线存在某种关联。
这种预感非常强烈。
那种感觉就像是解一道难度很高的数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看到某个题目有一种新的方法。
两者似乎关系不大,但感觉用类似的方法,却能把自己的题目解出来。
王浩马上决定试试看,他召集理论组的所有人一起进行研究。
“我们要结合湮灭理论,对于各类型宇宙射线进行分析。”
“国家雷达中心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可以作为相应的补充,我们要分析其底层的共性。”
“同时,结合湮灭理论……”
王浩认真说了起来。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黄振,都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数据。
宇宙射线相关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他们并没有了解过相关领域,但也能够看懂数据内容。
海伦看了好一会儿,带着惊讶问道,“这份数据资料很珍贵,是直接的实验测定结果,王老师,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时空极限化学中心的德莱特教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莱特……好像很有名,我听说过。”
“对。”
“德莱特教授……只可惜,他做的研究……”
海伦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最后只能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明白她的意思。
德莱特的团队做的是天文物理的研究,不管是宇宙线也好,宇宙射线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解析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湮灭物理发展起来以后,德莱特的研究领域受到的冲击非常强烈,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会被否定。
这种事情是对于学者的重大打击。
他们没有继续再谈德莱特。
海伦说道,“这些数据资料非常重要,也补全了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对于空间化学的理解很少,和天文有关的内容都是靠理论来推导分析的,而研究天文学就少不了研究宇宙线。”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头。
天文物理当然不是凭空想象,除了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类宇宙射线进行测定。
地球上会接收到很多来自宇宙的能量波,其中能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并不多,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宇宙射线的测定,也会为天文物理的研究分析提供佐证。
王浩也认可海伦的说法,他开口道,“湮灭理论研究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结合天文物理了。”
“很多天文物理的成果被否定,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像是宇宙射线的测定,这些数据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
“我们进行分析要结合湮灭理论。”
“可惜啊……”
王浩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也只能通过少量的测定数据来进行研究,如果能对于大型的星体或者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就好了,那肯定会得到很多新的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理论。”
“……”
其他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
近距离研究?
怎么研究?
丁志强调侃道,“或许反重力飞船可以,即便是接近黑洞也没有问题。”
黄振附和道,“确实,只有反重力飞船能够接近黑洞,这是好消息,最少我们掌握了一种能接近黑洞的技术。”
两人很随意的调侃,到时候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你们似乎发现了盲点啊!”陈蒙檬道,“我一直都觉得光压发动机,也就是空天母舰最高端,但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地球环境而已。”
“如果是超重力星球,空天母舰根本都不能接近,光压推力再高,也赶不上星球的引力强……”
“哪怕是引力场技术也不行,想摆脱超大星体的引力,只能用反重力技术。”
王浩点头认可道,“所以我们才非常重视反重力飞船,光压发动机支持的空天母舰适合在宇宙中航行,是作为母舰使用的,接近、登陆星球,还是要反重力飞船。”
光压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很强,但推力再强也只是常规的推力而已。
空天母舰的动力足够在地球环境起飞,若是换成几倍于地球大小的星球,空天母舰降落以后就飞不起来了。
反重力飞船就不同了。
其原理是制造极限的反重力场,最高端横向反重力技术,甚至能制造强度超过99.9%的反重力,可以让飞船本身的重力降低1000倍以上。
国际学术圈里,资料互换是经常发生的,尤其是同领域的研究。
他马上整理了很多宇宙线研究的资料,打包发送到了王浩的邮箱,还写道,“王浩教授,这是我整理的资料,希望对你们的研究有帮助。”
“如果还有什么需求,发邮件给我,我会第一时间处理。”
德莱特发了邮件以后,想到了王浩要的资料,再结合前一段时间的舆论,也有了一些猜测。
“王浩应该是在研究空间?是真正的空间物理……”
“所以才会用到空间化学相关的内容,宇宙线……可能会有帮助。”
他还是摇了摇头,感觉和王浩相比,自己远远落后时代。
如果他的判断是真的,空间啊!
那可是空间!
这种物理怎么去做研究呢?根本就无法想象。
德莱特觉得科罗特-詹姆斯很可怜。
这家伙担任了格鲁姆湖计划负责人,已经有了不少的成果。
如果放在学术圈来判断,詹姆斯是顶尖的实验物理学家,而且还有不错的领导能力,是个真正的人才。
可惜……
他坐错了位置,选错了对手!
王浩团队都已经在研究‘空间’,研究真正的空间物理,延伸就可以想象到‘空间跳跃’、‘虫洞’等问题。
格鲁姆湖计划?
他们还停留在‘强湮灭力场’的初始阶段。
这怎么竞争呢?
“好悲惨啊……比我们还值得同情……”德莱特摇了摇头。
第六百三十四章 近距离研究黑洞?模拟电磁风暴!
强s波研究基地。
王浩收到了转发的邮件,并下载了附件内容。
德莱特发来的邮件有点大,包括宇宙线化学、宇宙射线相关的资料,还包括了一份宇宙射线化学元素构成的测定数据。
宇宙线化学的内容,好多都牵扯到了天文物理,研究的是宇宙线化学组成、同位素组成,来研究宇宙、星系、星体等领域的发展变换过程。
宇宙射线相对容易理解的多,就是研究地球接收到的宇宙射线。
德莱特所在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宇宙射线的接收、测定工作,测定的内容包括元素构成、质子中子以及其他粒子所占的比例,以及频率、波形、能量等多方面数据。
这些内容也谈不上有多珍贵,就只是实验研究测定结果,他们还会把一部分能够展示成果的内容发布出去。
换句话说,一些相关的成果报告上也能找到类似的内容。
但说不珍贵,实际上也是很珍贵的,成果报告、论文,发布的内容毕竟只是摘选,并不会发布所有的数据。
德莱特发过来的是几种不同性态宇宙射线的测定结果,还附带了他的团队进行的各种分析。
这样的内容一般是找不到的,只有专业机构、专业团队,才能够提供如此详细的实验测定数据。
科研领域都是如此。
比如,反重力技术理论,反重力中心研究到现在,都在不断在发表成果,但其他国家机构并没有完善的理论。
他们了解到的信息也只是实验结果,所应用的‘大致’材料等数据。
哪怕详细说明了所用材料含有的元素列表,想要还原制造出材料也是不可能的。
王浩能调动国内科研机构的数据,但国内并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有的只是一些研究天文学的小团队,他们的专业显然比不上从事几十年研究的时空极限化学中心。
即便是在天文学领域上,宇宙线化学都属于小众中的小众。
这个类型的研究不能创造任何经济价值,学术领域被重视程度也很低,也只是在天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王浩知道德莱特发来的内容是很难得的,他第一时间就写了感谢的邮件,还把德莱特的邮箱地址做了标记。
这样一来,德莱特发来的邮件就能被邮箱管理专员直接转发过来,还会有带标记的特别提醒。
之后王浩才安心看起了内容。
他浏览了一下相关的研究介绍,仔细看了各类型宇宙射线的分析,随后就变得更加认真了。
在绝大部分人眼里,宇宙射线测定数据就只是数据而已,就像是可见光有各种频率、各种波长似乎都是正常的。
但王浩却察觉到了不一般,他联系湮灭理论就想到了一个问题——
“这些宇宙射线是怎么形成的?”
“黑洞喷发?星体爆发?还是星系内部剧烈活动,释放出了射线……”
王浩希望能够了解其背后的原理。
同时,他有预感其和强s波激发f射线存在某种关联。
这种预感非常强烈。
那种感觉就像是解一道难度很高的数学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看到某个题目有一种新的方法。
两者似乎关系不大,但感觉用类似的方法,却能把自己的题目解出来。
王浩马上决定试试看,他召集理论组的所有人一起进行研究。
“我们要结合湮灭理论,对于各类型宇宙射线进行分析。”
“国家雷达中心也提供了一些数据,可以作为相应的补充,我们要分析其底层的共性。”
“同时,结合湮灭理论……”
王浩认真说了起来。
海伦、陈蒙檬、丁志强、黄振,都开始认真的看起了数据。
宇宙射线相关的研究,对他们来说是有些陌生的,他们并没有了解过相关领域,但也能够看懂数据内容。
海伦看了好一会儿,带着惊讶问道,“这份数据资料很珍贵,是直接的实验测定结果,王老师,你是从哪里得到的?”
“时空极限化学中心的德莱特教授。”
“加州大学尔湾分校?德莱特……好像很有名,我听说过。”
“对。”
“德莱特教授……只可惜,他做的研究……”
海伦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最后只能摇了摇头。
其他人也明白她的意思。
德莱特的团队做的是天文物理的研究,不管是宇宙线也好,宇宙射线也好,最终目的都是解析宇宙的演化过程。
在湮灭物理发展起来以后,德莱特的研究领域受到的冲击非常强烈,他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会被否定。
这种事情是对于学者的重大打击。
他们没有继续再谈德莱特。
海伦说道,“这些数据资料非常重要,也补全了我们的一个短板,我们对于空间化学的理解很少,和天文有关的内容都是靠理论来推导分析的,而研究天文学就少不了研究宇宙线。”
其他人也赞同的点头。
天文物理当然不是凭空想象,除了对宇宙进行观测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各类宇宙射线进行测定。
地球上会接收到很多来自宇宙的能量波,其中能穿透地球大气层的并不多,高能量的宇宙射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宇宙射线的测定,也会为天文物理的研究分析提供佐证。
王浩也认可海伦的说法,他开口道,“湮灭理论研究到这一步,就必须要结合天文物理了。”
“很多天文物理的成果被否定,但其内容还是有一定价值的。”
“像是宇宙射线的测定,这些数据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肯定的。”
“我们进行分析要结合湮灭理论。”
“可惜啊……”
王浩有些遗憾的说道,“我们也只能通过少量的测定数据来进行研究,如果能对于大型的星体或者黑洞进行近距离研究就好了,那肯定会得到很多新的内容,也能够帮助我们完善理论。”
“……”
其他人都不由得咧了咧嘴。
近距离研究?
怎么研究?
丁志强调侃道,“或许反重力飞船可以,即便是接近黑洞也没有问题。”
黄振附和道,“确实,只有反重力飞船能够接近黑洞,这是好消息,最少我们掌握了一种能接近黑洞的技术。”
两人很随意的调侃,到时候让其他人眼前一亮。
“你们似乎发现了盲点啊!”陈蒙檬道,“我一直都觉得光压发动机,也就是空天母舰最高端,但其实也只是相对于地球环境而已。”
“如果是超重力星球,空天母舰根本都不能接近,光压推力再高,也赶不上星球的引力强……”
“哪怕是引力场技术也不行,想摆脱超大星体的引力,只能用反重力技术。”
王浩点头认可道,“所以我们才非常重视反重力飞船,光压发动机支持的空天母舰适合在宇宙中航行,是作为母舰使用的,接近、登陆星球,还是要反重力飞船。”
光压发动机的推力确实很强,但推力再强也只是常规的推力而已。
空天母舰的动力足够在地球环境起飞,若是换成几倍于地球大小的星球,空天母舰降落以后就飞不起来了。
反重力飞船就不同了。
其原理是制造极限的反重力场,最高端横向反重力技术,甚至能制造强度超过99.9%的反重力,可以让飞船本身的重力降低1000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