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长子 第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厚照故意展现孝这一点,
    一方面是接受的教育使然,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权力的源泉。
    此外,他有一个想法,类似于嘉靖皇帝大礼议背后思虑的想法。
    就是道德制高点。
    明朝的臣子们始终占据了这点,所以历代皇帝们要么认怂,要么就顶着残暴的历史骂名硬刚,要么躲起来不搭理。
    只有认怂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的怎样都不行,
    因为他们总是占着大义。
    这其中,嘉靖皇帝是玩得比较好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是揉捏大臣是有一套的。
    他花了二十年去争一个‘礼’字,在朱厚照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舆论的争斗,背后则是权力。
    不争这个礼,文臣们把圣人、祖宗搬出来一个个排列好,告诉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个皇帝到头来头等大事是“听话”。这怎么能行?
    争了这个礼便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理解圣人的话,凭啥你们这些臣子理解的就对,
    我以及支持我的臣子理解的就不对?
    难道圣人打电话告诉你的?
    写下的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话不妨说,理不妨辩嘛。
    到后期,嘉靖皇帝那就是出神入化,你再和他谈圣人的话、圣人的规矩那都是扯淡,他比你还懂。
    如果你非要说我的不合圣人之道,那就来辩。辩来辩去,皇帝总归是占有优势的。
    因为哪怕辩不赢他也可以物理消灭你。
    现在朱厚照也要站到这个道德制高点,先扮演一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来,到时候他就是天上地下无人能挡的好太子、好皇上,
    而且他计划中要办的事,没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服务百姓,为了振兴国家,到那个关口,就让这些道德先生自己说,
    谁赞成,谁反对!
    这帮家伙天天都在讲仁义道德,在讲忠君爱民、为民请命、淡泊名利。
    那就好好来讲一讲,朱厚照能在舆论场上卷死他们!
    坤宁宫外,一名宦官缓缓而来。
    “皇后娘娘,陛下下朝了。”
    朱厚照眼睛一闪,他其实心中想要知道今日早朝的结果如何,不过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结果已定,急也急不来。
    这份临事静心的功夫,也是多年经验养成,因为以前因为急、慌而办错过许多事,吃过许多亏。
    张皇后收拢衣袖起身,“照儿,你父皇喜欢你陪,这便和母后一起去,若是陛下心情不悦,你要记得多讲好话。”
    “好的。”
    “希望不要有什么不开眼的臣子乱说话。”
    朱厚照又含着笑说:“应该没有。”
    等他们到了乾清宫时,果然看到了弘治皇帝一张放松的小脸。
    “照儿,快过来。”皇帝身体像是好了许多,快步而来拉上他的手,邀功的说:“皇儿的事,父皇给你办成了!就明年春天,出阁,读书!”
    “儿臣谢过父皇!”朱厚照配合得给他跪了一下。
    儿子跪老子,天经地义。
    “哈哈哈。”皇帝畅怀大笑。
    张皇后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
    她原本也知道大臣为了太子读书的事情和皇帝闹了很久的不愉快,现在终于搞定,便再也不用像之前那般担心忧虑了。
    “臣妾恭喜皇上。”
    “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朕的喜事,也是皇后的喜事。等过些时日,朕让礼部备好仪式,定要隆重一些!”
    皇后喜不自胜,“陛下,既如此,臣妾也想提一个请求,请陛下成全。”
    “好。皇后说来。”
    “读书之事在寻常人家也是大事了,何况是天家?臣妾请陛下为照儿选一个博学之士。陛下可知,照儿为了早日认字为陛下分忧,昨日竟找了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左中允。”
    听皇后这么说,皇帝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儿子的孝顺,所以心中已是一万个答应。
    而且皇后的这个要求也算不得什么,哪怕她不请求,一旦他知道也是要做的。
    “此事确为不妥,皇后莫急,今日早朝此事也有提及。朝廷抡才大典,早已聚拢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鸿学大儒,这人选怕是皇后选都选不过来。”
    张皇后说:“那便一齐派过去,以后照儿都能请教。”
    朱厚照脸一黑,他虽然不讨厌读书,但塞一屋子老学究天天和他讲仁义道德那也挺头痛的。
    “嗯,”皇帝点了点头,“容朕思量一番吧。”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对了,朕有些记不清了。这个左中允是谁?”
    旁边的朱厚照脱口而出,“父皇,他叫杨廷和。”
    他想着给未来的首辅大人露露脸,搞个简在帝心什么的。
    谁知道皇帝说:“喔,原来此人是赐同进士的出身,以往朕倒忽略了。既然如此,便依皇后所请。”
    第七章 墙
    回东宫的路上,刘瑾比以往话更少了些。
    今日早朝之‘异常’也不在他的预料之内,
    外臣的尿性他这么多年也是知道的,认准了一个死理,那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今天这一遭又怎么解释?
    太子,还是以前的太子嘛?
    细想起来,以往爱玩的‘神兵’以及各类玩具现在忽然半分兴趣都没有,
    以往调皮跳脱,每日闹得不行。
    现在呢,安静内敛沉默,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做自己的事,而且还会静静的思考事情。
    这样的太子他何曾见过?
    一直到傍晚,他都比往日陪着更多的小心。
    太子似乎也不在乎他,他要是多说太子就回应他,要是他少说,太子也任他去了。
    晚上殿里点起了蜡烛,
    这没有电灯的年代,天一黑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方便了,即便有蜡烛,光也不足。
    朱厚照今天还是满意的,
    除了最后一不小心坑了一下杨廷和。
    但是想来他应该也是个心胸开阔的人,未来的首辅大人应该不会那么在意的吧?
    心中安定以后,他站在撷芳殿外的廊檐下,看着漫天的繁星,竟有一种孤独感。
    尽管东宫里人来人往,他一个人要几十上百人伺候,但很多时候他似乎也只能自己一个人沉默。
    好在他前世就是惯于独处的性格,生活在喧嚣的大都市是不得已之举。
    更多时候,他还是在想,如果可以的话,
    不用上班、打卡、写周报,而只是每天享受时光、读几本书,这似乎才叫生活。
    现在嘛,勉强算是差不多,至少能睡饱吧?
    翌日,
    刘瑾站在门口禀告,那里因为开门射进了阳光,与屋内阴影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殿下,李旻求见。”
    “李旻?”
    刘瑾回:“李旻乃左春坊左谕德。也就是……杨廷和的上司。”
    朱厚照若有所悟。
    “让他进来吧。”
    “是。”
    也没多久,就看到一个留着长到胸前的胡须,约莫五十多岁的一个男人进来,
    他也没看自己,径直跪下:“臣左春访左谕德李旻叩见殿下。”
    “李先生请起吧。刘瑾,搬个凳子给李先生。”
    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优待,
    不过他却不愿意起身,叫朱厚照有些意外,于是认真的端详起了这个人。
    “殿下,臣今日是来求殿下降罪。”
    这话说得很是突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先生何罪之有?”
    “臣身居左谕德之位,担负教谕辅佐殿下之责,亦有管束下属之义。然旻,一未守职尽责,至今未能授殿下一字一句;二又有左中允杨廷和独留奏事,因故犯忌,每念及此,臣心中实为愧疚,因而恳请殿下治臣之罪。”
    他这么一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确实是意料之外。 ↑返回顶部↑
    朱厚照故意展现孝这一点,
    一方面是接受的教育使然,
    另一方面这也是他权力的源泉。
    此外,他有一个想法,类似于嘉靖皇帝大礼议背后思虑的想法。
    就是道德制高点。
    明朝的臣子们始终占据了这点,所以历代皇帝们要么认怂,要么就顶着残暴的历史骂名硬刚,要么躲起来不搭理。
    只有认怂才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其他的怎样都不行,
    因为他们总是占着大义。
    这其中,嘉靖皇帝是玩得比较好的,他虽然不是什么好皇帝,但是揉捏大臣是有一套的。
    他花了二十年去争一个‘礼’字,在朱厚照看来本质上就是一个舆论的争斗,背后则是权力。
    不争这个礼,文臣们把圣人、祖宗搬出来一个个排列好,告诉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当个皇帝到头来头等大事是“听话”。这怎么能行?
    争了这个礼便不一样了。
    大家都是理解圣人的话,凭啥你们这些臣子理解的就对,
    我以及支持我的臣子理解的就不对?
    难道圣人打电话告诉你的?
    写下的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话不妨说,理不妨辩嘛。
    到后期,嘉靖皇帝那就是出神入化,你再和他谈圣人的话、圣人的规矩那都是扯淡,他比你还懂。
    如果你非要说我的不合圣人之道,那就来辩。辩来辩去,皇帝总归是占有优势的。
    因为哪怕辩不赢他也可以物理消灭你。
    现在朱厚照也要站到这个道德制高点,先扮演一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出来,到时候他就是天上地下无人能挡的好太子、好皇上,
    而且他计划中要办的事,没有哪一样不是为了服务百姓,为了振兴国家,到那个关口,就让这些道德先生自己说,
    谁赞成,谁反对!
    这帮家伙天天都在讲仁义道德,在讲忠君爱民、为民请命、淡泊名利。
    那就好好来讲一讲,朱厚照能在舆论场上卷死他们!
    坤宁宫外,一名宦官缓缓而来。
    “皇后娘娘,陛下下朝了。”
    朱厚照眼睛一闪,他其实心中想要知道今日早朝的结果如何,不过脸上并没有什么表情。
    结果已定,急也急不来。
    这份临事静心的功夫,也是多年经验养成,因为以前因为急、慌而办错过许多事,吃过许多亏。
    张皇后收拢衣袖起身,“照儿,你父皇喜欢你陪,这便和母后一起去,若是陛下心情不悦,你要记得多讲好话。”
    “好的。”
    “希望不要有什么不开眼的臣子乱说话。”
    朱厚照又含着笑说:“应该没有。”
    等他们到了乾清宫时,果然看到了弘治皇帝一张放松的小脸。
    “照儿,快过来。”皇帝身体像是好了许多,快步而来拉上他的手,邀功的说:“皇儿的事,父皇给你办成了!就明年春天,出阁,读书!”
    “儿臣谢过父皇!”朱厚照配合得给他跪了一下。
    儿子跪老子,天经地义。
    “哈哈哈。”皇帝畅怀大笑。
    张皇后一颗悬着的心也落地了。
    她原本也知道大臣为了太子读书的事情和皇帝闹了很久的不愉快,现在终于搞定,便再也不用像之前那般担心忧虑了。
    “臣妾恭喜皇上。”
    “诶,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朕的喜事,也是皇后的喜事。等过些时日,朕让礼部备好仪式,定要隆重一些!”
    皇后喜不自胜,“陛下,既如此,臣妾也想提一个请求,请陛下成全。”
    “好。皇后说来。”
    “读书之事在寻常人家也是大事了,何况是天家?臣妾请陛下为照儿选一个博学之士。陛下可知,照儿为了早日认字为陛下分忧,昨日竟找了一个赐同进士出身的左中允。”
    听皇后这么说,皇帝最先想到的自然是儿子的孝顺,所以心中已是一万个答应。
    而且皇后的这个要求也算不得什么,哪怕她不请求,一旦他知道也是要做的。
    “此事确为不妥,皇后莫急,今日早朝此事也有提及。朝廷抡才大典,早已聚拢了一批德才兼备的鸿学大儒,这人选怕是皇后选都选不过来。”
    张皇后说:“那便一齐派过去,以后照儿都能请教。”
    朱厚照脸一黑,他虽然不讨厌读书,但塞一屋子老学究天天和他讲仁义道德那也挺头痛的。
    “嗯,”皇帝点了点头,“容朕思量一番吧。”
    弘治皇帝琢磨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对了,朕有些记不清了。这个左中允是谁?”
    旁边的朱厚照脱口而出,“父皇,他叫杨廷和。”
    他想着给未来的首辅大人露露脸,搞个简在帝心什么的。
    谁知道皇帝说:“喔,原来此人是赐同进士的出身,以往朕倒忽略了。既然如此,便依皇后所请。”
    第七章 墙
    回东宫的路上,刘瑾比以往话更少了些。
    今日早朝之‘异常’也不在他的预料之内,
    外臣的尿性他这么多年也是知道的,认准了一个死理,那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然而今天这一遭又怎么解释?
    太子,还是以前的太子嘛?
    细想起来,以往爱玩的‘神兵’以及各类玩具现在忽然半分兴趣都没有,
    以往调皮跳脱,每日闹得不行。
    现在呢,安静内敛沉默,大多数时候一个人做自己的事,而且还会静静的思考事情。
    这样的太子他何曾见过?
    一直到傍晚,他都比往日陪着更多的小心。
    太子似乎也不在乎他,他要是多说太子就回应他,要是他少说,太子也任他去了。
    晚上殿里点起了蜡烛,
    这没有电灯的年代,天一黑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方便了,即便有蜡烛,光也不足。
    朱厚照今天还是满意的,
    除了最后一不小心坑了一下杨廷和。
    但是想来他应该也是个心胸开阔的人,未来的首辅大人应该不会那么在意的吧?
    心中安定以后,他站在撷芳殿外的廊檐下,看着漫天的繁星,竟有一种孤独感。
    尽管东宫里人来人往,他一个人要几十上百人伺候,但很多时候他似乎也只能自己一个人沉默。
    好在他前世就是惯于独处的性格,生活在喧嚣的大都市是不得已之举。
    更多时候,他还是在想,如果可以的话,
    不用上班、打卡、写周报,而只是每天享受时光、读几本书,这似乎才叫生活。
    现在嘛,勉强算是差不多,至少能睡饱吧?
    翌日,
    刘瑾站在门口禀告,那里因为开门射进了阳光,与屋内阴影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殿下,李旻求见。”
    “李旻?”
    刘瑾回:“李旻乃左春坊左谕德。也就是……杨廷和的上司。”
    朱厚照若有所悟。
    “让他进来吧。”
    “是。”
    也没多久,就看到一个留着长到胸前的胡须,约莫五十多岁的一个男人进来,
    他也没看自己,径直跪下:“臣左春访左谕德李旻叩见殿下。”
    “李先生请起吧。刘瑾,搬个凳子给李先生。”
    这不算什么过分的优待,
    不过他却不愿意起身,叫朱厚照有些意外,于是认真的端详起了这个人。
    “殿下,臣今日是来求殿下降罪。”
    这话说得很是突然,让人摸不着头脑。
    “李先生何罪之有?”
    “臣身居左谕德之位,担负教谕辅佐殿下之责,亦有管束下属之义。然旻,一未守职尽责,至今未能授殿下一字一句;二又有左中允杨廷和独留奏事,因故犯忌,每念及此,臣心中实为愧疚,因而恳请殿下治臣之罪。”
    他这么一说,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确实是意料之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