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游戏[基建种田] 第165节
别说现在只有陆瑶和王夫人身边一众人,以及学生中的少部分写字比较端正,又愿意赚外快的人在抄书,哪怕陆瑶发动妇好书院所有人专门来抄书,也无法在几年内,让所有人人手一本《春秋公羊传》。
更别提诸子百家,有那——么多著作了。
即使只是摘其中的重要段落,名篇出来做成教科书,也不是靠手持能抄得完的。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能被称作四大发明,自有其伟大之处,现在对陆瑶而言,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劳动力,让她们从机械重复的抄书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陆瑶带着自己最初翻译过来的两千多简体字,以及一些实在很难翻译的生僻字,找到了雕刻师傅,要对方按照拇指肚大小为尺寸,为自己做三千个不同的字的阳刻字出来。
雕刻师傅拿着陆瑶给的一大叠字的模板发愁:“倒不是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只是这雕字的东西,用什么做呢?您又要方方正正,雕出的模具大小完全一致,这可就比雕好几百板整版的字都难了。”
“这个简单,你用泥刻了,再烧出来试试?”
“咦!还能这样吗?我找人试试。”雕刻师傅眼睛亮了。
“等等,我的要求还没说完,我雕的这些字要能工整地排布在横平竖直的方框内,表面和石碑一样,不会松动……”
等陆瑶把大大小小的要求说完,雕刻师傅已经傻了。
有道是主人一张嘴,下面的人跑断腿。陆瑶十月中旬的时候找雕刻师傅提的雕字的主意,直到来年三月二十三,第二次春考举行了,雕刻师傅也还没雕出陆瑶想要的可印刷活字来。
倒是这天,陆瑶去墨子班听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悄悄来找她,问她是不是在愁雕刻坊的刻字一事。
墨子班就是专司各项手工机械制作的班,墨子班的学生除了有庄上的工匠当老师授课,平日里也经常会到庄上的工坊里去,甚至有的工匠爱才,和她们私下偷偷认师徒的。
对这些小操作陆瑶只做不知,不管怎么样,人皆有私,只要能让学生们学到东西,陆瑶不在意人家关系更加紧密些。
雕刻师傅自然也隶属工坊,所以墨子班的学生知道她发愁的事不足为奇。
能让她惊讶的是,对方既然找到自己,那就不会是为了说着好玩,肯定有正事。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陆瑶问。
“不是我有主意,是我师傅有主意。”这名墨子班学生低声道。
“你师傅是?”
“我师傅姓杨,就是每天拎着个木斗墨线到处量屋子那个。我师傅和我说,霍满师傅是卡在雕出来的字怎么能黏在一起成为一体上了。这事我师傅有办法,但是他和霍满师傅两个人关系不太好,不方便直接对霍满师傅说。我就替我师傅开个口了,也免得我师傅整天憋着在霍满师傅门口打转,都跌进沟里七次了!”
“噗嗤——”本来满严肃听事的陆瑶忍不住笑出来,“你师傅也是有点意思。你去告诉你师傅,就说是我说的,让他去给霍满搭把手,两个人合作,限期五月之前,必须给我把我那两千字都雕出来!”
当然,说是两个人,其实两位大师傅手下的学徒都超过二十人的,再加上墨子班的学生经常去当免费劳动力,只要两位大师傅之间不闹别扭,五月之前赶出来两千字,时间绰绰有余。
果然,霍满其实就差最后那一步了,他试遍各种材料,有的黏性是够了,可是黏上去就拿不下来,有的倒是能拿下来,可是粘度不够,轻轻一碰就松动了。
最后还是杨师傅的帮助下,两人头脑风暴,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热融化的原理,做出了符合陆瑶要求的活字。
最后两千字按韵排列着组成五个大小不同的版本,超额完成任务,放到了陆瑶面前。
陆瑶惊喜不已,立马又下了任务,要霍满雕几版大小不一的拼音出来。
这也难不倒霍满大师傅,不就是带弯的字吗?他什么雕不出来!
很快,赶在五月之前,连拼音都有了。
有了拼音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拼音重新编一本带拼音查找的字典出来。
从古至今皆有字典,能编写字典的,往往都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不然不能为字,为天下的字,做典,做注。
但是陆瑶不需要做那么复杂的字典。
她只需要人们认字,甚至不需要每个字的注释,她只要大家能读通就行,因为古代,有一个作弊一样的写错字**,它的名字叫“通假字”。
更细致,更精准的字,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
她现在要做的字典,只有三部分:
第一,按比划多少排列的部首索引部分,只有部首没有字。
第二,也是陆瑶学到的最能体现她所在国家的字典编纂者们智慧的部分:部首索引直达的整字部分,通过这一站的转接,人们能够找到自己要找的字的部首所在小页,然后再从这里,找到那几千个字中某一个所在的真正页码。
而不必一开始就从几千字里寻找。
第三部分,才是页码所指的页面上,按比划排列的,大大的一个字和它的拼音。
陆瑶不介意人们写错字别字,她只要她的治下,她的声音所能到达之处,所有人都能认字,都能识字。
即使当时不识,但是只要字典在手,就能读书,就能认字!
识字,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文明的最后一步。
魏晋王朝的门阀和世族用门第和出身将识字的资格框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大字不识,一生都靠自己的统治者为自己注释。
徒劳躬耕的一生,挥洒汗水的一生,痛苦残酷的一生,在门阀笔下,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某某年,大饥,人相食”。
陆瑶要从一开始,就把它交到历史创造者自己手里。
让创造者自己为自己做注。
作者有话要说:*税法部分的数据引用自mba智库百科对隋唐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
字典部分有参考b站up主小透明明tm的科普视频,视频很有意思哦,看完立马年轻十五岁,重回小学一年级翻开新华字典那一刻!爷青回~
最后,虽然两点了,但是,我今天还是日九了!!![呐喊]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an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185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南帝三年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第一件事,北蛮王刘奔去世了,他的弟弟刘策杀光自己的八个大侄子,自己当了新的王,并杀了一直被拴刘奔身边的被俘先帝父子,将他们的头颅和国书一起,送往建康。
刘策在国书上问南帝:这是你们马氏王朝的皇帝吗?怎么不见你们派忠臣来救驾呢?是不是你们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不管自己的君王死活呢?
南帝还没来得及大怒,王家辅政的王继先一步大怒了,因为在王继王太傅眼里,刘策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才是逆臣贼子吗?
王家如今的立族之本就在于拥立新帝,控制整个江南,靠的也是一个“忠”字。
因为王谢两家的大军代表南帝,所以王谢的大军打谁,谁就是逆臣贼子,谁要是反抗,那就更不用说了,君要臣死,臣竟然敢不死?他谋逆!打他!
靠着出师有名,王家才能在短短两年内站到了整个王朝世家的顶端,俯瞰整个江南。
正好这两年下来,南渡的朝廷在江南也基本站稳了脚跟,手里控制着皇帝的北方世族大族和江南本地大族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王继正愁整天在朝堂上和这帮江南世家吵吵吵,没意思,江南各个地方时不时就冒出两个小家族反自己,不得不派王家和谢家的大军前往镇压,更没意思。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春耕,并在陆瑶的文件下发后,开始组织百姓在汝南各地兴修水利,挖沟建渠。
五月,陆瑶的活字印刷设备终于到手,除了在霍家庄内准备新的简体字典,还一面给各个乡长下发了命令,让她们开始配合自己,开始准备在各乡建立每乡一个的识字学堂。
因为这时候,去年三月末送到霍家庄开始学习的流民妇女的学习也已经满了一年了,等她们在霍家庄进行过字典和拼音的使用培训,六月的时候,就可以走马上任,前往各个乡学堂做教习。
而经过大半年的宣传,整个汝南上下,已经都得知了,无品官想要获得免税额,就得通过官府的考试。
而想通过官府的考试,就得认识字,除了原本就认识部分繁体字的本地管事——里长们,更下面一级的邻长们那才是真叫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早在当初还是义军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义军的名誉首领,霍家庄王夫人的妇好书院肯教流民识字。
只是那时候碍于王夫人是女子,所以书院只收流民女子。
但是等义军统治了整个汝南郡,王夫人也成为汝南名义上的政治总长官,义军们都一致认为,王夫人肯定已经愿意不管什么男女,一律收他们进书院了。
只是当时春耕不等人,等春耕完,又得伺候已经种下去的庄稼,等到十月庄稼收获了,王夫人的女官们来了。
女官们一来,果然带来了他们识字做官的希望:汝南名誉太守王夫人已经说过了,最迟明年十月,一定让整个汝南,所有义军都能学识字。
虽然还要等一年,可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知道,三月他们送去的那一批女眷女学生人数的确是很多,王夫人才教到一半,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也是正常。
但是,王夫人是说话算话的。
你看,她今年六月答应在十月之前一定教出足够的女官过来支援他们,这不就及时送达了吗? ↑返回顶部↑
更别提诸子百家,有那——么多著作了。
即使只是摘其中的重要段落,名篇出来做成教科书,也不是靠手持能抄得完的。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能被称作四大发明,自有其伟大之处,现在对陆瑶而言,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劳动力,让她们从机械重复的抄书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陆瑶带着自己最初翻译过来的两千多简体字,以及一些实在很难翻译的生僻字,找到了雕刻师傅,要对方按照拇指肚大小为尺寸,为自己做三千个不同的字的阳刻字出来。
雕刻师傅拿着陆瑶给的一大叠字的模板发愁:“倒不是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只是这雕字的东西,用什么做呢?您又要方方正正,雕出的模具大小完全一致,这可就比雕好几百板整版的字都难了。”
“这个简单,你用泥刻了,再烧出来试试?”
“咦!还能这样吗?我找人试试。”雕刻师傅眼睛亮了。
“等等,我的要求还没说完,我雕的这些字要能工整地排布在横平竖直的方框内,表面和石碑一样,不会松动……”
等陆瑶把大大小小的要求说完,雕刻师傅已经傻了。
有道是主人一张嘴,下面的人跑断腿。陆瑶十月中旬的时候找雕刻师傅提的雕字的主意,直到来年三月二十三,第二次春考举行了,雕刻师傅也还没雕出陆瑶想要的可印刷活字来。
倒是这天,陆瑶去墨子班听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悄悄来找她,问她是不是在愁雕刻坊的刻字一事。
墨子班就是专司各项手工机械制作的班,墨子班的学生除了有庄上的工匠当老师授课,平日里也经常会到庄上的工坊里去,甚至有的工匠爱才,和她们私下偷偷认师徒的。
对这些小操作陆瑶只做不知,不管怎么样,人皆有私,只要能让学生们学到东西,陆瑶不在意人家关系更加紧密些。
雕刻师傅自然也隶属工坊,所以墨子班的学生知道她发愁的事不足为奇。
能让她惊讶的是,对方既然找到自己,那就不会是为了说着好玩,肯定有正事。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陆瑶问。
“不是我有主意,是我师傅有主意。”这名墨子班学生低声道。
“你师傅是?”
“我师傅姓杨,就是每天拎着个木斗墨线到处量屋子那个。我师傅和我说,霍满师傅是卡在雕出来的字怎么能黏在一起成为一体上了。这事我师傅有办法,但是他和霍满师傅两个人关系不太好,不方便直接对霍满师傅说。我就替我师傅开个口了,也免得我师傅整天憋着在霍满师傅门口打转,都跌进沟里七次了!”
“噗嗤——”本来满严肃听事的陆瑶忍不住笑出来,“你师傅也是有点意思。你去告诉你师傅,就说是我说的,让他去给霍满搭把手,两个人合作,限期五月之前,必须给我把我那两千字都雕出来!”
当然,说是两个人,其实两位大师傅手下的学徒都超过二十人的,再加上墨子班的学生经常去当免费劳动力,只要两位大师傅之间不闹别扭,五月之前赶出来两千字,时间绰绰有余。
果然,霍满其实就差最后那一步了,他试遍各种材料,有的黏性是够了,可是黏上去就拿不下来,有的倒是能拿下来,可是粘度不够,轻轻一碰就松动了。
最后还是杨师傅的帮助下,两人头脑风暴,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热融化的原理,做出了符合陆瑶要求的活字。
最后两千字按韵排列着组成五个大小不同的版本,超额完成任务,放到了陆瑶面前。
陆瑶惊喜不已,立马又下了任务,要霍满雕几版大小不一的拼音出来。
这也难不倒霍满大师傅,不就是带弯的字吗?他什么雕不出来!
很快,赶在五月之前,连拼音都有了。
有了拼音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拼音重新编一本带拼音查找的字典出来。
从古至今皆有字典,能编写字典的,往往都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不然不能为字,为天下的字,做典,做注。
但是陆瑶不需要做那么复杂的字典。
她只需要人们认字,甚至不需要每个字的注释,她只要大家能读通就行,因为古代,有一个作弊一样的写错字**,它的名字叫“通假字”。
更细致,更精准的字,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
她现在要做的字典,只有三部分:
第一,按比划多少排列的部首索引部分,只有部首没有字。
第二,也是陆瑶学到的最能体现她所在国家的字典编纂者们智慧的部分:部首索引直达的整字部分,通过这一站的转接,人们能够找到自己要找的字的部首所在小页,然后再从这里,找到那几千个字中某一个所在的真正页码。
而不必一开始就从几千字里寻找。
第三部分,才是页码所指的页面上,按比划排列的,大大的一个字和它的拼音。
陆瑶不介意人们写错字别字,她只要她的治下,她的声音所能到达之处,所有人都能认字,都能识字。
即使当时不识,但是只要字典在手,就能读书,就能认字!
识字,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文明的最后一步。
魏晋王朝的门阀和世族用门第和出身将识字的资格框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大字不识,一生都靠自己的统治者为自己注释。
徒劳躬耕的一生,挥洒汗水的一生,痛苦残酷的一生,在门阀笔下,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某某年,大饥,人相食”。
陆瑶要从一开始,就把它交到历史创造者自己手里。
让创造者自己为自己做注。
作者有话要说:*税法部分的数据引用自mba智库百科对隋唐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
字典部分有参考b站up主小透明明tm的科普视频,视频很有意思哦,看完立马年轻十五岁,重回小学一年级翻开新华字典那一刻!爷青回~
最后,虽然两点了,但是,我今天还是日九了!!![呐喊]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an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185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南帝三年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第一件事,北蛮王刘奔去世了,他的弟弟刘策杀光自己的八个大侄子,自己当了新的王,并杀了一直被拴刘奔身边的被俘先帝父子,将他们的头颅和国书一起,送往建康。
刘策在国书上问南帝:这是你们马氏王朝的皇帝吗?怎么不见你们派忠臣来救驾呢?是不是你们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不管自己的君王死活呢?
南帝还没来得及大怒,王家辅政的王继先一步大怒了,因为在王继王太傅眼里,刘策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才是逆臣贼子吗?
王家如今的立族之本就在于拥立新帝,控制整个江南,靠的也是一个“忠”字。
因为王谢两家的大军代表南帝,所以王谢的大军打谁,谁就是逆臣贼子,谁要是反抗,那就更不用说了,君要臣死,臣竟然敢不死?他谋逆!打他!
靠着出师有名,王家才能在短短两年内站到了整个王朝世家的顶端,俯瞰整个江南。
正好这两年下来,南渡的朝廷在江南也基本站稳了脚跟,手里控制着皇帝的北方世族大族和江南本地大族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王继正愁整天在朝堂上和这帮江南世家吵吵吵,没意思,江南各个地方时不时就冒出两个小家族反自己,不得不派王家和谢家的大军前往镇压,更没意思。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春耕,并在陆瑶的文件下发后,开始组织百姓在汝南各地兴修水利,挖沟建渠。
五月,陆瑶的活字印刷设备终于到手,除了在霍家庄内准备新的简体字典,还一面给各个乡长下发了命令,让她们开始配合自己,开始准备在各乡建立每乡一个的识字学堂。
因为这时候,去年三月末送到霍家庄开始学习的流民妇女的学习也已经满了一年了,等她们在霍家庄进行过字典和拼音的使用培训,六月的时候,就可以走马上任,前往各个乡学堂做教习。
而经过大半年的宣传,整个汝南上下,已经都得知了,无品官想要获得免税额,就得通过官府的考试。
而想通过官府的考试,就得认识字,除了原本就认识部分繁体字的本地管事——里长们,更下面一级的邻长们那才是真叫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早在当初还是义军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义军的名誉首领,霍家庄王夫人的妇好书院肯教流民识字。
只是那时候碍于王夫人是女子,所以书院只收流民女子。
但是等义军统治了整个汝南郡,王夫人也成为汝南名义上的政治总长官,义军们都一致认为,王夫人肯定已经愿意不管什么男女,一律收他们进书院了。
只是当时春耕不等人,等春耕完,又得伺候已经种下去的庄稼,等到十月庄稼收获了,王夫人的女官们来了。
女官们一来,果然带来了他们识字做官的希望:汝南名誉太守王夫人已经说过了,最迟明年十月,一定让整个汝南,所有义军都能学识字。
虽然还要等一年,可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知道,三月他们送去的那一批女眷女学生人数的确是很多,王夫人才教到一半,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也是正常。
但是,王夫人是说话算话的。
你看,她今年六月答应在十月之前一定教出足够的女官过来支援他们,这不就及时送达了吗? ↑返回顶部↑
别说现在只有陆瑶和王夫人身边一众人,以及学生中的少部分写字比较端正,又愿意赚外快的人在抄书,哪怕陆瑶发动妇好书院所有人专门来抄书,也无法在几年内,让所有人人手一本《春秋公羊传》。
更别提诸子百家,有那——么多著作了。
即使只是摘其中的重要段落,名篇出来做成教科书,也不是靠手持能抄得完的。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能被称作四大发明,自有其伟大之处,现在对陆瑶而言,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劳动力,让她们从机械重复的抄书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陆瑶带着自己最初翻译过来的两千多简体字,以及一些实在很难翻译的生僻字,找到了雕刻师傅,要对方按照拇指肚大小为尺寸,为自己做三千个不同的字的阳刻字出来。
雕刻师傅拿着陆瑶给的一大叠字的模板发愁:“倒不是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只是这雕字的东西,用什么做呢?您又要方方正正,雕出的模具大小完全一致,这可就比雕好几百板整版的字都难了。”
“这个简单,你用泥刻了,再烧出来试试?”
“咦!还能这样吗?我找人试试。”雕刻师傅眼睛亮了。
“等等,我的要求还没说完,我雕的这些字要能工整地排布在横平竖直的方框内,表面和石碑一样,不会松动……”
等陆瑶把大大小小的要求说完,雕刻师傅已经傻了。
有道是主人一张嘴,下面的人跑断腿。陆瑶十月中旬的时候找雕刻师傅提的雕字的主意,直到来年三月二十三,第二次春考举行了,雕刻师傅也还没雕出陆瑶想要的可印刷活字来。
倒是这天,陆瑶去墨子班听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悄悄来找她,问她是不是在愁雕刻坊的刻字一事。
墨子班就是专司各项手工机械制作的班,墨子班的学生除了有庄上的工匠当老师授课,平日里也经常会到庄上的工坊里去,甚至有的工匠爱才,和她们私下偷偷认师徒的。
对这些小操作陆瑶只做不知,不管怎么样,人皆有私,只要能让学生们学到东西,陆瑶不在意人家关系更加紧密些。
雕刻师傅自然也隶属工坊,所以墨子班的学生知道她发愁的事不足为奇。
能让她惊讶的是,对方既然找到自己,那就不会是为了说着好玩,肯定有正事。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陆瑶问。
“不是我有主意,是我师傅有主意。”这名墨子班学生低声道。
“你师傅是?”
“我师傅姓杨,就是每天拎着个木斗墨线到处量屋子那个。我师傅和我说,霍满师傅是卡在雕出来的字怎么能黏在一起成为一体上了。这事我师傅有办法,但是他和霍满师傅两个人关系不太好,不方便直接对霍满师傅说。我就替我师傅开个口了,也免得我师傅整天憋着在霍满师傅门口打转,都跌进沟里七次了!”
“噗嗤——”本来满严肃听事的陆瑶忍不住笑出来,“你师傅也是有点意思。你去告诉你师傅,就说是我说的,让他去给霍满搭把手,两个人合作,限期五月之前,必须给我把我那两千字都雕出来!”
当然,说是两个人,其实两位大师傅手下的学徒都超过二十人的,再加上墨子班的学生经常去当免费劳动力,只要两位大师傅之间不闹别扭,五月之前赶出来两千字,时间绰绰有余。
果然,霍满其实就差最后那一步了,他试遍各种材料,有的黏性是够了,可是黏上去就拿不下来,有的倒是能拿下来,可是粘度不够,轻轻一碰就松动了。
最后还是杨师傅的帮助下,两人头脑风暴,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热融化的原理,做出了符合陆瑶要求的活字。
最后两千字按韵排列着组成五个大小不同的版本,超额完成任务,放到了陆瑶面前。
陆瑶惊喜不已,立马又下了任务,要霍满雕几版大小不一的拼音出来。
这也难不倒霍满大师傅,不就是带弯的字吗?他什么雕不出来!
很快,赶在五月之前,连拼音都有了。
有了拼音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拼音重新编一本带拼音查找的字典出来。
从古至今皆有字典,能编写字典的,往往都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不然不能为字,为天下的字,做典,做注。
但是陆瑶不需要做那么复杂的字典。
她只需要人们认字,甚至不需要每个字的注释,她只要大家能读通就行,因为古代,有一个作弊一样的写错字**,它的名字叫“通假字”。
更细致,更精准的字,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
她现在要做的字典,只有三部分:
第一,按比划多少排列的部首索引部分,只有部首没有字。
第二,也是陆瑶学到的最能体现她所在国家的字典编纂者们智慧的部分:部首索引直达的整字部分,通过这一站的转接,人们能够找到自己要找的字的部首所在小页,然后再从这里,找到那几千个字中某一个所在的真正页码。
而不必一开始就从几千字里寻找。
第三部分,才是页码所指的页面上,按比划排列的,大大的一个字和它的拼音。
陆瑶不介意人们写错字别字,她只要她的治下,她的声音所能到达之处,所有人都能认字,都能识字。
即使当时不识,但是只要字典在手,就能读书,就能认字!
识字,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文明的最后一步。
魏晋王朝的门阀和世族用门第和出身将识字的资格框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大字不识,一生都靠自己的统治者为自己注释。
徒劳躬耕的一生,挥洒汗水的一生,痛苦残酷的一生,在门阀笔下,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某某年,大饥,人相食”。
陆瑶要从一开始,就把它交到历史创造者自己手里。
让创造者自己为自己做注。
作者有话要说:*税法部分的数据引用自mba智库百科对隋唐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
字典部分有参考b站up主小透明明tm的科普视频,视频很有意思哦,看完立马年轻十五岁,重回小学一年级翻开新华字典那一刻!爷青回~
最后,虽然两点了,但是,我今天还是日九了!!![呐喊]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an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185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南帝三年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第一件事,北蛮王刘奔去世了,他的弟弟刘策杀光自己的八个大侄子,自己当了新的王,并杀了一直被拴刘奔身边的被俘先帝父子,将他们的头颅和国书一起,送往建康。
刘策在国书上问南帝:这是你们马氏王朝的皇帝吗?怎么不见你们派忠臣来救驾呢?是不是你们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不管自己的君王死活呢?
南帝还没来得及大怒,王家辅政的王继先一步大怒了,因为在王继王太傅眼里,刘策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才是逆臣贼子吗?
王家如今的立族之本就在于拥立新帝,控制整个江南,靠的也是一个“忠”字。
因为王谢两家的大军代表南帝,所以王谢的大军打谁,谁就是逆臣贼子,谁要是反抗,那就更不用说了,君要臣死,臣竟然敢不死?他谋逆!打他!
靠着出师有名,王家才能在短短两年内站到了整个王朝世家的顶端,俯瞰整个江南。
正好这两年下来,南渡的朝廷在江南也基本站稳了脚跟,手里控制着皇帝的北方世族大族和江南本地大族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王继正愁整天在朝堂上和这帮江南世家吵吵吵,没意思,江南各个地方时不时就冒出两个小家族反自己,不得不派王家和谢家的大军前往镇压,更没意思。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春耕,并在陆瑶的文件下发后,开始组织百姓在汝南各地兴修水利,挖沟建渠。
五月,陆瑶的活字印刷设备终于到手,除了在霍家庄内准备新的简体字典,还一面给各个乡长下发了命令,让她们开始配合自己,开始准备在各乡建立每乡一个的识字学堂。
因为这时候,去年三月末送到霍家庄开始学习的流民妇女的学习也已经满了一年了,等她们在霍家庄进行过字典和拼音的使用培训,六月的时候,就可以走马上任,前往各个乡学堂做教习。
而经过大半年的宣传,整个汝南上下,已经都得知了,无品官想要获得免税额,就得通过官府的考试。
而想通过官府的考试,就得认识字,除了原本就认识部分繁体字的本地管事——里长们,更下面一级的邻长们那才是真叫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早在当初还是义军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义军的名誉首领,霍家庄王夫人的妇好书院肯教流民识字。
只是那时候碍于王夫人是女子,所以书院只收流民女子。
但是等义军统治了整个汝南郡,王夫人也成为汝南名义上的政治总长官,义军们都一致认为,王夫人肯定已经愿意不管什么男女,一律收他们进书院了。
只是当时春耕不等人,等春耕完,又得伺候已经种下去的庄稼,等到十月庄稼收获了,王夫人的女官们来了。
女官们一来,果然带来了他们识字做官的希望:汝南名誉太守王夫人已经说过了,最迟明年十月,一定让整个汝南,所有义军都能学识字。
虽然还要等一年,可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知道,三月他们送去的那一批女眷女学生人数的确是很多,王夫人才教到一半,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也是正常。
但是,王夫人是说话算话的。
你看,她今年六月答应在十月之前一定教出足够的女官过来支援他们,这不就及时送达了吗?
更别提诸子百家,有那——么多著作了。
即使只是摘其中的重要段落,名篇出来做成教科书,也不是靠手持能抄得完的。
活字印刷术为什么能被称作四大发明,自有其伟大之处,现在对陆瑶而言,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解放劳动力,让她们从机械重复的抄书中解脱出来,去做更有价值的事!
陆瑶带着自己最初翻译过来的两千多简体字,以及一些实在很难翻译的生僻字,找到了雕刻师傅,要对方按照拇指肚大小为尺寸,为自己做三千个不同的字的阳刻字出来。
雕刻师傅拿着陆瑶给的一大叠字的模板发愁:“倒不是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雕,只是这雕字的东西,用什么做呢?您又要方方正正,雕出的模具大小完全一致,这可就比雕好几百板整版的字都难了。”
“这个简单,你用泥刻了,再烧出来试试?”
“咦!还能这样吗?我找人试试。”雕刻师傅眼睛亮了。
“等等,我的要求还没说完,我雕的这些字要能工整地排布在横平竖直的方框内,表面和石碑一样,不会松动……”
等陆瑶把大大小小的要求说完,雕刻师傅已经傻了。
有道是主人一张嘴,下面的人跑断腿。陆瑶十月中旬的时候找雕刻师傅提的雕字的主意,直到来年三月二十三,第二次春考举行了,雕刻师傅也还没雕出陆瑶想要的可印刷活字来。
倒是这天,陆瑶去墨子班听课,下课的时候,一个学生悄悄来找她,问她是不是在愁雕刻坊的刻字一事。
墨子班就是专司各项手工机械制作的班,墨子班的学生除了有庄上的工匠当老师授课,平日里也经常会到庄上的工坊里去,甚至有的工匠爱才,和她们私下偷偷认师徒的。
对这些小操作陆瑶只做不知,不管怎么样,人皆有私,只要能让学生们学到东西,陆瑶不在意人家关系更加紧密些。
雕刻师傅自然也隶属工坊,所以墨子班的学生知道她发愁的事不足为奇。
能让她惊讶的是,对方既然找到自己,那就不会是为了说着好玩,肯定有正事。
“你有什么好主意吗?”陆瑶问。
“不是我有主意,是我师傅有主意。”这名墨子班学生低声道。
“你师傅是?”
“我师傅姓杨,就是每天拎着个木斗墨线到处量屋子那个。我师傅和我说,霍满师傅是卡在雕出来的字怎么能黏在一起成为一体上了。这事我师傅有办法,但是他和霍满师傅两个人关系不太好,不方便直接对霍满师傅说。我就替我师傅开个口了,也免得我师傅整天憋着在霍满师傅门口打转,都跌进沟里七次了!”
“噗嗤——”本来满严肃听事的陆瑶忍不住笑出来,“你师傅也是有点意思。你去告诉你师傅,就说是我说的,让他去给霍满搭把手,两个人合作,限期五月之前,必须给我把我那两千字都雕出来!”
当然,说是两个人,其实两位大师傅手下的学徒都超过二十人的,再加上墨子班的学生经常去当免费劳动力,只要两位大师傅之间不闹别扭,五月之前赶出来两千字,时间绰绰有余。
果然,霍满其实就差最后那一步了,他试遍各种材料,有的黏性是够了,可是黏上去就拿不下来,有的倒是能拿下来,可是粘度不够,轻轻一碰就松动了。
最后还是杨师傅的帮助下,两人头脑风暴,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利用热融化的原理,做出了符合陆瑶要求的活字。
最后两千字按韵排列着组成五个大小不同的版本,超额完成任务,放到了陆瑶面前。
陆瑶惊喜不已,立马又下了任务,要霍满雕几版大小不一的拼音出来。
这也难不倒霍满大师傅,不就是带弯的字吗?他什么雕不出来!
很快,赶在五月之前,连拼音都有了。
有了拼音的第一件事,就是按拼音重新编一本带拼音查找的字典出来。
从古至今皆有字典,能编写字典的,往往都是一个王朝的统治者,不然不能为字,为天下的字,做典,做注。
但是陆瑶不需要做那么复杂的字典。
她只需要人们认字,甚至不需要每个字的注释,她只要大家能读通就行,因为古代,有一个作弊一样的写错字**,它的名字叫“通假字”。
更细致,更精准的字,还是等到以后再说吧。
她现在要做的字典,只有三部分:
第一,按比划多少排列的部首索引部分,只有部首没有字。
第二,也是陆瑶学到的最能体现她所在国家的字典编纂者们智慧的部分:部首索引直达的整字部分,通过这一站的转接,人们能够找到自己要找的字的部首所在小页,然后再从这里,找到那几千个字中某一个所在的真正页码。
而不必一开始就从几千字里寻找。
第三部分,才是页码所指的页面上,按比划排列的,大大的一个字和它的拼音。
陆瑶不介意人们写错字别字,她只要她的治下,她的声音所能到达之处,所有人都能认字,都能识字。
即使当时不识,但是只要字典在手,就能读书,就能认字!
识字,是文明的底线,也是文明的最后一步。
魏晋王朝的门阀和世族用门第和出身将识字的资格框在了极少数人的手里,百分之九十九的农民,大字不识,一生都靠自己的统治者为自己注释。
徒劳躬耕的一生,挥洒汗水的一生,痛苦残酷的一生,在门阀笔下,不过是一句轻飘飘的“某某年,大饥,人相食”。
陆瑶要从一开始,就把它交到历史创造者自己手里。
让创造者自己为自己做注。
作者有话要说:*税法部分的数据引用自mba智库百科对隋唐租庸调制的具体内容。
字典部分有参考b站up主小透明明tm的科普视频,视频很有意思哦,看完立马年轻十五岁,重回小学一年级翻开新华字典那一刻!爷青回~
最后,虽然两点了,但是,我今天还是日九了!!![呐喊]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yan1个;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第185章 晋江文学城首发
南帝三年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而言,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这一年发生了三件大事足以载入史册。
第一件事,北蛮王刘奔去世了,他的弟弟刘策杀光自己的八个大侄子,自己当了新的王,并杀了一直被拴刘奔身边的被俘先帝父子,将他们的头颅和国书一起,送往建康。
刘策在国书上问南帝:这是你们马氏王朝的皇帝吗?怎么不见你们派忠臣来救驾呢?是不是你们都是逆臣贼子,所以不管自己的君王死活呢?
南帝还没来得及大怒,王家辅政的王继先一步大怒了,因为在王继王太傅眼里,刘策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自己才是逆臣贼子吗?
王家如今的立族之本就在于拥立新帝,控制整个江南,靠的也是一个“忠”字。
因为王谢两家的大军代表南帝,所以王谢的大军打谁,谁就是逆臣贼子,谁要是反抗,那就更不用说了,君要臣死,臣竟然敢不死?他谋逆!打他!
靠着出师有名,王家才能在短短两年内站到了整个王朝世家的顶端,俯瞰整个江南。
正好这两年下来,南渡的朝廷在江南也基本站稳了脚跟,手里控制着皇帝的北方世族大族和江南本地大族之间为争夺权力,矛盾进一步加剧,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王继正愁整天在朝堂上和这帮江南世家吵吵吵,没意思,江南各个地方时不时就冒出两个小家族反自己,不得不派王家和谢家的大军前往镇压,更没意思。
自己已经站在了朝堂权势的最顶峰,接下来,是时候更进一步建立自己的功绩加转移内部矛盾了。
于是王继大手一挥,让南帝下诏,准备北伐。
南帝北伐事件,就是本年度第二件大事。
王继转移矛盾的时机掐得极巧,正处于南渡的北方世族对江南本地的生活还不算适应,对北方的气候生活还有留念的时候。
这时候,南方世族也还对赶走这些占自己地盘抢自己好处,还要站在自己头上拉屎的北方佬抱有很大期望。
连南帝也被刘策的那一封羞辱的国书骂得羞愧不已,不肯宅在后宫抱妃子了,而是拉着王太傅商量如何雪耻。
于是王继的北伐得到南帝朝廷自上而下,从南到北所有势力的支持,王家和谢家的将军也从江南各个驻地回来,在朝堂上慷慨陈词,话里话外都是:舍了我们的命不要,也一定要好好教训教训刘策老贼,为我们死去的先帝和先太子报仇!
甚至还有豪言说,不把刘策的脑袋带回来,就把自己的脑袋带回来的。
一时之间,南帝朝廷人人振奋,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慷慨情绪当中。
五月二十四日,南帝令谢恺.王业各领十万大军北上,分别加封镇远.镇北大将军,谢恺持节都督荆州.豫州内外诸军事,王业持节都督青州.扬州内外诸军事,各自总领两州,向北进发,势要收回当初丢掉的失地。
五月二十四日,陆瑶的第一批印刷版简体字字典也正好下发到了汝南各个庄园的识字学堂。
从去年十月陆瑶的女官到任开始,整个汝南的百姓治理方式在王夫人明管.陆瑶暗控的双重手段下,全部重新打散,不论流民百姓,全部重新登记造籍。
在义军实际控制整个汝南大族庄园的情况下,各大豪族庄园下隐匿的大量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口全部被翻出来,记入黄籍,除了自发将户口登记在主人名下的奴籍,其余佃户.流民一律记为良民,每名十八岁以上成年百姓分发五十亩地,十八岁以下孩童.残疾人和五十岁以上老人不发地。
以此为基础,陆瑶重建了汝南的税制。
反正自从南帝南迁,朝廷的人就没来汝南要过税,毕竟汝南原本隶属豫州,而豫州刺史的治所陈县现在已经被胡人占了。
汝南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君之郡,郡内怎么办,陆瑶说了算。
等人丁户口的官方统计落实,陆瑶就以户为单位设三长,让百姓每五户选一邻长,每五邻选一里长,每五里选一乡长,将汝南本地的治理落到了最基层。
其中,邻长陆瑶都是让普通百姓来当,里长管的人过百了,就需要一些懂得基础写字识记的人员了,这里陆瑶当时找的人是本地原来的管事小吏们,而更高一级,管理人数五百以上,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更多,陆瑶派的人便是自己的女官了。
从里长到乡长都是无品之官,但是只要参加汝南官方的考试,得到汝南政府的正式承认,就可以以此获得部分税额的豁免。
如果和此人一户,便可共同担负税额,因此当新的税制和官制被提出来,那些“长”们,就变得炽手可热来。
还没来得及入学堂学习简体字进行无品官考试的邻长和里长都还好,最为火热的是已经正式经历过了官方考试.得到了官方承认的女乡长们,她们上任第一年就可以得到免税了。
于是女乡长们上任,别的难处一点不少,唯独在婚事上那叫一个顺利,还没有家室的女官们不用提,甚至那些已经有家室的女官,人家丈夫还站在一边呢,就有年轻大小伙子在一边暗送秋波了。
当然,从妇好书院出来的女官,人品还是值得信任的,抛夫弃子的女官没有,但是那些已经有了丈夫的女官们,一段时间之后,都神奇地多了一些弟弟表哥之类前来加入这个家的户口的“亲戚”。
女官们并非不懂变通,靠着这股特殊的吸引力,乡长们遇山开山,遇河拦水,终于在第二年春耕之前,顺利将基层权力掌握在了手里,顺利组织了今年的春耕,并在陆瑶的文件下发后,开始组织百姓在汝南各地兴修水利,挖沟建渠。
五月,陆瑶的活字印刷设备终于到手,除了在霍家庄内准备新的简体字典,还一面给各个乡长下发了命令,让她们开始配合自己,开始准备在各乡建立每乡一个的识字学堂。
因为这时候,去年三月末送到霍家庄开始学习的流民妇女的学习也已经满了一年了,等她们在霍家庄进行过字典和拼音的使用培训,六月的时候,就可以走马上任,前往各个乡学堂做教习。
而经过大半年的宣传,整个汝南上下,已经都得知了,无品官想要获得免税额,就得通过官府的考试。
而想通过官府的考试,就得认识字,除了原本就认识部分繁体字的本地管事——里长们,更下面一级的邻长们那才是真叫一个大字不识。
不过早在当初还是义军的时候,很多人就知道,义军的名誉首领,霍家庄王夫人的妇好书院肯教流民识字。
只是那时候碍于王夫人是女子,所以书院只收流民女子。
但是等义军统治了整个汝南郡,王夫人也成为汝南名义上的政治总长官,义军们都一致认为,王夫人肯定已经愿意不管什么男女,一律收他们进书院了。
只是当时春耕不等人,等春耕完,又得伺候已经种下去的庄稼,等到十月庄稼收获了,王夫人的女官们来了。
女官们一来,果然带来了他们识字做官的希望:汝南名誉太守王夫人已经说过了,最迟明年十月,一定让整个汝南,所有义军都能学识字。
虽然还要等一年,可饭也要一口一口吃,大家都知道,三月他们送去的那一批女眷女学生人数的确是很多,王夫人才教到一半,一时半会腾不出手来也是正常。
但是,王夫人是说话算话的。
你看,她今年六月答应在十月之前一定教出足够的女官过来支援他们,这不就及时送达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