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以不变应万变,养足精力,到时候再一举抓获。
    第二天一大早,碎金子般的阳光照耀在路边半开半谢的鲜花上面,街头行人开始多了起来,不少店铺门口,都堆叠着精致的花灯,黄纸以及纸钱,纸扎等东西,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柜台上。
    玄臻他们经过一家店铺门口,门口站着的两个脸颊涂着大红色圆圈的纸扎人就这么盯着他们,看上去有些瘆人。
    “今天几号?”林修砚看向夏侯惇。
    夏侯惇一拍脑袋,神情有些懊恼,“今天十月十五,正是祭祀祖先的下元节,差点忘了!”
    三元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十月十五。
    上元节为元宵节,又称元夕,有吃元宵赏花灯等习俗,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中便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这般描写元宵节赏花灯美景的句子,更是有那句名传千古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元节就是大家熟知的鬼节,传说中这一天地府大门打开,百鬼横行,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而相较于上元节和中元节,下元节就鲜为人知了,下元节不出名或许跟功能相撞的寒食节和清明节等有关,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专门祭祀祖先。
    下元节一到,很多地方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不行不行,我的赶紧买纸钱去,晚上空手回去了,老祖宗肯定要怪我!”
    说着,夏侯惇冲进了纸扎店,出来时身上挂了许多黄纸和纸钱。
    卷2:第六十七章 少了四人
    今日一同跟着来的方长,盯着那些纸扎面色沉凝,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候,夏侯惇将纸钱等东西收进了储物戒指,跟着玄臻等人已经离开了,朝着花街老王花店而去,呆在原地冥思的方长赶紧回过神来跟了上去。
    原本安排的是,夏侯惇带人潜伏在街道两边的店铺中,玄臻林修砚则当起了逛花店的客人,在花街各个店铺中流连,等待辰时那个可疑的老太太出来,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对此人来个瓮中捉鳖。
    “等一下!”
    林修砚继续道,“我认为此计不妥,抓人必须要人赃俱获,即便是抓住了那人,万一那人死不认账怎么办?”
    几人又商量几分钟,这才按照新的计划行动。
    辰时,办成老太太的李然提着花篮,步履蹒跚的来到了花街,远远的便看到了穿着便服装着逛街,还时不时四处张望的夏侯惇。
    李然察觉到不对劲儿,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条花街上的店铺,果然看到了不同平常之处,勾唇不屑一笑。
    等他自投罗网?
    当他傻啊!
    这昭安城谁不认识夏侯渊的弟弟夏侯惇,城主府中的二把手,这些人也真是的,他都留了那么大的破绽了,这些人居然被他骗得团团转才注意到,想截堵他却这般手段低劣。
    李然嗤笑一声,扭头就走,却没有发现暗处两人在后面跟着他。
    回到居住的院子,李然刚一打开门,便看到了早已坐在他房间中品茶等候的玄臻和林修砚,两人抬起头来,对他露出森森微笑。
    李然脊背一凉,砰得一声锁上房门,转身准备逃走,却发现他所在的院子已经被夏侯带领的数百修士包围了......
    “玄臻前辈,后院中发现一地下室,在地下室里有三十二名失踪的女子。”夏侯涓汇报最新的消息。
    “很好。”
    玄臻点点头,看向被夏侯惇压着跪在地上,已经卸去伪装的李然,“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吗?”
    原来这李然本名李桑冲,是修真界赫赫有名的采花贼谷才的弟子,最善于男扮女装亲近年轻貌美的女子,得手后对其进行采花。
    百花节这段时间,李桑冲化名李然,举办选美大赛从而获得昭安城美女的私人信息和家庭住址,以便寻找下手目标。
    选中下手目标们后,又用他养的灵蚊日日夜夜盯着,以便他随时去采花。
    这些还不够,李桑冲又易容成卖花的老太太,在大街上挑选更多目标,亲近那些貌美女子下手。
    “玄,玄臻真君,我错了......”李桑冲一把鼻涕一把泪,丝毫没有金丹真人的形象可言,哆哆嗦嗦道,“我掳来的女子可都在这儿了,一个没少,放过我吧!”
    林修砚淡淡的瞥了一眼李桑冲,“曲江酒窖百花酒中的毒,可是你下的?”
    他可没有忘记,当初劝他和玄臻喝百花酒的,就是此人......现在,这些女子已经找到,那当务之急就是赶快解决百花酒中那种至阴至冷,会侵噬修士灵力的毒药了。
    “下毒?”李桑冲一脸懵逼,“那酒里有毒?!”
    方长看李桑冲神色不似作假,心底那股不安更强烈了,他到底是忘了什么?
    林修砚看向一旁,面无表情开口道,“夏侯钰你来看看,这个人近一个月来,有没有去过酒窖?” ↑返回顶部↑
    以不变应万变,养足精力,到时候再一举抓获。
    第二天一大早,碎金子般的阳光照耀在路边半开半谢的鲜花上面,街头行人开始多了起来,不少店铺门口,都堆叠着精致的花灯,黄纸以及纸钱,纸扎等东西,整整齐齐的摆放在柜台上。
    玄臻他们经过一家店铺门口,门口站着的两个脸颊涂着大红色圆圈的纸扎人就这么盯着他们,看上去有些瘆人。
    “今天几号?”林修砚看向夏侯惇。
    夏侯惇一拍脑袋,神情有些懊恼,“今天十月十五,正是祭祀祖先的下元节,差点忘了!”
    三元是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的合称,上元节为农历正月十五,中元节七月十五,下元节是十月十五。
    上元节为元宵节,又称元夕,有吃元宵赏花灯等习俗,辛弃疾著名的《青玉案·元夕》中便有“东风夜放花千树”这般描写元宵节赏花灯美景的句子,更是有那句名传千古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中元节就是大家熟知的鬼节,传说中这一天地府大门打开,百鬼横行,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而相较于上元节和中元节,下元节就鲜为人知了,下元节不出名或许跟功能相撞的寒食节和清明节等有关,下元节为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专门祭祀祖先。
    下元节一到,很多地方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三官为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不行不行,我的赶紧买纸钱去,晚上空手回去了,老祖宗肯定要怪我!”
    说着,夏侯惇冲进了纸扎店,出来时身上挂了许多黄纸和纸钱。
    卷2:第六十七章 少了四人
    今日一同跟着来的方长,盯着那些纸扎面色沉凝,总觉得自己遗漏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这个时候,夏侯惇将纸钱等东西收进了储物戒指,跟着玄臻等人已经离开了,朝着花街老王花店而去,呆在原地冥思的方长赶紧回过神来跟了上去。
    原本安排的是,夏侯惇带人潜伏在街道两边的店铺中,玄臻林修砚则当起了逛花店的客人,在花街各个店铺中流连,等待辰时那个可疑的老太太出来,他们便会一拥而上对此人来个瓮中捉鳖。
    “等一下!”
    林修砚继续道,“我认为此计不妥,抓人必须要人赃俱获,即便是抓住了那人,万一那人死不认账怎么办?”
    几人又商量几分钟,这才按照新的计划行动。
    辰时,办成老太太的李然提着花篮,步履蹒跚的来到了花街,远远的便看到了穿着便服装着逛街,还时不时四处张望的夏侯惇。
    李然察觉到不对劲儿,小心翼翼的观察着这条花街上的店铺,果然看到了不同平常之处,勾唇不屑一笑。
    等他自投罗网?
    当他傻啊!
    这昭安城谁不认识夏侯渊的弟弟夏侯惇,城主府中的二把手,这些人也真是的,他都留了那么大的破绽了,这些人居然被他骗得团团转才注意到,想截堵他却这般手段低劣。
    李然嗤笑一声,扭头就走,却没有发现暗处两人在后面跟着他。
    回到居住的院子,李然刚一打开门,便看到了早已坐在他房间中品茶等候的玄臻和林修砚,两人抬起头来,对他露出森森微笑。
    李然脊背一凉,砰得一声锁上房门,转身准备逃走,却发现他所在的院子已经被夏侯带领的数百修士包围了......
    “玄臻前辈,后院中发现一地下室,在地下室里有三十二名失踪的女子。”夏侯涓汇报最新的消息。
    “很好。”
    玄臻点点头,看向被夏侯惇压着跪在地上,已经卸去伪装的李然,“你还有什么要狡辩的吗?”
    原来这李然本名李桑冲,是修真界赫赫有名的采花贼谷才的弟子,最善于男扮女装亲近年轻貌美的女子,得手后对其进行采花。
    百花节这段时间,李桑冲化名李然,举办选美大赛从而获得昭安城美女的私人信息和家庭住址,以便寻找下手目标。
    选中下手目标们后,又用他养的灵蚊日日夜夜盯着,以便他随时去采花。
    这些还不够,李桑冲又易容成卖花的老太太,在大街上挑选更多目标,亲近那些貌美女子下手。
    “玄,玄臻真君,我错了......”李桑冲一把鼻涕一把泪,丝毫没有金丹真人的形象可言,哆哆嗦嗦道,“我掳来的女子可都在这儿了,一个没少,放过我吧!”
    林修砚淡淡的瞥了一眼李桑冲,“曲江酒窖百花酒中的毒,可是你下的?”
    他可没有忘记,当初劝他和玄臻喝百花酒的,就是此人......现在,这些女子已经找到,那当务之急就是赶快解决百花酒中那种至阴至冷,会侵噬修士灵力的毒药了。
    “下毒?”李桑冲一脸懵逼,“那酒里有毒?!”
    方长看李桑冲神色不似作假,心底那股不安更强烈了,他到底是忘了什么?
    林修砚看向一旁,面无表情开口道,“夏侯钰你来看看,这个人近一个月来,有没有去过酒窖?”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