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邓绥将头发撩到耳后,继续道:“母后年轻资历浅,隆儿你又年幼,皇室宗亲公卿大臣除了几个好的,哪个不倚老卖老?母后想要赈济百姓,这些人都推三阻四。”
    刘隆想起了朝堂上反对母后仁政的那些人,不由得气鼓鼓的。
    “这些大臣中,也唯有你几个舅父能坚定不移地支持母后。你舅父如今吃了败仗,你也发现了,他是羞愧万分。”
    “若母后再黜落他,朝堂的官员想必各个都会轻贱你舅父。他若威严全无,颜面无存,以后替朝廷办什么事情,下官属吏皆不买账,定然是难之又难。”
    刘隆顺着母后说的话想去深以为然,不住地点头道:“母后说的是。”
    邓绥抚摸着刘隆的头发,接着道:“所以呢,母后要封你舅父为侯,告诉那些大臣,你舅父依然宠灵显赫。”
    刘隆像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母后考虑周全。”
    邓绥又叹息道:“只是大兄此战威望有损,怕是难以服众。”
    刘隆清晰地明白,现阶段自己和邓氏是休戚与共,若邓氏败落,那他不用想结局,肯定会被废掉。
    从母后坚定地立他为帝那一刻起,刘隆身上就烙上了邓氏的色彩。新的掌权人肯定会抛弃
    他,拥立皇帝。想到此处,刘隆的眉头紧皱起来。
    邓绥心中叹了口气,道:“我想再封你三舅父、四舅父和五舅父为侯,有他们在,以后推行什么政策更畅通。”
    刘隆惊得嘴巴微张,转念一想,外戚封侯容易,罢侯也容易,于是说道:“就按母后说的做。”
    邓绥心知刘隆不能视若普通的小孩,将道理一一讲给他,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有现实的原因。
    邓绥又与刘隆讲了朝廷官员的出身和家族,听得刘隆头大。
    朝廷中的大臣大部分都有关系,要么姻亲,要么故旧,要么同宗。这东汉总让刘隆有一种乡村版家族企业的感觉。
    这样的大汉早晚都得亡,刘隆听完就这一感觉。
    晚上,他躺在床上,总觉有哪里不对。然而困意袭来,刘隆沉沉睡去。“好像真有哪里不对。”他睡前嘴里喃喃道。
    邓绥没过几日,就加封四位兄弟,邓骘封上蔡侯、邓悝封叶侯、邓弘封西平侯、邓阊封西华侯,食邑各万户。1
    嗯?
    刘隆听闻后,深吸一口气,暗道,算了算了,老刘家的那些儿孙生下来就是诸侯王,占了比这还多的编户。
    算了算了。
    不过,出乎刘隆意料的是,邓骘兄弟对皇太后的册封诚惶诚恐,纷纷上书推辞。皇太后不允,四兄弟持续上书,乃至推辞五六次。皇太后最后仍不允他们辞封,只是象征性地削减了户数。
    寒冬腊月,天空飘起了雪花。
    最近天气寒冷,刘隆不小心染了风寒,窝在前殿苦兮兮地喝药。邓绥等一众人十分紧张,幸好刘隆平日锻炼身体,喝半个月药,又活蹦乱跳了。
    临近新年,天气一日寒似一日,邓绥生怕刘隆外出上课又得了风寒,就停了课,平日只让他在章德殿活动,去上朝也是包裹地严严实实。
    豪族世家夭折在风寒上的小孩有很多,邓绥认为是再小心也不为过。刘隆也比较配合,他是真怕自己又生病要喝苦药了。因此,他现在都是在殿内锻炼身体。
    今年又有水旱灾害,百姓生活困苦,宫中的祭典依例从简。腊月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不过,让邓绥和刘隆欣慰的是,从日南移种扬
    州的稻种竟然活下来,成熟比当地稻种早,又耐旱,最后产量竟然比当地稻种高上一些。
    等这些稻种扩大种植,说不定能弥补国库空虚。但荆扬之地的粮食转运过来,恐怕要比后世难得多。
    隋之后的朝代可以走隋唐大运河,元及以后的朝代走京杭大运河。然而,东汉没有这样或贯通东西或连通南北的大运河。
    刘隆做完功课,趴在窗前,托腮看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回想起这一年的事情。
    虽然依旧有水旱灾害,但光靠着尚方局卖纸张和纸制品,竟然赚了将近两亿钱,稻谷良种得到推广,上林苑和钩盾令研制出的农具也正在往下推……
    希望明年风调雨顺,刘隆如是祈祷道。
    然后,上天似乎和刘隆开了个玩笑。新的一年没有更好,反而更差。
    正月,汉军与诸羌战斗,失利。羌人攻破州县,劫掠三辅,甚至抓住了汉军将领。
    京师物价飞涨,一石粟一两千钱,百姓大饥。邓绥下诏控制物价,但用处不大,百姓依然买不起粮。
    于是又下诏开放少府掌握的山川林泽,包括上林苑、鸿池等皇家游猎地,允许百姓进入觅食,其他人不得阻拦。又给农户粮食工具,让其耕种。百姓挨到万木复苏,有草根树皮野果等充饥,又能接着熬下去了。
    邓绥刚刚松了一口气,急报频传,沿海、东北与北部又起战火。沿海,海贼攻破郡县。乌桓、鲜卑和南单于听闻大汉水旱灾害不断,百姓饥饿死尽,于是先后叛汉,劫掠边境郡县。
    更让周围人忧惶难安的是被视为顶梁柱的皇太后病倒了。
    邓绥与其说是病倒,不如说是积劳成疾。
    第30章 皇太后生病
    邓绥这些日子经常通宵达旦地处理政事,任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 ↑返回顶部↑
    邓绥将头发撩到耳后,继续道:“母后年轻资历浅,隆儿你又年幼,皇室宗亲公卿大臣除了几个好的,哪个不倚老卖老?母后想要赈济百姓,这些人都推三阻四。”
    刘隆想起了朝堂上反对母后仁政的那些人,不由得气鼓鼓的。
    “这些大臣中,也唯有你几个舅父能坚定不移地支持母后。你舅父如今吃了败仗,你也发现了,他是羞愧万分。”
    “若母后再黜落他,朝堂的官员想必各个都会轻贱你舅父。他若威严全无,颜面无存,以后替朝廷办什么事情,下官属吏皆不买账,定然是难之又难。”
    刘隆顺着母后说的话想去深以为然,不住地点头道:“母后说的是。”
    邓绥抚摸着刘隆的头发,接着道:“所以呢,母后要封你舅父为侯,告诉那些大臣,你舅父依然宠灵显赫。”
    刘隆像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母后考虑周全。”
    邓绥又叹息道:“只是大兄此战威望有损,怕是难以服众。”
    刘隆清晰地明白,现阶段自己和邓氏是休戚与共,若邓氏败落,那他不用想结局,肯定会被废掉。
    从母后坚定地立他为帝那一刻起,刘隆身上就烙上了邓氏的色彩。新的掌权人肯定会抛弃
    他,拥立皇帝。想到此处,刘隆的眉头紧皱起来。
    邓绥心中叹了口气,道:“我想再封你三舅父、四舅父和五舅父为侯,有他们在,以后推行什么政策更畅通。”
    刘隆惊得嘴巴微张,转念一想,外戚封侯容易,罢侯也容易,于是说道:“就按母后说的做。”
    邓绥心知刘隆不能视若普通的小孩,将道理一一讲给他,虽然有自己的私心,但也有现实的原因。
    邓绥又与刘隆讲了朝廷官员的出身和家族,听得刘隆头大。
    朝廷中的大臣大部分都有关系,要么姻亲,要么故旧,要么同宗。这东汉总让刘隆有一种乡村版家族企业的感觉。
    这样的大汉早晚都得亡,刘隆听完就这一感觉。
    晚上,他躺在床上,总觉有哪里不对。然而困意袭来,刘隆沉沉睡去。“好像真有哪里不对。”他睡前嘴里喃喃道。
    邓绥没过几日,就加封四位兄弟,邓骘封上蔡侯、邓悝封叶侯、邓弘封西平侯、邓阊封西华侯,食邑各万户。1
    嗯?
    刘隆听闻后,深吸一口气,暗道,算了算了,老刘家的那些儿孙生下来就是诸侯王,占了比这还多的编户。
    算了算了。
    不过,出乎刘隆意料的是,邓骘兄弟对皇太后的册封诚惶诚恐,纷纷上书推辞。皇太后不允,四兄弟持续上书,乃至推辞五六次。皇太后最后仍不允他们辞封,只是象征性地削减了户数。
    寒冬腊月,天空飘起了雪花。
    最近天气寒冷,刘隆不小心染了风寒,窝在前殿苦兮兮地喝药。邓绥等一众人十分紧张,幸好刘隆平日锻炼身体,喝半个月药,又活蹦乱跳了。
    临近新年,天气一日寒似一日,邓绥生怕刘隆外出上课又得了风寒,就停了课,平日只让他在章德殿活动,去上朝也是包裹地严严实实。
    豪族世家夭折在风寒上的小孩有很多,邓绥认为是再小心也不为过。刘隆也比较配合,他是真怕自己又生病要喝苦药了。因此,他现在都是在殿内锻炼身体。
    今年又有水旱灾害,百姓生活困苦,宫中的祭典依例从简。腊月时,朝廷开仓放粮,赈济百姓。
    不过,让邓绥和刘隆欣慰的是,从日南移种扬
    州的稻种竟然活下来,成熟比当地稻种早,又耐旱,最后产量竟然比当地稻种高上一些。
    等这些稻种扩大种植,说不定能弥补国库空虚。但荆扬之地的粮食转运过来,恐怕要比后世难得多。
    隋之后的朝代可以走隋唐大运河,元及以后的朝代走京杭大运河。然而,东汉没有这样或贯通东西或连通南北的大运河。
    刘隆做完功课,趴在窗前,托腮看外面纷纷扬扬的雪花,回想起这一年的事情。
    虽然依旧有水旱灾害,但光靠着尚方局卖纸张和纸制品,竟然赚了将近两亿钱,稻谷良种得到推广,上林苑和钩盾令研制出的农具也正在往下推……
    希望明年风调雨顺,刘隆如是祈祷道。
    然后,上天似乎和刘隆开了个玩笑。新的一年没有更好,反而更差。
    正月,汉军与诸羌战斗,失利。羌人攻破州县,劫掠三辅,甚至抓住了汉军将领。
    京师物价飞涨,一石粟一两千钱,百姓大饥。邓绥下诏控制物价,但用处不大,百姓依然买不起粮。
    于是又下诏开放少府掌握的山川林泽,包括上林苑、鸿池等皇家游猎地,允许百姓进入觅食,其他人不得阻拦。又给农户粮食工具,让其耕种。百姓挨到万木复苏,有草根树皮野果等充饥,又能接着熬下去了。
    邓绥刚刚松了一口气,急报频传,沿海、东北与北部又起战火。沿海,海贼攻破郡县。乌桓、鲜卑和南单于听闻大汉水旱灾害不断,百姓饥饿死尽,于是先后叛汉,劫掠边境郡县。
    更让周围人忧惶难安的是被视为顶梁柱的皇太后病倒了。
    邓绥与其说是病倒,不如说是积劳成疾。
    第30章 皇太后生病
    邓绥这些日子经常通宵达旦地处理政事,任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