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突利可汗那边已经很顺利的将温邦的妻儿送了过来,温彦博对李善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彦博公,谋事者,费于心。”李善重新躺下,悠然道:“虽代州总管辖代州、朔州、蔚州、忻州四地,但除却代州,各有都督刺史。”
    “如今代州,所重者无非在四,其一霞市,其二军屯,其三顾集镇,其四为军。”
    “李德谋、张弘慎、张武安、苏定方各承其职,平日公务又有录事参军事薛万彻统管,在下只需核查、调和阴阳即可,难道还要埋头公案,或日日巡视吗?”
    “回代州后,在下最先巡视霞市,顾集镇建寨,依仗霞市所储红砖、泥浆、粮草,其次巡视代州总管府,薛万彻虽为东宫属官,却未有作梗,调集民夫,恪尽职守。”
    “在下还有什么必要插手其中呢?”
    “调和阴阳?”温彦博不理睬李善的辩解,只抓住这个词,轻声道:“如今京中……”
    李善微微睁开眼看见温彦博脸上的神色,笑道:“陛下春秋正盛,不急,不急。”
    “的确如此。”温彦博叹道:“只是长久以往,只怕朝中风波不断。”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尚能骑马射猎的李渊至少还能在皇位上坐上十多年,二十年都说不定……看起来如今夺嫡日烈,但还不到最后时候。
    李善不再吭声,这个理由自己之前拿出来忽悠过温彦博和张士贵……不过也不能说忽悠,原始空中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渊还做了十多年的太上皇呢,不过唯一的任务是耕耘了。
    实际上这个理由是不存在的,李渊能做多久的皇帝,和太子、秦王夺嫡之争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反而和突厥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突厥也陷入内乱,但论整体武力,还是超过征战多年的唐朝的,原始空中渭水之盟就是证明。
    如果不能尽早解决夺嫡之争,很难说唐朝能不能在突厥的威逼下守住国土,甚至很可能出现长安失守的惨状。
    这是客观存在的,李善也给了李世民充足的理由成为对方的主观动力。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李善仰起头望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几朵白云依稀可见,裴世矩最终投入东宫门下,考虑到裴世矩的年龄,决定了这老货不会将后人乃至宗族的命运交于后人,他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正想着这些,温彦博突然问道:“怀仁,为突利可汗出谋划策之事……”
    “放心,已然去信平阳公主。”
    “那就好。”温彦博点头道:“看似未有挑动突厥内乱,实则暗藏深意,他日陛下或再有封赏。”
    那日签订盟约,温彦博很快就察觉到了李善的企图,看似为突利可汗剖析局势,出谋划策,但实际上李善在试图不停削弱颉利可汗的威望、势力,但同时并不会导致突利可汗势力的大幅度上涨。
    说到底,是对突厥整体势力,或者说是针对阿史那一族整体势力的削弱……李善是在挑动其他部落和阿史那一族的关系。
    对此,温彦博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李善很确定一定有效果,dtz覆灭的主因是因为自身的衰弱、突利可汗的投唐以及唐军的迅猛攻击,但此外其他部落的反叛也是个关键。
    比如已经传入李善耳中的铁勒诸族中的薛延陀部落。
    第五百六十七章 朝中议事(上)
    拉的长长的队伍由东而来,温彦博掀开车帘,远远眺望,灞桥边垂柳依旧,原本以为只是去签订盟约,却没想到却拖了这么久。
    半个多月前,温彦博就准备动身了,李善也没有挽留的意思,但顾集镇那边虽然人手勉强够用,但张士贵身为天策府大将,却有点压不住那些世家子弟。
    虽然张士贵本人也不是寒门出身,曾祖、祖父、父亲陆续出仕北魏、北齐、前隋,但这在世家门阀最为聚集的河东却算不了什么。
    关键还是张士贵心有傲气,又是以军法管束民夫……那些刚刚从草原归来的难民倒是无所谓,但世家子弟却大都不爽利,而难民中在温邦之后又冒出了几个世家子弟,导致局势出现了变化。
    关于这一切,李善很利索的不管不顾,直截了当的将问题全都丢给了还没来得及离开的温彦博……人都是你召来的,那就要负责到底啊。
    最终,温彦博在顾集镇待了大半个月,管束、调换人手,人都累的瘦了一圈,直到四月分才启程,路上又接到李善的来信,为代州筹集木材、盐茶等货物,抵达长安已经是四月下旬了。
    可以这么说,温彦博不得不承认,李善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但更确认一点,这个青年是个捡到一块石头都想榨出油的货。
    其实还真不是,不管是怎么用人,还是用谁……李善都是遵循一个穿越者的观点,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都是有点能耐的。
    张公瑾、苏定方、马周、薛万彻、张仲坚、张士贵、温彦博都是如此……既然有名义,那就不要留手,使劲儿压榨吧。
    车队过了灞桥,一路向西,不多时车队一分为二,温彦博径直向长安进发,另一队在数十亲卫的护佑下向北行去。
    如今的日月潭在长安周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除了几样细水长流的产业之外,东山寺已经成为长安一景,就连蜿蜒从各家门口流过的水渠也因为独特的设计引人瞩目……呃,这个时代,其实岭南、江南的村落还没有这种构造。
    那当然了,李善还是跟着老师飞刀时候在江南古镇见过几次……不过所谓的古镇,也就是明清时期建造的。
    车队入了庄子,在村西头李宅外停下,得到通禀的朱氏一听就眉头大皱,不禁瞥了眼坐在对面的长孙氏。
    早在李善还未名声鹊起的时候,李客师一家就和李善相熟,后者被召入军中征战山东,李客师还特地遣派亲卫护佑。
    之后李善一跃而起为天下知,长孙氏为其做媒,李善也投桃报李,让初出仕的李楷在代州承担重任……如今在代州总管府之下,李楷的分量相当的重。
    原本李善只是微末之身,都是朱氏登门拜会,但如今册封郡王,长孙氏也经常来日月潭与朱氏叙谈。
    长孙氏知道朱氏担心什么,低声道:“怀仁不至于此。”
    “还未离京就嘱咐了,都两个月才送回来。”朱氏有点心神不宁,疾步走出屋子。
    长孙氏想了想没跟出去,的确啊,两个月才送回来……别是发现有了身孕才送回来吧?
    之前觉得无望与清河崔氏联姻,而李善又几次断言暂时不定亲,所以朱氏才会将周氏、小蛮送去代州,指望能诞下子嗣。
    但如今……弄瓦还好说,如果弄出个庶长子,崔信只怕要大怒。
    朱氏曾经听儿子私下提及,崔信极为宠溺女儿。
    不多时,朱氏就回来了,笑着摇摇头,“还算他知理,大郎遣派亲卫护送西河郡公回朝,顺道一并送来。”
    “西河郡公回朝了?”长孙氏笑道:“此去代州两月,据说朝中议论纷纷。”
    嗯,的确议论纷纷,但并不是因为温彦博,而是因为顾集镇……凌敬私下就和朱氏提及,无论在哪儿,怀仁都能平地卷起三层浪。
    雁门关大捷,是李唐在改旗易帜后,在塞外与突厥的第一战。
    筹建顾集镇,也是在改旗易帜后第一次在塞外建立据点。
    显然,才册封郡王不久的李善展示了锐利的锋芒,但这符不附和如今朝中的主流……不太好说,有御史在早朝弹劾李善试图挑衅突厥,引起大战,但也有朝臣维护……如今朔州归属大唐,李善择地建寨,难道也有错?
    圣人李渊对此不置可否,显然,至少要等温彦博回朝才能知晓虚实……虽然李渊早就从密信中得知李善的全盘打算。
    如今的李渊和原时空的李渊是不同的,历史上武德六年、武德七年,苑君璋依旧依附突厥,颉利可汗肆意攻打河东,甚至在武德七年主力攻陷雁门关,盘桓于忻州不走了,不停的袭击太原府甚至晋州,闹的李渊不得不让李世民出手。
    但人家颉利可汗在盘桓忻州的同时,遣派偏师从灵州南下,一路攻破原州、陇州,连营南下,关中大震,李世民在河东那边打了几场,又匆匆忙忙跑到关内来……换句话说,在洛水大捷之后被闲置的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时候是掌控了关内兵权的。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突厥势大,李渊在裴寂、太子李建成的怂恿下准备迁都。
    但这一世已经不同了,李善提前挑起了突厥的内乱,整顿兵备,坚守雁门关,最重要的是逼降了苑君璋……使突厥失去了攻城拔寨最有经验、能力的一支偏师。
    武德六年、武德七年,马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场大战都在塞外发生,除了江夏郡公李高迁的败北之外,数场大捷让李渊大喜,也让李渊有了信心。
    所以,当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温彦博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不是签订盟约,而是朔州局势。
    “二月末,邯郸王清洗马邑驻军,芮国公旧部散于代州、忻州,或屯田,或遣散,或与唐军混编,只留下千余骑兵辅佐宜阳县公。”
    温彦博口齿清晰的将马邑的局势介绍的清清楚楚,“突厥大举来犯,不敢言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顿了顿,温彦博补充道:“再有顾集镇、雁门关成掎角之势,除非突厥举国来犯,否则难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边的起居郎,李渊微微颔首,他自然听得懂温彦博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和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突厥就不可能举国来犯。
    沉吟片刻后,李渊侧头吩咐,“召宰辅、大郎、二郎、三郎。”
    关于朔州新建寨堡,李渊是需要表达一个态度的……至少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排斥,这决定着李唐对突厥的态度,以及李唐和突厥开战的急缓。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中议事(下)
    两仪殿内,气氛有些许古怪。
    唐初按制,只有三省六部的长官才有资格被称为宰辅,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令杨恭仁、封伦,门下省的两位侍中裴世矩、陈叔达。
    尚书省只有一位长官,但尚书令是秦王李世民兼任,所以左右仆射裴寂、萧瑀也被视为宰辅……嗯,终唐一朝,尚书令也就李世民一个人。
    六位宰辅坐在那儿一言不发,竖着耳朵听着太子、秦王的争辩……但人人脸色古怪,时不时还交换个诡异的眼神。
    在对待突厥的态度,虽然太子李建成也曾经在关内道、河东率兵对阵突厥,但总得来说,是主张怀柔的。
    这一点也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毕竟几年前李建成弃榆林,割地千里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关于太子欲迁都洛阳的流言蜚语满天飞,李建成想辩解都没人理会的主要原因。
    但今天,李建成却言行激动,口口声声赞誉邯郸王塞外建寨,以抗突厥……
    秦王李世民对突厥的态度向来也很直接,武德五年,突厥寇河东,李渊无奈之下让李世民率兵入河东抵御。
    秦王一脉,以能征善战立足朝中,即使面对突厥亦不惧,甚至有借此一跃的念头,这也符合李世民的秉性特点。
    但今天的秦王全无昔日锋锐,口口声声邯郸王此举太过轻佻,如此挑衅,只怕突厥举国来攻。
    实话实说,李世民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明面上,李善两度生擒欲谷设,逼降苑君璋,两国之间脸皮早就撕破了,难道不在朔州建寨,突厥就不会来攻了?
    不说别的,突厥每年五月到八月,都要来河东转一圈的。
    即使暗地里也说不过去,温彦博和突利可汗的盟约已经签订,突厥不太可能举国来攻……但这件事如今还是隐秘,除了李渊父子三人之外,只有首相裴寂知晓内情。
    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但今天却不约而同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显然,这不是双方约好的。
    六位不吭声的宰辅不傻,端坐在上首位的李渊更不傻,揉着眉心在心里唉声叹气……又来了,真是两个逆子!
    两个儿子什么心思,李渊能看不清楚吗?
    老大为什么态度大变一力赞同?
    无非是一方面顾集镇直面突厥,而驻守此地的乃是天策府大将张士贵。
    虽然说天策府内名将如云,但不管是程咬金、尉迟恭、秦琼这些降将还是郑仁泰、刘弘基、公孙武达这些老人,大都只在李世民麾下听令,真正独当一面而且屡立战功的只有张士贵一人。
    刘弘基、李世绩倒是曾有这样的机会,结果一个被薛举击溃俘虏,一个被刘黑闼击败,仅以身免。
    而且张士贵早年非常得李渊的信重,李建成曾经竭力拉拢……结果这厮一头就扎进了李世民的怀中,为此李建成忿恨不已。
    当然这只是次因,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兵权。
    如果他日突厥大举南犯,谁都不知道代州总管李靖能不能守得住代州……毕竟李善这大半年来屡立战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突厥并没有全力来攻,欲谷设只是率兵来报私仇的。
    一旦代州失守,代州总管李靖、并州总管李道宗……谁来主持大局呢?
    按照惯例,李渊很可能会遣派皇子出镇河东担任行军总管。
    直面突厥主力,李建成有这个信心吗?
    李元吉有这个能力吗?
    十有八九,李渊很可能会迫不得已的让秦王李世民再度统兵上阵……而李世民再度手握兵权,这是李建成绝对不想看到的。
    如果能将战场推到朔州一线,保住代州,坚守雁门关……关键时刻不惜舍弃刘世让、秦武通、张士贵,那就能保证秦王李世民不能再度上阵。 ↑返回顶部↑
    突利可汗那边已经很顺利的将温邦的妻儿送了过来,温彦博对李善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彦博公,谋事者,费于心。”李善重新躺下,悠然道:“虽代州总管辖代州、朔州、蔚州、忻州四地,但除却代州,各有都督刺史。”
    “如今代州,所重者无非在四,其一霞市,其二军屯,其三顾集镇,其四为军。”
    “李德谋、张弘慎、张武安、苏定方各承其职,平日公务又有录事参军事薛万彻统管,在下只需核查、调和阴阳即可,难道还要埋头公案,或日日巡视吗?”
    “回代州后,在下最先巡视霞市,顾集镇建寨,依仗霞市所储红砖、泥浆、粮草,其次巡视代州总管府,薛万彻虽为东宫属官,却未有作梗,调集民夫,恪尽职守。”
    “在下还有什么必要插手其中呢?”
    “调和阴阳?”温彦博不理睬李善的辩解,只抓住这个词,轻声道:“如今京中……”
    李善微微睁开眼看见温彦博脸上的神色,笑道:“陛下春秋正盛,不急,不急。”
    “的确如此。”温彦博叹道:“只是长久以往,只怕朝中风波不断。”
    在很多人看来,如今尚能骑马射猎的李渊至少还能在皇位上坐上十多年,二十年都说不定……看起来如今夺嫡日烈,但还不到最后时候。
    李善不再吭声,这个理由自己之前拿出来忽悠过温彦博和张士贵……不过也不能说忽悠,原始空中李世民登基之后,李渊还做了十多年的太上皇呢,不过唯一的任务是耕耘了。
    实际上这个理由是不存在的,李渊能做多久的皇帝,和太子、秦王夺嫡之争是没有直接联系的,反而和突厥有着很大的关系。
    虽然突厥也陷入内乱,但论整体武力,还是超过征战多年的唐朝的,原始空中渭水之盟就是证明。
    如果不能尽早解决夺嫡之争,很难说唐朝能不能在突厥的威逼下守住国土,甚至很可能出现长安失守的惨状。
    这是客观存在的,李善也给了李世民充足的理由成为对方的主观动力。
    当然了,还有一个原因……李善仰起头望着碧蓝如洗的天空,几朵白云依稀可见,裴世矩最终投入东宫门下,考虑到裴世矩的年龄,决定了这老货不会将后人乃至宗族的命运交于后人,他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爆发出来。
    正想着这些,温彦博突然问道:“怀仁,为突利可汗出谋划策之事……”
    “放心,已然去信平阳公主。”
    “那就好。”温彦博点头道:“看似未有挑动突厥内乱,实则暗藏深意,他日陛下或再有封赏。”
    那日签订盟约,温彦博很快就察觉到了李善的企图,看似为突利可汗剖析局势,出谋划策,但实际上李善在试图不停削弱颉利可汗的威望、势力,但同时并不会导致突利可汗势力的大幅度上涨。
    说到底,是对突厥整体势力,或者说是针对阿史那一族整体势力的削弱……李善是在挑动其他部落和阿史那一族的关系。
    对此,温彦博也不知道效果如何,但李善很确定一定有效果,dtz覆灭的主因是因为自身的衰弱、突利可汗的投唐以及唐军的迅猛攻击,但此外其他部落的反叛也是个关键。
    比如已经传入李善耳中的铁勒诸族中的薛延陀部落。
    第五百六十七章 朝中议事(上)
    拉的长长的队伍由东而来,温彦博掀开车帘,远远眺望,灞桥边垂柳依旧,原本以为只是去签订盟约,却没想到却拖了这么久。
    半个多月前,温彦博就准备动身了,李善也没有挽留的意思,但顾集镇那边虽然人手勉强够用,但张士贵身为天策府大将,却有点压不住那些世家子弟。
    虽然张士贵本人也不是寒门出身,曾祖、祖父、父亲陆续出仕北魏、北齐、前隋,但这在世家门阀最为聚集的河东却算不了什么。
    关键还是张士贵心有傲气,又是以军法管束民夫……那些刚刚从草原归来的难民倒是无所谓,但世家子弟却大都不爽利,而难民中在温邦之后又冒出了几个世家子弟,导致局势出现了变化。
    关于这一切,李善很利索的不管不顾,直截了当的将问题全都丢给了还没来得及离开的温彦博……人都是你召来的,那就要负责到底啊。
    最终,温彦博在顾集镇待了大半个月,管束、调换人手,人都累的瘦了一圈,直到四月分才启程,路上又接到李善的来信,为代州筹集木材、盐茶等货物,抵达长安已经是四月下旬了。
    可以这么说,温彦博不得不承认,李善在用人方面很有一套,但更确认一点,这个青年是个捡到一块石头都想榨出油的货。
    其实还真不是,不管是怎么用人,还是用谁……李善都是遵循一个穿越者的观点,能在历史上留下名号的都是有点能耐的。
    张公瑾、苏定方、马周、薛万彻、张仲坚、张士贵、温彦博都是如此……既然有名义,那就不要留手,使劲儿压榨吧。
    车队过了灞桥,一路向西,不多时车队一分为二,温彦博径直向长安进发,另一队在数十亲卫的护佑下向北行去。
    如今的日月潭在长安周边已经是小有名气了,除了几样细水长流的产业之外,东山寺已经成为长安一景,就连蜿蜒从各家门口流过的水渠也因为独特的设计引人瞩目……呃,这个时代,其实岭南、江南的村落还没有这种构造。
    那当然了,李善还是跟着老师飞刀时候在江南古镇见过几次……不过所谓的古镇,也就是明清时期建造的。
    车队入了庄子,在村西头李宅外停下,得到通禀的朱氏一听就眉头大皱,不禁瞥了眼坐在对面的长孙氏。
    早在李善还未名声鹊起的时候,李客师一家就和李善相熟,后者被召入军中征战山东,李客师还特地遣派亲卫护佑。
    之后李善一跃而起为天下知,长孙氏为其做媒,李善也投桃报李,让初出仕的李楷在代州承担重任……如今在代州总管府之下,李楷的分量相当的重。
    原本李善只是微末之身,都是朱氏登门拜会,但如今册封郡王,长孙氏也经常来日月潭与朱氏叙谈。
    长孙氏知道朱氏担心什么,低声道:“怀仁不至于此。”
    “还未离京就嘱咐了,都两个月才送回来。”朱氏有点心神不宁,疾步走出屋子。
    长孙氏想了想没跟出去,的确啊,两个月才送回来……别是发现有了身孕才送回来吧?
    之前觉得无望与清河崔氏联姻,而李善又几次断言暂时不定亲,所以朱氏才会将周氏、小蛮送去代州,指望能诞下子嗣。
    但如今……弄瓦还好说,如果弄出个庶长子,崔信只怕要大怒。
    朱氏曾经听儿子私下提及,崔信极为宠溺女儿。
    不多时,朱氏就回来了,笑着摇摇头,“还算他知理,大郎遣派亲卫护送西河郡公回朝,顺道一并送来。”
    “西河郡公回朝了?”长孙氏笑道:“此去代州两月,据说朝中议论纷纷。”
    嗯,的确议论纷纷,但并不是因为温彦博,而是因为顾集镇……凌敬私下就和朱氏提及,无论在哪儿,怀仁都能平地卷起三层浪。
    雁门关大捷,是李唐在改旗易帜后,在塞外与突厥的第一战。
    筹建顾集镇,也是在改旗易帜后第一次在塞外建立据点。
    显然,才册封郡王不久的李善展示了锐利的锋芒,但这符不附和如今朝中的主流……不太好说,有御史在早朝弹劾李善试图挑衅突厥,引起大战,但也有朝臣维护……如今朔州归属大唐,李善择地建寨,难道也有错?
    圣人李渊对此不置可否,显然,至少要等温彦博回朝才能知晓虚实……虽然李渊早就从密信中得知李善的全盘打算。
    如今的李渊和原时空的李渊是不同的,历史上武德六年、武德七年,苑君璋依旧依附突厥,颉利可汗肆意攻打河东,甚至在武德七年主力攻陷雁门关,盘桓于忻州不走了,不停的袭击太原府甚至晋州,闹的李渊不得不让李世民出手。
    但人家颉利可汗在盘桓忻州的同时,遣派偏师从灵州南下,一路攻破原州、陇州,连营南下,关中大震,李世民在河东那边打了几场,又匆匆忙忙跑到关内来……换句话说,在洛水大捷之后被闲置的李世民,在武德七年的时候是掌控了关内兵权的。
    可能就是这个原因,再加上突厥势大,李渊在裴寂、太子李建成的怂恿下准备迁都。
    但这一世已经不同了,李善提前挑起了突厥的内乱,整顿兵备,坚守雁门关,最重要的是逼降了苑君璋……使突厥失去了攻城拔寨最有经验、能力的一支偏师。
    武德六年、武德七年,马邑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场大战都在塞外发生,除了江夏郡公李高迁的败北之外,数场大捷让李渊大喜,也让李渊有了信心。
    所以,当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温彦博的时候,第一句话问的不是签订盟约,而是朔州局势。
    “二月末,邯郸王清洗马邑驻军,芮国公旧部散于代州、忻州,或屯田,或遣散,或与唐军混编,只留下千余骑兵辅佐宜阳县公。”
    温彦博口齿清晰的将马邑的局势介绍的清清楚楚,“突厥大举来犯,不敢言马邑不失,但如今上下一心,必能久守。”
    顿了顿,温彦博补充道:“再有顾集镇、雁门关成掎角之势,除非突厥举国来犯,否则难以破之。”
    看了一眼旁边的起居郎,李渊微微颔首,他自然听得懂温彦博这句话的意思,已经和突利可汗签订盟约,那突厥就不可能举国来犯。
    沉吟片刻后,李渊侧头吩咐,“召宰辅、大郎、二郎、三郎。”
    关于朔州新建寨堡,李渊是需要表达一个态度的……至少是支持,还是反对,是默许,还是排斥,这决定着李唐对突厥的态度,以及李唐和突厥开战的急缓。
    第五百六十八章 朝中议事(下)
    两仪殿内,气氛有些许古怪。
    唐初按制,只有三省六部的长官才有资格被称为宰辅,中书省的两位中书令杨恭仁、封伦,门下省的两位侍中裴世矩、陈叔达。
    尚书省只有一位长官,但尚书令是秦王李世民兼任,所以左右仆射裴寂、萧瑀也被视为宰辅……嗯,终唐一朝,尚书令也就李世民一个人。
    六位宰辅坐在那儿一言不发,竖着耳朵听着太子、秦王的争辩……但人人脸色古怪,时不时还交换个诡异的眼神。
    在对待突厥的态度,虽然太子李建成也曾经在关内道、河东率兵对阵突厥,但总得来说,是主张怀柔的。
    这一点也是朝野上下公认的,毕竟几年前李建成弃榆林,割地千里的事还历历在目,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关于太子欲迁都洛阳的流言蜚语满天飞,李建成想辩解都没人理会的主要原因。
    但今天,李建成却言行激动,口口声声赞誉邯郸王塞外建寨,以抗突厥……
    秦王李世民对突厥的态度向来也很直接,武德五年,突厥寇河东,李渊无奈之下让李世民率兵入河东抵御。
    秦王一脉,以能征善战立足朝中,即使面对突厥亦不惧,甚至有借此一跃的念头,这也符合李世民的秉性特点。
    但今天的秦王全无昔日锋锐,口口声声邯郸王此举太过轻佻,如此挑衅,只怕突厥举国来攻。
    实话实说,李世民的说法是立不住脚的,明面上,李善两度生擒欲谷设,逼降苑君璋,两国之间脸皮早就撕破了,难道不在朔州建寨,突厥就不会来攻了?
    不说别的,突厥每年五月到八月,都要来河东转一圈的。
    即使暗地里也说不过去,温彦博和突利可汗的盟约已经签订,突厥不太可能举国来攻……但这件事如今还是隐秘,除了李渊父子三人之外,只有首相裴寂知晓内情。
    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但今天却不约而同的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显然,这不是双方约好的。
    六位不吭声的宰辅不傻,端坐在上首位的李渊更不傻,揉着眉心在心里唉声叹气……又来了,真是两个逆子!
    两个儿子什么心思,李渊能看不清楚吗?
    老大为什么态度大变一力赞同?
    无非是一方面顾集镇直面突厥,而驻守此地的乃是天策府大将张士贵。
    虽然说天策府内名将如云,但不管是程咬金、尉迟恭、秦琼这些降将还是郑仁泰、刘弘基、公孙武达这些老人,大都只在李世民麾下听令,真正独当一面而且屡立战功的只有张士贵一人。
    刘弘基、李世绩倒是曾有这样的机会,结果一个被薛举击溃俘虏,一个被刘黑闼击败,仅以身免。
    而且张士贵早年非常得李渊的信重,李建成曾经竭力拉拢……结果这厮一头就扎进了李世民的怀中,为此李建成忿恨不已。
    当然这只是次因,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兵权。
    如果他日突厥大举南犯,谁都不知道代州总管李靖能不能守得住代州……毕竟李善这大半年来屡立战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突厥并没有全力来攻,欲谷设只是率兵来报私仇的。
    一旦代州失守,代州总管李靖、并州总管李道宗……谁来主持大局呢?
    按照惯例,李渊很可能会遣派皇子出镇河东担任行军总管。
    直面突厥主力,李建成有这个信心吗?
    李元吉有这个能力吗?
    十有八九,李渊很可能会迫不得已的让秦王李世民再度统兵上阵……而李世民再度手握兵权,这是李建成绝对不想看到的。
    如果能将战场推到朔州一线,保住代州,坚守雁门关……关键时刻不惜舍弃刘世让、秦武通、张士贵,那就能保证秦王李世民不能再度上阵。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