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节
“是啊,王僧辨三子均逃离江南,北上后长子王顗早亡,三子王頍卷入前隋汉王杨谅之叛,兵败自刎,王珪即王顗长子,早年丧父,由其二叔王頍抚养成人,情同父子。”
崔信悠悠道:“前隋时为晋王的隋炀帝南下灭陈,王頍自请为先锋,杀入建康,恨陈霸先早死,掘坟鞭尸,挫骨扬灰,合水入腹,以报先父之仇。”
这事儿李善还真不知道,听得直龇牙咧嘴,“这……这这……”
“如此深仇大恨,江国公乃陈国宗室子弟,如何不深恨王珪?”崔信笑道:“若是太子登基,王珪必为宰辅,难道江国公会俯首仇家?”
李善歪着脑袋默算了下,“似乎都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此等大仇,十世犹不忘!”崔信嘿了声,“当日王頍掘坟,将尸骨焚烧为灰,撒入池塘,与千余王僧辨旧部共饮之,天下哄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善神色有些古怪。
王頍闹的大吗?
呃,挺大的,毕竟是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啊!
但似乎与河阴之变的差距还是有点的啊!
这样的仇恨,十世犹不忘,那样的仇恨呢?
二十世吗?
自己在这方面需要格外的注意啊,后世的观念与这个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尔朱义琛到现在还要被封伦找麻烦呢。
李善打定主意了,决不能让自己的身世泄露出去,不然真是要出大事了!
起身离开,李善随便找了个屋子躺下,在心里盘算,目前知晓内情的除了母亲、舅父之外,还有尔朱义琛、朱玮,之前在东山寺的朱四叔也是知情人,不过战死在顾集镇一战。
不过好像母亲并不知道崔信的曾祖亡于河阴之变,毕竟是百年前的事了……嗯,应该是不知情的,否则不会对这门婚事那般热切。
但李善想想觉得未必作准啊,如今的门阀世家都在北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然还没有飞入百姓家,但也都已经凋零,以自己的身份,正妻必出自北地望门……而这些家族,基本上都有族人先辈死在河阴之变。
“怀仁兄。”张文瓘探头进来。
“怎么还不去睡。”李善随口应了声,心想除夕那日,张文瓘、张文禧兄弟在家中度除夕,自己还特地问了母亲,武城张氏据说也有份呢。
张文瓘笑嘻嘻的走近,跪坐在榻上,“真的用小弟打理文书?”
“需世叔与文禧兄首肯。”李善笑着说:“稚圭真的只考明经科?”
“嗯,不过最近几年只怕难以赴考,进士科难考,贝州多有子弟赴明经。”张文瓘摩拳擦掌,“那明日小弟就去西河郡公那儿听令。”
李善有些心不在焉,只含糊了几声,张文瓘窥探好友神色,突然轻声道:“前日启程之际,听闻燕郡王或会回朝。”
“罗艺?”李善心里一个激灵,自己果然猜中了,此战一时半会儿难以落幕,李客师长在军中,李世民将王君廓塞进北衙禁军,果然是为了罗艺。
用力摩擦着下巴,李善陷入久久的沉默,他曾经向李世民建言,与其让罗艺统兵长期留在陇州,还不如让其回朝,相对来说更好控制一些。
但此刻李善开始琢磨,调罗艺回朝,这是太子李建成的想法,还是裴世钜的想法呢?
如今的局势虽然还很混乱,但李善觉得,自己远在原州也能看出些端倪,裴世钜这位每日入皇城的宰辅看得应该更清楚一些。局势其实已经有了明朗化的迹象,李渊没有做决定并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借口,好的时机。
一方面,总不能在废太子诏书中明晃晃的将事情剖析的一清二楚……朕这个长子真不是人子啊,居然在紧要关头坐视老子、兄弟被围攻。
那丢人就丢大了,在全天下面前丢人,在那些世家门阀面前丢人,还要丢人丢到后世去。
另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身为嫡长子,坐镇东宫八年,自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绝不是李渊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李善还陷入沉思中,张文瓘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心想怀仁兄到底与秦王有没有私下联系呢……知道罗艺回朝后就一直皱眉苦思,如果真的不涉夺嫡事,那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第九百零七章 俘(上)
“快了吧,已经抽调人手了,应该在下雪之前完工。”
山丘上,崔信放眼望去,左侧是一排排的砖窑,大量的红砖被堆砌在空地上,一辆辆转载着红砖的马车向南驶去,那儿如今是一个庞大的工地,蚂蚁一般的人群正在修屋起宅。
李善捡了块红砖掂了掂分量,左手拿着,右手竖着劈下去……结果疼的直咧嘴,惹得一旁的张文瓘偷笑。
王君昊接过红砖,也来了次,这下子红砖被劈断了。
“质量不比青砖,比起庄子那批也差得多。”李善点点头,“但总的来说还不错,性价比高。”
“无需修建城墙、护城河,但外围还是要有壕沟与羊马墙。”
李善回头交代:“羊马墙最后修建,让齐老三留心,不可轻忽。”
“是。”
崔信看着李善一点点的交代各种事务,让他奇怪的是,李善似乎更关注的是各种细节,从伤药、饮食到修建营寨,甚至便溺,而那些所谓的大事,李善并不关心。
崔信在心里想,或许大略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了。
这时候,张士贵登上山丘,手中拿着一卷图纸,“殿下,崔公。”
“武安兄。”李善笑着迎上去,“内里虽未完工,但只需按部就班,外围就要仰仗武安兄了。”
修建营寨的主要负责人是窦轨、温彦博,但李善特地点名,外围的羊马墙、壕沟、瞭望塔以及各种军事设施都由张士贵来主持。
李靖在朔州各处择地仿顾集镇建寨,主要就是张士贵负责的。
展开地图,张士贵详尽的讲解了一番,其中的重点是他在朔州与多位将校合力改进的瓮城。
李善听得连连点头,去年顾集镇一战到山穷水尽之时,很大程度就在于瓮城被攻破后,虽然大量杀伤了突厥人,但再也没有后手,实际上当时唐军已经无能为力了,才会第二日全军出寨,决死冲阵。
“那就拜托武安兄了。”李善笑道:“既掌中军,又要主责外围营事,辛苦武安兄了。”
“分内职责。”
如今数万唐军在百泉县一带构建防线,选了三处修建营地,与百全县城以及附近两个镇子连成一片,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前后错落的防线体系。
李善依旧按照前后左右中五军分置,依旧分别由张仲坚、窦轨、李道玄、钱九陇领兵,其中中军托付给了张士贵。
此外还单设骑兵,以苏定方为首,冯立、薛万彻两人为辅。
与张士贵聊了会儿,李善与崔信回了中军,心里还在想着呢,正好撞上了刚回来的江国公陈叔达。
这几日,崔信基本上都是跟着李善,而陈叔达却不同,他是奉圣命前来劳军,所谓劳军,对象不会是那些基层的士卒,而是军中将校,顶多是下沉到各折冲府的骠骑将军、十六卫中郎将这个级别。
比如侯洪涛、何方、曲四郎都得陈叔达抚慰,崔信揣摩这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是李怀仁亲卫出身的原因。
“世叔,长安可有信了?”
“怀仁勿急。”陈叔达无奈的摆摆手,“武器监那边还好说,但少府……”
“呸!”李善骂道:“当年在代州,少府就作祟,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叔达与崔信抵达的第二日,李善就正式请朝中调拨铠甲、军械,之前折损的重骑兵那么多,需要重新组建,虽然之前阵亡的骑卒留下了部分铠甲、军械,但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武器监在这方面没什么权力,他们也不是如今打制军械、铠甲的主力,少府才是……原因很简单,矿山开采那是少府的权力,只有他们才有大量的铁矿,也有充足的人手、匠人。
前年李善在代州就通过平阳公主沟通,在代州开采铁矿,打制了部分军械与马蹄铁,少府那边很是不满,觉得李善侵吞职权。
至于李善为什么如此大骂少府不当人子,那就另有原因了。
陈叔达笑吟吟道:“怀仁做价太高,也难怪少府不肯。”
“待会儿就去信三姐,不信他们有这胆子!”李善牢骚道:“年初说好的事,居然矢口不认,连三姐的面子都不给!”
崔信冷笑道:“棉甲从未为军所用,售价几乎与一副铁铠相仿,少府如何肯?”
“那也不能回绝铠甲、军械调拨!”李善哼了声,“难道让重骑穿着棉甲冲阵?”
“对了,如今少府监是庐江郡王……似乎与太子友善?”
“少府权柄过重,打制军械、铠甲应该归属武器监!”
“还有管理匠人,收取税赋,监营工程,不仅侵吞武器监,就连将作监、太常寺,甚至民部职权都被侵吞了!”
陈叔达无言以对,少府从某种意义上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在职权上和很多衙门都有重叠之处,这也不仅仅是唐朝独有的。
“还请江国公回朝禀明陛下,臣邯郸李怀仁顿足百泉县,实因军械不足,难以进军。”李善嘴皮子上下翻飞,“记得当年庐江郡王就颇有怨言!”
呃,的确是真的,当年河北道是没有设行台的,洛州总管李瑗是名义上位份最高的,但下博大败之后,李瑗弃洛州逃窜回了长安……没想到转眼间刘黑闼被擒杀,第二年李善因筹谋战事爵封馆陶县公,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李瑗牢骚不断。
这一次崔信听懂了,眼角余光扫了扫陈叔达……李善言语中对太子颇有抱怨,知晓内情的崔信知道,这是对陈叔达的试探。
陈叔达面不改色只笑着劝了几句,心中狐疑不已,不知道李善这几句隐隐指向太子的抱怨是有心还是无意。
李善的确没有猜错,陈叔达是得李渊的暗示后,才与秦王李世民有些来往的……当然了,名义上是因为李世民开始行使尚书令的职责,与门下省自然要互相沟通,而另一位侍中裴世钜却是依附东宫太子的。
“郎君。”
“嗯?”李善偏头示意范十一走近。
“北面来信。”
李善眉头扬了扬,接过信看了几眼,嘴角流露出几丝笑意,随手递给了陈叔达。
“看来突利可汗占了上风。”陈叔达看完笑道:“若非如此,当不敢保证命梁师都放归襄邑王、平原郡公。”
“双方换俘罢了。”李善眼神闪烁,“泾州一战,阿史那·社尔伤了元气,根基动摇……但只怕最终还是此人能压倒突利可汗。”
“何以见得?”
李善幽幽道:“突利没有社尔狠。”
第九百零八章 俘(中)
泾州一战,唐军先后俘虏两千余突厥,其中大半都是断后的王帐兵,被唐军步卒死死困在阵中,最终由阿史那一族出身的史大奈劝降。
当日战事太过惨烈,在陌刀手破阵后,唐军追击迅捷,毫不留情,就算突厥人跪地求饶,也大都冷漠的催马踩踏,战后打扫战场,断胳膊断腿的基本上也都是一刀了结。
剩下的俘虏也大都是窜入两侧密林深山不得已回来投降的,不是谁都能像刘仁轨那样在深山老林中活下来,当日还有一支唐军小队试图入山清缴残敌……结果没进去多远就撞上了一只大虫,那些没回来投降的突厥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突厥俘虏全都留在了泾州……这还是李道玄、温彦博等人一再恳请,李善才没有再次堆垒京观,但也没留情,全送到泾州一处煤矿去挖煤了。
如今在百泉县附近,唐军大营之后的是千余梁军俘虏,都是平凉县一战被俘的,为首的是梁军大将辛獠儿、李正宝,如今带着俘虏转职为火头兵。
“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能吃饱喝足。”
说话的人身材雄壮,此人是李正宝,前隋梁师都任鹰扬郎将,李正宝就是其麾下军头,战场搏杀,屡屡立功。
“邯郸王之名威震草原,可止小儿夜啼,此次吾等没有被割首垒京观,已是大幸了。”身材矮小的辛獠儿苦笑着如此说。
“是啊。”李正宝打了个寒战。
这个名字的分量太重太重了,自去年顾集镇一战之后,大唐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就遍传草原,给突厥人当儿子的他们哪里能不知道。 ↑返回顶部↑
崔信悠悠道:“前隋时为晋王的隋炀帝南下灭陈,王頍自请为先锋,杀入建康,恨陈霸先早死,掘坟鞭尸,挫骨扬灰,合水入腹,以报先父之仇。”
这事儿李善还真不知道,听得直龇牙咧嘴,“这……这这……”
“如此深仇大恨,江国公乃陈国宗室子弟,如何不深恨王珪?”崔信笑道:“若是太子登基,王珪必为宰辅,难道江国公会俯首仇家?”
李善歪着脑袋默算了下,“似乎都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此等大仇,十世犹不忘!”崔信嘿了声,“当日王頍掘坟,将尸骨焚烧为灰,撒入池塘,与千余王僧辨旧部共饮之,天下哄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善神色有些古怪。
王頍闹的大吗?
呃,挺大的,毕竟是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啊!
但似乎与河阴之变的差距还是有点的啊!
这样的仇恨,十世犹不忘,那样的仇恨呢?
二十世吗?
自己在这方面需要格外的注意啊,后世的观念与这个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尔朱义琛到现在还要被封伦找麻烦呢。
李善打定主意了,决不能让自己的身世泄露出去,不然真是要出大事了!
起身离开,李善随便找了个屋子躺下,在心里盘算,目前知晓内情的除了母亲、舅父之外,还有尔朱义琛、朱玮,之前在东山寺的朱四叔也是知情人,不过战死在顾集镇一战。
不过好像母亲并不知道崔信的曾祖亡于河阴之变,毕竟是百年前的事了……嗯,应该是不知情的,否则不会对这门婚事那般热切。
但李善想想觉得未必作准啊,如今的门阀世家都在北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然还没有飞入百姓家,但也都已经凋零,以自己的身份,正妻必出自北地望门……而这些家族,基本上都有族人先辈死在河阴之变。
“怀仁兄。”张文瓘探头进来。
“怎么还不去睡。”李善随口应了声,心想除夕那日,张文瓘、张文禧兄弟在家中度除夕,自己还特地问了母亲,武城张氏据说也有份呢。
张文瓘笑嘻嘻的走近,跪坐在榻上,“真的用小弟打理文书?”
“需世叔与文禧兄首肯。”李善笑着说:“稚圭真的只考明经科?”
“嗯,不过最近几年只怕难以赴考,进士科难考,贝州多有子弟赴明经。”张文瓘摩拳擦掌,“那明日小弟就去西河郡公那儿听令。”
李善有些心不在焉,只含糊了几声,张文瓘窥探好友神色,突然轻声道:“前日启程之际,听闻燕郡王或会回朝。”
“罗艺?”李善心里一个激灵,自己果然猜中了,此战一时半会儿难以落幕,李客师长在军中,李世民将王君廓塞进北衙禁军,果然是为了罗艺。
用力摩擦着下巴,李善陷入久久的沉默,他曾经向李世民建言,与其让罗艺统兵长期留在陇州,还不如让其回朝,相对来说更好控制一些。
但此刻李善开始琢磨,调罗艺回朝,这是太子李建成的想法,还是裴世钜的想法呢?
如今的局势虽然还很混乱,但李善觉得,自己远在原州也能看出些端倪,裴世钜这位每日入皇城的宰辅看得应该更清楚一些。局势其实已经有了明朗化的迹象,李渊没有做决定并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借口,好的时机。
一方面,总不能在废太子诏书中明晃晃的将事情剖析的一清二楚……朕这个长子真不是人子啊,居然在紧要关头坐视老子、兄弟被围攻。
那丢人就丢大了,在全天下面前丢人,在那些世家门阀面前丢人,还要丢人丢到后世去。
另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身为嫡长子,坐镇东宫八年,自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绝不是李渊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李善还陷入沉思中,张文瓘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心想怀仁兄到底与秦王有没有私下联系呢……知道罗艺回朝后就一直皱眉苦思,如果真的不涉夺嫡事,那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第九百零七章 俘(上)
“快了吧,已经抽调人手了,应该在下雪之前完工。”
山丘上,崔信放眼望去,左侧是一排排的砖窑,大量的红砖被堆砌在空地上,一辆辆转载着红砖的马车向南驶去,那儿如今是一个庞大的工地,蚂蚁一般的人群正在修屋起宅。
李善捡了块红砖掂了掂分量,左手拿着,右手竖着劈下去……结果疼的直咧嘴,惹得一旁的张文瓘偷笑。
王君昊接过红砖,也来了次,这下子红砖被劈断了。
“质量不比青砖,比起庄子那批也差得多。”李善点点头,“但总的来说还不错,性价比高。”
“无需修建城墙、护城河,但外围还是要有壕沟与羊马墙。”
李善回头交代:“羊马墙最后修建,让齐老三留心,不可轻忽。”
“是。”
崔信看着李善一点点的交代各种事务,让他奇怪的是,李善似乎更关注的是各种细节,从伤药、饮食到修建营寨,甚至便溺,而那些所谓的大事,李善并不关心。
崔信在心里想,或许大略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了。
这时候,张士贵登上山丘,手中拿着一卷图纸,“殿下,崔公。”
“武安兄。”李善笑着迎上去,“内里虽未完工,但只需按部就班,外围就要仰仗武安兄了。”
修建营寨的主要负责人是窦轨、温彦博,但李善特地点名,外围的羊马墙、壕沟、瞭望塔以及各种军事设施都由张士贵来主持。
李靖在朔州各处择地仿顾集镇建寨,主要就是张士贵负责的。
展开地图,张士贵详尽的讲解了一番,其中的重点是他在朔州与多位将校合力改进的瓮城。
李善听得连连点头,去年顾集镇一战到山穷水尽之时,很大程度就在于瓮城被攻破后,虽然大量杀伤了突厥人,但再也没有后手,实际上当时唐军已经无能为力了,才会第二日全军出寨,决死冲阵。
“那就拜托武安兄了。”李善笑道:“既掌中军,又要主责外围营事,辛苦武安兄了。”
“分内职责。”
如今数万唐军在百泉县一带构建防线,选了三处修建营地,与百全县城以及附近两个镇子连成一片,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前后错落的防线体系。
李善依旧按照前后左右中五军分置,依旧分别由张仲坚、窦轨、李道玄、钱九陇领兵,其中中军托付给了张士贵。
此外还单设骑兵,以苏定方为首,冯立、薛万彻两人为辅。
与张士贵聊了会儿,李善与崔信回了中军,心里还在想着呢,正好撞上了刚回来的江国公陈叔达。
这几日,崔信基本上都是跟着李善,而陈叔达却不同,他是奉圣命前来劳军,所谓劳军,对象不会是那些基层的士卒,而是军中将校,顶多是下沉到各折冲府的骠骑将军、十六卫中郎将这个级别。
比如侯洪涛、何方、曲四郎都得陈叔达抚慰,崔信揣摩这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是李怀仁亲卫出身的原因。
“世叔,长安可有信了?”
“怀仁勿急。”陈叔达无奈的摆摆手,“武器监那边还好说,但少府……”
“呸!”李善骂道:“当年在代州,少府就作祟,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叔达与崔信抵达的第二日,李善就正式请朝中调拨铠甲、军械,之前折损的重骑兵那么多,需要重新组建,虽然之前阵亡的骑卒留下了部分铠甲、军械,但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武器监在这方面没什么权力,他们也不是如今打制军械、铠甲的主力,少府才是……原因很简单,矿山开采那是少府的权力,只有他们才有大量的铁矿,也有充足的人手、匠人。
前年李善在代州就通过平阳公主沟通,在代州开采铁矿,打制了部分军械与马蹄铁,少府那边很是不满,觉得李善侵吞职权。
至于李善为什么如此大骂少府不当人子,那就另有原因了。
陈叔达笑吟吟道:“怀仁做价太高,也难怪少府不肯。”
“待会儿就去信三姐,不信他们有这胆子!”李善牢骚道:“年初说好的事,居然矢口不认,连三姐的面子都不给!”
崔信冷笑道:“棉甲从未为军所用,售价几乎与一副铁铠相仿,少府如何肯?”
“那也不能回绝铠甲、军械调拨!”李善哼了声,“难道让重骑穿着棉甲冲阵?”
“对了,如今少府监是庐江郡王……似乎与太子友善?”
“少府权柄过重,打制军械、铠甲应该归属武器监!”
“还有管理匠人,收取税赋,监营工程,不仅侵吞武器监,就连将作监、太常寺,甚至民部职权都被侵吞了!”
陈叔达无言以对,少府从某种意义上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在职权上和很多衙门都有重叠之处,这也不仅仅是唐朝独有的。
“还请江国公回朝禀明陛下,臣邯郸李怀仁顿足百泉县,实因军械不足,难以进军。”李善嘴皮子上下翻飞,“记得当年庐江郡王就颇有怨言!”
呃,的确是真的,当年河北道是没有设行台的,洛州总管李瑗是名义上位份最高的,但下博大败之后,李瑗弃洛州逃窜回了长安……没想到转眼间刘黑闼被擒杀,第二年李善因筹谋战事爵封馆陶县公,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李瑗牢骚不断。
这一次崔信听懂了,眼角余光扫了扫陈叔达……李善言语中对太子颇有抱怨,知晓内情的崔信知道,这是对陈叔达的试探。
陈叔达面不改色只笑着劝了几句,心中狐疑不已,不知道李善这几句隐隐指向太子的抱怨是有心还是无意。
李善的确没有猜错,陈叔达是得李渊的暗示后,才与秦王李世民有些来往的……当然了,名义上是因为李世民开始行使尚书令的职责,与门下省自然要互相沟通,而另一位侍中裴世钜却是依附东宫太子的。
“郎君。”
“嗯?”李善偏头示意范十一走近。
“北面来信。”
李善眉头扬了扬,接过信看了几眼,嘴角流露出几丝笑意,随手递给了陈叔达。
“看来突利可汗占了上风。”陈叔达看完笑道:“若非如此,当不敢保证命梁师都放归襄邑王、平原郡公。”
“双方换俘罢了。”李善眼神闪烁,“泾州一战,阿史那·社尔伤了元气,根基动摇……但只怕最终还是此人能压倒突利可汗。”
“何以见得?”
李善幽幽道:“突利没有社尔狠。”
第九百零八章 俘(中)
泾州一战,唐军先后俘虏两千余突厥,其中大半都是断后的王帐兵,被唐军步卒死死困在阵中,最终由阿史那一族出身的史大奈劝降。
当日战事太过惨烈,在陌刀手破阵后,唐军追击迅捷,毫不留情,就算突厥人跪地求饶,也大都冷漠的催马踩踏,战后打扫战场,断胳膊断腿的基本上也都是一刀了结。
剩下的俘虏也大都是窜入两侧密林深山不得已回来投降的,不是谁都能像刘仁轨那样在深山老林中活下来,当日还有一支唐军小队试图入山清缴残敌……结果没进去多远就撞上了一只大虫,那些没回来投降的突厥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突厥俘虏全都留在了泾州……这还是李道玄、温彦博等人一再恳请,李善才没有再次堆垒京观,但也没留情,全送到泾州一处煤矿去挖煤了。
如今在百泉县附近,唐军大营之后的是千余梁军俘虏,都是平凉县一战被俘的,为首的是梁军大将辛獠儿、李正宝,如今带着俘虏转职为火头兵。
“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能吃饱喝足。”
说话的人身材雄壮,此人是李正宝,前隋梁师都任鹰扬郎将,李正宝就是其麾下军头,战场搏杀,屡屡立功。
“邯郸王之名威震草原,可止小儿夜啼,此次吾等没有被割首垒京观,已是大幸了。”身材矮小的辛獠儿苦笑着如此说。
“是啊。”李正宝打了个寒战。
这个名字的分量太重太重了,自去年顾集镇一战之后,大唐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就遍传草原,给突厥人当儿子的他们哪里能不知道。 ↑返回顶部↑
“是啊,王僧辨三子均逃离江南,北上后长子王顗早亡,三子王頍卷入前隋汉王杨谅之叛,兵败自刎,王珪即王顗长子,早年丧父,由其二叔王頍抚养成人,情同父子。”
崔信悠悠道:“前隋时为晋王的隋炀帝南下灭陈,王頍自请为先锋,杀入建康,恨陈霸先早死,掘坟鞭尸,挫骨扬灰,合水入腹,以报先父之仇。”
这事儿李善还真不知道,听得直龇牙咧嘴,“这……这这……”
“如此深仇大恨,江国公乃陈国宗室子弟,如何不深恨王珪?”崔信笑道:“若是太子登基,王珪必为宰辅,难道江国公会俯首仇家?”
李善歪着脑袋默算了下,“似乎都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此等大仇,十世犹不忘!”崔信嘿了声,“当日王頍掘坟,将尸骨焚烧为灰,撒入池塘,与千余王僧辨旧部共饮之,天下哄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善神色有些古怪。
王頍闹的大吗?
呃,挺大的,毕竟是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啊!
但似乎与河阴之变的差距还是有点的啊!
这样的仇恨,十世犹不忘,那样的仇恨呢?
二十世吗?
自己在这方面需要格外的注意啊,后世的观念与这个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尔朱义琛到现在还要被封伦找麻烦呢。
李善打定主意了,决不能让自己的身世泄露出去,不然真是要出大事了!
起身离开,李善随便找了个屋子躺下,在心里盘算,目前知晓内情的除了母亲、舅父之外,还有尔朱义琛、朱玮,之前在东山寺的朱四叔也是知情人,不过战死在顾集镇一战。
不过好像母亲并不知道崔信的曾祖亡于河阴之变,毕竟是百年前的事了……嗯,应该是不知情的,否则不会对这门婚事那般热切。
但李善想想觉得未必作准啊,如今的门阀世家都在北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然还没有飞入百姓家,但也都已经凋零,以自己的身份,正妻必出自北地望门……而这些家族,基本上都有族人先辈死在河阴之变。
“怀仁兄。”张文瓘探头进来。
“怎么还不去睡。”李善随口应了声,心想除夕那日,张文瓘、张文禧兄弟在家中度除夕,自己还特地问了母亲,武城张氏据说也有份呢。
张文瓘笑嘻嘻的走近,跪坐在榻上,“真的用小弟打理文书?”
“需世叔与文禧兄首肯。”李善笑着说:“稚圭真的只考明经科?”
“嗯,不过最近几年只怕难以赴考,进士科难考,贝州多有子弟赴明经。”张文瓘摩拳擦掌,“那明日小弟就去西河郡公那儿听令。”
李善有些心不在焉,只含糊了几声,张文瓘窥探好友神色,突然轻声道:“前日启程之际,听闻燕郡王或会回朝。”
“罗艺?”李善心里一个激灵,自己果然猜中了,此战一时半会儿难以落幕,李客师长在军中,李世民将王君廓塞进北衙禁军,果然是为了罗艺。
用力摩擦着下巴,李善陷入久久的沉默,他曾经向李世民建言,与其让罗艺统兵长期留在陇州,还不如让其回朝,相对来说更好控制一些。
但此刻李善开始琢磨,调罗艺回朝,这是太子李建成的想法,还是裴世钜的想法呢?
如今的局势虽然还很混乱,但李善觉得,自己远在原州也能看出些端倪,裴世钜这位每日入皇城的宰辅看得应该更清楚一些。局势其实已经有了明朗化的迹象,李渊没有做决定并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借口,好的时机。
一方面,总不能在废太子诏书中明晃晃的将事情剖析的一清二楚……朕这个长子真不是人子啊,居然在紧要关头坐视老子、兄弟被围攻。
那丢人就丢大了,在全天下面前丢人,在那些世家门阀面前丢人,还要丢人丢到后世去。
另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身为嫡长子,坐镇东宫八年,自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绝不是李渊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李善还陷入沉思中,张文瓘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心想怀仁兄到底与秦王有没有私下联系呢……知道罗艺回朝后就一直皱眉苦思,如果真的不涉夺嫡事,那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第九百零七章 俘(上)
“快了吧,已经抽调人手了,应该在下雪之前完工。”
山丘上,崔信放眼望去,左侧是一排排的砖窑,大量的红砖被堆砌在空地上,一辆辆转载着红砖的马车向南驶去,那儿如今是一个庞大的工地,蚂蚁一般的人群正在修屋起宅。
李善捡了块红砖掂了掂分量,左手拿着,右手竖着劈下去……结果疼的直咧嘴,惹得一旁的张文瓘偷笑。
王君昊接过红砖,也来了次,这下子红砖被劈断了。
“质量不比青砖,比起庄子那批也差得多。”李善点点头,“但总的来说还不错,性价比高。”
“无需修建城墙、护城河,但外围还是要有壕沟与羊马墙。”
李善回头交代:“羊马墙最后修建,让齐老三留心,不可轻忽。”
“是。”
崔信看着李善一点点的交代各种事务,让他奇怪的是,李善似乎更关注的是各种细节,从伤药、饮食到修建营寨,甚至便溺,而那些所谓的大事,李善并不关心。
崔信在心里想,或许大略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了。
这时候,张士贵登上山丘,手中拿着一卷图纸,“殿下,崔公。”
“武安兄。”李善笑着迎上去,“内里虽未完工,但只需按部就班,外围就要仰仗武安兄了。”
修建营寨的主要负责人是窦轨、温彦博,但李善特地点名,外围的羊马墙、壕沟、瞭望塔以及各种军事设施都由张士贵来主持。
李靖在朔州各处择地仿顾集镇建寨,主要就是张士贵负责的。
展开地图,张士贵详尽的讲解了一番,其中的重点是他在朔州与多位将校合力改进的瓮城。
李善听得连连点头,去年顾集镇一战到山穷水尽之时,很大程度就在于瓮城被攻破后,虽然大量杀伤了突厥人,但再也没有后手,实际上当时唐军已经无能为力了,才会第二日全军出寨,决死冲阵。
“那就拜托武安兄了。”李善笑道:“既掌中军,又要主责外围营事,辛苦武安兄了。”
“分内职责。”
如今数万唐军在百泉县一带构建防线,选了三处修建营地,与百全县城以及附近两个镇子连成一片,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前后错落的防线体系。
李善依旧按照前后左右中五军分置,依旧分别由张仲坚、窦轨、李道玄、钱九陇领兵,其中中军托付给了张士贵。
此外还单设骑兵,以苏定方为首,冯立、薛万彻两人为辅。
与张士贵聊了会儿,李善与崔信回了中军,心里还在想着呢,正好撞上了刚回来的江国公陈叔达。
这几日,崔信基本上都是跟着李善,而陈叔达却不同,他是奉圣命前来劳军,所谓劳军,对象不会是那些基层的士卒,而是军中将校,顶多是下沉到各折冲府的骠骑将军、十六卫中郎将这个级别。
比如侯洪涛、何方、曲四郎都得陈叔达抚慰,崔信揣摩这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是李怀仁亲卫出身的原因。
“世叔,长安可有信了?”
“怀仁勿急。”陈叔达无奈的摆摆手,“武器监那边还好说,但少府……”
“呸!”李善骂道:“当年在代州,少府就作祟,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叔达与崔信抵达的第二日,李善就正式请朝中调拨铠甲、军械,之前折损的重骑兵那么多,需要重新组建,虽然之前阵亡的骑卒留下了部分铠甲、军械,但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武器监在这方面没什么权力,他们也不是如今打制军械、铠甲的主力,少府才是……原因很简单,矿山开采那是少府的权力,只有他们才有大量的铁矿,也有充足的人手、匠人。
前年李善在代州就通过平阳公主沟通,在代州开采铁矿,打制了部分军械与马蹄铁,少府那边很是不满,觉得李善侵吞职权。
至于李善为什么如此大骂少府不当人子,那就另有原因了。
陈叔达笑吟吟道:“怀仁做价太高,也难怪少府不肯。”
“待会儿就去信三姐,不信他们有这胆子!”李善牢骚道:“年初说好的事,居然矢口不认,连三姐的面子都不给!”
崔信冷笑道:“棉甲从未为军所用,售价几乎与一副铁铠相仿,少府如何肯?”
“那也不能回绝铠甲、军械调拨!”李善哼了声,“难道让重骑穿着棉甲冲阵?”
“对了,如今少府监是庐江郡王……似乎与太子友善?”
“少府权柄过重,打制军械、铠甲应该归属武器监!”
“还有管理匠人,收取税赋,监营工程,不仅侵吞武器监,就连将作监、太常寺,甚至民部职权都被侵吞了!”
陈叔达无言以对,少府从某种意义上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在职权上和很多衙门都有重叠之处,这也不仅仅是唐朝独有的。
“还请江国公回朝禀明陛下,臣邯郸李怀仁顿足百泉县,实因军械不足,难以进军。”李善嘴皮子上下翻飞,“记得当年庐江郡王就颇有怨言!”
呃,的确是真的,当年河北道是没有设行台的,洛州总管李瑗是名义上位份最高的,但下博大败之后,李瑗弃洛州逃窜回了长安……没想到转眼间刘黑闼被擒杀,第二年李善因筹谋战事爵封馆陶县公,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李瑗牢骚不断。
这一次崔信听懂了,眼角余光扫了扫陈叔达……李善言语中对太子颇有抱怨,知晓内情的崔信知道,这是对陈叔达的试探。
陈叔达面不改色只笑着劝了几句,心中狐疑不已,不知道李善这几句隐隐指向太子的抱怨是有心还是无意。
李善的确没有猜错,陈叔达是得李渊的暗示后,才与秦王李世民有些来往的……当然了,名义上是因为李世民开始行使尚书令的职责,与门下省自然要互相沟通,而另一位侍中裴世钜却是依附东宫太子的。
“郎君。”
“嗯?”李善偏头示意范十一走近。
“北面来信。”
李善眉头扬了扬,接过信看了几眼,嘴角流露出几丝笑意,随手递给了陈叔达。
“看来突利可汗占了上风。”陈叔达看完笑道:“若非如此,当不敢保证命梁师都放归襄邑王、平原郡公。”
“双方换俘罢了。”李善眼神闪烁,“泾州一战,阿史那·社尔伤了元气,根基动摇……但只怕最终还是此人能压倒突利可汗。”
“何以见得?”
李善幽幽道:“突利没有社尔狠。”
第九百零八章 俘(中)
泾州一战,唐军先后俘虏两千余突厥,其中大半都是断后的王帐兵,被唐军步卒死死困在阵中,最终由阿史那一族出身的史大奈劝降。
当日战事太过惨烈,在陌刀手破阵后,唐军追击迅捷,毫不留情,就算突厥人跪地求饶,也大都冷漠的催马踩踏,战后打扫战场,断胳膊断腿的基本上也都是一刀了结。
剩下的俘虏也大都是窜入两侧密林深山不得已回来投降的,不是谁都能像刘仁轨那样在深山老林中活下来,当日还有一支唐军小队试图入山清缴残敌……结果没进去多远就撞上了一只大虫,那些没回来投降的突厥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突厥俘虏全都留在了泾州……这还是李道玄、温彦博等人一再恳请,李善才没有再次堆垒京观,但也没留情,全送到泾州一处煤矿去挖煤了。
如今在百泉县附近,唐军大营之后的是千余梁军俘虏,都是平凉县一战被俘的,为首的是梁军大将辛獠儿、李正宝,如今带着俘虏转职为火头兵。
“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能吃饱喝足。”
说话的人身材雄壮,此人是李正宝,前隋梁师都任鹰扬郎将,李正宝就是其麾下军头,战场搏杀,屡屡立功。
“邯郸王之名威震草原,可止小儿夜啼,此次吾等没有被割首垒京观,已是大幸了。”身材矮小的辛獠儿苦笑着如此说。
“是啊。”李正宝打了个寒战。
这个名字的分量太重太重了,自去年顾集镇一战之后,大唐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就遍传草原,给突厥人当儿子的他们哪里能不知道。
崔信悠悠道:“前隋时为晋王的隋炀帝南下灭陈,王頍自请为先锋,杀入建康,恨陈霸先早死,掘坟鞭尸,挫骨扬灰,合水入腹,以报先父之仇。”
这事儿李善还真不知道,听得直龇牙咧嘴,“这……这这……”
“如此深仇大恨,江国公乃陈国宗室子弟,如何不深恨王珪?”崔信笑道:“若是太子登基,王珪必为宰辅,难道江国公会俯首仇家?”
李善歪着脑袋默算了下,“似乎都是数十年前的事了……”
“此等大仇,十世犹不忘!”崔信嘿了声,“当日王頍掘坟,将尸骨焚烧为灰,撒入池塘,与千余王僧辨旧部共饮之,天下哄然。”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李善神色有些古怪。
王頍闹的大吗?
呃,挺大的,毕竟是南陈开国君主陈霸先啊!
但似乎与河阴之变的差距还是有点的啊!
这样的仇恨,十世犹不忘,那样的仇恨呢?
二十世吗?
自己在这方面需要格外的注意啊,后世的观念与这个时代是完全不同的,尔朱义琛到现在还要被封伦找麻烦呢。
李善打定主意了,决不能让自己的身世泄露出去,不然真是要出大事了!
起身离开,李善随便找了个屋子躺下,在心里盘算,目前知晓内情的除了母亲、舅父之外,还有尔朱义琛、朱玮,之前在东山寺的朱四叔也是知情人,不过战死在顾集镇一战。
不过好像母亲并不知道崔信的曾祖亡于河阴之变,毕竟是百年前的事了……嗯,应该是不知情的,否则不会对这门婚事那般热切。
但李善想想觉得未必作准啊,如今的门阀世家都在北地,琅琊王氏、陈郡谢氏虽然还没有飞入百姓家,但也都已经凋零,以自己的身份,正妻必出自北地望门……而这些家族,基本上都有族人先辈死在河阴之变。
“怀仁兄。”张文瓘探头进来。
“怎么还不去睡。”李善随口应了声,心想除夕那日,张文瓘、张文禧兄弟在家中度除夕,自己还特地问了母亲,武城张氏据说也有份呢。
张文瓘笑嘻嘻的走近,跪坐在榻上,“真的用小弟打理文书?”
“需世叔与文禧兄首肯。”李善笑着说:“稚圭真的只考明经科?”
“嗯,不过最近几年只怕难以赴考,进士科难考,贝州多有子弟赴明经。”张文瓘摩拳擦掌,“那明日小弟就去西河郡公那儿听令。”
李善有些心不在焉,只含糊了几声,张文瓘窥探好友神色,突然轻声道:“前日启程之际,听闻燕郡王或会回朝。”
“罗艺?”李善心里一个激灵,自己果然猜中了,此战一时半会儿难以落幕,李客师长在军中,李世民将王君廓塞进北衙禁军,果然是为了罗艺。
用力摩擦着下巴,李善陷入久久的沉默,他曾经向李世民建言,与其让罗艺统兵长期留在陇州,还不如让其回朝,相对来说更好控制一些。
但此刻李善开始琢磨,调罗艺回朝,这是太子李建成的想法,还是裴世钜的想法呢?
如今的局势虽然还很混乱,但李善觉得,自己远在原州也能看出些端倪,裴世钜这位每日入皇城的宰辅看得应该更清楚一些。局势其实已经有了明朗化的迹象,李渊没有做决定并不是因为犹豫,而是在于选择一个好的借口,好的时机。
一方面,总不能在废太子诏书中明晃晃的将事情剖析的一清二楚……朕这个长子真不是人子啊,居然在紧要关头坐视老子、兄弟被围攻。
那丢人就丢大了,在全天下面前丢人,在那些世家门阀面前丢人,还要丢人丢到后世去。
另一方面,太子李建成身为嫡长子,坐镇东宫八年,自身的势力也不容小觑,绝不是李渊随随便便就能搞定的。
李善还陷入沉思中,张文瓘小心翼翼的打量着,心想怀仁兄到底与秦王有没有私下联系呢……知道罗艺回朝后就一直皱眉苦思,如果真的不涉夺嫡事,那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第九百零七章 俘(上)
“快了吧,已经抽调人手了,应该在下雪之前完工。”
山丘上,崔信放眼望去,左侧是一排排的砖窑,大量的红砖被堆砌在空地上,一辆辆转载着红砖的马车向南驶去,那儿如今是一个庞大的工地,蚂蚁一般的人群正在修屋起宅。
李善捡了块红砖掂了掂分量,左手拿着,右手竖着劈下去……结果疼的直咧嘴,惹得一旁的张文瓘偷笑。
王君昊接过红砖,也来了次,这下子红砖被劈断了。
“质量不比青砖,比起庄子那批也差得多。”李善点点头,“但总的来说还不错,性价比高。”
“无需修建城墙、护城河,但外围还是要有壕沟与羊马墙。”
李善回头交代:“羊马墙最后修建,让齐老三留心,不可轻忽。”
“是。”
崔信看着李善一点点的交代各种事务,让他奇怪的是,李善似乎更关注的是各种细节,从伤药、饮食到修建营寨,甚至便溺,而那些所谓的大事,李善并不关心。
崔信在心里想,或许大略已经尽在掌握之中了。
这时候,张士贵登上山丘,手中拿着一卷图纸,“殿下,崔公。”
“武安兄。”李善笑着迎上去,“内里虽未完工,但只需按部就班,外围就要仰仗武安兄了。”
修建营寨的主要负责人是窦轨、温彦博,但李善特地点名,外围的羊马墙、壕沟、瞭望塔以及各种军事设施都由张士贵来主持。
李靖在朔州各处择地仿顾集镇建寨,主要就是张士贵负责的。
展开地图,张士贵详尽的讲解了一番,其中的重点是他在朔州与多位将校合力改进的瓮城。
李善听得连连点头,去年顾集镇一战到山穷水尽之时,很大程度就在于瓮城被攻破后,虽然大量杀伤了突厥人,但再也没有后手,实际上当时唐军已经无能为力了,才会第二日全军出寨,决死冲阵。
“那就拜托武安兄了。”李善笑道:“既掌中军,又要主责外围营事,辛苦武安兄了。”
“分内职责。”
如今数万唐军在百泉县一带构建防线,选了三处修建营地,与百全县城以及附近两个镇子连成一片,构成了一个规模不小,前后错落的防线体系。
李善依旧按照前后左右中五军分置,依旧分别由张仲坚、窦轨、李道玄、钱九陇领兵,其中中军托付给了张士贵。
此外还单设骑兵,以苏定方为首,冯立、薛万彻两人为辅。
与张士贵聊了会儿,李善与崔信回了中军,心里还在想着呢,正好撞上了刚回来的江国公陈叔达。
这几日,崔信基本上都是跟着李善,而陈叔达却不同,他是奉圣命前来劳军,所谓劳军,对象不会是那些基层的士卒,而是军中将校,顶多是下沉到各折冲府的骠骑将军、十六卫中郎将这个级别。
比如侯洪涛、何方、曲四郎都得陈叔达抚慰,崔信揣摩这可能还是因为他们是李怀仁亲卫出身的原因。
“世叔,长安可有信了?”
“怀仁勿急。”陈叔达无奈的摆摆手,“武器监那边还好说,但少府……”
“呸!”李善骂道:“当年在代州,少府就作祟,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陈叔达与崔信抵达的第二日,李善就正式请朝中调拨铠甲、军械,之前折损的重骑兵那么多,需要重新组建,虽然之前阵亡的骑卒留下了部分铠甲、军械,但显然是不够的。
其实武器监在这方面没什么权力,他们也不是如今打制军械、铠甲的主力,少府才是……原因很简单,矿山开采那是少府的权力,只有他们才有大量的铁矿,也有充足的人手、匠人。
前年李善在代州就通过平阳公主沟通,在代州开采铁矿,打制了部分军械与马蹄铁,少府那边很是不满,觉得李善侵吞职权。
至于李善为什么如此大骂少府不当人子,那就另有原因了。
陈叔达笑吟吟道:“怀仁做价太高,也难怪少府不肯。”
“待会儿就去信三姐,不信他们有这胆子!”李善牢骚道:“年初说好的事,居然矢口不认,连三姐的面子都不给!”
崔信冷笑道:“棉甲从未为军所用,售价几乎与一副铁铠相仿,少府如何肯?”
“那也不能回绝铠甲、军械调拨!”李善哼了声,“难道让重骑穿着棉甲冲阵?”
“对了,如今少府监是庐江郡王……似乎与太子友善?”
“少府权柄过重,打制军械、铠甲应该归属武器监!”
“还有管理匠人,收取税赋,监营工程,不仅侵吞武器监,就连将作监、太常寺,甚至民部职权都被侵吞了!”
陈叔达无言以对,少府从某种意义上是专门为皇室服务的,在职权上和很多衙门都有重叠之处,这也不仅仅是唐朝独有的。
“还请江国公回朝禀明陛下,臣邯郸李怀仁顿足百泉县,实因军械不足,难以进军。”李善嘴皮子上下翻飞,“记得当年庐江郡王就颇有怨言!”
呃,的确是真的,当年河北道是没有设行台的,洛州总管李瑗是名义上位份最高的,但下博大败之后,李瑗弃洛州逃窜回了长安……没想到转眼间刘黑闼被擒杀,第二年李善因筹谋战事爵封馆陶县公,对比太过鲜明,以至于李瑗牢骚不断。
这一次崔信听懂了,眼角余光扫了扫陈叔达……李善言语中对太子颇有抱怨,知晓内情的崔信知道,这是对陈叔达的试探。
陈叔达面不改色只笑着劝了几句,心中狐疑不已,不知道李善这几句隐隐指向太子的抱怨是有心还是无意。
李善的确没有猜错,陈叔达是得李渊的暗示后,才与秦王李世民有些来往的……当然了,名义上是因为李世民开始行使尚书令的职责,与门下省自然要互相沟通,而另一位侍中裴世钜却是依附东宫太子的。
“郎君。”
“嗯?”李善偏头示意范十一走近。
“北面来信。”
李善眉头扬了扬,接过信看了几眼,嘴角流露出几丝笑意,随手递给了陈叔达。
“看来突利可汗占了上风。”陈叔达看完笑道:“若非如此,当不敢保证命梁师都放归襄邑王、平原郡公。”
“双方换俘罢了。”李善眼神闪烁,“泾州一战,阿史那·社尔伤了元气,根基动摇……但只怕最终还是此人能压倒突利可汗。”
“何以见得?”
李善幽幽道:“突利没有社尔狠。”
第九百零八章 俘(中)
泾州一战,唐军先后俘虏两千余突厥,其中大半都是断后的王帐兵,被唐军步卒死死困在阵中,最终由阿史那一族出身的史大奈劝降。
当日战事太过惨烈,在陌刀手破阵后,唐军追击迅捷,毫不留情,就算突厥人跪地求饶,也大都冷漠的催马踩踏,战后打扫战场,断胳膊断腿的基本上也都是一刀了结。
剩下的俘虏也大都是窜入两侧密林深山不得已回来投降的,不是谁都能像刘仁轨那样在深山老林中活下来,当日还有一支唐军小队试图入山清缴残敌……结果没进去多远就撞上了一只大虫,那些没回来投降的突厥人的下场,可想而知。
突厥俘虏全都留在了泾州……这还是李道玄、温彦博等人一再恳请,李善才没有再次堆垒京观,但也没留情,全送到泾州一处煤矿去挖煤了。
如今在百泉县附近,唐军大营之后的是千余梁军俘虏,都是平凉县一战被俘的,为首的是梁军大将辛獠儿、李正宝,如今带着俘虏转职为火头兵。
“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能吃饱喝足。”
说话的人身材雄壮,此人是李正宝,前隋梁师都任鹰扬郎将,李正宝就是其麾下军头,战场搏杀,屡屡立功。
“邯郸王之名威震草原,可止小儿夜啼,此次吾等没有被割首垒京观,已是大幸了。”身材矮小的辛獠儿苦笑着如此说。
“是啊。”李正宝打了个寒战。
这个名字的分量太重太重了,自去年顾集镇一战之后,大唐邯郸王李怀仁这个名字就遍传草原,给突厥人当儿子的他们哪里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