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节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夜间
“吃点吧。”
“嗯。”
也不管地上都是血泊,刘仁轨一屁股坐下来,接过两个饼子大口啃着,嘴里还在支支吾吾的说:“明天你留在后头。”
“凭什么?!”身材魁梧的大汉双目圆瞪。
“你今天已经斩了六个突厥兵了,也够本了。”刘仁轨没好气的瞪了眼,“代地勇士本就没留下来多少人,胡老三丢了个胳膊,刚刚去看过,没抗住。”
“死了?”大汉呆了呆,片刻后才说:“记得乐寿县公还想带他回长安,可惜他不肯。”
所谓的乐寿县公指的是李善的亲卫统领王君昊,这大汉是孙大郎,与胡老三都是去年张士贵、薛万彻从河东带来的代州军的士卒,人数也不过就数百。
除夕夜雪夜下萧关,李善挑选的八百勇士,就是以自己的亲卫、段德操的延州兵为主,然后从代州士卒中挑选了一些。
孙大郎与胡老三、刘仁轨都是破萧关的勇士,战后留在了灵州军中,刘仁轨去年本就连连立功,特别是在灵州一战中功勋不小,战后晋为骠骑将军,孙大郎、胡老三都是军中小校。
类似这样的基层将校数量不少,他们也是李善回京后,苏定方、张仲坚能掌控灵州军的根本,换句话说,他们都能归属在魏嗣王一派。
安静了片刻后,孙大郎摇摇头,“还是留在前面,也就左胳膊被拉出了个口子,不能用弓,还是能使刀的。”
“三万大军,就你有能耐?!”一个粗豪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阚陵一巴掌拍在孙大郎的后脑勺上,“记得当年在雁门,你两条腿都在发抖,怕是被吓尿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哄笑声,涨红了脸的孙大郎怒气冲冲的嚷嚷,“谁发抖了,谁发抖了!”
孙大郎也是代县势族子弟,李善亲卫出身,当年李高迁弃军逃窜,突厥一路追杀至雁门关,阚陵、王君昊奉命出击,险之又险的力阻突厥前锋,大量逃兵得以生还,当时孙大郎就在阚陵的麾下听令。
一片闹哄哄声中,阚陵身后的亲卫拎着木桶过来,长长的勺子从桶中舀出黏糊糊的肉羹,士卒们喜笑颜开的一一接过,这个时代底层的士卒,很少有吃肉的机会。
刘仁轨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入军年许,而且大都在底层厮杀,早没了世家风范,接过一碗想都不想就几口喝掉,一旁的孙大郎却在嘀嘀咕咕。
“有肉吃,还有什么埋怨的?”
这都是今日战中被射杀的突厥战马,唐军是不可能为之疗伤的,也没有多余的粮草,自然是斩杀了直接煮成肉羹分给士卒,不过味道差强人意。
孙大郎叹了口气,“当年随阿郎在顾集镇,最后只有肉羹,实在是吃腻味了。”
“甚么?”刘仁轨大为惊讶,“你居然在顾集镇内!”
“可惜当时腿折了,不然肯定要跟着阿郎冲阵,说不得也能捞个骠骑将军做做呢!”
刘仁轨笑骂了几句,但也知道孙大郎还真不是胡说八道,当年顾集镇幸存下来的……大都如今在代州军内任职,出任骠骑将军、郎将的也不是一两个。
“可惜此次魏嗣王殿下不在,否则此番大胜突厥后,必有名作。”刘仁轨笑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后方有人大笑,“说不得又要赠予阿史那·社尔呢!”
随着笑声,段志玄、侯洪涛带着十几个亲卫漫步走来。
众人纷纷大笑,刘仁轨因为随李善雪夜下萧关后被视为李善一脉,所以麾下多有李善的旧部,都知道当年李善在雁门大捷后以此诗赠予现在的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必能名留青史。”段志玄嘿然笑道:“能得魏嗣王赠诗的,天下也就三两人而已,此等名作,必能流传后世。”
侯洪涛板着手指头,“魏嗣王妃是一个,阿史那·社尔是一个,呃,当年进士榜的同年也算吧。”
段志玄遥望远方的黑夜,“此战败突厥后,当请魏嗣王以诗相贺。”
总的来说,承当了最重压力的东面防线中,唐军上下的气氛保持着既紧绷又轻松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与李善有关。
原因也很简单,东面防线的压力最重,所以张仲坚将最信任的一部放在了这儿……说白了,这儿大都是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面防线,整个鸣沙大营中,得张仲坚托付重任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李善的旧部,史大奈、段志玄、侯洪涛、何方、阚陵无不是李善的旧部甚至亲信。
所以,距离鸣沙大营二十多里外,黄河边的一座小城,驻扎的是一支七八千人的唐军,率兵的将领是侯君集、郭孝恪、冯立、何流。
这四个人中,侯君集与李善虽然有些瓜葛,但少有来往,郭孝恪与李善是有私怨的,冯立虽然是李善的旧部,但前者是东宫的心腹将领,在如今秦王随时都可能入主东宫的时候,张仲坚明显是刻意排斥。
同样是经历了初战,中宁承受的压力要比鸣沙大营轻得多,毕竟是有不矮的城墙为障碍,突厥骑兵不肯蚁附登城,总不能骑着马飞上城墙吧。
在城墙下丢下了近百尸体后,突厥就撤兵了,郭孝恪面色阴沉的遥望东北方向,心里忿忿不平,在他看来,这是张仲坚排除异己。
“真的不给殿下去信?”
面对郭孝恪第三次的询问,侯君集摇摇头,“没有必要,就算去信殿下又能如何?”
不等郭孝恪回答,侯君集迅速道:“张武安守御原州,除非是突厥大败,否则绝不可能出兵。”
“某是指张仲坚那厮……”
“更不可能。”侯君集再次摇头,“张仲坚乃是魏嗣王亲信……”
顿了顿,侯君集补充道:“不是谁都如魏嗣王那般,如今已然开战,军心一乱,大败之下,你我也难以幸免。”
郭孝恪的心思,侯君集心里一清二楚,这货是想仿造当年李怀仁夺军,抢了灵州军的指挥权……张仲坚无能无谋无胆,灵州军危在旦夕,如果有李世民的支持,秦王一脉抢占指挥权,并非不可能。
但侯君集不肯,也不敢,玩这种手段也不能在这时候,一个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更何况,一方面,侯君集很清楚,郭孝恪的愤怒不在于张仲坚的引军后撤,而是导致了郭孝恪收敛的大量珍宝财物遗失在了灵武县。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在贞观年间大放异彩的名将,侯君集在短暂的愤怒之后,敏锐的察觉到张仲坚在鸣沙驻军的种种优势。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血战
九月二十日,突厥攻打鸣沙大营的第三日。
极为疲惫的刘仁轨靠在箭楼的木柱子上歇息,一旁的士卒正在替其裹伤,刚才那次交锋,刘仁轨险些被一柄长刀从后脑勺砍下去,好悬身侧同僚一脚将其踹出去,但背脊也被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三日鏖战,虽然突厥人的攻击力度一日比一日弱,但让张仲坚等唐军将领意外的是,突厥人眷恋不去,拼命攻打鸣沙大营。
第一道羊马墙已经被突厥人不计代价的摧毁了,羊马墙后面是壕沟,壕沟的一侧是一面不高的矮墙,如今唐军士卒依托矮墙与突厥人对峙。
矮墙后方就是唐军的大营了,栅栏后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量如拒马、鹿角的军械,专门用以阻碍突厥骑兵可能的突袭。
远处的略高的山丘上,遥望战局的张仲坚并不畏惧,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意外,都布可汗虽然坐拥十万大军,呃,三日鏖战受损不小,现在应该在九万左右,但想攻破不缺军械,不缺粮草,而且士气并不低落的鸣沙大营,近乎是不可能的。
填平了壕沟还有矮墙,推倒了矮墙还有栅栏,拆毁了栅栏还有大量的拒马,缺少盾牌的突厥骑兵要在密集的箭雨覆盖下完成这一切,然后再面对养精蓄锐已久,依托拒马、鹿角的唐军精锐,都布可汗如果真的这么继续下去,张仲坚甚至有把握完成一场大胜。
第一日唐军伤亡近三千,但第二日就迅速下降到一千多一些,第三日只有几百人,突厥的攻击次数没有降低,但力度一日比一日低,这也是张仲坚疑惑的地方……都布可汗为什么非要攻克鸣沙大营。
突厥攻打鸣沙大营,这不出乎张仲坚的预料,但这样的猛攻,却让他非常意外。
的确,唐军主力卡在了鸣沙,导致突厥虽然占据了大半个灵州,但却始终不敢放松,但只要盯住了鸣沙大营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大力攻打呢?
就算突厥摧毁了鸣沙大营,两年内第三次击溃灵州军,纵横灵州、会州两地,但也很难攻破原州,进入关内道的腹地。
如今的原州刺史可是文武双全堪称名将的张士贵,上任这一年多来,修筑关卡,训练士卒,兵力充足,粮草无虞,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
而且这两年,灵州、会州数次遭到了突厥、梁师都的洗劫,实在是没太多的东西让突厥人抢了。
总而言之,付出的代价与可能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得不让张仲坚心生疑窦,所以,唐俭心情轻松,而张仲坚紧缩眉头。
“来了。”
听到唐俭的提醒,张仲坚凝神细看箭楼上挥舞的旗帜。
箭楼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弓箭手居高临下,而是观望战局,迅速将敌军的动向通过旗帜传到指挥官那边。
片刻后,张仲坚轻笑道:“看来阿史那·社尔也撑不住了,来的是王帐兵。”
突厥人全民为兵,但作为这么庞大的汗国,突厥人自然也是有常备兵的,而且与寻常牧民不同,他们身上至少披着皮甲,手中拿着的是铁矛、铁枪,就攻坚的战斗力而言比寻常的突厥骑兵要强出不止一筹。
“王帐兵又如何!”张仲坚哼了声,“第三处的口子放开,放他们进来。”
失去了羊马墙的庇护,对唐军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出骑兵的出击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因为羊马墙是留有不少供骑兵出击的口子的,但矮墙、壕沟与已经立了栅栏的营地不可能留出太多的口子,否则会成为突厥的攻击重点。
但即使如此,这些口子也是突厥骑兵攻击的重点区域,即使唐军在这儿布下了重兵,突厥骑兵还是要攻打这儿,甚至不惜让王帐兵上阵。
张仲坚冷笑道:“让阚陵做好准备。”
突厥阿史那王族的王帐兵非大战不出,与大唐交战的几年内,只有两次正式参战,一次是在顾集镇,另一次是在泾州。
前一次被李善、张宝相杀得落荒而逃,还能说是运气不佳,谁让李善神射呢,但后一次,却是正面交锋,被在北地初次展现锋芒的陌刀手杀得丧魂落魄。
凝神细看后方的旗帜挥舞,用力拍了拍柱子,刘仁轨高声叱喝,让身边的士卒召集人手,将附近三个残缺小队的士卒集合起来。
突厥数日猛攻,兵力占有优势,而且又因为骑兵的迅速游走时不时转向试探南北两面的防线,所以张仲坚不敢抽调兵力,而且也另有安排,所以不得不从后方抽调备用军补上,不过还是以原先的将领领兵。
拉开序幕的自然是箭雨,不过这一次刘仁轨迅速察觉到了不同,唐军的军械充足,又因为是步弓,射程远,先行两拨箭雨覆盖,但被射落的骑兵并不多。
“居然有铠甲。”刘仁轨打了个激灵,“是王帐兵……小心,都别露头!”
刘仁轨放声大喊,但来不及了,驰近的突厥骑兵弯弓搭箭,这一次不是以箭雨覆盖,而是精准打击……一个胆大的唐卒站在矮墙边,用盾牌遮盖面部,试探着观望战局,结果一支羽箭精准的射中了他的肩膀,将他带得往后飞起。
“放箭,放箭!”刘仁轨紧张的看着后面挥舞的旗帜,心中略为一松,他负责正面防守压力最大的一段区域,如果被突破,就算被驱逐,也必然伤亡惨重。
后方旗帜挥舞,提醒刘仁轨,突厥已然分兵,大部向着第三处通道口子杀去,正面攻来的大概是……刘仁轨抬头看了眼箭楼,应该在五百左右。
高声怒吼一声,刘仁轨翻身而起,左手举着盾牌,右手持长矛,左右两侧数百手持长矛的士卒直起身子向前戳刺。
其他地方刘仁轨不清楚,但自己负责的这一段壕沟已经差不多被填平了,填平壕沟的是突厥人的尸首以及被射杀的战马,这让突厥人能径直杀到矮墙。
陡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头上都快成秃子的大汉,两侧还都有同僚。刘仁轨右手长矛直刺却被对方闪过,正要横扫,背脊的疼痛让他闷哼一声,动作一缓,大汉正要扑上来,胸膛处突然多了一支羽箭。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血战(续)
关键时刻救命亦杀敌的一箭让刘仁轨精神一震,他不再去管背脊的疼痛,长矛往回缩,握住矛身的中段,变为短矛,仗着盾牌遮挡住左侧,硬生生挨了右侧突厥人的一刀,矛尖只管往对方面门上招呼。
凄厉的惨叫声响起,一瞬间的工夫,那个突厥人脸上血肉横飞,两个大口子让他失去所有的战斗力,刘仁轨随后矮下身子,长矛横扫,击在左侧突厥人的腰侧,一旁的唐卒乘机一枪戳入对方的腹部。
惨烈的厮杀在并不宽阔的战线上的每一个地方爆发,突厥兵如野兽一般的越过壕沟迎面扑来,依仗矮墙而守的唐卒拼命的向前戳刺,时而将敌兵刺翻,时而失手甚至被对方拉着长矛拖出矮墙。
这是第一日初战之后,突厥最为凶猛的一次进攻,刘仁轨身上已经满是血,已经不在第一线了,而是警惕的站在略为靠后的地方作为预备队,一旦哪个地方出现危机,就立即补上去。
一个突厥兵刚刚跳上矮墙,一支如毒龙一般的长矛刁钻的刺向他的下阴处,逼得的只能仰面而倒,刘仁轨刚松了口气,视线一扫,外围又有突厥骑兵来回疾驰拉弓放箭。
“放箭,放箭!”刘仁轨高声呼和,这些突厥王帐兵几乎个个都是神射手,不用箭雨覆盖将他们驱逐,交战的唐卒很难撑得住。
话刚刚吼出来,刘仁轨就条件反射的举起盾牌一挡,果然听见了一声钝响,十几支羽箭破空而来,几乎将刘仁轨身边一扫而空。
眼角余光扫见孙大郎肩部插着一支羽箭,却咬着牙还不肯放开手中的长矛,甚至对着自己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刘仁轨双目通红,抬头看向上面的箭楼……却只看见了一具半悬空的尸首。
刚才救了自己的那一箭是从上方射来的,自然是箭楼的士卒,刘仁轨还指望对方放箭拖一拖突厥的猛攻,没想到已经被射杀。
扑来的十几个突厥兵发一声喊,狂扑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唐将是这一段战线的指挥官,只要杀了他,就能攻破这道矮墙,然后再侧击…… ↑返回顶部↑
“吃点吧。”
“嗯。”
也不管地上都是血泊,刘仁轨一屁股坐下来,接过两个饼子大口啃着,嘴里还在支支吾吾的说:“明天你留在后头。”
“凭什么?!”身材魁梧的大汉双目圆瞪。
“你今天已经斩了六个突厥兵了,也够本了。”刘仁轨没好气的瞪了眼,“代地勇士本就没留下来多少人,胡老三丢了个胳膊,刚刚去看过,没抗住。”
“死了?”大汉呆了呆,片刻后才说:“记得乐寿县公还想带他回长安,可惜他不肯。”
所谓的乐寿县公指的是李善的亲卫统领王君昊,这大汉是孙大郎,与胡老三都是去年张士贵、薛万彻从河东带来的代州军的士卒,人数也不过就数百。
除夕夜雪夜下萧关,李善挑选的八百勇士,就是以自己的亲卫、段德操的延州兵为主,然后从代州士卒中挑选了一些。
孙大郎与胡老三、刘仁轨都是破萧关的勇士,战后留在了灵州军中,刘仁轨去年本就连连立功,特别是在灵州一战中功勋不小,战后晋为骠骑将军,孙大郎、胡老三都是军中小校。
类似这样的基层将校数量不少,他们也是李善回京后,苏定方、张仲坚能掌控灵州军的根本,换句话说,他们都能归属在魏嗣王一派。
安静了片刻后,孙大郎摇摇头,“还是留在前面,也就左胳膊被拉出了个口子,不能用弓,还是能使刀的。”
“三万大军,就你有能耐?!”一个粗豪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阚陵一巴掌拍在孙大郎的后脑勺上,“记得当年在雁门,你两条腿都在发抖,怕是被吓尿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哄笑声,涨红了脸的孙大郎怒气冲冲的嚷嚷,“谁发抖了,谁发抖了!”
孙大郎也是代县势族子弟,李善亲卫出身,当年李高迁弃军逃窜,突厥一路追杀至雁门关,阚陵、王君昊奉命出击,险之又险的力阻突厥前锋,大量逃兵得以生还,当时孙大郎就在阚陵的麾下听令。
一片闹哄哄声中,阚陵身后的亲卫拎着木桶过来,长长的勺子从桶中舀出黏糊糊的肉羹,士卒们喜笑颜开的一一接过,这个时代底层的士卒,很少有吃肉的机会。
刘仁轨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入军年许,而且大都在底层厮杀,早没了世家风范,接过一碗想都不想就几口喝掉,一旁的孙大郎却在嘀嘀咕咕。
“有肉吃,还有什么埋怨的?”
这都是今日战中被射杀的突厥战马,唐军是不可能为之疗伤的,也没有多余的粮草,自然是斩杀了直接煮成肉羹分给士卒,不过味道差强人意。
孙大郎叹了口气,“当年随阿郎在顾集镇,最后只有肉羹,实在是吃腻味了。”
“甚么?”刘仁轨大为惊讶,“你居然在顾集镇内!”
“可惜当时腿折了,不然肯定要跟着阿郎冲阵,说不得也能捞个骠骑将军做做呢!”
刘仁轨笑骂了几句,但也知道孙大郎还真不是胡说八道,当年顾集镇幸存下来的……大都如今在代州军内任职,出任骠骑将军、郎将的也不是一两个。
“可惜此次魏嗣王殿下不在,否则此番大胜突厥后,必有名作。”刘仁轨笑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后方有人大笑,“说不得又要赠予阿史那·社尔呢!”
随着笑声,段志玄、侯洪涛带着十几个亲卫漫步走来。
众人纷纷大笑,刘仁轨因为随李善雪夜下萧关后被视为李善一脉,所以麾下多有李善的旧部,都知道当年李善在雁门大捷后以此诗赠予现在的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必能名留青史。”段志玄嘿然笑道:“能得魏嗣王赠诗的,天下也就三两人而已,此等名作,必能流传后世。”
侯洪涛板着手指头,“魏嗣王妃是一个,阿史那·社尔是一个,呃,当年进士榜的同年也算吧。”
段志玄遥望远方的黑夜,“此战败突厥后,当请魏嗣王以诗相贺。”
总的来说,承当了最重压力的东面防线中,唐军上下的气氛保持着既紧绷又轻松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与李善有关。
原因也很简单,东面防线的压力最重,所以张仲坚将最信任的一部放在了这儿……说白了,这儿大都是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面防线,整个鸣沙大营中,得张仲坚托付重任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李善的旧部,史大奈、段志玄、侯洪涛、何方、阚陵无不是李善的旧部甚至亲信。
所以,距离鸣沙大营二十多里外,黄河边的一座小城,驻扎的是一支七八千人的唐军,率兵的将领是侯君集、郭孝恪、冯立、何流。
这四个人中,侯君集与李善虽然有些瓜葛,但少有来往,郭孝恪与李善是有私怨的,冯立虽然是李善的旧部,但前者是东宫的心腹将领,在如今秦王随时都可能入主东宫的时候,张仲坚明显是刻意排斥。
同样是经历了初战,中宁承受的压力要比鸣沙大营轻得多,毕竟是有不矮的城墙为障碍,突厥骑兵不肯蚁附登城,总不能骑着马飞上城墙吧。
在城墙下丢下了近百尸体后,突厥就撤兵了,郭孝恪面色阴沉的遥望东北方向,心里忿忿不平,在他看来,这是张仲坚排除异己。
“真的不给殿下去信?”
面对郭孝恪第三次的询问,侯君集摇摇头,“没有必要,就算去信殿下又能如何?”
不等郭孝恪回答,侯君集迅速道:“张武安守御原州,除非是突厥大败,否则绝不可能出兵。”
“某是指张仲坚那厮……”
“更不可能。”侯君集再次摇头,“张仲坚乃是魏嗣王亲信……”
顿了顿,侯君集补充道:“不是谁都如魏嗣王那般,如今已然开战,军心一乱,大败之下,你我也难以幸免。”
郭孝恪的心思,侯君集心里一清二楚,这货是想仿造当年李怀仁夺军,抢了灵州军的指挥权……张仲坚无能无谋无胆,灵州军危在旦夕,如果有李世民的支持,秦王一脉抢占指挥权,并非不可能。
但侯君集不肯,也不敢,玩这种手段也不能在这时候,一个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更何况,一方面,侯君集很清楚,郭孝恪的愤怒不在于张仲坚的引军后撤,而是导致了郭孝恪收敛的大量珍宝财物遗失在了灵武县。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在贞观年间大放异彩的名将,侯君集在短暂的愤怒之后,敏锐的察觉到张仲坚在鸣沙驻军的种种优势。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血战
九月二十日,突厥攻打鸣沙大营的第三日。
极为疲惫的刘仁轨靠在箭楼的木柱子上歇息,一旁的士卒正在替其裹伤,刚才那次交锋,刘仁轨险些被一柄长刀从后脑勺砍下去,好悬身侧同僚一脚将其踹出去,但背脊也被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三日鏖战,虽然突厥人的攻击力度一日比一日弱,但让张仲坚等唐军将领意外的是,突厥人眷恋不去,拼命攻打鸣沙大营。
第一道羊马墙已经被突厥人不计代价的摧毁了,羊马墙后面是壕沟,壕沟的一侧是一面不高的矮墙,如今唐军士卒依托矮墙与突厥人对峙。
矮墙后方就是唐军的大营了,栅栏后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量如拒马、鹿角的军械,专门用以阻碍突厥骑兵可能的突袭。
远处的略高的山丘上,遥望战局的张仲坚并不畏惧,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意外,都布可汗虽然坐拥十万大军,呃,三日鏖战受损不小,现在应该在九万左右,但想攻破不缺军械,不缺粮草,而且士气并不低落的鸣沙大营,近乎是不可能的。
填平了壕沟还有矮墙,推倒了矮墙还有栅栏,拆毁了栅栏还有大量的拒马,缺少盾牌的突厥骑兵要在密集的箭雨覆盖下完成这一切,然后再面对养精蓄锐已久,依托拒马、鹿角的唐军精锐,都布可汗如果真的这么继续下去,张仲坚甚至有把握完成一场大胜。
第一日唐军伤亡近三千,但第二日就迅速下降到一千多一些,第三日只有几百人,突厥的攻击次数没有降低,但力度一日比一日低,这也是张仲坚疑惑的地方……都布可汗为什么非要攻克鸣沙大营。
突厥攻打鸣沙大营,这不出乎张仲坚的预料,但这样的猛攻,却让他非常意外。
的确,唐军主力卡在了鸣沙,导致突厥虽然占据了大半个灵州,但却始终不敢放松,但只要盯住了鸣沙大营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大力攻打呢?
就算突厥摧毁了鸣沙大营,两年内第三次击溃灵州军,纵横灵州、会州两地,但也很难攻破原州,进入关内道的腹地。
如今的原州刺史可是文武双全堪称名将的张士贵,上任这一年多来,修筑关卡,训练士卒,兵力充足,粮草无虞,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
而且这两年,灵州、会州数次遭到了突厥、梁师都的洗劫,实在是没太多的东西让突厥人抢了。
总而言之,付出的代价与可能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得不让张仲坚心生疑窦,所以,唐俭心情轻松,而张仲坚紧缩眉头。
“来了。”
听到唐俭的提醒,张仲坚凝神细看箭楼上挥舞的旗帜。
箭楼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弓箭手居高临下,而是观望战局,迅速将敌军的动向通过旗帜传到指挥官那边。
片刻后,张仲坚轻笑道:“看来阿史那·社尔也撑不住了,来的是王帐兵。”
突厥人全民为兵,但作为这么庞大的汗国,突厥人自然也是有常备兵的,而且与寻常牧民不同,他们身上至少披着皮甲,手中拿着的是铁矛、铁枪,就攻坚的战斗力而言比寻常的突厥骑兵要强出不止一筹。
“王帐兵又如何!”张仲坚哼了声,“第三处的口子放开,放他们进来。”
失去了羊马墙的庇护,对唐军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出骑兵的出击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因为羊马墙是留有不少供骑兵出击的口子的,但矮墙、壕沟与已经立了栅栏的营地不可能留出太多的口子,否则会成为突厥的攻击重点。
但即使如此,这些口子也是突厥骑兵攻击的重点区域,即使唐军在这儿布下了重兵,突厥骑兵还是要攻打这儿,甚至不惜让王帐兵上阵。
张仲坚冷笑道:“让阚陵做好准备。”
突厥阿史那王族的王帐兵非大战不出,与大唐交战的几年内,只有两次正式参战,一次是在顾集镇,另一次是在泾州。
前一次被李善、张宝相杀得落荒而逃,还能说是运气不佳,谁让李善神射呢,但后一次,却是正面交锋,被在北地初次展现锋芒的陌刀手杀得丧魂落魄。
凝神细看后方的旗帜挥舞,用力拍了拍柱子,刘仁轨高声叱喝,让身边的士卒召集人手,将附近三个残缺小队的士卒集合起来。
突厥数日猛攻,兵力占有优势,而且又因为骑兵的迅速游走时不时转向试探南北两面的防线,所以张仲坚不敢抽调兵力,而且也另有安排,所以不得不从后方抽调备用军补上,不过还是以原先的将领领兵。
拉开序幕的自然是箭雨,不过这一次刘仁轨迅速察觉到了不同,唐军的军械充足,又因为是步弓,射程远,先行两拨箭雨覆盖,但被射落的骑兵并不多。
“居然有铠甲。”刘仁轨打了个激灵,“是王帐兵……小心,都别露头!”
刘仁轨放声大喊,但来不及了,驰近的突厥骑兵弯弓搭箭,这一次不是以箭雨覆盖,而是精准打击……一个胆大的唐卒站在矮墙边,用盾牌遮盖面部,试探着观望战局,结果一支羽箭精准的射中了他的肩膀,将他带得往后飞起。
“放箭,放箭!”刘仁轨紧张的看着后面挥舞的旗帜,心中略为一松,他负责正面防守压力最大的一段区域,如果被突破,就算被驱逐,也必然伤亡惨重。
后方旗帜挥舞,提醒刘仁轨,突厥已然分兵,大部向着第三处通道口子杀去,正面攻来的大概是……刘仁轨抬头看了眼箭楼,应该在五百左右。
高声怒吼一声,刘仁轨翻身而起,左手举着盾牌,右手持长矛,左右两侧数百手持长矛的士卒直起身子向前戳刺。
其他地方刘仁轨不清楚,但自己负责的这一段壕沟已经差不多被填平了,填平壕沟的是突厥人的尸首以及被射杀的战马,这让突厥人能径直杀到矮墙。
陡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头上都快成秃子的大汉,两侧还都有同僚。刘仁轨右手长矛直刺却被对方闪过,正要横扫,背脊的疼痛让他闷哼一声,动作一缓,大汉正要扑上来,胸膛处突然多了一支羽箭。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血战(续)
关键时刻救命亦杀敌的一箭让刘仁轨精神一震,他不再去管背脊的疼痛,长矛往回缩,握住矛身的中段,变为短矛,仗着盾牌遮挡住左侧,硬生生挨了右侧突厥人的一刀,矛尖只管往对方面门上招呼。
凄厉的惨叫声响起,一瞬间的工夫,那个突厥人脸上血肉横飞,两个大口子让他失去所有的战斗力,刘仁轨随后矮下身子,长矛横扫,击在左侧突厥人的腰侧,一旁的唐卒乘机一枪戳入对方的腹部。
惨烈的厮杀在并不宽阔的战线上的每一个地方爆发,突厥兵如野兽一般的越过壕沟迎面扑来,依仗矮墙而守的唐卒拼命的向前戳刺,时而将敌兵刺翻,时而失手甚至被对方拉着长矛拖出矮墙。
这是第一日初战之后,突厥最为凶猛的一次进攻,刘仁轨身上已经满是血,已经不在第一线了,而是警惕的站在略为靠后的地方作为预备队,一旦哪个地方出现危机,就立即补上去。
一个突厥兵刚刚跳上矮墙,一支如毒龙一般的长矛刁钻的刺向他的下阴处,逼得的只能仰面而倒,刘仁轨刚松了口气,视线一扫,外围又有突厥骑兵来回疾驰拉弓放箭。
“放箭,放箭!”刘仁轨高声呼和,这些突厥王帐兵几乎个个都是神射手,不用箭雨覆盖将他们驱逐,交战的唐卒很难撑得住。
话刚刚吼出来,刘仁轨就条件反射的举起盾牌一挡,果然听见了一声钝响,十几支羽箭破空而来,几乎将刘仁轨身边一扫而空。
眼角余光扫见孙大郎肩部插着一支羽箭,却咬着牙还不肯放开手中的长矛,甚至对着自己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刘仁轨双目通红,抬头看向上面的箭楼……却只看见了一具半悬空的尸首。
刚才救了自己的那一箭是从上方射来的,自然是箭楼的士卒,刘仁轨还指望对方放箭拖一拖突厥的猛攻,没想到已经被射杀。
扑来的十几个突厥兵发一声喊,狂扑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唐将是这一段战线的指挥官,只要杀了他,就能攻破这道矮墙,然后再侧击…… ↑返回顶部↑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夜间
“吃点吧。”
“嗯。”
也不管地上都是血泊,刘仁轨一屁股坐下来,接过两个饼子大口啃着,嘴里还在支支吾吾的说:“明天你留在后头。”
“凭什么?!”身材魁梧的大汉双目圆瞪。
“你今天已经斩了六个突厥兵了,也够本了。”刘仁轨没好气的瞪了眼,“代地勇士本就没留下来多少人,胡老三丢了个胳膊,刚刚去看过,没抗住。”
“死了?”大汉呆了呆,片刻后才说:“记得乐寿县公还想带他回长安,可惜他不肯。”
所谓的乐寿县公指的是李善的亲卫统领王君昊,这大汉是孙大郎,与胡老三都是去年张士贵、薛万彻从河东带来的代州军的士卒,人数也不过就数百。
除夕夜雪夜下萧关,李善挑选的八百勇士,就是以自己的亲卫、段德操的延州兵为主,然后从代州士卒中挑选了一些。
孙大郎与胡老三、刘仁轨都是破萧关的勇士,战后留在了灵州军中,刘仁轨去年本就连连立功,特别是在灵州一战中功勋不小,战后晋为骠骑将军,孙大郎、胡老三都是军中小校。
类似这样的基层将校数量不少,他们也是李善回京后,苏定方、张仲坚能掌控灵州军的根本,换句话说,他们都能归属在魏嗣王一派。
安静了片刻后,孙大郎摇摇头,“还是留在前面,也就左胳膊被拉出了个口子,不能用弓,还是能使刀的。”
“三万大军,就你有能耐?!”一个粗豪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阚陵一巴掌拍在孙大郎的后脑勺上,“记得当年在雁门,你两条腿都在发抖,怕是被吓尿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哄笑声,涨红了脸的孙大郎怒气冲冲的嚷嚷,“谁发抖了,谁发抖了!”
孙大郎也是代县势族子弟,李善亲卫出身,当年李高迁弃军逃窜,突厥一路追杀至雁门关,阚陵、王君昊奉命出击,险之又险的力阻突厥前锋,大量逃兵得以生还,当时孙大郎就在阚陵的麾下听令。
一片闹哄哄声中,阚陵身后的亲卫拎着木桶过来,长长的勺子从桶中舀出黏糊糊的肉羹,士卒们喜笑颜开的一一接过,这个时代底层的士卒,很少有吃肉的机会。
刘仁轨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入军年许,而且大都在底层厮杀,早没了世家风范,接过一碗想都不想就几口喝掉,一旁的孙大郎却在嘀嘀咕咕。
“有肉吃,还有什么埋怨的?”
这都是今日战中被射杀的突厥战马,唐军是不可能为之疗伤的,也没有多余的粮草,自然是斩杀了直接煮成肉羹分给士卒,不过味道差强人意。
孙大郎叹了口气,“当年随阿郎在顾集镇,最后只有肉羹,实在是吃腻味了。”
“甚么?”刘仁轨大为惊讶,“你居然在顾集镇内!”
“可惜当时腿折了,不然肯定要跟着阿郎冲阵,说不得也能捞个骠骑将军做做呢!”
刘仁轨笑骂了几句,但也知道孙大郎还真不是胡说八道,当年顾集镇幸存下来的……大都如今在代州军内任职,出任骠骑将军、郎将的也不是一两个。
“可惜此次魏嗣王殿下不在,否则此番大胜突厥后,必有名作。”刘仁轨笑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后方有人大笑,“说不得又要赠予阿史那·社尔呢!”
随着笑声,段志玄、侯洪涛带着十几个亲卫漫步走来。
众人纷纷大笑,刘仁轨因为随李善雪夜下萧关后被视为李善一脉,所以麾下多有李善的旧部,都知道当年李善在雁门大捷后以此诗赠予现在的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必能名留青史。”段志玄嘿然笑道:“能得魏嗣王赠诗的,天下也就三两人而已,此等名作,必能流传后世。”
侯洪涛板着手指头,“魏嗣王妃是一个,阿史那·社尔是一个,呃,当年进士榜的同年也算吧。”
段志玄遥望远方的黑夜,“此战败突厥后,当请魏嗣王以诗相贺。”
总的来说,承当了最重压力的东面防线中,唐军上下的气氛保持着既紧绷又轻松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与李善有关。
原因也很简单,东面防线的压力最重,所以张仲坚将最信任的一部放在了这儿……说白了,这儿大都是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面防线,整个鸣沙大营中,得张仲坚托付重任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李善的旧部,史大奈、段志玄、侯洪涛、何方、阚陵无不是李善的旧部甚至亲信。
所以,距离鸣沙大营二十多里外,黄河边的一座小城,驻扎的是一支七八千人的唐军,率兵的将领是侯君集、郭孝恪、冯立、何流。
这四个人中,侯君集与李善虽然有些瓜葛,但少有来往,郭孝恪与李善是有私怨的,冯立虽然是李善的旧部,但前者是东宫的心腹将领,在如今秦王随时都可能入主东宫的时候,张仲坚明显是刻意排斥。
同样是经历了初战,中宁承受的压力要比鸣沙大营轻得多,毕竟是有不矮的城墙为障碍,突厥骑兵不肯蚁附登城,总不能骑着马飞上城墙吧。
在城墙下丢下了近百尸体后,突厥就撤兵了,郭孝恪面色阴沉的遥望东北方向,心里忿忿不平,在他看来,这是张仲坚排除异己。
“真的不给殿下去信?”
面对郭孝恪第三次的询问,侯君集摇摇头,“没有必要,就算去信殿下又能如何?”
不等郭孝恪回答,侯君集迅速道:“张武安守御原州,除非是突厥大败,否则绝不可能出兵。”
“某是指张仲坚那厮……”
“更不可能。”侯君集再次摇头,“张仲坚乃是魏嗣王亲信……”
顿了顿,侯君集补充道:“不是谁都如魏嗣王那般,如今已然开战,军心一乱,大败之下,你我也难以幸免。”
郭孝恪的心思,侯君集心里一清二楚,这货是想仿造当年李怀仁夺军,抢了灵州军的指挥权……张仲坚无能无谋无胆,灵州军危在旦夕,如果有李世民的支持,秦王一脉抢占指挥权,并非不可能。
但侯君集不肯,也不敢,玩这种手段也不能在这时候,一个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更何况,一方面,侯君集很清楚,郭孝恪的愤怒不在于张仲坚的引军后撤,而是导致了郭孝恪收敛的大量珍宝财物遗失在了灵武县。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在贞观年间大放异彩的名将,侯君集在短暂的愤怒之后,敏锐的察觉到张仲坚在鸣沙驻军的种种优势。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血战
九月二十日,突厥攻打鸣沙大营的第三日。
极为疲惫的刘仁轨靠在箭楼的木柱子上歇息,一旁的士卒正在替其裹伤,刚才那次交锋,刘仁轨险些被一柄长刀从后脑勺砍下去,好悬身侧同僚一脚将其踹出去,但背脊也被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三日鏖战,虽然突厥人的攻击力度一日比一日弱,但让张仲坚等唐军将领意外的是,突厥人眷恋不去,拼命攻打鸣沙大营。
第一道羊马墙已经被突厥人不计代价的摧毁了,羊马墙后面是壕沟,壕沟的一侧是一面不高的矮墙,如今唐军士卒依托矮墙与突厥人对峙。
矮墙后方就是唐军的大营了,栅栏后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量如拒马、鹿角的军械,专门用以阻碍突厥骑兵可能的突袭。
远处的略高的山丘上,遥望战局的张仲坚并不畏惧,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意外,都布可汗虽然坐拥十万大军,呃,三日鏖战受损不小,现在应该在九万左右,但想攻破不缺军械,不缺粮草,而且士气并不低落的鸣沙大营,近乎是不可能的。
填平了壕沟还有矮墙,推倒了矮墙还有栅栏,拆毁了栅栏还有大量的拒马,缺少盾牌的突厥骑兵要在密集的箭雨覆盖下完成这一切,然后再面对养精蓄锐已久,依托拒马、鹿角的唐军精锐,都布可汗如果真的这么继续下去,张仲坚甚至有把握完成一场大胜。
第一日唐军伤亡近三千,但第二日就迅速下降到一千多一些,第三日只有几百人,突厥的攻击次数没有降低,但力度一日比一日低,这也是张仲坚疑惑的地方……都布可汗为什么非要攻克鸣沙大营。
突厥攻打鸣沙大营,这不出乎张仲坚的预料,但这样的猛攻,却让他非常意外。
的确,唐军主力卡在了鸣沙,导致突厥虽然占据了大半个灵州,但却始终不敢放松,但只要盯住了鸣沙大营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大力攻打呢?
就算突厥摧毁了鸣沙大营,两年内第三次击溃灵州军,纵横灵州、会州两地,但也很难攻破原州,进入关内道的腹地。
如今的原州刺史可是文武双全堪称名将的张士贵,上任这一年多来,修筑关卡,训练士卒,兵力充足,粮草无虞,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
而且这两年,灵州、会州数次遭到了突厥、梁师都的洗劫,实在是没太多的东西让突厥人抢了。
总而言之,付出的代价与可能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得不让张仲坚心生疑窦,所以,唐俭心情轻松,而张仲坚紧缩眉头。
“来了。”
听到唐俭的提醒,张仲坚凝神细看箭楼上挥舞的旗帜。
箭楼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弓箭手居高临下,而是观望战局,迅速将敌军的动向通过旗帜传到指挥官那边。
片刻后,张仲坚轻笑道:“看来阿史那·社尔也撑不住了,来的是王帐兵。”
突厥人全民为兵,但作为这么庞大的汗国,突厥人自然也是有常备兵的,而且与寻常牧民不同,他们身上至少披着皮甲,手中拿着的是铁矛、铁枪,就攻坚的战斗力而言比寻常的突厥骑兵要强出不止一筹。
“王帐兵又如何!”张仲坚哼了声,“第三处的口子放开,放他们进来。”
失去了羊马墙的庇护,对唐军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出骑兵的出击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因为羊马墙是留有不少供骑兵出击的口子的,但矮墙、壕沟与已经立了栅栏的营地不可能留出太多的口子,否则会成为突厥的攻击重点。
但即使如此,这些口子也是突厥骑兵攻击的重点区域,即使唐军在这儿布下了重兵,突厥骑兵还是要攻打这儿,甚至不惜让王帐兵上阵。
张仲坚冷笑道:“让阚陵做好准备。”
突厥阿史那王族的王帐兵非大战不出,与大唐交战的几年内,只有两次正式参战,一次是在顾集镇,另一次是在泾州。
前一次被李善、张宝相杀得落荒而逃,还能说是运气不佳,谁让李善神射呢,但后一次,却是正面交锋,被在北地初次展现锋芒的陌刀手杀得丧魂落魄。
凝神细看后方的旗帜挥舞,用力拍了拍柱子,刘仁轨高声叱喝,让身边的士卒召集人手,将附近三个残缺小队的士卒集合起来。
突厥数日猛攻,兵力占有优势,而且又因为骑兵的迅速游走时不时转向试探南北两面的防线,所以张仲坚不敢抽调兵力,而且也另有安排,所以不得不从后方抽调备用军补上,不过还是以原先的将领领兵。
拉开序幕的自然是箭雨,不过这一次刘仁轨迅速察觉到了不同,唐军的军械充足,又因为是步弓,射程远,先行两拨箭雨覆盖,但被射落的骑兵并不多。
“居然有铠甲。”刘仁轨打了个激灵,“是王帐兵……小心,都别露头!”
刘仁轨放声大喊,但来不及了,驰近的突厥骑兵弯弓搭箭,这一次不是以箭雨覆盖,而是精准打击……一个胆大的唐卒站在矮墙边,用盾牌遮盖面部,试探着观望战局,结果一支羽箭精准的射中了他的肩膀,将他带得往后飞起。
“放箭,放箭!”刘仁轨紧张的看着后面挥舞的旗帜,心中略为一松,他负责正面防守压力最大的一段区域,如果被突破,就算被驱逐,也必然伤亡惨重。
后方旗帜挥舞,提醒刘仁轨,突厥已然分兵,大部向着第三处通道口子杀去,正面攻来的大概是……刘仁轨抬头看了眼箭楼,应该在五百左右。
高声怒吼一声,刘仁轨翻身而起,左手举着盾牌,右手持长矛,左右两侧数百手持长矛的士卒直起身子向前戳刺。
其他地方刘仁轨不清楚,但自己负责的这一段壕沟已经差不多被填平了,填平壕沟的是突厥人的尸首以及被射杀的战马,这让突厥人能径直杀到矮墙。
陡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头上都快成秃子的大汉,两侧还都有同僚。刘仁轨右手长矛直刺却被对方闪过,正要横扫,背脊的疼痛让他闷哼一声,动作一缓,大汉正要扑上来,胸膛处突然多了一支羽箭。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血战(续)
关键时刻救命亦杀敌的一箭让刘仁轨精神一震,他不再去管背脊的疼痛,长矛往回缩,握住矛身的中段,变为短矛,仗着盾牌遮挡住左侧,硬生生挨了右侧突厥人的一刀,矛尖只管往对方面门上招呼。
凄厉的惨叫声响起,一瞬间的工夫,那个突厥人脸上血肉横飞,两个大口子让他失去所有的战斗力,刘仁轨随后矮下身子,长矛横扫,击在左侧突厥人的腰侧,一旁的唐卒乘机一枪戳入对方的腹部。
惨烈的厮杀在并不宽阔的战线上的每一个地方爆发,突厥兵如野兽一般的越过壕沟迎面扑来,依仗矮墙而守的唐卒拼命的向前戳刺,时而将敌兵刺翻,时而失手甚至被对方拉着长矛拖出矮墙。
这是第一日初战之后,突厥最为凶猛的一次进攻,刘仁轨身上已经满是血,已经不在第一线了,而是警惕的站在略为靠后的地方作为预备队,一旦哪个地方出现危机,就立即补上去。
一个突厥兵刚刚跳上矮墙,一支如毒龙一般的长矛刁钻的刺向他的下阴处,逼得的只能仰面而倒,刘仁轨刚松了口气,视线一扫,外围又有突厥骑兵来回疾驰拉弓放箭。
“放箭,放箭!”刘仁轨高声呼和,这些突厥王帐兵几乎个个都是神射手,不用箭雨覆盖将他们驱逐,交战的唐卒很难撑得住。
话刚刚吼出来,刘仁轨就条件反射的举起盾牌一挡,果然听见了一声钝响,十几支羽箭破空而来,几乎将刘仁轨身边一扫而空。
眼角余光扫见孙大郎肩部插着一支羽箭,却咬着牙还不肯放开手中的长矛,甚至对着自己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刘仁轨双目通红,抬头看向上面的箭楼……却只看见了一具半悬空的尸首。
刚才救了自己的那一箭是从上方射来的,自然是箭楼的士卒,刘仁轨还指望对方放箭拖一拖突厥的猛攻,没想到已经被射杀。
扑来的十几个突厥兵发一声喊,狂扑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唐将是这一段战线的指挥官,只要杀了他,就能攻破这道矮墙,然后再侧击……
“吃点吧。”
“嗯。”
也不管地上都是血泊,刘仁轨一屁股坐下来,接过两个饼子大口啃着,嘴里还在支支吾吾的说:“明天你留在后头。”
“凭什么?!”身材魁梧的大汉双目圆瞪。
“你今天已经斩了六个突厥兵了,也够本了。”刘仁轨没好气的瞪了眼,“代地勇士本就没留下来多少人,胡老三丢了个胳膊,刚刚去看过,没抗住。”
“死了?”大汉呆了呆,片刻后才说:“记得乐寿县公还想带他回长安,可惜他不肯。”
所谓的乐寿县公指的是李善的亲卫统领王君昊,这大汉是孙大郎,与胡老三都是去年张士贵、薛万彻从河东带来的代州军的士卒,人数也不过就数百。
除夕夜雪夜下萧关,李善挑选的八百勇士,就是以自己的亲卫、段德操的延州兵为主,然后从代州士卒中挑选了一些。
孙大郎与胡老三、刘仁轨都是破萧关的勇士,战后留在了灵州军中,刘仁轨去年本就连连立功,特别是在灵州一战中功勋不小,战后晋为骠骑将军,孙大郎、胡老三都是军中小校。
类似这样的基层将校数量不少,他们也是李善回京后,苏定方、张仲坚能掌控灵州军的根本,换句话说,他们都能归属在魏嗣王一派。
安静了片刻后,孙大郎摇摇头,“还是留在前面,也就左胳膊被拉出了个口子,不能用弓,还是能使刀的。”
“三万大军,就你有能耐?!”一个粗豪的声音在身后响起,阚陵一巴掌拍在孙大郎的后脑勺上,“记得当年在雁门,你两条腿都在发抖,怕是被吓尿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哄笑声,涨红了脸的孙大郎怒气冲冲的嚷嚷,“谁发抖了,谁发抖了!”
孙大郎也是代县势族子弟,李善亲卫出身,当年李高迁弃军逃窜,突厥一路追杀至雁门关,阚陵、王君昊奉命出击,险之又险的力阻突厥前锋,大量逃兵得以生还,当时孙大郎就在阚陵的麾下听令。
一片闹哄哄声中,阚陵身后的亲卫拎着木桶过来,长长的勺子从桶中舀出黏糊糊的肉羹,士卒们喜笑颜开的一一接过,这个时代底层的士卒,很少有吃肉的机会。
刘仁轨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入军年许,而且大都在底层厮杀,早没了世家风范,接过一碗想都不想就几口喝掉,一旁的孙大郎却在嘀嘀咕咕。
“有肉吃,还有什么埋怨的?”
这都是今日战中被射杀的突厥战马,唐军是不可能为之疗伤的,也没有多余的粮草,自然是斩杀了直接煮成肉羹分给士卒,不过味道差强人意。
孙大郎叹了口气,“当年随阿郎在顾集镇,最后只有肉羹,实在是吃腻味了。”
“甚么?”刘仁轨大为惊讶,“你居然在顾集镇内!”
“可惜当时腿折了,不然肯定要跟着阿郎冲阵,说不得也能捞个骠骑将军做做呢!”
刘仁轨笑骂了几句,但也知道孙大郎还真不是胡说八道,当年顾集镇幸存下来的……大都如今在代州军内任职,出任骠骑将军、郎将的也不是一两个。
“可惜此次魏嗣王殿下不在,否则此番大胜突厥后,必有名作。”刘仁轨笑道:“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后方有人大笑,“说不得又要赠予阿史那·社尔呢!”
随着笑声,段志玄、侯洪涛带着十几个亲卫漫步走来。
众人纷纷大笑,刘仁轨因为随李善雪夜下萧关后被视为李善一脉,所以麾下多有李善的旧部,都知道当年李善在雁门大捷后以此诗赠予现在的都布可汗。
“阿史那·社尔必能名留青史。”段志玄嘿然笑道:“能得魏嗣王赠诗的,天下也就三两人而已,此等名作,必能流传后世。”
侯洪涛板着手指头,“魏嗣王妃是一个,阿史那·社尔是一个,呃,当年进士榜的同年也算吧。”
段志玄遥望远方的黑夜,“此战败突厥后,当请魏嗣王以诗相贺。”
总的来说,承当了最重压力的东面防线中,唐军上下的气氛保持着既紧绷又轻松的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与李善有关。
原因也很简单,东面防线的压力最重,所以张仲坚将最信任的一部放在了这儿……说白了,这儿大都是李善、苏定方两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的旧部。
事实上,不仅仅是东面防线,整个鸣沙大营中,得张仲坚托付重任的将领基本上都是李善的旧部,史大奈、段志玄、侯洪涛、何方、阚陵无不是李善的旧部甚至亲信。
所以,距离鸣沙大营二十多里外,黄河边的一座小城,驻扎的是一支七八千人的唐军,率兵的将领是侯君集、郭孝恪、冯立、何流。
这四个人中,侯君集与李善虽然有些瓜葛,但少有来往,郭孝恪与李善是有私怨的,冯立虽然是李善的旧部,但前者是东宫的心腹将领,在如今秦王随时都可能入主东宫的时候,张仲坚明显是刻意排斥。
同样是经历了初战,中宁承受的压力要比鸣沙大营轻得多,毕竟是有不矮的城墙为障碍,突厥骑兵不肯蚁附登城,总不能骑着马飞上城墙吧。
在城墙下丢下了近百尸体后,突厥就撤兵了,郭孝恪面色阴沉的遥望东北方向,心里忿忿不平,在他看来,这是张仲坚排除异己。
“真的不给殿下去信?”
面对郭孝恪第三次的询问,侯君集摇摇头,“没有必要,就算去信殿下又能如何?”
不等郭孝恪回答,侯君集迅速道:“张武安守御原州,除非是突厥大败,否则绝不可能出兵。”
“某是指张仲坚那厮……”
“更不可能。”侯君集再次摇头,“张仲坚乃是魏嗣王亲信……”
顿了顿,侯君集补充道:“不是谁都如魏嗣王那般,如今已然开战,军心一乱,大败之下,你我也难以幸免。”
郭孝恪的心思,侯君集心里一清二楚,这货是想仿造当年李怀仁夺军,抢了灵州军的指挥权……张仲坚无能无谋无胆,灵州军危在旦夕,如果有李世民的支持,秦王一脉抢占指挥权,并非不可能。
但侯君集不肯,也不敢,玩这种手段也不能在这时候,一个不好就要全军覆没。
更何况,一方面,侯君集很清楚,郭孝恪的愤怒不在于张仲坚的引军后撤,而是导致了郭孝恪收敛的大量珍宝财物遗失在了灵武县。
另一方面,作为历史上在贞观年间大放异彩的名将,侯君集在短暂的愤怒之后,敏锐的察觉到张仲坚在鸣沙驻军的种种优势。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章 血战
九月二十日,突厥攻打鸣沙大营的第三日。
极为疲惫的刘仁轨靠在箭楼的木柱子上歇息,一旁的士卒正在替其裹伤,刚才那次交锋,刘仁轨险些被一柄长刀从后脑勺砍下去,好悬身侧同僚一脚将其踹出去,但背脊也被拉出了一道长长的口子。
三日鏖战,虽然突厥人的攻击力度一日比一日弱,但让张仲坚等唐军将领意外的是,突厥人眷恋不去,拼命攻打鸣沙大营。
第一道羊马墙已经被突厥人不计代价的摧毁了,羊马墙后面是壕沟,壕沟的一侧是一面不高的矮墙,如今唐军士卒依托矮墙与突厥人对峙。
矮墙后方就是唐军的大营了,栅栏后方堆放着各式各样的大量如拒马、鹿角的军械,专门用以阻碍突厥骑兵可能的突袭。
远处的略高的山丘上,遥望战局的张仲坚并不畏惧,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没有意外,都布可汗虽然坐拥十万大军,呃,三日鏖战受损不小,现在应该在九万左右,但想攻破不缺军械,不缺粮草,而且士气并不低落的鸣沙大营,近乎是不可能的。
填平了壕沟还有矮墙,推倒了矮墙还有栅栏,拆毁了栅栏还有大量的拒马,缺少盾牌的突厥骑兵要在密集的箭雨覆盖下完成这一切,然后再面对养精蓄锐已久,依托拒马、鹿角的唐军精锐,都布可汗如果真的这么继续下去,张仲坚甚至有把握完成一场大胜。
第一日唐军伤亡近三千,但第二日就迅速下降到一千多一些,第三日只有几百人,突厥的攻击次数没有降低,但力度一日比一日低,这也是张仲坚疑惑的地方……都布可汗为什么非要攻克鸣沙大营。
突厥攻打鸣沙大营,这不出乎张仲坚的预料,但这样的猛攻,却让他非常意外。
的确,唐军主力卡在了鸣沙,导致突厥虽然占据了大半个灵州,但却始终不敢放松,但只要盯住了鸣沙大营就够了,为什么非要大力攻打呢?
就算突厥摧毁了鸣沙大营,两年内第三次击溃灵州军,纵横灵州、会州两地,但也很难攻破原州,进入关内道的腹地。
如今的原州刺史可是文武双全堪称名将的张士贵,上任这一年多来,修筑关卡,训练士卒,兵力充足,粮草无虞,被突厥攻破的可能性太小太小了。
而且这两年,灵州、会州数次遭到了突厥、梁师都的洗劫,实在是没太多的东西让突厥人抢了。
总而言之,付出的代价与可能的回报完全不成比例,这不得不让张仲坚心生疑窦,所以,唐俭心情轻松,而张仲坚紧缩眉头。
“来了。”
听到唐俭的提醒,张仲坚凝神细看箭楼上挥舞的旗帜。
箭楼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让弓箭手居高临下,而是观望战局,迅速将敌军的动向通过旗帜传到指挥官那边。
片刻后,张仲坚轻笑道:“看来阿史那·社尔也撑不住了,来的是王帐兵。”
突厥人全民为兵,但作为这么庞大的汗国,突厥人自然也是有常备兵的,而且与寻常牧民不同,他们身上至少披着皮甲,手中拿着的是铁矛、铁枪,就攻坚的战斗力而言比寻常的突厥骑兵要强出不止一筹。
“王帐兵又如何!”张仲坚哼了声,“第三处的口子放开,放他们进来。”
失去了羊马墙的庇护,对唐军来说,最大的影响就是出骑兵的出击就没有那么方便了,因为羊马墙是留有不少供骑兵出击的口子的,但矮墙、壕沟与已经立了栅栏的营地不可能留出太多的口子,否则会成为突厥的攻击重点。
但即使如此,这些口子也是突厥骑兵攻击的重点区域,即使唐军在这儿布下了重兵,突厥骑兵还是要攻打这儿,甚至不惜让王帐兵上阵。
张仲坚冷笑道:“让阚陵做好准备。”
突厥阿史那王族的王帐兵非大战不出,与大唐交战的几年内,只有两次正式参战,一次是在顾集镇,另一次是在泾州。
前一次被李善、张宝相杀得落荒而逃,还能说是运气不佳,谁让李善神射呢,但后一次,却是正面交锋,被在北地初次展现锋芒的陌刀手杀得丧魂落魄。
凝神细看后方的旗帜挥舞,用力拍了拍柱子,刘仁轨高声叱喝,让身边的士卒召集人手,将附近三个残缺小队的士卒集合起来。
突厥数日猛攻,兵力占有优势,而且又因为骑兵的迅速游走时不时转向试探南北两面的防线,所以张仲坚不敢抽调兵力,而且也另有安排,所以不得不从后方抽调备用军补上,不过还是以原先的将领领兵。
拉开序幕的自然是箭雨,不过这一次刘仁轨迅速察觉到了不同,唐军的军械充足,又因为是步弓,射程远,先行两拨箭雨覆盖,但被射落的骑兵并不多。
“居然有铠甲。”刘仁轨打了个激灵,“是王帐兵……小心,都别露头!”
刘仁轨放声大喊,但来不及了,驰近的突厥骑兵弯弓搭箭,这一次不是以箭雨覆盖,而是精准打击……一个胆大的唐卒站在矮墙边,用盾牌遮盖面部,试探着观望战局,结果一支羽箭精准的射中了他的肩膀,将他带得往后飞起。
“放箭,放箭!”刘仁轨紧张的看着后面挥舞的旗帜,心中略为一松,他负责正面防守压力最大的一段区域,如果被突破,就算被驱逐,也必然伤亡惨重。
后方旗帜挥舞,提醒刘仁轨,突厥已然分兵,大部向着第三处通道口子杀去,正面攻来的大概是……刘仁轨抬头看了眼箭楼,应该在五百左右。
高声怒吼一声,刘仁轨翻身而起,左手举着盾牌,右手持长矛,左右两侧数百手持长矛的士卒直起身子向前戳刺。
其他地方刘仁轨不清楚,但自己负责的这一段壕沟已经差不多被填平了,填平壕沟的是突厥人的尸首以及被射杀的战马,这让突厥人能径直杀到矮墙。
陡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头上都快成秃子的大汉,两侧还都有同僚。刘仁轨右手长矛直刺却被对方闪过,正要横扫,背脊的疼痛让他闷哼一声,动作一缓,大汉正要扑上来,胸膛处突然多了一支羽箭。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血战(续)
关键时刻救命亦杀敌的一箭让刘仁轨精神一震,他不再去管背脊的疼痛,长矛往回缩,握住矛身的中段,变为短矛,仗着盾牌遮挡住左侧,硬生生挨了右侧突厥人的一刀,矛尖只管往对方面门上招呼。
凄厉的惨叫声响起,一瞬间的工夫,那个突厥人脸上血肉横飞,两个大口子让他失去所有的战斗力,刘仁轨随后矮下身子,长矛横扫,击在左侧突厥人的腰侧,一旁的唐卒乘机一枪戳入对方的腹部。
惨烈的厮杀在并不宽阔的战线上的每一个地方爆发,突厥兵如野兽一般的越过壕沟迎面扑来,依仗矮墙而守的唐卒拼命的向前戳刺,时而将敌兵刺翻,时而失手甚至被对方拉着长矛拖出矮墙。
这是第一日初战之后,突厥最为凶猛的一次进攻,刘仁轨身上已经满是血,已经不在第一线了,而是警惕的站在略为靠后的地方作为预备队,一旦哪个地方出现危机,就立即补上去。
一个突厥兵刚刚跳上矮墙,一支如毒龙一般的长矛刁钻的刺向他的下阴处,逼得的只能仰面而倒,刘仁轨刚松了口气,视线一扫,外围又有突厥骑兵来回疾驰拉弓放箭。
“放箭,放箭!”刘仁轨高声呼和,这些突厥王帐兵几乎个个都是神射手,不用箭雨覆盖将他们驱逐,交战的唐卒很难撑得住。
话刚刚吼出来,刘仁轨就条件反射的举起盾牌一挡,果然听见了一声钝响,十几支羽箭破空而来,几乎将刘仁轨身边一扫而空。
眼角余光扫见孙大郎肩部插着一支羽箭,却咬着牙还不肯放开手中的长矛,甚至对着自己露出一个勉强的笑容,刘仁轨双目通红,抬头看向上面的箭楼……却只看见了一具半悬空的尸首。
刚才救了自己的那一箭是从上方射来的,自然是箭楼的士卒,刘仁轨还指望对方放箭拖一拖突厥的猛攻,没想到已经被射杀。
扑来的十几个突厥兵发一声喊,狂扑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这个唐将是这一段战线的指挥官,只要杀了他,就能攻破这道矮墙,然后再侧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