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2 学成归去是废物
哐!
“呼……”
恢复性的力量训练结束之后,李解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脂肪,相当的不满意,最近居然减脂了。
“这他妈不行啊。”
没有脂肪做个屁的猛将,“得加餐!”
体脂必须拉升上去,否则跟楚国人开打,真要遇上万一,还得自己上。
做大将就算天天窝司令部,那得会开枪啊。
虽然把暴饮暴食安排上了日程,李解也没想一天吃成个胖子,盛夏之前,得先预防干旱。
淮中城内部的水井数量已经足够,基本能保证一个小型社会两到五个水井,每个水井都有备案,生活用水的排污系统,也已经到了工程尾声。
生活污水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淮水,但期间还是会先流入一片湿地沼泽,污水进入这一片小型湖泊群之后,就会流入洼地,然后再汇入人工河,一起排入淮水。
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观测地势差以及淮水水位,进入汛期之后,为了防止淮水倒灌,就得将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湿地沼泽,保留这些小型湖泊群,禁止填湖造田的原因,也就是这个。
得保证不出现内涝,否则以淮中城的生产结构,损失会极其重大。
“报告!”
“进来。”
“首李,公共浴室已经完工。”
通传的鳄人将文件放下之后,就转身离开。
李解打开文件,随便翻了翻,就在上面签了字然后盖章。
这些文件其实是公共浴室的工程验收报告,因为更迭燃料,加上奴工数量足够,一个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洗澡的习惯,靠行政命令就能推动。
有暴力机关护持左右,一般只要不是掠夺性的政策,有抵抗情绪,但没有抵抗行动。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整个淮中城相较楚国郢都,最让列国商人感觉到新奇的,就是淮中城远比楚国郢都干净整洁的多。
哪怕淮中城看上去不那么富,不那么豪华,不那么人口众多。
更让列国商人觉得刁诡的是,在淮中城,人畜粪尿居然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公共厕所的管理员,是有正式淮中城编制的,不是临时工。
只论月俸,比一般的低级官吏工资还要高。
反正在新郑唱《嘒彼小星》的小吏,一年到头的俸禄加起来,可能只有淮中城公厕管理员的三分之一,把灰色收入算上,那可能有一半左右。
所以淮中城的公厕管理员,身上臭是臭了点儿,但不必唱《嘒彼小星》,唱《蜡笔小新》可能更多一点。
卫生管理条例,是淮中城执行尤为严格的律令之一。
所以哪怕有抵抗情绪,但只要享受到了卫生管理带来的好处,该讨的钱,还是得掏。
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而社会居民,每次洗澡,就得掏一枚阴币。
不过通常情况下都是月结,洗澡记账式,一个月一结。
当然还有大户,比如说商家,其员工的洗澡费,就得商家包办,可以一个季度一结,因为人头数量多一点,比单人收益要高。
让商家包办洗澡费,其实也是迂回抽税的一种,因为员工不可能天天洗澡,但计算的时候,就是天天洗澡。
一个食肆可能有两三个帮工,前厅后厨的,肯恩稍微多一点,有个五六个。
因为人口众多,食肆数量也稍微多了点。和食肆类似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小型铺面,一般就是一两人两三人的样子。
总体算下来,其实也多抽不了几个钱,纯属是形成一种惯性,让执行的官吏们别忘了在商人身上割肉刮油。
整个淮中城的各类型小商人,一个季度,撑死就是收个一千几百匹布的洗澡费,用来反哺公共浴室,根本就是毛毛雨。
公共浴室的投入,是纯粹亏本的买卖,因为没有提高热水生产效率,现在造一个锅炉出来也不是不行,但有那点钱,还不如多买几十个烧火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麻烦的地方在于煤炭挖掘和运输,这两样,都很侵占劳力以及社会资源。
挖煤要投入大量劳力,才能保证产量,在投入大量劳力的同时,就得投入大量生产工具和食物。
前者侵占了本就宝贵的铁器产量,后者则是逼迫李解不得不控制煤矿的挖掘规模。
至于运输,更是头大无比,淮水、邗沟、扬子江上每一条船的运力,都是极其的宝贵。
淮南的游击战、治安战,对舟船的需求量是第一位的,只这一样,就占据了六七百条注册在籍的正规舟船,至于竹排、木筏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到现在为止,供应淮中城的煤炭运输,全靠竹排。煤炭用竹筐盛装,然后捆扎固定在竹排上,再通过纤夫和撑船工,像长龙一样运到淮中城。
这也是为什么李解迫不及待要开挖“颍沟”的原因,至少内河的水流要缓一点,淮水的水力,有时候人力无法抗衡,进入汛期的话,竹排就等于是送人头。
而煤炭靠港之后,并非就是万事大吉,运输的最后一段距离,反而是最恶心的。
因为淮中城膨胀得极快,人口又众多,方方面面的物资都很吃运输力量,倾斜到燃料的话,码头上就会乱套,稍微有点波动,可能就要让“莘莘学子”把长袍一脱,嘴里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光着膀子做临时苦力。
别看淮中城也是个“几十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实适龄可用劳力分配下来,李解手头还能随意挥霍的人头,其实也没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列国商人汇聚淮中城,他们进口的是贵重物品和新式大宗日常货物,但是出口到淮中城的,却是奴隶、粮食还有原材料。
奴隶,是淮中城急需的物资之中,排第一位的。
所以哪怕管理成本极其高昂,但该堆的人力,还是得堆。
自来治国首重“吏治”,焦点就是管理二字。
当老板的,手底下要是没有人用,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李解从白沙村起家,就从来没有松懈过扫盲,跟不上的就去做炮灰,良心不良心的,压根就没那个时间去想。
跟得上的,在飞快的发展期中,原本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列国诸侯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李解这里,也就是几年甚至几个月。
快速扫盲班看似只是识字,但识字的背后,就是对命令的精准传达。
只一个精准传达,就已经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做到精准传达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又有了新技术的应用,每一次传达蕴含的信息量,远超以往。
一车国策奏疏的竹简木牍,在李解这里,可能就是一摞纸。
相辅相成的加持之下,列国几百年形成的底蕴制度,李解分分钟就远远甩开他们。
时至今日,要是按照列国诸侯们的传统战争方式,李解实际掌控的这百几十万人,极限暴兵足够打爆天下。
但只是打爆,并不是一统,对李解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
李总裁的理念,要么不吞下,吞下就不能够再吐出来。
他又不是牛,还玩反刍不成?
出道以来这为数不多的“和平期”“发育期”,其实也是相对艰难的过渡时期。什么都难,什么都缺,到处都是用钱、用人、用原物料的地方。
盖房子、修桥铺路、造船架梁……
所有的一切,肉眼看到的一切,都需要木材、石材、金属、河沙、粘合剂等等等等,每一样的生产加工,又都会用到极其恐怖的劳力数量。
在这个恐怖的数量之上,显而易见又要大量管理型人才,哪怕不懂管理,也得听得懂命令,然后执行命令。
李解北上郑国装逼,除了勒索两个人间绝色之外,也顺带着就是坑蒙拐骗一批工具人。
用人之际,传统的世族子弟,也算是相当凑合的工具人。
从最近的效果来看,这几千号工具人的作用,还真是不小,算得上功劳深厚。
而且经过长期的洗练、忽悠,《嘒彼小星》是不会去唱的,毕竟有了更高的追求,实际上也的确有了更高的追求给他们去实现。
以公共浴池为例,这些个曾经的士人阶层,怎么可能参与这种工程活动?
但是现在,李解手头的报告之中,整个淮中城内外,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共浴池,有一半以上,是由“莘莘学子”这些工具人全程参与的。
更让李解欣慰的是,他们在淮中城学到的这些技术以及技术管理,返回自己的祖国、故乡之后,是完全没有卵用的。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脑子抽了,会自己倒贴钱进去,然后给苍头黔首修什么公共浴室。
列国之中,既没有浴室,连公共也是没有的。
这些“莘莘学子”在淮中城学到的越多,学的越精神,回国之后,越是废物。
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李解这里做工具人,然后九九六做到老,这样还有实践理想的机会。
毕竟,万一李校长真就一统天下了呢?
没瞧见人和养殖中心的主任沙瓜,现在管着多大规模的部门? ↑返回顶部↑
“呼……”
恢复性的力量训练结束之后,李解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脂肪,相当的不满意,最近居然减脂了。
“这他妈不行啊。”
没有脂肪做个屁的猛将,“得加餐!”
体脂必须拉升上去,否则跟楚国人开打,真要遇上万一,还得自己上。
做大将就算天天窝司令部,那得会开枪啊。
虽然把暴饮暴食安排上了日程,李解也没想一天吃成个胖子,盛夏之前,得先预防干旱。
淮中城内部的水井数量已经足够,基本能保证一个小型社会两到五个水井,每个水井都有备案,生活用水的排污系统,也已经到了工程尾声。
生活污水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淮水,但期间还是会先流入一片湿地沼泽,污水进入这一片小型湖泊群之后,就会流入洼地,然后再汇入人工河,一起排入淮水。
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观测地势差以及淮水水位,进入汛期之后,为了防止淮水倒灌,就得将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湿地沼泽,保留这些小型湖泊群,禁止填湖造田的原因,也就是这个。
得保证不出现内涝,否则以淮中城的生产结构,损失会极其重大。
“报告!”
“进来。”
“首李,公共浴室已经完工。”
通传的鳄人将文件放下之后,就转身离开。
李解打开文件,随便翻了翻,就在上面签了字然后盖章。
这些文件其实是公共浴室的工程验收报告,因为更迭燃料,加上奴工数量足够,一个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洗澡的习惯,靠行政命令就能推动。
有暴力机关护持左右,一般只要不是掠夺性的政策,有抵抗情绪,但没有抵抗行动。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整个淮中城相较楚国郢都,最让列国商人感觉到新奇的,就是淮中城远比楚国郢都干净整洁的多。
哪怕淮中城看上去不那么富,不那么豪华,不那么人口众多。
更让列国商人觉得刁诡的是,在淮中城,人畜粪尿居然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公共厕所的管理员,是有正式淮中城编制的,不是临时工。
只论月俸,比一般的低级官吏工资还要高。
反正在新郑唱《嘒彼小星》的小吏,一年到头的俸禄加起来,可能只有淮中城公厕管理员的三分之一,把灰色收入算上,那可能有一半左右。
所以淮中城的公厕管理员,身上臭是臭了点儿,但不必唱《嘒彼小星》,唱《蜡笔小新》可能更多一点。
卫生管理条例,是淮中城执行尤为严格的律令之一。
所以哪怕有抵抗情绪,但只要享受到了卫生管理带来的好处,该讨的钱,还是得掏。
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而社会居民,每次洗澡,就得掏一枚阴币。
不过通常情况下都是月结,洗澡记账式,一个月一结。
当然还有大户,比如说商家,其员工的洗澡费,就得商家包办,可以一个季度一结,因为人头数量多一点,比单人收益要高。
让商家包办洗澡费,其实也是迂回抽税的一种,因为员工不可能天天洗澡,但计算的时候,就是天天洗澡。
一个食肆可能有两三个帮工,前厅后厨的,肯恩稍微多一点,有个五六个。
因为人口众多,食肆数量也稍微多了点。和食肆类似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小型铺面,一般就是一两人两三人的样子。
总体算下来,其实也多抽不了几个钱,纯属是形成一种惯性,让执行的官吏们别忘了在商人身上割肉刮油。
整个淮中城的各类型小商人,一个季度,撑死就是收个一千几百匹布的洗澡费,用来反哺公共浴室,根本就是毛毛雨。
公共浴室的投入,是纯粹亏本的买卖,因为没有提高热水生产效率,现在造一个锅炉出来也不是不行,但有那点钱,还不如多买几十个烧火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麻烦的地方在于煤炭挖掘和运输,这两样,都很侵占劳力以及社会资源。
挖煤要投入大量劳力,才能保证产量,在投入大量劳力的同时,就得投入大量生产工具和食物。
前者侵占了本就宝贵的铁器产量,后者则是逼迫李解不得不控制煤矿的挖掘规模。
至于运输,更是头大无比,淮水、邗沟、扬子江上每一条船的运力,都是极其的宝贵。
淮南的游击战、治安战,对舟船的需求量是第一位的,只这一样,就占据了六七百条注册在籍的正规舟船,至于竹排、木筏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到现在为止,供应淮中城的煤炭运输,全靠竹排。煤炭用竹筐盛装,然后捆扎固定在竹排上,再通过纤夫和撑船工,像长龙一样运到淮中城。
这也是为什么李解迫不及待要开挖“颍沟”的原因,至少内河的水流要缓一点,淮水的水力,有时候人力无法抗衡,进入汛期的话,竹排就等于是送人头。
而煤炭靠港之后,并非就是万事大吉,运输的最后一段距离,反而是最恶心的。
因为淮中城膨胀得极快,人口又众多,方方面面的物资都很吃运输力量,倾斜到燃料的话,码头上就会乱套,稍微有点波动,可能就要让“莘莘学子”把长袍一脱,嘴里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光着膀子做临时苦力。
别看淮中城也是个“几十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实适龄可用劳力分配下来,李解手头还能随意挥霍的人头,其实也没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列国商人汇聚淮中城,他们进口的是贵重物品和新式大宗日常货物,但是出口到淮中城的,却是奴隶、粮食还有原材料。
奴隶,是淮中城急需的物资之中,排第一位的。
所以哪怕管理成本极其高昂,但该堆的人力,还是得堆。
自来治国首重“吏治”,焦点就是管理二字。
当老板的,手底下要是没有人用,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李解从白沙村起家,就从来没有松懈过扫盲,跟不上的就去做炮灰,良心不良心的,压根就没那个时间去想。
跟得上的,在飞快的发展期中,原本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列国诸侯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李解这里,也就是几年甚至几个月。
快速扫盲班看似只是识字,但识字的背后,就是对命令的精准传达。
只一个精准传达,就已经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做到精准传达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又有了新技术的应用,每一次传达蕴含的信息量,远超以往。
一车国策奏疏的竹简木牍,在李解这里,可能就是一摞纸。
相辅相成的加持之下,列国几百年形成的底蕴制度,李解分分钟就远远甩开他们。
时至今日,要是按照列国诸侯们的传统战争方式,李解实际掌控的这百几十万人,极限暴兵足够打爆天下。
但只是打爆,并不是一统,对李解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
李总裁的理念,要么不吞下,吞下就不能够再吐出来。
他又不是牛,还玩反刍不成?
出道以来这为数不多的“和平期”“发育期”,其实也是相对艰难的过渡时期。什么都难,什么都缺,到处都是用钱、用人、用原物料的地方。
盖房子、修桥铺路、造船架梁……
所有的一切,肉眼看到的一切,都需要木材、石材、金属、河沙、粘合剂等等等等,每一样的生产加工,又都会用到极其恐怖的劳力数量。
在这个恐怖的数量之上,显而易见又要大量管理型人才,哪怕不懂管理,也得听得懂命令,然后执行命令。
李解北上郑国装逼,除了勒索两个人间绝色之外,也顺带着就是坑蒙拐骗一批工具人。
用人之际,传统的世族子弟,也算是相当凑合的工具人。
从最近的效果来看,这几千号工具人的作用,还真是不小,算得上功劳深厚。
而且经过长期的洗练、忽悠,《嘒彼小星》是不会去唱的,毕竟有了更高的追求,实际上也的确有了更高的追求给他们去实现。
以公共浴池为例,这些个曾经的士人阶层,怎么可能参与这种工程活动?
但是现在,李解手头的报告之中,整个淮中城内外,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共浴池,有一半以上,是由“莘莘学子”这些工具人全程参与的。
更让李解欣慰的是,他们在淮中城学到的这些技术以及技术管理,返回自己的祖国、故乡之后,是完全没有卵用的。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脑子抽了,会自己倒贴钱进去,然后给苍头黔首修什么公共浴室。
列国之中,既没有浴室,连公共也是没有的。
这些“莘莘学子”在淮中城学到的越多,学的越精神,回国之后,越是废物。
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李解这里做工具人,然后九九六做到老,这样还有实践理想的机会。
毕竟,万一李校长真就一统天下了呢?
没瞧见人和养殖中心的主任沙瓜,现在管着多大规模的部门? ↑返回顶部↑
哐!
“呼……”
恢复性的力量训练结束之后,李解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脂肪,相当的不满意,最近居然减脂了。
“这他妈不行啊。”
没有脂肪做个屁的猛将,“得加餐!”
体脂必须拉升上去,否则跟楚国人开打,真要遇上万一,还得自己上。
做大将就算天天窝司令部,那得会开枪啊。
虽然把暴饮暴食安排上了日程,李解也没想一天吃成个胖子,盛夏之前,得先预防干旱。
淮中城内部的水井数量已经足够,基本能保证一个小型社会两到五个水井,每个水井都有备案,生活用水的排污系统,也已经到了工程尾声。
生活污水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淮水,但期间还是会先流入一片湿地沼泽,污水进入这一片小型湖泊群之后,就会流入洼地,然后再汇入人工河,一起排入淮水。
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观测地势差以及淮水水位,进入汛期之后,为了防止淮水倒灌,就得将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湿地沼泽,保留这些小型湖泊群,禁止填湖造田的原因,也就是这个。
得保证不出现内涝,否则以淮中城的生产结构,损失会极其重大。
“报告!”
“进来。”
“首李,公共浴室已经完工。”
通传的鳄人将文件放下之后,就转身离开。
李解打开文件,随便翻了翻,就在上面签了字然后盖章。
这些文件其实是公共浴室的工程验收报告,因为更迭燃料,加上奴工数量足够,一个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洗澡的习惯,靠行政命令就能推动。
有暴力机关护持左右,一般只要不是掠夺性的政策,有抵抗情绪,但没有抵抗行动。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整个淮中城相较楚国郢都,最让列国商人感觉到新奇的,就是淮中城远比楚国郢都干净整洁的多。
哪怕淮中城看上去不那么富,不那么豪华,不那么人口众多。
更让列国商人觉得刁诡的是,在淮中城,人畜粪尿居然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公共厕所的管理员,是有正式淮中城编制的,不是临时工。
只论月俸,比一般的低级官吏工资还要高。
反正在新郑唱《嘒彼小星》的小吏,一年到头的俸禄加起来,可能只有淮中城公厕管理员的三分之一,把灰色收入算上,那可能有一半左右。
所以淮中城的公厕管理员,身上臭是臭了点儿,但不必唱《嘒彼小星》,唱《蜡笔小新》可能更多一点。
卫生管理条例,是淮中城执行尤为严格的律令之一。
所以哪怕有抵抗情绪,但只要享受到了卫生管理带来的好处,该讨的钱,还是得掏。
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而社会居民,每次洗澡,就得掏一枚阴币。
不过通常情况下都是月结,洗澡记账式,一个月一结。
当然还有大户,比如说商家,其员工的洗澡费,就得商家包办,可以一个季度一结,因为人头数量多一点,比单人收益要高。
让商家包办洗澡费,其实也是迂回抽税的一种,因为员工不可能天天洗澡,但计算的时候,就是天天洗澡。
一个食肆可能有两三个帮工,前厅后厨的,肯恩稍微多一点,有个五六个。
因为人口众多,食肆数量也稍微多了点。和食肆类似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小型铺面,一般就是一两人两三人的样子。
总体算下来,其实也多抽不了几个钱,纯属是形成一种惯性,让执行的官吏们别忘了在商人身上割肉刮油。
整个淮中城的各类型小商人,一个季度,撑死就是收个一千几百匹布的洗澡费,用来反哺公共浴室,根本就是毛毛雨。
公共浴室的投入,是纯粹亏本的买卖,因为没有提高热水生产效率,现在造一个锅炉出来也不是不行,但有那点钱,还不如多买几十个烧火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麻烦的地方在于煤炭挖掘和运输,这两样,都很侵占劳力以及社会资源。
挖煤要投入大量劳力,才能保证产量,在投入大量劳力的同时,就得投入大量生产工具和食物。
前者侵占了本就宝贵的铁器产量,后者则是逼迫李解不得不控制煤矿的挖掘规模。
至于运输,更是头大无比,淮水、邗沟、扬子江上每一条船的运力,都是极其的宝贵。
淮南的游击战、治安战,对舟船的需求量是第一位的,只这一样,就占据了六七百条注册在籍的正规舟船,至于竹排、木筏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到现在为止,供应淮中城的煤炭运输,全靠竹排。煤炭用竹筐盛装,然后捆扎固定在竹排上,再通过纤夫和撑船工,像长龙一样运到淮中城。
这也是为什么李解迫不及待要开挖“颍沟”的原因,至少内河的水流要缓一点,淮水的水力,有时候人力无法抗衡,进入汛期的话,竹排就等于是送人头。
而煤炭靠港之后,并非就是万事大吉,运输的最后一段距离,反而是最恶心的。
因为淮中城膨胀得极快,人口又众多,方方面面的物资都很吃运输力量,倾斜到燃料的话,码头上就会乱套,稍微有点波动,可能就要让“莘莘学子”把长袍一脱,嘴里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光着膀子做临时苦力。
别看淮中城也是个“几十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实适龄可用劳力分配下来,李解手头还能随意挥霍的人头,其实也没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列国商人汇聚淮中城,他们进口的是贵重物品和新式大宗日常货物,但是出口到淮中城的,却是奴隶、粮食还有原材料。
奴隶,是淮中城急需的物资之中,排第一位的。
所以哪怕管理成本极其高昂,但该堆的人力,还是得堆。
自来治国首重“吏治”,焦点就是管理二字。
当老板的,手底下要是没有人用,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李解从白沙村起家,就从来没有松懈过扫盲,跟不上的就去做炮灰,良心不良心的,压根就没那个时间去想。
跟得上的,在飞快的发展期中,原本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列国诸侯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李解这里,也就是几年甚至几个月。
快速扫盲班看似只是识字,但识字的背后,就是对命令的精准传达。
只一个精准传达,就已经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做到精准传达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又有了新技术的应用,每一次传达蕴含的信息量,远超以往。
一车国策奏疏的竹简木牍,在李解这里,可能就是一摞纸。
相辅相成的加持之下,列国几百年形成的底蕴制度,李解分分钟就远远甩开他们。
时至今日,要是按照列国诸侯们的传统战争方式,李解实际掌控的这百几十万人,极限暴兵足够打爆天下。
但只是打爆,并不是一统,对李解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
李总裁的理念,要么不吞下,吞下就不能够再吐出来。
他又不是牛,还玩反刍不成?
出道以来这为数不多的“和平期”“发育期”,其实也是相对艰难的过渡时期。什么都难,什么都缺,到处都是用钱、用人、用原物料的地方。
盖房子、修桥铺路、造船架梁……
所有的一切,肉眼看到的一切,都需要木材、石材、金属、河沙、粘合剂等等等等,每一样的生产加工,又都会用到极其恐怖的劳力数量。
在这个恐怖的数量之上,显而易见又要大量管理型人才,哪怕不懂管理,也得听得懂命令,然后执行命令。
李解北上郑国装逼,除了勒索两个人间绝色之外,也顺带着就是坑蒙拐骗一批工具人。
用人之际,传统的世族子弟,也算是相当凑合的工具人。
从最近的效果来看,这几千号工具人的作用,还真是不小,算得上功劳深厚。
而且经过长期的洗练、忽悠,《嘒彼小星》是不会去唱的,毕竟有了更高的追求,实际上也的确有了更高的追求给他们去实现。
以公共浴池为例,这些个曾经的士人阶层,怎么可能参与这种工程活动?
但是现在,李解手头的报告之中,整个淮中城内外,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共浴池,有一半以上,是由“莘莘学子”这些工具人全程参与的。
更让李解欣慰的是,他们在淮中城学到的这些技术以及技术管理,返回自己的祖国、故乡之后,是完全没有卵用的。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脑子抽了,会自己倒贴钱进去,然后给苍头黔首修什么公共浴室。
列国之中,既没有浴室,连公共也是没有的。
这些“莘莘学子”在淮中城学到的越多,学的越精神,回国之后,越是废物。
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李解这里做工具人,然后九九六做到老,这样还有实践理想的机会。
毕竟,万一李校长真就一统天下了呢?
没瞧见人和养殖中心的主任沙瓜,现在管着多大规模的部门?
“呼……”
恢复性的力量训练结束之后,李解低头看了看身上的脂肪,相当的不满意,最近居然减脂了。
“这他妈不行啊。”
没有脂肪做个屁的猛将,“得加餐!”
体脂必须拉升上去,否则跟楚国人开打,真要遇上万一,还得自己上。
做大将就算天天窝司令部,那得会开枪啊。
虽然把暴饮暴食安排上了日程,李解也没想一天吃成个胖子,盛夏之前,得先预防干旱。
淮中城内部的水井数量已经足够,基本能保证一个小型社会两到五个水井,每个水井都有备案,生活用水的排污系统,也已经到了工程尾声。
生活污水的最终目的地就是淮水,但期间还是会先流入一片湿地沼泽,污水进入这一片小型湖泊群之后,就会流入洼地,然后再汇入人工河,一起排入淮水。
整个工程的难点在于观测地势差以及淮水水位,进入汛期之后,为了防止淮水倒灌,就得将生活污水排入附近的湿地沼泽,保留这些小型湖泊群,禁止填湖造田的原因,也就是这个。
得保证不出现内涝,否则以淮中城的生产结构,损失会极其重大。
“报告!”
“进来。”
“首李,公共浴室已经完工。”
通传的鳄人将文件放下之后,就转身离开。
李解打开文件,随便翻了翻,就在上面签了字然后盖章。
这些文件其实是公共浴室的工程验收报告,因为更迭燃料,加上奴工数量足够,一个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至于说洗澡的习惯,靠行政命令就能推动。
有暴力机关护持左右,一般只要不是掠夺性的政策,有抵抗情绪,但没有抵抗行动。
最典型的就是不能随地大小便,整个淮中城相较楚国郢都,最让列国商人感觉到新奇的,就是淮中城远比楚国郢都干净整洁的多。
哪怕淮中城看上去不那么富,不那么豪华,不那么人口众多。
更让列国商人觉得刁诡的是,在淮中城,人畜粪尿居然是极为宝贵的资源。
公共厕所的管理员,是有正式淮中城编制的,不是临时工。
只论月俸,比一般的低级官吏工资还要高。
反正在新郑唱《嘒彼小星》的小吏,一年到头的俸禄加起来,可能只有淮中城公厕管理员的三分之一,把灰色收入算上,那可能有一半左右。
所以淮中城的公厕管理员,身上臭是臭了点儿,但不必唱《嘒彼小星》,唱《蜡笔小新》可能更多一点。
卫生管理条例,是淮中城执行尤为严格的律令之一。
所以哪怕有抵抗情绪,但只要享受到了卫生管理带来的好处,该讨的钱,还是得掏。
社区公共浴室保证热水供应,而社会居民,每次洗澡,就得掏一枚阴币。
不过通常情况下都是月结,洗澡记账式,一个月一结。
当然还有大户,比如说商家,其员工的洗澡费,就得商家包办,可以一个季度一结,因为人头数量多一点,比单人收益要高。
让商家包办洗澡费,其实也是迂回抽税的一种,因为员工不可能天天洗澡,但计算的时候,就是天天洗澡。
一个食肆可能有两三个帮工,前厅后厨的,肯恩稍微多一点,有个五六个。
因为人口众多,食肆数量也稍微多了点。和食肆类似的,还有各行各业的小型铺面,一般就是一两人两三人的样子。
总体算下来,其实也多抽不了几个钱,纯属是形成一种惯性,让执行的官吏们别忘了在商人身上割肉刮油。
整个淮中城的各类型小商人,一个季度,撑死就是收个一千几百匹布的洗澡费,用来反哺公共浴室,根本就是毛毛雨。
公共浴室的投入,是纯粹亏本的买卖,因为没有提高热水生产效率,现在造一个锅炉出来也不是不行,但有那点钱,还不如多买几十个烧火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麻烦的地方在于煤炭挖掘和运输,这两样,都很侵占劳力以及社会资源。
挖煤要投入大量劳力,才能保证产量,在投入大量劳力的同时,就得投入大量生产工具和食物。
前者侵占了本就宝贵的铁器产量,后者则是逼迫李解不得不控制煤矿的挖掘规模。
至于运输,更是头大无比,淮水、邗沟、扬子江上每一条船的运力,都是极其的宝贵。
淮南的游击战、治安战,对舟船的需求量是第一位的,只这一样,就占据了六七百条注册在籍的正规舟船,至于竹排、木筏更是不计其数。
所以到现在为止,供应淮中城的煤炭运输,全靠竹排。煤炭用竹筐盛装,然后捆扎固定在竹排上,再通过纤夫和撑船工,像长龙一样运到淮中城。
这也是为什么李解迫不及待要开挖“颍沟”的原因,至少内河的水流要缓一点,淮水的水力,有时候人力无法抗衡,进入汛期的话,竹排就等于是送人头。
而煤炭靠港之后,并非就是万事大吉,运输的最后一段距离,反而是最恶心的。
因为淮中城膨胀得极快,人口又众多,方方面面的物资都很吃运输力量,倾斜到燃料的话,码头上就会乱套,稍微有点波动,可能就要让“莘莘学子”把长袍一脱,嘴里念叨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然后光着膀子做临时苦力。
别看淮中城也是个“几十万人”的大型城市,其实适龄可用劳力分配下来,李解手头还能随意挥霍的人头,其实也没多少。
这也是为什么列国商人汇聚淮中城,他们进口的是贵重物品和新式大宗日常货物,但是出口到淮中城的,却是奴隶、粮食还有原材料。
奴隶,是淮中城急需的物资之中,排第一位的。
所以哪怕管理成本极其高昂,但该堆的人力,还是得堆。
自来治国首重“吏治”,焦点就是管理二字。
当老板的,手底下要是没有人用,浑身是铁能打几个钉?
李解从白沙村起家,就从来没有松懈过扫盲,跟不上的就去做炮灰,良心不良心的,压根就没那个时间去想。
跟得上的,在飞快的发展期中,原本不是人才,也变成了人才。
列国诸侯需要几十年的积累,在李解这里,也就是几年甚至几个月。
快速扫盲班看似只是识字,但识字的背后,就是对命令的精准传达。
只一个精准传达,就已经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效率,能够做到精准传达的国家,屈指可数。
而又有了新技术的应用,每一次传达蕴含的信息量,远超以往。
一车国策奏疏的竹简木牍,在李解这里,可能就是一摞纸。
相辅相成的加持之下,列国几百年形成的底蕴制度,李解分分钟就远远甩开他们。
时至今日,要是按照列国诸侯们的传统战争方式,李解实际掌控的这百几十万人,极限暴兵足够打爆天下。
但只是打爆,并不是一统,对李解来说,没有太多的意义。
李总裁的理念,要么不吞下,吞下就不能够再吐出来。
他又不是牛,还玩反刍不成?
出道以来这为数不多的“和平期”“发育期”,其实也是相对艰难的过渡时期。什么都难,什么都缺,到处都是用钱、用人、用原物料的地方。
盖房子、修桥铺路、造船架梁……
所有的一切,肉眼看到的一切,都需要木材、石材、金属、河沙、粘合剂等等等等,每一样的生产加工,又都会用到极其恐怖的劳力数量。
在这个恐怖的数量之上,显而易见又要大量管理型人才,哪怕不懂管理,也得听得懂命令,然后执行命令。
李解北上郑国装逼,除了勒索两个人间绝色之外,也顺带着就是坑蒙拐骗一批工具人。
用人之际,传统的世族子弟,也算是相当凑合的工具人。
从最近的效果来看,这几千号工具人的作用,还真是不小,算得上功劳深厚。
而且经过长期的洗练、忽悠,《嘒彼小星》是不会去唱的,毕竟有了更高的追求,实际上也的确有了更高的追求给他们去实现。
以公共浴池为例,这些个曾经的士人阶层,怎么可能参与这种工程活动?
但是现在,李解手头的报告之中,整个淮中城内外,大大小小的社区公共浴池,有一半以上,是由“莘莘学子”这些工具人全程参与的。
更让李解欣慰的是,他们在淮中城学到的这些技术以及技术管理,返回自己的祖国、故乡之后,是完全没有卵用的。
因为没有哪个国君脑子抽了,会自己倒贴钱进去,然后给苍头黔首修什么公共浴室。
列国之中,既没有浴室,连公共也是没有的。
这些“莘莘学子”在淮中城学到的越多,学的越精神,回国之后,越是废物。
唯一的出路,就是留在李解这里做工具人,然后九九六做到老,这样还有实践理想的机会。
毕竟,万一李校长真就一统天下了呢?
没瞧见人和养殖中心的主任沙瓜,现在管着多大规模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