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只不过,她今天过来不是为了和主公寒暄的,她是有事前来。
    “主公,您也知晓,妾身如今主持着魏王府的中馈。”
    说到这里,貂蝉突然想起来,眼前的主公乃是曹操嫡女,而她母亲,才是魏王府正儿八经的女主人,所以此时说自己主持中馈,多少有点儿叫她不自在。
    好在这点儿不自在很快就消散了。
    阿婉并无一点儿不悦,甚至还点点头,道了声:“魏王府后宅女眷众多,你也是辛苦。”
    “妾身粗通文墨,且常年身在后宅之中,以前……也曾跟妈妈学过这些东西,如今实在算不得辛苦。”貂蝉掩唇轻笑,不过寒暄就这三言两语,她赶紧将自己发现之事告知阿婉:“……着实三公子并不在意这些内侍侍女之流,这才叫到得了些消息。”
    “你是说,植儿爱慕甄氏?曹丕则想从中作梗,求娶甄氏?”
    “是。”
    阿婉眯了眯眼睛,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手中的茶碗:“植儿那边态度如何,你可知晓?”
    “妾身与五公子……着实不大明晰。”
    也是,一个是父亲妾室,一个是晚辈子嗣,且年岁上虽有相差,却到底年轻貌美,太过关注实在不好。
    “那便去探,我需知晓植儿对甄氏的态度。”
    若郎有情,妾有意的话,撮合了也不是坏事。
    可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那就只能狠心拆散了。
    第338章 她得快些走。
    事实证明,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并非只存于话本中。
    袁绍刚死不到三年,甄氏如今还在守夫孝,哪怕到了许都, 平日里也很少出门, 只收了几个学生在家中教导, 偶有的与曹植碰上, 也只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简单寒暄,并无逾矩的地方。
    总归阿婉是看不出有何情愫在。
    所以说,曹丕又是从何处察觉,曹植对甄氏有意的呢?
    甚至还想要从中作梗, 率先与曹操禀明对甄氏的爱慕, 好将甄氏纳入府中, 成为他的妾室。
    不错, 曹丕嫡妻甘氏,入门尚不足半年, 曹丕若想迎娶甄氏,自然只能纳为妾室,当然,丈夫的宠爱或许能叫甄氏婚后得一个夫人称呼,但甘氏才是那个能服侍在卞氏身侧, 照顾婆母的嫡妻。
    曹操向来荤素不忌,后宅中就有寡妇数人。
    所以曹丕所求定能得到应允, 况且甄氏还是袁氏遗孀, 曹操与袁绍本是好友, 虽说冀州被曹婉得了, 但他并无折辱袁氏的意思, 如今曹昂已废,曹烁已死,曹丕算是他名义上能走出来见人的长子,他纳甄氏为妾,必定能够得到袁氏旧部的心。
    也算是为曹丕增加一些政治资本。
    阿婉读过史书。
    自然知道历史上,甄氏是嫁给曹丕了的,甚至后来曹丕还学他父亲,与甘氏解除了婚事,转而将妾室甄氏扶为正妻,可惜的是,甄氏的命并不好,哪怕后来被追封为皇后,但是她并没有活到成为皇后的那一天,就一杯鸩酒没了性命,而她的儿子则忍辱负重,成为了下一任曹魏皇帝。
    只可惜临终托孤所托非人。
    最终曹家天下与汉室王庭一样,被臣子觊觎,最终三让三拒,天下易主。
    不得不说很讽刺了。
    曾经曹操选曹丕是没得选,但现在不同了。
    阿婉捋了捋自己的袖子,叫人请来荀彧,将曹丕与曹植二子争妻的事告知了他:“倘若想叫天下人都嗤笑曹家的话,那便让他们争,若想将这件事捂下去……”
    阿婉回头,背着手看向荀彧:“文若可愿代为出面,劝说甄家人,送甄氏去母亲那?”
    他堂堂一个大男人竟要管一个寡妇之事。
    确实有点为难。
    但是……
    “若魏王问起来……”
    “琅儿不小了,该读书了。”
    阿婉抿嘴轻笑:“送个女师傅过去启蒙读书,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她乃孀居之人,若能由我母亲教导两年,也算她的福分,日后再嫁也能提一提身份,想必袁家人会满意的。”
    这个借口确实可行。
    荀彧虽与曹操离心,但在曹魏军中,依旧举足轻重。
    他亦不愿看着曹氏二子为了个女人被天下人嗤笑,尤其这个女人还是已故袁熙的妻子。
    他当然知晓,两位公子争女人,魏王必定能将这件事压下,不叫外人知晓,但大娘子的话却不得不叫人多想,若说这许都还有谁敢跟魏王当面叫板,恐怕也只有大娘子了。
    他敢说今天只要他不答应,明天许都的大街小巷都会知晓,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一个寡妇打起来了,尤其这两个儿子还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
    荀彧领了命,自然要去做。
    只是当真的探查过后,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只因甄氏如今投奔的亲眷家,正是投靠至曹丕麾下,但凡曹丕与曹操开口讨要了甄氏,想必这户人家必定会双手奉上,不,或者说,这户人家早已和曹丕有了默契,只等曹丕在曹操跟前过了明路。
    荀彧心底有了紧迫感。
    大娘子虽然心有沟壑,但做事手段却很厉害。
    他觉得,若这件事自己办不好,惹的大娘子亲自出手,可不会顾忌什么父亲兄弟的脸面。
    于是他便回家找了自己的妻子唐氏,想请她出面与甄氏将此事说明。 ↑返回顶部↑
    只不过,她今天过来不是为了和主公寒暄的,她是有事前来。
    “主公,您也知晓,妾身如今主持着魏王府的中馈。”
    说到这里,貂蝉突然想起来,眼前的主公乃是曹操嫡女,而她母亲,才是魏王府正儿八经的女主人,所以此时说自己主持中馈,多少有点儿叫她不自在。
    好在这点儿不自在很快就消散了。
    阿婉并无一点儿不悦,甚至还点点头,道了声:“魏王府后宅女眷众多,你也是辛苦。”
    “妾身粗通文墨,且常年身在后宅之中,以前……也曾跟妈妈学过这些东西,如今实在算不得辛苦。”貂蝉掩唇轻笑,不过寒暄就这三言两语,她赶紧将自己发现之事告知阿婉:“……着实三公子并不在意这些内侍侍女之流,这才叫到得了些消息。”
    “你是说,植儿爱慕甄氏?曹丕则想从中作梗,求娶甄氏?”
    “是。”
    阿婉眯了眯眼睛,手指轻轻的敲打着手中的茶碗:“植儿那边态度如何,你可知晓?”
    “妾身与五公子……着实不大明晰。”
    也是,一个是父亲妾室,一个是晚辈子嗣,且年岁上虽有相差,却到底年轻貌美,太过关注实在不好。
    “那便去探,我需知晓植儿对甄氏的态度。”
    若郎有情,妾有意的话,撮合了也不是坏事。
    可若是剃头挑子一头热,那就只能狠心拆散了。
    第338章 她得快些走。
    事实证明, 襄王有意,神女无心并非只存于话本中。
    袁绍刚死不到三年,甄氏如今还在守夫孝,哪怕到了许都, 平日里也很少出门, 只收了几个学生在家中教导, 偶有的与曹植碰上, 也只是众目睽睽之下的简单寒暄,并无逾矩的地方。
    总归阿婉是看不出有何情愫在。
    所以说,曹丕又是从何处察觉,曹植对甄氏有意的呢?
    甚至还想要从中作梗, 率先与曹操禀明对甄氏的爱慕, 好将甄氏纳入府中, 成为他的妾室。
    不错, 曹丕嫡妻甘氏,入门尚不足半年, 曹丕若想迎娶甄氏,自然只能纳为妾室,当然,丈夫的宠爱或许能叫甄氏婚后得一个夫人称呼,但甘氏才是那个能服侍在卞氏身侧, 照顾婆母的嫡妻。
    曹操向来荤素不忌,后宅中就有寡妇数人。
    所以曹丕所求定能得到应允, 况且甄氏还是袁氏遗孀, 曹操与袁绍本是好友, 虽说冀州被曹婉得了, 但他并无折辱袁氏的意思, 如今曹昂已废,曹烁已死,曹丕算是他名义上能走出来见人的长子,他纳甄氏为妾,必定能够得到袁氏旧部的心。
    也算是为曹丕增加一些政治资本。
    阿婉读过史书。
    自然知道历史上,甄氏是嫁给曹丕了的,甚至后来曹丕还学他父亲,与甘氏解除了婚事,转而将妾室甄氏扶为正妻,可惜的是,甄氏的命并不好,哪怕后来被追封为皇后,但是她并没有活到成为皇后的那一天,就一杯鸩酒没了性命,而她的儿子则忍辱负重,成为了下一任曹魏皇帝。
    只可惜临终托孤所托非人。
    最终曹家天下与汉室王庭一样,被臣子觊觎,最终三让三拒,天下易主。
    不得不说很讽刺了。
    曾经曹操选曹丕是没得选,但现在不同了。
    阿婉捋了捋自己的袖子,叫人请来荀彧,将曹丕与曹植二子争妻的事告知了他:“倘若想叫天下人都嗤笑曹家的话,那便让他们争,若想将这件事捂下去……”
    阿婉回头,背着手看向荀彧:“文若可愿代为出面,劝说甄家人,送甄氏去母亲那?”
    他堂堂一个大男人竟要管一个寡妇之事。
    确实有点为难。
    但是……
    “若魏王问起来……”
    “琅儿不小了,该读书了。”
    阿婉抿嘴轻笑:“送个女师傅过去启蒙读书,也是应该的,再说了,她乃孀居之人,若能由我母亲教导两年,也算她的福分,日后再嫁也能提一提身份,想必袁家人会满意的。”
    这个借口确实可行。
    荀彧虽与曹操离心,但在曹魏军中,依旧举足轻重。
    他亦不愿看着曹氏二子为了个女人被天下人嗤笑,尤其这个女人还是已故袁熙的妻子。
    他当然知晓,两位公子争女人,魏王必定能将这件事压下,不叫外人知晓,但大娘子的话却不得不叫人多想,若说这许都还有谁敢跟魏王当面叫板,恐怕也只有大娘子了。
    他敢说今天只要他不答应,明天许都的大街小巷都会知晓,曹操的两个儿子,为了争夺一个寡妇打起来了,尤其这两个儿子还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亲兄弟!
    荀彧领了命,自然要去做。
    只是当真的探查过后,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只因甄氏如今投奔的亲眷家,正是投靠至曹丕麾下,但凡曹丕与曹操开口讨要了甄氏,想必这户人家必定会双手奉上,不,或者说,这户人家早已和曹丕有了默契,只等曹丕在曹操跟前过了明路。
    荀彧心底有了紧迫感。
    大娘子虽然心有沟壑,但做事手段却很厉害。
    他觉得,若这件事自己办不好,惹的大娘子亲自出手,可不会顾忌什么父亲兄弟的脸面。
    于是他便回家找了自己的妻子唐氏,想请她出面与甄氏将此事说明。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