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16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过现在大盘墩外面还没有修建堡墙,一些地窝子就直接整齐的修建在外面,章海林见状便询问了一下,得知刘衍准备下一步便修建屯堡的堡墙,于是便对管屯官百户荀扈说道:“刘总旗在这里屯田实属不易,你这个上官可要多多支持啊。”
    荀扈笑着说道:“大人放心,属下一定鼎力支持。”
    随后荀扈便对刘衍说道:“刘总旗只管放手去干,遇到了难事便来找我,只要咱们所里能帮衬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刘衍急忙拱手致谢。
    看过墩内之后,章海林等人去南河边看那架声名鹊起的大盘墩大水车,各人都是兴味昂然,显然对这架大水车很是好奇。
    刘衍也没想到这架大水车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夏河寨前千户所那边了,于是便跟在章海林的身边介绍了一番,章海林听完之后更是好奇,于是招呼众人上马前去看看。
    于是章海林、荀扈一行骑马的骑马,大部分人都是不行跟随。刘衍带着王越、陈勋二人跟随,剩下的墩军则是留守墩内。
    王炆镇和贾洪雨此时都骑了马,不过二人都是放缓了速度跟在后面,与刘衍等人一起行进。
    “刘总旗,真的没问题吗?”
    刘衍心中暗笑一声,然后说道:“管队大人不是已经去看过军屯了吗?放心吧,属下保准万无一失!”
    “那就好,那就好!”
    很快,章海林一行便来到了西通渠一带的军屯,并且直奔南河岸边,偌大的大水车就屹立在河边,非常的壮观。
    第一眼见到这高达十余米的庞大水车时,章海林等人都是吃了一惊,显然是被震住了。
    看着那转动的大水车,不断的将河水引到渠边,章海林饶有兴趣的不断询问刘衍,听到这水车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时,章海林的眼睛顿时一亮,便有意将这水车之法推广到其余各处屯堡去。
    不过当章海林听到这水车造价高达百两之多时,他的眼睛又是暗了下来。
    最后他仔细观看那水车,口中不时惊叹着。荀扈、王炆镇几人都是陪在章海林身边,他们也是听到章海林与刘衍的对话。不过不比章海林,荀扈看向刘衍的眼神则是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显然是想:“这么贵的水车也造,这刘衍真是个败家子,他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银子啊?”
    不过随后荀扈看向一旁的王炆镇,则是释然了:“定是王炆镇鼎力支持的!真是想不到啊,你王炆镇为了在防守大人面前出风头,竟然把刘衍这个小小的甲长推出来做旗号,心思真是够深的!”
    看过这大水车之后,刘衍又陪着章海林等人去看大盘墩那些开垦出来的耕地。
    一行人在西通渠旁而行,田地、水渠、灌井,以及正在田间地头忙碌耕种的军户,章海林都是一一看过,不时的点头称赞,这刘衍自愿请命前来屯垦,确是很有能力,短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这让章海林越发对刘衍欣赏,如果别的屯堡的屯官都有刘衍这么上心,那千户所内的屯田情况,将会越来越好。
    此时章海林想起一事,问道:“我听管队官王大人说起,你大盘墩军屯的春耕延误了时日?刘衍你墩内的耕牛种籽,可是充足?”
    刘衍拱手说道:“启禀大人,卑职这边的春耕的确是晚了一些,主要是这些军屯耕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耗费了不少的时间。不过现在好了,有管队官王大人的鼎力支持,卑职这边的耕牛种籽也都齐备,春耕已经抓紧时间展开,现正在抢天时。”
    听了刘衍的回禀,一旁王炆镇顿时笑开了花,章海林闻言看了过来,将王炆镇夸奖了几句,王炆镇顿时来了精神,正色抱拳慷慨激昂了一阵,很是出风头。
    管屯官荀扈见状脸色有些不好看,轻轻的哼了一声,恰巧被刘衍注意到。
    章海林一行巡视了一圈之后,在下午时分离开这里,返回了夏河寨前千户所,待到大队人马离开之后,王炆镇、贾洪雨如蒙大赦,刘衍也是松了一口气。
    回到屋内,王炆镇将刘衍夸赞了一番,然后说道:“今后肥皂的进价我给你提高一钱银子,以后都按照四钱银子一块好了!”
    刘衍心中一喜:“这怎么好呢,大人也不容易。”
    “哈哈,就这么办了,反正那些上官们也有的是钱。”
    一旁的贾洪雨笑着说道:“兄弟你是不知道,那防守官章大人有病在身,据说是绝症,那防守官的位置迟早都要空出来的。夏河寨前千户所内肯定要有一番调整,到时候副千户的位子也要空出来。咱们管队大人与千户所内的管屯官荀扈正暗中较劲,都盯着这个缺额呢,所以今日你的表现给足了大人面子,这一钱银子你受之无愧!”
    王炆镇大笑着摆了摆手,刘衍也明白了过来,原来二人是竞争对手。
    当日王炆镇和贾洪雨便急匆匆的回去了,据说是要联络下个月订购肥皂的大主顾,刘衍也没有挽留。
    随后几天,又有十几户军户陆续赶来,也被刘衍一一安顿,或是开垦周边的荒地,或是在墩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十六章 建堡
    随着大盘墩内人口不断增加,此时一百多人聚集在墩内,已经是居住不开了,就连墩外的地窝子也修建了不少,以至于军户们在耕种比较忙的时候,为了抓紧时间赶农时,大部分军户甚至都直接睡在田间地头,也不愿意再赶回墩内住在拥挤、简陋的地窝子里面。
    此时的大盘墩内就比较空了,于是刘衍便准备开始修建屯堡,并且将大盘墩改名为大盘堡。
    四月底,刘衍命陈勋带人去王家庄与夏河寨前千户所,尽快招募一些泥水土木工匠来,准备建堡。
    三天后的傍晚,陈勋等人便回来了,还带回了七、八个衣衫褴褛的工匠。陈勋己经与这些工匠商谈好了,工钱方面,除了每日的食宿外,需每日给银一分,刘衍答应了他们。
    这些工匠见刘衍答应,都是喜形于色,这段时日的饭食终于有下落了。
    刘衍与这些工匠交谈了一番,得知他们这些人都是世代匠户,己经参加过诸多城堡的修建,都是很有经验的工匠。建设规划大盘堡,其实对他们来是轻车熟路的事。
    于是刘衍便叫来了张义,让张义负责与这些工匠对接。这些工匠在大盘堡周边转了几天后,他们很快便拿出屯堡的设计平面图,包括堡内街道的划分、水井的位置、庙宇的位置及各处宅院的位置,还有将来堡墙、堡门及堡墙上的垛口、射口等防卫设施都有。
    刘衍看了一番,只见这平面图画的有些简约,并不是后世那种建筑图纸的样式,不过也足够清晰明白,各处具体的尺寸也都有标明,也算得上严谨二字。
    在屯堡的选址上,这些工匠的意见也与刘衍相合,都是决定紧沿大盘堡南向修建堡垒,一来这样防守更有依托,二来那大盘堡原来是修建在一个隆起的小丘上,地势从高到低,有利于城堡的排水,以防未来雨涝积水之患。
    图纸画好了,选址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修建城堡的成本钱粮。
    刘衍曾经看过一份明末的史料,上面便有大明各地修建城堡、城池的记载。
    资料中便有卢象升的计算数据在内:在大明,修建一个火路墩需要银二百两,修建一个楼台需要银六百两,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银七百多两,粮六百多石。那些匠户的计算大致也是如此。
    刘衍未来的大盘堡,规划中周长也就在一里多,虽然刘衍现在有肥皂工坊的支持,可以拿出七、八百两银子,但是也不能将所有的资金都放到建堡上面来,刘衍下一步的计划中还有许多要用到钱粮的地方,比如扩充墩军兵力,操练人马、打造兵器等等,这些都是极度消耗钱粮的事项。
    所以即便刘衍此时有些银子,也只能先建一些城堡的主体设施,细节从简再从简,未来慢慢考虑完善就是,省下的钱粮还要投到别处去。
    刘衍其实很想将大盘堡修建成棱堡式样,那样防守更加坚固,可惜这种花费是惊人的,刘衍暂时也没那个财力,只能将来再看了。幸好建堡土地不要钱,这样就省了许多。
    此时大明一般军堡的主体是城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这些设施墩内现在都已经有了,但是建堡的时候也要推到重来,毕竟这些原有的设施位置不对,而且也太过陈旧、狭小了。
    建堡的设施还要再加上外面的堡墙、城门、瓮城、角楼、护城河等,各地屯堡基本上也是如此。不过以刘衍能分派到建堡上面的资金来看,只能营房与堡墙先建,余者慢慢说吧。在刘衍决定后,很快的,那些匠户忙活起来。
    首先的,在大盘堡南向的几十亩地中,这些工匠熟练的划出几十份的宅基地,并分出出行道路与三条主要街道。
    这些宅基地份数肯定不够现有军户分的,但是这也不难解决,刘衍观察之后发现,每一份宅基地的面积都不算小,足以容纳两、三户人家居住了,到时候建堡的时候将房屋修建得多一些、密一些就好,完全可以容纳下现有的所有军户。
    随后在正西面的中轴线尽端,匠户们还第一时间划出一座庙宇的位置,夏河寨前千户所当地军民一般称这个位置的庙为“正王庙”。然后街的交叉处又划出一块地方,未来将在这里兴建“马王庙”,一个高高的戏台也将建在这里,戏台对面还将兴建“老爷庙”,此外在城的南端也将兴建一个“娘娘庙”。
    除此外,在屯堡的东面地方,还要留出几块地修建未来彰表军功的庙祠,如旗寿庙、显忠祠、褒忠祠等,这些也都是此时卫所屯堡的惯例。另外各条街的主街街心上,还将留出地方兴建各样市坊与牌坊。
    这种规划都是当时大明各地军堡、民堡的常规布局,刘衍自然不可能擅改,他也改不来,老实说刘衍后世就对建筑一窍不通。
    而对于这些匠户们第一时间划出各色庙宇的修建地方,刘衍也表示理解,毕竟这些庙宇都是此时军户们的精神食粮。这个世界娱乐贫乏,普通的百姓、军户除了拜庙看戏,还能有什么娱乐?当然那些达官贵人、皇族士绅不算,那些大人物自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过却与刘衍和众军户们无关。
    大盘堡的大体格局就是如此,下面一众工匠便动手开工了。刘衍一声令下,所有的大盘堡居民,除了孩童,以及需要在屯军上劳作的青壮、壮妇之外,剩下的所有的墩军、男女一齐上阵,所有人都必需勤奋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时间,大盘堡的军户们,无论男女,都是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只是到大盘堡的周边去奋力挖土挑土。连孩童们都是懂事的在旁帮忙。
    不过修建堡墙与营房可以用黄土夯就,就地取土便可以了,这也不需要什么料钱,只需费些吃食劳力便可,但是有些钱则是不能避免的。
    比如屯堡内宅院的地基与堡墙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这些石料还要求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以青石最好。特别是砌筑堡墙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宽一丈四尺,一圈堡墙地基下来,石料用量甚大。
    还有打井,这是建堡第一要务,百十户人家不可能只用一眼水井生活,一个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夏河寨前千户所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丰富,所以打井一般到十几、二十余丈就可出水,且水质大多清洌甘甜。刘衍听闻山西、陕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达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才可以见水,相比之下自己能够在这边过活,已经是万幸了。
    不过就算打井只深到十几、二十余丈,为免塌陷,也同样需要用砖石修砌,这样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之前墩内打的那口水井便是例子,所用的石料如果用在建房上,至少可以建造两间房屋都不止。
    大盘堡周边土地空旷,无处可以采石,只能到夏河寨前千户所周边的山上去采。
    那里的石场离大盘堡路远,开采、运输花费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处营房仓库的屋梁修建同样需要木料,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费。
    刘衍思索一番之后,还是抽调了二十几个男丁,其中有些人还是从军屯上调回来的。为了弥补军屯的劳力,刘衍只好让一些年老男丁,或是半大的孩子过去屯军劳作。
    而后刘衍便让汪博统领着这二十几个男丁,到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山上去采石,为了方便运石,他还派人去王家庄雇佣了几辆的骡马牛车。
    临行前,刘衍要求汪博尽量采出一些石料用于供应营房地基与打井所需石料,至于街道的铺就与外面的堡墙地基,以后慢慢说吧,毕竟现在人力和财力都有限,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一时间,刘衍又去了王家庄一趟,请求管队官王炆镇支援自己一些木料,王炆镇言道无尝支援很有难处,不过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闲的木料,可以便宜些卖给刘衍。
    刘衍笑了笑,王炆镇此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钱财,于是只好答应了。
    几天后,王家庄的总旗官岳明领着庄内的几十个军户,让他们肩扛怀抱运来了木料,众人费劲巴力的从王家庄一路步行而来,连骡车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
    建堡的现场上,刘衍看着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王家庄军户们,刘衍半响无语,现在这个世道什么都值钱,就是人力不值钱!
    岳明是个粗豪的汉子,三十出头的年纪,满腮的虬髯,不过刘衍听说此人却精通算学,在王家庄内也算是一号人物。
    此时岳明看着大盘堡内外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拍了拍刘衍的肩膀,感慨地道:“刘总旗啊,哥哥我真是服了你了,竟然独立建堡,这份气魄和胆识,放在咱们整个灵山卫也是少见啊!”
    刘衍只能苦笑,独立建堡说起来轻松,但是这其中的辛劳实是不足为外人道耳。要不是为了免于掣肘,在大盘堡这里可以安心的发展实力,刘衍才懒得费这个力气。
    岳明在收了刘衍的木料钱之后,别的要求倒是没说,就连刘衍递过去的五钱辛苦银子也没要,只是要求刘衍给他手下的军户们吃顿饱饭。
    刘衍闻言也是感慨不已,大家现在都是穷鬼,可谁才是有钱人?
    于是刘衍拍了拍岳明的肩膀,就让岳明与那些军户们一起去吃饭了,立时那些军户们如虎下山一样的精神起来,见此情形,刘衍也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哭了。
    第二十七章 火器匠人
    五月初三。
    这段时间大盘堡内万事兴旺,屯堡修建、军屯耕种、肥皂作坊生产都在同时进行着。陈勋带着几名墩军又往王家庄送了一趟货,三千六百五十块肥皂,换回了一千四百六十两,加上之前刘衍手头剩下的一些银子,此时刘衍手中有一千五百多两,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陈勋在万福油坊下了订单,定下了两百斤豆油,花去二十两银子,顺便又买回了十几头耕牛,以及农具若干,又花去了一百多两银子。
    刘衍这边也在建堡上面花去了一些银子,以及肥皂工坊的工钱等一系列的开支,算下来一千五百多两还剩下一千三百余两,以至于刘衍也有些肉疼。
    如今刘衍提拔了张义和汪博二人,张义带人在夏河寨前千户所一带开石头,汪博在屯堡内外监工,陈勋负责在军屯那边主事,王越则是带着几名墩军负责屯堡内外的值守,并且还兼任着刘衍跟班的角色。
    至于苗绍和许铭,因为二人是夜不收出身,刘衍也想要组建一支夜不收,于是便让二人专心在堡内挑选合适的墩军、青壮,这段时间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便可以便宜行事,主要任务便是挑人。
    眼见大盘堡内外的事务都步入正轨了,现在手中也有了一些资金,刘衍便思考着要扩充兵力了,堡内十二个墩军太少了,几十户军户、一百几十人的人口,至少也要组建一支几十人的兵马才行。
    不过此时堡内的事务太多,各方各面都要用人力,特别是军屯那边,至少在秋收之前是不能再削减人力了,所以刘衍考虑着是不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操练,至少先将人马的架子搭起来。
    “万事开头难,先把装备筹集一下吧,我看要去一趟王家庄了。”
    次日,刘衍来到王家庄。
    百户官厅正堂内,看着满面笑容的刘衍,王炆镇不禁感叹了一句,说道:“说吧,你老弟来找我有什么事,我知道你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正有所求。”
    刘衍微微一笑,抱了抱拳道:“属下今日过来,是想请老哥支援一些刀剑器械的,您也知道,我那屯堡初创,还没器械防身呢。”
    王炆镇抚着下巴上的胡子茬,沉吟半晌,然后说道:“也罢,我百户官厅的武库内还有一些长枪火铳,就便宜些给你吧。”
    刘衍也已经习惯了王炆镇的行事风格,那就是能卖的东西绝不划拨,能收回钱的东西绝不浪费,于是笑着说道:“那就多谢老哥了。”
    片刻之后,刘衍跟着管屯官岳明去了武库内,里面堆了一些军械,刘衍看了一圈,发现这里大多是刀枪与三眼铳,于是刘衍问道:“没有鸟铳弓箭吗?”
    岳明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刘衍也只好作罢。
    刘衍想了想,弓箭手训练困难,一张弓的造价也不便宜,装备起来性价比太低。而现在大明鸟铳的质量也让人担忧,暂时有刀枪与三眼铳也还不错。 ↑返回顶部↑
    不过现在大盘墩外面还没有修建堡墙,一些地窝子就直接整齐的修建在外面,章海林见状便询问了一下,得知刘衍准备下一步便修建屯堡的堡墙,于是便对管屯官百户荀扈说道:“刘总旗在这里屯田实属不易,你这个上官可要多多支持啊。”
    荀扈笑着说道:“大人放心,属下一定鼎力支持。”
    随后荀扈便对刘衍说道:“刘总旗只管放手去干,遇到了难事便来找我,只要咱们所里能帮衬的,我一定尽力而为。”
    刘衍急忙拱手致谢。
    看过墩内之后,章海林等人去南河边看那架声名鹊起的大盘墩大水车,各人都是兴味昂然,显然对这架大水车很是好奇。
    刘衍也没想到这架大水车的名声已经传到了夏河寨前千户所那边了,于是便跟在章海林的身边介绍了一番,章海林听完之后更是好奇,于是招呼众人上马前去看看。
    于是章海林、荀扈一行骑马的骑马,大部分人都是不行跟随。刘衍带着王越、陈勋二人跟随,剩下的墩军则是留守墩内。
    王炆镇和贾洪雨此时都骑了马,不过二人都是放缓了速度跟在后面,与刘衍等人一起行进。
    “刘总旗,真的没问题吗?”
    刘衍心中暗笑一声,然后说道:“管队大人不是已经去看过军屯了吗?放心吧,属下保准万无一失!”
    “那就好,那就好!”
    很快,章海林一行便来到了西通渠一带的军屯,并且直奔南河岸边,偌大的大水车就屹立在河边,非常的壮观。
    第一眼见到这高达十余米的庞大水车时,章海林等人都是吃了一惊,显然是被震住了。
    看着那转动的大水车,不断的将河水引到渠边,章海林饶有兴趣的不断询问刘衍,听到这水车灌溉能力达到三百亩时,章海林的眼睛顿时一亮,便有意将这水车之法推广到其余各处屯堡去。
    不过当章海林听到这水车造价高达百两之多时,他的眼睛又是暗了下来。
    最后他仔细观看那水车,口中不时惊叹着。荀扈、王炆镇几人都是陪在章海林身边,他们也是听到章海林与刘衍的对话。不过不比章海林,荀扈看向刘衍的眼神则是露出一种奇怪的神情,显然是想:“这么贵的水车也造,这刘衍真是个败家子,他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银子啊?”
    不过随后荀扈看向一旁的王炆镇,则是释然了:“定是王炆镇鼎力支持的!真是想不到啊,你王炆镇为了在防守大人面前出风头,竟然把刘衍这个小小的甲长推出来做旗号,心思真是够深的!”
    看过这大水车之后,刘衍又陪着章海林等人去看大盘墩那些开垦出来的耕地。
    一行人在西通渠旁而行,田地、水渠、灌井,以及正在田间地头忙碌耕种的军户,章海林都是一一看过,不时的点头称赞,这刘衍自愿请命前来屯垦,确是很有能力,短短时间内就做出了这么多的成绩,这让章海林越发对刘衍欣赏,如果别的屯堡的屯官都有刘衍这么上心,那千户所内的屯田情况,将会越来越好。
    此时章海林想起一事,问道:“我听管队官王大人说起,你大盘墩军屯的春耕延误了时日?刘衍你墩内的耕牛种籽,可是充足?”
    刘衍拱手说道:“启禀大人,卑职这边的春耕的确是晚了一些,主要是这些军屯耕地都是新开垦出来的,耗费了不少的时间。不过现在好了,有管队官王大人的鼎力支持,卑职这边的耕牛种籽也都齐备,春耕已经抓紧时间展开,现正在抢天时。”
    听了刘衍的回禀,一旁王炆镇顿时笑开了花,章海林闻言看了过来,将王炆镇夸奖了几句,王炆镇顿时来了精神,正色抱拳慷慨激昂了一阵,很是出风头。
    管屯官荀扈见状脸色有些不好看,轻轻的哼了一声,恰巧被刘衍注意到。
    章海林一行巡视了一圈之后,在下午时分离开这里,返回了夏河寨前千户所,待到大队人马离开之后,王炆镇、贾洪雨如蒙大赦,刘衍也是松了一口气。
    回到屋内,王炆镇将刘衍夸赞了一番,然后说道:“今后肥皂的进价我给你提高一钱银子,以后都按照四钱银子一块好了!”
    刘衍心中一喜:“这怎么好呢,大人也不容易。”
    “哈哈,就这么办了,反正那些上官们也有的是钱。”
    一旁的贾洪雨笑着说道:“兄弟你是不知道,那防守官章大人有病在身,据说是绝症,那防守官的位置迟早都要空出来的。夏河寨前千户所内肯定要有一番调整,到时候副千户的位子也要空出来。咱们管队大人与千户所内的管屯官荀扈正暗中较劲,都盯着这个缺额呢,所以今日你的表现给足了大人面子,这一钱银子你受之无愧!”
    王炆镇大笑着摆了摆手,刘衍也明白了过来,原来二人是竞争对手。
    当日王炆镇和贾洪雨便急匆匆的回去了,据说是要联络下个月订购肥皂的大主顾,刘衍也没有挽留。
    随后几天,又有十几户军户陆续赶来,也被刘衍一一安顿,或是开垦周边的荒地,或是在墩内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第二十六章 建堡
    随着大盘墩内人口不断增加,此时一百多人聚集在墩内,已经是居住不开了,就连墩外的地窝子也修建了不少,以至于军户们在耕种比较忙的时候,为了抓紧时间赶农时,大部分军户甚至都直接睡在田间地头,也不愿意再赶回墩内住在拥挤、简陋的地窝子里面。
    此时的大盘墩内就比较空了,于是刘衍便准备开始修建屯堡,并且将大盘墩改名为大盘堡。
    四月底,刘衍命陈勋带人去王家庄与夏河寨前千户所,尽快招募一些泥水土木工匠来,准备建堡。
    三天后的傍晚,陈勋等人便回来了,还带回了七、八个衣衫褴褛的工匠。陈勋己经与这些工匠商谈好了,工钱方面,除了每日的食宿外,需每日给银一分,刘衍答应了他们。
    这些工匠见刘衍答应,都是喜形于色,这段时日的饭食终于有下落了。
    刘衍与这些工匠交谈了一番,得知他们这些人都是世代匠户,己经参加过诸多城堡的修建,都是很有经验的工匠。建设规划大盘堡,其实对他们来是轻车熟路的事。
    于是刘衍便叫来了张义,让张义负责与这些工匠对接。这些工匠在大盘堡周边转了几天后,他们很快便拿出屯堡的设计平面图,包括堡内街道的划分、水井的位置、庙宇的位置及各处宅院的位置,还有将来堡墙、堡门及堡墙上的垛口、射口等防卫设施都有。
    刘衍看了一番,只见这平面图画的有些简约,并不是后世那种建筑图纸的样式,不过也足够清晰明白,各处具体的尺寸也都有标明,也算得上严谨二字。
    在屯堡的选址上,这些工匠的意见也与刘衍相合,都是决定紧沿大盘堡南向修建堡垒,一来这样防守更有依托,二来那大盘堡原来是修建在一个隆起的小丘上,地势从高到低,有利于城堡的排水,以防未来雨涝积水之患。
    图纸画好了,选址也不是问题,关键是修建城堡的成本钱粮。
    刘衍曾经看过一份明末的史料,上面便有大明各地修建城堡、城池的记载。
    资料中便有卢象升的计算数据在内:在大明,修建一个火路墩需要银二百两,修建一个楼台需要银六百两,修建一座周长一里多的小型城堡需要银七百多两,粮六百多石。那些匠户的计算大致也是如此。
    刘衍未来的大盘堡,规划中周长也就在一里多,虽然刘衍现在有肥皂工坊的支持,可以拿出七、八百两银子,但是也不能将所有的资金都放到建堡上面来,刘衍下一步的计划中还有许多要用到钱粮的地方,比如扩充墩军兵力,操练人马、打造兵器等等,这些都是极度消耗钱粮的事项。
    所以即便刘衍此时有些银子,也只能先建一些城堡的主体设施,细节从简再从简,未来慢慢考虑完善就是,省下的钱粮还要投到别处去。
    刘衍其实很想将大盘堡修建成棱堡式样,那样防守更加坚固,可惜这种花费是惊人的,刘衍暂时也没那个财力,只能将来再看了。幸好建堡土地不要钱,这样就省了许多。
    此时大明一般军堡的主体是城内的营房、粮仓、草料场、武库、马场,这些设施墩内现在都已经有了,但是建堡的时候也要推到重来,毕竟这些原有的设施位置不对,而且也太过陈旧、狭小了。
    建堡的设施还要再加上外面的堡墙、城门、瓮城、角楼、护城河等,各地屯堡基本上也是如此。不过以刘衍能分派到建堡上面的资金来看,只能营房与堡墙先建,余者慢慢说吧。在刘衍决定后,很快的,那些匠户忙活起来。
    首先的,在大盘堡南向的几十亩地中,这些工匠熟练的划出几十份的宅基地,并分出出行道路与三条主要街道。
    这些宅基地份数肯定不够现有军户分的,但是这也不难解决,刘衍观察之后发现,每一份宅基地的面积都不算小,足以容纳两、三户人家居住了,到时候建堡的时候将房屋修建得多一些、密一些就好,完全可以容纳下现有的所有军户。
    随后在正西面的中轴线尽端,匠户们还第一时间划出一座庙宇的位置,夏河寨前千户所当地军民一般称这个位置的庙为“正王庙”。然后街的交叉处又划出一块地方,未来将在这里兴建“马王庙”,一个高高的戏台也将建在这里,戏台对面还将兴建“老爷庙”,此外在城的南端也将兴建一个“娘娘庙”。
    除此外,在屯堡的东面地方,还要留出几块地修建未来彰表军功的庙祠,如旗寿庙、显忠祠、褒忠祠等,这些也都是此时卫所屯堡的惯例。另外各条街的主街街心上,还将留出地方兴建各样市坊与牌坊。
    这种规划都是当时大明各地军堡、民堡的常规布局,刘衍自然不可能擅改,他也改不来,老实说刘衍后世就对建筑一窍不通。
    而对于这些匠户们第一时间划出各色庙宇的修建地方,刘衍也表示理解,毕竟这些庙宇都是此时军户们的精神食粮。这个世界娱乐贫乏,普通的百姓、军户除了拜庙看戏,还能有什么娱乐?当然那些达官贵人、皇族士绅不算,那些大人物自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不过却与刘衍和众军户们无关。
    大盘堡的大体格局就是如此,下面一众工匠便动手开工了。刘衍一声令下,所有的大盘堡居民,除了孩童,以及需要在屯军上劳作的青壮、壮妇之外,剩下的所有的墩军、男女一齐上阵,所有人都必需勤奋建设自己的家园。
    一时间,大盘堡的军户们,无论男女,都是拿着锄头,挑着簸箕、箩筐,只是到大盘堡的周边去奋力挖土挑土。连孩童们都是懂事的在旁帮忙。
    不过修建堡墙与营房可以用黄土夯就,就地取土便可以了,这也不需要什么料钱,只需费些吃食劳力便可,但是有些钱则是不能避免的。
    比如屯堡内宅院的地基与堡墙地基都需要石料,而且这些石料还要求石质坚硬、不易风化,以青石最好。特别是砌筑堡墙的地基,均需基深五尺、宽一丈四尺,一圈堡墙地基下来,石料用量甚大。
    还有打井,这是建堡第一要务,百十户人家不可能只用一眼水井生活,一个小堡至少需要三口井水,夏河寨前千户所州各地地下水源算是丰富,所以打井一般到十几、二十余丈就可出水,且水质大多清洌甘甜。刘衍听闻山西、陕西一些地方需要打井深达三四十丈,甚至五六十丈才可以见水,相比之下自己能够在这边过活,已经是万幸了。
    不过就算打井只深到十几、二十余丈,为免塌陷,也同样需要用砖石修砌,这样深井的石料用量也是不少。之前墩内打的那口水井便是例子,所用的石料如果用在建房上,至少可以建造两间房屋都不止。
    大盘堡周边土地空旷,无处可以采石,只能到夏河寨前千户所周边的山上去采。
    那里的石场离大盘堡路远,开采、运输花费想必都很大,而且除了石料,各处营房仓库的屋梁修建同样需要木料,这也是一笔很大的花费。
    刘衍思索一番之后,还是抽调了二十几个男丁,其中有些人还是从军屯上调回来的。为了弥补军屯的劳力,刘衍只好让一些年老男丁,或是半大的孩子过去屯军劳作。
    而后刘衍便让汪博统领着这二十几个男丁,到夏河寨前千户所的山上去采石,为了方便运石,他还派人去王家庄雇佣了几辆的骡马牛车。
    临行前,刘衍要求汪博尽量采出一些石料用于供应营房地基与打井所需石料,至于街道的铺就与外面的堡墙地基,以后慢慢说吧,毕竟现在人力和财力都有限,不可能一蹴而就。
    同一时间,刘衍又去了王家庄一趟,请求管队官王炆镇支援自己一些木料,王炆镇言道无尝支援很有难处,不过他手上正好有一批空闲的木料,可以便宜些卖给刘衍。
    刘衍笑了笑,王炆镇此人什么都好,就是喜欢钱财,于是只好答应了。
    几天后,王家庄的总旗官岳明领着庄内的几十个军户,让他们肩扛怀抱运来了木料,众人费劲巴力的从王家庄一路步行而来,连骡车都舍不得用,光用人力抗木。
    建堡的现场上,刘衍看着那些累得快要趴下的王家庄军户们,刘衍半响无语,现在这个世道什么都值钱,就是人力不值钱!
    岳明是个粗豪的汉子,三十出头的年纪,满腮的虬髯,不过刘衍听说此人却精通算学,在王家庄内也算是一号人物。
    此时岳明看着大盘堡内外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拍了拍刘衍的肩膀,感慨地道:“刘总旗啊,哥哥我真是服了你了,竟然独立建堡,这份气魄和胆识,放在咱们整个灵山卫也是少见啊!”
    刘衍只能苦笑,独立建堡说起来轻松,但是这其中的辛劳实是不足为外人道耳。要不是为了免于掣肘,在大盘堡这里可以安心的发展实力,刘衍才懒得费这个力气。
    岳明在收了刘衍的木料钱之后,别的要求倒是没说,就连刘衍递过去的五钱辛苦银子也没要,只是要求刘衍给他手下的军户们吃顿饱饭。
    刘衍闻言也是感慨不已,大家现在都是穷鬼,可谁才是有钱人?
    于是刘衍拍了拍岳明的肩膀,就让岳明与那些军户们一起去吃饭了,立时那些军户们如虎下山一样的精神起来,见此情形,刘衍也不知道自己是该笑还是该哭了。
    第二十七章 火器匠人
    五月初三。
    这段时间大盘堡内万事兴旺,屯堡修建、军屯耕种、肥皂作坊生产都在同时进行着。陈勋带着几名墩军又往王家庄送了一趟货,三千六百五十块肥皂,换回了一千四百六十两,加上之前刘衍手头剩下的一些银子,此时刘衍手中有一千五百多两,也算是财大气粗了。
    陈勋在万福油坊下了订单,定下了两百斤豆油,花去二十两银子,顺便又买回了十几头耕牛,以及农具若干,又花去了一百多两银子。
    刘衍这边也在建堡上面花去了一些银子,以及肥皂工坊的工钱等一系列的开支,算下来一千五百多两还剩下一千三百余两,以至于刘衍也有些肉疼。
    如今刘衍提拔了张义和汪博二人,张义带人在夏河寨前千户所一带开石头,汪博在屯堡内外监工,陈勋负责在军屯那边主事,王越则是带着几名墩军负责屯堡内外的值守,并且还兼任着刘衍跟班的角色。
    至于苗绍和许铭,因为二人是夜不收出身,刘衍也想要组建一支夜不收,于是便让二人专心在堡内挑选合适的墩军、青壮,这段时间只要没有特别的事情,便可以便宜行事,主要任务便是挑人。
    眼见大盘堡内外的事务都步入正轨了,现在手中也有了一些资金,刘衍便思考着要扩充兵力了,堡内十二个墩军太少了,几十户军户、一百几十人的人口,至少也要组建一支几十人的兵马才行。
    不过此时堡内的事务太多,各方各面都要用人力,特别是军屯那边,至少在秋收之前是不能再削减人力了,所以刘衍考虑着是不是利用晚上的时间进行操练,至少先将人马的架子搭起来。
    “万事开头难,先把装备筹集一下吧,我看要去一趟王家庄了。”
    次日,刘衍来到王家庄。
    百户官厅正堂内,看着满面笑容的刘衍,王炆镇不禁感叹了一句,说道:“说吧,你老弟来找我有什么事,我知道你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
    “正有所求。”
    刘衍微微一笑,抱了抱拳道:“属下今日过来,是想请老哥支援一些刀剑器械的,您也知道,我那屯堡初创,还没器械防身呢。”
    王炆镇抚着下巴上的胡子茬,沉吟半晌,然后说道:“也罢,我百户官厅的武库内还有一些长枪火铳,就便宜些给你吧。”
    刘衍也已经习惯了王炆镇的行事风格,那就是能卖的东西绝不划拨,能收回钱的东西绝不浪费,于是笑着说道:“那就多谢老哥了。”
    片刻之后,刘衍跟着管屯官岳明去了武库内,里面堆了一些军械,刘衍看了一圈,发现这里大多是刀枪与三眼铳,于是刘衍问道:“没有鸟铳弓箭吗?”
    岳明的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刘衍也只好作罢。
    刘衍想了想,弓箭手训练困难,一张弓的造价也不便宜,装备起来性价比太低。而现在大明鸟铳的质量也让人担忧,暂时有刀枪与三眼铳也还不错。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