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229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曹变蛟与王廷臣则是心中一动,二人也将率部防守五道岭一带,到时候同样可以如此设置防线,二人小声探讨了几句,便决定等弘螺山工事完工后,立即派人过来参详。
    即便二人学去的防线不如虹螺山防线强悍,也一定可以给清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大提高防御力。
    众人商议完虹螺山防线的事情,洪承畴又嘱咐曹变蛟、王廷臣也依样布防,二人自然领命不提。
    随后众人前往五道岭实地勘察了一番,还去了临近的大兴堡与东青堡等处,甚至还远到笔架山一带巡视。
    笔架山作为明军从海上运粮的中转之地,这里警戒极严,不但笔架山一带驻防了大量的辽东本地兵马,远处的海面上也不时有大明水师巡弋。
    此时众人站在笔架山的一处山坡上,远眺海面,只见依然有大批海船从远处驶来,准备停靠在码头上。而码头四周,大批的民夫和辽东本地明军顶着烈日忙碌着,将堆积在码头上的粮草和各种辎重装车运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远处大海波涛汹涌,海涛不时拍打在礁石上,溅起阵阵银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将。脸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
    此时随着明军各路兵马出关参战,辽东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大明一方倾斜。此时杏山、松山等处相继解围,只有锦州还在清军的包围之下。
    在今年五月声援断绝前,祖大寿曾遣一卒向朝廷报告,言城内粮食足以支撑半年,而材薪则有不足的军情。现在还没到半年之期,以祖大寿的能力,再加上城内两万多守军,锦州在短时间内应该是丢不了的。
    于是在刘衍的强烈建议下,洪承畴下令各路明军暂时驻守在笔架山,一面囤积钱粮补给辎重,一面征调民夫,立即开始修筑虹螺山和五道岭的后路防线,先将大军的后路稳住守好,然后再挥师北上驰援锦州城。
    对此,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此国战稳扎稳打才是正理。
    马科、唐通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吴三桂涨红了脸,见锦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大军却依然要等到后路防线完工才肯北上,几番要开口反驳刘衍。
    洪承畴见状急忙以目示意,待到刘衍等众将各自返回营中,洪承畴才将吴三桂叫到中军大帐内,少不了一番好言宽慰,同时也许诺,只要虹螺山、五道岭的防线有了眉目,便会派兵立即驰援锦州城。吴三桂这才怏怏不乐的返回营内。
    当日,洪承畴就命一众幕僚招募民夫,前往虹螺山与五道岭,具体的挖壕、筑墙等烦累的工作,自然是随军民夫丁壮,还有一些辽西当地军户负责,由于人力充足,所以进展也算迅速。
    曹变蛟与王廷臣也各率兵马前往五道岭驻防,刘衍也派前营都指挥使、游击将军陈勋率部进驻虹螺山,并且从洪承畴的中军大营领走了不少小佛郎机炮和百子铳等火器。
    虹螺山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夫云集到这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着,而且从关内到关外,一路上还有络绎不绝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总数部下数十万人!
    这些民夫们也是有工钱的,按照大明修边墙城堡工役价钱来算,大概是每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辽东没打仗的那些军户青壮也是如此。
    只不过朝廷发下的这点银子,按现在物价来说,民夫们一般都是吃不饱的,还每日累死累活的劳作,非常辛苦。
    刘衍在巡视了虹螺山防线的工地后,见这些民夫都没有什么干劲,工程进展很慢,心中也非常焦急,毕竟时间不等人。
    于是刘衍下令前营的辎重兵每日要多做些饭食,青莱镇新军的伙食远比一般的明军要好,每天都有荤腥,主食管饱。除了朝廷发下的粮草外,刘衍还让商会的商贾组织大规模的马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这边运送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腌肉和粮食。当然,这笔花销自然也要刘衍自己支付,不过为了能让新军将士吃好吃饱,刘衍也豁出去了。
    此时辎重兵们忙个不停,很快大摞的大饼便做好,还有一锅锅的肉汤在火上翻滚着,浓郁的香气不时飘出,看得一旁等待的民夫军壮垂涎欲滴。
    “老天爷啊,别处官军吃的都是猪食,而且还时常吃不饱,这些山东兵为何能顿顿吃这么好,难道朝廷的钱粮都发给山东兵了?”
    “你懂个屁!那是因为人家山东兵的上官好,想办法搞来的这些肉食。要不然为什么山东兵的战力强,就连奴贼也不是对手?”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闹饥荒的时候,只有青莱镇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灾年里,竟然没饿死一个人!”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那些青莱镇新军官兵,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比城里那些士绅还要好看。真想到青莱镇去过活,那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衍站在旁边,听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民夫议论着,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感:“这几年的辛苦终归是没有白费!”
    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在弘螺山防线的工地上,正午时分,所有的民夫都开始三班倒休息,休息的民夫聚集在后面空地上,正排队领取午饭。
    一张张比海碗还大的大饼递来,一大勺滚热的肉汤倒来,顿时将大碗装得满满的。虽然肉汤里面只有一些碎肉,而且也都是腌肉做成的,但是对于这些民夫来说,已经是上等美味了,就连家中过年都喝不上这样的肉汤。
    在这种美味的吸引下,人群中有些不安份的开始插队,甚至直接抢夺前面领完午饭的民夫,周围维持秩序的青莱镇新军将士见了,直接冲上来将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抓起来,就当着所有民夫的面一顿暴打,打得他们哭爹喊娘连声求饶。
    周围的民夫见了都是纷纷叫好,心中也彻底踏实了下来,如此讲道理的官军,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陈勋刚刚送走刘衍,此时修建事宜已经步入正轨,刘衍自然不会在这里一直盯着,只有当主体工程完毕后,刘衍才会回来视察。
    这时,陈勋见维持秩序的将士开始喊话,让上一班差不多吃完饭的民夫接班干活,那些民夫军壮吃个肚饱,被吆喝了几声便都站起身来,干劲十足的开工干活。
    服役的民夫们大声喊着号子,挥舞自己的锄头铁镐,不断的用力挖壕掘土。还有人挑着簸箕、箩筐,负责担土的,又有筑墙之人,使用夹板投土于板内,以杵极力夯筑,囊囊声响不断,场面热火朝天。
    由于弘螺山上的民夫人数众多,所以看似浩大的工程,只用了两天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事情便是前营将士的具体布防了。
    陈勋当即给所有民夫结清了工钱,然后便命将士将所有民夫送下山,移交给总督府的幕僚进行安排。
    好日子这么快就结束了,让所有民夫非常低落,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在想,要是这里的工程干上一年半载就好了,只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当天,陈勋便带着魏汉、郭铭绪、沈东来三个指挥使巡视各处,开始部署防线内的兵力,前营一万两千余名将士,以及大量的小佛郎机炮、百子铳、虎尊炮等火器也一一部署到位。
    当天黄昏时分,刘衍接到消息赶到虹螺山防线,在陈勋的陪同下巡视一番后,心中非常满意。经过大量人力的修筑,再加上弘螺山的地形优势,这是注定是一个比巨鹿防线、济南城下的防线还要恐怖许多的地方,如果清军敢来攻山,这里将会成为清军的败亡之地!
    第二日一大早,得到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领着庞大的官将,到达弘螺山防线巡视,众人打了这里都全都是吃惊不小,这还是弘螺山吗?
    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弘螺山就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整座山的树木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使得山上山下,视线极为开阔。
    众人从山脚往上走,山道似乎变得更平缓了,路更好走了,众人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这不是方便敌人进攻吗?
    洪承畴也不明白,便询问起来,刘衍解释,这是让鞑子在这段山地尽量集中兵力,以便山上火炮更好集中杀伤。
    众人心头涌起寒意,这个刘衍也太狠了,竟然能想到这种主意?
    随后众人快到山腰处,坡地就不好走了,到处是深深的壕沟陷阱,壕沟下皆有尖锐的木刺,让人望之心寒,万一掉下去,定然成为肉串。
    而且这些壕沟陷阱掩饰得颇为巧妙,前面都有一道缓缓的矮墙或是土堆遮掩,视线从后看不清,不过一跳过去的后果……
    而且更毒的是,这些壕沟陷阱都是连环套,跳过一个还有另一个,有时连着七、八个,不摔死也要累死。
    这些壕沟陷阱,还都是不规则的,在各个坡地间呈之字形,使得各处坡地极为难行。若以盾车掩护进攻,则哪个方向都无法顺利推进,不挖开前面无数矮墙,不填好无数壕沟,就别想逼到前面去。而如果清军真的这么做了,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看着伪装巧妙,却又深深令人恐惧的壕沟,还有下面的尖锐木刺,除了杨国柱之外,便骄狂若蓟镇总兵白广恩,都下意识离刘衍远一些,这家伙,太阴毒了,麾下也都什么人?这种鬼点子也想出,不是人啊。
    吴三桂更是饶有深意的看向刘衍,自问这种防线,就算自己想破脑袋都是设计不出来的。
    随后众人便看到了许多可以通行的通道,大概有十条通道,各宽差不多二十步左右,从山下直达山腰处,没有任何障碍,方便敌人进攻,也使他们蜂拥挤成一团,成为后方鸟铳手的绝佳目标。
    而青莱镇新军将士展开反击,也可以从这些通道冲出来,作用很大。
    此时众人心中已经大受震撼,而这些布置却只是第一道防线而已。当众人到达第一道矮墙前面时,就见前面忽然陡峭了许多,可以看出该段山坡明显被改造过,沿着山体从北到东,从南到西,全部削成斜坡形。
    在斜坡之上,一道不高的矮墙耸立,约只到各人胸口处,不过却夯筑得非常厚实,矮墙后的士兵,可以依托矮墙对前方的目标进行射击。
    连斜坡带矮墙,该墙事实高约二丈,矮墙前有一道深深的大壕沟,前又有两道小壕沟环绕。大壕沟深一丈,宽一丈,小壕沟深半丈,宽半丈,壕下皆置尖利木刺,木刺前端用火烤过,尖硬无比。
    三道壕沟间隔二步,之间的平地上,都是层层置放狼牙怪石般的拒马鹿砦,上面尖利的倒刺,有若要择人而噬。
    前日刘衍说每三道矮墙壕沟为一道防线,清军每攻一道矮墙,便要面对上下三道火力猛烈打击,当时洪承畴等人还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个打击法。
    此时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看着眼前的防线,终于明白了刘衍的意思。
    就见该道矮墙不远后又有一道斜波,斜坡上有墙。随后又有斜坡,又有矮墙。三道矮墙,顺着山势,一道比一道高,一波波耸立在众人眼前。
    看着三道斜坡矮墙,众人算明白了什么叫上下三道,立体式火力打击。
    此时青莱镇新军前己将士经入驻弘螺山,看他们已经分部进驻到三道防线各处,洪承畴等人已经可以想象,当新军将士从三道矮墙同时射击的时候,进攻的清军将会是何等的惨状。
    此时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对刘衍的这套防线非常推崇。东协总兵曹变蛟与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更是兴奋,二人一番盘算,随即便向刘衍讨教了一番,刘衍当即答应派人前往五道岭,指导二人部下修筑防线,曹变蛟、王廷臣大喜,对刘衍再三感谢。
    洪承畴也对刘衍称赞不已,甚至将刘衍赞为军中防御第一人,刘衍笑着领下,其余众人都是眼红不已。
    随后众人由通道进入后方,往右面走了数步,进入第二道矮墙,又往左面走了十数步,进入第三道矮墙之后,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坡地,约有数十步之宽。
    在这里已经有了许多的营帐,在营帐的四周还堆放了许多装满泥土的麻袋,垒成了半人高的墙体,以阻挡清军可能的炮击。这里是作为前营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处,所以防御工事也不可缺少。
    看着那些麻袋,洪承畴说道:“这些就是刘总兵说起过,可以防止奴贼炮击的东西?”
    “正是。”
    随即刘衍又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众人也都记在心中,暗道回去之后也要准备一些备用。
    众人继续行进,坡地后方又是壕沟矮墙,与先前防线一样。如此连续三道之后,快到山顶时,众人看到一个正在修建的炮台,炮台建在山石凸出处,四周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山,料想在这里开炮,定可以有效对山脚,或是平川处的敌人压制轰击。
    随后众人到了山顶,弘螺山山顶颇宽颇长,还有些起伏,由几个小山岭合成,所以称为弘螺山。在这里,围绕火路墩前后,众多的青莱镇新军前营战士,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
    这处城寨的寨墙、寨门、居所,基本上都是用大块坚固的山石修砌,寨墙也是凹凹凸凸的,每隔一段距离,还在修建塔楼,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击。
    不过这个工程浩大,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工的,好在前方防线建成,后方的城寨,就可以从容不迫了。
    主寨之内,还将建许多粮仓,弘螺山这里本就是明军的屯粮之地,洪承畴见状也很高兴,随即命监军张若麒再运几批粮草过来,这里防线坚固,可以尽可能多的囤积粮食,自当万无一失。
    张若麒也是点头赞同,随即便对身边众人吩咐了起来。
    众人最后又到山的东北处,那边同样有多道矮墙壕沟,顺着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则依地势,砌了数道石墙。
    当众人看完弘螺山防线之后,不管是洪承畴、张若麒,还是吴三桂、杨国柱等总兵官,众人都一致认为此地固若金汤。有弘螺山防线在,大军后路当万无一失。
    次日,洪承畴率主力大军回营,准备开拔。而曹变蛟、王廷臣也率部上了五道岭,同时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协同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杏山路副将郑一麟诸人,率领辽东守军二万余,分兵驻守在杏山堡、大兴堡、东青堡内外周边,与弘螺山的青莱镇新军前营将士一起,为入援大军守住后路。
    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岭同样征集大量的民夫军壮挖壕筑墙,依地形地势,仿效弘螺山之举。
    此时清军斥候也开始出现在五道岭、弘螺山一带探查,不过新军前营与两镇夜不收都很得力,将清军斥候陆续赶走,双方很是交手了一番。
    与此同时,在大营中的洪承畴也收到各部急报,得知奴贼主力在离五道岭十几里的女儿河北岸,似乎也在大兴土木。
    当日,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随同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密云镇总兵官唐通整军出发,各部大军步骑炮军交加,浩浩荡荡逼向松山一带,经由松山前往锦州城驰援。
    待到明军各部开出大营,各自列阵有序向北进发,明军军容极盛,连此时身在松山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内,一共有大军二十一万之众,如同红色浪潮似乎直达天边。
    第三百三十一章 鞑虏齐聚
    就在洪承畴率领二十一万明军主力北上松山的同时,乳峰山这边也是旌旗招展,清军各旗旗主、奴酋也纷纷赶到这里汇集。
    乳峰山之名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年老奴努尔哈赤逃难,逃到乳峰山峰顶一块巨石上,连困带累睡着,而这块巨石传闻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因此,满清入关后,便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好好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愣是因为老奴睡了一觉,就被活生生的玷污了。
    乳峰山由无数大小丘陵山岭合成,面朝锦州一面大多地势平缓,面对松山一面,则是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快到主峰处,山势却略显陡峭,且岭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锐步兵,骑军与战车是上不去的。
    此时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女娲补天处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在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黄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皇太极驱动着非常肥胖的身体站在山顶,正向远处眺望着,再搭配着皇太极那黝黑、长满胡须的脸庞,当真是如同野猪皮一般,生动而又形象。
    在黄龙大伞的旁边,一众满清贵族、满蒙八旗旗主、固山额真、贝勒王爷不等恭敬的站着,众人在烈日爆晒下,已经全都汗流浃背,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但是此时众人却都一动不动,也如同皇太极一样,朝着山顶下面眺望。
    而沿着山脊处,又布满了满清精锐的巴牙喇营鞑子兵与葛布什贤鞑子兵,这些精锐士兵全都身披三层重甲,即便是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座铁甲雕塑一般,与周围猎猎作响的旌旗一起,给乳峰山平添了几分萧杀之气。
    皇太极看着山下许久,忽然问道:“洪承畴、刘衍等明军各部,从杏山方向进军了吗?”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急忙出列,来到皇太极身旁跪下,回答道:“启禀皇上,洪承畴各部已经出发。根据哨骑回报,明国兵威极盛,二十余万大军步、骑、炮交加,来者不善!”
    皇太极此时松了一口气,明军主力终于来了,万般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天,只要将洪承畴所部击败,明国就是待宰的羔羊,大清终将天下无敌! ↑返回顶部↑
    而曹变蛟与王廷臣则是心中一动,二人也将率部防守五道岭一带,到时候同样可以如此设置防线,二人小声探讨了几句,便决定等弘螺山工事完工后,立即派人过来参详。
    即便二人学去的防线不如虹螺山防线强悍,也一定可以给清军造成不小的打击,大大提高防御力。
    众人商议完虹螺山防线的事情,洪承畴又嘱咐曹变蛟、王廷臣也依样布防,二人自然领命不提。
    随后众人前往五道岭实地勘察了一番,还去了临近的大兴堡与东青堡等处,甚至还远到笔架山一带巡视。
    笔架山作为明军从海上运粮的中转之地,这里警戒极严,不但笔架山一带驻防了大量的辽东本地兵马,远处的海面上也不时有大明水师巡弋。
    此时众人站在笔架山的一处山坡上,远眺海面,只见依然有大批海船从远处驶来,准备停靠在码头上。而码头四周,大批的民夫和辽东本地明军顶着烈日忙碌着,将堆积在码头上的粮草和各种辎重装车运走,一幅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
    远处大海波涛汹涌,海涛不时拍打在礁石上,溅起阵阵银花,很多第一次看到大海的官将。脸上都露出惊骇的神情。
    此时随着明军各路兵马出关参战,辽东战局的天平开始向大明一方倾斜。此时杏山、松山等处相继解围,只有锦州还在清军的包围之下。
    在今年五月声援断绝前,祖大寿曾遣一卒向朝廷报告,言城内粮食足以支撑半年,而材薪则有不足的军情。现在还没到半年之期,以祖大寿的能力,再加上城内两万多守军,锦州在短时间内应该是丢不了的。
    于是在刘衍的强烈建议下,洪承畴下令各路明军暂时驻守在笔架山,一面囤积钱粮补给辎重,一面征调民夫,立即开始修筑虹螺山和五道岭的后路防线,先将大军的后路稳住守好,然后再挥师北上驰援锦州城。
    对此,杨国柱、王朴、曹变蛟等人都觉得没什么问题,如此国战稳扎稳打才是正理。
    马科、唐通等人也不好说什么,只有吴三桂涨红了脸,见锦州已经近在咫尺,但是大军却依然要等到后路防线完工才肯北上,几番要开口反驳刘衍。
    洪承畴见状急忙以目示意,待到刘衍等众将各自返回营中,洪承畴才将吴三桂叫到中军大帐内,少不了一番好言宽慰,同时也许诺,只要虹螺山、五道岭的防线有了眉目,便会派兵立即驰援锦州城。吴三桂这才怏怏不乐的返回营内。
    当日,洪承畴就命一众幕僚招募民夫,前往虹螺山与五道岭,具体的挖壕、筑墙等烦累的工作,自然是随军民夫丁壮,还有一些辽西当地军户负责,由于人力充足,所以进展也算迅速。
    曹变蛟与王廷臣也各率兵马前往五道岭驻防,刘衍也派前营都指挥使、游击将军陈勋率部进驻虹螺山,并且从洪承畴的中军大营领走了不少小佛郎机炮和百子铳等火器。
    虹螺山上,来自天南地北的民夫云集到这里,在烈日下辛勤劳作着,而且从关内到关外,一路上还有络绎不绝为大军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总数部下数十万人!
    这些民夫们也是有工钱的,按照大明修边墙城堡工役价钱来算,大概是每日给食米银一分,盐菜银五厘,辽东没打仗的那些军户青壮也是如此。
    只不过朝廷发下的这点银子,按现在物价来说,民夫们一般都是吃不饱的,还每日累死累活的劳作,非常辛苦。
    刘衍在巡视了虹螺山防线的工地后,见这些民夫都没有什么干劲,工程进展很慢,心中也非常焦急,毕竟时间不等人。
    于是刘衍下令前营的辎重兵每日要多做些饭食,青莱镇新军的伙食远比一般的明军要好,每天都有荤腥,主食管饱。除了朝廷发下的粮草外,刘衍还让商会的商贾组织大规模的马队,源源不断的向前线这边运送物资,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腌肉和粮食。当然,这笔花销自然也要刘衍自己支付,不过为了能让新军将士吃好吃饱,刘衍也豁出去了。
    此时辎重兵们忙个不停,很快大摞的大饼便做好,还有一锅锅的肉汤在火上翻滚着,浓郁的香气不时飘出,看得一旁等待的民夫军壮垂涎欲滴。
    “老天爷啊,别处官军吃的都是猪食,而且还时常吃不饱,这些山东兵为何能顿顿吃这么好,难道朝廷的钱粮都发给山东兵了?”
    “你懂个屁!那是因为人家山东兵的上官好,想办法搞来的这些肉食。要不然为什么山东兵的战力强,就连奴贼也不是对手?”
    “我可是听说了,山东闹饥荒的时候,只有青莱镇人人有饭吃,这样的灾年里,竟然没饿死一个人!”
    “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你看那些青莱镇新军官兵,一个个红光满面的,比城里那些士绅还要好看。真想到青莱镇去过活,那才是人过的日子!”
    刘衍站在旁边,听着那些排队打饭的民夫议论着,心中也涌起一股自豪感:“这几年的辛苦终归是没有白费!”
    第三百三十章 北上松山
    在弘螺山防线的工地上,正午时分,所有的民夫都开始三班倒休息,休息的民夫聚集在后面空地上,正排队领取午饭。
    一张张比海碗还大的大饼递来,一大勺滚热的肉汤倒来,顿时将大碗装得满满的。虽然肉汤里面只有一些碎肉,而且也都是腌肉做成的,但是对于这些民夫来说,已经是上等美味了,就连家中过年都喝不上这样的肉汤。
    在这种美味的吸引下,人群中有些不安份的开始插队,甚至直接抢夺前面领完午饭的民夫,周围维持秩序的青莱镇新军将士见了,直接冲上来将那些不守规矩的人抓起来,就当着所有民夫的面一顿暴打,打得他们哭爹喊娘连声求饶。
    周围的民夫见了都是纷纷叫好,心中也彻底踏实了下来,如此讲道理的官军,还真是头一次见到。
    陈勋刚刚送走刘衍,此时修建事宜已经步入正轨,刘衍自然不会在这里一直盯着,只有当主体工程完毕后,刘衍才会回来视察。
    这时,陈勋见维持秩序的将士开始喊话,让上一班差不多吃完饭的民夫接班干活,那些民夫军壮吃个肚饱,被吆喝了几声便都站起身来,干劲十足的开工干活。
    服役的民夫们大声喊着号子,挥舞自己的锄头铁镐,不断的用力挖壕掘土。还有人挑着簸箕、箩筐,负责担土的,又有筑墙之人,使用夹板投土于板内,以杵极力夯筑,囊囊声响不断,场面热火朝天。
    由于弘螺山上的民夫人数众多,所以看似浩大的工程,只用了两天就基本结束了,剩下的事情便是前营将士的具体布防了。
    陈勋当即给所有民夫结清了工钱,然后便命将士将所有民夫送下山,移交给总督府的幕僚进行安排。
    好日子这么快就结束了,让所有民夫非常低落,几乎所有人心中都在想,要是这里的工程干上一年半载就好了,只是这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当天,陈勋便带着魏汉、郭铭绪、沈东来三个指挥使巡视各处,开始部署防线内的兵力,前营一万两千余名将士,以及大量的小佛郎机炮、百子铳、虎尊炮等火器也一一部署到位。
    当天黄昏时分,刘衍接到消息赶到虹螺山防线,在陈勋的陪同下巡视一番后,心中非常满意。经过大量人力的修筑,再加上弘螺山的地形优势,这是注定是一个比巨鹿防线、济南城下的防线还要恐怖许多的地方,如果清军敢来攻山,这里将会成为清军的败亡之地!
    第二日一大早,得到消息的蓟辽总督洪承畴也领着庞大的官将,到达弘螺山防线巡视,众人打了这里都全都是吃惊不小,这还是弘螺山吗?
    仅仅两、三天的时间,弘螺山就完全变了一个模样,整座山的树木杂草,全部清除干净,使得山上山下,视线极为开阔。
    众人从山脚往上走,山道似乎变得更平缓了,路更好走了,众人开始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这不是方便敌人进攻吗?
    洪承畴也不明白,便询问起来,刘衍解释,这是让鞑子在这段山地尽量集中兵力,以便山上火炮更好集中杀伤。
    众人心头涌起寒意,这个刘衍也太狠了,竟然能想到这种主意?
    随后众人快到山腰处,坡地就不好走了,到处是深深的壕沟陷阱,壕沟下皆有尖锐的木刺,让人望之心寒,万一掉下去,定然成为肉串。
    而且这些壕沟陷阱掩饰得颇为巧妙,前面都有一道缓缓的矮墙或是土堆遮掩,视线从后看不清,不过一跳过去的后果……
    而且更毒的是,这些壕沟陷阱都是连环套,跳过一个还有另一个,有时连着七、八个,不摔死也要累死。
    这些壕沟陷阱,还都是不规则的,在各个坡地间呈之字形,使得各处坡地极为难行。若以盾车掩护进攻,则哪个方向都无法顺利推进,不挖开前面无数矮墙,不填好无数壕沟,就别想逼到前面去。而如果清军真的这么做了,就不知道要死多少人!
    看着伪装巧妙,却又深深令人恐惧的壕沟,还有下面的尖锐木刺,除了杨国柱之外,便骄狂若蓟镇总兵白广恩,都下意识离刘衍远一些,这家伙,太阴毒了,麾下也都什么人?这种鬼点子也想出,不是人啊。
    吴三桂更是饶有深意的看向刘衍,自问这种防线,就算自己想破脑袋都是设计不出来的。
    随后众人便看到了许多可以通行的通道,大概有十条通道,各宽差不多二十步左右,从山下直达山腰处,没有任何障碍,方便敌人进攻,也使他们蜂拥挤成一团,成为后方鸟铳手的绝佳目标。
    而青莱镇新军将士展开反击,也可以从这些通道冲出来,作用很大。
    此时众人心中已经大受震撼,而这些布置却只是第一道防线而已。当众人到达第一道矮墙前面时,就见前面忽然陡峭了许多,可以看出该段山坡明显被改造过,沿着山体从北到东,从南到西,全部削成斜坡形。
    在斜坡之上,一道不高的矮墙耸立,约只到各人胸口处,不过却夯筑得非常厚实,矮墙后的士兵,可以依托矮墙对前方的目标进行射击。
    连斜坡带矮墙,该墙事实高约二丈,矮墙前有一道深深的大壕沟,前又有两道小壕沟环绕。大壕沟深一丈,宽一丈,小壕沟深半丈,宽半丈,壕下皆置尖利木刺,木刺前端用火烤过,尖硬无比。
    三道壕沟间隔二步,之间的平地上,都是层层置放狼牙怪石般的拒马鹿砦,上面尖利的倒刺,有若要择人而噬。
    前日刘衍说每三道矮墙壕沟为一道防线,清军每攻一道矮墙,便要面对上下三道火力猛烈打击,当时洪承畴等人还想不明白究竟是怎么个打击法。
    此时洪承畴、吴三桂等人看着眼前的防线,终于明白了刘衍的意思。
    就见该道矮墙不远后又有一道斜波,斜坡上有墙。随后又有斜坡,又有矮墙。三道矮墙,顺着山势,一道比一道高,一波波耸立在众人眼前。
    看着三道斜坡矮墙,众人算明白了什么叫上下三道,立体式火力打击。
    此时青莱镇新军前己将士经入驻弘螺山,看他们已经分部进驻到三道防线各处,洪承畴等人已经可以想象,当新军将士从三道矮墙同时射击的时候,进攻的清军将会是何等的惨状。
    此时所有人都在议论纷纷,对刘衍的这套防线非常推崇。东协总兵曹变蛟与前屯卫总兵王廷臣更是兴奋,二人一番盘算,随即便向刘衍讨教了一番,刘衍当即答应派人前往五道岭,指导二人部下修筑防线,曹变蛟、王廷臣大喜,对刘衍再三感谢。
    洪承畴也对刘衍称赞不已,甚至将刘衍赞为军中防御第一人,刘衍笑着领下,其余众人都是眼红不已。
    随后众人由通道进入后方,往右面走了数步,进入第二道矮墙,又往左面走了十数步,进入第三道矮墙之后,这是一处较为平缓的坡地,约有数十步之宽。
    在这里已经有了许多的营帐,在营帐的四周还堆放了许多装满泥土的麻袋,垒成了半人高的墙体,以阻挡清军可能的炮击。这里是作为前营士兵的屯兵及休息之处,所以防御工事也不可缺少。
    看着那些麻袋,洪承畴说道:“这些就是刘总兵说起过,可以防止奴贼炮击的东西?”
    “正是。”
    随即刘衍又简单的解释了一下,众人也都记在心中,暗道回去之后也要准备一些备用。
    众人继续行进,坡地后方又是壕沟矮墙,与先前防线一样。如此连续三道之后,快到山顶时,众人看到一个正在修建的炮台,炮台建在山石凸出处,四周视野开阔,从这里可以俯瞰全山,料想在这里开炮,定可以有效对山脚,或是平川处的敌人压制轰击。
    随后众人到了山顶,弘螺山山顶颇宽颇长,还有些起伏,由几个小山岭合成,所以称为弘螺山。在这里,围绕火路墩前后,众多的青莱镇新军前营战士,正在忙碌地建造城寨。
    这处城寨的寨墙、寨门、居所,基本上都是用大块坚固的山石修砌,寨墙也是凹凹凸凸的,每隔一段距离,还在修建塔楼,料想必形成交叉火力多重打击。
    不过这个工程浩大,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工的,好在前方防线建成,后方的城寨,就可以从容不迫了。
    主寨之内,还将建许多粮仓,弘螺山这里本就是明军的屯粮之地,洪承畴见状也很高兴,随即命监军张若麒再运几批粮草过来,这里防线坚固,可以尽可能多的囤积粮食,自当万无一失。
    张若麒也是点头赞同,随即便对身边众人吩咐了起来。
    众人最后又到山的东北处,那边同样有多道矮墙壕沟,顺着河流蜿蜒到山的西北面。而西北面则依地势,砌了数道石墙。
    当众人看完弘螺山防线之后,不管是洪承畴、张若麒,还是吴三桂、杨国柱等总兵官,众人都一致认为此地固若金汤。有弘螺山防线在,大军后路当万无一失。
    次日,洪承畴率主力大军回营,准备开拔。而曹变蛟、王廷臣也率部上了五道岭,同时辽东镇总兵官刘肇基、协同总巡立功参将窦承烈、杏山路副将郑一麟诸人,率领辽东守军二万余,分兵驻守在杏山堡、大兴堡、东青堡内外周边,与弘螺山的青莱镇新军前营将士一起,为入援大军守住后路。
    曹变蛟、王廷臣二人在五道岭同样征集大量的民夫军壮挖壕筑墙,依地形地势,仿效弘螺山之举。
    此时清军斥候也开始出现在五道岭、弘螺山一带探查,不过新军前营与两镇夜不收都很得力,将清军斥候陆续赶走,双方很是交手了一番。
    与此同时,在大营中的洪承畴也收到各部急报,得知奴贼主力在离五道岭十几里的女儿河北岸,似乎也在大兴土木。
    当日,蓟辽总督洪承畴、监军张若麒、监军马绍愉,随同青莱镇总兵官刘衍、宣府镇总兵官杨国柱、大同镇总兵官王朴、援剿总兵左光先、山海关镇总兵官马科、蓟镇总兵白广恩、密云镇总兵官唐通整军出发,各部大军步骑炮军交加,浩浩荡荡逼向松山一带,经由松山前往锦州城驰援。
    待到明军各部开出大营,各自列阵有序向北进发,明军军容极盛,连此时身在松山的山西总兵李辅明,宁远总兵吴三桂在内,一共有大军二十一万之众,如同红色浪潮似乎直达天边。
    第三百三十一章 鞑虏齐聚
    就在洪承畴率领二十一万明军主力北上松山的同时,乳峰山这边也是旌旗招展,清军各旗旗主、奴酋也纷纷赶到这里汇集。
    乳峰山之名源于女娲补天的传说,当年老奴努尔哈赤逃难,逃到乳峰山峰顶一块巨石上,连困带累睡着,而这块巨石传闻就是女娲补天剩下的一块灵石。
    因此,满清入关后,便将这块巨石命名罕王殿,乳峰山就成罕王殿山了。好好一座历史文化名山,愣是因为老奴睡了一觉,就被活生生的玷污了。
    乳峰山由无数大小丘陵山岭合成,面朝锦州一面大多地势平缓,面对松山一面,则是山岭起伏、丘陵不断,不过快到主峰处,山势却略显陡峭,且岭前多荒草山石,只可行精锐步兵,骑军与战车是上不去的。
    此时乳峰山东侧数百米的山脊上,女娲补天处三块险峻的巨石耸立,有若擎天柱般傲然不倒。
    在巨石旁,一杆高大的黄龙大伞高高撑起,大伞下,皇太极驱动着非常肥胖的身体站在山顶,正向远处眺望着,再搭配着皇太极那黝黑、长满胡须的脸庞,当真是如同野猪皮一般,生动而又形象。
    在黄龙大伞的旁边,一众满清贵族、满蒙八旗旗主、固山额真、贝勒王爷不等恭敬的站着,众人在烈日爆晒下,已经全都汗流浃背,衣服都已经全部湿透,但是此时众人却都一动不动,也如同皇太极一样,朝着山顶下面眺望。
    而沿着山脊处,又布满了满清精锐的巴牙喇营鞑子兵与葛布什贤鞑子兵,这些精锐士兵全都身披三层重甲,即便是在烈日之下,也是一动不动,如同一座座铁甲雕塑一般,与周围猎猎作响的旌旗一起,给乳峰山平添了几分萧杀之气。
    皇太极看着山下许久,忽然问道:“洪承畴、刘衍等明军各部,从杏山方向进军了吗?”
    镶蓝旗主济尔哈朗急忙出列,来到皇太极身旁跪下,回答道:“启禀皇上,洪承畴各部已经出发。根据哨骑回报,明国兵威极盛,二十余万大军步、骑、炮交加,来者不善!”
    皇太极此时松了一口气,明军主力终于来了,万般准备就是为了这一天,只要将洪承畴所部击败,明国就是待宰的羔羊,大清终将天下无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