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大军阀 第35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听说怀安卫守备硬顶着拒不遣散家丁,也不补交积欠赋税,随后便被朝廷新建的军情部派人抓捕回京,听说是抄家斩首了!”
    范永斗却依然稳坐钓鱼台,说道:“那又如何?这只能说明一点:刘衍闹得越欢,败亡之日就来得越快!”
    范三拔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
    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器大跃进
    三月底,盛京城外。
    此时的盛京城外,已经修建起大量的房屋,城池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连同盛京城原本的关厢房屋一起,都被多尔衮下令强行征用,并且调集了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入驻。
    与盛京城这边一样的,还有辽阳城,此时也是大兴土木,将城池外面四周都修建起了大量的房屋。
    这些房屋并不是凌乱修建的,而是错落有致,分为若干院落,人数众多的工匠和民夫被安顿进各处院落之中,开始为满清打造各种火器和兵备。
    这一日,多尔衮乘坐明黄銮驾从盛京城中出巡,便来到了城东的大片工坊房屋之内。
    只见数百两黄旗巴牙喇营精锐策马冲进各处院落之间的道路,然后开始警戒封锁起来,多铎率领重建之后的两白旗精锐也跟随而来。
    还有礼亲王代善、怡亲王巴布泰、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以及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各旗的固山额真,以及各旗的巴牙喇兵、精锐亲兵等,浩浩荡荡不下上万人马,几乎将盛京城东面的工坊地带全部围了起来。
    多尔衮身穿明黄龙袍,在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聂克塞、镶黄旗固山额真穆尔察的护卫下,走下銮驾马车,开始视察这片工坊的投产情况。
    议政大臣英额尔代在后面紧跟着,盛京和辽阳的两处大规模的工坊,以及各种原料的采购等事宜,都是英额尔代具体负责的,所以此时自然由他向多尔衮进行禀报。
    “陛下,奴才已经与明国的八家晋商取得了联系,现在第一批货物已经由他们的商队运到了草原各处,由蒙古各旗的兵丁接货验收后,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向盛京和辽阳两处。”
    “陛下请看,前面的数排工坊都是打造火铳铳管的,再往前是组装火铳的工坊,这里的工匠都是历年从明国掳掠来的工匠,这些年不断教授徒弟,也培养了不少的人手。”
    “东面那些房屋,是铸造火炮的工坊,由于我大清的铸炮工艺暂时还比不上明国刘衍部,所以只能以规模换取产量,大规模的铸造之下,一年下来也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微微动容,问道:“只是盛京一处的产量?”
    “是的,只是盛京一处每年便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的脸上也泛起了喜悦,不过随即便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那消耗钱粮多少?”
    英额尔代如实说道:“光是铸造火炮这一项的消耗,就已经抵得上满州两黄旗、两白旗的一年开支了。”
    “而且这个数量也是铁料和各种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山西商人那边的供应有所短缺,或是路途上有些耽搁,火炮的产量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听到这里,多尔衮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虽然现在大清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打造火器的实力,可是却也因此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唉!”
    多尔衮叹息着说道:“前几日朕还接到了各地的奏报,如今辽东各地干旱严重,朝廷暂时也拿不出钱粮赈济,导致各地的民变日增。朝廷还要筹集钱粮来打造火器、改革军制,朕这心里,也是左右为难,当真是苦不堪言啊!”
    多铎、巴布泰、赖慕布、费扬果等人纷纷叩拜道:“陛下操劳国事,乃是我等奴才之福,还请陛下爱惜龙体,以国体为重!”
    多尔衮心中吃意,随后便对英额尔代问道:“去火铳工坊看看。”
    “嗻。”
    片刻之后,多尔衮等大队人马来到了城外的火铳工坊,多尔衮从武器架子上拿起了一杆鸟铳,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只见这杆鸟铳做工精良,通体呈乌黑色,无论是长度还是外形,都与刘衍部新军使用的燧发鸟铳非常相似。
    多尔衮见状心中甚喜,只是在看到龙头上夹着的一根长长火绳之后,脸上的喜色顿时消散了不少:“这还是火绳铳?”
    英额尔代说道:“陛下明鉴,我大清虽然也能够打造如刘衍部一样的燧发鸟铳,但是质量上却总是不过关,哑火的情况太多,每十铳有七、八铳是哑火的,而且燧发鸟铳的故障也非常多,用起来反倒不如这火绳铳。”
    “射程和威力如何?”
    “请陛下移步靶场。”
    “嗯!”
    随后多尔衮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工坊外围的一处靶场,这里已经准备了十几个汉人百姓,此时全部被绳子捆绑在七十步外的木桩子上,只见这十几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在哭喊着求饶。
    而且那十几个汉人百姓全都穿戴着清军的铠甲,每人还都是身穿双层甲胄,多尔衮见状也是感到非常的新鲜。
    随即英额尔代命人开始试铳,只见二十名汉军正黄旗兵丁列队上前,在距离那些汉人百姓六十步的距离上,纷纷举起鸟铳,随着英额尔代的一声令下,二十杆满清打造的鸟铳同时开火,一阵轰鸣过后,前方的十几个汉人百姓纷纷中弹,惨叫声此起彼伏。
    多尔衮见状顿时大喜,大清自造的鸟铳可以在六十步的距离上破开双层重甲,足见杀伤力之强悍。
    此时十几个汉人百姓已经死去大半,剩下幸存的几人也是气若悬丝,随即便被上来的清兵持刀砍死。
    多尔衮问道:“刘衍部的鸟铳兵装备的那种铳刀,工坊中可否仿制?”
    英额尔代请罪道:“陛下,恕奴才无能,工匠们已经日夜仿制,可是打造出来的铳刀却都无法普及,不是铳刀本身太容易折断,根本无法搏杀,就是插上铳刀后,鸟铳无法正常射击,甚至会炸膛。”
    “所以奴才以为,我大清各旗还是给鸟铳手装备短刀防身,近战的时候,还是让各旗的勇士近身肉搏,发扬我大清勇士的长处。”
    多尔衮缓缓点头,目前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每月的鸟铳产量如何?”
    “启禀陛下,现在盛京、辽阳两处的大批工坊产量巨大,平均下来,每月可打造精良鸟铳八千杆、火炮四十余门,火药七千余斤,还有各种兵刃、铠甲等装备。”
    “嗯,很好!”
    虽然现在大清打造的鸟铳还是不如刘衍部装备的燧发鸟铳,但是对于大清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按照这个产量来计算,只要再过几个月的时间,大清各旗兵马就能装备数量可观的火器,到时候至少在火力上,绝不会比刘衍部的火力差了。
    “朕就不相信,以大清举国之力,还比拼不过刘衍山东一隅之地!”
    虽然现在刘衍已经是大明内阁首辅,但是多尔衮相信,刘衍根本无法将整个大明的人力、财力为己所用,真正支撑着十几万新军、驻防军运转的,也只有明国山东一处地方而已,这便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多尔衮随即对英额尔代赞扬了一番,不但赏赐英额尔代大学士头衔,还将满清的吏部、户部也一并交给英额尔代统管。
    受到了多尔衮的重用,英额尔代顿时心花怒放,随即对多尔衮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证,比如在三个月之内,将鸟铳的产量提升到每月一万杆。
    多尔衮笑着问道:“当真能够做到吗?”
    英额尔代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盛京城和辽阳城的工坊消耗甚大,只要朝廷能够支撑两处每月的钱粮供应,奴才就一定能够做到!”
    多尔衮微微皱眉,现在满清的财力已经接近于枯竭了,重建各旗兵马,给各旗旗丁发放抚恤,就已经几乎耗尽了整个满清的钱粮储备,现在供应盛京城、辽阳城两处的大量工坊,也是硬撑着的。
    一旁的多铎看出来多尔衮的难处,于是便说道:“陛下,不如对各地加征赋税!”
    巴布泰、赖慕布、费扬果和一众蒙古、汉军各旗的固山额真纷纷赞同,只有代善和祖大寿微微变色,显然二人都知道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别的不说,明国征收三饷就引出了多少的乱子,现在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还在明国北方肆虐,天知道大清增收赋税之后,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只是此时代善和祖大寿自知人微言轻,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叹息不语。
    多尔衮也不是昏庸之辈,自然知道加征赋税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对于如今天灾不断,与大明一样贫困的辽东各地,民变是肯定的,弄不好还会让大清后方永无宁日!
    只是现在多尔衮还有别的选择吗?答案肯定是没有的!
    于是多尔衮对随行的议政大臣劳萨说道:“增税之事,就由爱卿负责吧,尽快推行下去,凡是增收的钱粮,一并作为盛京城、辽阳城的工坊开支之用!”
    劳萨心中叫苦,这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领旨。
    随后多尔衮又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盛京城以北,只见这里有数十汉人工匠被押解到前方,多尔衮询问之下,英额尔代回禀道:“陛下,奴才奉命从辽东各地搜罗懂得打造火器的工匠,如今已经招募了上千工匠、数千民夫。那些人都是拒绝为我大清效力之人,所以奴才便命人将他们集中处决,以震慑那些心怀二心之人!”
    多尔衮双眼顿时露出一丝杀气,冷声说道:“做的很好,不能为去大清使用的,也就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对于这种心念明国之辈,不能只是杀一人头,而是要杀他全家,老少不留!”
    “奴才领旨!”
    次日,还是在盛京城以北,数百男女老幼被驱赶着到旷野之上,哭天抢地的声音直冲云霄,可是随后便被一阵猛烈的鸟铳轰鸣声打断,数百男女老幼纷纷被杀,城外的旷野下鲜血流淌,周围的各旗清兵见状顿时欢呼起来,好像他们射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身经百战的刘衍部精锐。
    第五百一十二章 筹措
    四月初,北京城。
    这日一大早,刘衍身穿国公袍服进入紫禁城内,身后还跟着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二人,三人身后的新军护卫远远的跟着。
    一路上,刘衍与吴国金、田辉叙小声议论着什么,很快便来到了位于午门内东侧的内阁大堂,这里便是刘衍位于北京城内的办公所在。
    内阁大堂的北面,分别是红本库和朝房,红本库便是储存内阁公文等密要文件的所在,朝房则是文武百官等候召见,以及大臣在宫内处理政务的地方。
    同时,现在为了加强内阁与内廷的联系,刘衍在奏请崇祯帝之后,将朝议的地址从乾清宫改在了南面,原本是作为礼仪场所的太和殿。
    此时内阁大堂内,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农事部尚书张耒、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吏部尚书王炆镇、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已经先一步在这里等候了,众人见刘衍三人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刘衍笑着示意众人坐下,今日内阁众人齐聚内阁大堂,为的就是一件事情:搞钱!
    众人落座之后,刘衍便点明题要,然后对财政部尚书岳明说道:“岳尚书,具体说一说吧。”
    “是。”
    岳明随即拿出一份厚厚的题本,对众人说道:“刘阁老、诸位同僚,如今我大明国库日渐枯竭,是时候整顿一下大明的收支各项了。”
    众人闻言都很诧异,之前朝廷查抄一百一十七家东林党人,将近上千万两的收入,这才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花完了?
    岳明随即说明了一番,才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惑。
    如今朝廷为了剿灭李自成部的百万大军,新军、驻防军各部正在整训、调动之中。
    刘衍下令,以新军后营驻防山海关,驻防军第二营驻防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三地,这两营两万余名将士,是专门留守京畿北方,防备清军的。
    同时驻防军第三营驻守北京城,驻防军第四营驻守莱州府、青州府两地。
    剩余的新军前营、左营、右营、中营、亲卫营、骑兵营、炮营,以及驻防军第一营、第五营、第六营全部赶到真定府井陉关一带待命,随时准备向西杀进山西平定李自成部。
    如此动员十个营十一万余名将士,招募民夫四十多万人,现在大部分都已经调动到位了,后续钱粮正在源源不断的向井陉关方向集结。
    按照财政部和国防部的测算,朝廷至少要给大军备足半年所需的钱粮,白银两百六十多万两银子,粮草一百万石。
    这还只是新军、驻防军所需的消耗,那四十多万民夫半年需要的钱粮也不少,财政部估计半年期间至少需要工钱、开销等两百一十六万余两,四十多万民夫需要的口粮,也要消耗两百七十万石。
    算上大军所需粮草,朝廷共需要准备粮食三百七十万石,这是一笔几乎是天文数字的支出!
    如今朝廷里存粮不足,从一百一十七户东林党人家中抄出的粮食,也只有八十多万石,财政部还能从各方筹措十几万石粮食,只是剩下的将近两百七十多万石粮食,就必须要出钱去大批量采买了。
    以现在北直隶各地的粮价,经过之前满清数十万大军南下的影响,以及各地干旱的影响,现在北直隶各地的粮食,已经涨到每石四到五两左右,经过财政部的计算,光是这笔采购粮食的支出就需要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的支出!
    岳明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的说道:“如今财政部的库存银子,算上从东林逆党家中查抄出来的九百三十多万两银子,有一千一百七十三万两,不过扣除大军半年的军费开支,以及民夫的工钱,就只剩下四百五十万两左右,距离采购粮食所需的一千两百多万两,还有将近七百五十万两的缺口!”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不淡定了,纷纷看向了刘衍。
    特别是陈新甲,如今大军出征的方略是参谋部制定的,战争最低限度的六个月时间,也是参谋部给出的,如果朝廷拿不出这笔钱粮,就等于彻底推翻了参谋部的方略,对于陈新甲的地位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刘衍思索了一会儿,便对岳明和宋功明问道:“之前幕府储存的钱粮还有多少?”
    岳明和宋功明对视一眼,随后由岳明说道:“阁老,幕府积攒的钱粮,现在还有六百五十余万两银币、三百多万石粮食,不过这些钱粮已经有了用处,按照现在各地新政的推行速度,以及钱粮的消耗,经属下与宋尚书商议,至少要预留四百万两银币、两百万石粮食备用才行。” ↑返回顶部↑
    “听说怀安卫守备硬顶着拒不遣散家丁,也不补交积欠赋税,随后便被朝廷新建的军情部派人抓捕回京,听说是抄家斩首了!”
    范永斗却依然稳坐钓鱼台,说道:“那又如何?这只能说明一点:刘衍闹得越欢,败亡之日就来得越快!”
    范三拔点头说道:“希望如此吧。”
    第五百一十一章 火器大跃进
    三月底,盛京城外。
    此时的盛京城外,已经修建起大量的房屋,城池四面都是密密麻麻的,连同盛京城原本的关厢房屋一起,都被多尔衮下令强行征用,并且调集了大量的工匠和民夫入驻。
    与盛京城这边一样的,还有辽阳城,此时也是大兴土木,将城池外面四周都修建起了大量的房屋。
    这些房屋并不是凌乱修建的,而是错落有致,分为若干院落,人数众多的工匠和民夫被安顿进各处院落之中,开始为满清打造各种火器和兵备。
    这一日,多尔衮乘坐明黄銮驾从盛京城中出巡,便来到了城东的大片工坊房屋之内。
    只见数百两黄旗巴牙喇营精锐策马冲进各处院落之间的道路,然后开始警戒封锁起来,多铎率领重建之后的两白旗精锐也跟随而来。
    还有礼亲王代善、怡亲王巴布泰、肃亲王赖慕布、郑亲王费扬果,以及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各旗的固山额真,以及各旗的巴牙喇兵、精锐亲兵等,浩浩荡荡不下上万人马,几乎将盛京城东面的工坊地带全部围了起来。
    多尔衮身穿明黄龙袍,在满州正黄旗固山额真聂克塞、镶黄旗固山额真穆尔察的护卫下,走下銮驾马车,开始视察这片工坊的投产情况。
    议政大臣英额尔代在后面紧跟着,盛京和辽阳的两处大规模的工坊,以及各种原料的采购等事宜,都是英额尔代具体负责的,所以此时自然由他向多尔衮进行禀报。
    “陛下,奴才已经与明国的八家晋商取得了联系,现在第一批货物已经由他们的商队运到了草原各处,由蒙古各旗的兵丁接货验收后,正在源源不断的运向盛京和辽阳两处。”
    “陛下请看,前面的数排工坊都是打造火铳铳管的,再往前是组装火铳的工坊,这里的工匠都是历年从明国掳掠来的工匠,这些年不断教授徒弟,也培养了不少的人手。”
    “东面那些房屋,是铸造火炮的工坊,由于我大清的铸炮工艺暂时还比不上明国刘衍部,所以只能以规模换取产量,大规模的铸造之下,一年下来也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微微动容,问道:“只是盛京一处的产量?”
    “是的,只是盛京一处每年便可以铸造火炮五百多门!”
    多尔衮的脸上也泛起了喜悦,不过随即便想到了一个问题,问道:“那消耗钱粮多少?”
    英额尔代如实说道:“光是铸造火炮这一项的消耗,就已经抵得上满州两黄旗、两白旗的一年开支了。”
    “而且这个数量也是铁料和各种物资供应充足的情况下的产量,如果山西商人那边的供应有所短缺,或是路途上有些耽搁,火炮的产量也是会受到影响的。”
    听到这里,多尔衮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看来虽然现在大清已经具备了大规模打造火器的实力,可是却也因此背负上了一个沉重的负担。
    “唉!”
    多尔衮叹息着说道:“前几日朕还接到了各地的奏报,如今辽东各地干旱严重,朝廷暂时也拿不出钱粮赈济,导致各地的民变日增。朝廷还要筹集钱粮来打造火器、改革军制,朕这心里,也是左右为难,当真是苦不堪言啊!”
    多铎、巴布泰、赖慕布、费扬果等人纷纷叩拜道:“陛下操劳国事,乃是我等奴才之福,还请陛下爱惜龙体,以国体为重!”
    多尔衮心中吃意,随后便对英额尔代问道:“去火铳工坊看看。”
    “嗻。”
    片刻之后,多尔衮等大队人马来到了城外的火铳工坊,多尔衮从武器架子上拿起了一杆鸟铳,仔细的打量了起来。
    只见这杆鸟铳做工精良,通体呈乌黑色,无论是长度还是外形,都与刘衍部新军使用的燧发鸟铳非常相似。
    多尔衮见状心中甚喜,只是在看到龙头上夹着的一根长长火绳之后,脸上的喜色顿时消散了不少:“这还是火绳铳?”
    英额尔代说道:“陛下明鉴,我大清虽然也能够打造如刘衍部一样的燧发鸟铳,但是质量上却总是不过关,哑火的情况太多,每十铳有七、八铳是哑火的,而且燧发鸟铳的故障也非常多,用起来反倒不如这火绳铳。”
    “射程和威力如何?”
    “请陛下移步靶场。”
    “嗯!”
    随后多尔衮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工坊外围的一处靶场,这里已经准备了十几个汉人百姓,此时全部被绳子捆绑在七十步外的木桩子上,只见这十几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正在哭喊着求饶。
    而且那十几个汉人百姓全都穿戴着清军的铠甲,每人还都是身穿双层甲胄,多尔衮见状也是感到非常的新鲜。
    随即英额尔代命人开始试铳,只见二十名汉军正黄旗兵丁列队上前,在距离那些汉人百姓六十步的距离上,纷纷举起鸟铳,随着英额尔代的一声令下,二十杆满清打造的鸟铳同时开火,一阵轰鸣过后,前方的十几个汉人百姓纷纷中弹,惨叫声此起彼伏。
    多尔衮见状顿时大喜,大清自造的鸟铳可以在六十步的距离上破开双层重甲,足见杀伤力之强悍。
    此时十几个汉人百姓已经死去大半,剩下幸存的几人也是气若悬丝,随即便被上来的清兵持刀砍死。
    多尔衮问道:“刘衍部的鸟铳兵装备的那种铳刀,工坊中可否仿制?”
    英额尔代请罪道:“陛下,恕奴才无能,工匠们已经日夜仿制,可是打造出来的铳刀却都无法普及,不是铳刀本身太容易折断,根本无法搏杀,就是插上铳刀后,鸟铳无法正常射击,甚至会炸膛。”
    “所以奴才以为,我大清各旗还是给鸟铳手装备短刀防身,近战的时候,还是让各旗的勇士近身肉搏,发扬我大清勇士的长处。”
    多尔衮缓缓点头,目前来说,也只能如此了。
    “现在每月的鸟铳产量如何?”
    “启禀陛下,现在盛京、辽阳两处的大批工坊产量巨大,平均下来,每月可打造精良鸟铳八千杆、火炮四十余门,火药七千余斤,还有各种兵刃、铠甲等装备。”
    “嗯,很好!”
    虽然现在大清打造的鸟铳还是不如刘衍部装备的燧发鸟铳,但是对于大清来说,已经是一个长足的进步了。
    按照这个产量来计算,只要再过几个月的时间,大清各旗兵马就能装备数量可观的火器,到时候至少在火力上,绝不会比刘衍部的火力差了。
    “朕就不相信,以大清举国之力,还比拼不过刘衍山东一隅之地!”
    虽然现在刘衍已经是大明内阁首辅,但是多尔衮相信,刘衍根本无法将整个大明的人力、财力为己所用,真正支撑着十几万新军、驻防军运转的,也只有明国山东一处地方而已,这便是多尔衮的底气所在。
    多尔衮随即对英额尔代赞扬了一番,不但赏赐英额尔代大学士头衔,还将满清的吏部、户部也一并交给英额尔代统管。
    受到了多尔衮的重用,英额尔代顿时心花怒放,随即对多尔衮做出了一系列的保证,比如在三个月之内,将鸟铳的产量提升到每月一万杆。
    多尔衮笑着问道:“当真能够做到吗?”
    英额尔代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盛京城和辽阳城的工坊消耗甚大,只要朝廷能够支撑两处每月的钱粮供应,奴才就一定能够做到!”
    多尔衮微微皱眉,现在满清的财力已经接近于枯竭了,重建各旗兵马,给各旗旗丁发放抚恤,就已经几乎耗尽了整个满清的钱粮储备,现在供应盛京城、辽阳城两处的大量工坊,也是硬撑着的。
    一旁的多铎看出来多尔衮的难处,于是便说道:“陛下,不如对各地加征赋税!”
    巴布泰、赖慕布、费扬果和一众蒙古、汉军各旗的固山额真纷纷赞同,只有代善和祖大寿微微变色,显然二人都知道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别的不说,明国征收三饷就引出了多少的乱子,现在李自成的百万大军还在明国北方肆虐,天知道大清增收赋税之后,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只是此时代善和祖大寿自知人微言轻,也不敢多说什么,只是低头叹息不语。
    多尔衮也不是昏庸之辈,自然知道加征赋税意味着什么,特别是对于如今天灾不断,与大明一样贫困的辽东各地,民变是肯定的,弄不好还会让大清后方永无宁日!
    只是现在多尔衮还有别的选择吗?答案肯定是没有的!
    于是多尔衮对随行的议政大臣劳萨说道:“增税之事,就由爱卿负责吧,尽快推行下去,凡是增收的钱粮,一并作为盛京城、辽阳城的工坊开支之用!”
    劳萨心中叫苦,这可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领旨。
    随后多尔衮又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盛京城以北,只见这里有数十汉人工匠被押解到前方,多尔衮询问之下,英额尔代回禀道:“陛下,奴才奉命从辽东各地搜罗懂得打造火器的工匠,如今已经招募了上千工匠、数千民夫。那些人都是拒绝为我大清效力之人,所以奴才便命人将他们集中处决,以震慑那些心怀二心之人!”
    多尔衮双眼顿时露出一丝杀气,冷声说道:“做的很好,不能为去大清使用的,也就没有必要再活下去了。对于这种心念明国之辈,不能只是杀一人头,而是要杀他全家,老少不留!”
    “奴才领旨!”
    次日,还是在盛京城以北,数百男女老幼被驱赶着到旷野之上,哭天抢地的声音直冲云霄,可是随后便被一阵猛烈的鸟铳轰鸣声打断,数百男女老幼纷纷被杀,城外的旷野下鲜血流淌,周围的各旗清兵见状顿时欢呼起来,好像他们射杀的不是手无寸铁的百姓,而是身经百战的刘衍部精锐。
    第五百一十二章 筹措
    四月初,北京城。
    这日一大早,刘衍身穿国公袍服进入紫禁城内,身后还跟着军情部尚书吴国金、国防部尚书田辉叙二人,三人身后的新军护卫远远的跟着。
    一路上,刘衍与吴国金、田辉叙小声议论着什么,很快便来到了位于午门内东侧的内阁大堂,这里便是刘衍位于北京城内的办公所在。
    内阁大堂的北面,分别是红本库和朝房,红本库便是储存内阁公文等密要文件的所在,朝房则是文武百官等候召见,以及大臣在宫内处理政务的地方。
    同时,现在为了加强内阁与内廷的联系,刘衍在奏请崇祯帝之后,将朝议的地址从乾清宫改在了南面,原本是作为礼仪场所的太和殿。
    此时内阁大堂内,民政部尚书赵民、财政部尚书岳明、装备部尚书荀景云、农事部尚书张耒、商务部尚书宋功明、卫生部尚书鲍学镇、吏部尚书王炆镇、参谋部尚书陈新甲已经先一步在这里等候了,众人见刘衍三人进来,纷纷起身行礼。
    刘衍笑着示意众人坐下,今日内阁众人齐聚内阁大堂,为的就是一件事情:搞钱!
    众人落座之后,刘衍便点明题要,然后对财政部尚书岳明说道:“岳尚书,具体说一说吧。”
    “是。”
    岳明随即拿出一份厚厚的题本,对众人说道:“刘阁老、诸位同僚,如今我大明国库日渐枯竭,是时候整顿一下大明的收支各项了。”
    众人闻言都很诧异,之前朝廷查抄一百一十七家东林党人,将近上千万两的收入,这才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花完了?
    岳明随即说明了一番,才解开了众人心中的疑惑。
    如今朝廷为了剿灭李自成部的百万大军,新军、驻防军各部正在整训、调动之中。
    刘衍下令,以新军后营驻防山海关,驻防军第二营驻防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三地,这两营两万余名将士,是专门留守京畿北方,防备清军的。
    同时驻防军第三营驻守北京城,驻防军第四营驻守莱州府、青州府两地。
    剩余的新军前营、左营、右营、中营、亲卫营、骑兵营、炮营,以及驻防军第一营、第五营、第六营全部赶到真定府井陉关一带待命,随时准备向西杀进山西平定李自成部。
    如此动员十个营十一万余名将士,招募民夫四十多万人,现在大部分都已经调动到位了,后续钱粮正在源源不断的向井陉关方向集结。
    按照财政部和国防部的测算,朝廷至少要给大军备足半年所需的钱粮,白银两百六十多万两银子,粮草一百万石。
    这还只是新军、驻防军所需的消耗,那四十多万民夫半年需要的钱粮也不少,财政部估计半年期间至少需要工钱、开销等两百一十六万余两,四十多万民夫需要的口粮,也要消耗两百七十万石。
    算上大军所需粮草,朝廷共需要准备粮食三百七十万石,这是一笔几乎是天文数字的支出!
    如今朝廷里存粮不足,从一百一十七户东林党人家中抄出的粮食,也只有八十多万石,财政部还能从各方筹措十几万石粮食,只是剩下的将近两百七十多万石粮食,就必须要出钱去大批量采买了。
    以现在北直隶各地的粮价,经过之前满清数十万大军南下的影响,以及各地干旱的影响,现在北直隶各地的粮食,已经涨到每石四到五两左右,经过财政部的计算,光是这笔采购粮食的支出就需要一千两百多万两银子的支出!
    岳明眉头紧锁,表情凝重的说道:“如今财政部的库存银子,算上从东林逆党家中查抄出来的九百三十多万两银子,有一千一百七十三万两,不过扣除大军半年的军费开支,以及民夫的工钱,就只剩下四百五十万两左右,距离采购粮食所需的一千两百多万两,还有将近七百五十万两的缺口!”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不淡定了,纷纷看向了刘衍。
    特别是陈新甲,如今大军出征的方略是参谋部制定的,战争最低限度的六个月时间,也是参谋部给出的,如果朝廷拿不出这笔钱粮,就等于彻底推翻了参谋部的方略,对于陈新甲的地位而言,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打击。
    刘衍思索了一会儿,便对岳明和宋功明问道:“之前幕府储存的钱粮还有多少?”
    岳明和宋功明对视一眼,随后由岳明说道:“阁老,幕府积攒的钱粮,现在还有六百五十余万两银币、三百多万石粮食,不过这些钱粮已经有了用处,按照现在各地新政的推行速度,以及钱粮的消耗,经属下与宋尚书商议,至少要预留四百万两银币、两百万石粮食备用才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