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节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唯有都察院那个方向,陈瑛站在人群中志得意满,顾盼之间颇有一副天下之大却无一合之敌的寂寞萧瑟之感。
    当然,他确实有自傲的资本,进京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扳倒了两位朝堂大佬,这样的战绩,即便是放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值得骄傲的战绩。
    陈瑛现在只觉得锦衣卫都是一群废物,从成立到现在,战绩还不如他进京这一个月的时间。
    而今日,他的目的很简单,依旧是那个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吏部尚书方孝孺。
    进了京师之后,他才打听清楚,原来在滁州城外与他起冲突的那个少年钦差,不仅是方孝孺的弟子,还是常宁公主的驸马。
    刚刚得知那个少年的身份之时,他确实是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但随着他在京师的消息来源逐渐铺开之后,他发现,那个少年在朝中其实没有任何根基。
    方孝孺的弟子和陛下的女婿这两个身份虽然听起来唬人,但实际上手中并无多少实权。
    而那个少年麾下的五城兵马司衙门,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维持京城治安的小衙门而已,并不足以引起他一个朝堂三品大员的重视。
    更何况他现在手握都察院,在名义上有监察百官之权,一个小小的五城兵马司,他若是想动,只需要勾勾手指便能解决。
    不过,那个少年虽然实权不大,但毕竟也是有靠山的人。
    自己如果想要报复他,甚至将他踩入泥里,还是得先将他的靠山扳倒才行。
    而怎么扳倒一部正印堂官,在整个朝堂之上,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懂了。
    他在广西,练习时长两年半,等的不就是今天吗?
    想到这里,他眼中露出一抹张狂的笑意,默默的用余光打量着站在大殿中央的那道身影,只等时机一到,他便会露出他的獠牙。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方孝孺终于向朱棣奏完了吏部于今年在全国各地的人事安排。
    朱棣口中淡淡的吐出一个:“准”
    得到想要的答案,方孝孺缓缓的退回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朱棣环视了一圈大臣们的面孔,心中无比的舒畅。
    尤其是大臣们脸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惊惧之色,更是让他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经过王张两位尚书一事,朱棣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之上办事的效率都要提高了许多,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不见了,以往很多政策的颁布,百官们总是少不得要扯皮一番。
    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到了百官的耳朵里总是要扯皮,再被他们一曲解,就变成了误国误民之策。
    搞得他心里面大为窝火。
    现在的朝堂,才是他想要的朝堂。
    在他看来,大臣们只需要会听话会办事就可以了,他的朝堂之上,容不得那些吵闹的声音。
    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不知道他还有几年好活,纵观历史上那些被称为一代雄主的帝王,除了汉武帝之外,没有一个是长命的。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他没有时间去和大臣们扯皮,他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来证明他的文治武功,来证明这个皇位他来坐远比他的大侄儿要强,他要证明,当初他的父皇选错继承人了。
    而那些只会扯皮推诿的老臣,是阻挠他成就丰功伟业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现在,他只不过是找了只手,来把这些绊脚石搬开而已。
    剩下的这些臣子,只要听话,只要能够帮助他,高官厚禄他绝不吝啬。
    若是敢拖他的后腿,那么,他的屠刀也绝对不会手软。
    半晌之后,朱棣淡淡的问道:“诸卿,可还有本奏?”
    朱棣话音一落,陈瑛本想上前,但他刚刚迈出步子,便有一人抢先站上了大殿。
    “陛下,臣有本奏!”
    陈瑛看着那人,不由得心中暗恨。
    但已经被抢了先,陈瑛也只好不情不愿的回到文官队列之中。
    而抢先他一步那人,正是新任礼部尚书宋礼!
    陈瑛眼中闪过一丝阴贽,只觉得这宋礼是不给他面子,他宋礼能有今天的风光,可以说全靠他扳倒了上一任礼部尚书张紞。
    宋礼如此不知情,不识趣,不感恩,让他心里更恨。
    宋礼还不知道,他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已经招来了一条毒蛇的窥伺。
    朱棣打量着这位新任的礼部尚书,不咸不淡的问道:“宋卿有何事启奏?”
    宋礼手持笏板,朝朱棣弯腰行礼道:“回陛下,那北元使臣马哈木,已经接受我大明的册封。”
    “哦?”
    听见宋礼的话,朱棣忽然眼睛一亮。
    当初陈堪向他献策时,他虽同意了陈堪的策略,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便只好将这件事情交给当时的礼部尚书张紞去办。
    后来张紞被迫致仕,此事也就耽搁了下来,倒是不曾想今日这宋礼竟然会给他送上一个大大的惊喜。
    宋礼见朱棣若有所思,继续说道:“陛下,臣听闻瓦剌一部,除了来使大明的马哈木以外,尚有太平、把秃孛罗二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既然马哈木已经接受了我大明的册封,那马哈木这两个弟弟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朱棣脸上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淡淡的笑道:“宋卿既然就任礼部尚书一职,如何册封异国使臣便是你职责之内的事情,朕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朱棣知道,宋礼既然会在朝堂上提起这个话题,那就说明宋礼心里已经有了腹稿,但他仍然在朝堂之上问自己应该怎么做,这说明宋礼心里,是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第一位的。
    宋礼识趣,他也不介意投桃报李,陪宋礼演上那么一遭君圣臣贤的戏码。
    果然,朱棣话音刚落,宋礼便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高声道:“臣以为,既然我大明此举意在激化北元内部分裂,那不如做戏做全套。”
    朱棣侧身,做出一副求教的姿态,问道:“何解。”
    宋礼微微一笑道:“封王!”
    “马哈木封王,他的两个弟弟也封王!”
    此言一出,百官侧目。
    许多人看着宋礼,表情有些阴晴不定。
    但迫于王张二人的前车之鉴,一时间还没有官员敢站出来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忽然,百官之中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众人循声看去,正是刚从蜀中赶回京师不久的文渊阁大学士解缙。
    看见解缙跳出来反对,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后又转为无奈。
    他是真的欣赏解缙其人的才能,但这个解缙怎么说呢,就好像没长脑子一样,总是喜欢和他对着干。
    而且每次交代他办事情,这个解大才子也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真的让他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感。
    隐晦的翻了个白眼,他淡淡的问道:“解爱卿有何高见?”
    解缙从文官队列中出,朗声道:“回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原因有二,其一: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那马哈木的两个弟弟,不过是化外猢狲,不识圣人教化,如何当得起我泱泱天朝的王爵之封?
    其二:爵位乃国家重器,不可轻予之,臣闻元正大朝会之时,陛下欲为我大明立下大功的陈堪陈大人赐爵尚且遭到百官的反对,既如此,何能轻易赐封两个与我大明毫无干系的猢狲?
    因此,臣以为,赐爵马哈木两个弟弟之事殊为不妥,还请陛下仔细思量。”
    “嗯?”
    解缙一番话说出来,别说百官,就连朱棣都是忍不住一愣。
    这个反对的角度,很清奇啊!
    但听起来,好像点儿道理。
    放着自家人不封去封两个外人,算什么?
    这要是传出去,大明的脸还要不要了?
    还是说我大明就是条舔狗,苛待自己人就算了,还要上赶着去舔别人,这不是贱吗?
    朱棣和百官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还有......这个解缙真的不是陈堪花钱请来的演员吗?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场
    朝堂之上的风波暂时吹不到陈堪身上,此时,陈堪正带着队伍走在贵州境内险峻的山道上。
    贵州宣慰府,治所在贵阳府。
    当然,现在的贵州理论上还不算是一个单独的布政司,历史上的贵州彻底从云南治下剥离,是永乐十一年,朱棣单独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从那以后一直到后世的新中国成立,贵州便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
    而现在由于镇远侯顾成坐镇贵州的原因,贵州名义上属于云南辖下,但实际上与云南已经是貌合神离,听调不听宣那种。
    镇远侯顾成在贵州境内权力极大,与沐晟一样,属于军政大权一把抓。
    路过贵阳府,若是不去拜访一下这位去年才认的顾伯伯,好像也说不过去,思索再三,陈堪还是决定入贵阳城。
    不过,这一次陈堪是以钦差的身份来到地方,虽不至于让顾成亲自出城相迎,但提前差人打声招呼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落到了方胥身上。
    距离贵阳城尚有三十里距离时,陈堪便下令钦差队伍就地休整。
    说是休整,其实就是在这里等着贵阳城中的一干官员前来迎接,说到底这一次云南之行,主要目的虽是云南,但朱棣未尝没有借助陈堪的眼睛来看整个南方的意思。
    翻身下马,陈堪从马鞍上取下一块干饼,就着水慢慢的啃着。
    面是死面,啃了几口之后就会让人觉得胸口噎得慌,所以啃干饼必须得喝水。
    陈堪一边啃着饼子,一边欣赏着眼前这座直刺云霄的大山。
    贵州的山和云南的山又有很大的不同,云南的山绵延成片,一眼望不到边,而贵州的山,和广西的有点像,每一座山都是单独的个体,像是一座座竹笋拔地而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看起来别有一番奇特的韵味。
    啃完一个饼子,那种饿得心慌的感觉稍微消散了一些,陈堪便不打算继续进食,现在吃得太饱,待会儿进了城还怎么大吃大喝?
    休息得差不多,陈堪便和陈安小声的交谈起来。
    这一路走来,和地方官面上打交道的事情一直是陈堪在做,而每日一封送往中枢的奏折却是由陈安负责的。
    一开始陈堪还会和他交流一下彼此的意见,但时间长了,见陈安做得不错,陈堪也懒得去继续管这些琐事。
    现在陈堪突然和陈安聊起来,当然是准备挖墙脚。
    他拍着陈安的肩膀问道:“陈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你们应该都清楚了吧?”
    “回大人,听说了一些。”
    陈安点点头,一提起京城之事他脸上便浮起一抹忧色。 ↑返回顶部↑
    唯有都察院那个方向,陈瑛站在人群中志得意满,顾盼之间颇有一副天下之大却无一合之敌的寂寞萧瑟之感。
    当然,他确实有自傲的资本,进京不过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便扳倒了两位朝堂大佬,这样的战绩,即便是放在古今中外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是值得骄傲的战绩。
    陈瑛现在只觉得锦衣卫都是一群废物,从成立到现在,战绩还不如他进京这一个月的时间。
    而今日,他的目的很简单,依旧是那个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吏部尚书方孝孺。
    进了京师之后,他才打听清楚,原来在滁州城外与他起冲突的那个少年钦差,不仅是方孝孺的弟子,还是常宁公主的驸马。
    刚刚得知那个少年的身份之时,他确实是被小小的震惊了一下,但随着他在京师的消息来源逐渐铺开之后,他发现,那个少年在朝中其实没有任何根基。
    方孝孺的弟子和陛下的女婿这两个身份虽然听起来唬人,但实际上手中并无多少实权。
    而那个少年麾下的五城兵马司衙门,在他看来不过是一个维持京城治安的小衙门而已,并不足以引起他一个朝堂三品大员的重视。
    更何况他现在手握都察院,在名义上有监察百官之权,一个小小的五城兵马司,他若是想动,只需要勾勾手指便能解决。
    不过,那个少年虽然实权不大,但毕竟也是有靠山的人。
    自己如果想要报复他,甚至将他踩入泥里,还是得先将他的靠山扳倒才行。
    而怎么扳倒一部正印堂官,在整个朝堂之上,可以说没有人比他更懂了。
    他在广西,练习时长两年半,等的不就是今天吗?
    想到这里,他眼中露出一抹张狂的笑意,默默的用余光打量着站在大殿中央的那道身影,只等时机一到,他便会露出他的獠牙。
    时间不知道过去了多久,方孝孺终于向朱棣奏完了吏部于今年在全国各地的人事安排。
    朱棣口中淡淡的吐出一个:“准”
    得到想要的答案,方孝孺缓缓的退回了百官之首的位置。
    朱棣环视了一圈大臣们的面孔,心中无比的舒畅。
    尤其是大臣们脸上那股若有若无的惊惧之色,更是让他的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经过王张两位尚书一事,朱棣敏锐的察觉到朝堂之上办事的效率都要提高了许多,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不见了,以往很多政策的颁布,百官们总是少不得要扯皮一番。
    一个利国利民的政策,到了百官的耳朵里总是要扯皮,再被他们一曲解,就变成了误国误民之策。
    搞得他心里面大为窝火。
    现在的朝堂,才是他想要的朝堂。
    在他看来,大臣们只需要会听话会办事就可以了,他的朝堂之上,容不得那些吵闹的声音。
    他今年已经四十二岁了,已经过了不惑之年,他不知道他还有几年好活,纵观历史上那些被称为一代雄主的帝王,除了汉武帝之外,没有一个是长命的。
    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他没有时间去和大臣们扯皮,他要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来证明他的文治武功,来证明这个皇位他来坐远比他的大侄儿要强,他要证明,当初他的父皇选错继承人了。
    而那些只会扯皮推诿的老臣,是阻挠他成就丰功伟业这条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现在,他只不过是找了只手,来把这些绊脚石搬开而已。
    剩下的这些臣子,只要听话,只要能够帮助他,高官厚禄他绝不吝啬。
    若是敢拖他的后腿,那么,他的屠刀也绝对不会手软。
    半晌之后,朱棣淡淡的问道:“诸卿,可还有本奏?”
    朱棣话音一落,陈瑛本想上前,但他刚刚迈出步子,便有一人抢先站上了大殿。
    “陛下,臣有本奏!”
    陈瑛看着那人,不由得心中暗恨。
    但已经被抢了先,陈瑛也只好不情不愿的回到文官队列之中。
    而抢先他一步那人,正是新任礼部尚书宋礼!
    陈瑛眼中闪过一丝阴贽,只觉得这宋礼是不给他面子,他宋礼能有今天的风光,可以说全靠他扳倒了上一任礼部尚书张紞。
    宋礼如此不知情,不识趣,不感恩,让他心里更恨。
    宋礼还不知道,他一个不经意间的举动,已经招来了一条毒蛇的窥伺。
    朱棣打量着这位新任的礼部尚书,不咸不淡的问道:“宋卿有何事启奏?”
    宋礼手持笏板,朝朱棣弯腰行礼道:“回陛下,那北元使臣马哈木,已经接受我大明的册封。”
    “哦?”
    听见宋礼的话,朱棣忽然眼睛一亮。
    当初陈堪向他献策时,他虽同意了陈堪的策略,但他的事情实在太多,便只好将这件事情交给当时的礼部尚书张紞去办。
    后来张紞被迫致仕,此事也就耽搁了下来,倒是不曾想今日这宋礼竟然会给他送上一个大大的惊喜。
    宋礼见朱棣若有所思,继续说道:“陛下,臣听闻瓦剌一部,除了来使大明的马哈木以外,尚有太平、把秃孛罗二人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既然马哈木已经接受了我大明的册封,那马哈木这两个弟弟该如何处置,还请陛下示下。”
    朱棣脸上露出一个古怪的笑容,淡淡的笑道:“宋卿既然就任礼部尚书一职,如何册封异国使臣便是你职责之内的事情,朕想先听听你的看法。”
    朱棣知道,宋礼既然会在朝堂上提起这个话题,那就说明宋礼心里已经有了腹稿,但他仍然在朝堂之上问自己应该怎么做,这说明宋礼心里,是将他这个皇帝放在第一位的。
    宋礼识趣,他也不介意投桃报李,陪宋礼演上那么一遭君圣臣贤的戏码。
    果然,朱棣话音刚落,宋礼便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折,高声道:“臣以为,既然我大明此举意在激化北元内部分裂,那不如做戏做全套。”
    朱棣侧身,做出一副求教的姿态,问道:“何解。”
    宋礼微微一笑道:“封王!”
    “马哈木封王,他的两个弟弟也封王!”
    此言一出,百官侧目。
    许多人看着宋礼,表情有些阴晴不定。
    但迫于王张二人的前车之鉴,一时间还没有官员敢站出来反对。
    “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忽然,百官之中响起一道清朗的声音。
    众人循声看去,正是刚从蜀中赶回京师不久的文渊阁大学士解缙。
    看见解缙跳出来反对,朱棣眼中闪过一丝不悦,随后又转为无奈。
    他是真的欣赏解缙其人的才能,但这个解缙怎么说呢,就好像没长脑子一样,总是喜欢和他对着干。
    而且每次交代他办事情,这个解大才子也总是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真的让他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失落感。
    隐晦的翻了个白眼,他淡淡的问道:“解爱卿有何高见?”
    解缙从文官队列中出,朗声道:“回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原因有二,其一: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那马哈木的两个弟弟,不过是化外猢狲,不识圣人教化,如何当得起我泱泱天朝的王爵之封?
    其二:爵位乃国家重器,不可轻予之,臣闻元正大朝会之时,陛下欲为我大明立下大功的陈堪陈大人赐爵尚且遭到百官的反对,既如此,何能轻易赐封两个与我大明毫无干系的猢狲?
    因此,臣以为,赐爵马哈木两个弟弟之事殊为不妥,还请陛下仔细思量。”
    “嗯?”
    解缙一番话说出来,别说百官,就连朱棣都是忍不住一愣。
    这个反对的角度,很清奇啊!
    但听起来,好像点儿道理。
    放着自家人不封去封两个外人,算什么?
    这要是传出去,大明的脸还要不要了?
    还是说我大明就是条舔狗,苛待自己人就算了,还要上赶着去舔别人,这不是贱吗?
    朱棣和百官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但又说不上来。
    还有......这个解缙真的不是陈堪花钱请来的演员吗?
    第二百四十九章 官场
    朝堂之上的风波暂时吹不到陈堪身上,此时,陈堪正带着队伍走在贵州境内险峻的山道上。
    贵州宣慰府,治所在贵阳府。
    当然,现在的贵州理论上还不算是一个单独的布政司,历史上的贵州彻底从云南治下剥离,是永乐十一年,朱棣单独设置贵州承宣布政使司。从那以后一直到后世的新中国成立,贵州便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省级行政单位。
    而现在由于镇远侯顾成坐镇贵州的原因,贵州名义上属于云南辖下,但实际上与云南已经是貌合神离,听调不听宣那种。
    镇远侯顾成在贵州境内权力极大,与沐晟一样,属于军政大权一把抓。
    路过贵阳府,若是不去拜访一下这位去年才认的顾伯伯,好像也说不过去,思索再三,陈堪还是决定入贵阳城。
    不过,这一次陈堪是以钦差的身份来到地方,虽不至于让顾成亲自出城相迎,但提前差人打声招呼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任务自然是当仁不让的落到了方胥身上。
    距离贵阳城尚有三十里距离时,陈堪便下令钦差队伍就地休整。
    说是休整,其实就是在这里等着贵阳城中的一干官员前来迎接,说到底这一次云南之行,主要目的虽是云南,但朱棣未尝没有借助陈堪的眼睛来看整个南方的意思。
    翻身下马,陈堪从马鞍上取下一块干饼,就着水慢慢的啃着。
    面是死面,啃了几口之后就会让人觉得胸口噎得慌,所以啃干饼必须得喝水。
    陈堪一边啃着饼子,一边欣赏着眼前这座直刺云霄的大山。
    贵州的山和云南的山又有很大的不同,云南的山绵延成片,一眼望不到边,而贵州的山,和广西的有点像,每一座山都是单独的个体,像是一座座竹笋拔地而起,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让贵州看起来别有一番奇特的韵味。
    啃完一个饼子,那种饿得心慌的感觉稍微消散了一些,陈堪便不打算继续进食,现在吃得太饱,待会儿进了城还怎么大吃大喝?
    休息得差不多,陈堪便和陈安小声的交谈起来。
    这一路走来,和地方官面上打交道的事情一直是陈堪在做,而每日一封送往中枢的奏折却是由陈安负责的。
    一开始陈堪还会和他交流一下彼此的意见,但时间长了,见陈安做得不错,陈堪也懒得去继续管这些琐事。
    现在陈堪突然和陈安聊起来,当然是准备挖墙脚。
    他拍着陈安的肩膀问道:“陈瑛在京城的所作所为,你们应该都清楚了吧?”
    “回大人,听说了一些。”
    陈安点点头,一提起京城之事他脸上便浮起一抹忧色。

章节目录